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李毅中信息化与城市化互为支撑彼此促进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3-92758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8 00:59: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李毅中信息化与城市化互为支撑彼此促进

李毅中:信息化与城市化互为支撑彼此促进

上海世博会首场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今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电信联盟、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与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到会并发表致辞,他指出,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城市化的进程也带动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毅中强调,今后我国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推进通讯网、互联网、广播影视网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城市化,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广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

李毅中还同时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鸿沟、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倡议各国加强合作,兴利除弊,发展与管理并重,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致辞全文:

尊敬的俞书记,尊敬的赵书记,各位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论坛。在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国内外城市市长、国际组织、学术界和媒体代表聚集一堂,研讨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的经验和道路,相信对推动信息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众所周知,信息化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在城市的应用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回顾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提高了城市的通讯效率,便捷了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城市的交通管理,加快了物流业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改善了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带动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电话用户达到了10.9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了4.04亿人。电脑、手机、彩电等电子信息产品广泛普及,手机视频、无线城市等新的增长点不断催生,智能交通、电子医疗、现代物流等信息化的应用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增长到202_年的46%。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需求,并且具有巨大的潜力。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同时以工业化、城镇化来促进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我们也注意到,在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大了扶持的力度,把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智慧地球、宽带普及等政策,提升了经济长期的竞争力。这也为我们统筹协调、推进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今后,我国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随着宽带技术和下一代网络的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努力打造宽带、融合、泛在信息通讯网络设施,推动网络升级换代,加快农村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下一代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推进通讯网、互联网、广播影视网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二,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城市化,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把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加快3G、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网络动漫、电子娱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展新兴消费,推进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加快TD的研究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4G的发展。

第三,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广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的渗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集聚,实现优化升级。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子。

还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鸿沟、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倡议各国加强合作,兴利除弊,发展与管理并重,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女士们、先生们,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增进各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盛会,让我们借助这次盛会,以论坛的举办为契机,交流、研讨,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互为促进,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在202_这个战略调整年里,我们的同仁,应如何跟进公司的脚步,实现与公司的共同发展呢?在此,我想和同仁们说的是:“做好本职,完善自身,即可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一个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一个员工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企业而存在。“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没有员工的努力,企业不可能发展;但没有良好的企业环境,员工也难以实现自身的发展。企业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两者都是为了求得良好的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一个员工想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先着力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而企业发展了,反过来也会促成个人的发展。

那么同仁们应如何着力于公司的发展呢,很简单,就是“做好本职,完善自身”。

首先,同仁们必须先树立起敬业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具有敬业的心态,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做好本职。敬业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每一个人,只要具有敬业精神,无论你身居何处,身处何时,即使在艰苦的地方,只要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终究会获得回报。当然,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份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高一点,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尽你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如此,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益,也可以为你个人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发展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社会瞬息万变,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就是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任何个人,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都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这个时代对每一个有抱负的人得要求。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个人也才能不断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公司发展了,效益提高了,也将会运用更多的资源来促进同仁个人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薪资福利待遇。譬如,今年,公司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投资建成了“职工之家”员工活动中心,还协同公司工会举办了一系列文体竞技活动,如拔河比赛、趣味接力赛、游泳比赛、篮球比赛、中秋猜谜活动等等;为了广大同仁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公司还组织开办了大专培训班、日语培训、英语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客户服务与服务技巧培训、中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课程。当然,目前公司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及职工的职业培训未必是行业内最好的,也未必让同仁们都满意,但是公司一直在努力,努力为同仁们提供越好的的薪资福利及职业培训。相信依靠同仁们的不懈努力,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将为同仁们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及职业培训,实现公司与同仁们的互利双赢。

希望同仁们搭载着东南这艘航船,齐心协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自身,与公司一同乘风破浪,风雨兼程,不断挑战,创造辉煌!

