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2_年十所重点大学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23-109771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9 19:01: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十所重点大学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202_年十所重点大学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瞭望东方周刊201202期封面

高校国家队“换帅”

在实施了两期计划后,总周期预计最长20年的“985工程”如今已用时过半。新一批高校校长到任之后,将给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望东方周刊》记者钱贺进 | 上海报道

随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在12月初正式出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2_年共有10所“985”大学更换了校长。自202_年以来的重点大学“换帅”就此达到高峰。

在中国,重点高校分为两个级别:“211工程”、“985工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称为“211工程”。

1998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一些“211”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为“985工程”。

据了解,目前,“211”高校共112所,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985”高校共39所。

从202_年至202_年,分别有16、11、13、10、15、14所“211”高校校长更换人选,而这6年间共有27所“985”高校换帅。

作为中国大学中的骄傲,“985”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紧迫。202_年清华大学曾明确提出:在202_年百年校庆之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_年总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2_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也曾提到北京大学“力争在202_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国家队”换帅的背景是:在实施了两期计划后,总周期预计最长20年的“985工程”如今已用时过半。新一批高校校长到任之后,将给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很多新任校长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202_年重点高校人事调整,新任命的校长,大多是“外来户”---或来自其他高校,或来自教育行政部门。

202_年走马上任的10位“985”高校掌门人中,只有三人为本校内部调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原为该校党委书记,湖南大学(微博)校长赵跃宇、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原为本校副校长。将范围扩展至“211”高校,202_年14所高校换帅,也只有5人为本校“内部调动”。

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对《望东方周刊》说:”‘空降’方式有利有弊。对于相互陌生的高校和校长,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但‘空降’校长不受原有条条框框限制,在破立方面的创造性值得期待。”

由著名学者转身为管理者,这一特征在202_年高校“换帅”过程中也很明显,很多新任校长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如王迎军不仅是华南理工大学59年校史中唯一的女校长,也是目前全国“985”高校中唯一的女校长,以及中国唯一获得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院终身荣誉称号的女性。王迎军的丈夫汪建平则在中山大学(微博)任常务副校长。

当然,女校长掌舵“985”高校并非首次,前例是同济大学(微博)前校长吴启迪。

高校校长中为何很少出现女性身影?程方平分析说:“主要是因为历史积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高级知识分子中女性比例较低。此外,理工科科研人员比较辛苦,走到前沿的女性就更少。而‘985’和‘211’高校目前大部分校长是理工科背景。”

除了学术功底深厚的学者,新任校长中也不乏拥有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从政经验者。

张尧学自1999年从清华大学调入教育部任职,此番“空降”中南大学(微博)之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两个职位。

新任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1998年就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到调任天津大学之前,身兼天津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三职。

在程方平看来,校长的从政经历是一份重要资源,在管理上和协调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会有优势。

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202_年9月16日,吉林大学“新帅”李元元在就职讲话中流露出对“空降”吉大的些许意外。“昨天,中组部找我谈话,刚才,喻云林局长又宣布了党中央对我担任吉林大学校长职务任命的决定⋯⋯”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吉大,但从未想过是以任职的方式走进校园。

李元元是202_年以来吉林大学迎来的第三任校长。他的两位前任都是明星校长:现任北大校长周其凤和被誉为“中国最年轻名牌大学校长”的展涛。

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是中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车辆工程、法学、生物学与化学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这所大学第一期入选“985工程”,也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原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展涛202_年到吉林大学履新,直至202_年3月底,调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此后半年,吉林大学校长一直空缺,由党委书记陈德文代理。李元元上任当日,不少吉大学生将网络签名改为:“吉大终于不裸奔了。”

如果把时间前推至202_年,自那时以来吉林大学已更换了5任校长。202_年,服务吉林大学近44年的刘中树离任后,党委书记吴博达出任校长。两年后,吴博达调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其凤继任。

这种短期内更换校长的现象,在国内重点高校中并不鲜见。据统计,202_年以来,有9所“211”、“985”高校两次校长易人,其中约一半校长在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左右。

