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88届校友徐斌教授回母校作讲座(5篇)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3-117949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10-19 03:27: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88届校友徐斌教授回母校作讲座

88届校友徐斌教授回母校作讲座

信息来源:学校 ‖ 发稿作者:德育处

‖ 审核人员:xy ‖ 审批人员:xy ‖ 发布时间:202_年10月

11日 ‖ 查看856次 ‖

88届的杰出校友徐斌教授回母校给高三学生作励志讲座《不忘初心,善始善终》。

徐斌教授现在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是硕士生导师,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和评审专家。他是我校88届的优秀毕业生,199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后来免试直升研究生,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202_年获得博士学位,202_-202_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总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博士后研究,08年和11年又分别赴法国巴黎和芬兰跟随世界顶尖级的神经外科专家学习,现在徐教授是国内乃至世界神经外科方面的顶尖级专家。大概在09年时我们省中的一位老师长了动脉瘤,当时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可徐教授以极其精湛的医术为这位老师成功地做了手术,现在已经痊愈,这种病例能做到这样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省中老师都为从省中走出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脑外科专家而感到骄傲自豪。徐教授工作相当繁忙,全国各地的病人都要找徐教授看病,如果在好大夫热线上预约徐教授的号,一般都是要排队三个月以上的,网上显示,徐教授迄今在网上就帮助患者将近一万人,无数患者都是含着泪给徐教授在好大夫平台上发感谢信,让人看了极其感动。徐教授就是一心想着病人,以自己极其高超的医术做到平均年手术量近千台,还有每周看门诊,并为需要的病人加号。就在讲座开始之前,还有慕名而来的常熟病人让徐教授看片子,诊断病情。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的掌声此起彼伏,在场的师生都深受鼓舞,为省中走出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而骄傲自豪。徐教授以自身的成长成功经历,以自己过人的智慧与学识给大家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排着队要徐教授签名,写赠言,了解医学专业的情况~~,可见同学们在徐教授的讲座中坚定了梦想,汲取了力量,燃起了斗志………相信在座的同学中,也定会涌现出一批让母校骄傲的学生,真正的实现今天你以省中为荣,明天省中以你为荣的誓言。

“同学们要成为钻石中的碳,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的结合,组成钻石样的团队~~~”徐教授赠予学弟学妹们。

“蛟龙”号科学家、77届校友周怀阳教授回母校 信息来源:文并摄/常熟日报记者 葛洁 寄语家乡学子:轻松主动快乐学习

3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艇下潜的首位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周怀阳回到母校江苏省常熟中学,为省中即将成立的海洋馆担任科学顾问,与相关学科老师和项目负责人开展论证性交流。

母校打造海洋馆 海洋专家热心助力

江苏省常熟中学实验楼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150多平方米的“省中海洋馆”已初具雏形。去年,省中启动实验楼升级改造项目,为了让实验楼改造方案既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潮流,又能展现省中学术底蕴和教育历史成就,同时符合新课改对学生实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学校决定在实验楼三楼结合生物、地理实验室布置之中创造性地建设“深海探究室”,将海洋深海、深潜知识作为生物地理知识的延伸。今后,科普性较强的“省中海洋馆”将和学校已建成的人文气息浓厚的“虞山文化课程基地”助力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校友,去年2月24日,刚刚完成带领“蛟龙”号团队在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探潜科考任务的周怀阳回到母校,与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和项目负责人就“省中海洋馆”的布局设计方案进行交流论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设想。海洋馆以“蛟龙”号及其他世界著名深潜器的海洋探险活动为线索,将深海地理知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其空间布局将分为蛟龙号与深潜探索、深海生物与深水珊瑚、海底地质地貌、可燃冰与矿物、热液区探秘、深海未解之谜等六个部分。目前,海洋馆的整体框架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装饰阶段。

时隔一年多,作为“省中海洋馆”的科学顾问,周怀阳再次回到母校,实地考察和了解海洋馆建设情况,并和相关学科教师和项目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让海洋馆更加专业和完善。周怀阳对省中建立海洋馆的创举给予高度赞赏。“中学阶段就能接触海洋知识,让学生明白除了数理化,除了高考,还有那么精彩的世界。”他希望海洋馆的建立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忆往昔大学时光 寄语今日莘莘学子