第三篇:信息化支撑工作总结

信息化支撑人员工作总结

信息化支撑工作在各级领导及同事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有序的开展,202_年初刚接过此工作有很多流程不太清楚,经过一年左右的不断的努力,已全部清晰整个工作流程、工作范畴。

随着集团信息化业务的快速发展,集团信息化支撑的建设越来越重要。集客维护支撑工作较原有维护工作,在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均有不同的特点,首先需要跨多专业维护管理,交换 +数据+传输+ 庞杂的接入/客户侧技术等。其次需要进行售前勘查、售中开通、售后保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后需要对不同级别的客户、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操作要求、操作规范,体现面向客户的差异化管理。

 售前:分析集团客户网络需求,制定网络解决方案,明确网络服务质量标准,对网络资源进行快速确认。

 售中: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快速的资源调度、局数据制作、业务/网络开通和测试,明确维护保障的相关流程和要求。

 售后:按照既定的网络服务质量标准为集团客户提供网络监控、分析服务,提供故障、投诉的快速响应和处理.一、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工作职责

1、落实省市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工作管理制度、流程、评估体系等;

2、落实省市公司制定的SLA(网络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3、按照省市公司要求做好所辖地市范围内有线接入网管理等工作;

4、在省市公司安排和部署下开展维护人员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各分公司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

5、根据工作需求向省市公司提出集团客户业务维护支撑手段功能需求;

6、负责所辖地市范围内集团客户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的维护支撑工作;面向集团客户部、市场部提供“一点响应,全网服务”的网络支撑服务;

7、在省市公司指导下具体负责所辖地市范围内有线、无线接入网维护管理和代维管理等工作;

8、各分公司根据业务和客户需求将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维护工作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二、人员设置和技能要求:

1、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岗位的人员设置需要结合维护支撑工作职责和工作量进行配置,充分考虑“售前、售中、售后”业务的各个环节对人员的需求;

2、岗位设置应该涵盖项目管理、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售前服务支撑、售中建设支撑、售后保障支撑(客户端管理、业务技术支撑管理、投诉管理)等工作内容和岗位角色。可参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规范(V1.0)》;

3、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岗位应在界定职责、梳理工作流程、测量流程环节工作量的基础上,结合发展现状和目标进行;

4、各分公司应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并根据工作量情况配置相应数量的人员,以从机构和人员上保证我省集团客户业务维护支撑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5、集团客户业务的融合性、跨专业特点要求维护支撑人员具备多专业综合维护技能,各分公司应高度重视人员技能的培养,强化培训力度,同时不断提升维护技能水平;

6、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工作各岗位的技能要求集客业务知识,集客网络技术知识,集客运营流程,集客运营案例等方面,具体知识技能可参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技能要求规范(V1.0)》。

三、集团客户专线流程

1、资源勘查流程:

职责与内部管理要求:

客户承诺:资源勘查时限:

四、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的故障分类:

1.故障级别分为重大故障、严重故障和一般故障三类。

1.1 重大故障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全省或各地市所接入的50%以上业务中断(如省际/省内出入口互联业务中断、域名服务中断、认证计费服务中断、业务应用平台中断、二干/本地传输网全阻等)。

故障上报要求:重大故障一经确认,应立即处理并上报,重大故障自障碍发生至上报到省网络部不得超过10分钟。

故障处理要求:详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网络服务SLA标准规范》

1.2严重故障

以下情况发生任意一种即为严重故障

1.2.1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全省或各地市所接入的30%业务中断(如省际/省内

出入口互联业务中断、域名服务中断、认证计费服务中断、业务应用平台中断、二干/本地传输网中断等)。

1.2.2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全省或各地市所接入的若干项业务质量下降,业务

运行指标低于一定参考值的时间范围。

故障上报要求:严重故障一经确认,应立即处理并上报,严重故障自障碍发生至上报到公司网络部不得超过15分钟。

故障处理要求:详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网络服务SLA标准规范》

1.3 一般故障

定义:除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外的其他故障为一般故障。

要求:一般故障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并归档记录。详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网络服务SLA标准规范》 2. 故障处理原则:

