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尘埃落定(五篇范文)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23-102040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3 01:05: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中土司的等级制度与建筑格局

王静

(西北大学,西安710069)

摘要:本文以《尘埃落定》描述的史实和作者阿来独特的身份视角为背景,以文中土司的权力和财富为主线,围绕森严的土司阶级制度和体现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格,论述土司制度的腐朽与消亡,还原一段嘉绒藏族土司制度的没落史。关键词:嘉绒藏族;官寨;土司制度

“尘埃落定”最初用来形容漂游在空中的尘土最终安然落地,后来经人引申表示事情经过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尘埃落定》全文以第一人称来描述事情的发展,作者阿来选用此为题,更像是对主人公一生的总结,冥冥之中早有预料却又经历各种波折而终获明了。

文中用记叙的方式抒写了主人公麦其土司的小儿子从童年到壮年的种种经历,以其统治贵族的身份和被世人诟病的“傻气”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更迭与土司制度的消亡。让我们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的记忆:土司制度在历史中曾如何“甚嚣尘上”而又终归“尘埃落定”的完结。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的条件下,新时代与新文化对古老藏族土司统治的冲击,使土司制度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又隐含着主人公对这种必然到来的历史命运的预言与期盼,未知与茫然。全文散发着浓厚、淳朴的土地芬芳,有许多值得品鉴的民族文化与风情。

一、作者背景及地方历史

作者阿来生于1959年的川西藏区马尔康县,即藏语中的“嘉绒”地区。嘉绒的意思是靠近汉族居住地的农耕山谷。在至少一千多年前,藏族占领并统治了这片土地以及当地的土著人,形成了后来的民族及文化的过渡区。作者借助于这种根植藏文化,熏染汉文化的成长环境,驾轻就熟地运用汉族语言诠释了“嘉绒藏族”的历史演化与文化变迁。《尘埃落定》中提到的四个土司统辖的地区,就是嘉绒所在。嘉绒藏族作为藏汉两族交融的地理区域,它从来都不是藏族文化的中心地带。作者虽长期受到汉文化的熏染但并不懂得藏文,这是因为“当西藏的王国崩溃时,远征到这里的贵族们,几乎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语言。后人说的都是土著人的语言和零星母语的影子。”所以,阿来的文字多源于民间的点滴生活,悠久而又神秘的藏族社会历史生活成为创作的源泉与动力。他用藏语去思维和交流,将语言幻化成汉字,借鉴却不张扬。将世人眼中“自然、遥远而神秘的高原地带;远离了物欲横流的世外桃源;拥有着冰山雪域超凡脱俗的圣地;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无人区”在文中渐渐地剥离了神秘,以其朴实的文字和对藏汉两族文化的理解,让西藏从一个“形容词”过渡到了“名词”,让人们感受到真实的西藏,淳朴的藏民,秀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以及悠远的历史„„也正因为嘉绒民族交融地带给作者的独特,使他能以辩证的角度来记述历史的发展。

文中主人公对土司制度与汉文化表现出的既不爱也不恨,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绪是这篇小说的基调。在看多了宣扬“表象美丽,你值得拥有”的绚烂广告和充斥华丽低俗肥皂剧的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古老而封建的藏族统治地区,以及在宗教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体现了土司统治对人权的凌驾和不同群体的阶层划分,藏族教派内的派系划分,藏族与汉族的民族关系等。文中围绕着权力和财富下家族、群族以及种族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真实入木的为我们刻画了不同层次不同民族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一个真实且在浮华外表下不完美的世界。并以主人公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有关爱情,亲情和友情;以及各种感情的美丽与缺憾,浓厚与倾轧,缔结与善变。

二、土司制度中各阶层的角色

土司作为辖地上唯一的王者,享有“黑头藏民从天而降”的说法。在藏族首任“嘉尔波”(即领地“国王”)统治后,西藏王国崩溃,“国王”又被中原王朝赐给了“土司”的称号。这不仅仅是一次政治变革中领主称谓的变化,也是历史中土司制度建立的伊始。在土司的统治下,众多藏民信奉着来自白衣之邦的印度佛教,通过宗教文化的渗入,逐渐达到对政治长远的影响。教民依照佛教中释迦摩尼高贵“种姓”的出身,对土司制度统治下的社会也执行了类似的区分,“骨头”被当做种姓,看成和门坎有关的东西。这种代表“血统”的骨头成为古藏族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全文看似人物众多,派系庞杂,实则都是以权力和财富为核心,推动整件事情的发展。从第一章野麻雀中,主人公因“纡尊降贵”和下人的孩子们玩乐被指责“身上长着的可不是下贱的骨头”,以及土司太太明确告知“只能把奴隶当牲口”的处事原则;同是家奴的侍女不愿为下人的孩子沏茶倒水的同类相轻,埋怨这些奴仆“也不看看自己长着什么样的骨头”,已不难看出这种等级的差别是自上而下深入人心的。

