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书法家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3-103162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1 19:05: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书法家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对于喜爱书法的人来说,书法作品自完成之日起,便作为一种自然存在之物,展示出来,对书法作品的评论也就从书者的作品本身展开,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书法并非对自然之象的具体描摹,也非社会文化及道德,修养、学识的具体表现,作为一个文化艺术评论者,但在对书法作品的评论过程中,又确实能感觉到上述因素的存在,把上述信息用文字的形式更加直观传达给欣赏者。书法家张国瑞先生的作品我以为就是书者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灵性意识和气质的完美结合。观张国瑞老师的书法作品,过硬的传统笔墨造型能力,丰富的艺术含量,浓郁的时代精神,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是他的书法艺术给人的直观感受。

展读张国瑞先生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草、篆隶以及魏碑;那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总会让人得到一种清泉洗心般的舒畅与快慰。他的书法方折峻秀、笔法劲健、线条灵活、节奏感强,在沉稳刚健、奔放洒脱的阳刚之气中,洋溢着轻歌曼舞、仪态万千的柔情。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的享受。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张国瑞,号豫龙斋主,河南洛阳偃师人,现居地西安。高级美术教师,自幼喜爱琴棋书画。初学汉隶、魏碑,后临唐楷等诸家法帖,得其精魄。在长期精深研习先贤元典,在吸纳融会之后,他深挖传统,回归经典,写出一己之意,写出时代特征,入古出新的局面。使他具备了走向书法大化之境的必要条件,逐渐形成自家面目。这种与生俱来的书法情结,记录了他做为一名书法家的心路历程。

张国瑞先生的书法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篆、隶、楷、草、行五体兼擅,诸体之中,他随心游弋而不逾矩,体现出与生俱来的才情。为他所及的诸体之中如草书的恣肆,隶书的浑厚,篆书的沉雄等虽各有特点,但又都统一于朴厚典雅、雄强醇酣的风格之中。从而形成了笔底的开阔、刚健且奇绝的力道美。他的字是力量与线条运动格局的象征,准确苍浑的笔意与气势,一种刚劲森严的风骨。

张国瑞先生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常以笔墨为伍、碑帖作伴,孜孜以求,不辍临池之志。张国瑞先生在书法上逐年取得不俗的成绩,既得益于他对书法真谛的正确把握和理解,也得益于一些名家大师的指点。1985年在西安书院,得到著名书法大家刘自犊、宫葆诚、钟明善等名家的点拨,使他获益匪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道路。于是,他从传统人手,广泛涉猎,在遍临诸多碑帖的交换中夯实自己的笔墨根基,在恪守传统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前人藩篱,有选择,有取舍,大胆塑造自我。他在学习前人、继承传统、锻造自己浓厚艺术功力的同时,注重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从现代书法家作品中汲取营养,从中寻找时代与自我性情的契合点,并大胆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狂怪浮躁之气,看不见随波逐流的功利之风,昭然可见的是他那强烈的个性,每一笔都直气冲盈,每一画都精力弥漫。

赏张国瑞先生的书法作品,如《松风梅骨》你觉得是用一把利斧一下一下精准地劈出来的,每一笔毫不犹豫,不凝滞,给人以力劈华山般的力道和霹雳闪电般豁然一亮的美感。他的字在运行的过程中,显得峭劲遒苍,稳重而又自然,每一笔的功夫和气息都清晰可辨,完全是一种雄壮阳刚风清气正的精神和体现。他的字似乎不喜欢欹侧取姿,看不到妍媚与华丽之气,这就使他的字显得极其硬气。如果把他的字比作一一头勤恳躬耕的黄牛,你能看到这头黄牛的骨头明晰可鉴。骨头是一个艺术家的底色,是他的气质和魂魄,魂不能散。所以张国瑞先生的字大体上是朴拙、峻拔和硬朗的。他的字,一个个看下来,就觉得骨骼清奇独异,苍雄硬气,有如松柏屹立于山崖或巨石之上。一笔一画,犹有一种破石开木的气势,在这气势里却又能找到自然雅静的淡定风范。

张国瑞先生的书法作品《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细看上去都坚劲雄健,十分凝重,无论伸缩、动静、疏密,均风骨高韬,笔画巨细都融入了天然古朴的感情。每一个字就像临风参天的古木,字和字排列成一整篇,就像是一片原始古朴的森林,而每棵大树的枝干,都坚硬、蓬勃,不可摇撼,精神与光彩四射,骨节直展,吐气舒胸。

