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李镇西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23-113789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3 20:18: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李镇西

李镇西报告提纲 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

我对教育之爱的理解

爱,是一种依恋 爱,是一种尊重 爱,是一种理解 爱,是一种责任 爱,是一种依恋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

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阿莫纳什维利

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们的思想、感情和意愿都是不可捉摸的。教师的一座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

——苏霍姆林斯基

爱,是一种尊重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之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核心是尊重与平等。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是对人的尊重。爱因斯坦:“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敬。” 阿克顿:民主的实质,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他人的权利”。

“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尊重体现于细节 我的教训

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

爱,是一种理解

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陶行知)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当教师在共同生活中长期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苏霍姆林斯基)

童心:师爱之源

儿童般的情感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儿童般的兴趣

“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苏霍姆林斯基)与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 读书中的心灵交流 成为学生的网友

儿童般的纯真

用童心理解童心(女儿的故事)善良之心(给门卫写贺卡)正直之心(万炮齐轰假教育)

做有童心的教育者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爱,是一种责任

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生活中感受爱

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源于细节的温馨

我们的社会首先要倡导每一个人首先爱自己的家人亲人。不能超越自己对身边人的爱,而去爱集体爱国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爱祖国要从爱妈妈开始。有人问特蕾莎修女:“我要行善,应该怎么去做?”特蕾莎说:“回家去,爱你的家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也应该如此。与其在一些纪念日才把孩子组织起来去敬老院给老人们洗脚,不如让孩子们每天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事。

要培养学生一颗敏锐、细腻、柔软的心。

我总是认为,一个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教儿童用心灵去认识世界,用心灵去了解别人——不仅是亲友,而且是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任何同胞——的处境,把小孩教得会感觉出他所遇到的人内心沉重,有某种悲痛,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

用智慧缔造幸福班级

何谓“幸福班级”?

有快乐, 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

用智慧缔造幸福班级

创造良好第一印象 善于组织主题班会 营造浪漫班级生活 编织故事创作传奇

创造良好第一印象 开学前的一封信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一本音乐教材发挥的教育启蒙作用

捕捉偶然的教育机会 善于组织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要来自学生心灵的需要

班会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儿童情趣(故事)(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我的学生致卡娅的信

敬爱的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 您好!

我们是中国四川成都市中学生,我们从班主任李镇西老师的口中知道了您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他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给您写的那封关于爱情的信,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将那封信改编成了话剧,表演获得了成功。

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因为有了您父亲的教育,我们仿佛成长在同一片天空下,接受着同样的爱心教育。我们很感谢您的父亲,是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人性美。我们因能得到您父亲的教育而感到荣幸。我们相信您不仅是个幸福的女儿同样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因为您曾受到了这世上最好的教育。今天我们因能结识您而感到荣幸。

李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做一个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您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担任校长的时候,他的身旁总是围绕着一大群孩子,孩子们之所以喜爱他,是因为他是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们交流,这点从他给您写的信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在中国,由于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很多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心,而您的父亲,他一直都倡导要保持一颗童心,这是我们最敬佩他的地方。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

十分感谢你们给我的来信,你们在信中言辞关切,充满温情,并谈及了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

我想在复信中给你们写几句话,谈谈我对生活、学习、学校和老师的看法。

谈到生活,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此用过的词“需要――困难――美好”。

生活总是给我们提出任务、问题和课题,我们需要完成和解决它们,那就不会那么容易,就会遇到困难,必定要锤炼意志,开动脑筋,耗费心血。而当这些问题被解决的时候,那就会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欢乐与美好。生活能如此展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直至一生,那就是充满希望、胜利和成就的一生,无悔无愧的一生。

当然,上述胜利和成就对于他人来说也许会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对于你们每个人自己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和学校就能帮助人们正确地生活。在我看来,应当在学习中找到愉快,应当有一门喜爱的学科,即学习这门学科使你会因取得成功而欢乐。其实,没有什么比求得新知再幸福的了!苏霍姆林斯基正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我相信取得新知的欢乐。当一个人开动脑筋,善于思维,积极探求时,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在上述生活道路上,老师会对你们提供帮助。任何人也不会像老师那样信任你们,任何人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努力把自己的知识和心灵贡献给你们!

