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23-78316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4 19:16: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

--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

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同志们:

这次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农业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探讨新世纪新阶段农垦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供大家研究讨论。

一、农垦农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与基本经验

农垦是在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开荒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在各个历史时期,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农业始终是整个农垦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而农业又是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农垦农业发展史就是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种探索更加富有成效。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垦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主要是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快速增长。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主要是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三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主要是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部署,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提高农垦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农垦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主要成绩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从主要农产品产量来看,2002年,粮豆总产15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1600万吨的水平;棉花产量近100万吨,比1998年增长29.4%;干胶38万吨,增长8.9%。肉类总产量96.8万吨,牛奶总产量160万吨,水产品产量63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长18.0%、41.6%和31.8%。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使其占全国的份额也保持较高水平。如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新疆兵团、湖北等垦区棉花产量达到83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20%左右;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的海南、云南垦区年产干胶35万多吨,占全国天然橡胶总产量的75%;以乳业生产为主的京津沪渝及其他大中城市垦区年提供液体奶75万吨,成为大中城市供奶的主力军。

--结构进一步优化。1998年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农业结构向现代农业方向发生了积极变化。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持续上升。2002年养殖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为29.4%,比1998年上升4个百分点。同时,大宗农产品的专用优质品率大幅度提高。到2002年底,全国农垦系统主要作物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数达208个,绿色A级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74.66千公顷。农业区域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如京津沪渝等城郊垦区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黑龙江、内蒙等东北垦区以优质小麦、水稻、大豆、双低油菜、饲料为主的粮豆生产和奶业生产;新疆兵团、宁夏、甘肃等西北垦区的棉花、油料、啤酒大麦、酱用番茄、中药材和瓜果生产,以及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垦区的橡胶、剑麻、蔗糖、茶叶和热带稀有果品生产;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垦区的粮食、棉花、饲料生产和种业,等等。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在农垦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良种繁育普及方面,近几年选育、推广农畜新品种上千个,使农垦系统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幅度增加和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的覆盖率达到70%。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方面,一些垦区引入工业园区理念发展农业,利用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些园区不仅成为农场职工技术培训的基地,而且也成为带动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基地。如新疆兵团、黑龙江、广东、海南、云南、江苏、宁夏、湖北、河北、辽宁、北京、上海、浙江等垦区都有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所在省(市、区)的示范基地。在农机装备方面,农垦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结构的优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垦农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根据财务核算资料,2002年,农垦农业实现利润11.5亿元,是1998年2.1倍。在农业增效的同时,家庭农场也实现了增收。2002年,家庭农场的经营利润高达81亿元、人均收入达4557.1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5.7%和18.2%。各垦区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取得成效。如海南垦区把发展非胶农业作为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2002年非胶农业收入达到13.9亿元,劳均纯收入达4943元,已经成为农场职工增收的主要来源;江苏垦区实施“商品粮转为商品种”的战略,2002年全垦区种子销售量达到1.2亿公斤,实现种子销售产值2.15亿元,仅此一项,全垦区增加效益1500万元。

农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成绩,就是有力地支持了农垦工业的发展,为整个农垦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九五”以来,农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42.8%,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15.5个百分点。从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看,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资金、原料、出口创汇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保证了农垦工业的快速成长。2002年农垦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份额为53.7%。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垦工业的发展,目前位居农垦工业十大支柱产业前4位的均是农产品加工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7%。