作者重点讲述了骨头的三种说法“根子、尼、瞎日”。骨头能把人分出高下,使人与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土司制度下将寨子里的人大致分为六种:土司-头人-百姓-科巴(信差而不是信使)-家奴。还有一类地位可以随时变化的人,他们是僧侣、手工艺人、巫师、说唱艺人。

辖地的寨子依靠百姓耕种和畜牧为生,寨子里住的人家叫做“科巴”,这几十户人家是一种骨头,一种瞎日。除种地之外,随时听从土司的召唤,到官寨里来干各种杂活儿,在土司的辖地上担任信差,随叫随到。每个寨子都有一个级别不同的头人,头人们统辖寨子。土司家再节制头人,头人节制百姓。这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等级制度,越往顶上人越少,但是这种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百姓或因贵族的血液可以得到等级的跃迁,如商人买来的妓女和查查头人的老婆都因土司的结姻而荣升了土司二太太和三太太。土司为抢夺查查头人的老婆可以随意杀害最忠心的头人且处死自己派去的杀手,侵占他们的财富,将他们变成一无所有。并不以为然的认为头人不该有这么漂亮的老婆,也不该有这么多的银子,而不主动叫土司分享。

除了地位的上升,当然也会有地位的下降。家奴是所有等级中最为低下的一种,土司能够依照规矩(这种规矩完全是由土司口头制定,具有最高权威性。)将自由的百姓变成没有自由的家奴,家奴可以任意买卖任意驱使。正如文中的奶娘因未婚生子而被贬为家奴,或像银匠一样为娶土司太太的贴身丫鬟心甘情愿贬为家奴。

而家奴中又有等级较高的世袭家奴,行刑官和书记官。他们两家与土司一同出现,并世袭延续。虽是家奴,他们均效忠于土司,尽忠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行刑官负责对土司宣判的人行使刑法。由于常年的行刑,增长了对人体的了解,成为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外科医生。换句话说,他们即杀人也救人,对人体解剖学和藏药的运用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书记官则遵照事实记录土司有关的一切日常言行作为史料为后人参照,因为要遵照事实,他们也常常会因违逆土司而受到刑罚。这一武一文的官衔像极了汉朝官吏文武官员的意思。

另外,家奴中深得信任的管家,可以说是官寨中家奴权力的上层结构,其权威仅次于土司及土司太太之下。他负责帮助土司和土司太太料理官寨里外的大小事务。也因为这种至高荣誉使他不会因为是家奴而被人小看,甚至可以和寨中大大小小的头人平等对话。

由于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喇嘛这类人要更为自由。他们通常充当僧侣、巫师或者说唱艺人,他们是辖地内最有学问的人,被土司供养,并直接服务于土司家族,确保他们千秋万代的统治。喇嘛们平日的活动较为丰富。秉承藏传佛教中“戏剧是神的创造,是历史和诗歌”他们参与典礼及祭祀活动,除了念经说法,还会舞台表演;充当家族护法人;破解家族敌人的巫蛊和释放巫蛊之术抗敌;担当家族医生。同时,起到进谏并约束、规范土司言行的职责。

这里我们看到了宗教的力量能够与土司的权利相抗。尽管土司在辖地内为所欲为,掌握生杀大权,却仍有喇嘛可以直言他的言行。其实,另有一种权利能够凌驾于土司权利之上。在汪波土司边境作乱时,麦其土司没有过多的抵抗,而是带着清朝皇帝颁发的五品官印和一张地图到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去告状、搬救兵。这像极了两个打架的孩子找家长评理的情形。这也是主人公反复询问的问题,“汉人地方为什么会是我们十分需要的丝绸、茶叶和盐的来源,更是我们这些土司家族权力的来源。”

