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复旦校长毕业典礼上为不能尽早安装空调鞠躬道歉
毕业季又一次到来。复旦大学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昨天举行,上午送别本专科生,下午挥别研究生,6000多名复旦学子告别校园。
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再次引发关注,他甚至为了学生宿舍不能尽早安装空调以及一位女生没有被拍进毕业照,向学生鞠躬道歉。整场不足20分钟的讲话引来14次掌声。
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发言以“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为主题,他引经据典,从苏格拉底到怀特海,从黑格尔到剑桥精神,从《诗经》至复旦的名家大师,他提醒大学生: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杨玉良也毫不避讳地谈及学生寝室装空调一事,当他说道“今年在我们的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已经安排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学生们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杨玉良表示,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作为复旦的人,都应该坚守诚信。
此后,杨玉良又谈起一件让他彻夜难眠的事情,“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个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杨玉良情真意切。
原来,在前晚写发言稿时,杨玉良听说了一件事,某学院一位女生在拍毕业照时,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摄影师的快门按下时,照片中没有这位女生的脸,摄影师此后又补拍了照片。但在7月1日,这位女生拿到的毕业照却是那张没有她的脸的照片。她希望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将新照片发给学院每位同学。有老师认为学生在小题大做。这位女生只能沮丧地要求班上的另一名同学给全班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杨玉良的批评再次赢得掌声,“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话毕,杨玉良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当时听到校长说这番话时,我惊呆了,我不知道这件事是怎么传到校长耳朵里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学生,他能如此用心,我相当感动。”当事女生小陈说,她当时感动得泪如泉涌。而就在杨玉良校长讲话前,该系100多名学生都已拿到重印的照片,学院也支付了重印费。
复旦2011届毕业典礼还首次采用新浪微博直播方式,以“祝福复旦毕业生”为题,接受各地校友送来的祝福,毕业生也表达了惜别之情。“杨校长给力!”是在微博互动平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此外,复旦大学2011届毕业生就业最新数据昨出炉。截至2011年6月25日,共有应届毕业生6702人,总体就业率92%,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4%,本科生90%,专科生90%,签约企业类型依然集中在国企、三资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从就业地域来看,80%左右签约上海,其余选择地区依次为北京、广东及江浙。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杨玉良在复旦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我相信各位同学现在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不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怼。当然,我相信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此时此刻,我不想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笑声)我想,关键是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掌声)„„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反省的是复旦在这四年当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教育的本质问题。„„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年轻、真诚而脱俗的心灵。有复旦人称之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是看似无用的,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掌声)„„
今年在我们的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已经安排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掌声)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因为我觉得作为复旦的人,都应该坚守我们的诚信,尤其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所有的机关部门„„
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是彻夜难眠。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个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前面的话全都是废话。
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的脸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但是在昨天,她拿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脸在里头的毕业照。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毕业合照里头没有她的头像,我想这一点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这样的心情。所以,她希望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的每一个同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院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同学在小题大做。你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的脸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就没有关系。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沮丧地要求班上的另外一个同学给全班的同学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话,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在这里讲。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痛苦。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自己的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她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掌声)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一句话拿到这里再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淡漠、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校长是无处可退。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能够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鞠躬)(掌声)100年前,有两位复旦的同班同学留学归来,也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更小一点。100年后,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他们的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人世所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我们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掌声)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该随波逐流。”无论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物。(掌声)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我们自己美丽的心灵,守护好我们复旦大学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最后我想说,复旦万岁!复旦的心灵将永远高高地飞扬!谢谢大家。(鞠躬)(掌声)
第二篇: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复旦校长毕业典礼上为不能尽早安装空调鞠躬道歉