(二)基本经验

总结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农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垦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些年来,各垦区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等情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实行调整产业结构与开拓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开发利用、培育主导产业与发展名优产品等方面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并在发展中全面整合产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使垦区的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农垦系统重点实施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使农垦在优势产业领域的现代农业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求供给必须不断适应需求。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使农产品供给适应市场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农垦农业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各垦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围绕市场抓调整,跳出农业抓调整,跳出农垦抓调整。通过调整,经济作物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迅速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增加,农产品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结构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引导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着眼于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较好地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家庭农场为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和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规模经营,是农垦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农垦系统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农场全面实行“两自理、四到户”,其生产经营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十五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自主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手段,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基本得到保障,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家庭农场规模化、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垦区采取少数人种多数地实行大户专业户经营的措施,一批具有相当经营规模、以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的家庭农场已经在垦区出现。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只有重视农业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并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发展才有后劲,农业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多年来,农垦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各垦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面向生产实践主战场,通过科技攻关,研究、引进、推广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特别是在专用动植物优良品种培育、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包装、农业信息化和现代营销网络技术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不少垦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形成了常规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都对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又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应当说我们的基本经验不只这四条。但是,我认为回顾农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正是由于有这四条基本的经验,农垦才有今天的发展和成绩,这是我们农垦发展的基础,也是需要继续借鉴和今后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四条基本经验,三条讲的是生产力,一条讲的是生产关系。从生产力角度来讲,首先一个是要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特别是在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农垦农业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下大力气,抓住我们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只有抓住这个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才能在规模上、效益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地整合资源,使主导产业在市场上立得住,真正地产生效益。另一方面,根据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在科技、品种、其他相应的配套技术,以及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条上,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是农垦的优势,是农村所做不到的。这一条经验对我们来讲十分重要。关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点,在农村也是做不到的。而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的必然的途径。现在我们的一个农工管30亩或60亩棉花,和美国的一个农工管200亩棉花相比,效益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的一个农工也管200亩棉花的话,经济效益肯定比美国农民的效益高的多。所以要引导职工,逐步地将土地集中,提高生产效率,有了适度规模经营,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在科技上,我们这几年体会是最深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产品极大地丰富,主要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使我们的土地产出率,使我们的粮食单产成倍地增加。科技的使用,是我们生产发展的关键,也是今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措施。这几年新疆兵团仅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就使兵团的棉花生产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不仅节水、节肥、提高产量,而且保持了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实现了规模经营的效益。所以说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在我们农垦现代化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农业上的这四条是我们各个垦区全体农垦人经过20多年改革探索的成果,也是今后值得发扬的重要的经验。

二、农垦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及其重大战略意义,也对农垦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阶段农垦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农垦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选择,也是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从农垦农业自身的特点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农垦农业相对于农村来说,具有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综合机械化程度较高,管理比较先进,劳动者素质较好等特点,总体上看是我国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它与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带有半自然经济色彩的小规模经营农业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这样一种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农业形态来说,它的进一步发展决不是向农村、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靠拢,而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大步向前迈进。这是一个方向性、规律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原则性问题。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改革思路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希望我们所有的农垦人都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

从农垦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真正发挥好农业现代化示范作用的需要。农垦从它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党中央就赋予了它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农垦确实较好地发挥了这种作用。农垦以其先进的农业科技、装备、管理和较高的劳动者素质,在与农村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为农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农垦在五十年的建设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农垦在发展,农村农业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现实中也要看到,有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高于农垦,这就对农垦的示范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究竟能不能起示范作用,决不是自封的,而要看客观效果,要看农民群众是不是服你。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垦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探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好示范作用,否则,不但示范不了别人,还有可能落在别人后面。

从农垦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农垦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农业增加值占农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大,农业从业人员在农垦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也很高,可以说,农业在整个农垦经济中有着独特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种格局下,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决定着整个农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垦系统人均收入的高低。因此,要加快农垦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的步伐,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农业发展只有走现代农业的道路,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为工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的发展、为职工收入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农垦农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看,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农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农垦农业由于其商品化程度高,经受的竞争压力就更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出国门就直接面对世界农业领域实力最强的跨国大企业、大集团的竞争。应该说,挑战十分严峻。迎接这种挑战的办法只能是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按照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建设现代农业,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