无论土司的权利如何至高无上,这种分而治之的辖地管理策略究竟瓦解了大势力的聚集,使土司之间既能安享权力带来的世代荣华和安逸生活,又可以相互制衡,平息边疆的征战。虽然对于众土司而言,汉人毕竟是外邦异族,但这种强大势力的保障又可以为自己带来实惠的利益,使得他们不得不认可“权力的来源”。他们既不愿汉人插手族里内部的事务,又为获取更多的利益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以麦其土司为代表,“客房里挂了块前清皇帝钦赐的御匾”又想将国民政府特派员的题词一同挂在房间里。这一描写充分表明土司们并不在意是谁在汉族的江上执政当皇,更无需知道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差别,只要能赋予他们权力的汉人他们都认为是可以帮他们巩固地位的“汉人”的统称。甚至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末年,土司们也不曾察觉时代的变迁和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安然享受着土司制度下的安逸生活,为族人之间因罂粟种植带来的巨额利益频起争斗。

从风和大鹏鸟的传说中关于土司间的关系就十分清楚了。“大鹏鸟的巨卵里出了九个土司。土司们挨在一起。我的女儿嫁给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又娶了我的女儿。土司之间都是亲戚。土司之间同时又是敌人,为了土地和百姓。”通婚是土司成为亲戚的主要手段,通婚讲究门当户对的骨头。经过多次通婚,造成不止一层的亲戚关系。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家和拉血巴土司家,他们既是表亲又是堂兄弟。由于错综的婚姻,通常他们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弄不清楚哪一种关系更为真实。“这次打完了仗,下次我们又有可能发生婚姻关系。”这才真是利益相关,血脉相连。

三、嘉绒藏族的建筑

对于建筑,文中曾数次从颜色、形状、格局分别进行了描绘,它们既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又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土司辖地上人们的居所和庙宇大都是石头和黏土垒成的建筑。这是由于嘉绒藏族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祖先在千年前就学会了就地取材和石料加工,让一座座石头房子拔地而起。灰色的时候不免没有美感,人们又发挥自己热爱生活的灵感,在门楣、窗棂上都垒放上晶莹的白色石英;门窗四周用纯净的白色勾勒出轮廓;高大的山墙上,白色涂出了牛头和能够驱魔镇邪的金刚等等图案;房子内部,墙壁和柜子上,醒目的日月同辉,福寿连绵图案则用洁白的麦面绘制而成。这些细节中无不渗透着宗教、传统和民俗的特色。

众多的官寨几乎是相同的格局,作为最高首领土司的住所,它们还承担着坚守辖地的“堡垒”任务。在寨子众多的建筑中官寨占据着形胜之地,通常是地理位置较高的龙脉所在的顶端,如两条河水的交汇处,形成有利的观望地势。站在官寨的建筑上可以俯视河滩上的几十座石头寨子,随时登高远望就可掌握辖地的动向。行刑人家的房子则在一个小山包上。比土司官寨低,但比其他房子高。站在独木楼梯上,也可以看到下面的大片田野。

除了地势的高度,土司的官寨建得也的确很高。文中作者以一句“水从四楼上倾倒下去,确实有点粉身碎骨的味道”,用声音侧面描绘出了官寨的高大,生动形象的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层楼面加上房顶,再加上一层地牢有二十丈高。官寨高大的建筑中有众多的房间和众多的门用楼梯和走廊连接,纷繁复杂。骑楼有三层楼高,就在向着东南的大门的上面,向着敞开的山谷,骑楼上设有平台。寨子的其他三面是七层楼高,背后和整个寨子连成一体,是一个碉堡,对着寨子后面西北方向的山口上斜冲下来的一条大道。平台上是夯实的泥顶。

整个建筑就像是以阶层来划分楼层的,从一层到顶层依次是囚犯-家奴-家丁-土司及家人。地牢通常是用来关押犯错之人,包括奴隶和僧侣。在财富快速囤积时,地牢又会成为存放财宝的库房。骑楼的下面三层,最上面是家丁们住的,也可对付来自正面的进攻。再下的两层是家奴们的房间。所有官寨的布局,呈现出封闭的环形,是自我保护和抵御侵略的防卫型建筑。这里的住所房间众多,包含了厨、卫、客房、粮食仓库和地牢形成的军火与财富仓库。在冷兵器时代,一旦战争爆发,官寨立刻变身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不得不说是土司相互争斗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财富积累形式发生了改变。文中土司二儿子在辖地边境建立起贸易往来。他首先对哥哥在边境修建的官寨复制品进行了改造,拆掉了官寨对面的围墙,让各方贸易往来的人在官寨延伸出的道路上搭建贸易帐篷和修筑沿街商号。这种建筑格局的改变实质是一种新思潮的出现,是打破土司固有的守卫模式,创立财富积累的新形式和商贸开放的新格局。这种积极主动的以邻为友,互利共赢的态度对建筑的创新更加适应时代的背景。当边境贸易呈现出繁荣昌盛的迹象时,也预示着土司制度和土司传统官寨的没落。