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恢复,勤奋笃学的周怀阳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复习,走上了高考的战场,并如愿以偿踏上了大学求学的道路。事实上,探索海洋并不是周怀阳最初的梦想,他原先报考的是南京大学数学系,后来被分配到地质系学习。然而,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周怀阳被丰富奇妙的海洋知识所吸引,他潜心钻研,刻苦探究,成为我国大洋科考和近海调查的首席科学家。

回忆大学时光,周怀阳津津乐道。“以前大学里的教室位置少,大家都用书包或书本事先占位。尽管如此,仍然时常发生学生为抢占位置争执的事件。”周怀阳感慨,当年最佩服的就是“老三届”,如今想来,“老三届”仿佛就是如今所说的“学霸”,“我们不会做的题目,他们都会做。”在周怀阳的眼里,这部分人虽然没有赶上实时的高考,但后来进了大学,已经拥有社会经验的他们,各方面都比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强。周怀阳说,如今的家长都太急躁,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太高,甚至有些急功近利。许多家长由于自己身上没有机会,或是自己没有实现目标,就希望孩子能够实现,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周怀阳对所有学生的寄语,“学习还是要放轻松点,找到学习的方法。”周怀阳常和自己的学生说,做研究是件愉快的事。如果觉得很累很辛苦,那就停下来做些别的。人生幸运的还是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融为一体。如果光为了利益,不感兴趣,不仅做不好,而且会很痛苦。

不忘恩师难忘乡音 提倡学习兴趣为重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作为一名海洋地质工作者,周怀阳阅尽无数风景,但他最思念的还是家乡的山水,最难忘的还是母校老师的教育之恩。采访中,这位经常同国际科考专家对话的科学家依然能用一口流利的常熟话和 记者 交流。看到省中的“虞山文化课程基地”中,记载着常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不时驻足观看,赞不绝口。这位海洋科学家还笑言自己爱听评弹,每当自己心烦气躁的时候,会在收音机中搜索常熟台的频率,听上几段评弹,浮躁的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在周怀阳的眼中,海底世界充满了奥秘。最关键的是,人类至今对海洋的探索还处于启蒙阶段,值得深入探索研究。周怀阳说,高中阶段学习数理化等科目都是学生将来探索世界的工具,一旦学好,也能为国家的海洋事业添砖加瓦。“中学阶段就能接触海洋知识,树立信念,对国家和学生本人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提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家长尽量不要给学生压力,老师应给予学生辅助,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性格,不要经常玩游戏,而应该坚持体育锻炼。学习原本是件愉快的事,让学生有增长知识和才能的机会,如果在唯一的分数指导下,学生放弃了业余时间,放弃了锻炼身体的机会,甚至在其他方面的兴趣都被压抑了,就得不偿失了。有机会还可以让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走出自己的人生。

链接

周怀阳,省中77届校友,长期从事海洋地质工作,是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和海底原位监测技术重要推动者之一。202_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执行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周怀阳成为其搭载的首位下潜科学家。

第二篇:何琦校友回母校开讲座

旅美艺术家何琦校友

回母校金中开讲座 在故乡南京办画展

校友会

202_年2月19日和2月29日,旅美艺术家、南京金陵中学1968届高中校友何琦先生两次回母校开讲座,以《气候波动与艺术风格的变迁 ――艺术史的另类解读》为题,分别为校友们和母校教师进行演讲。何琦先生首先用毕加索的名言:“艺术没有发展,只有变化”开始了他的演讲;他引用竺可桢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表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表明气候对文化是有影响的;他列举中国的山水画发生变脸现象,说明山水画变脸和气候有非常大的关系,气候和艺术风格的关系可见一斑。何琦用他独特的视觉,将气候和艺术风格联系起来,使大家读到了对艺术的新的见解,很受启发。

