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劳动仲裁员研讨会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23-78897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9 00:50: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劳动仲裁员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劳动仲裁员研讨

10月24-25日,由我院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合作举办的“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劳动仲裁员研讨会,在河北省香河县天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报告了中国目前关于反就业歧视的立法框架;中国政法大学刘小楠副教授的报告则针对国内就业歧视现状,向参会嘉宾讲述了不同形式的歧视案例,包括她的亲身经历,并提出了识别就业歧视的两个步骤;中华女子学院刘明辉教授集中论述了性别歧视问题,列举了种种任职条件对女性的歧视,包括怀孕、身高、婚姻等方面。另外,她还介绍了职场性骚扰的构成要件及分类,论述了如何认定性骚扰等实务问题,对我国性骚扰立法提出了期待。

在议程的最后,由参会的法官和仲裁员代表分组进行了案例讨论。四个小组分别围绕“生理歧视”、“性别歧视”、“农民工有关的歧视”、“民族宗教歧视”四方面主题选取了案例,由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和观点,嘉宾间自由发言交流,最后由与会专家进行点评。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身处劳动案件审判仲裁一线的嘉宾,纷纷结合自身实务踊跃发言,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火花。

最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副局长管静和进行了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成功。她表示这次会议是国际劳工组织在中国境内参与举办的最有理论和实践高度的一次研讨会,这首先要感谢作为主办方的人大法学院和林教授的鼎力支持。会议分享了很多不可多得的理论思想和实务经验,丰富了实务界对职业歧视和就业平等的认知和理解,对进一步提高国内劳动平等的保障水平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页 共 2 页

第二篇:人大法学院与国际劳工组织成功举办“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仲裁员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与国际劳工组织成功举办“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

和仲裁员研讨会

10月24日、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合作举办的“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仲裁员研讨会,在河北省香河县天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视的逻辑方法。他论述了平等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中一项原则,如何在就业招聘中的各方面具体体现。

北京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在报告中解构了中国目前关于就业反歧视的立法框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具体内容。他提出了中国目前反歧视立法相当不足,没有统一协调的制度,大多是各部门的规章,且杂乱无章,法规冲突不少,而且立法多具有宣誓意义,没有具体落实的制度,惩罚性措施缺位。这些都造成了目前对就业歧视规制不足。

24日下午的议程中,Tim De Meyer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的监督和适用,如何在国内落实,以及其与法官和律师的关系。中国政法大学刘小楠副教授则分析了国内就业歧视现状,举出包括他亲身经历的许多现实歧视案例,帮助理解实务中潜藏的纷繁复杂就业歧视。她指出,就业歧视的识别应当分两步来看:

第三篇:“第三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三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在人

大法学院成功举办

6月29-30日,“第三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和法国奥弗涅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获得法国驻华大使馆资助。来自法国奥尔良大学、奥弗涅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台湾东华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国家文物局和上海文物局等中法两国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王云霞教授、肖建国教授、石佳友副教授、竺效副教授等相关专业的老师以及数名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教授、法国奥弗涅大学法学院院长弗洛朗•卡尼尔(Florent Garnier)教授、法国驻上海领事馆副总领事德瓦利(Guillaume Delvallée)先生分别致辞,对第三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嘉宾们在致辞中谈到,中法两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彼此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是两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次学术交流将有利于中法文化遗产法学者、遗产管理者之间的合作,进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四篇:人大法学院参加中欧遏制酷刑国际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参加中欧遏制酷刑国际研讨

6月17—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英中协会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主办的中欧遏制酷刑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来自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政法委司改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检察院、芜湖市公安局等单位以及众多法学科研院校近七十余名国内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和来自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程序、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与遏制刑讯的未来、提升侦查讯问技能与遏制刑讯逼供、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看守所法的制定与看守所规范化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

据悉,酷刑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顽疾,遏制酷刑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为了推进中国遏制酷刑工作,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陈卫东教授的带领下,与英中协会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共同实施了中欧遏制酷刑项目(第二期)。在三年的时间里,中欧双方的课题组围绕着进一步推进中国遏制酷刑的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课题组把安徽省芜湖市作为项目试点,多次前往进行开展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项目结项成果《遏制酷刑的三重路径》以中英文分别出版的方式在国内和海外同时出版,赢得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中文出版物《遏制酷刑的三重路径》:程序制裁、羁押场所的预防与警察讯问能力的提升,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5月版;英文出版物:Chen Weidong and Taru Spronken eds, Three Approaches to Combating Torture in China, Intersentia 2012.)

第五篇:人大法学院举办第三届“国际法科学生论坛”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举办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举办了三届活动,共有四十多位中外法科学生使用英文同台讲演。中外法科学生互相切磋,在学术观点的碰撞中锻炼了能力、锤炼了思想、建立了友谊。三届论坛有五十余位中外教授和国际律师,他们使用英文对参加发言的法科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点评,为学生的职业准备提供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法律职业家与法科学子的对话,架构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桥梁。在三届论坛的举办过程中,先后有新华社、中国日报、检察日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给与报道,“国际法科学生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品牌。

页 共 2 页

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国际劳工标准和工作中的平等”法官和劳动仲裁员研讨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