四、总结

作者阿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为我们还原了一段朴实的嘉绒藏族史:从传统的土司辖制常年争斗,到财富争夺的“罂粟花之战”。最终又因种植罂粟导致粮食的短缺,以及先进思想者们开放边境贸易,打破了封建土司的传统生活。本文力求通过分析土司统治期间嘉绒藏族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土司间、土司与汉族政府间的相互联系,以建筑格局的改变来阐明土司统治时期特有的文化特色,和财富积累的格局变化。着力还原一段嘉绒藏族土司制度没落的史实。

第二篇:尘埃落定

我化作尘埃

有个不知在哪里居住的神人说“哈”,立即就有了虚空,神人又

对虚空说“哈”,立即就有了水火和尘埃。再说那个神奇的“哈”,风

就吹动着世界在虚空中旋转起来。

——题记

我环臂,屈膝,折成一团,化作一粒尘埃,伴着风,在虚空中旋

转起来,直至漂浮到这个藏族土司的寨子的房顶,将我的主人带给寨

子的主人,给他作儿子。

人人都管我的主人叫“傻子”,因为我的主人在刚出生一个月的时候是坚决不笑的,两个月的时候主人也依旧是不为任何外物所动的。于是,主人的母亲,也就是伟大的麦琪土司的太太,气干了奶水。

而主人的父亲,伟大的麦琪土司,却似乎不是很在意这些,因为他知

道,主人是在他醉酒之后有的。

在我看来,我的主人并不在意别人叫他傻子,他知道,出了亲生

母亲,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先现在这个样子,假若自己是个聪明的家

伙,说不定早就命丧黄泉,更别提呆呆的坐在窗前听画眉的叫声了,主人更是觉得当土司的儿子是那样的好,因为只要神一样的说声

“哈”,整个世界就旋转起来了。

桑吉卓玛,主人喜欢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卓玛也许只是主人的侍女,但是在主人心里,卓玛是她的老师,是让他有过两次冲动,想

当土司的那种冲动,想夺土司权利的那种冲动的女人。我的主人喜欢卓玛身上的香气,甚至在大家面前大声宣布“我—喜—欢—卓玛。”我看到:卓玛是陪伴着主人长大,不论是麦琪土司在种鸦片,还是麦其土司娶了新太太央宗,卓玛都在身边;不论是整个官寨发生地震还是主人害了雪盲,卓玛一直都在主人身边;无论是主人害了怕老鼠的病还是麦琪家来了黄特派员这种能带来银子的汉人,卓玛还是在主人身边。最终,卓玛并没有嫁给主人,即便是傻子一样的主人,也是不能娶侍女的。我看到年轻的主人心里空落落的,他不理解为什么一身香气的侍女要选择变成满脸锅底灰的厨娘,他不理解为什么原本是自由身的银匠曲扎要为了一个女人变成奴隶。他不理解为什么卓玛知道自己要穿破衣服,身上将充满灰土却还是要嫁给银匠曲扎。我的傻子主人请教他母亲,但是土司太太并没有给主人一个美好的回答,只是用冷酷的口吻告诉他,“因为她终究要下去的”。而在我看来,这是个多么好的回答,因为这答案这预示了那些不得不的命。

塔娜,主人的第二个小侍女,什么都是小小的,连说话声音也是。塔娜的渺小让我傻子一样的主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强大,让土司太太承认他儿子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也让原本那个和卓玛在一起就懂得男女之事的小主人真正的变成了一个懂得男女之事的大人。主人的这些经历改变了他稚嫩的声音,他变声了,声音变得浑厚,那种带着从胸腔里得到足够的共鸣的浑厚。小塔娜真的是个小女人,她会缠着主人叫主人说要对她好,她会缠着主人问她是不是漂亮,她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主人,但是,主人是个大人了,虽然傻的不能回答怎样算漂亮怎样