何琦在故乡南京举办的画展于2月19日下午开幕,参加开幕式的有江苏省宗教事务局、金陵协和神学院、南京合唱协会、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领导、媒体记者,还有何琦的许多校友、朋友。何琦此次展出的30多幅纸本重彩作品,曾在日本、中国香港、英国、德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过,近年来的巡回展览更是席卷美国20多个州。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曾在牛津亲自主持其画展揭幕仪式。美国纽约当地报纸曾将何琦的艺术作品与张艺谋导演的202_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提并论,认为:张艺谋导演的奥运开幕式,将西方两千多年的奥运传统与中国悠远的传统文化结合,演绎得如此壮观震撼;而何琦的作品在诠释流传于西方两千年来的圣经题材时,融入了大量现代的、特别是中国东方元素,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切入点,令人耳目一新,同样极让人震撼。国内著名现代艺术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顾丞峰教授,在这次何琦画展的前言中说:“在何琦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那种久违的互为依托相衬,他的作品中人物是中国的,色彩是中国的,故事是西方的但也是人类的,就像他的勾勒出的意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样。”

何琦中学就读南京金陵中学,曾师从江苏省第一位美术特级教师、徐悲鸿的弟子恽中瀛老师。大学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德国汉堡艺术学院,师从南京师范大学吕斯百教授、秦宣夫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刘汝礼教授、张道一教授等国内著名美术教育家。获艺术学博士学位(1993),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2_)。

何琦在202_年赴美前,曾为南京金陵神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作为学者型艺术家,何琦近年来作为客座教授,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加州伯克利GTU研究生院、多伦多大学、芝加哥惠顿学院、墨尔本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海德堡大学、奥格斯堡学院、圣沃尔夫学院、香港信义宗神学院、香港建道神学院、京都同志社大学、圣保罗路德神学院、明尼苏达圣约翰大学、田纳西迈里根学院、新泽西德鲁大学、圣路易康柯迪亚学院、伯明翰桑福德大学、明尼苏达联合神学院等二十多所大学和学院访问讲学。

何琦曾获英国剑桥《宗教艺术理论及基督教艺术创作》20世纪成就奖。其艺术作品及活动被发表于国外各类报刊、杂志上,诸如:华盛顿邮报、今日基督教、远东经济评论、香港有线电视、英国BBC、丹麦哥本哈根日报、普林斯顿日报、明尼苏达月刊、圣保罗先锋报、明尼阿波尼斯明星论坛报、明尼苏达电视台WCCO等媒体。其绘画作品被牛津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纽约及芝加哥等地著名出版社作为书籍封面,及被世界各地数百余种杂志、报刊刊登介绍。德国、荷兰及美国都曾将其作品印刷为专辑大型月历出版发行。其作品亦被洛杉矶著名作曲家谱写成大型合唱组歌《Touch》在美国各地演出传唱。

何琦是我们金陵中学的骄傲,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篇:徐斌

徐斌(特级教师)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误区

作者:莲花落 出自:壶山脚下 浏览/评论:1,011/1 日期:202_年12月4日 09:27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剖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徐斌(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陈雄新老师根据录音整理)

一、情境创设为哪般?

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一位教师教学《认识乘法》时,3分钟问了3个问题:

1、有几种动物(有用的信息)

2、鸡和兔是怎样排的?

3、我们需要知道鸡、兔各有多少只?你怎么得到? 生:1个2,2个2,3个2 2+2+2 „„

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什么?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思维是内引的心理活动,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那里跳动着,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操作着什么,也不知道在说着什么?他能有效的进行数学思维吗?那么,我就对目前一些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表面繁荣现象做了一些分析。我觉得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一些课堂表面繁象。第一:过多廉价表扬;第二,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第三,大搞物质刺激。

二、调动积极性是数学目的吗?

第一、过多廉价表扬。廉价表扬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我校的周老师让学生观察那个图,你能发现什么。有一个学生说:有大树、白云、河流、小桥。有学生说:我发现水在流动。老师是怎么评价的,说:你真聪明,观察真仔细,表扬他,(生:啪、啪、啪)。我们试想一下,只要视力没障碍,智力没障碍,都能发现,这叫很聪明吗?这就是典型的廉价表扬。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的课,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总是很好,你真棒,棒极了,表扬他(生:啪、啪、啪),还有双语的Good、Good、VeryGood,什么的。整堂课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廉价表扬。学生怎能不浮躁呢?

