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旦学霸(推荐)
复旦学霸女神自述成长史:为了不被批评装好孩子
来源:新民周刊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2_-01-22 08:02 [提要]张安琪在一篇早期的博客中曾这样回忆进复旦以前的生活:大学之前,我从来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听课,喜欢玩,但是为了不被批评,经常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
原标题:复旦学霸女神成长史:青岛二中尖子生 勤奋独立
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学霸诞生
每到考试季节,各种祈祷帖就会在各个平台疯转,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总是祈求孔子保佑语文,祖冲之保佑数学,司马迁保佑历史,霍金或者爱因斯坦保佑物理……诸如此类。虔诚转发的除了忧心忡忡的学子,还有大量焦虑的家长。
按照钟形曲线,一群孩子中真正的学霸和学渣总是少数,大部分人可上可下,于是在希望和失望的波浪中载沉载浮,可能是最受煎熬的一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心态,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通往学渣的道路有无数条,成为学霸却有明确的路径。记者对学霸集聚地的调查发现,智商,或曰禀赋,只是外场的入场券(至关重要的入场券);如要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还需要明确的目标,超强的执行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兴趣是超级学霸的终极武器。
如果编写《学霸喂养手册》,管用的也就是这么几条。天底下真正的秘诀其实都晒在阳光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变渣为宝,事在人为。
复旦“门萨女神”自述成长史
“我们班上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最近,效仿《爸爸去哪儿》改编的神曲《学霸去哪儿》在网上爆红。网友总结:“学霸不是考满分的人,也不是成天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
这一说法用来形容近日被网友膜拜为“门萨女神”的复旦大四女生张安琪显得十分贴切。无论是高中班主任还是大学导师,都对记者表示:张安琪是一位天资聪颖又非常勤奋的孩子。面对自己的突然爆红,这位刚过完21岁生日的青岛姑娘有些不知所措,刻意远离媒体的聚光灯。她再三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学生:“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或者是什么女神,我只是坚持自己的目标,专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我觉得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不是智商或其他别的,而是努力的一股韧劲,以及对科研梦想的坚持。”
事实上,像张安琪这样的“学术之星”(我们尽量避免使用令她反感的“学霸”、“女神”等称谓)在复旦并不少见。“'致力于培养具有学者精神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教务处徐雷处长告诉记者,复旦从1998年开始就为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提供平台,张安琪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一个“本科生学者”辈出的年代。
复旦有个张安琪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在202_年新年献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202_年度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四位复旦学子以其优异成绩和全面发展向全社会传递了勤勉好学、追求卓越的正能量。”张安琪就是其中之一,也因为这次颁奖典礼而“一举成名天下知”.年12月23日,复旦大学举行202_-202_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学校为此提供了包括张安琪在内的4位优秀获奖学生材料。结果,外界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张安琪一人身上。
平心而论,即便张安琪不是身高1.78米的90后美女,她的履历已经羡煞旁人:作为复旦大学202_级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她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5篇,最高影响因子7.79),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莙政、望道等研究资助。她曾受邀在U21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也是唯一收录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中的复旦学子(全国5万名国奖获得者中共选72名学生)。
除了“学术达人”的光环,张安琪打破了“好学生书呆子”或“成绩好的女孩不漂亮”的传统模式--她是上海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教师、高智商国际组织“门萨俱乐部”会员和专业模特。尤其当部分媒体将她相册里的一些生活照放到网上之后,网友们真心跪了,“美女学霸”和“门萨女神”的称呼铺天盖地。“对于无端的炒作,我非常失望。”为此,张安琪的手机大部分时间处于关机状态,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也一律婉拒。
青岛小嫚初长成
张安琪在一篇早期的博客中曾这样回忆进复旦以前的生活:“大学之前,我从来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听课,喜欢玩,但是为了不被批评,经常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我的高中叫做青岛二中,山东省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而当时我所在的班叫做直升班,可以理解为重点班吧。在这样的班级里面,一个不爱学习的有点小聪明的孩子当然只是个被埋没的位置了。”
当年张安琪的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邹欣对张安琪印象非常深刻。“我对她现在的出名并不感到奇怪,我很早以前就经常对周围的人提到这个孩子。”在青岛二中执教19年的邹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的学生。”
在青岛二中这样的省重点,个个都是尖子生。但张安琪有些与众不同。据邹老师回忆,青岛二中202_级共有16个班,其中2个是直升班。“我带的1班就是直升班,是全青岛市自主招生选拔进来的,这些孩子不用参加全市中考。而张安琪和其他四五个学生比较特殊,是参加中考进来的,她的中考成绩是全青岛前十。她初中念的是志成实验中学,也是青岛市最好的初中之一。”