毕业季又一次到来。复旦大学 2011 届学生毕业典礼昨天举行,上午送别本 专科生,下午挥别研究生,6000 多名复旦学子告别校园。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再次引发关注,他甚至为了学生宿舍不 能尽早安装空调以及一位女生没有被拍进毕业照,向学生鞠躬道歉。整场不足 2 0 分钟的讲话引来 14 次掌声。复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发言以“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为主题,他引经 据典,从苏格拉底到怀特海,从黑格尔到剑桥精神,从《诗经》至复旦的名家大 师,他提醒大学生: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杨玉良也毫不避讳地谈及学生寝室装空调一事,当他说道“今年在我们的校 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已经安排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学生 们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杨玉良表示,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作为复旦的人,都应该坚守诚信。此后,杨玉良又谈起一件让他彻夜难眠的事情,“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 场合来谈论一个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杨玉良 情真意切。原来,在前晚写发言稿时,杨玉良听说了一件事,某学院一位女生在拍毕业 照时,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摄影师的快门按下时,照片中没有 这位女生的脸,摄影师此后又补拍了照片。但在 7 月 1 日,这位女生拿到的毕业 照却是那张没有她的脸的照片。她希望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将新照片 发给学院每位同学。有老师认为学生在小题大做。这位女生只能沮丧地要求班上 的另一名同学给全班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 会怎么样?”杨玉良的批评再次赢得掌声,“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 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话毕,杨玉良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当时听到校长说这番话时,我惊呆了,我不知道这件事是怎么传到校长耳 朵里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学生,他能如此用心,我相当感动。”当事女生小陈 说,她当时感动得泪如泉涌。而就在杨玉良校长讲话前,该系 100 多名学生都已 拿到重印的照片,学院也支付了重印费。复旦 2011 届毕业典礼还首次采用新浪微博直播方式,“祝福复旦毕业生” 以 为题,接受各地校友送来的祝福,毕业生也表达了惜别之情。“杨校长给力!” 是在微博互动平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此外,复旦大学 2011 届毕业生就业最新数据昨出炉。截至 2011 年 6 月 25 日,共有
应届毕业生 6702 人,总体就业率 92%,其中研究生就业率 94%,本科生 90%,专科生 90%,签约企业类型依然集中在国企、三资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从就业地域来看,80%左右签约上海,其余选择地区依次为北京、广东及江浙。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杨玉良在复旦大学 2011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我相信各位同学现在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 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不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怼。当然,我相信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 的一种滋味。……此时此刻,我不想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 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 们一样的年轻。(笑声)我想,关键是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掌声)……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反省的是复旦在这四年当 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教育 的本质问题。……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年轻、真诚而脱俗的心灵。有复旦人称之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乍一看来,你 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是看似无用的,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 貌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 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掌声)…… 今年在我们的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已经安排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 的计划。(掌声)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因为我觉得作为复旦的人,都应该坚守我们的 诚信,尤其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所有的机关部门…… 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是彻夜难眠。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个不怎么愉快的事 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前面的话 全都是废话。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的 脸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但
但是在昨天,她拿到 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脸在里头的毕业照。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 拿到的毕业合照里头没有她的头像,我想这一点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这样 的心情。所以,她希望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 的每一个同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 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院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自己的 同学在小题大做。你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的脸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 的照片没有你的话就没有关系。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 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沮 丧地要求班上的另外一个同学给全班的同学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
重印的费用。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话,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 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 在这里讲。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痛苦。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 了吗?希望自己的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她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 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掌声)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一句话拿到这里再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淡漠、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校长是无处可退。如果这 样的话,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能够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 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鞠躬)(掌声)100 年前,有两位复旦的同班同学留学归来,也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更小一点。100 年后,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他们的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他们高 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人世所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独 他的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言说成为我们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掌声)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该随 波逐流。”无论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 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物。(掌声)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我们