(二)当前农垦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形势的变化对农垦农业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而农垦农业虽然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了几十年,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结构方面的差距。现代农业在结构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畜牧业比重很高。而目前农垦农业中畜牧业仅占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至于高档优质和精深加工品在整个农产品中的比重,与现代农业要求比同样相去甚远。二是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的差距。现代农业需要有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与之相适应,而农垦农业长期实行的传统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在一些垦区还没有根本改变,仍然束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差距。现代农业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相伴而生的。发达国家的农业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很少,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部门十分庞大,其从业人员也很多,社会化服务水平很高。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农垦虽然有高于农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但就其规模、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来说远未达到现代农业的要求。四是物质技术条件上的差距。现代农业必须以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基础。而农垦农业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虽然比农村强,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还比较低,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损失40-50亿元,有的年份高达近100亿元。

从以上情况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既是农垦农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新形势对农垦提出的新要求,但要真正建设好现代农业还需要克服和解决不少困难与问题。

(三)农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目标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战略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

在思路上,要从农垦系统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经验和自身的实践成果,围绕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以职工增收、农业增效、产业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的步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分阶段、分区域、分类型把目前尚不发达的农业尽快转变为发达的现代产业,促进整个农垦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这个思路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首先一个是从农垦的实际出发,去借鉴国内国外有益的先进经验和我们自身的实践成果,我们自身的实践成果就是刚才总结的四条基本经验,国外的先进成果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的先进技术、重要措施。需强调的一点是从农垦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从我们现在的生产发展水平的基点上做起,把先进技术逐步地应用、完善,最后再达到高新的水平,这样才能使农垦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迈开一个什么样的步伐,解决一个速度问题。三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三增”为目标,解决一个农业的发展目标问题,它的核心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增加职工收入。四是解决好我们工作的方式问题。五是生产关系,要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市场的主体地位。

在目标上,争取用7年左右时间,到2010年,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重要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发展较快的垦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他垦区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起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以现代科技、装备、管理和高素质职工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家庭农场占有较大比重。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统一,农业基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有优势的领域,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的重点

围绕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要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垦区草地、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畜牧业。在畜牧种类上,根据垦区畜群结构和优势畜种情况,以奶牛、肉牛、羊、猪、家禽及特色畜牧业为主;在养殖方式上,以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方式为主。做好重大、重点动物疫病的防疫及监测工作,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把奶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做大做强农垦乳品企业,形成若干具有知名品牌、产加销一体化、辐射全国的农垦奶业集团。努力提高奶牛场管理水平,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奶源基地,大力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生产模式,逐步提高机械化挤奶的比例;保持并扩大奶牛良种优势,为农垦及全国奶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和依靠加工业带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粮食生产要继续推进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走内涵挖潜的路子,提高集约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着力改良品种,提高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如扩种优质粳稻和中晚稻及专用优质小麦,发展高蛋白、高油大豆和玉米等。要从垦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出发,适应产业化经营要求,优化经济作物布局,积极发展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不断促进加工增值。同时,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优质饲料作物。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影响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问题,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热作产品要立足于现有基础,采用新技术,加快品系改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杂粮、杂豆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特色园艺业要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特种养殖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生态休闲型农业要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农垦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依托,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来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着重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使之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农垦实际,应重点发展米、棉、乳、油、种、麦和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良种、技术推广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对农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严格市场准入,确保质量安全。

协调好龙头企业和基地之间的关系。发挥两个市场主体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基础作用,使基地家庭农场围绕龙头企业的整体利益来展开标准化生产、管理和初加工,成为龙头企业稳固的“原料仓库”;另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与市场强大的对接功能,增强其市场开拓能力、深度加工能力、服务带动能力,并以资本为纽带,与基地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和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积极发展种业。花大力气把种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大型种业龙头企业,使它们尽快成长为具有全国种子经营许可证并被列入全国种子五十强企业或全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销售作物种子覆盖率占所在地区30%以上;按照种植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在东北区、西北区、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年产各类原良种15亿公斤,其中,70%为外销商品种;按照生态区域和种植结构,引进和选育一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保持充足的后续优良种质资源。