张安琪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女儿的独立性。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诉她:“你是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就应该干三分之一的活。”所以她从小就会做饭洗衣缝纫,习惯自己解决各种困难。在学习方面,父母并没有给独生女太多压力。“我的妈妈在我小时候就致力于培养我对读书的热爱,并尽全力满足我大量看书的渴求,所以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邹老师表示,张安琪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上游,各科成绩都不错,但高一和高二时并不拔尖,主要是当时她没有全力以赴抓成绩。“她是到了高三才突然加速的。”邹老师说,高三开始,张安琪基本上每天做完一本习题册。“每天从早到晚,从不间断。这需要很大的毅力。”
在邹老师看来,张安琪是个有能力、有目标,只要想干就会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高三时,张安琪提出想参加一次学校的运动会,因为高一高二都没有参加过,所以她想实现一次对自我的突破,报名参加了800米跑。“我们开始都觉得,她瘦高的身板跑800米很可能坚持不下来,没想到她那段时间天天去锻炼,最后不仅跑下来了,还拿了奖。”邹欣说。
张安琪很要强,也是一个心灵纯净的女生。高三第二学期,当时55个人的班里有11人保送,班长也是其中之一。邹老师就想让她出任临时班长,“她一口答应,虽然这可能影响学业,也不能加分什么的”.在张安琪看来,高考是个灰暗的回忆,所以不想提及太多。邹老师说,张安琪本来希望自己成绩能够有700分(总分750分),但是理综成绩不如预想的好,最终高考成绩是675分,即便在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也算是高分了。以她所在的省重点直升班为例,除去保送和出国的学生,当时班里有30多人参加高考,670分以上的只有6个。
第二篇:复旦学霸女神自述成长史
复旦“门萨女神”自述成长史
阅读提示: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学霸の诞生
每到考试季节,各种祈祷帖就会在各个平台疯转,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总是祈求孔子保佑语文,祖冲之保佑数学,司马迁保佑历史,霍金或者爱因斯坦保佑物理„„诸如此类。虔诚转发的除了忧心忡忡的学子,还有大量焦虑的家长。
按照钟形曲线,一群孩子中真正的学霸和学渣总是少数,大部分人可上可下,于是在希望和失望的波浪中载沉载浮,可能是最受煎熬的一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心态,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通往学渣的道路有无数条,成为学霸却有明确的路径。周刊记者对学霸集聚地的调查发现,智商,或曰禀赋,只是外场的入场券(至关重要的入场券);如要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还需要明确的目标,超强的执行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兴趣是超级学霸的终极武器。
如果编写《学霸喂养手册》,管用的也就是这么几条。天底下真正的秘诀其实都晒在阳光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变渣为宝,事在人为。
复旦“门萨女神”自述成长史
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班上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最近,效仿《爸爸去哪儿》改编的神曲《学霸去哪儿》在网上爆红。网友总结:“学霸不是考满分的人,也不是成天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
这一说法用来形容近日被网友膜拜为“门萨女神”的复旦大四女生张安琪显得十分贴切。无论是高中班主任还是大学导师,都对《新民周刊》表示:张安琪是一位天资聪颖又非常勤奋的孩子。面对自己的突然爆红,这位刚过完21岁生日的青岛姑娘有些不知所措,刻意远离媒体的聚光灯。她再三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学生:“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或者是什么女神,我只是坚持自己的目标,专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我觉得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不是智商或其他别的,而是努力的一股韧劲,以及对科研梦想的坚持。”
事实上,像张安琪这样的“学术之星”(我们尽量避免使用令她反感的“学霸”、“女神”等称谓)在复旦并不少见。“‘致力于培养具有学者精神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教务处徐雷处长告诉《新民周刊》,复旦从1998年开始就为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提供平台,张安琪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一个“本科生学者”辈出的年代。
复旦有个张安琪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在202_年新年献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202_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四位复旦学子以其优异成绩和全面发展向全社会传递了勤勉好学、追求卓越的正能量。”张安琪就是其中之一,也因为这次颁奖典礼而“一举成名天下知”。
202_年12月23日,复旦大学举行202_-202_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学校为此提供了包括张安琪在内的4位优秀获奖学生材料。结果,外界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张安琪一人身上。
平心而论,即便张安琪不是身高1.78米的90后美女,她的履历已经羡煞旁人:作为复旦大学202_级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她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5篇,最高影响因子7.79),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莙政、望道等研究资助。她曾受邀在U21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也是唯一收录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中的复旦学子(全国5万名国奖获得者中共选72名学生)。
除了“学术达人”的光环,张安琪打破了“好学生书呆子”或“成绩好的女孩不漂亮”的传统模式——她是上海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教师、高智商国际组织“门萨俱乐部”会员和专业模特。尤其当部分媒体将她相册里的一些生活照放到网上之后,网友们真心跪了,“美女学霸”和“门萨女神”的称呼铺天盖地。“对于无端的炒作,我非常失望。”为此,张安琪的手机大部分时间处于关机状态,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也一律婉拒。
青岛小嫚初长成张安琪在一篇早期的博客中曾这样回忆进复旦以前的生活:“大学之前,我从来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听课,喜欢玩,但是为了不被批评,经常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我的高中叫做青岛二中,山东省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而当时我所在的班叫做直升班,可以理解为重点班吧。在这样的班级里面,一个不爱学习的有点小聪明的孩子当然只是个被埋没的位置了。”