第三篇:复旦校长杨玉良
复旦校长杨玉良:人文阅读是一种德性的体现
2013年05月06日 06: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近日举行的复旦大学读书节开幕活动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发表了“人文·读书”的主题演讲,他提倡通过深阅读的方式进行人文阅读,同时也指出,“当下人文阅读的衰微”要引起人们的警觉。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校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氛围。“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认为气首先是一种德性,这种德性主要是张扬人性善的一面和有灵气的一面。”
“德性也涉及到道德,我不想成为一名道德说教者。”但是,杨玉良同时指出,现在把道德制高点当作贬义词来用,这是“明显的道德虚无主义”。对此,杨玉良试图用三种类型的“理性”概念作为说明,“一种是道德理性,它有关人类的价值观,实际上是说你怎么做是善的,怎么做是恶的,这是理性的最高层面。”第二个是“科学理性”,代表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当我们扔掉了道德理性,那就只剩下工具理性。”他批评这种为达到某一目的通过设定途径的理性,因为它会导致“赢者通吃”的情况,“不管赢得多么卑鄙”。
会场上,杨玉良多次提及“心中的魔鬼”。他很赞同一位影评人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解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一个人干了坏事,我们先不要说这个人全是坏的,我情愿把他认为是他心中的老虎出来了。”而通过恰当的阅读可以达到改善的目的。
对于目前社会上“去常识化”的现象,杨玉良反对浅薄化的炒作,“在当下的学术评价体制与环境下,总有很简单的常识被炒作,而且还是有相当教育水准的人。”因此,要通过博雅阅读,追求专博并立的自我完善。
说起自身的阅读,杨玉良还透露,他最近在读的书是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和阿瑟·克莱曼的《道德的重量》,关于这两本书,他认为前一本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从天使到恶魔的变化,其中折射出人性中,“群体力量远超过个人力量”。而后一本书,则告诉他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与无常。
在学生提问环节时,杨玉良也被问及类似的问题,他表示在他的藏书中,10%的书与他的专业相关,30%的书是工具性的技术书籍。而另有20%的是经人推荐的小说,其中国内文学包括最近在看的贾平凹的《带灯》和《古炉》,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酒国》也有涉及,而与他同乡的作家余华的书则是每本都读过。
第四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演讲稿2009
各位2009届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想先擦去眼角的一些泪花,否则我恐怕看不清楚我的稿子。
4年以前,你们来到复旦,和所有的复旦人一起享受复旦的百年庆典。那时候,你们作为最年轻的复旦人,积极忙碌在校庆的各项活动中。和以往历届的学生相比,甚至是和以后若干年的各届学生相比,你们在复旦的生涯有着一个不同凡响的开端。
4年以前,同样在这个体育馆,我们举行开学典礼。4年以后,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离开复旦,或者说暂时离开。你们是我就任校长以来送走的第一批毕业生,我既为你们感到高兴,内心也充满了遗憾。这半年来,除了一次面向学生的公开演讲外,单独和毕业生的交流只有两次,一次是“我为母校献„金点子‟”座谈会,一次和去国外留学的毕业生代表的交流。我希望和大家的交流能够更多些,更深入些,更广泛些,也更生动随意些。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有关通识教育的话题。4年前你们来到复旦,我们一起见证了复旦学院的成立。根据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书院的制度,鼓励有不同兴趣、专长、天赋及学科背景、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朝夕相处,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同时透过复旦学院这一平台,我们不断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其目的是希望复旦的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知识的统一和差别,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完整的人格。
4年后我们来评价第一届复旦学院的学生和以往的学生有什么不同。他们告诉我,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首先是你们有更多的朋友,除了本专业的同学外,许多同学和第一年在复旦学院认识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笔不小的人生财富。前两天我去看毕业墙,我看到上面除了在醒目的地方写着“天黑请闭眼”之外,许多学生都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注上自己在复旦学院时班级的名字。第二,你们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独立而张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热情,并积极投身其中,为其付出不懈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组织能力也很强。只是也很难听取辅导员和老师的批评意见。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么离我们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客观地说,我们推进通识教育,确实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受到中国整体教育方式片面性和社会大环境的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但更主要的问题来自于学校自身理念认识上的模糊和分歧,体制机制的制约和师资资源准备上的不足。我们经常说要通过推进通识教育,高
扬复旦的精神,努力改变本科教育狭窄的现状,扭转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进而抵制社会普遍的功利心理,这是复旦的理想主义,是复旦的社会责任。
我们坚持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决心和勇气,但我们也决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你们是第一届复旦学院的学生,体会很深。有的同学反映,在复旦第一年的生活就是被各种活动折腾,到毕业的时候调侃说,被折腾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也有同学说,复旦学院“散养”这一年,少了点指引,多了点诱惑到毕业时,你们也调侃说“散养”才导致了个性的独立和张扬。当然,你们发现,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我们建立了六大板块的核心课程,并且不断充实内容,不断加以规范。但依然存在核心课程内涵不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
复旦的通识教育,应该同时传递科学和人文的精神。显然,通识教育不是娱乐版的知识普及教育,把各种各样的知识给学生一点,不叫通识教育;同时,通识教育也不仅仅是人文精神教育,还有科学精神。希望我们复旦的毕业生怀着理想之心,带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走上社会,保持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不断增强对生命的感悟力。叶应该耸向云天,根却要扎在大地。我们的通识教育要引导学生尊重理想、尊重科学,善于探究,追求真理。
复旦的通识教育,应该展示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展示出独特的智慧光芒。通识教育要告诉学生主导未来世界的文化是什么,然后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纷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特的个性,同时在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养成宽容、尊重、公正和坦诚的精神。和以往的学生相比,你们这一届的学生有着更多的出国交流的机会,统计显示有15.0%的学生先后参加过出国出境的交流项目。我们将尽学校最大的力量让学生有更多海外交流的机会。