加强研究开发、技术引进和推广。继续深化农垦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其内部活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农业生产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大力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围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集成、组装、配套和推广,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已经比较成熟的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模式化栽培、农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测报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围绕发展优质农产品,示范推广一批重大技术,包括高油大豆良种良法和增效配套技术、奶牛良种快繁及配套技术、橡胶新割制和新技术、热带水果新品种及保鲜处理技术等。农垦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应放到技术的引进开发,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所以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主要在于集成、组装、配套、引进、消化吸收,其实这也是一种技术的创新。我们需要有一大批这样创新的知识分子,才能真正让科学技术的推广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畜牧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前产后加工处理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全面提高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调整种植业农机装备结构,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旱作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步伐,以适应农艺措施发展的需要;适应畜牧迅速发展的需要,推进饲料生产机械化和卫生防疫机械化;提高种子处理、粮食烘干处理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的机械化水平;同时,拓宽农业航空技术在垦区的应用,引进世界尖端农机装备进行精准农业技术实验。

(四)培育现代家庭农场

逐步确立家庭农场市场主体地位。在目前普遍实行的家庭农场“两费”自理的基础上,推行“三费(生活费、生产费、社会保障费)”自理,扩大家庭农场的经营自主权,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积极推进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在创造条件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培育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并通过产业化经营的途径,提高家庭农场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

切实维护家庭农场的合法权益。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必然具有其独立的利益,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当前,很多家庭农场都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家庭农场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家庭农场利益。要引导和帮助家庭农场与产业链其他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根据现代农业建设的一般要求,结合农垦系统的实际情况,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措施:

(一)深化改革,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一是继续深化农垦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在坚持农垦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土地租赁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规范家庭农场与国有农场之间的关系。国有农场要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组织形式、管理职能、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为家庭农场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同时,要从垦区的具体实际出发,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发展,如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对长期作物进行产权转让、大户租赁或承包经营并适时向民营转换等。

二是鼓励农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农业几乎都是私营的,这说明采取私营的形式不仅可以建设现代农业,而且可以建设得很好。农垦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很可能是一条必经之路。今后,农垦农业除了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按照《宪法》实行国有以外,其他都可以实行民有民营。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场职工开展自我投资的农业生产,放开一切领域,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装备农业机械、以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让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参与。对农场的荒山、荒地、荒水等也要全面采取招标开发的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通过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生产经营者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三是推进龙头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从建设现代农业的角度看,考虑农业改革问题,决不能局限于农业,必须拓宽思路,统筹考虑产供销、贸工农各环节的改革,重点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联的龙头企业的改革。龙头企业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二)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一是要牢固确立大开放的思路。现代农业是高度开放的农业。长期以来,农垦自成一体,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比较少。农业对外开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范围较小、领域较窄、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大开放,既包括对境外国外的开放,也包括对国内农垦以外的一切领域的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深刻含义及其对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做好向系统外开放和向国外开放这两篇大文章。

二是积极推进垦地交融。要彻底摒弃狭隘的“系统观”,也不要以示范者自居。在建设现代农业上,农垦与地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所以,要敞开垦区的大门,让地方和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市场主体涌入垦区,参与农业建设;同时,垦区的主要市场主体也要主动积极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其他条件,融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之中,为自身的现代农业建设争取更加广阔的空间。比如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农垦要发展大型龙头企业,把地方农业纳入到产业化体系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把自己纳入到地方的产业化体系之中,不要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都想当龙头老大。