当年张安琪的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邹欣对张安琪印象非常深刻。“我对她现在的出名并不感到奇怪,我很早以前就经常对周围的人提到这个孩子。”在青岛二中执教19年的邹老师告诉《新民周刊》,“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的学生。”
在青岛二中这样的省重点,个个都是尖子生。但张安琪有些与众不同。据邹老师回忆,青岛二中202_级共有16个班,其中2个是直升班。“我带的1班就是直升班,是全青岛市自主招生选拔进来的,这些孩子不用参加全市中考。而张安琪和其他四五个学生比较特殊,是参加中考进来的,她的中考成绩是全青岛前十。她初中念的是志成实验中学,也是青岛市最好的初中之一。”
张安琪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女儿的独立性。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诉她:“你是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就应该干三分之一的活。”所以她从小就会做饭洗衣缝纫,习惯自己解决各种困难。在学习方面,父母并没有给独生女太多压力。“我的妈妈在我小时候就致力于培养我对读书的热爱,并尽全力满足我大量看书的渴求,所以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邹老师表示,张安琪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上游,各科成绩都不错,但高一和高二时并不拔尖,主要是当时她没有全力以赴抓成绩。“她是到了高三才突然加速的。”邹老师说,高三开始,张安琪基本上每天做完一本习题册。“每天从早到晚,从不间断。这需要很大的毅力。”
在邹老师看来,张安琪是个有能力、有目标,只要想干就会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高三时,张安琪提出想参加一次学校的运动会,因为高一高二都没有参加过,所以她想实现一次对自我的突破,报名参加了800米跑。“我们开始都觉得,她瘦高的身板跑800米很可能坚持不下来,没想到她那段时间天天去锻炼,最后不仅跑下来了,还拿了奖。”邹欣说。
张安琪很要强,也是一个心灵纯净的女生。高三第二学期,当时55个人的班里有11人保送,班长也是其中之一。邹老师就想让她出任临时班长,“她一口答应,虽然这可能影响学业,也不能加分什么的”。
在张安琪看来,高考是个灰暗的回忆,所以不想提及太多。邹老师说,张安琪本来希望自己成绩能够有700分(总分750分),但是理综成绩不如预想的好,最终高考成绩是675分,即便在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也算是高分了。以她所在的省重点直升班为例,除去保送和出国的学生,当时班里有30多人参加高考,670分以上的只有6个。
潜心科研的女学者
进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学习材料化学专业的张安琪,导师是化学系无机组的副教授陈萌博士。这样的跨系模式在复旦也很正常。202_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了复旦学院,每年复旦大学的本科新生(包括留学生)按专业录取后首先进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然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而从202_年开始的“启航”项目,就是校方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这让张安琪有了在本科期间就有了成为“学者”的可能。
张安琪告诉《新民周刊》:“我与化学的渊源由来已久。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参加化学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进入大学后,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大一起就加入化学系陈萌老师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由于我在学业上只需付出比较少的精力,所以一进课题组,我就对导师提出独立写论文的想法。考虑到我的英语基础较好,他建议我写一篇综述,总结纳米颗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的聚合物。”
陈教授在接受周刊专访时说,张安琪是202_年底主动提出加入自己的课题组的。“通常大一学生帮不上太多。但她英语好,而且做事很认真,我和她说过的事,她很快就会做好。”第一篇综述,让张安琪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综述通常是由积累了多年研究经验的前辈完成的,不仅要总结某专题的发展方向,还要做出可靠的趋向预测。那时的我从来没有写过学术论文,也没有太多实验经历。我怀着初涉科研领域的一腔热血,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后的一个月中,我认真阅读了上千篇有关论文,完成了初稿。然而,导师告诉我,文章结构和用词太过青涩。我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可得到的评价还是太不专业。”
徐雷老师说:“张安琪在大一的时候已经看完1000篇SCI期刊文献,堪比大部分优秀本科生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的文献阅读量,可见她的用功。”正如篮球飞人科比知道每天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学术之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艰难旅途。张安琪加入陈教授课题组的头两年,她把大多数时间都投在科研上,却没有任何成果发表。“此时,许多同学正活跃在学生会和社团当中,他们的付出立竿见影,很快就晋升到了主席、部长。数次与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擦肩而过后,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名字写在SCI论文上?如果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会不会已经硕果累累了?更重要的是,难道我真的要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奋战在做实验、写论文、改论文、投稿、被退稿的循环之中吗?虽然有这些顾虑,但我并没有放弃的念头。”她骨子里是一个不甘平淡、享受挑战的人。既然决定要走的路,那么跪着也要走完。
在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几遍论文之后,张安琪初步掌握了纳米科学合成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这篇综述发表在了聚合物顶级SCI期刊上。此后,她写的论文几乎都可以一次通过导师的审查。她也感慨道:“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除了自身的兴趣之外,科研工作对我的巨大吸引力,皆源于此。”
多种角色,多彩人生
张安琪是如何19岁就当上新东方托福老师的呢?这可能要感谢她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
她小时候看很多小说,逐渐发现中国名著文笔精致,而外国名著却往往枯燥无聊,语言平平,后来才明白这是翻译的问题。幸运的是,青岛二中的图书馆有一大架子英文原版图书。“像《巴黎圣母院》、《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虽然我早就看过中文版,但是原著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我天天抱着这些书看,甚至上课的时候也装模作样偶尔抬头看看老师,继而低头继续看书。”张安琪看书的速度极快,很多时候一天就可以结束两本。直到高二结束,一大架子书全部搞定。“当时班上不少同学在准备出国留学考试,单词量很吓人,不过我倒是乐得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体会故事主角们的喜怒哀乐。”