而在“985”高校中,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过去6年来至少更换了两次校长。

对于高校校长的频繁调整,202_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做过回应:重点大学党政领导职务调整,原因有多种,有的因为年龄原因正常退休,有的则是工作需要进行轮岗。

校长长期任期制被认为是成就国外一流名校的一个原因。不过,程方平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

“60后”纷纷走上前台

大学校长如何定位?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新校长们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赵跃宇面对湖南大学的3000多名学生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面对随后出现的赞赏和质疑,赵跃宇引用岳麓书院对联表明心迹:“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

程方平为此叫好:“这是务实之举。项目课题本身就十分耗费精力,而一些校领导利用职权报课题、挂名,也会伤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张跃宇是想认真地做好校长。”

新气象还包括,一批“60后”纷纷走上前台。

202_年新上任的14位“211”校长有8位属于“60后”。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1990年前后以硕、博学历留校任教;大部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并以博士后或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国外留学进修多年。而诸如天津医科大学新任校长尚永丰等人,则直接在国外名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这8位“60后”校长中,有6位是理工科出身,其余两位为经济学出身的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和管理学出身的新任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其实,细数近6年来“211”高校中履新的24位“60后”校长,只有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出身文史专业。

程方平分析认为,这与公立高校校长也被纳入党管干部体系有很大关系。自建国以来,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干部,理工科毕业生一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不过,自202_年以来,已经有多位新任中央领导来自经济、法律专业。

“还是期望遴选校长能平衡文史和工科背景。”程方平说。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曾撰文称:对新一代大学校长,也许人们的期待比评价更多。高等教育现实和目标,转化为对大学校长的高标准:既要是学问家、教育家,又要是政治家,还要是公关专家和理财专家。

从“211”到“985”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根据这次讲话确定的方针,教育部在随后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上述决定被称为“985工程”,即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在过去的10多年间,“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流行语。

这一提议经有关部门转送给党中央、国务院后,受到了高度重视,其直接结果是,国家将部分高校列为重点院校,使它们成为我国高校中的“宝塔尖”。

这份建议后来被人们尊称为“835建言”,成就了一段知识分子上书建言、形成高层决策的佳话。几位共和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家关于择优重点投资的设想,实际上成为后来国家支持高等教育的两个重点工程---“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核心精神,它开启了“重中之重”的大门,将国家发展重点大学的战略性决策延续下去。

1987年9月的一天,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王义遒接到原国家教委研究生司的通知,国家教委要组团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考察两国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参加的高校有两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他将作为北京大学的代表加入考察团。

“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研究生培养是当时我国高校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缺乏经验。而且,市场因素在当时国家各项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高等教育如何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市场的方向转变,有很多方面我们需要向国外取经。”已经77岁的王义遒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回国后,有关部门开始酝酿政府重点支持高校发展的模式。经过长达数年的筹备,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李岚清在讲话时指出,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好我国的100所大学。“21”和“100”两个核心数字,使1995年年底中央拨出专项资金开始实施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被命名为“211工程”。

“211工程”的启动使中国在世纪之交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航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升为国家战略

1998年5月4日,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举办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迎来了自己建校100周年庆典。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学飞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应当说不是一个全国性事件,但由于北大独特的历史地位,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诉求引起政府的注意,提供了一个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机会,打开了一扇‘政策之窗’。”

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北京大学很早就开始筹划。在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和宣传过去百年的辉煌还是为今后百年的发展确定方向?为此,北大曾发动师生进行讨论。

就在北大百年校庆纪念日子到来的两个月前,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闭幕,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就向中外记者宣布:“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

当时,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等都曾来到北大,建议北大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好时机下,参照中国科学院发起“知识创新工程”的经验,向中央政府提出政策诉求,争取得到中央政府对今后发展的更大支持。

中国科学院开展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申请,在1998年2月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财政部安排相关经费共计48.02亿元,以支持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

“与‘211工程’相比,‘知识创新工程’的资助对象更集中,建设目标更高,拨款数额相对也更大,这对‘985工程’政策的谋划和出台产生了直接的刺激和推动作用。”陈学飞对记者说。