第二,不敢批评学生。这里的批评不是指好像要挫伤学生自尊、自信的那种,是指我们的课堂应该有效地引导。有的时候有些学生偏离了学习任务,甚至影响了别人的学习,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视而不见呢。就十一月份,我们苏州赛课,有一个老师一上课就叫了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回答问题,那个小朋友回答错了,而且风马牛不相及。过一会儿,老师上着上着,那个学生又站着举起手来,其他学生都还没举手,老师不得不让他回答,又是风马牛不相及,接下来,那个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时,那个学生还去举手,老师想视而不见。那个学生想引起老师的注意,站起来,并把手左右挥舞,老师越不看他,他开口叫起来:老师、老师、我来、我来。老师还是不睬他。这个学生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就下位走到老师前面去,这个老师被搞得非常窘。其实,这个学生其实喜欢表现表现自己,实际上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数学思维。面对这样的情况,课后我对老师说:课上有个学生你没有发现他不仅没有深入的思考问题,而且还干扰了别人的学习,影响班级的纪律。老师说:是啊,我这节课就被他搞砸了,我说: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老师说:是啊,我叫他答了两个问题,他都答错了,我怎么还能点他呢?我说:是的,他答错问题是很正常的,问题是你回避他,当他甚至违反纪律时,你也不批评他,不去引导他。其他小朋友学习时,你可以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跟他交谈交谈,你应该要有效地引导他。老师说:徐老师,现在不能批评学生啊,我们要模糊评价。这个模糊评价绝不是来自我们一线老师,我对模糊评价搞不清是什么意思。由此我说,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的课堂,学生是需要引导的。他如果自己学习受到了影响,而且甚至还影响到别人,我们不应该模糊评价。

第三是大搞物质刺激。这个不用我说,老师们都知道,就是这个礼拜,我去参加一个调研听课,咦,一上课,我发现这个老师的服装好像专门为我们小学生设计的,她穿一件白色的羊毛衫,羊毛衫上有三排图案,第一排是红苹果,第二排是红五星,第三排是小红旗。咦,我想还有这样的服装,一上课,当第一个同学回答了问题的时候,老师马上红苹果就贴到他的额头上了;紧接着第二个同学回答了问题,红五星就贴上去了。每回答一个问题,就有奖励。我不是反对这种形式。后来发展到,老师手一挥,来了两个同学,两个问题还没答清就上来抢老师的红苹果了。再发展到后来,学生只是重复别人的发言,老师也给他红苹果。更使这个老师没想到的是,课上到一半时,红苹果没了,红五星完了,小红旗也发光了,老师对同学说:老师办公室还有很多呢,你们只要课堂上好好回答问题,老师下课再奖励给大家。学生又不认识你,哪知道你办公室在哪里。说不定平时经常受这种话的糊弄。于是,学生像气球胀、胀、胀到一定程度时瘪了,你们能想像到后半节课是什么状态呢,这就是大搞物质刺激造成的。好,我这里想说的,如果我们过多的廉价表扬,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就是学生浅尝辄止,随意附和。他不要思考,重复别人的发言,你也奖励他,他还会深入思考问题吗?我们过分模糊评价,我们现在看到有一节课,学生回答对了,老师嗯;学生回答的不全面,老师也嗯,甚至学生回答错误,老师也没说法,这叫模糊评价吗?过分模糊评价,就会导致学生知识缺陷,甚至是非不分,两种矛盾的结论,甚至对立的结论,老师这个嗯,那个也嗯,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大搞物质刺激,带来的是学生急功近利和情绪浮躁。

过分廉价表扬——学生的浅尝辄止和随意应和

过分模糊评价——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

过分物质刺激——学生的急功近利和情绪浮躁。

关于大搞物质刺激,我自己也经历过。我自己什么都奖励过,什么红花、巧克力糖、苹果啊,什么都奖励,我还奖励过抱抱小孩,我觉得奖励是中性的,用的好可能发挥很好的效率,用的不好,可能导致学生的情绪过分的浮躁,所以我这里用了修饰词。我不是反对表现,不是要老师们经常批评学生,更不是说我们上课不要物质奖励,我们要注意一个度,度一旦超过了,就对我们的学习有弊。我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关于生活味和数学味。