张国瑞先生的行草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整幅作品点画遒劲厚重,结体拙朴敦厚,横身取势、纵向取韵、气息高古、用笔率意天真、线条遒美韧健、体势峭劲华丽,不经意中而匠心独具。给人一种跌宕之势和雄豪激越之情。一是行气,布白虚实分明,自然顺畅,抒情达意,正如刘熙载所云“行草意多于法”,一幅作品从点画到布白是通过笔姿和势态来体现的,观张国瑞先生的书法,点画、行气互动、互掺中照应,作品神气贯通且时出新趣。二是线条要有动感,动静结合,以动取胜,正所谓“忽作风马及电挚,更点飞花兼散雪”,观张国瑞先生书法,字忽正忽侧、奔腾直泻,整幅作品飞凤舞龙,令人回味、联想。三是多变,行草书的笔画,结体和章法都讲求变化,以显作品的表现力度,观张国瑞先生书法,线条的多变是他取胜的关键,线条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妙用,字的轻重、正欹、聚散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四是节奏、行草书写起来比其他书体快捷、结字、章法,墨色要一挥而就,这不是易事,它是艺术成熟的结果,观张国瑞先生的书法,疾迟交替,提按相间,如行云流水,让观者赏心悦目。五是神采,神采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形质是产生神采的前提和基础,观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形神兼备,这是他用眼感受美,用临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表现美,从而达到书法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笔者认为:书法立意比立形更重要,立不好意,精神何来?书法是意象结合的抒情艺术,只有先激励自己,才能感染鼓舞他人,从而引起共鸣。

总体上说,张国瑞先生的字有“颜筋柳骨”之风和洗净了妍丽之气的自然美。一如古柏和苍松,它们似在悬崖上迎风而立,雄豪、老到、遒迈、清刚、圆厚。尤其是他退休后的作品,满篇看来神采照人,省灵开目,有着独特的匠心和意深工拙而玩味不尽的艺术价值,同时有着丰厚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崇高向上的思想感情

张国瑞先生一脚深深地踏入传统、一脚牢牢地立足现代,双脚灵活地挪动交替成他坚实的艺术步履,这是张国瑞先生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他热爱传统而不沉溺于传统,时时萌动着一种创新意识。

孙过庭《书谱序》中关于此事有一段论述:“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及台,必能傍道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溶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好的书法应是法无法之法,这便是“感会无方”之意,一首八音交融的音乐,听者听到的只是生动感人的乐曲,你哪里分辨出某一音为琵琶某一音为笛箫呢?张国瑞先生的一些佳作已达到了“八音迭起,感会无方”的境界,因此其作品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张国瑞先生虽年逾花甲,但视其作品可窥知其有厚积薄发之后劲,其精力正十分充沛,其创造力正不可限量,他的如椽大笔应能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横扫千军,挥斥方道!

释一尘

癸巳年春作於长安惜韵轩

(释一尘简介:原名刘忠涛,号悟道青云,男,汉族,1985年11月20日出生,陕西安康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组织部部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特约文化艺术评论家。)

第二篇:著名书法家张晓明先生

张晓明一九四四年出生于上海,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五届副主席六届顾问。曾经任中国书协教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教学委员会主任。现为上海黄浦区大汉教育进修学校校长。

张晓明从事书法教学长达五十多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便任教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市青年宫。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又任教于上海市师范大学、虹口区业余大学的书法专业班,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一七八二年就于上海市电视台作书法讲座。一九八六年因聘立信会计大学执教书法。

张晓明先生幼承家学,在国学和书法上分得名师指导。五十余年,潜心书艺,取法经典广涉博猎,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书学理论上正本清源,吸取古人优秀传统精华,并张扬个性,形成了传统功力十分深厚,又独具风垠的书法风格·享誉海内。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青年时代的张晓明便入沈尹默举办的青年宫书法班学习,得沈尹默、胡问遂、任政等名师指点,书法进步神速,六十年代初便已入选由沈尹默先生主持的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主办的上海市书法展览,初露头角。

十年**,由于诸艺皆废,但在民间他已是颇享声誉才气横溢的青年书家。

一九七三年中国书法首次官方走出国门,《人民中国》杂志专集介绍当代中国书法,先生一幅楷书李白诗《行路难》获选刊登。

首届上海大阪友好城市书法交流展,先生壹件行书作品获选并取得良好效果,而后年余内日本书画商订购先生书法作品达四百余件之多。此后,北京军事博物馆、香港集古斋、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全国各地等参展作品不计其数,已是无法例举了。每以得先生作品参展为荣。

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在沈阳举办,并出版五集,先生作品非但入选,并以上海首页刊登图以后名声大振。