我坚信,你们将会成长为真正的人,成为忠于祖国的爱国者,成为世界公民,成为很好的朋友,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双亲!

祝你们万事顺意!

奥莉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202_年11月于中国华西村

能够给我的学生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如果他们感到在李老师身边生活的三年,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有了职业幸福。

编织故事创作传奇

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 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

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美国202_年年度教师托尼·马伦获奖感言

这里所说的“故事”,并不单指“事件”和“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个比喻形象一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这条河,每天都在向前流淌。有时平缓舒展,有时急速湍急,有时汹涌浩荡,有时又曲折回旋……于是,孩子的一生便摇曳多姿或惊心动魄起来。

那么,面对这条河,每一个教师是什么呢?

有时候,教师是泳者,他在水中畅游,被水浸泡着,亲吻着,抚摸着,享受着水的清澈与清凉;有时候,教师是船夫,他被河水托着,悠然自得,欣赏着河面的浪花和两岸的风景;有时候,教师是漂流者,他驾驭着并征服着汹涌的河水,劈波斩浪,一泻千里;有时候,教师还可能是清污者,清除水面的污染物,或者排除河底障碍――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能引导河水改道……

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如托尼·马伦所说,教师帮助孩子“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为孩子“编辑错误”,并“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在这里,孩子和教师已经通过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孩子成长,也是帮助自己成长;成就孩子,也是成就自己。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依存又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追求”。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那也不要紧,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的职业更加精彩,我们的生命更加明媚,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孩子每一天的故事不可复制,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读懂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愉悦而谨慎地编织故事,让教师和孩子的生命互相重叠与交相辉映。这是教育的意义和幸福所在。

做李镇西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幸运的!

――回忆20年前的李镇西老师

宋平

乐山一中初87届一班是李镇西执教生涯所带的第二个班级,作为他的一名普通学生,二十年后,想起他在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虽然他现在总是很谦虚地说那时还很年轻,还有很多不足。

一、诚如他在很多他的文章中所提到的,他常常利用课堂时间给我们读小说,现在依然记得有《烈火金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 除了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小说外,犹记他还常常读一些报告文学,内容多,覆盖面广。

二、我们的班叫“未来班”。未来班除了有自己的班徽,班歌,班训外还有自己的班报。班报每天一期,由全班56位同学轮流主编。也许有人会问,这不是给学生增加 5 了很多负担,能够办好吗?其实不然,所有的日程安排一般提前两个月就编排好,每个同学就在这五十多天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设计和准备素材,一年365期,连寒暑假都不例外。班报是手抄报,我还记得那时为了办好自己苦练钢笔素描的情景,现在想起,这对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是多大的帮助啊!

三、值日生是轮流的,除了每天的日常事务外,还必须在当天的语文课上给大家做三分钟左右的新闻报道。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们不得不留意新闻,关心时事。那时我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听说要给同学报新闻,父亲特许我那天看新闻联播。还记得给同学们报的一条新闻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问韩国,至于国务卿的工作性质当时却全然不知。

四、李老师经常出差(从初二开始),但是他出差从不找老师带课,出差前他会叫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备课,出差期间就由同学上课。我还记得小老师有程华,潘芳奕…… 同学给同学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大家感到很新鲜。上课的讲的投入,听课的更是踊跃发言,现在想来效果或许不逊于老李啊!这或许也算是老李的一个独创吧,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

五、班干部是轮流做的,除班长任期为一年外,班委都是一学期,不得连任。三年下来,大部分同学都当过班干部,甚至从初二开始,连每学期的家访都是由班委进行,两人一队,多方面锻炼了同学的能力。

六、期终考试,全校只有我们班实施无人监考。当时为了此事,还有不大不小的波澜,老李顶住压力,他说他相信他的学生,结果不言而喻…… 大家很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大家自觉学习,有次小测验发下试卷后,李老师没做讲评,三天后同样的试卷再考一次,一前一后两个试卷全交给家长签阅。此事对大家很有触动,从此考试后大家都很自觉地纠错。

