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0426基金的融投管退
基金的融投管退
一、融
基金募集包括以下内容: 基金架构设计 税务筹划 募集路演 基金设立
二、投
基金投资包括以下环节: 制定投资战略 进行产业研究 寻找投资标的 进行初步评估 签署投资备忘
对投资标的进行尽职调查
目的在于:风险发现、价值发现、投资可行性分析。范围包括:法律尽调、业务尽调、财务尽调
流程包括:制定调查计划、调查及收集资料、起草尽职调查报告及风险控制报告、资金募集与出资安排
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与投资决策机制制定 收益分配安排 内部复核、设计投资方案
进行投资决策
交易谈判并签署投资协议 条款交割
三、管
投后管理定义:基金与被投企业签署正是投资协议之后,基金管理人积极参与被投企业的重大经营决,为被投企业实施风险监控,并提供各项增值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投后管理主要分类两类活动: 对被投企业进行的项目监控活动。
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跟踪协议条款执行情况 监控企业财务情况
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价值在于: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包括战略、组织、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建议)提供再融资服务 外部关系网络 对被投企业引入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外部专家 为被投企业寻找关键人才
实业合作
上市辅导及并购整合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四、退 规范财务管理系统
基金退出方式包括:上市退出、股权转让退出(包括行业通常所指的回购、并购等)和清算退出。
第二篇: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流程
原标题:十年VC老兵:一文读懂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流程
兰洪明,现任启赋资本投资总监。具备管理和财务双重学科背景,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双重实战经验,曾任立达资本投资总监,精成电子科技集团财务经理。拥有十多年的创业投资和财务工作经验,在产业互联网、高新技术、医药医疗等行业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
股权投资的本质,就是支持那些去发现新大陆的人。所以股权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
股权投资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初创阶段,第二是成长阶段,第三是属于IPO的阶段。通常来讲分为天使的初创期阶段,成长期一般讲VC,在IPO之前一般讲Pre-IPO,然后到了后期是并购的阶段。
每个阶段的回报率也是不一样的。2004年投资FaceBook的是一个叫Peter thiel的天使投资人,当时投了50万美金,现在有2万倍的回报。而到了2011年,俄罗斯的DST基金投了,只有2倍的回报。
但是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各个阶段的成功概率也会不一样。在种子期机构的成功率大概在5—10%。个人投资者的成功率就是千分之几了,天使阶段机构投资者有10—20%的成功率,VC的成功率大概是在20—30%的成功率,PE能做到50—70%。
其实股权投资目前来讲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得到,所以有了众筹大家才能够接触股权投资,以前没有那么多人接触股权投资的时候,他是金字塔非常顶端的。我们可以看到银行存款是最多的,它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5%,目前国内的存款确实也在这个水平。而现在市面上最热的P2P也就在8—15%之间,去年高的时候是百分之十几,但是今年很多大平台都下调了,8%、7%,5%都有。VC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50—100%之间。
专业化、机构化是股权投资发展的必然趋势。种子部分现在还是以个人阶段为主。天使投资以前都是个人投的,现在已经机构化了。而VC投资,未来都会以专业的机构来操作。
VC股权投资有几个误区。第一个,很多人说看到好的产品、很多技术就投。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个项目要想成功的话,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看到豪华团队去投。去年基本上只要是BAT出来的团队,有些人项目都不看直接就上去投,其实也出了很多问题。豪华团队不能代表他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第三认为投资就是赌博。我撒10个项目出去总会有成的,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你撒10个项目,你可能1个都不能成,如果你不去深入做调查的话。
第四是控股方式的投资。这个在一些传统产业的大集团去投的时候,老是喜欢这样做,这样做在目前的创业环境下其实有些特别依靠人才力量多的行业是不适合的。最典型的案例是百米打车,当时百米打车比滴滴要强多了,当时就是一个房地产公司投了6千万,控股60%。后面投资者进去他不可以稀释股份,他还要同比例增资,这样的话后面百米打车出了问题。第五是投后介入管理。在股权投资里面有些传统的老板要派财务总监、或其他高管人员进去,其实这个在股权投资行业也是不对的。