关于生活味和数学味我想说的是什么?生活等于数学吗?不等。那么在我们数学课上怎样处理生活味道和数学味道呢?下面,我们请大家看一个课例,最近我听过的一次课:味道好极了。全是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有鱼、虾、鸡腿、韭菜、豆腐,等等。我就听了这么一堂生活味道浓而又浓的课,讲的是什么呢?我不说老师们就不知道,课题叫:找规律。找什么规律呢:搭配。两个荤菜三个素菜,按照一荤一素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我们以前也见过这样的吃法。我们苏教版上大概是穿衣服的,上衣两件裤子三条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这是排列组合。以前教材中没有,现在有了。我最近听了这课,我不是说教材编的不好,我是说这个老师上课挺好玩的。一开始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到食堂去了一下。同学们全部是中午在校吃饭的。我把菜谱拿来了,会吃什么呢?我们准备了肉丸子、白菜、冬瓜,如果按照一荤一素的配菜方法,我们可能吃到什么荤呀?学生说:可能是肉丸子白菜,也可能是肉丸子冬瓜。好,这种导入我觉得蛮好的。让学生知道这种搭配是生活当中常有的现象。第二,展示。老师说:我把周三的菜谱也带来了。有鱼头、排骨、青菜、豆腐,周三也是按照一荤一素,我们可能吃到哪些菜呢?好,接下去的学习方式,先自主探索,怎么探索呢?你觉得吃到什么就写下来:排骨→青菜,鱼→油菜,你觉得有几种就写几种。这叫自主探索。探索完了是小组内交流。然后再汇报。汇报的时候,出现了三种情况。有两个组说:老师我们写了五种,学生报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还有的组说:老师,我们组和他们不一样,我们觉得可能吃到六种菜,学生说一个老师写一个„„;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有七种呢。他们又说一个老师写一个„„整个黑板上全写好了。然后,大家要观察哦,要判断哪,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哦,有的学生说五种的少了一种,他把鱼→油菜少了。是的是的,少了一种。还有的学生说七种的也不对,他把排骨→豆腐和豆腐→排骨作为两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产生了一种需要。即有序搭配。你胡乱的写容易重复或遗漏啊!好,然后怎么样有序搭配呢?荤的在上,素的在下。荤的和素的有哪些。周五的菜谱是进行巩固练习。老师说:我把周五的菜谱也带来了,请你们根据这种搭配的方法,看看周五会吃什么样的菜呢?最后一个练习叫逛超市。秋游,老师让学生商量我们秋游带什么?学生真高兴,我们要秋游了,有的说要带玩的,有的说要带吃的,什么、什么的„„。老师说:我们主要带吃的。学生说:吃的有的是填肚子,有的是休闲的是不是。老师说:我们讨论,只能买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课上到这里玩了。这时候,从设计上讲,没什么大的问题,从上课的过程当中,我选取几个镜头:

一、我觉得这堂课是低效的。低效体现在哪里呢?在第二、第三个环节,学生去探索时,在此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发的十六开的白纸,学生正面全写满了汉字,反面也全写满了汉字,老师们,这是写字课吗?这堂课黑板上也全写满了汉字,数学课数学有它的符号、有数学的语言,低效就体现在这里。你为什么不引导学生用简易的符号把菜名表示出来呢?如荤菜画个○,素菜画个△,不也是很好吗?那样多节省时间啊,还体现了数学的简洁呀!我觉得特别不舒服。第二,课堂上如周五菜谱,学生问的最多的问题:老师,韭菜是荤的还是素的。我们大人觉得很好笑,小孩不知道,小孩没有买菜和配菜的经验,现在的独生子有多少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哪里知道荤的素的,紧接着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告诉他,是绿色的,它是素的。又一个学生又问:老师,豆腐是素的还是荤的?在这个环节,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判断这个菜是荤的还是素的,这是数学上要判断的事情吗?更好玩的是这堂课正好是上午11点多了,快吃午饭的时候,人的正常的条件反射,当学生说到鸡腿时,动作就跟上了,教室里不时爆发出可爱的笑声,最使我们这个老师下不了台的是,逛超市的环节。老师出示了一个很大的图片,上面什么都有。我们且不说老师开始几分钟花在秋游要买什么的讨论上。但是这是数学问题吗?我们且不说这个。后面挑选一瓶饮料,二样主食,三样副食。问题又来了:老师,面包是主食还是副食?老师就问了一句:面包能不能填饱肚子呀?学生说:能。那,主食。一个学生说:火腿肠是主食还是副食?老师说:火腿肠能不能填饱肚子呀?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行,火腿肠不能吃太多,否则会怎么怎么„„。紧接着又一个学生说:“老师,薯片是主食还是副食呀?”“说实话,我不知道。”老师这时被这个什么主食、副食也搞不大清楚了,下不了台。还好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说:你们下课后到超市去问问营业员,哪些是主食哪些是副食吧。我听了这节课生活的味道是浓而又浓。数学的味道呢?数学的力量被削减了。数学在这节课上显得有些苍白,这样的课也绝不是好课。因此,我写下了这样一个表达式,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要清楚生活和数学的关系,这是必要的,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到生活当中寻找数学问题,就应当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问题。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我们是上数学课,我们数学课上更重要的是发现数学问题,是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主要的。生活跟数学的关系,我认为是来龙和去脉的关系,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让学生知道解决了数学问题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这里还存在一个误区,老师们认为生活问题容易还是数学问题容易呢?对学生来讲,生活问题有时比数学问题更难解决。我们不要以为给学生生活问题,学生就能解决了。不一定的,特别是现在的很多教材,教材中的应用问题这里一个圈,那里一个圈,下面还有两个圈。圈里的信息有的是有用的,有的是无用的信息。有的是先发生的事情,却在后面的圈里;有的是后发生的事情,却在前面的圈里,那好像是让学生进入了生活情境,但是学生一片模糊。他首先要干什么,首先要整理句子,排序。以有这种情况不多见,以前给学生文字呈现的数学问题不是先问问题,后出示条件,我们再给学生呈现生活问题不要以为学生就一定能解决。