算不漂亮,但是却始终记得自己是个少爷,是土司的儿子,是个有权利不高兴就不说话的人。主人说: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主人,其实并不是傻的。

我伸个懒腰,落在了更低的地方,想离我的主人更近一点。

主人长大了,他知道鸦片是可以换银子的,他知道因为哥哥的失误,也就是将来的麦琪土司继承人的失误,别的土司也有了鸦片种子。主人长大了,他知道麦琪家周围的土司会在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用鸦片和银子换粮食,他还知道父亲麦琪土司是有意让自己和哥哥比赛的,因为父亲想看看他的傻瓜儿子是不是比他哥哥更有做土司的天分。

我的主人拥麦子等待着邻居,依旧在每天清晨睁开眼睛,问着自己在那里,问着自己是谁。在我看来,这并不代表着主人是个傻子,而是主人每天在认识自己。主人渐渐知道,没有任何土司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发慈悲上,只有百姓有这样天真的想法。于是,主人并没有因为拉雪巴土司伯父带来可怜的百姓就低价换给他麦子。

茸贡土司来的时候,主人遇上了塔娜,我的主人爱上了茸贡土司的女儿塔娜,和主人的那个小侍女有一样的名字的塔娜。与侍女不同,此时的塔娜让我傻傻的主人知道什么是美丽,什么是貌若天仙。主人的管家也说,“这个女人不叫男人百倍地聪明,就要把男人彻底变傻。”

主人同意借给茸贡土司粮食了,因为塔娜。主人在牧场上遇到了一个和卓玛有着相似味道的女人,但是他忘不掉塔娜。所以在我看来,主人对塔娜的感情是可以称作爱了。在茸贡土司驮麦子的队伍走远时,塔娜也走远了,主人心里一半是痛苦,一半是思念,主人因为一个女人睡不着觉了。

即便被父亲打了耳光,主人也不在乎茸贡土司在回去的路上是不是真的被抢了,主人更不在乎在牧场上遇到的麦琪家的仇人,即便那是可怕的世仇。主人不在乎他真正的把封闭的堡垒变成了宏伟的建筑,不在乎他在北边已经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更不在乎,在他父亲眼里其实已经变得大智若愚了,主人在乎的只有他的未婚妻塔娜。

主人和塔娜结婚了,但我替主人可惜的是,塔娜并不爱她,主人也知道塔娜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主人不高兴,但是却不想做什么。他没有对背叛自己的妻子做任何事情。我在低处看到来报世仇的多吉罗布,为主人庆幸躲过一场杀戮。

杀戮之后,少土司,死了。塔娜又回到了主人身边,傻傻的主人觉得一个美丽的女人跟一个就要当上土司的聪明人睡过觉之后还爱自己,这个是再好不过的了。主人带着塔娜回到了北方,回到了那个等着当土司的地方。我追随着主人,发现不论时间,事情,一切都发生的越来越快,好像再也不会慢下来。虽然主人的父亲和母亲来到北方,年买的麦琪土司也在一直抱怨自己三五年之后便不是麦琪土司了,但是主人却不急着即位,因为他看到了明天,看到了将来的世上不仅没有麦琪土司,而是所有的土司都没有了。

时间过了不久,有颜色的人来到了主人土地,是汉人,红色的汉人把白色的汉人打败了,白色的汉人不断向麦琪家涌去,为了保持和平相

处,主人就给了他们想要的,直到白色汉人军队开走了,红产党来了。主人想接父亲母亲去自己的镇子,但是我看到了主人的父亲的灵魂,麦其土司并没有并没有像解放军说的一样,放弃抵抗。麦琪土司太太也自杀了。我的主人回到自己的领地,做着为时不会太久久的土司。此时的主人与我一样,在此刻想起了世仇,因为现在的麦琪土司,和以前的麦琪少土司都死了。自己便是下一个麦琪土司,而杀死一个真正的麦琪土司,才是世仇的完结。我不想看到多吉罗布的到来。