股权投资分为四个阶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募集,投资,管理,退出。
✦基金的募集✦
基金的募集,通常采用有限合伙的架构。为什么采用有限合伙企业,因为有限合伙的企业才征一次税,就是在退出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只交个人所得税。如果你是用有限责任公司,会涉及到两层税制,有限公司他要交企业所得税,在分红的时候还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基本上都在用有限合伙的模式。有限合伙的模式同时要有一个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一般也会投一些资金到这个基金里面,基金管理人再对这个基金进行管理。
目前管理也比较严,对基金管理人有这么几个要求。第一个就是要求基金管理人进行备案,同时基金管理人高管要通过基金的从业资格考试,或者有三年的股权投资经验,或者是其他认定的,其他认定的目前基本上不认,因为这个事情基本上很难认的。接下来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管理人不能有重大的失信,没有被中国证监会禁入的。重大的失信就是你信用卡欠钱欠太多的时候,这个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一下。
目前基金主流募集的对象有:第一个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一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富二代这些人。还有机构投资者,有些大机构大的集团、财团,像万科、碧桂园、海尔都有去投一些股权类的基金。还有专业的母基金,中国最大的几个专业母基金,像诺亚财富、前海母基金做得非常大的。
还有是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有两个事情大家注意一下,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要求会比较多。第一个,他要求会在当地投到一定比例的项目,如果你在北京注册拿了北京政府的钱,北京要求你在北京投到一定的比例,北京还好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如果你要设一个互联网的基金,在当地让你投70%的话有时候是没办法投的,所以政府引导基金拿了有时候也是很麻烦的。
现在新的一个模式就是领头+众筹。领头+众筹的模式这是这两年出来的一个新的玩法,第一个就是项目可以众筹,项目众筹有一个领头人,机构大概投50%、60%,然后大家散户来投。第二是基金的众筹,这是我们在京东上基金众筹是这样做的,我们有一个领头人,然后大家众筹,众筹也要求每个人100万。
基金的募集要求:现在也是一定要符合合格投资人,合格投资人现在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个人投资者,你个人投资者第一个人净资产不低于300万,或者三年的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企业投资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每一个单位投资,每一个出资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他必须要出资不低于100万,低于100万目前是违法的。基金发行还要注意,不能向社会、向合格投资人以外的通过公众的传播,开报告会、短信、微信、散发传单,这个都是查得很严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承诺,如果承诺多少回报的话这是违法的,一抓一个准,所以在基金募集特别注意在这几个方面。
关于资金的安全性,在基金备案合规的要求下,投资人的资金全部要放在第三方托管的账户。同时做有限合伙的基金每个投资人在工商局都能够查得到的。为什么要托管,目的是让出去的每一笔钱都有监控。银行要求你有合同或者其他文件,银行要核实你的资金用途,这样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每个基金都有管理公司,管理公司一般来讲现在都要求每年2%的管理费,同时这个管理费不是固定的,有些收3%的也有、有些收1%的也有,有些甚至不收的也有。甚至有些家族基金他可以给你可以提40%的提成,但是不交管理费,这是根据各个基金去商议的。一般来讲都是在2%左右的的管理费。
投资的收益分配,目前主流的是投资人拿80%的收益,管理公司拿20%。分配税期,基金的出资人就是这个LP先要把这个本金收回以后才能分配,同时有一个保底收益,一般基金的出资人会拿到8%—10%的回报回去然后再进行分配。一般的基金都不能做二次投资,只能说我基金投出去以后回来的钱马上要分配的。
优先回本的原则,是指一般基金会配置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让投资者提前、优先收回本金,从而降低风险。
资金的税务目前是这样的,在资金退出的时候分配的时候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由基金直接代扣代缴。如果你是企业的投资人,一般回到你企业交所得税就可以了,不用代扣代缴。
✦基金的投资✦
基金的投资,就是我刚才讲的“百里挑一”。拿到100个项目,到立项阶段就过滤80%,只有20%能立项。立项以后20%又会过滤其中50%,剩下的50%能够进入项目的尽职调查,调查以后进入到谈判又会过滤50%,一般100个项目才能投到1个项目,基本上很多基金都是这样筛项目的,只是各家基金的比例会不一样。
0
【项目的判断方法】:我们用了一个比较老中医的方法就是“望闻问切”。