四、合作学习决不等于小组学习。

老师们比较清楚的是合作学习绝不等于小组交流。我举一个例子:我到一个国家实验区,刚刚新课程改革时,有一个校长就过来了,带领我们参观他们的教室,他说:你看看,我们已经全校进入课改了。我说,参观教室怎么知道你全校进入课改啦?他说:你看看我们的座位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一看,哦,果真,每个教室的座位全是摆成一堆一堆的。这个校长以为这样做就进入课改啦,以为小组学习就进入课改啦。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我们数学学习当中,有很多内容是不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当然,也有很多是适合小组学习的,这里想说的是,我们小组学习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课前我跟仙桃市实验小学的一位教导主任聊天时谈到:仙桃还有很多学校班级生员还有超过100人的,60人以上是常见的。我觉得这是很难想象的,我非常敬佩你们„„班级只有20~30人才能进行小组学习,如果超过60人很难想象,我不是反对小组学习,下面我提出四个供老师参考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时机:时机是指有的内容行,有时内容不行。是指课堂上有的时候行,有的时候不行。第一是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助时;你让他操作,他一个人忙不了,手忙脚乱,你让他们分分工。第二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独立探索困难,课标中指出给学生呈现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我们数学课上要大胆的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常常探索有困难,他就自言自语,他就会问问别人:你是怎样想的?我是这样想的,这就有一种需要了。第三是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思维常常是有局限的,常常是从一个方面是观察问题,从一个侧面去思考问题。这个时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你让他互相交流获得准确的、全面的、丰富的认识。这时候,小组学习比较合适。最后一个是我用的最多的,当学生争着发言,老师又不能满足他的表现时,你让他两个人互相说说,不也挺好吗?比在小组里说还要好。小组里说的时候,五六个人叽叽喳喳,没有人在听;两个人你说我听一次,我说你听一次,有效培养他倾听的习惯。好,关于小组学习只想说这么一点。

五、算法多样化和形式化。

关于多样化和形式化,主要是指算法多样化和算法形式化的问题。这个我想教师比较清楚,我就不说了。我概括的说一下,算法多样化,只是一个过程,决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毫不讳言目标是算法优化。我觉得我们数学课堂应当在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算法优化,不然老师的责任就会受到怀疑。

六、活动越多越好吗?