1998年2月24日,在国家教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召开的专题办公会议上,时任北大校长的陈佳洱提出,拟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庆祝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北大迅速提出了有关方案,经国家教委和北京市联署行文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请示后,很快得到了同意的批复。

依照常例,国家领导人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稿由学校方面起草。北京大学负责起草工作的小组在讲话稿中明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草稿报送中央审定时,改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当时已是学校常务副校长的王义遒回忆说,“其实,早在1986年,北大就曾提出‘建一流大学’的目标,主要是想给全校教职工设置一个向上的目标,以激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凝聚力。”

经过充分准备,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全部出席了大会,江泽民发表了被称为“科教兴国动员令”的著名讲话。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集体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活动,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江泽民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郑重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当天下午,陈佳洱、任彦申(时任北大党委书记)、王义遒等北大几位主要校领导在一起开会,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建议:“应该向中央提交一份报告,目前国内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太大,国家应该有一个特殊的支持计划,按照提出的时间命名,这个计划可以叫‘985计划或者985工程’之类的。”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让王义遒来执笔写这份报告。

兴奋的王义遒当天晚上就赶出了第一稿。“字数不多,1000多字,主要是回应了中央领导的讲话,然后谈了谈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很大的开支,而现有的经费很难维持,需要国家的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王义遒告诉记者,“这件事单靠我们一所学校力量单薄,我还通过清华大学校办,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取得了联系,必须要和清华联合起来做这件事。”

在王义遒看来,清华能参与其中,向中央提交的报告就更有分量了。这篇1000多字的报告在两校领导之间反复传递、推敲文字、讨论了三四稿。最后,以两校的名义联合递交到时任国家教委主任、党组书记陈至立的手中。实际上,最终的文字还经过国家教委领导反复琢磨修改以后才确定下来。

在“985工程”政策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主管政府部门,国家教委(后改为教育部)始终是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与北京大学构成了共同策划的关系。北大百年校庆成为当年国家教委的中心工作之一,并通过国家教委,开启了高校的政策诉求通向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渠道。

1998年6月25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任组长,副总理李岚清任副组长。10月28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报送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确定对部分高校再予以重点支持,包括政府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等。

为促进一流大学的创建,中央政府决定,从自1998年起的中央本级财政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年增长1%的经费中,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以“2+X”模式实施“985工程”。

至此,在“211工程”基础上,向着更高的奋斗目标前进的“985工程”正式启动。中国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background:#fff;margin:0-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color:#3568b9;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font-weight:bold;color:#fff;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text-decoration:none}上一页12下一页.icon_sina,.icon_msn,.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25px-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240px-50px;}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本文节选自:www.zhuangbei.net 全球装备网

第二篇:日本首相为何频繁辞职?

日本首相为何频繁辞职?

日本首相更替速度可以算世界第一,从大日本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时期(1885-1947)的伊藤博文首相开始,到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时期(1947至今)的鸠山由纪夫为止,共有九十三届内阁总理大臣,接近60人担任过日本首相,这些人中:伊藤博文、吉田茂、佐藤荣作、中曾根康宏、小泉纯一郎的任期都达到了4年以上,其中,仅有伊藤博文一人的单届任期超过4年:1892.4-1896.12(日本总理大臣每届任期4年),其他人的单届任期都没有达到4年,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的国家,在鸠山由纪夫之前的日本政坛,自民党一直独霸江山,再加上日本的首相基本上是由大企业在背后支撑,一旦经济发生动荡,企业便需要寻找新的可以改变形式的新人选担任首相,所以日本首相改变速度极快(小泉纯一郎是迄今为止全日本唯一一个没有后台的首相),特别是近50年来,丰田集团和三菱重工、本田汽车三大集团不停地对抗,致使日本政坛短命首相层出不穷。

第三篇:为何年轻人跳槽如此频繁?

为何年轻人跳槽如此频繁?