从大二起,张安琪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从事中英双向交替传译和笔译工作。她也得到了去新东方教托福的机会,但大多数学生都比她年纪大,如何镇得住全场?为了锻炼讲台上的气势和激情,她每天中午站在教学楼下练习演讲。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收效极佳,她在最后的试讲中成功打动了评审委员会,从此走上讲台,并成为了首个在学生评教中获得满分的教师。
过去两年,张安琪累计面授学生数千人,授课班级最大规模在200人以上,学生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在享受教学乐趣、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公众演讲,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更有效地交流,因此复旦参与的国际国内重要本科生学术会议常会推举她为现场报告代表。
在张安琪的履历上,提到她是“门萨俱乐部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主考官、年会主持人等,结识了不同年龄的朋友”。为此,她对《新民周刊》表示,所谓的“主考官”只是监考官,门萨入会测试由门萨总部出题。
至于履历上提到的“5年专业模特经历”,她对此不愿多说。据青岛二中的一位同学透露,张安琪曾被星探看中,但之后就拒绝了对方。
如今的张安琪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本科毕业。“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沉稳的心态和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会始终保持初衷。我毕业之后要出国留学,虽然现在再有什么科研成果也不能用来申请了,但是剩下的半年多我还是要继续做研究,只为追求科学的梦想。”
反思“美女学霸”现象
事实上,和张安琪一起获奖的另外三位复旦男生也都是学术牛人——数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李睿霖专业绩点满分,并通过坚持跑步成功瘦身超过20公斤;生命科学学院202_级博士生王传超过去3年发表SCI论文13篇,累计影响因子60.71;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彭慧胜课题组博士生仰志斌荣获世界材料研究学会202_优秀博士生奖,是亚洲唯一获奖人,有6项专利授权„„
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复旦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主任徐红老师说,张安琪的确很优秀,但这样的漂亮学者在复旦也很多,例如202_级力学系同样有个漂亮女生金丽华,不仅专业课程成绩全A,还是“校园十大歌手”、运动健将;202_年她代表复旦参加“莙政基金”年会时,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自谱词曲并现场清唱一首《莙政学者,你给我们共同的名字》,为李政道先生祝寿,博得满堂喝彩,该歌曲之后在复旦“本科生学者”中广为传唱,并成为每年的结题典礼上“学者”们为导师献唱的曲目。金丽华现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
人们对于优秀美女学生的关注度似乎太高。如果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的女友、脑科学家艾米拥有餐厅女招待佩尼的火辣身材会怎样?至少美剧编剧都不愿打破大众的传统思维窠臼。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 :艾米的扮演者童星出身,本身就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博士。如果哪一天大家对此见怪不怪了,张安琪也就不会如此被人热议了吧?
链接:“本科生学者”
1998年,复旦大学在李政道先生设立的“莙政基金”支持下,鼓励优秀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学生结题通过后,授予“莙政学者”称号;之后复旦大学自筹经费设立“望道项目”,资助更多本科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在学生结题通过后授予“望道学者”称号。“莙政学者”和“望道学者”已成为复旦学子心目中最高的本科生学术研究品牌。
门萨(Mensa)俱乐部
门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名称,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韦林。当时,这两位自认聪明异常的人突发奇想,编制出一些高难试题以测试智商,受到广泛追捧。兴奋之余,贝里尔和韦林干脆成立一个俱乐部,号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
目前,门萨俱乐部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当中有商贾学者,也有主妇蓝领。门萨测试试卷一般有30题,换算成智商是148,也就是可以加入门萨俱乐部的标准。门萨测试一般从注意力、观察力、逻辑思维、想象力和记忆力这几个方面出题。截至202_年6月,门萨中国已有会员逾200人,年龄以70后、80后为主。
SCI和影响因子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别、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美国ISI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 来源 : 新民周刊 】
第三篇:复旦女学霸张安琪的英语学习秘籍
复旦女学霸张安琪的英语学习秘籍
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 202_-08-19 07:06 编辑:卢善娟 有0人参与
精彩提示:上了大学之后,我对自己的鄙视之情日益加深。英语方面这么一个唯一的瓶颈,你竟然纵容它存在了这么久,都没有勇气突破,真是太过于怯懦了。所以,大一期间,我突发奇想报考了GRE,这个要求硬词汇量的考试。就是为了逼自己一把:不成功,便成仁。然而此时,距离最后的考试仅剩三个月。
以下是她给大家分享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读全英文图书和看美剧
我的高中是青岛二中,一所以素质教育著称的学校。当时我所在的班叫做直升班,可以理解为重点班吧。在这样的班级里面,我只是一个不爱学习、有点小聪明的孩子。最初两年似乎过得无忧无虑,也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要说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经历,大概就是在英语学习方面打下的基础了。
妈妈在我小时候就致力于培养我对读书的热爱,并尽全力满足我大量看书的渴求,所以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小时候看很多小说,但是逐渐发现中国的“名著”确实精彩,文笔精致,情节引人,而那些所谓的外国的“名著”却往往比较枯燥无聊。后来长大了,才逐渐明白这只不过是翻译的问题。