关于活动,我反思自己追求理想课堂的道路,我上过的公开课很多,我也整理过。我的导师评价我上课的语言很逻辑。为了我的语言儿童化,导师让我听鞠萍姐姐的录音,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听陈艳华阿姨的故事。我以前上课沉闷,现在我上课有本事让学生在几十秒内喜欢我,把学生搅和得非常的兴奋,甚至有点亢奋,学生在我的课上常常沸腾,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有一段时间,我上的课有点“花”,常常是一个活动还没完,下一个游戏又开始了,规则还没讲清楚了,接下去又是另外一次比赛了。我现在发现很多人还在走我同样的路。最近,我校有个青年老师要上一堂汇报课,上的是“时、分”,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我们在讨论教案时,这个年轻老师把他教案拿给我看。我一看,说:我真佩服你,你设计了那么多丰富的、有创意的活动,你怎么想到的?我上网查找了我能查找的所有教育网站,把人家所有“时、分”的教案全部找到,把好活动全下载过来。他设计了10次活动,开始,我想只要你时间来的及,是有效的,10次活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看了教案,我表扬了他;上了课,我发现,有点问题。我描述其中几个片断:第一,一上课,他对学生说:我们来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嘀答嘀答响,天天叫我起。是什么?闹钟。学生猜出来了,真高兴,老师表扬了他。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 :兄弟两个,一个个子高,一个个子矮,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还有什么什么的„„,学生又猜出来了:手表。老师表扬了,说: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后来,我问他:花五六分钟干嘛?他说:我是为了引入时间单位时、分呀!我说:你为了引入时、分,猜一个谜语足了。猜三个谜语,难道是活动越多越好吗?接下去是老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当上这个环节时,老师说:请你们把手中的闹钟拿出来。学生拿出钟放在桌上,没想问题来了,我发现也许是我很长时间没逛钟表柜的原因,也许是科技发展的原因,学生的钟表真是琳琅满目,形态各异,老师让学生把钟面上的东西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可是学生却画的是钟的外形:熊猫、牛、猪等等,很少有把钟面画下来的。学生被这种表面的活动所吸引,被钟的功能和外表所吸引,这样的活动实效性有多大,问题最大的还不是这儿,是第4次活动,我不知你们上“时、分”是如何让学生体验1分钟有多长的。说来话长,我查“时、分”时,用一种方法“测脉搏”,我课前花了二十分钟还有一半学生找不到脉搏。这个老师不一样了,他设计了四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组让他们静坐,有道理,人静坐时,1分钟是蛮长的;第二组数数,只要掌握一定频率是可以计算时间的,1,2,3,4„„数到60是1分钟;第三组测脉搏,第四组跳绳,选两个小孩,一个是前面的,一个是后面的。老师说:开始,四组进行自己的活动。我就发现数数的组,快慢不一,频率不一致,声音忽高忽低,这样数数怎样能计算时间呢?第三组测脉搏,老师又是比划,又是指导,最后有学生放在手腕,有学生放在胳膊上,有放在肘的,有放在手心的、手背的,最后汇报1分脉搏,有30几次、100次、200次„„。最后一个小组跳绳,学生跳的很卖力、总想多跳一些,当一个小孩跳到20多秒时,满头大汗,接下去跳一次绳绊一次跟头,跳一次绳绊一次跟头„„他也很着急,其他同学还在给他加油,后面的小孩也只跳了三四十秒时间,再也跳不动了„„。下课后,我专门去请教体育教学研究的专家,问: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达标怎么测?我们是测三十秒跳绳。从学生生理规律上讲让他一分钟跳绳是违背规律的。老师们在这样的状态下,静坐的还能静坐吗?活动绝不是越多越好。

七、课堂上的“三无”现象。

由于做课的需要和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现在的课堂上“三无”现象愈演愈烈。“三无”现象我认为是:无板书、无看书、无作业。无板书,教师喜欢被电子驱役,不屑于用粉笔书写或为了节省时间;无看书,教师不提供时间给学生看书,或提供的时间不充足。让学生养成爱看书、会看书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无作业呢?被表面的一些花哨活动和形式取代了。有两节课老师终于做作业了,我想老师终于做作业了,当老师说作业是第几页第几题第几题时,下课铃响了。这三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这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一般是没有的,你说哪个课堂上每天都用多媒体课件呀?你平常上计算为主的课不让学生做作业吗?不可能呀!这次我点评时,评完了课,有个小伙子对我说:课堂上做作业是多么冷场啊!老师们,他说:冷场。难道上课是表演吗?数学是数学课呀,不是演戏呀!该 让学生做作业为什么不让学生做呢?为什么课堂上不能静静地让学生思考、书写、计算来形成他的技能呢?以上三种现象希望引起我们老师思考。这样“三无”课堂长此以往造成的就是不合格。