又到岁末年初,“跳槽还是不跳槽”,成了职场人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

星期一早上,小齐坐在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办公室里琢磨要不要跳槽。周末,她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聊的也是这个话题。朋友小周是她原来的同事,和她一样都是29岁,去年跳槽到了新公司,工资虽然从9000涨到了1万4,但新公司离家太远,她和几个人包了一辆“黑车”,路上也要1个多小时,而且时常因为加班赶不上“黑车”,需要打车回家。小王则是典型的“BMW”一族,即上班需要先坐公交(Bus)、换乘地铁(Metro)、再步行(Walk)一段才能到公司,路上需要一两个小时,工资虽然让她比较满意,但她和顶头上司相处不融洽,“上班比上坟的心情还糟糕”。和她们相比,小齐觉得自己的情况还算好的。7年换了4份工作

小齐202_年毕业于南京一所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她已经换过4份工作,目前的工作是她在职时间最长的一份。“第一份工作是师姐介绍的,当时就想尽快签合同,好申请上海户口,对公司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就去上班了。”那份工作是在一家印刷公司做客服,月薪1500元。“租房子用掉600元,再除去吃饭、交通费、电话费,分文不剩,比上学的时候还穷!”

半年之后,上海户口办妥了,小齐就跳槽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做秘书,工资涨到了2500元。“那是个小公司,非常不稳定,而且老板要求十分苛刻,几乎没有休息日。”这份工作,小齐坚持了半年。

第三份工作是一家软件公司的产品专员,“去的时候工资是2500元。做了3年,到我辞职的时候,还是2500元!一个从不涨工资的公司,谁会继续做下去呢?同事们先后都跳槽了,每次有人离职我就想一次‘要不要走?’但那一次就比较慎重了,先在网上投了简历,面试谈好条件以后才跳槽的。”

现在,小齐在一家美国的软件公司做需求分析,这份工作最令她满意的是加薪计划,每年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基本工资。“刚入职的时候月薪是4000,去年涨了800元,现在7000多,希望今年能再涨1000元吧。”让小齐下决心继续留在公司还有另外两个原因,“新入职的员工每年有10天带薪年假,工作3年的有12天,5年的有15天。而且公司从来不要求加班,也从不以是否加班来评价工作态度。”综合考量下,小齐决定继续干下去。员工对企业发展淡漠

像小齐这样思考去留的人不在少数,而不少人可能最终会选择离开。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日前发布了最新的全球雇员调查报告。根据202_年美世针对全球17个市场超过3万名员工的调查(其中包括中国大陆的202_多名员工),中国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相较5年前大幅减弱,离职率翻倍增长。不少员工对工作充满了抱怨和不满情绪。美世的调查称,超过1/3的员工正开始认真考虑离职,24—29岁的人中间有70%曾考虑离职。另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是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淡漠:近1/4的员工没有明确地表示打算留下或离开,但他们是所有被调查者中对企业满意度和敬业度最低的。

“离职率确实在增长”,国内知名招聘求职网“前程无忧”的资深职场顾问王剑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根据“前程无忧”202_年初对319个行业7000多家企业的统计,离职率高达18.5%。“年终的统计结果,我们预测这个数值会更高。”

从目前中国的职场环境来看,员工忠诚度最高的是国企和金融行业,忠诚度最低的几个行业是服务业、制造业和消费品零售业,基本上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王剑认为:“这与近两年的就业机会增加有直接关系,我们调查的结果是职位供给在稳定地增长。简单地说,找工作比202_年、202_年经济危机时候容易了,员工对企业一旦出现不满,很容易做出离职的决定。”

如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上的员工是最稳定的人群。“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对他们而言机会成本不高,风险不大。而35岁以上的人,跳槽的风险要相对大得多。”

赵旭经营着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在12月15日发完工资后,有5名员工同时离职。目前的20多名员工中,和他三年前一同创业的老员工只剩下4个。“在IT行业,除了一些大公司,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一般都是刚毕业的‘80后’,工资不高,他们对换工作也不在乎。有的人来了两个月就走了,离职的原因也五花八门,考研、考公务员甚至是回家过年!”赵旭目前最头疼的是怎么熬过年底这段时间,明年要认真考虑招人和如何留住员工的问题。当记者问及他的企业为何留不住人的时候,赵旭略显尴尬地说:“工资确实有点低。”美世的报告也提到: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危机,这给企业吸引、留住和激励顶级高端人才带来了压力。每年有超过600万的“80后”、“90后”新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对工作有着不同的预期,这种新出现的问题使人才困境进一步恶化。四大原因影响员工忠诚度