望,看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望,你去到一个项目初步去看一下,到这个企业去观察一下具体的情况,看一下他的团队怎么样,看一下他的财产怎么样,他的经营现状。你跑到任何一个企业基本上能够看到一个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去到一个企业乱糟糟的,垃圾到处都是的话,这个时候你要去想一想,这个公司是不是管理有问题。要不然去到一个公司死气沉沉,这种公司可能是老板压榨,大家心里很不舒服,如果你去到一个公司很阳光、到处很干净,特别是生产企业机器都在开着、运转的话,这个公司可能相对会运转比较正常的。
闻,你要去拜访客户、拜访同行,客户的一些客观评价,觉得这个企业到底怎么样。
问,我们经常讲的访谈,对这个企业高管也好、员工也好进行访谈,对他公司的情况通过口述来得出一个实际的经营状况。
切,结合上面的这些已经看到的,然后再根据公司提供的一些财务资料、销售资料、生产资料,做出一个判断。
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方法。
【项目判断的维度】:首先去到一个项目要找出的是他的价值,这个项目有没有投资价值,这是首要的。如果项目首先的价值都没有找到的话下面就不用往下看了。第二是看机会,这个项目有价值,看有没有机会。第三是找风险,很多人看这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怎么怎么好,但是他不去讲风险。还有就是问题,这个企业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了以后能不能投。基本上要把这几个问题解决清楚。
0
【项目的关键点】:首先是方向。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就像“南辕北辙”的故事,做事情方向不要错了,方向错了很好的团队都会失败的。有了好的方向要有好的团队,因为很多都是失败在团队上而不是失败在方向上,很多都是这样的。有了好的团队要有好的产品,所有的不管你是商业模式类的项目还是产品类的项目,最终他落在产品跟服务一定是根本的。还有就是模式,有了好的产品一定要有好的模式销出去。
(1)方向的判断:
第一,怎么样判断好方向。我们以前老是讲“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工”是什么,就是研究的“工”,你对一个行业不了解你怎么找方向,所以一定要做好行业研究。行业研究这是一个基本功,做任何的投资,不管你做股票投资还是股权投资,还是地产基金,你都要研究这个项目做一些行业研究。
第二,好的方向标准是什么。
1、要有市场容量。如果你一个行业,全国大概只有5个亿、10个亿的行业市场容量的话,你再怎么做,你做到全国50%的市场也只有5个亿的天花板,所以一个市场容量很重要。
2、产业链有没有需求。这就是讲的痛点,这个行业一定要有痛点。
3、竞争格局。如果你一个项目方向是好的,竞争格局你也要看清楚的。2014年有好几个拼车的软件找到我们,所以当时我们就跟他们讲,我说拼车大方向是好的,方向没有问题,但是我告诉你会面临一个巨大的竞争就是潜在竞争,类似滴滴,滴滴这么大的用户跟司机在手上,一定未来会有影响。结果今天去看,真的是跟我们的想像一样,所以大的竞争格局,不仅仅要看到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一定要看到我们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在哪里。
4、外部的因素。因为一些政策的因素会影响整个行业,有可能让一个行业突然见好,也有可能让一个行业突然冷却下来。类似今年在深圳众筹炒房的一个公司,还有去年股票配制的一个公司,有些人投资这些公司是血本无归的。因为去年股票配制的很多公司都是清盘的,因为这个政策一下就变了。另外众筹炒房,国家对房地产还是很敏感的,所以他一下就叫停了,所以外部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我们举一个例子,第一个就讲电子发票的案例。方向首先是市场容量,每年中国的国税开票大概是2千亿张,营改增值大概翻10倍左右,所以容量是非常大的。第二是产业链的需求,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开发票是痛苦无比的,我们去吃一个饭开一个发票写一个抬头给他,等半天,等他送过来给你,还有的发票抬头开错了。第二个是我们以前打出租车大量的贴票,我们公司的会计为了应付这些票据占了70%、80%的工作,这是有产业链的需求,有痛点。第三是竞争格局,为什么你投资电子发票,因为电子发票是国家管控的,能拿到税控借口的公司并不多。第四是外部的环境,国家“十三五”的规划还有税务方面,这些都已经纳入电子发票做了一个重要的专业布局。所以未来大家贴发票应该这几年将会成为历史了,电子发票这一两年会全部铺开。”
有麻烦的地方才有机会。
“这是我们投的一个就医160,就医160在改造深圳儿童医院以前看到排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后来一下就减少了。所以任何一个有痛点的地方,通过一个好的互联网手段,可以把一些商业模式、商业变现出来。就医160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他整个跟挂号网做的都不一样,他的系统跟整个医院的后台系统是打通的,进了医院以后你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导诊、挂号、候诊,诊中的支付也不用跑来跑去了,一个小小的变革可以让一个行业改变的。”
痛点不明显的地方其实很难成功的。
“我们可以看到社区001,社区001为什么他失败了,其实他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其实我们平时去商场购物并不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因为现在的购物基本上在小区周边可能1公里范围内都有商场,大家有时候去购物、去商场,全家购物是一个享受。社区001做的是他从商场把货品买回来送到你家,这个事情其实成本已经非常高了,同时顾客并不愿意为社区001跑腿另外买单,所以这个痛点也不明显。”
好的方向一定从一个小的点子开始。