该来的终归来了。解放军来了。主人被解放军活捉,和塔娜一并呆在已经充满解放军的镇子上,等待着第二天可能会来的处死或者是其它什么。

第二天一早,准确的说是中午,我看见主人醒来,他让塔娜去房顶看看镇子上的人都在干什么,主人知道是命要来敲门了。我看到多吉罗布的到来,敲门声不慌不忙,主人躺在床上,等待着世仇进门,看着锋利的刀子扎向自己的身体,看见自己的血滴在地板上变成黑夜的颜色,身体冰冷的留在那里,灵魂想我飞来,我迎接着主人,带着其它尘埃,回到那个我们来的地方,土司的官寨倒腾起大片尘埃,而尘埃落定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第三篇: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

前几日,读罢《尘埃落定》,感触良多。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整本书里,没有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唯一的代号——也是他最好的护身符——就是“傻子”,一个有异于常人的人,生活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某个闭塞却又面临着开放的藏族村寨。

土司处心积虑扩张势力和地盘,还要防备后院起火;哥哥作为土司继承人,拼命向父亲和周围的人证明自己的实力,然后在不期然间,承受傻子比他有作为的事实;母亲有了情敌却毫无办法,整天躲在房里念经。还有那个本来应该快乐的傻子,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用手里的权力对待周围的人,讨好或者伤害,全凭自己的好恶。

土司制度的喧嚣直上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尘埃落定后的样子:所有的土司都消失了,包括他们自己。在此之前,他享受着属于土司的最后荣光,虽然他没有当过一天正式的土司,却在看似不经意间,日渐取得了土司的实权。

始终没看懂傻子到底想要什么。也许做土司的感觉会很好,所以,他才任由仇家溜进哥哥的房间,借刀杀人,解决他成为土司的障碍;费劲心思娶到了见过的所有女人当中,最漂亮的那个做老婆,却不知道如何维系用利益换来的婚姻关系;明明自己也想做土司,却不断打击母亲希望他做土司的信心。总之,他似乎在固执的反对着所有人,彼此伤害。

作者阿来的批判不是声嘶力竭,也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调,在不紧不慢的絮语中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各具个性的人物,尽情的演绎着生死与离别的哀愁,权力与金钱的角逐,鲜血与泪水的挥洒,他们如同尘世间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尘埃,在土司这片天空下曾经快乐过、痛苦过、爱过、恨过、拥有过、失去过,而当另一个时代来临之际,这些尘埃便逐渐消散了、陨落了,最终归于沉静。

“我”就是这些尘埃中的一分子,也曾经辉煌过、爱过、恨过,并且充当了土司制度盛衰的见证者,这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影。“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我”在如梦的真实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连姓名也未曾留下,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虚幻,然而这确实是生活,它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真实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阿来就是在这么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中,用他那沉稳粗犷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完成了对一个特定背景下的制度的描绘和批判的,在娓娓的叙述中,他把我们带入了那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境界,我们在如痴如醉之际,却突然有了一种清醒的顿悟 —— 是啊,曾几何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虚幻中体验着真实,在真实中追逐着虚幻呢?

尘埃落定读后感

想为一部好的小说写些什么是一件困难的事。犹如身处一座精美而恢弘的宫殿之中,无论面向何方,都无法将四周的辉煌一同描述下来。太多的惊艳和震撼,如风、如雪、如川流,轰轰烈烈地在脑中回旋、飞扬、激荡。理智的解说往往显得无力,思绪与灵魂不可遏制地升腾。

<尘埃落定>,正是一部令人回肠荡气的佳作。小说以诗一般空灵纯净的文字,演绎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终结的历史。简单而深刻的反思,节制而富有张力的叙述,蕴藏着无限深情的感慨??无处不流露着作者在语言上的敏锐及创作上的才华。

阿来是一位出生在嘉绒的藏族汉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西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深沉高洁的沃土,古老热情的民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奇异的宗教信仰??这一切,都为藏文化增添了一种特有的幻丽与芬芳。自小就在故土耳濡目染的阿来,自然对藏民的习俗和文化怀有深深的依恋。

因此,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及人文的认知与思索。看似独特,实则必然。

初读<尘埃落定>时,最先吸引我的,也正是这股浓郁的高原气息。自翻开卷首的那一刻起,美得令人心悸的雪域画卷便一路铺展绵延??从阳光落在雪山上的清澈光辉到野草与青稞的交织色彩,从堡垒般森严的土司寨城到夹杂着权力和火药的飞雪尘埃,还有穿行其中的健壮的男人以及淳朴的女人??它们在一起,共同成为了感官和氛围的基奠,不仅扎根于小说的灵魂,更融入了作者的意绪与激情,读来怎不令人注目忘情呢?