张晓明先生的楷书入手唐规,上溯魏晋,严于法度而不为法所拘,用笔方圆兼备,厚重而精致,体势端正平和而飘逸洒脱,在静穆中有岩逸飞动之势,意蕴高古典雅。一九八六年在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获选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纪念碑》碑文,当时各大报纸皆予报导。

张晓明先生的行、草书作品在其严峻的楷法基础上脱变而出,尽管章法中规,结字入短,但用笔大起大落,用笔酬畅淋漓,吞吐大荒,气度轩昂,每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

张晓明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目前有很多学生活跃于书法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书法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为了提倡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市教委再下文要求各学校加强写字教学。但由于教师、教材等问题,写字教育的健康发展始终得不到有效落实。为了端正规范书法写字教学、实施书法教学课堂化而摸索有效的方法,由张晓明先生发起并在卢湾区注册了大汉教育进修学校,是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张晓明先生亲力亲为,耐心指导老师,二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张校长指导和带领我们全体师生成功地在市百一店(东楼)八楼举办了“新蕾书法作品交流展”。本次展览会参与人数达到八九百人,参展作品总计一百五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学生书法学习成果,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走进我校的办公室一眼便能望见“德艺双馨,奉献事业”的锦旗,这便是卢湾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给予张晓明先生最高的荣誉。原来为了加强合作单位的写字教学工作,张晓明先生不计辛苦、不计报酬为丽园路第一小学义务培训教师。经张晓明先生的培训后该校教师的写字作品展览获得了多方好评。27位教师的钢笔作品,经中华书法协会考核,1人为六段,2人五段,13人为四段,11人为三段。《书法之友》二零零三年第二期第四版刊登了学校九位教师的钢笔书法。教师硬笔书法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张晓明先生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了总结、提高书法教育的社会整体水平,张晓明先生长期专注于书法基础理论,著有《楷书技法指南》、《行书技法指南》、《行草书基础教程》、《名帖导临》等书,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无数,著作达上百万字。由于他富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出版了大量字帖、以为学者参考临摹,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出版了《张晓明书东坡后赤壁赋》楷书极具影响,后立信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临《九成宫》、《玄秘塔》、《房玄龄》、《张猛龙》字帖。高校音像出版社又发行了由他主讲的《中国书法》共十讲,全国发行,由于反响良好,该出版社次年还出版了张晓明先生所临的《虞恭公碑》、《孟法师碑》、《张黑女碑》、《神策军碑》并配以音像盘片,颇获社会好评。高校影像出版社有意再为张晓明先生出版四本临帖作品,正在酝酿中。

张晓明先生出版的部分书籍:

第三篇:书法家杨德民的书法作品

书法家杨德民的书法作品

北京智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艺术中华》杂志社强势推荐艺术家

杨德民(墨轩),雅居斋斋主,1963年5月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1985-1990年在西安中国书法函授大学进修深造,并毕业于中国西安书画函授大学。

现为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欧阳询书法艺术学院特聘职业书法家,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协会会员,西安市长安区书画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西安市于右任书画协会会员,中国长安国学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北京荣宝斋书画院专职书画家,广州新世纪书画院专职书法家,香港珠江书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画家协会会员等职。

近几年,其先后在陕西省第四届“人才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书法二等奖;陕西省首届“曲江海洋杯”书画大赛三等奖。近期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盛世中华杯”全国书法大赛书法二等奖。

202_年荣获第二届 “盛世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202_年5月,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全国书画大寒荣获金奖。同年6月在全国唐诗宋词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金奖;

202_年10月荣获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铜奖,并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其作品被首都各界人士及相关单位收藏。202_年10月又荣获陕西省第六届“人才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其用品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收藏和喜爱。其书法作品朴厚秀雅,率真洒脱,用笔大胆,墨色清润,并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章法布局新颖,耐人回味无穷。作品润格每平方尺1500元,其作品经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专家鉴定作价。

第四篇:书法家:张峻先生“为人平和 处世淡泊”

书法家:张峻先生“为人平和 处世淡泊”

虽无深交,但先生之为人为艺,在陇原书界有口皆碑。

先生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家财,也没有文人、艺术家的孤傲,只是躲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默默地读书,安静地写字。就像黄土高原上郁郁葱葱的杨柳,不张扬、不抢眼、不争宠,守贫乐道,安然恬静而又怡然自得。