单元考试有时是由同桌相互出题,全班56个同学就有56份试题,不管是出题的做题的收获都很大。

七、寒暑假,李老师总是和万老师一起出去旅游,那时我们在学校补课。每天都有同学收到李老师从旅游地点寄来的信,信里面讲述的是他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我还记得我的那封信讲的是他吃过桥米线…… 他去南京给每个同学都带回了雨花石,每人大小不等的几颗,沉甸甸的石头承载的是他对学生深深地爱。

八、未来班在外还结识了友谊班,我还记得我们的友谊班也是成都十二中初87届一班,我的好友叫郭峰,有一次春游我们就去的是成都,每个同学住的都是自己好友家,而那一年他们也来乐山玩,也是住在好友家。老李总是很谦虚,他总是说自己那时还很不成熟,其实现在看来他那时的好点子还真多!让人不服不行!

九、我们班的主题班会是丰富多彩的,有读书节,思想节…… 每一个主题班会都是由同学自己主持,气氛活跃,极大地锻炼了同学的口才,而且每一次都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联欢晚会更是丰富多彩,每个小组的节目都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我们二小组原创的话剧更是一大特色,我还记得我们创作的第一个话剧是《贪官审案》,沈建当的是县太爷,我当的是师爷。毕业篝火晚会是在大佛坝举行的,那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过夜,大家从家里带来木材,点起熊熊篝火,大家唱歌跳舞,尽情享受离别的苦与乐!

十、勤工俭学也是李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一个方式,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有卖冰棍的,有摆地摊的,我还记得我们拿着介绍信去新华书店赊书摆地摊的情景,也还记 6 得那时我们班凌云文学社的小册子是两毛钱一本,销路是非常的好。说起凌云文学社,又提上两句,之所以说我是李老师很普通的一个学生,凌云文学社二十几号人,其中并没有我。那二十个人文笔的确很好,获奖无数,很多文章现在看来写的也是非常的好。

十一、有很多人觉得老李的教育改革是不务正业,那么效果如何呢?我记得有一次全市统考,语文单科,除了第二名是在外校,一到十三名全在我们班,结果证明了一切……

做李镇西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幸运的!

李老师,也许你自己觉得当时还有很多不足,但是作为你的学生,你的敬业,你的创新,你的教诲已经足够他们受益一生!

学生今天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立足于社会,感谢你给与的一切!

202_年12月3日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金色的梦,然后再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

居里夫人

永远的未来班

1、确定目标。

“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1982年2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乐山一中,接任当时初一(1)班班主任,为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全班形成凝聚力,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约束力量,我启发学生们为自己所热爱的班集体提出一个奋斗目标。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班应成为既洋溢着集体主义温暖又充满进取创新精神的富有鲜明个性的班集体。学生们还提出了基本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两年,同时又决定为这一崭新集体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并设计一系列班级标志。

2、设计标志。

我把确定班名、提出班训、创作班歌、构思班徽、绘制班旗的过程,看作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创造精神培养相统一的过程。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并通过“班名、班训讨论会”、“班徽、班旗图案展评”、“班歌歌词朗诵会”、“最佳班级标志评选”等主题班会充分调动每个人关心集体的热情和创造精神。在这个基础上确定班名为“未来班”,同时还确定了班训、班歌、班徽、班旗。3、追求进步。

“未来班”应该名副其实,因此,学生们在确定目标、设计标志后,便把成立“未来班”作为一个集体的奋斗方向。大家为之还订了一些具体的条件,由于目标明确,因此一时间班内风貌明显优于过去,大家在各方面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整个集体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4、成立大会。

到了初三,“未来班”的条件基本具备,于是在1984年1月1日这一天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未来班成立大会。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唱起了班歌,宣读家长的贺信,老师致辞,同学们互相祝贺勉励,大会还通过了将收到的一笔家长贺款捐赠给北京圆明园修复工程处的决定。最后,同学们表演了自己编写的三幕话剧《相会在未来》。