“企业中人才的合理流动、新陈代谢当然是好事,对于企业来讲,健康的离职率应该是不高于10%。”王剑告诉记者。显然,现实中的离职率远高于这个理想数值。

员工忠诚度降低,这对个人和企业都是损失。“频繁跳槽不仅很难完成个人的职业规划,也令许多人在找工作时遭遇尴尬。如果行业要求的专业水平比较高,而一个人经常换工作的话,雇主通常会认为这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积累不够。对于企业来讲,如果员工忠诚度低,则不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和人才梯队的建立,很难形成核心员工团队,企业提拔核心成员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考察,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

那么员工希望获得的到底是什么?美世的调查发现,中国员工最重视的两个要素是职业发展和基本薪酬,其次是退休计划、培训和奖金激励。对于女性和35—54岁之间的员工以及非管理层员工而言,薪酬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男性、管理人员及34岁以下的员工来说,晋升是他们最看重的。

在王剑看来,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原因则有四点,其中有两点和美世的调查结果类似,“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二是个人发展平台有限,这是员工离职的最明显的诱因”。此外,他还提到两项更具体的因素,“三是工作条件和环境,比如离家距离、工作条件、公司品牌,尤其是24—29岁的年轻人,对公司品牌更加看重,他们喜欢在知名企业工作;四是企业文化,这表现为很多方面,比如企业以逐利为目的,缺少企业信仰,对员工不够尊重。”美世公司的调查同样印证了这一说法,调查中只有59%的员工表示上级领导关注员工的福祉。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王剑给了三点建议:一是注重企业文化,树立明确的企业信仰,让员工有自豪感和归属感;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增加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企业和员工有了情感交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能提升。二是完善科学的薪酬体系,对内要公平,对外要提高薪酬在市场上的行业竞争力。三是完善培训晋升机制,让员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优秀员工的标杆,增强坚持的信心。“还有一个不得已的方式,在制度上规范不忠诚的代价。有些公司要求员工签署保密条例和敬业禁止条例,一般来讲,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的企业对原企业的伤害最大,在行业内建立员工的个人信用体系平台,可以让员工觉得跳槽得不偿失。”

中国有句老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企业而言,如何得到员工的心同样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文/《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心印

第四篇:应届毕业生频繁换工作所为何(精选)

应届毕业生频繁换工作所为何

我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目前的工作是我第三份工作,也就是说我从去年11月份实习到第二年的6月底,我先后已经辞掉了两份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个人觉得是工作不适合我,也许只是借口而已。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存在一个盲目性,从11月份开始找工作,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尤其是大家都在找工作那段时间,当同班同寝室的同学都找到工作的时候,自己就会着急了,心里会想,是不是我不够好,没人要我啊,然后只要有一个公司向自己伸出双手,就毫不犹豫扑进她的怀抱了。我当时就好羡慕我一个隔壁宿舍的女生,小小的个,可是人家找工作可是绝不马虎,态度也是宁缺毋滥,所以当大家都去工作的时候,她还是一个人在教室图书馆充电,真是佩服至极。前段时间听说她还在一个培训机构学习,我真心表示不如她。

当大家都找到工作以后,发现这个工作好像不适合自己,有的人就会立马换掉,还有一部分人觉得这都11月份了,再过两月就过年了,逼着自己再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过了年就换掉了,所以在过了年找工作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有句话叫“良禽择木而栖”,我承认我缺乏经验,缺乏实战,我不是良禽,我只是不适合这个工作而已。