虽说在庆阳书法界,先生当属前辈。但他为人谦和,并没有在当地书协谋个一官半职。在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向书协领导职位靠拢,似乎不坐到这个职位上就不是著名书法家,就不是“巨匠”、“大师”、“名家”的喧嚣里,他“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只是认认真真地读书,老老实实地写字,兢兢业业地做事。其结果是,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帮朋友,赢得一片声誉。没有荣华富贵,没有丝竹乱耳,没有俗事缠身,唯有一支笔伴着他走过了几十载的世事沧桑,几十载的风雨人生,几十载的坎坷红尘,写出了他半生的蕴藉与格致,半生的喜怒与哀乐,半生的淡定与超然。

先生的作品格调高远,面目清新,风格潇洒,处处流露出自信和灵动,处处透露出先生对书法得天独厚的领悟和把握。他先后十多次在全国、全省书展中获奖、入展,作品先后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并被永久收藏,“202_年中法文化年”在法国等地巡回展出,还被多处碑林勒石纪念。

书法作品获《人民日报》艺术名家“金杯奖”大赛金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联展一等奖;“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二等奖;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赛优秀奖;“信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甘肃省首届老年展优秀奖;《书法导报》举办的“二程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书法导报》举办的全国书法家书写杜甫《秋兴八首》长卷报上展优秀奖;202_年《书法报》书法海选.佳作(擂台赛)铜奖;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暨梦阳文艺奖。入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农行杯”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两次教学成果优秀作品展;两次入展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首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作品展,《人民政协报》创刊30年光辉岁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展,“古河洲”全国书法大赛;“天庆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首届蔡文姬奖全国书画大赛,首届蔡邕奖全国书法大赛,“红荔飘香、文化旅游”中韩名人书画作品交流展,首届甘肃中青年书法百家作品展等。入选第二届北兰亭书法电视大赛;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两次获《书法报》书法海选•佳作入围奖,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教育》等专业报刊。事迹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庆阳名人春秋》等十多部典籍。出版《张峻书法作品集》,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理事、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荣誉副主席、中国诗书画出版社社长,中国职业书法家协会顾问,甘肃省书画家协会评委、庆阳市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岐黄书画院副院长。陇东学院、庆阳老年大学客座教授。被新加坡文艺工作者协会、香港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出版社等授予“少林国际知名艺术家”、“中华老年优秀书画艺术家”等称号。书法,为他赢得了声誉,充实了人生。

当然,每一位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的勤奋与刻苦,先生也不例外。他九岁习书张峻书法作品,少有书名。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想读书而没有书读、没法读书的时代,难得的是他能将少年时代对书法的兴趣坚定不移地保持了下来。即使是他后来从政,做了部门一把手,不管多么繁忙、劳累,也能坚持不辍,笔耕不止。据先生讲,他习书,初从唐楷入手,后攻二王行草,兼涉张旭、怀素、米芾、王铎诸家,近年来又于甲骨文、金文大篆用功尤勤,下了很大功夫,应该说在基本功方面具有很牢固的基础,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功底的书家。先生认为,学书重在临帖积累,这是书法的“根基”,反复临写,百摹不厌,潜心研习,以达到“形神兼似”的境界。神形兼似之后,要有所创新发展,即“临得进去再走得出来”。他还说:“光练字是技法上的,写到一定程度书法就成了一种文化,必须要有‘字外功’,要把书法的渊源和思想等都写进去。追根究底书法要靠文化素养支撑,这样才能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否则就会苍白无力。”为此,他认真阅读古典文学,研习诗词韵律等古典文化知识,在他书房里放着大量的国学书籍。他还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等组织的培训班,以求在理论上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数十年临池不辍,再加上长期地思考、学习,反复磨练,以及对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理解,使得张峻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经过反复锤炼,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现在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篆书和行草书上,技法娴熟,落笔有神,平和简静,一任自然。作品雍容大气、古朴隽永、气势磅礴、意蕴悠长,在书坛得到普遍好评。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刘洪洋先生曾评价道:“张峻先生甲骨文书法,用笔变化丰富,虽以朱墨书写,亦不失静穆之美,既有刀意又有笔意,合理的把握了甲骨文线条外形的‘度’,使通篇用线瘦硬、坚挺、干净、爽利,清丽中寓含蓄。章法上参差错落,体现了率意和字形的不同变化。行草二王一脉,颇具‘雅’气、文人气。”