“还是从滴滴举例,滴滴开始坐出租车,如果一开始他做快车、专车的话可能早就被灭了,可能一下子也没有什么机会做起来,所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从一个小的点开始。所以大家上来关注投资创业的时候,不要想到大而全,先从小的开始。”
投资还有越热闹的地方越要小心。
“我们可以看到“千团大战”,当年一千多家团购,结果现在到2010年开始千团大战到现在团购才基本上定型,死了九百多家,生存下来就这么几家。我们看到去年的上半年O2O热闹,大家可以看出今年死亡的情况。还有P2P也是一样的,目前P2P三千多家,过两年可能剩下一两百家。所以越热闹的地方大家一定要小心,跟炒股票一样,当大街上大妈都谈论股票的话,一定是要卖股票的时候,而不是再进股票的时候,所以投资也是一样的,热闹的地方要小心。
(2)团队的判断:
好团队的核心是优秀的创始人。创始人能力的要求第一个要有产业抱负,如果这个创始人只是为了赚一点钱,这种项目要特别小心。第二是带队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项目他只有技术或者是市场能力强,但是他带团队不行的话,这种项目也是很容易失败的,“人散财散”。第三是情商要高,我们投了很多项目得出来的经验,情商一定要高。因为经营任何一家公司的困难和痛苦,最终会集中到你创始人手上,最终都是要你创始人去扛的。还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去判断这个创始人。
“我们看看这几个案例,就医160现在接了三千多家医院,已经有七千多万的用户,你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创造。首先第一个要有产业抱负,当时他是一个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毕业的,后来到了桂林理工做老师,现在的社会人进大学做老师也是不错的,但是他不安分跑到深圳沙井人民医院做信息科主任,做信息科主任从九几年做到2011年。但是他还是出来做,为什么?他觉得以前的这种传统的医疗看病太痛苦了,医生也痛苦,病人也痛苦,整个产业链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跳出来想去改变这个行业。所以产业抱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懂行,特别是做产业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的项目一定要是行业的人出来,如果纯互联网人去干的话,他对产业的痛点、资源有时候他是把握不了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投的另外一个项目“跟谁学”,跟谁学是新东方的执行总裁,他跟百度几个人出来自己创业的,他们三个人一起创业,三个人加起来年薪一千多万,这种人如果从赚钱的角度他也是已经赚够了。他们想从传统的行业出来去改变教育这个行业,这是产业抱负。”
“带团队的能力,以前新东方的执行总裁在新东方是带团队的,所以带团队的能力是经过了验证,从目前的业绩来看,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对的,所以这个团队非常重要。这些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讲在投资的时候特别避开以下几个人群。
1、创始人的股权平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非常多,比比皆是,后面的课程我会专门讲到股权的课程,这是一个公司在投资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创立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股权是非常关键的。
2、过于计较型的。如果在谈判的时候非常计较,每一个条款都跟你谈得非常辛苦的项目要特别小心,后面打交道可能会非常困难的。这种人可能跟外面打交道也是非常计较的,比如跟他商业合作伙伴、跟他客户等等。
3、抛头露面。越热闹的地方越要小心,这种天天创始人在外面抛头露面也要小心。天天抛头露面,除非他公司有人帮他做决策,他就是一个大PR这样可以,否则的话这个人得特别小心,因为天天抛头露面的话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去做经营、做决策。
4、漫天要价。如果你们做项目在融资的时候,千万不要漫天要价,因为一旦漫天要价,很多的投资人马上掉头就走了。本来你是一个好项目,你开高了人家也不理你。
5、家庭不和睦。家庭不和睦也是要命的,真功夫等公司都是这些问题,特别注意一下。
(3)产品的判断:
我主要讲一点,就是产品要有刚需。我们看到京东众筹上这是2015年4月份的数据,大家发现众筹比较多的达到上千万级的都是一些刚需的产品。众筹比较少的,会发现这些智能鼠标、智能音乐灯、智能跳绳等等,大家去买的时候,买这些产品智能不智能其实是无所谓的,所以一定要去看产品有没有刚需。
(4)模式及价格:
现在都在讲B2B,B2B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很多B2B很难赚钱的。我们投了一个铜道电商,他撮合肯定不赚钱,他的赚钱模式是靠金融和物流赚钱,所以好的模式很重要,如果你只是B2B做撮合的话根本是没有钱赚的。
好项目需要有好的价格。我们看到这个价格就知道,煤炭2010年1900多块钱一吨,现在是600多块钱一吨,如果你2010年投煤矿的话真是要了命,因为你买在高点上。买股票也是一样的,投资也是一样的。因为现在投资非常热闹,看起来很多项目估值上来是1个亿、2个亿,可能未来你会赔钱,因为你过三年四年的股票市场,二级市场可能又会下来,所以千万别买在高点上,好的项目要有好的价格,再好的项目如果太贵的话,有时候你要考虑一下的。
投资有成长性的。有个项目我们2013年投资400万估值是2000万,2016年增发的价值都在20个亿以上了,所以可以看出投资一定要有成长的公司,如果没有成长的公司大家投资回报率会比较低的。
(5)项目的判断方法:
我觉得主要是要通过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我后面会详细讲每一部分。包括法律、人力资源、财务、行业分析、产品技术等综合去判断。