三是实施农业领域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要把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加以谋划和实施,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接轨。在引进来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等结合起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农垦农业。在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参与农业建设的同时,继续做好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的引进工作,加强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应用。在走出去方面,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农垦农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特别是扩大蔬菜、水果、花卉、畜禽产品等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要认真总结以往在国外进行农业开发的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垦区和企业实施跨国开发和经营,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在东南亚、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国家、地区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开拓的工作,与国内的农业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三)推进人才创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一是要把人力资本放在突出位臵。建设现代农业关键要靠科技,而科技的载体是各种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没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作支撑,建不成现代农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努力建设好农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三支队伍。其中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尤为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深刻地指出: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是再生产性的源泉,而再生产性源泉包括现代物质投入品和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而后者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这对于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各类人员对培训和再教育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对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侧重于培训现代农业、现代管理、现代营销和政策法规等知识;对科技人员特别是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把掌握生产技能和运用先进技术同提高文化水平结合起来,成为现代农业劳动者和经营者。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吸引人才和留得住人才的机制,营造一种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物质奖励为主,真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比如,对农业科技人员,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的办法,或者其科技成果同农业产出和效益挂钩、按实际效益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的办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可采取股票期权制等激励手段。在注重激励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约束。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办法对人才进行必要的约束。如对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本身就是一种约束,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建立和完善服务合同等办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审计等措施,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特别是要建立一个灵活的用人机制。我们垦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都处在农村、在边远的地区,怎么去吸引人才?我建议垦区采取一种灵活的用人机制,打破过去那种吸引人才就是把人调到垦区来的基本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真正地去吸引人才,使垦区的科学技术有个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结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认真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使垦区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发展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以垦区环境条件、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检测为重点,控制污染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做好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严格控制乃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和有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特别是新疆兵团、黑龙江、河北、内蒙、甘肃、宁夏等垦区要利用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机遇,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规模。同时,开展以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圈养等为主的保护天然草场工程;优化耕作方式,充分利用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优势,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如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市场体系、信息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农业动态预警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农业金融保险体系等,不断增强其服务功能,扩大其服务范围,提高其服务质量,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五)增加投入,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要做好现代农业建设规划。从全国农垦来说,要根据国家有关现代农业建设的统一部署,做好规划,区分不同区域和类型,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争取纳入国家的有关发展规划和计划。各垦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特别是按照各自的区域特点、资源情况、产业优势等实际,做好垦区现代农业建设的规划,争取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

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各垦区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渠道筹集和吸引资金,尽最大努力保证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农垦主管部门要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争取国家各类农业投资项目的资金,并以此带动其他方面的投入。龙头企业要与农业生产者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在完善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前提下,鼓励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者自行投入。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三是争取国家对农垦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政策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投入,有些政策问题的解决比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发挥的作用更大、更广、更深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争取解决的与农业建设有关的政策问题主要有:确立合理的农业税费政策,切实减轻农工负担;入世后国家制定的有关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对农垦农业职工要一视同仁;将农垦系统与农业有关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的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计划或预算;制定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办社会而导致的农垦农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对农垦系统进行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试点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等。这些政策性问题,有的较容易解决,有的则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一起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一个一个地去争取解决。

同志们,农业是农垦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它在农垦系统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农业搞好不好,直接影响农垦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农垦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为在我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09.4王晓然同志在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王晓然同志在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

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例会。市委、市政府对于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原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取汇报,由于最近活动比较多,所以这次会由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听取最近的进展情况,进一步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刚才,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市农行、市农发行和卫辉市、封丘县、原阳县、卫滨区、红旗区作了比较全面的汇报。从汇报情况看,大部分县(市、区)、市直单位和联包帮建工作队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高度重视,推进顺利,效果较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思江主任通报了近期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及联包帮建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切实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认清形势,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前一段的推进效果看,我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很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上级认可,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以来,全市新启动社区76个,完成投资8.01亿元,其中县、乡财政投入1.18亿元,建设住宅4763户,建筑面积80.72万㎡,入住农户1586户。我市的做法引起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内参第434期专期编发了我市探索城乡统筹建设促农村发展的做法,人民日报3月31日头版刊登了《新乡增强农村发展动力》专题报道。省内洛阳、漯河、焦作、三门峡、开封等地及湖南省株洲、安徽省淮北等兄弟地市纷纷来我市参观考察,学习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尽管我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做法和思路超前,起步较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在全国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地都在竞相发展,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加压,把市委、市政府这项重点工作当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做到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力度要大。现在已经是4月中旬了,麦前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一收麦马上就到了汛期,秋季时间很短,冬季不适合动工。而全市还有104个社区尚未完成规划编制,有126个社区尚未启动建设,整体进度与市委、市政府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加快推进实施,把市委、市政府这一项惠民工程抓紧、抓好,把这一好事办实,办好。