5、激励奋进。

“未来班”的成立对整个集体是一次极大嘉奖;但班集体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离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还有距离,所以,“未来班”的称号对全班同学又是一种有力的鞭策。“珍惜„未来班‟的荣誉,无愧„未来班‟的称号”,这成了每个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警诫。毕业前夕,由学生们自己撰文、自己刻写、自己油印、自己装帧的厚达两百多页的毕业纪念册《未来》,便是三年“未来班”事迹和精神的结晶。

“未来班”的基本模式

1、轮流“执政”的干部制度

 “未来班”的班委干部都是自愿报名,通过竞选产生的。班委一般成员半学期更换一次,班长一学年更换一次,不得连任。到了毕业时,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已担任过班干部。这种学生干部制度,体现了学生高度自觉的班级主人翁责任感,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竞争中培养自己的各种创造能力和奉献精神。2、宜于竞赛的小组结构

“未来班”的每一个学生小组都是由五、六位学生组成的有利于全面竞赛的综合性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劳动小组,又是体育小组,还是文娱小组等等。

我在编组时,尽量考虑考虑“人才”(学习、体育、文娱等方面)的和谐调配,使小组之间的各种竞赛条件尽可能公平统一。实践证明,这种宜于竞赛的小组结构,既有利于小组内同学之间凝聚力的产生、上进心的培养、互助精神的发扬,更有助于整个班级集体主义向心力的形成和进取创造精神的激发,使班集体充满温暖和活力。3、发展个性的兴趣社团

除了统一组建的学生综合小组外,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未来班”还有不少课外兴趣社团:“凌云”文学社,小发明组,集邮小组,学生记者组,小剧团,“攀谈社”,小篮球队,小足球队等等。这些兴趣社团活动的时间一般者是午间、周末、星期日或节假日等课余时候。4、多元交流的友谊班级

“未来班”先后与乐山市五通桥中学初87级(2)班、成都市第十二中初87级(3)班和北京外国语学院日语系84级(1)班结成友谊班,把班级建设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变思想教育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利用班外的一些积极因素增强班级教育;同时,让学生在与友谊班的交往中增长社会知识,扩展胸襟视野,培养社交能力。5、共同享用的集体财物

在班级内部有意识地创设一部分属于大家的共同财物,交给学生自己管理、使用,这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操的有效方法。在“未来班”,服务性工作都是学生们自愿承担的。三年里,保温桶里的开水是早晨同学们抢着灌满的;小书柜里几百本书,同学们随看随取,看完完后放回书柜,直到毕业,250本书一本不少;讲桌上、窗台上的盆花,不时有同学松土浇水,一年四季,鲜艳芬芳。6、陶冶心灵的口琴乐团

“未来班”的口琴乐团是颇具特色而全校闻名的。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是演奏者。学生进校第一天,我便要求全班同学每人必备一支口琴,口琴乐团便这样自然组成了。我常利用班会课或其他课余时间教学生吹奏口琴。到了初三,我班的口琴乐团已初具规模,除了大多数学生的口琴之外,还有两名小提琴手和十来名手风琴演奏者。

7、独立主编的《未来日报》

《未来日报》是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主编而“出版”的手抄报。从“未来班”正式成立之日起出第一期,以后每天按时“出版”,星期日、节假日也不中断,直到毕业。《未来日报》的统一要求有:(1)一律四开大小。(2)报头必须有班名、班训、班徽图案、主编姓名、期数和“出版”日期。(3)报纸的所有内容均是主编一人撰写,不得有一点转抄。(4)排版、抄写、美工等也由主编一人独立完成。《未来日报》确实体现了学生集体观念与创造精神的有机统一。8、记录班史的班级日记

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起,便由值日生写每天的班级日记。班级日记有两具基本要求:(1)认真按时完成,不得有缺漏。(2)忠实记下班上的各项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班内当日发生的各种大事或变化等等。

“未来班”的标志

1、班名:“未来班”

这是在“方志敏班”、“海迪班”、“希望班”、“奋飞班”、“雄鹰班”等几十个班名中,同学们经过反复比较讨论后选定的。最初这个班名的基本含义是: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后来,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发表后,我们的班名又增添了新的含义:面向未来,全面发展。