我举一个例子,创始人的背景非常重要,很多项目大家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一点,特别是2014、15年非常疯狂的时候都是大家非常忽视,其实启赋对创始人非常关注的,我们做得比较成熟会越来越严格。第一个我们要访谈本人,第二要看他的信用报告,第三要看他的体检报告。我在09年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生物制药的项目非常好,当时有3、4千万的利润,但是当时总觉得老板的脸色异常,我们观察从谈项目到做尽调前后2、3个月,我们后来建议他去做一个体检。后来他一体检,结果9个月以后肝癌挂了,所以健康非常重要的。第四学历证明也要看。我们最近调查一个项目,发现他说的是某某大学,后来我一看他的学历证书真正提供的是另外一个大学的。并不是说学历太重要,但是大家做融资的时候不要去撒谎,因为有些好项目如果你是撒谎的话,即使好项目大家心里也会咯噔一下。第五是家属,家属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家里支不支持他创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有老婆的我们访谈老婆,没有老婆的我们访谈父母。这个项目我们还访谈了他早期投资人退出的,还有他的朋友,还有离职的员工,都是要去谈、去看的。我们要综合去判断一个人,创始人是核心,这个项目成在创始人,败也在创始人。
✦投资后管理✦
任何一个项目投资以后一定要去管理,不去管理的话也会有问题的。管理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投资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分为:
1、资源整合。首先你把你已经投的兄弟公司可以做资源整合。
2、人才引进。可以接受一些好的人。
3、商业模式的梳理。
4、还有融资上市。因为后面的融资也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二是融资的管控和管理。管理非常重要,有些项目我们付出了非常惨重的教训,所以启赋现在2015年后面投项目要求会比较严格,第一是财务资料三表,第二是银行流水,第三是人力资源的材料。
为什么要去看银行流水,因为银行流水是反映公司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况。有些只看财务报表的话,明明他把钱都已经转出去了,但是财务报表显示银行存款还在,以现金的形式体现。所以要避免这个风险,避免这个基金的钱被转走了,这个钱被转走的案例比比皆是的。
为什么要去看人力资源的情况。
第一人进出的情况。人进出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项目你发现上个季度人进得太多的时候,你要跟创始人聊为什么进人这么猛。因为很多的初步创业者他一看到钱拼命地扩张,后面他刹不住车,人员进太多你的制度跟不上、流程跟不上,进来人也是白进来的,进来以后去裁,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投资人一定要提醒他。
第二离职人员。当一个项目出问题的话首先是人员开始变动,可能是总监级的、副总级的开始走了,所以要去看看人员变动。
第三是经营数据。我们每个月看他一些运营的状况,不一定是合同也有一些互联网的运营,有些互联网很容易造假,如果你每个月看他的运营他的造假不容易了,这一定要去防范,不一定说是监督。你一定要去防范,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风险。
“接下来看一个案例,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案例,前几年我们当时投一个项目投了600万,他通过买服务器,现在的社会谁去买服务器呢?都是进入云端。买服务器用了244万,后来我们通过专项审计盘点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实物,合同也没有,采购的依据就是戴尔提供的报价单,戴尔也没有盖章,这一笔费用出了244万。还有185万透过其他的一些往来的服务费、往来这样出去了。30多万是采购电脑设备,奇高的价格,一下子出了将近500万。后来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个钱追回来了,所以不仅要看银行流水,有些创始人你是看到他们表面的东西,但是他们相关的一些事情不去防范的话这是很危险的。”
✦投资后退出✦
0
并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并购是未来主要的退出方式。我们认为80%会通过并购退出,并购相对比上市会容易一点,难度也要小一点,并购的速度会比较快。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20%才能上市。所以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的收益率,在并购的时代这个概率可能会越来越小了。
这是我们退出案例的分析,我们两三年退出了三个案例,都在并购的退出,收益率也不错,我们投了一个互联网金融,一年前投的,被上市公司并购一年就拿了393%的回报回来。
0
其实投资就像干革命一样。我们知道中共的一大有十三个代表,五个人中途逃走了,两个人被开除,四个人牺牲,真正后面到天安门只有两个人,就是老毛和董必武这两个人,所以干投资不是那么容易的,真正能成功最终上市的话,这个比例大概也就是15%左右,这还算高的,有可能到时候并购的时代不一定有这么多能上市的。
股权投资投成了也是可以的,我们看到京东、阿里巴巴,这些公司上市投资人还是赚了很多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热衷于做股权投资。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讲得不对的大家拍拍砖,讲得好的以后大家互相来学习,谢谢大家!