第二,要提高认识,切实解决好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作进度和落实效果,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一是进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去年工作干的不错,但是今年进展不大;有些地方整体工作一直没有大的起色;有的地方抓点不抓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部 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一项临时性工作,没有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打算,工作作风不扎实,主动性不强,全靠市委、市政府领导推着走,主要领导盯的紧了就动动,盯的松了就放放,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市委已明确提出,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为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是市委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总体目标也非常明确,2009年全面启动建设329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在未来5年整合建成。市委已将2009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不是临时的工作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坚持改善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实事,一件好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长期的工作打算,按照市委的任务分解,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要解放思想,突破创新,以大刀阔斧,势如破竹之势强力加以推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委、市政府决心大,老百姓积极性高,但部分县、乡工作力度不够,县、乡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启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工作作风不硬,摆困难、讲条件,存在畏难情绪,在思想上对群众感情不深,造成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果断,办法不多。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城市文明进农村,让农民真正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改革开发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开展好这项工作,要敢于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对确定的目标、做出的决策、认准的事情,千方百计抓好落实。三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够。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不深入,不了解基层情况,实质性支持不够,工作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意识不强,造成政策棚架,落实不力,这些都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全市性的重点工作,不能简单的认为责任都在县(市)、区,市直单位对于推进此项工作承担着重要职责,能否指导好、支持好、整合好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十分关键。刚才,财政局汇报,按照年初新乡县现场会要求市财政安排1亿元,现在已经筹资了6129万元,剩下的年底前也要落实,表态话不多,就是实实在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因此,市直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与部署和各单位出台的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地推进。四是规划层次低问题。部分社区规划层次低,样式落实,楼层低,不符合现代理念。主要原因是,有应付思想,图省事、省钱,认为只要按照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任务要求启动建设就行,从而不重视规划层次和水平。我们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从根源上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避免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现象,甩掉终生建房的沉重包袱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规划层次低,草率启动建设,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必须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住宅布局尽可能向多层、高层发展,特别是市郊、县城规划区内、重点镇镇区尽量不规划或少规划低层住宅建筑。城市规划控制区域内必须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建设多层住宅,有条件的地 方要建设小高层或者高层住宅社区。五是宣传不到位问题。有些地方不重视宣传发动,群众中存在种种误解和不全面理解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群众的主体作用,认为各级政府和村里决策好落实好就行了,从而不尊重群众意愿,不注重征求群众意见。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必须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确保顺利推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极易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出现把好事办坏的情况。比如,有的地方以招商开发的形式搞建设,让群众到规划的社区购房,本来是一件好事,由于群众工作不细致,造成部分群众不理解的现象,质疑为什么不让自己去建,房价高了怎么办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赢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要抓住重点,强力推进。要突出重点区域,抓住重点环节,迅速在全市掀起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房高潮。具体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要打造好亮点。要围绕吴书记要求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一个主线、三个支线和三个片区打造一批亮点,涉及的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延津县、长垣县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麦收前,实现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头落地,住宅建设有明显形象进度,路口等显著位臵要竖立规划、责任、质量监督、进度等标志牌,实施“五个一”工程:一是社区规划标志牌,使社区规模,规划布局,一目了然;二是责任标志牌,明确各项任务具体责任人,确保有序推进;三是质量监督牌,明确监管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施工质量;四是推进计划标志牌,搞一个时间分解表,增加工作透明度;五是电视宣传片,既是一个历史的记载,又是扩大宣传的好形式。同时,每个社区要培养一个像古固寨孔繁鑫这样的能够理解深、理解透的解说人,既是一种对外宣传,又是一种群众工作。