先生的成功除了执著、刻苦的不懈努力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够认识和把握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将自己的实践和追求与当代书坛的审美潮流紧紧结合起来。看他的篆书、行草作品,首先可以明确感受到先生对传统经典的熟悉和把握。具体来说,就是在用笔上讲求运用和控制笔锋的技巧,写出的点画不管浓枯轻重,都尽量保持中锋行笔,从而保证了点画的饱满厚实,即使在写到枯笔飞白的时候,也能够做到点画起止有序,交待清晰。在结体上,他笔下的字大多数来自古人作品,尽管在流畅的挥洒中时时也有个人习惯的流露,但整体的姿态、取势却始终与传统经典保持着明晰的继承关系。尽管如此,先生的作品看上去却并不保守、并不陈旧,也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是“集古字”,相反,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让人很难联想到他是一位老书家。尤其是点画的跌宕起伏,字形的正欹相生,墨色的浓淡变化,章法的错落有致,这一系列的书法技巧,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是先生对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理解以及通过长期反复磨练出的能力。事实上,处在庆阳这样一个书法积淀深厚的地方,为先生的书法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有一大批在省内、甚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通过学习交流,使先生准确体会和把握到书法的取向和趋势,从而将自己多年的传统学习、临摹古人所获得的技巧能力进行转化发挥,使之成为追求个性和时代气息的坚实基础。

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无偏废,然而近年来各类书展,动辄就是狂草、怪体字,面对着这些伸胳膊扭腿的大作,许多人只能望字兴叹。艺术创新本无可厚非,然而时下许多书家整天热衷于各种展览或交流活动,能像先生这样平心静气做功课者又有几人?艺术的创新是要先继承传统,只有传统的功力深厚了,创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书法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先生在长期的学书过程中,除了大量、反复地动手临习外,还善于思考和领悟。他的注意力不仅仅在纸、笔、墨的物质层面,他在临摹、掌握古人技巧的同时,更是把书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去学习、去研究。应该说这种思考对于每一个学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缺乏的,而这种素质,正是张峻先生的书法能够入古出新、并且取得出色成绩为大多数人喜爱的有力支撑。

张峻先生为人处世很低调,在他看来成绩不足一提,重要的是书法的传承,他深感于书法已日渐淡出人们视野,于是接受陇东学院和庆阳老年大学的邀请,作为客座教授授课书法,将自己几十年的书法体会和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除了创作和授课,他还担任岐黄书画院副院长,积极参与岐黄书画院、庆阳市老年书画协会的日常事务,近来又被中国诗书画出版社聘为社长,负责审稿等工作。只要和书法有关,他都积极参与。先生还十分强调,作为书法家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后,他积极参与书法义捐活动,支援灾区重建。他还参加中国自愿服务基金会、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开展的“爱我中华资助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自愿服务行动,”积极捐赠作品,表达了一个书法家的爱心和博大胸怀。

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姚奠中先生说过“名为实宾,是身外之物,对个人不足轻重,由于书法又是文化载体,因而对社会具有双重作用,所以我们既要字写得正、写得好,为书坛树立一种正气,又要通过内容,对社会起到推动和谐、进步的导向作用。”这与先生的坚持不谋而合,在当今喧嚣的书坛,先生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于家庭、于工作、于书法,均态度严谨,不以善小而不为,真正达到了君子慎独的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先生的执著、勤奋、敏悟和好学,他的书法之路将会走得更远。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著名剧作家李应魁曾写词称赞张峻先生的书法,现兹録于后。

第五篇: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付国良先生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付国良

人物简介

付国良,号华夏游人。出生于1963年,吉林省长春人。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关东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企业家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北国书画社理事。

作品特色

付国良的书画作品灵动飘逸、大刀阔斧、恣肆张扬、格调清新,在中国传统书法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古朴、雄浑、博大的自家书风。其笔墨枯如铁马秋风、润如梨花春雨,又如行云流水、高山坠石、乱而有致、狂而无野,灵活自由的书法语言,表达出作品深邃的意境和情感。体现了他的艺术天赋和对书法敏锐的感悟能力。其用笔骨力遒劲、棱角峻砺、浓淡相宜。付国良的书法作品里有画意、有诗情、有音乐旋律、有舞蹈的华姿、又有文字的内涵。兼取百家、自由解体是付先生书法的另一个特点。因而创造出作品兼有草书的飞动更有行书的稳健。

影响力及荣誉

在华夏大地,付国良先生所到之处,其作品不但被国内的名人名家书法爱好者收藏,还被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的收藏家收藏,俄罗斯国家博物院还颁发了收藏证书。付国良先生独具魅力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书法大赛,荣获各种奖励,并获得国际艺术资质认证书。同时参加“中国有座城市叫长春全国万人书画展”,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荣誉证书。他热心公益事业,在国内慈善捐赠活动中,书法作品多次捐赠给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并获得荣誉证书。作品多次在国内知名书刊、报刊、杂志上发表,受到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好评。

书法家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