第三篇:保护投退规定
版本号:1.0状态:执行内控管理程序—生产运维THXN-S-Z-04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保护投退制度2016-12-20发布实施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保护及自动装置
投退管理制度
1、为确保光伏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可靠运行,在电力系统故障情况下 保护装置能够正确动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光伏电站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投、退的管理制责,执行 程序、投退规定及形成的记录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 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与本标准。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技术监督制度 直流系统故障的处理措施事故、未遂、严重未遂的处理、汇报、记录标准 安全体系建设管理标准。
4、职责 4.1站长职责
4.1.1负责监督电力保护装置、综合自动化设施的巡视计划执行情况。4.1.2负责监督保护装置的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
4.1.3负责监督电力保护装置,综合自动化设施的巡视计划执行情况。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4.2检修人员职责
4.2.1负责试验内容和结果的完整、准确、可靠以及试验数据的整理、试验报告的归档。
4.2.2对中调下发的保护定值单及变更单妥善保管。
4.2.3负责对光伏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核对(包括对装置的投运状况、软、硬压 板位置)。
4.2.4负责保护装置的定期巡视。
5、执行程序
5.1光伏电站35kV 线路正常运行时,其保护均应 100%投入,任何 人不得擅自退出保护或改动保护定值,设备运行中的保护投退,应严 格执行保护投退申请单。保护投退申请单的填写必须字迹工整,不得涂改,申请单所列的审核签字栏必须填写整齐,不得有漏签和错签的现象。保护投退申请单一 式三份,一份运行保存,一份申请单位保存,一份入资料室存档,做好 登记,并保存三月,继电保护投退申请单格式件附录。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如保护装置发生故障,误发信号等),应及时与主管领导联系,在确证保护有误动可能的紧急情况下,经主管生产领 导同意可以先将保护退出,做好详细记录,后由当值主管补办保护投退 申请单。保护投退申请单批准后,由继电保护负责人办理工作票,向有关当值运行人员办理工作许可,获得批准后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作业。保护投退申请单是保护投退全过程的申请单,即某项保护的投和退可以使用同一张申请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6、继电保护投退规定 主变保护的投退,由当值主管填写申请票,经主管生产领导批准后执行。35kV/380V系统负荷保护的投退,由当值主管填写申请票,在6小时以内可以处理完的由生产部部长批准后执行;超出6小时的由主管 生产的总工批准后执行,并备案。新保护的投入经安生部验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生产的公司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保护装置投入前,需经当值主管提出保护投入申请,并与运行人员共同确认保护装置、控制回路及信号回路良好。并由双方在申请单上签 字后方可投入。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有投退压板和转换开关的由运行人员负责操作,其中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无投退压板和转换开关的由保护人员负责 打开(恢复)二次线,但必须事先填写安全措施票,由一人操作一人监 护,运行值班员和值长做好记录。投入保护压板前,应测量保护连片两端一端负电一端无压之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时,特殊情况下需要变更保护定值或修改保护系统,由提出变更保护定值或修改保护系统的专业主管或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并 填写保护变更申请单,经总工或生产副经理审批完成后,方可进行系统 的修改变更。对于由中调管辖设备的保护投退,运行值班人员必须按照调度命令执行。新增保护装置,保护定值,保护逻辑发生异动,必须填写保护异动报告和保护异动申请单,新增保护或异动后的保护投入运行之前,必须 对保护回路进行传动试验,确保保护回路正确动作,并对运行人员做书 面交代,办理保护投入申请单,方可投入该套保护。
7、检查与考核 事故、障碍、严重未遂的处理、汇报、记录标准进行调查,依据安全体系建设考核管理标准进行考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8、反馈对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到新能源安全生产 部,并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分管领导。
9、本制度由新能源安全生产部负责起草修订解释。
10、本制度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审议通过并执行。自动装置投退管理制度
保护及
第四篇:私募基金成功五大因素和融投管退
德勤会计事务所总结的私募基金(PE)成功五大因素。
1、吸引资本
实现并保持优秀的投资回报率;
建立并维持与银行家、会计师、律师以及其他专家的良好关系; 能接触大量合格投资者;
确保我们的投资者能及时收到各种金融和会计报表,并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质量、技能和诚信来确立、提升和保护品牌。
2、投资机会的来源与质量
确保与业务伙伴做正确的事情,并表明你明白事情的重点,你的行为尽责有效且高效;并能在信誉范围内关闭交易;
与诚实可信和业务优秀的合伙人建立一个广泛的关系网络。
3、基金和投资结构
对于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免税的机构投资者和广泛的国外投资者来说,结构性投资是一种合适、有吸引力和高效的投资工具; 与您的投资者共同确定最好的费用结构;
通盘考虑整个基金规模,决定每笔投资的合适杠杠程度;
通过结构性投资去降低联邦、州以及国外的收入、资产以及交易性税收,以为您的投资者和您资深提供一个最佳的税后收益。
4、投资者报告和优秀的执行力 有效和高效的开发和经营财产; 建立并维持一个优秀的顾问团队; 遵循金融和税务相关准则。
5、退出策略
如果急需,可以在基金内形成有效的循环资本;
准确的估算关闭基金的时间,同时向相同投资者募集新基金。
在这个基础上,华房中诚基金管理公司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特征归纳出“融、投、管、退”四个步骤。
“融、投、管、退”是我们对房地产私募基金运营流程的一个概括。需要说明的,这仅是一个形象的描述,事实上,它们四个方面相互相关甚至衔接,譬如在融资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投、管、退”。
基金募集(融):募集准备、募集核心法律文件、募集路演和基金成立等。基金投资(投):项目寻找、投资评估、尽职调查和投资方案设计等。投资管理(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把握参与管理的程度和对风险的控制等。基金退出(退):上市退出、兼并收购、股权回购和清算退出等。
来自博客:http://zhangjiansh.blog.163.com/blog/static/***1011185237426/
第五篇:投行及其他金融职业介绍