我觉得还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那就是“如果你不想被辞掉,那么就自己闪人”,因为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很难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尤其是我们大专生,当我们找的工作不对口的时候怎么办呢,硬着头皮干呗,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我们不懂得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些公司的前辈们也不见得会教你的,领导给你限时完成任务,这是就会觉得压力好大,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影响心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冲动,冲动的时候做事情也是不计后果的,心想:与其挨骂完不成任务,还不如自己辞掉呢,这样也不会觉得太丢人。结局可想而知,继续找工作了。

还有一种原因是不容忽视的:攀比心理。尤其是实习期间,大家都没有彻底离开学校,这个时候在一起的时间就还是很多的,见面就会讨论谁谁谁在哪上班,怎么怎么样的,这时候如果发现那谁谁谁在的公司福利薪资各方面都比自己好的时候,心理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就回想:凭什么啊?谁谁谁在学校的时候还没有我表现的好呢,我一个在老师同学眼里的三好学生凭什么不如她(他)啊,我一定要找个比谁谁谁好的工作,然后到公司立马辞职走人。面对这种状况,我身边也有很多,大家一听说谁谁谁公司待遇好,就说怎么样,给我介绍一下啊,我也去。最后好几个同学在一个公司的比比皆是。然后如果辞职的话,大家又要团结一起了,都辞职呗。

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否认也都有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通病,觉得自己以后应该会

怎样,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被社会磨得圆润,以前有好多同学都说打死都不会做客服,不会做销售,要做就做有技术含量的,都觉得那个门槛低,自己去的话都屈才了。对此我表示无语,有时候我真想说,你们在大学里面学到什么了,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要么就直接不去上课,到了考试就是各种作弊,自己凭什么要别人给你高工资高职位。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这么说的,其实我也只是说给自己听的而已。

我没有权利说换工作是好还是不好,或者好还是不好,只有当事人知道,有时候我其实也挺后悔的,因为我第一份工作不管是在薪资待遇福利各方面都要比现在的公司好太多了,只是那个时候自己还太年轻(ps:有点搞笑,那个时候距离现在也才不到5个月时间,难道现在老了)。我们只是打工的,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如果真的觉得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人逼你要“从一而终”,改换门庭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后记:换新工作一个月了,本人也觉得有压力,总觉得自己会的太少,所以自己适时充电是很有必要的。大家一起加油了。

原文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在此不胜感激。

第五篇:为何污水直排一幕一幕频繁出现

为何污水直排一幕一幕频繁出现

近期8月29日上午,《代表在线》栏目记者在现场目睹污水直排一幕。当地村民称,企业往江中偷排污水至少已有5年时间,尤其是到了晚上,东北风一吹臭得不得了。

鳌江南岸再现污水直排江中现象。落潮时分,在苍南县龙港镇湖前塑编工业园区江堤,一股如同墨汁的污水直排江中,水流湍急。连续一个星期,龙港镇数名环保志愿者用视频采集污水直排证据,并将水样送到当地自来水公司检测,结果显示COD超标80多倍,氨氮超标10多倍。

排放口平时淹没江水中

今年下半年以来,《代表在线》栏目陆续接到苍南县龙港镇一些群众来电,他们称市里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而该镇双龙村湖前塑编工业园区却出现企业污水直排江中的现象。

细问,污水排放口设在哪里?他们却表示,平时经常闻到江水发出难闻的臭味,明知道是企业往江中偷排污水,但很难找到证据。

不久前,龙港镇数名环保志愿者花了两天时间总算找到这个排放口。原来,该排放口设在江堤较低的位置,平时淹没在江水中,只有落潮时才露出水面。

究竟是哪家企业往江中直排污水?