二要加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执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区域329个社区3月底以前必须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完成规划编制262个,通过评审的只有225个,工作差距非常大。只有新乡县、延津县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并通过了评审。牧野区工作力度也比较大,在城区规划受限制较多的情况下,已通过8个。对于目前尚未完成规划的67个社区,必须按照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要求,抓紧编制完成规划,4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完不成的要进行通报。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未启动建设的社区及属于被整合的村,要按照空间布局规划严格控制,严格禁止新划宅基地建房,确需建房的,要引导到城镇或启动建设的社区建房居住,凡是不到城镇或社区居住的,只能在原址上翻修。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好《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的暂行意见》(豫国土资发„2009‟52号)和《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新政文„2009‟68号)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机遇,搞好建设用地调整,保证社区建设用地指标。希望各县(市)、区要积极主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等市直部门要认真搞好配合,出注意,想办法,纳入到全市规划大格局当中去,纳入到有关政策法规的轨道中去,尽快把我们的规划工作做好。三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工期和当前原材料价格较低的机遇,在麦收前,迅速掀起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房高潮。麦收前不具备施工条件,要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麦收一结束,马上开始施工,各县(市)、区要确保2009年6月底前,全年目标任务的70%以上启动建设。对于上级下达的项目资金,各县(市)、区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尽快组织实施。对于县、乡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资金,要分期分批兑现落实。有关职能部门的项目资金要对新启动的社区重点倾斜,对于未完成规划或属于被整合的村,严格禁止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对于启动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要实现通水、通路、通电,确保最基本的施工条件和居住条件。对于已入住农户的社区要在实现通水、路、电的基础上,按照社区标准进一步完善宽带、有线电视、通信等设施,加强学校、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四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教育、卫生、公安、房管、民政、劳动等部门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对于启动的社区,学校要配备优质教育资源,村卫生室中的医务人员中至少有一名财政供给符合一定任职条件的医生,城市户口、房产证办理、低保、养老、就业等政策要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民到入住。要借鉴2009年元月5日在新乡县古固寨祥和新村颁证仪式的形式,希望辉县市、卫辉市各选择一个社区推进落实,在适当的时间举行现场颁发居民户口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手册和存折、房产证等证件仪式。其他县(市)、区条件成熟也可以搞,每个县争取都搞一个,实行典型引路,工作推进就会加快。

五要切实做好旧房拆除工作。我们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集约、节约土地,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到社区建房的农户,在按照规定和社区规划审批新宅基地前,要同村委会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坚决杜绝“一户多宅”现象发生。条件允许的,要鼓励群众先拆后建,提高旧房砖、瓦等建材的利用率,降低新房建设成本。对于收归集体的土地,要首先用于占补平衡,暂不具备复耕条件的,可以先植树,为土地复耕创造条件。截至目前,祥和新村已有98户农民拆除了旧宅基,拆除面积11万㎡,约150亩,各地可以借鉴参考祥和新村的做法。建新拆旧,尽可能降低新房建设成本。只要有政策导向,锲而不舍推进,总会成功的,我市全部建成,能节约50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六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掌握信息,瞄准国家、省资金项目投向,积极谋划项目,加大争取力度,并积极协调,在可控范围内将争取的项目资金集中投向329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在全国投资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有很多项目资金,全国有4万亿的建设、民生项目,一定要积极争取。市交通局积极与省厅沟通,积极争取社区道路项目,已下达2009年正式计划的农村公路项目共74个,里程110公里,总投资221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1100万元,截止目前,已完工项目49个,里程65.5公里,完成投资1486.8万元。二是落实财政扶持资金。各级财政要落实好新乡县现场会精神,按照市财政筹措1个亿,规模小、基础差的县不要少于3000万元,经济条件好的县不少于5000万 元的要求,落实财政扶持资金,用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建房以奖代补。目前,新乡县、长垣县预算安排还没有列入,要尽快落实解决。各级要分期分批投入,制定出投资计划,将计划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三是整合各类可控资源。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对各部门的项目资金严格把关,市直相关部门可用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归口资金,要确保70%-80%用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四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市各金融机构要借鉴农村信用社在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新村试点开办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建房贷款的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稳步推进,设计信贷产品,制定贷款规划。县、乡政府要积极配合金融部门,研究减少信贷风险的具体措施。五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要借鉴成都经验,进一步做大市惠农担保公司,扩大担保范围。要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社会力量参与成本,促进参与,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同时,要尊重企业及企业家意愿,坚决不搞行政命令强迫。