如今我做过一些翻译工作,深深体会到译员的无奈之处。在一种语言里面精妙无比的表达,往往很难100% 转换到另外一个语言体系当中。而看一本质量平平的译著,就好像雾里看花,错过了诸多精彩。二中虽然是个高中,但是硬件设施非常完备,校园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一大架子都是全英文图书。像《巴黎圣母院》、《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虽然我早就看过中文版,但是原著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我天天抱着这些书看,甚至上课的时候也装模作样的偶尔抬头看看老师,继而低头继续看书。我看书的速度极快,很多时候一天就可以结束两本。直到高二结束,一大架子书全部搞定。这时候我并没有看到我英语考试的成绩有丝毫进步,因为本来也不是抱着学英语的目的,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另外,当时我们班不少人在准备出国留学(微博)考试,像托福、SAT等等,觉得他们单词量很是吓人,不过我倒是乐得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体会故事主角们的喜怒。
我从阅读中所得的益处什么时候才体现出来呢?高三刚刚开学,我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反正全校都要报名。只不过没想到的是,竟然连闯几关,拿下了全国一等奖。当时我的感觉就是,那些大牛集体发挥失常,让我这个“酱油党”捡了大便宜。
当时山东省一共33 个全国一等奖,这些人再拎出来参加一个决赛,我的周围牛人无数。整个比赛听说读写四项全考,最后竟然拿了山东省十佳—这个比赛的最高奖。
除了大红证书,奖品大牛津字典,一套书虫系列,还发了个大“水晶”奖杯,貌似是玻璃做的还被我打破了一个角„„总之,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奖杯。
从那时起,我才略微意识到,哦,好像我的英语是比别人强那么一点点?不过,我从没把自己当成牛人的一员,因为那时候词汇量贫乏得很,说好听点能到5000,但是其实肯定到不了。
到了高三下学期,我开始感到高考(微博)的紧迫,针对高考学了半年。所以在英语这方面,我的脑子里面其实有两个体系,一个是自然学习的产物,另外一个是专门用来应付中国特色英语考试的体系。
我整个学英语的过程,相当于没有接受多少中国式英语教学。一方面因为不喜欢听课,另外就是喜欢自娱自乐。中国学生大多是很典型的哑巴英语,这一点甚为可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既没有继承中国英语教学的弊端,又考好中国特色英语考试,就是因为两个体系同时存在的原因。
在高中,除了大量看书之外,我还疯狂的追美剧。老友记、八卦天后等等这些,周末在家全都黏在网上看。为什么喜欢呢?因为极其羡慕美国人那种自由洒脱幽默的生活方式,还有率性纯真的性格。比起我们周围充斥的小伤感,小情绪,小羞涩,好了太多太多。美剧追得就是一个“爽”字!
不过,我一直都反对用美剧练习听力。很多人说我们不应该看中文字幕,要么就是一集美剧反复听几十遍,直到全部听明白。但是,我始终崇尚学习应该遵循人性。像看美剧这么快乐的事情,竟然要用来练听力?
如果说毁掉一首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当作闹铃,那么我认为,毁掉一部美剧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来练听力。我看美剧的时候,从头到尾全都是看中文字幕的,从头到尾都是在看搞笑的情节,仅此而已。
不过有人就会说,我也喜欢追美剧,为什么听力口语还是提高不了呢?我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我觉得标准的美音真是好听,说起来就好像音乐在流淌,一个饱满的卷舌音,句尾自然上翘的音调,都好像是艺术。所以久而久之,就喜欢在心里模仿几句夸张的句子,其乐无穷。
总之,在听力口语方面,我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训练,没有经过任何痛苦的学习过程,就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后来登上新东方托福的讲台,有一次在课上偶然间提到我学英语的经历,有同学问到,看英文原著的时候遇到不会的词,要查字典吗?当然不要啦!查字典这种行为是多么影响我读小说的心情啊!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看中文的文章的时候,偶尔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难道也要搬出字典不成?遇到不会的,猜呗。猜不出来,直接跳过呗。反正不影响我看故事就好了嘛。不过久而久之,那些比较常用的词出现次数多了,想不记住也难了。所以,大学之前没怎么费劲背单词,词汇量也完全可以应付高考。因此,无论是我自学或是教英语,我始终崇尚兴趣的发展。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无意识的学习。
背单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途径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在我的想象当中,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是神圣的殿堂,承载着人类的灵魂与希望。尽管我在初高中时期并不喜欢听课,也不怎么热爱学习,但是初进大学时,每个同学都领到了一本课程表,上面竟然列了几千门课,我一条一条仔细研究各个专业的课程,心中激动不已,有了一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感。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对待大学的每一堂课,用心汲取每一丝养分。
然而,在两个星期之后,我意识到现实与我的预想有很大的偏差。大学与高中不同,大学的先进性在于,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大量资源,有广阔的天地自由发展,而很多东西是不能在课堂上学到的。虽然说匪夷所思,但是我在大学伊始的两个星期,就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思考。我逐渐意识到,大学阶段的教育不能指望老师引路,而是应该自我教育。我对大学阶段做了详细规划,列出了我在大学期间希望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所有可能获得的荣誉。暗暗告诉自己,四年之后,我要成为这样的人。
从那两个星期以后,我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孩子成长为真正的“学霸”。还是以学英语为例。在英语各个方面,词汇量是我多年的瓶颈。因为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美剧,只会涉及最最常用的词。
上了大学之后,我对自己的鄙视之情日益加深。英语方面这么一个唯一的瓶颈,你竟然纵容它存在了这么久,都没有勇气突破,真是太过于怯懦了。所以,大一期间,我突发奇想报考了GRE,这个要求硬词汇量的考试。就是为了逼自己一把:不成功,便成仁。然而此时,距离最后的考试仅剩三个月。
要知道,对于学GRE的大学生来说,绝大部分是大三开始准备,大多人前后总共要持续半年以上,而且是疯狂的、拼命的、像拼高考那样的苦行僧式的准备方式。有一句话说,GRE的单词,你一辈子只会见到一次,就是在GRE考卷上我虽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比大多数中国学生略胜一筹,但是词汇量却是我几年来都无法突破的瓶颈。
为什么说是无法突破呢?因为我极其讨厌背单词,讨厌到看一眼单词书就会睡着,所以我之前从来没有刻意背过单词。而GRE的词汇量却是绝对糊弄不得,因为很多GRE的词汇考察题目完全没有上下文可供参考,孤零零放在那里一个,或者一对单词,再列出五个选项,选出反义词,或者类似关系的一对单词—小学语文常用的题型。
它如此直白、如此赤裸裸地告诉你:背单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途径。想想,单单词汇量这一块短木板,竟然压制我数年之久,也总是恨自己不争气,还不如给自己一个拼命的理由。反正早晚都要考的,那么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之后的三个月,我每天都拿着一本单词书,除了吃饭和睡觉,只要醒着,只要在呼吸,就在不停的背单词,就算是吃饭,脑子里也都是单词在飘,不知道梦里会不会也全是单词呢?