不少同学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同学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篇日志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本文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or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另外,再给大家列个书单,如果一个人要对金融和投资方面的实际知识得到比较深入的了解,十五本书无疑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很少有人真的能在短时间内读完十五本书。除了读书之外,正确的思考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一本有趣的书往往是有益的书,反之则未必如此。许多在学术上有崇高造诣的著作是无法带来任何阅读乐趣的。在某个狭小的专业领域极有参考价值的书,往往也过于艰涩。以下列出的十五本书属于“有趣又有益”的交集——尽管它们并不像惊险小说那样好读,但至少不至于让人头昏脑胀又不知所云。
随着时间的进步,金融技术和投资技巧的发展都已经比几十年前先进了许多。但是某些基本原理是不变的,所以我相信,以下列出的十五本书,在几十年后至少还有一大部分是值得阅读的。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个证券研究领域的书籍全部被焚烧了,仅仅凭借这样一本书,这个行业也必将重建。大本没有建立任何精确的学术模型,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学术和实践之间。他既不向浮躁的现实低头,也不向自大的学术低头。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非常具体的基础上。
虽然以知名股票投资家著称,但大本的《证券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且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股票部分。大本精辟地指出,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像的紧密。
2、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在这本书里,大本回避了大部分艰涩的定量分析,几乎不讨论股票与债券投资的具体技术,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对“投资”一词的定义上。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大本都试图找出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并在现实案例中阐述这些区别。
《聪明的投资者》的精髓在于对风险的控制。大本从来不讲述一夜暴富的技术。他认为投资应该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上带来满意的回报,剩下的内容全部用来回答两个更具体的问题:什么是可以承受的风险,什么又是满意的回报。
3、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再发现》(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两本书,大本曾经在多种学术和商业期刊上发表大量专业文章,并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演讲。《价值再发现》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
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著以及对频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
4、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
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索罗斯告诫我们,历时实验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论;可是事与愿违,对于非哲学专业读者来说,唯一有价值的部分可能就是历时实验。
5、戴维-法柏:《法柏报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讲述华尔街现状的书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实例最多、证据最充足、最能让人感到身临其境的著作之一。这本书是他长期采访银行家、分析师、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后的经验结晶,几乎每一段都具备“口述史”的性质。
法柏经历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与世界通信丑闻以及许多伟大基金的兴起和衰落。没有必要采取任何戏剧性的描写,因为现实本身已经很有戏剧性了。法柏对大部分事务采取批评的态度,有些评价简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后仍然承认,“华尔街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坏的地方”。
6、理查斯-盖斯特:《最后的合伙人》(The Last Partners)
盖斯特通过合伙人制度的诞生、发展、衰落与毁灭,写出了一部严谨深刻的华尔街史。他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叙述那些最伟大的合伙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许多你没有听说过的延续百年的大家族。此后,随着金融业越来越成为资本主宰的行业,合伙制被摧毁了。
这本书不是合伙制的挽歌,作者对那些旧的家族没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变幻莫测的华尔街让我们忘记了太多东西,适当地阅读是非常有益的。或许有一天,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会以某种奇特的形式卷土重来。
7、理查斯-盖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这本书是我所见过的最清晰详尽的投资银行学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讨论了广义投资银行业的每一个领域——证券承销、并购咨询、资本市场、销售与交易、证券研究、零售经纪和基金管理,还探讨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难能可贵的是,盖斯特特别注重探讨投资银行界,并将华尔街史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
盖斯特的重点描述放在华尔街,但他并未忽视欧洲和日本。遗憾的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监管政策是美国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不能解释其他国家投资银行业的深刻变化。也许技术手段和投资观念的进步,才是这个行业变动的根本动力。
8、《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华尔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华尔街百科手册”,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许多已经消失的名字:所罗门美邦、潘恩韦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赛-哈顿。书中描述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措施与今天已经有很大区别,但还不是天壤之别。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华尔街的人撰写的,这些人知道华尔街巨人背后的秘密。