2、班训:“正直、团结、勤奋、创造”

我们把“正直”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做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格。“团结”是对整个班集体的基本要求而言,我们希望班集体充满真诚和睦、互相友爱的温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勤奋”昌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面向未来培养多种能力,于是,同学们在班襄中明确写上“创造”。3、班徽:

我们的班徽由红日(上半圆)、大海(下半圆)和中间的“V”形图案构成。

4、班旗:红日海燕旗

把班徽图案经过简化(保留红日和海燕的轮廓),用金黄色的丝绸织在鲜红的旗帜上,便成了“未来班”的班旗。5、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

歌词由全班同学集体创作,我修改定稿后,寄往北京中央歌舞团,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同志谱曲。谷建芬同志收到歌词后再请她的老搭档、著名词作家王健同志修改,最后为“未来班”谱写了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

第二篇:李镇西读后感

心 灵 的 对 话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崇文街小学 张慧琴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这是教育界人人皆知的事。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让我获益匪浅!捧读《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进行心灵的对话,真是非常有深意,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一、“苦” 中之乐,乐之无穷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班主任”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但是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成就改变了我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理解。“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 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从书中读到李老师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不但让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而且也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当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 “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有“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这才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二、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是科学的、民主的。从第一次见到学生开始,他就注意珍惜每一次和学生相处的机会,不放过每一次和学生培养感情的机会。比如:从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给学生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以及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等等,他都是细心准备,以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关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一堂班级民主管理的班会课》,在这堂课中,李老师和学生们平等交流,民主对话,询问学生该不该制定班规,由谁制定班规,制定班规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违反班规应该怎么办,班规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班规制定方法打破了老师拟定学生去执行的常规,班规由学生制定、学生执行,学生监督,学生奖惩,真真正正做到了民主。

三、“严爱”优等生,“溺爱”后进生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而让我们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们口中的那一部分“后进生”。李老师对“后进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与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 “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师爱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师爱的老师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我认为具有师爱就必须至少做到:第一,发自内心地关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第二,不能偏心,特别是对差生,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第三,要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第四,对学生的错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对于优等生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们的意识。因为在我的观念中,他们学习优秀、习惯良好,甚至在学习之余可以帮助老师分担管理班级的任务,是老师的好助手。面对这些优等生时,谁会不流露出喜爱之情呢?但是,李老师告诉我:优等生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只不过对于他们,我们的侧重点应该转移到品行上来。在李老师的班中,每位优等生都上了一个台阶。可以这样说,他们在李老师那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优等生呀!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作为一个班主任,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是达不到没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师教育学生很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他认为,要一个平时习惯迟到的同学改掉这个缺点不是一两天就行的,要让他慢慢适应时间。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

四、坚持写教育日记

他十几年如一日的给他的女儿写成长日记、写信交流沟通,十几年如一日的给他的学生写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与学生家长通信,为他的学生编辑班级史册,他把一个个教育智慧故事记录了下来,让平淡的生活成就了辉煌的业绩,他的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最能打动我。我常感叹自己的平庸,感叹自己荒废时光,其实让自己感叹遗憾的正是自己,是自己总抱怨工作太累,生活太辛苦,把许许多多美好的时光平庸流逝,于是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平庸了。

再看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中,李镇西老师谈到在第一次家长会上,他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品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 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 那就是你的孩子!”同时李镇西老师还读了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李镇西老师还给家长们提出了四条建议:“1.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请你先做那样的人;你希望孩子善良正值,那么你是否善良正值;你希望孩子勤奋上进,那么你是否勤奋上进。2.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你们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吗? 你们和孩子有共同的兴趣吗? 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不能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平等民主地和他们相处,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倾听孩子心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引导孩子。3.和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读同一本书,让亲子之间能够平等的对话,能够互相的影响。4.和孩子一起写作。每天给孩子写几句话,可以是鼓励,可以是批评,可以是期望,可以是倾诉„„不在于写多少,甚至不在于写什么,关键是天天都写,以这个行动告诉你的孩子,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关注你!”