阿来曾在访谈录中写道,?我只是把民族化作为一个视角,无论我的小说还是散文,我都希望读者关注它们的故事及内涵,而不要仅仅将他们视为特殊民族的特殊图景?。由此可见,阿来必定在作品的情节描述及人物刻画上投入了更多的热情。

这一点可以从<尘埃落定>中体现出来。小说讲述了一个虽不繁杂,却跌宕起伏、辗转迷离的故事:麦其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和汉人太太生下了一个虽是傻瓜却常常道破天机的儿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之后,老土司不顾济嘎**的阻止,靠着汉人黄师爷引种的鸦片迅速富足,成为最强大的土王。

然而魔花罂粟却乱了人的心性,大少爷贪恋权势和性欲,老土司为了央宗和金银杀死了世代忠心的查查头人,贪心的他为了不让其他土司发展,发动了?罂粟花?战争,使诅咒和巫术再次在两边的领地蔓延,次年其余部落的灾荒又让粮仓丰足的麦其家族发起了麦米贸易,建立边疆城镇,茶马互市。在这看似麦其家族的鼎盛时期,红色汉人来了。随着大炮的轰鸣,土司官寨灰飞烟灭,旧制在瞬间土崩瓦解。一切奢靡烟消云散,只留下了尘埃落定后的死寂。

故事一开始,阿来便给了我们土司二少爷的眼睛。那是一双异常敏锐而深邃的眼睛??它?什么都看得见,不仅今天,明天也都全部看见了?。正是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在崩溃前的最后幻象,见证了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的喧嚣和动荡。

如此神奇的眼睛,拥有它的二少爷又该是怎样的人呢?首先,他是尊贵的公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其次,他是众人眼中的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世人称他傻,但并不代表他真的混沌愚蠢。相反,他以一种超脱于时代和家族的思维方式洞察着浮华背后的一切。土司们的官寨是一个个浓缩相连的世界。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欲、阴谋、争夺、猜忌在其间纠织弥漫。处于政治漩涡的权贵们终究无法从盛世之梦中清醒过来,更有一群自认为聪明的人,整日用那?傻乎乎的劲头?为毫无意义的事上窜下跳,费尽心机?

只有傻少爷的心底一片透明。他知道金钱和权力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也看到了笼罩在古老旧制上的惨淡夕阳,因此他将意念放在更单纯而深远的地方。他的思想与言行脱去了?聪明人?的虚伪矫饰,干净得像高天中的流云,并时时闪现出未来的光弧。简单地说,他活在自我空灵的世界里,满是大彻大悟的清醒。书中有一句话来解释这种境界:

一个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往往不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事实。?我倒觉得并非如此。傻少爷不是麻木不仁,他对太多东西付与深情,只是忘记了仇恨。他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美丽浪漫的侍女卓玛,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地位低贱的伙伴尔依??他的生命中充满了真诚与亲善,消融了嫉妒和仇怨。

将视线拓展,而恨将其阻塞,于是,他能够以广阔的胸襟包容世事的突变与讹移,在众人挣扎呻吟之时跨越历史的玄机。大智若愚,怕就是这样的人吧??我想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来像个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说来也有趣,傻少爷背负了痴呆的名声,却担当着智慧的化身。或许世界本身就对智者和愚者有了错误的区分?二少爷最后的感叹,更证明了一点:他是宽厚而睿智的,只是世俗的灰尘将其扭曲了。

对于这个怪诞甚至有些夸张的人物,大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行为神乎其神,与现实的轨道脱离得太远了,有人则认为,正是他的天马行空,才让这部基于现实的魔幻主义小说有了开合自如的气度。在我看来,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正是这个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存在,才让小说中的种种荒诞成为了激动人心的转折,才让这曲繁华落尽的末代哀歌有了绚丽的波澜与光华。傻少爷,不失为一个感人的、成功的形象。

重读这部小说是在去滇藏的旅途上。三年后对这部作品的再次品味,不仅没有带来厌倦,反而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其中的韵味和深意。经过香格里拉的时候,听到悠扬的长调从粗重的男声里流淌出来,忽然觉得,阿来的<尘埃落定>,正是用心在歌唱着。于是,闭上眼睛,真的听到史诗般的旋律,抑扬顿挫地飘荡开来。

