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2_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
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
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2_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10 +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加强外交软实力。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二篇: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摘要: 论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是否良好 论据:
正文: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从此,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但这样的外交政策发展是否良好,我们得进行讨论。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2_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中国外交的地位逐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中国也积极推动各种双边、1、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2、中国外交的地位逐步提高
3、中国外交软实力逐步增强
结论: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良好 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中国外交软实力逐步增强
我国一直在加强外交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现在,中国依旧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第三篇:近期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受历史与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面临最复杂的周边形势的国家之一。从冷战时期强调意识形态与领土安全、奉行结盟到新时期提倡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的原则。从冷战时期的阶级斗争与阵营对抗思维导冷战后追求经济安全,提倡合作机制,提倡互惠、互利,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的周边外交根据时势不断深化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准中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独立自主的打开了国门,经济亟待发展。而当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还在继续冷战,少数西方国家企图以制裁、孤立甚至外交讹诈来压垮中国。其后不久便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彻底结束。作为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外交如何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成为各国当时关注的焦点。
邓小平的指导对中国的外交史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邓小平曾经多次指出,“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侵略就反对谁”。
不结盟政策。1984年5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没有与西方大国和敌对势力搞对抗,这位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引发的强大冲击波,稳住了阵脚,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陆续改善和发展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西方各大国的关系也逐步得到了回复、改善和加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确保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此外,我国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中。90年代以来,国际纠纷不断,但国际形势缓和的趋势进一步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倡导多极化,全面改善和调整大国关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推行了大国伙伴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 中国与大国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更好的融入了世界之中,与周边国家一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负责人的政治大国,90年代以来,在参与剞劂柬埔寨问题,海湾危机,南亚核危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等国际事务中,光明磊落,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时当前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外交更加成熟、务实。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舞台,无论是扩大合作,还是解决冲突,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然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国际形势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当属中国的领土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成功和周边国家签订了领土合约,然而,依然存在很多领土存在争议,亟待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已经延续多年,印度在藏南地区布置了相当雄厚的军力,中国在南海的领海也不断受到一些亚洲小国的侵占,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沙群岛派遣了大量自己的海军,随着日本扣押我国船长事件的发展,中日钓鱼岛问题再次成为国际外交的焦点„„中国必须做到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其次,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不断提出“中国威胁论”,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更是大肆购买先进武器,炮口全部对向中国。日本自卫队的规模不断扩大,意图也越来越明显,朝鲜半岛局势近日非常紧张,处于特殊位置的中国,又成为了这次事件的焦点。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介入,和韩方举行海上军事演习,又一艘航母驶入东太平洋,这对中国来说是莫大的威胁。
杨洁篪部长在新年招待会上发表祝酒词:“202_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将继续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变革进程将继续演进,各国围绕后危机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国
力的合作与互动将继续深化。202_年也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目标一致,合作领域更加广阔,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积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不难看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外交政策仍是以努力搞好双边关系,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主要目的。但是,面对多变复杂的周边环境,我们不仅要发扬中国“和”的文化,还要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凶恶的敌对势力,谦谦君子是不够的,实力强劲的硬汉才是打败他的英雄。
所以,在未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倡导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并且在国家主权等问题上,中国有必要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彰显国威,守护中国的权益。
如今的中国绝不再是一只睡狮,而是一条正在崛起的巨龙!
参考文献:
《沧桑》
《杨洁篪部长在新年招待会上的祝酒辞》
第四篇: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中国在202_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开始切实履行WTO体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
二、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三、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产品众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南南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订,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
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平等、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与南方国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的援助虽然是有限的,却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四、中国对多极化发展的看法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并未改变。各国在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经济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想象用一种模式、一种价值观来统一,由一个国家来“领导”。多极化的进程可能曲折、漫长并充满斗争,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我们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也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旧剧,而是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篇:中国外交政策的心得体会
中国外交政策的心得体会
张文亮 201430280828
14电气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个原则立场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从目前主要的外交关系来看,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中美关系来看,目前中美关系总体处于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机制化越来越强,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也取得成功,但总体发展中有起有伏,如售台武器问题,会见**等问题也对双边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着美国的不安。表面上看起来两国的关系还算和谐,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暗地里两国的较量无时无刻的都在进行着,尤其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让美国更加的不安,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从中日关系来看,日本政局的变动对双边关系也有所影响,钓鱼岛也一直是双方问题集中的焦点,从08年开始,随着胡主席的破冰之旅,第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新起点。虽然近几年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有了较好的进展,但是两国的关系并不尽人意,钓鱼岛事件还有日本不愿承认侵华历史,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两国的关系并不能真正的变得和谐。
我国外交政策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张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到60年代的反对霸权主义,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不结盟政策,我们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际形势下作出的外交政策调整,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我国赢得了有利的外交地位。
虽然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对比较完善了,但是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例如“搁置争议”就反映出我国在解决主权争端问题上一厢情愿的和平愿望,而他国则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重实利而轻脸面”。他国对争议地区实际控制日久即为既成事实,从而令我国的愿望彻底落空。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中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没有像美国那样超强的实力,如果中国有了非常强大的实力,我想我国的外交政策还会有所改变,不会再这样保守,也许会变的有些强硬,在一些需要表决的地方不再变得中立,而是会强硬的投出肯定或否决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判断,明确外交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中国的外交风格有了切实的变化,更具务实性。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第二,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客观估价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第三,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第四,经过对外交实践的深刻总结.并在对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采取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80年代,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外交采取了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的策赂。90年代,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更加系统化。“韬光养晦”并不是为了将来一击,而是为了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有所作为。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使中国外交收到了良好的、现实的效果。
最后我觉中国的外交政策虽然有些问题,但是根据目前国情的国情来看,还是非常适合中国的。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会更加符合中国,能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