当时的同学这样描述我在高数课上背单词的场景:狂背十分钟之后,脑门儿咣当一下磕在桌子上,过了十秒钟,再缓缓地爬起来,背了十分钟,就又趴下了,如此重复无数遍。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我的词汇量从5000 增长到了20000,这一关就这样闯了过去。之后无论是准备托福,参加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考试,还是拿到翻译资格证,都是势如破竹。至此,我的英语学习生涯也就画上了句号。
在成为新东方托福教师之后,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背单词有没有什么捷径?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单词书能不能帮助记忆?答案是没有任何捷径,背单词唯一的方法就是重复。很多同学会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边背边忘。
坦白讲,只要是正常人类,都会边背边忘,但是当你把一本单词书重复背上50遍之后,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所有借口都会成为阻碍你前进的原因。每当我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只要心中默念“辛苦三个月,幸福一辈子”,就可以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冲了。
尽管我知道,“辛苦三个月”之后,还有无数个“辛苦三个月”,但是每一站的成功,都给了我无限前行的动力。
如何提高听力、口语水平
在新东方教授托福听力以来,很多同学问到如何提高听力、口语水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在讲课时介绍的方法—听写和跟读模仿。
听写,也叫听抄,顾名思义,就是一边放听力段子,一边写下听到的内容。听写并非考验记忆,所以放完一句,暂停掉,写下你能够听到的每一个词的全拼,如果不能听出来所有内容,就重新放一遍刚才这一句话,再听不出来就再放一遍,以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整写下原文,然后再放下一句。当然,如果5 遍以上还是听不出来,直接看原文,不要继续纠结了。
我们的学习过程要遵循人性啊!那么5遍还没有听出来是什么原因呢?有生词?查之。有语音现象导致认识的词也听不出来?那说明还没有练到火候。语速过快?那么先从比较慢的材料开始吧。一步一步训练耳朵的熟悉度,然后再换比较快的材料。对于准备托福的同学,等到最后如果能够完美拿下TPO(托福真题),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听写之外,最好加上跟读模仿训练。跟读模仿的形式有一点像同声传译,同声传译是一个大会的发言人在讲话,译员就跟在他后面,落后一分钟左右,一边听一边翻译,所以听众听到的译文内容与原声基本同步。
而跟读模仿就是一边放听力段子,一边跟着录音读,比录音落后几秒钟时间(具体多少以能跟上为准),全面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在最开始练习时,可以一边看着原文,一边跟读模仿,熟练之后,可以脱稿直接跟读。
听写与跟读相配合,可以同时解决听力和口语的问题。
有同学就说了,听写实在是太痛苦了。确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一周到一月才能看到明显进步,平均在两周左右。但是想想“辛苦两个月,幸福一辈子”,解决了听力的问题,其他问题也必将一鼓作气势如破竹。
痛苦,说明你在走上坡路啊。听力训练实战问答:
问:我只听段子,写下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吗?
答:其实听写呢,目的就是把单词和正确的发音联系起来。如果你本身存储的发音不正确,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你自己认为自己认识的词,其实是另外一个词。因此,十分有必要写下每个单词,并且在听写之后核对全文。
问:写下全拼太麻烦了,我能简写么?
答:听写不是给你练习记笔记。如果只是记笔记的话,细枝末节的发音比如and, so 之类就很容易被忽略了,而这些细节往往才是听力高手过招的关键所在。
另外,其实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发现,提笔怎么忘记一个单词怎么拼写了?虽然在托福写作的考察中只要拼写错误不影响理解就好,但是如果错误太多会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问: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效果呢?
答:想想减肥的过程吧!多少人都因为“平台期”的存在放弃了减肥呢?多少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默默挂掉了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想想中学的时候练习仰卧起坐减肥的过程吧,亲!明明知道坚持一个月会有明显效果,但是为什么一个星期就受不了了呢?中途放弃的结果只有一个—功亏一篑。如果你只能间歇性地痛下决心练一下听写的话,还是不要白费工夫了。既然开始了,就要撑到底。
问:我一想单词的拼写就忘记后面的句子内容了怎么办?