2.1 在发现故障后,应立刻判断故障点,按照相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尽快恢复业务。2.2在出现业务故障后,应该立即通报相关业务部门。

2.3 处理故障时,一般应不影响正在使用的客户或任意扩大影响范围。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故障诊断手册、命令手册等规定的命令和操作方法处理。

2.4 故障处理完毕应填写故障记录,故障记录的内容包括故障发生的起止时间、原因、现象、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及时通知故障申告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对涉及设备质量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5 对于重大故障处理完毕后,维护单位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向省公司网络部提交书面报告,内容包括故障的现象、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

3.故障处理流程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网络维护管理办法(v1.1)》附件。

五、故障投诉及处理流程

5.1集团客户网络投诉途径目前有两种:1008695和集团客户经理均可受理此类投诉,并在确认受理后生成客户投诉工单进行派单处理。

5.2网络管理中心是跨地市、省内、省际网络投诉工单处理的起点和终点,牵头处理故障并通过电子运维系统(EOMS)按业务分发给相关单位进行故障处理。5.3各分公司运维部是本地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网络投诉处理的接口单位,负责本地受理、处理客户投诉,形成闭环管理。各分公司作为面向客服的接口和投诉处理全过程的监督人,要以故障解决和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跟踪统计投诉处理过程。

5.41008695或集团客户经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再次确认并反馈至客户;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投诉,各级单位必须快速受理、处理;对于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升级投诉、重复投诉,各级单位主管领导必须介入,全程监督处理。

5.5集团各户专线和小区宽带业务接入的质量管理暂包括以下指标:

1、网内任意两点时延(1000公里以内<=40ms,202_公里以内<=60ms,3000公里以内<=80ms);

2、网内任意两点丢包率(<=1%);

3、网络互联链路平均带宽利用率(<=70%);

4、网络重大阻断发生次数全年不超过4次。(注:等同于各分公司汇聚层以上节点的中断次数)

5、IP城域网网络时延达标率:从网络边缘P路由器(或与边缘P路由器相联的专用路由器)到与之相连的IP城域骨干网边缘设备5个以上IP 地址(其中3个在市区且不同区域,其余在不同县区)做PING 操作,每10分钟10个PING包操作,包长分别为64Byte包4个,128Byte包3个,256Byte包2个,512Byte 包1个,记录每个Ping 包的网络时延。挑战值:

网络时延≤10MS 基准值:≤15MS6、IP城域网网络丢包率:从IP城域网网络边缘P路由器(或与边缘P路由器相联的专用路由器)到与之相连的IP城域骨干网边缘设备(包括接入三层交换机、BRAS、业务接入路由器等设备)(已通过工程正式终验)的PING 包丢包率。网络丢包率≤0.2%

7、交换机应答接通率:基准值:49%,挑战值为:54%。

第四篇:信息化支撑慢病管理

信息化支撑下的慢病管理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牵涉到六位一体的复杂工程。建立一套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是扎实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平湖市从202_年起启动了农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来摸索和完善已经日渐成熟,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息化支撑下慢性病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

目前我中心运行的信息系统有门诊HIS系统、健康管理EMR平台、体检系统、检验LIS系统、健康小屋信息系统及其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系统。门诊HIS系统和健康管理EMR平台初步形成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信息化技术在慢性病管理的多个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环节。

全面系统地对社区人群作高危人群和慢性病筛查是慢性病管理的首要环节。有了信息化技术依托我们的筛选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一方面我们通过体检系统数据提取,另一方面通过全市门诊系统信息互通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健康小屋信息数据的导入便捷地筛查出目标人群,以便进一步追踪随访,分出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作相应的健康干预,把好慢性病管理的第一关。