在每一个华尔街巨人的简介之后,紧接着的是几篇著名人物传记——出色的银行家,伟大的交易员,以及某些恶名昭彰的“坏孩子”。作者的笔调在轻松和严肃之间游走,而且经常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重要细节。这就是所谓的“华尔街日报体”,他们总是能够见微知著。
9、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麦基尔是极少数在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经济学家,又是职业投资者和分析师。他的核心观点只有一条:金融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的波动归根结底是随机漫步,所以华尔街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地方。
以上陈词滥调我们早已在课本上读过了,但是麦基尔用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阐述了他的理论。他没有用一两个公式来糊弄我们,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现代工商业和金融业体系中蕴含的有效性和随机性,这些特性使一切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趋于无效。我不赞成麦基尔的结论,但我们无法忽视他的论证,那简直是天才和雄辩的伟大结合。
10、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
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11、布鲁斯-格林威尔:《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
价值投资究竟是什么?它应该购买濒临破产的低价股,还是购买气势如虹的蓝筹股?从格雷厄姆开始,产生了许多价值投资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拥有独特的模型和选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与格雷厄姆差别不大。
格林威尔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来最成功的价值投资经理人——马里奥-加比利、沃伦-巴菲特和保罗-索金等等,分析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指出了在绚烂的投资行为背后的枯燥无味的模型。作为一位学者,格林威尔对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畅文笔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价值投资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2、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资产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作为金融学家,伯恩斯坦指出,尽管有效市场的存在使大部分证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价值,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来优化自己的回报。这本书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投资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风险,为什么要用方差来度量风险,以及股票为什么对债券具有很高的溢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讨论尤其重要。
伯恩斯坦并没有给出什么精确的资产配置技巧,他只是一再强调分散配置资产、及时进行再平衡以及避免频繁交易的重要性。他并不迷信定量分析工具,反而希望投资者们通过理性的判断得出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结论,这在学者中是相当难得的。
13、理查德-费里:《指数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费里是一位投资组合分析师,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信奉者。他通过实证数据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证明,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败市场是不现实的,所以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把资产妥善配置到各种指数基金中去。
这本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数编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数基金怎样做到尽可能模仿指数?怎样克服流动性、交易成本和税收方面的困难?那些与有效市场假说矛盾的“增强型”“基本面型”指数基金有可能成功吗?为什么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数基金发展很慢?费里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说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管理基金仍然占据着全球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份额。
14、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绝大多数同行的业绩。他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资产配置,也在于对各种资产门类的本质的深刻了解,以及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科学审慎的原则。史文森并不排斥积极管理,但他指出,要避免过高的管理费用和过于危险的风险敞口。他还对捐赠基金的支出政策进行了点评。史文森举出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持续取得佳绩是何等困难。与我们想像的不同,他并未吹嘘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严肃分析了其他人失败的原因——过于轻率的投资决策,不恰当的风险管理,过高的资产管理费用以及“买涨卖跌”的错误心理等等。这些事例证明,心理或许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银行并购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并购真的给股东带来了价值?驱使管理层不断收购或被收购的动机是什么?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银行管理层在并购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戴维斯用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和访谈讲述了许多典型的并购故事。毫无疑问,大部分失败了,但成功者的奖赏很丰厚。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深入描述了并购的具体流程和主要问题。在这个并购横行的世界上,如此冷静的思考是少见的。作为一种复杂而且不稳定的金融机构,银行并购可能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并购,所以了解银行并购无疑就了解了并购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