环保志愿者说,湖前塑编工业园区共有50多家企业,大多为塑编、印刷行业,也有明胶、电镀、化工等6家重污染企业。他们怀疑,污水直排鳌江的就是这6家会产生工业废水的企业。

这种说法并非凭空猜测。

202_年12月,市环保局公布了全市50家严重违法排污企业名单,苍南县占3家,其中有2家就位于湖前塑编工业园区——一是苍南县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因废水偷排被罚10万元且停产整改;二是浙江华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因废水直排被罚5万元且限期改正。

此外,有媒体于去年12月报道,苍南县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再次出现污水直排江中现象,当地环保部门获悉后曾介入调查。

重点企业基本在线监控

湖前塑编工业园区位于龙港镇双龙村,不少企业紧挨着民居。有知情者说,该园区原先没有化工类企业,202_年后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厂房闲置,就把车间租给高污染企业生产。

从此,双龙村四面笼罩在臭味中。东面是烫金以及明胶公司排放的刺鼻酸味;南面有化工厂的重金属粉尘污染;西面是两家电镀厂排放的酸性气体。北面污水直排江中飘来的臭气越来越难闻。

对园区企业产生的污染,双龙村村民意见很大,并多次进行举报。其中一家烫金材料公司,每天傍晚排放出大量的刺鼻酸味有毒气体。202_年该公司曾被当地环保局立案查处。今年7月,经过村民及村干部多次交涉,对方书面承诺年底前搬迁。

苍南县环保局龙港分局局长肖建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这几年整治,湖前塑编工业园区内污染企业基本上已通过环保验收。

该局提供的相关材料显示,该园区共有54家企业,其中重点污染企业7家(印染1家、电镀2家、化工3家、酿造1家),有工业废水产生的企业包括嘉利达(苍南)明胶有限公司、苍南县高精电镀厂、苍南县湖前电镀厂、浙江华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苍南县庆成印染有限公司、温州清江酿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肖建峰介绍,该园区内的塑编企业有少量冷却水产生并全部回用。在6家有工业废水产生的企业中,除酒厂之外,其余5家均已安装在线监控监测系统。也就是说,在湖前塑编工业园区江堤外,有可能直排工业废水的6家企业,随时都在当地环保局掌控之中。那么,江中如同墨汁的污水究竟从何而来呢?

每月巡查却未发现排放口

对于双龙村村民反映的污水直排问题,肖建峰表示,由于整个湖前塑编工业园区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企业排放的污水有可能出现渗漏现象,比如上周就发现嘉利达公司排污管道泄漏。在观看记者提供的污水直排视频后,肖建峰马上问清详细位置,基本确认有企业在偷排污水,并安排执法人员到实地调查。

事后,执法人员从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得知,其中一家电镀厂出现排放超标。但究竟是哪家企业往江中偷排污水,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查出结果。苍南县环保局龙港分局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近年来该局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要求,不断加大企业环境监管力度。

在日常环境监管方面,按照一般污染源一季不少于一次,重点污染企业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频次,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督促企业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同时,该局实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将龙港17个社区及城东工业区划分为7个网格,平均每个人负责3到4个社区,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

此外,还开展夜间检查等突击行动。实行工作日例行检查与夜间及休息日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不定期在夜间组织监察人员对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杜绝企业利用特殊时间段进行环境违法活动。遗憾的是,在这种“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下,辖区企业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当地环保执法人员每月巡查却未发现排放口。

两岸应同步治理水环境

一组数据显示,龙港是苍南的经济中心,工业企业量大面广,其中重点污染企业有71家,纳入管理企业800多家,占到全县的一半以上。因此,龙港的环境监管任务非常艰巨。

按照肖建峰的说法,近年来该局曾多次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而且力度不小,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但一些企业为何仍出现违法排污现象,令人费解。

当地村民说,在周边都是居民区的塑编工业园区内,引进化工、印染、电镀等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决定。一些企业长期往江中直排工业废水,如果不严加整治,水环境治理就是一句空话。

如今,龙港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投入使用,对于电镀、化工、印染等高污染行业,整治力度尚需提高。

鳌江北岸的平阳县,从今年8月开始排查制革、化工、电镀等涉水企业,以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工业企业污水污染整治。目前,该县共梳理直排企业335家,其中对无证照类的污水直排企业,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下一步由环保局牵头逐步关闭淘汰类企业,整合提升类的企业将于11月底前实现搬迁入园。

众所周知,鳌江这条江曾经备受污染,现在正迎来整治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出现一头热,两岸应携手同步治理,这样才有望还市民一江清水。

202_年十所重点大学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