第四篇:尘埃落定读后感

这段时间心特别的安静,所以读了几本书,因为心在浮躁的状态下是不能读书的,一是读了也白读,根本读不进;二是玷污了书的神圣,当然一些为了钱财而写书的人出的书是另当别论的,尘埃落定读后感。

这本书说的是在清朝末年至解放西藏时藏簇土司家由兴盛走向末路的故事,读后感《尘埃落定读后感》。主人公是一个被常人误认为土司傻儿子的主子,用他异于常人的眼光审视、批判着周围的一切。大智若愚的他有着一颗善良、大度、感恩、平和的心和不为周围人所动的充满理性的头脑,所以他在该犯傻的时候就变傻了,该做出果断决策的时候也从不示弱,以至于他总是能先人一步洞察一些事情,也能做出所谓聪明人也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一个心底善良的人,一个懂得先给后得人,一个掌握取舍分寸、时而清醒又时而混沌的人,表面上是一个傻子,其实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第五篇:《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是部不错的书,首先文字好,二是思维不错,三是能写,四是耐读,五是有知识,六是够主流。

很早以前就有人推荐这本书,到了如今才开了初遍,算是损失,不过毕竟比没看过的好。

把文字好放在第一位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就逢迎,二是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随意和空灵,有个嗜好你会感觉文字很简单,但是有个时候却会觉得自己是在看晦涩但是又经典的莎士比亚剧本,那种优美的文字驰骋,是要有厚厚的功底去驾驭的。

思维不错就是写一个公认的傻子的视角去写,而在民国和解放这个阶段最后的土司制度正在碰撞,它写的是一个大动荡社会的一个集体的小动荡,而又反映了大动荡。而以一个傻子的视角去写,又恰好规避了很多乱世的规则,这个傻子就成了乱世中一个很明亮的眼睛。然后一切似乎怪诞不经却又正好掐中预言。

能写是说里面穿插的角色事件多而不乱,每节的过度相当自然。当然,每个人并不是那么性格十分乖张,而是写通过时间的洗练,人的每一种变化,如老土司的那种老谋,大儿子的暴戾、卓玛的干练和奴性、小塔娜的卑微、美丽塔娜的高贵和孤独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性格,就那样,在傻傻人眼里,都是那么的瘦骨穷骸。当然权力的拥有也让这个小土司有了自我愉快、个性逞能的时候,这是他得以能够对任何事物发表没有顾忌评论的又一前提。

耐读是有回头率,耐读主要是建立他的知识性上面,没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是不会反复去咀嚼一本书的。看书就要像自己写作文一样,慢慢看后再去好好修改,然后又发觉会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稍微润笔一下。而这本书带给人去反复读的一个是对这个时代的认识的渴求,二是我能想象为何改土归流以后的康巴土司还能这样折腾寿命呢?三是对一个干净灵魂的一些哲理的解读,为甚能预见,就是把哲学想通了。

有知识就是耐读的基础,一本好的读物是要有知识性的,而知识不能赤裸裸的,小说不是教科书,长篇累牍地教人那是圣贤,当然知识也要结合的好,当年我看《大唐双龙传》,不知道谁说里面包含了无限的古典知识,确实如此,不过因为太书面化,或许我知识有限,内很好穿插,看着有不忍卒读的感觉,勉强看了个半,故事没理会了,知识倒是一大堆。这本书写的关于异域的风情,另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几个暗权力的争斗,使得这里面充满着读书人需要的营养,当然,里面有按照世俗常说的自然主义描写的梅毒和罂粟,但更多的是来自我们小傻子、书记官和师爷、小叔子的智慧,以及大藏区人民历久以来诗歌的美誉传承。

够主流就是说它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这个书的知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读物就是这种,喜欢看的电影就是他们自己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书中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那种生活也是最后的,先知最终还是埋葬在前代人报仇的血泊中,高贵的塔娜却依旧在瞭望;不像康定情歌那样纯纯洁洁的抒情,纯粹采民间爱情“风”,这部书是 藏族人民要了解自己的一部“诗经”,风雅颂俱全。

小子看书不多,也难得写的玩意;当然写了也不一定对,毕竟人家写的东西是那么久远、写的地域也距离我那么远,但是就是被打动了,从文字开始,或许从那“罪过的和尚和美丽的姑娘”的自然主义描写开始,确实很不错,也许是我太贫瘠,我再找点别的吧。向本贵同志的《凤凰台》是下个目标哈。

尘埃落定(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