答:听写并非考验记忆力。如果自己觉得记不住一长句话,那么就每次半句或者1/4 句吧。
问:我听写了好多材料怎么还不行?
答:听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可能一篇听下来要花掉2个小时的时间,一开始尚且干劲十足,几天之后就出现疲劳症状,听不出来的地方一带而过,对答案也是草草了事。这样虽然篇数多,但是依旧是无用功。
问:听写之后一定要跟读吗?
答:Y!E!S!当你把脑子里面单词与其正确发音对应好了之后,还没完呢,你的嘴巴还不适应正确发音呢。这时候应该做的是跟着录音材料全面模仿一切语音语调语音现象,标准美语指日可待!
问:我一天听写多少时间合适呢?
答:听写时间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每天最少练习1小时,最多嘛,到你崩溃的时候!如果你耐力极强,那么每天8 小时吧!自虐的过程欢乐无比。
问:我适合什么材料呢?
答: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大约每句话重复3-5遍听出来最合适。对于准备托福考试的同学,基础不是很好的话,可以从Longman 模考书的段子开始,发音清晰且语速较慢,大约是真题的80%。接下来可以用旧托福真题,Delta, Barron, Kaplan, TPO 的段子,如果足够自信的话,挑战一下“科学人60秒吧”!堪称人类语速极限。
综上所述,对于托福而言,练习听力基本实力的全过程如下: 做笔记,做题; 听写;
看文字答案,画出考点; 边听边看—着重注意画出的考点; 重新做笔记,只记考点; 跟读模仿。
第四篇:盘点高考考霸状元从复旦北大清华退学复读
盘点高考考霸状元从复旦北大清华退学复读
202_年07月25日08:32 新京报 评论中大奖(407人参与)收藏本文
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发现“北大清华[微博]名校情结”“追求理想专业”对学霸们选择复读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新京报梳理近年15个考霸案例,7人为状元复读,10位考霸考上清华北大
■ 盘点
两名状元复读被指“职业考霸”
新京报记者梳理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中,其中7人为状元复读(含省、市、县状元),4人系复读后成为高考[微博]状元。从复读结果看,有10位考霸考上了清华北大。1人考上香港城市大学,1人考上华中科大[微博],其余人未知去向。
一状元从复旦[微博]北大清华退学后复读
新京报记者发现,15位考霸中,5位考霸均因有“北大清华”情结复读,4位是追求喜欢的专业而复读,3位是为了考上“北大清华”中的“理想专业”而复读。
其中,有“清华梦”的吴善柳复读次数最多,达到10次;今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刘秋实为了实现“北大梦”则经历过复读两次,今年才圆梦。
德州齐河县高考理科状元陈一天则为“清华梦”从同济大学[微博]退学复读两次,最后一次媒体报道的复读情况显示其暂未考上。
由于部分考霸复读次数多,其中的2人还被质疑为“职业考霸”——为赢取学校及当地的高考奖励而不断高考。
如复读3次的浙江嘉善县文科状元陈一天,曾考取过人大[微博]、复旦,但都没有入读。面对质疑,陈一天回应媒体称因“北大梦”而不断复读。202_年他再次高考,媒体报道其分数考取北大较难。
202_年南充市理科高考状元张非(后改名张空谷)曾因从复旦、北大、清华等三名校退学后3次复读引起质疑。
202_年,他以高分再次考入清华大学[微博],他回应质疑时表示,其不断退学是因为“迷恋网络导致成绩不及格被退学。”
湖北安徽最盛产高考复读状元
新京报记者从15起考霸案例中发现,考霸案例最多的是湖北省,共有3个。其中王攀考取武大后因“清华梦”复读,202_年以宜昌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
据中国校友会网所发布的《202_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2_-202_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从高考复读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北高考状元中复读生人数最多,有5人,居全国首位;安徽有4人,名列第二;山西和重庆各有3人,并列第三。
对此,21世纪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202_年,复读率在地区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平行志愿实行以后,高分落榜的学生已经大幅减少了。总的来看,还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更高,越是发达的地区复读率越低。因为在欠发达地区,升学是考生比较容易实现成功的途径,如果上二本以后还是很艰难,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就算上二本也没关系。
■ 分析
专家:板子不应
打在学生身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介绍,因名校情节而复读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上大学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等教育本身把高校分成三六九等。高校的等级化管理为社会划分高校优劣提供了坐标。不同等级不仅占有的资源不一样,考研[微博]究生、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他认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存在缺陷。虽然有的地区实行了平行志愿,但考生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考生在报考志愿时还是存在很大的博弈成分,很难在学校和专业之间两全。
“归根结底,是不健全的高考制度导致了这几种畸形的高考状态。”他提议,如果我们也能双向选择、多元录取,学生拿到几张录取通知无后顾之忧后再选,对学校的满意度会得到提升;自由转学制度,进入学校不合适,可以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及最近课业表现转到其他学校。
对于高分生挤占教育资源的说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个别学生的选择对高考秩序的影响不大。“现在高考的录取比例已经超过75%,所以个别学生的选择影响远远降低。”
“考多少次是学生的权利。”熊丙奇认为,“板子不应该落到学生身上,应该在制度上调整,使制度保证考生在高考录取中的选择权利。”
案例1
原因:不满专业
从清华退学考取港校
江焕波:只想学物理
7月20日,武汉考生江焕波收到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近,他在准备香港学生签证的材料,也许还会开始学习一些广东话。
三年前的夏天,江焕波曾收到的则是清华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年,他考了678分,但为减轻家庭负担,江焕波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定向班,学费虽然优惠,但一旦毕业必须到定向企业服务5年。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江焕波说,在报考清华的时候,自己就想读物理。但是当时分不够,所以报了机械自动化专业。