复旦的通识教育,应该充分展现学术的魅力。通识教育的课程不是根据知识的类别来设置的,它关注的是当代社会与人类的发展问题。我们要求复旦的学生要“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百姓疾苦”,既然有这样的培养要求,那么我们的课程就要展现这些基本的问题,哪些是涉及人类命运的根本问题,环境、资源、文化的保存等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科学技术、文明冲突、组织形态等等;还有现实的问题、百姓的诉求和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等等。很难想象,这些课程背后没有专业思维的支撑,没有我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学术见解的支持。通识教育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训练,赋予大脑逻辑、推理、论证等复杂的能力,理解不同学术专业思维的不同,不同的复杂程度,不同的潜力,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个调查显示,我们09届的毕业生,有近90%的人感到为了理想而奋斗是快乐而有价值的。我想,这种快乐不仅在于我们能够怀着理想走上社会,更有赖于我们在大学四年所作的知识的准备,学术的训练,独立判断和创造的能力。我知道,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毕业班的学生感受到了就业的巨大压力,也再一次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受到了抉择的痛苦。很不幸,这一抉择必须你自己来作出。父母、同学和师长,都不能替代你去判断,去决断。今天,在这么一个炎热的天气里,我穿着这身华丽的袍子,站在这里冒充“无所不知的校长”,也不能代替你们抉择。我只能告诉大家,如果没有理想,生活的一切都会是苦的。我年轻的时候下乡六年,在农村做过五年赤脚医生,过得苦而快乐,因为我有理想。理想主义就是我们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精神源泉,它不断地支持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生活,在受到俗事纷扰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滋养生息,重新出发。最后,请允许我引用毕业墙上的文字来作为结束:毕业万岁,青春万岁,梦想万岁,友谊万岁!我自己再加一句,复旦万岁!
第五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附照片)
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服务于外界,而不往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当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现在的时代。我们现在的时代正在发生着急速的变化。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心,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这是我强调的心灵育人。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我相信各位同学现在的情感都非常复杂,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当然,我相信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此时此刻,我不想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年轻。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我不知道是否有同学在检查、反省的时候,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但是,即便你感到虚度光阴,也不用过分伤感,因为哲学家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的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在复旦,我们并不怕你们虚度光阴,而是担心你们被迫误用光阴而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反省的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
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A.N.Whi tehead)说过,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的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才能真正被称之为是教育的。对于复旦,我们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年轻、真诚而脱俗的心灵。
我在这里严肃地讲讲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行为之源。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服务于外界,而不往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当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现在的时代。我们现在的时代正在发生着急速的变化。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心,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这是我强调的心灵育人。
复旦的心灵在哪里?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我们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上世纪50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诗经·采薇》的时候,有学生就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章培恒先生。
朱东润老师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的著作、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这就是强烈的文化使命感。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我们可以从那些亲切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到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学校的轶事趣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复旦心灵所在,当然也在你们身上进一步延伸。
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所谓学术,就是研究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对大学的爱心,则应该是渗透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真心。
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它让我几乎彻夜难眠。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个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那么前面的话全都是废话。
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拍毕业照时,因为帽子掉下来,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的脸。摄影师当场就补拍了照片。但是昨天,她拿到的却是那张没有她的毕业照。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她的心情。她希望重印那张重拍的照片,并发给同学。遗憾的是,有人说这不是学院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应该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人认为她小题大作。这位女生只能沮丧地要求班上的另外一个同学给全班的同学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听到这个故事,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痛苦。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错了吗?希望自己的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她自己,是小题大作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
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一句话再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无法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我唯一能做的,是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复旦的追求真正成为现实,让我们不够完美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所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尊敬;只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都能受到真诚的关注和呵护;我们的师生都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对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复旦,才会吸引更多的心灵。即使你离开了它,你也将对它永远眷恋,它将成为你毕生的精神家园。
100年前,有两位复旦的同班同学留学归来,他们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更小一点。100年后,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他们的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世人传颂。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该随波逐流。”无论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物。
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我们自己美丽的心灵,守护好我们复旦大学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