八、关于过程与结果。

有人批评传统教学是灌输,是只重结果忽视过程。于是有人说,现在课程改革要反过来,只重过程不重结果,难道过程比结果重要吗?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老师上“射线和角”,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我们讲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哪是角呢?„„这个环节就这么过去啦?上课完后,这个老师进行了反思,写了反思性的文章,该老师的观点:当课上到这里的时候,结论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学生一个个充满自信的模样。老师们,果然是这样吗?难道结论是什么不重要吗?很显然这是一个误区。我认为结论是与过程相互依存的,没有结论的过程就不是有效的过程。我们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更要获得准确的认识。怎能说结论是什么就不重要了。只要他自信就行了吗?有什么不等于是什么,图二中有三个角并不等于它是角。违反了逻辑规律。我们老师在出这样的题目时,容易产生疑义。你出了就应该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认识。这样的题该不该 出可以讨论,我们不应该 说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只要过程不要结果。我们所追求的过程是要让学生来体验,来经历,来探索。体验了,经历了,探索了,是需要有明确的结论的。因为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是严谨、是明确。尽管有模糊数字,但这绝不是我们小孩子学习的。”

第四篇:鸡泽一中邀优秀校友回母校举行励志讲座

鸡泽一中邀优秀校友回母校举行励志讲座

202_年10月30日上午,虽然室外寒气袭人,但鸡泽一中报告厅内却是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应母校邀请,鸡泽一中九九届优秀毕业生宋秋云返回母校,参加我校本学期第六期“名师大讲堂”活动,为师生们作了题为《善于感恩,敢于突破,勇于坚持》的励志讲座。讲座由副校长窦龙晓主持,一中校委会全体、部分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45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宋秋云系我县吴官营乡宋庄村人,1999年从我校毕业后考入长春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现为北京财贸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调查》节目嘉宾。202_年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荣誉称号。宋秋云结合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经历,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鼓励学弟学妹们不仅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同时也要注意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她以自己过人的智慧与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同学们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信心。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在场的师生深受鼓舞。同学们听完讲座后纷纷表示一定会志存高远、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坚持不懈,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力争交一份完美的人生答卷。

最后,宋秋云当年的班主任、现一中党支部书记赵如何对宋秋云的精彩讲座做了点评,并号召同学们以宋秋云为榜样,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立志成才。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近年来,我校高度关注学生的励志教育,坚持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演讲”、每周的主题班会、每天的操后励志宣誓等多种形式鼓舞学生士气、激发学生斗志。“名师大讲堂”是我校从202_年开始启动的一项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励志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活动以励志创新教育、招生政策解读、人生目标规划等为主题,近年来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陈纪英、北京大学知名专家韩校、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范礼等全国知名专家20余人,我校八六届毕业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贾银山,八九届毕业生、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博士常瑞香,九四届毕业生、留美双博士郝聚民等杰出校友代表11人,到校分享个人成功经验,激励一中学子更好地明确人生目标,发奋学习,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登高可以望远,居高可以临下”。我们深知激励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今后还将继续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和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优秀校友回母校参观交流

优秀校友回母校参观交流

7月23日上午,我校优秀校友张亚红、彭晓东、黄世顺,应我校校友办的邀请,回到母校参观、交流。

校党委书记管天球接待了回校的校友。三位校友在参观校园及校产业基地后,对母校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了由衷的赞叹,感谢母校的培养,希望母校发展的更快更好;副校长唐艳明对校友的来访表示欢迎,向他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对校友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管天球书记希望校友做好做强企业,为社会多做贡献。双方共同探讨了母校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校企合作。

校友回母校对学校校友会的建立和发展感到由衷欣慰,并希望校友会成为校友与学校沟通交流的桥梁,他们将会大力支持校友会的工作。

附:校友简介

张亚红

生化系80届毕业生,现任北京中青世纪投资公司总裁;

彭晓东

中文系84届毕业生,现任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黄世顺

79年干训一班学生,现任永州市规划处调研员

88届校友徐斌教授回母校作讲座(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