七要深入开展帮建活动。联包帮建活动开展以来,各驻村工作队迅速进入角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谋划项目,帮助协调资金,起到很好的作用。市水利局驻获嘉县工作队总队长王树忠多次组织市驻获嘉9个帮建单位的27个工作队召开工作例会,在项目安排上整合资源,互相倾斜,将位庄乡弘晟社区、照镜镇嘉旭社区等11个社区的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等项目整体谋划,年底前可全部实施。市财政局驻辉县市工作队,积极协调为社区联系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并主动与当地政府一起研究拆迁方案,动员组织开展拆迁。还有其他好的典型,有些是老同志,进入角色很快,基层经验丰富,出了很多注意,想了很多办法,积极发挥桥梁对接作用。也有部分县(市)、区驻村管理松懈,个别县至今没有召开一次驻村队员大会,部分单位对驻村工作不重视,市农发行、市人防办部分驻村队员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市委组织部、市新农村办要定期开展督导活动,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各县(市)、区把市派资源利用好,发挥工作队作用和优势。下一步,争取每一个社区有一名县级干部牵头。2009年4月底前,各县(市)、区要召开一次驻村队员碰头会,相互借鉴交流经验,充分发挥工作队的作用。

24、25日左右,市委要召开大项目观摩会,其中包括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四大班子,各县(市)、区书记参加,连续几天,观摩社区推进情况,有关县(市)、区要认真准备好。

第四,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键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发动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政府推动建设转化为群众自觉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像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宣传车、宣传栏、宣传标语、板报、宣传册等,多渠道、广泛宣传,重点宣传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美好前景,引导农民弄清楚为什么搞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有什么好处,什么待遇,好好宣传,发动群众。各新闻媒体要开辟电视专题、报纸专栏,宣传我市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政策,跟踪报道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向上级新闻媒体提供高质量的新闻稿 件。驻村队员要利用吃住在村的机会,向群众当面答疑解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各地要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转变群众观念。封丘县黄德镇黄德社区组织70多名群众到新乡县祥和新村、富康社区参观,村内有威信的群众占60%、好提意见的群众占30%、贫困户占10%,参观前,群众意见不统一,各种想法都有,参观后,都一致认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能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前景非常好,迅速转变了群众观念,统一了思想。同时,要倡导和谐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行政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第五,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今年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严格执行工作例会制度。市里每10天或适时召开一次办公室工作例会,听取各县(市)、区新农村办主任和驻村工作队总队长汇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及“联包帮建”工作开展情况,研讨、交流经验,进一步推进工作,由思江负责组织召集;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可以与办公室例会合并,也可以以现场推进会形式召开,听取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高规格现场推进会,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及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排序,哪个地方推进得快就在哪个地方召开,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例会制度。二是实行市委常委定期不定期分包督导制度。根据市委工作部署,要定期组织市委常委对分包县(市)、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进行督导制度,重点督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宣传发动、创业就业和“联包帮建”工作情况等,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委常委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不定期到分包县(市)、区进行督导。三是强化工作督查制度。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新农村办。市新农村办要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督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办。6月底,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各(市、区)、市直单位、市派工作队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排序,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四是实行效能监察制度。市监察局要定期督查各县(市)、区工作推进情况和市直各帮建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围绕重点区域内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群众搬迁数量等情况,督查到每一个村,严格责任,严明纪律,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要给予效能监察提醒。五是建立奖惩制度。要把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统计评价制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机制。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记功表彰。19-21日,全省党外干部培训班,参观新乡县刘庄、龙泉-李台,还有原来几个参观点,尤其是古固寨那个路线,你们注意把违章建筑清理一下,公安部门也要做好相应工作,提供好的环境条件。

总的来说,我们上午开的这个会,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讲究实效,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并继续发扬成绩和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再接再厉,加快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步伐,实现我们今年预定的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