然而在就读清华大学后,江焕波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物理学的喜爱。慢慢地,他萌生了退学再次参加高考的想法。
去年11月18日,江焕波彻底告别清华学子身份,成为武汉国华复读学校的一名复读生。
他对记者回忆,重回高考阵营,对他而言“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较自信。”江焕波所在的复读学习的校长刘邵阳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江焕波并不浮躁,自觉性很好。与别的学生不同的是,江焕波作息规律,并不熬夜。
而在这个复读过程中,江焕波不再如三年前“非名校不上”的心态,他说,他所明确的是自己要学物理,而不一定非得要上哪个学校。
如今,即将赴港学习的江焕波说,其实现在感觉和以前上大学的感觉差不多,也很兴奋。而这次不同的是,要去读自己想学的东西,心里感觉更踏实。
案例2
原因:名校情结
从武大退学考入清华
王攀:奔着清华名头去
曾考入武汉大学[微博],却在38天后退学。随后在一年后摘取202_年宜昌市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
回忆起在202_年退学的决定,现在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王攀对新京报记者说:“只能说当时年纪小,太任性。”
202_年,王攀以635分被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系录取。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高考失利的成绩。当时他已做好了不填报志愿的打算,后来在父母的劝阻下,仍然去武大读了一段时间。
然而,王攀只在武汉大学读了38天就选择退学,重回母校当阳一中复读。对于这个决定,王攀对记者解释,小时候就挺向往清华,而清华的吸引力主要是来自于长辈的灌输,自己其实从未到过清华大学。
在202_年成为宜昌市理科状元之后,王攀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在去之前,王攀说,自己是“奔着国内最好的理工高校这个名头去的”。到了清华后,老师、同学、校园都很不错。
对于近期多个高分考生退学复读的现象,王攀说:“这些都是个案,每一个选择的人所面对的情况都是特殊的。”
第五篇:复旦
将满足专业志愿与人才培养理念结合起来
发布时间:202_-05-12 阅读次数:818
一所大学对于国家和社会有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像复旦大学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并坚持较高的标准。复旦要培养的是“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栋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招生开始紧抓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我们在上海通过“博雅杯”、“复旦水平测试”及面试等一系列的自主招生项目和考查环节,已经选拔并公示了617名优秀考生,这些同学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被复旦大学正式录取。在选拔过程中,我们贯穿融入复旦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通过这种办法选拔出来的学生最适合复旦的培养,而他们在复旦也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同样,我们在高考招生中也希望能够招到适合复旦培养的优秀学子。今年复旦在上海高招投入计划85人,其中文科22人、理科24人、医科39人,与往年基本持平。虽然看似竞争激烈,但是随着近年来上海生源总数的减少,以及各校自主招生预录取人数的增加,相信对于“裸考”的同学而言,通过高考进入复旦的机会反而增大了。
我们非常关注那些通过高考进入复旦的学生。这些同学虽然没有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他们要么当时参加了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要么对自主招生录取的专业不满意,要么更适合高考这种选拔形式。这些同学可能在专业选择上更有个人的想法,所以我们在高考招生中尽最大努力预留好招生计划,尽最大可能满足这些同学的专业志愿。在高考一批次录取的考生,我们将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即只要在一批次(A)志愿填报复旦大学并被录取的话,填什么专业录什么专业,后面几个专业志愿填不填都无关紧要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裸考”进入复旦的同学在专业选择方面更加“随心所愿”。
但是,我们必须说明,复旦不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专业素养”之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而这一培养过程的第一步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虽然在《国际纽约时报》近年的调查统计中,毕业生受雇主亲睐度复旦在包括港澳台高校在内的大中国区中排名第一,虽然在对国内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中复旦毕业生“非常满意”比例高达72.8%,虽然我们本科毕业生就业深造率高达99.8%,但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完成复旦本科人才培养的合格毕业生自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202_届复旦本科毕业生中38%就业创业、33%国内攻读硕博(绝大多数为直研或者直博),还有29%出国出境继续深造(绝大多数为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我们还要提醒考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将自己的长处与学校所能提供的优质资源,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而不要拘泥于一时的所谓“热门专业”,有统计数据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杰出的成功人士本科所学专业与终身职业相关度并不高,特别是那些以人的培养为第一己任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以202_届复旦本科毕业生为例,26%就业于现代专业服务业、24%就业于金融业、20%就业于IT信息技术相关行业。19%的文科类学生进入金融业,也有19%的理科类学生进入金融业,甚至有7%的医科类学生就业于金融业。
除上述政策外,我们还拟在上海继续将提前批与第一批专业“联动”,相关方案待正式获批后实施。简言之,在提前批和第一批(A)位置都填报复旦大学,并被提前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且分数达到复旦一批次的文理投档线的考生,可以提出申请在所填报的一批次专业(类)志愿中选择,我们将满足其前两个专业(类)志愿之一。这样的措施同样是为了进一步帮助考生实现兴趣爱好和专业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