二、慢性病随访管理环节。

首先每位社区责任医生都能通过信息系统查看自己所管理的每一个患者,了解患者基础信息、血压血糖控制的情况,用药,或者最新就诊治疗情况等。还可通过查看随访预警一栏查看应该及时随访的患者,以免遗漏到期访视的患者,有效提高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率。还可通过设置条件作高级别的筛查,为数据统计和各类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便利。

三、双向转诊环节。

在社区门诊就诊的重病人或慢性病随访中发现的血压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人可及时通过信息平台转诊到上级医疗单位,上级医院的康复期患者也可下转至基层医院,这一流程中可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基础信息、疾病信息,也有效发挥医联体互动作用。

四、慢性病管理督导和绩效考核环节。

社区管理督导和绩效考核是推动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市疾控中心领导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专管员都可通过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了解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慢性病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使社区督导更具目标导向性。这一环节有效监控了辖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促进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另有了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可系统量化每一位责任医生工作数量和质量,做出相应劳务统计,促进绩效考核的公平性,有利于调动社区医生工作积极性。

慢病管理是一项有始无终的长期性工作,有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作依托,等于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不断的强化管理服务,提高了慢性病发现率、规范管理率和有效控制率。

当然我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签约服务管理、双向转诊动态提醒等尚未纳入管理平台,这也是我们接下去要落实的重点工作。只有完善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五篇: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日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我国工业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回升向好的重大转变

202_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挑战,我们紧紧围绕“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增速回升向好的“V”型反转,全年累计增长11%,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推动实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有效地拉动消费、惠及民生。其中,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364万辆,均居世界第一。推动国家7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1530亿元,为扭转我国出口急剧下滑,确保工业出口降幅收窄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_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结束了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着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在工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165项实施细则并

逐项推动落实,全面加强行业指导。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稳步发展。

着力发挥企业技术改造的突出作用。通过努力,国务院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安全生产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202_年,拿出230亿元支持了4441个项目,合计拉动了6326亿元的社会总投资,拉动系数为28倍。

着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机械、冶金、汽车、有色、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并购重组加速推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691万吨、2113万吨、7416万吨、600万重量箱、31万吨、1809万吨。202_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呈下降趋势。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发放3G牌照和促进TD等3G产业发展,快速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当年直接投资1609亿元,带动了网络、服务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正在催生一批新的增长点。

着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从政策法规、融资信贷、财税扶持、政府服务平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202_年,4800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8500亿元的贷款担保。截至202_年9月,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59%,小企业贷款增加1.1万亿元,增

长27%。中央财政安排了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重大装备自主化和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科技专项成果正在加速产业化。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引导消费,拉动发展。完成2.3万项标龄10年以上行业标准复审,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120项。

二、把握好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紧迫。

一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深刻变革和挑战。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从客观上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制约。从内部发展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我国工业目前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物质资源,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发展不可持续。要赢得这些挑战,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市场需求、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都面临深度调整,经济复苏缓慢乏力,结构调整优化需要较长的过程,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经济下行时的“倒逼机制”往往也给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添压力和动力。

二是我国已进入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同时,我国工业发展也具备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工业必须努力推进转型升级。

三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启动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扩大就业渠道等。这些重大政策的实施都将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总体看,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我们要把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转化为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三、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我国工业良性循环,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好基础。当前,要坚持把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扩大内需作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着眼于完善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增强消费需求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抓住3G发展、三网融合等新机遇,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实现内外需均衡发展。抓住当前战略性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根据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协调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二是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开发生产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品,引导消费、扩大消费。四是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坚持工业区域功能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与地区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产业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沿海地区与内地产业有序转移。

抓住主要环节,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使持续的技术改造贯穿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推进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把住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四是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式发展。

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途径,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融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鼓励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催生新型产业。推进国产软硬件的研发应用,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

以加强自主创新为动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聚集。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振兴和自主品牌战略,推进产品和市场创新,有效拉动消费,提升消费结构。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实施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协调解决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业园区等财税、金融、环保、土地、进出口措施,完善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社保、人才、就业等相关政策,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李毅中信息化与城市化互为支撑彼此促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