书看完了,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 “你是不可救药的”。有人说:“没有从事过教育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 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我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好班主任!

第三篇:李镇西报告

李镇西报告

一.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1情感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李老师认为首先应该是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时刻不忘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做得还是不错的,我喜欢和孩子我喜欢和他们说话,我喜欢和他们一起游戏,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烦恼,比起做他们的老师,我更喜欢做他们的朋友,当孩子们把他们心中的小秘密告诉你时,那种赢得他们信任的感觉然让你觉得很幸福。

李老师说:要善于感受来自学生的爱,要善于感动这样才会幸福。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真不幸福,辛苦的教他们,他们却不懂得感恩。然而现在,我时常告诉自己,感动无处不在,需要自己用心发现!2智慧

李老师说:班主任需要语言艺术——要有感染力,要善于讲故事,要诙谐和懂得自嘲。李镇西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其实就是从身边发生小时得来的。

一名老师走进课堂,班里还是乱哄哄的静不下来,怎么办?大吼一声?置之不理?静候,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办法有很多,且看看李镇西是怎么办的。

李镇西一次上课时,班里嗡嗡的声音停不下来,学生好像还在沉浸在上一节课的内容之中,饶有兴趣的讨论着什么。李镇西面对此现象,它在考虑对策。他灵机一动,说:唉,李老师最近得了老年痴呆症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上一节课我讲到哪儿了? 这时有的同学纷纷说,你讲到哪儿哪儿了。将一个教育障碍化解于无形。

从细节中发现教育的智慧,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中讲了很多。如他讲的“开学的第一天”、“集体表决,举手的视觉震撼”、“学生向老师问候,老师未理会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学生骂老师,老师反思什么?”等等。3思想

有才华,多读书,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 凡是都要有责任心,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关注他们地成长,这是我们地职责。4建立新型地师生关系要特别注意讲民主

在李老师眼中,民主不仅是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李老师举例说,当他被罚时,学生发出了惊叹,李老师认为这其实表明学生已经把自己放在了被管理的地位上,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主人的地位。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正如我的一个学生所说:“老师,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是很丰富的

李镇西老师主要提到了爱心与民主。比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写写自己遇到过的最好地一位老师;写写自己地特长和爱好,可以为同学们做些什么;你希望老师怎样管理班级等。这样一下拉近了师生间地距离。还有制定班级常规时,李老师把对自己的惩罚也写到了里面,这是我们做老师地在制定自己班地班级常规时都没有做到的,所以往往执行的效果不够好。

我觉得李镇西老师在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上也做的非常艺术。我们很多当了班主任的老师每天觉得琐事缠身,手忙脚乱,即便这样班里还是老出意外。但李镇西老师的工作却非常有条理,即使他外出学习不能亲自监控在班里,他的班级也是每天在按部就班的运作,从不会因为他的缺席而乱成一团。这就在于李镇西老师充分发挥了班集体的作用,把集体作为班主任教育的一种工具,真正把班主任解放出来。他主张班级要“法制”管理,于是和学生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我们很多班主任无视学生的主体精神自己定班规,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做的效果一点也不好,学生不买账。李镇西老师的班规是和学生讨论着制定,并且涵盖了方方面面,而且非常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该怎么操作。这样的班规又有哪个学生不乐意接受呢?有制度也得有惩罚措施,李镇西老师的惩罚措施不是简简单单的罚抄课文或打学生,而是分为精神惩罚和行为上的惩罚两种,这样的惩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爱学生的一面。李镇西老师的班规还有“弹性”,规定了一些底线,这样更加增强了班规的可行性。

在听报告时,最让我感动的是李镇西老师描述的师生火车站送别的场景,虽然不在现场,仍能感受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依恋之情„„李老师是幸福的,他用他的智慧、爱心、责任心、童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他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家、思想家、语文教学的专家!

特别喜欢李镇西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也把这句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个班主任并不难,我们也要在工作中融入我们的教育艺术,让我们的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幸福一生!

第四篇:李镇西心得体会

——李镇西报告会

202_年9月23日——9月24日在三穗县教育与科技局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了铜仁市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 “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会”。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却这样说:头衔都是他人给的,我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演讲开篇他让所有与会同志观看了武侯实验中学十年校庆的宣传片,十分钟的宣传片,没有看到学校的领导,没有看到学校的建校规模,没有看到半个字的关于学校取得的成就。仅仅看到了一位新教师怎样把一个中途转学的后进生培养的爱学习了的事迹。多么低调,多么实在啊。为了让坐在后面的老师能够看到他,他不惜站着讲讲课。“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的起点。”——李镇西

欣赏李镇西关于教育的演讲,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李镇西的教育行为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指导,所以我要把自己听到的,记住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爱心与教育

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叽叽喳喳的享受就是幸福)(有没有欣赏孩子的一颗心,可以反映你有没有对孩子的爱)。

爱是什么?

李镇西老师这样说: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爱是一种理解。什么是理解?李镇西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职工在‘兢兢业业’。”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

爱是一种尊重。李镇西说: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应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安超的故事)(郭沫若回母校的故事,站在石室中学门口驻足良久,结果还是没有踏进去)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之前是后进生吗?不是!而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已。

爱是一种浪漫。我们要让教育充满浪漫与情趣。(我们要把三年的时光,留给孩子怎样的回忆?)出自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一书。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会议。(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再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会议很多。

一、要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激情的行为。安东尼•罗宾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成为顶尖的渴望,就不可能创造卓越的成就,那种渴望可能是——一个艺术家、运动员、科学家、一个平凡的父母或是一个生意人的抱负。要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做你身边最好的,做同行中最好的。人只有报着做最好的心态,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一个老师当然要有有童心、爱心、责任心。但是,他必须课上的好,班带的好,分考的好。还要坚持“四个不停”

“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关于实践,我们的上课,带班,谈心,处理班级突发事件都是实践。庸俗的人一贯蛮干,优秀的教师懂得创新与研究。当谈及上课,李教授说:我们要把每节课都当公开课,当优质课来上。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关于思考。你知道“第十名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吗?第十名的孩子真的比较有出息吗/?倒数的孩子就没有出息吗?皮格马利翁在中国做过实验吗?学生是需要关怀、支持、信任和鼓励的,如果我们都能每天做到这些,我们的每个孩子都会实验成功。当谈及“品牌”“特色”,李镇西给我们推荐了他写得一本书《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他说,特色是凝聚出来的,品牌是实战出来的,不是谁赋予的。听后感触颇多。“良心比品牌更重要”,“义务教育慎谈品牌”,“我们要凭良知做事,用常识思考”“我们要用常识识破一些装腔作势的所谓理论”。

《遍地“教育家”》李镇西说,哪来这么多教育家?当成千上万的“教育家”齐聚人民大会堂举办教育家大会时也不觉得脸红,这么对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是现在这样?

关于阅读。李镇西说,阅读对于我们教师和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报告中他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并且为我们推荐了一些。教育报刊、教育经典和学生读物等。

三、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让他们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幸福是一种心态。

首先、多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天真可爱,活泼开朗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你,让你去喜欢他们,从而减轻对教师工作的倦怠。

再次、带着研究的眼光去从事工作。换一种眼光看教育,让每天都充满创造的乐趣。

最后他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小和尚老抱怨,师傅就让他去买盐,一半盐放在杯子里用水冲了让他喝,问他味道怎样,当然咸了;另一半扔湖里再喝湖水,问他味道怎样,此时水的味道很鲜活。这就给出启示:人一生的苦难就那么多,关键是看我们的容器有多大,你胸襟开阔就觉得很快乐,所以不要做杯子,要成为一片湖泊。

李老师的报告言简意赅,对一名教师来说收获很大,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精神灌溉,也给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要学习李老师的爱心和童心、尊重与民主,要拥有高远博大的情怀,享受激情、浪漫、诗意的教育生活;要端正思想,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加强学习;要倍加珍惜当前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第五篇:李镇西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悟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启示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启示四: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

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启示五: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李镇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