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约翰布林格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3-104234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0 01:17: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约翰布林格

约翰·布林格

202_年4月21日,《红周刊(博客,微博)》即将举办第六届国际投资大师讲坛,而本次讲坛的嘉宾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布林线发明者约翰·布林格先生,那么对布林线的定义以及使用,都将在会上一一阐述。那么,我们在会前先对布林格先生过往的访谈精彩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下面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师的智慧。

大师精彩访谈录

问题一: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受政策面影响较大,“布林线”是否起到与成熟市场的同样效果?

约翰·布林格:中国也同样存在此问题,且“布林线”适用于任何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越是在不成熟的市场,技术分析越是有效。布林线只是工具,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时期,都需要做出各种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市场的不同做出调整。

问题二:在趋势行情中布林线非常有效,可以给出明确的开仓和止盈点,但是在震荡中似乎不是那么有效?

约翰·布林格:你不能在震荡市场和趋势市场上用同样的方法,在趋势行情中你的指标会告诉你在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在震荡市场中,你应该在上轨卖出、在下轨买入,如果你在市场上使用错误的方法,那你会亏钱。

问题三:很多交易系统现在有效,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可能崩溃或失效,您认为布林线还能有效工作多少时间?

约翰·布林格:布林线已经工作了30年,我想未来或许还能工作30年甚至100年,这就像你问我一个锤子能工作多久,锤子能够用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工具。

问题四:您认为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约翰·布林格:我认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技术分析师说市场是正确的;基本分析师说我是正确的。我认为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不一定要相互排斥。我在美国提出了“理性分析师”概念,就是结合了二者的长处。用基本分析研究股票的价值,用技术分析确定买卖的时机,这样不是更好吗?

期待大师的精彩对话

在布林格的访谈录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解以及科学的投资理念;总的来说,基本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决策购买何种股票,而技术分析则让投资者把握具体买卖的时机。两种方法有效结合,达到理想效果。

202_年风云变幻的国际金融市场、以及政策转型下的中国证券市场,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大师对当前市场环境的理解是什么,对于当前市场环境的科学投资方法又是什么,答案都将在4月21日揭晓。同时全球金融市场10大技术分析大师之一,戴若·顾比先生也将出席讲坛,与布林格先生展开精彩对话。近年来,顾比一直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评论界

。他是悉尼期货市场研讨会、澳大利亚技术分析师协会的特邀培训师,他的技术分析手段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并不高深,他运用深入浅出的办法教授他的技术核心内涵,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重。因此,相信本次讲坛两位技术大师的激情碰撞,将会为参会投资者擦出财富的火花,敬请期待!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布林格盯着那些图形研究,思索着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来正确判断股票的投资价格。苦苦思索的结果并不圆满,他没有找到一个理想中地检验股票投资价格的标准。但是,他找到了一种以技术分析和基本面情况相结合来探究股票运行规律的方法,这也就是后来的布林线。

经过完善,布林格于80年代推出布林线(又称布林带)。布林线是围绕股价的上下波动而划出的一个通道,而布林格在分析中引入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对市场价格的高低概念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他认为,证券市场中绝对股价的高低并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意义,而且往往会造成误判,只有根据相对高价和相对低价才能更好地判断股价是否真正见顶或见底。股价的运行是有持续性的,股价在某一区间内的波动能给投资者明确的买卖信号,为此,他设计的布林线能较准确地预示股价的趋势,反映股票走势的强弱。

真正的国际投资交易大师

布林格按照自己的独门秘笈操作,资产也滚雪球般地越来越大,他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自己独特的技术分析手段,在股市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布林格的成名是因为布林线,一个为华尔街的分析机构广泛采纳与应用,并且沿用20多年仍然是全球证券市场最重要的分析指标。他本人也因此荣获了旧金山证券分析协会终生技术分析杰出成就奖。正因为如此,布林格当然被认为是股市分析技术派的大师。但是他却不愿意人们这么称呼他。他说,技术专家其实有很多种类型,而他自己,是结合基本面情况研究股价变化趋势的技术分析师。

他自己以及布林格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团队,都是考察企业多年的表现,结合股价进行复杂的计算和统计,以求得对未来股价变化有个比较准确的估算。“布林线用起来简单,其实背后的计算工作复杂着呢。”布林格曾说。布林线诞生初期只有10条使用原则,根据新的问题不断添加,到现在有了22条黄金法则。

中国很多交易员都崇拜约翰?莫非,非常推崇他的《期货技术分析》。布林格曾谈道,约翰?莫非是一个分析师,不是一个交易员。而他自己是一个纯粹的交易员而不是分析师。布林格认为要做一个分析师必须先做实际交易,做好

交易员以后再做分析,用实际操作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把布林格作为国际投资交易大师或许才更准确,他丰富的经验也将在《红周刊》国际投资大师讲坛上与投资者分享。

关注《证券市场红周刊》的读者朋友都知道,202_年4月21日,红周刊即将举办国际投资大师讲坛,而本次讲坛的嘉宾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布林线发明者约翰?布林格先生,那么对布林线的定义以及使用,都将在会上一一阐述,同时,我们红周刊作为主办方,在会前对布林格先生过往的访谈精彩内容及布林线的使用进行了一次梳理,下面就让我们来分享大师的智慧。

布林带(BOLL)原理:

通俗地讲,布林线其实是布林带,也是一种交易带,来研究价格区间的走势。布林线是将均线和波动率结合,以均线为布林线中轨,而上下轨则是中轨加上两个方差的波动率计算的结果。在一般的股票软件上都有布林带(BOLL)的指标,它以移动平均线为中线,收盘价的均方差为带宽的轨道带。BOLL带绘制支撑线(LOWER)、阻力线(UPER)、中线(MID)。在参数设置上:N设定统计天数,一般为26,P设定BOLL带宽度,一般为2。

在用法上:一般的解释是

1、股价处于盘整状态时,股价下碰支撑线买入,上碰阻力线卖出;

2、股价连续上涨时,会沿着中线和阻力线形成的通道上升。当股价不能再触及阻力线时,则上涨趋势减弱,应卖出。

3、当股价连续下跌时,会沿着中线和支撑线形成的下降通道下跌,当股价不能再触及支撑线时,下跌趋势减弱,应买入。

大师精彩访谈录

问题一: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受政策面影响较大,“布林线”是否起到与成熟市场的同样效果?

约翰布林格:中国也同样存在此问题,且“布林线”适用于任何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越是在不成熟的市场,技术分析越是有效。布林线只是工具,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时期,都需要做出各种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市场的不同做出调整。

问题二:在趋势行情中布林线非常有效,可以给出明确的开仓和止盈点,但是震荡中似乎不是那么有效?

约翰?布林格:你不能在震荡市场和趋势市场上用同样的方法,在趋势行情中你的指标会告诉你在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在震荡市场中,你应该在上轨卖出,在下轨买入,如果你在市场上使用错误的方法,那你会亏钱。

问题三:很多交易系统现在有效,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可能崩溃或失效,您认为布林线还能有效工作多少时间?

约翰?布林格:布林线已经工作了30年,我想未来或许还能

工作30年甚至100年,这就像你问我一个锤子能工作多久,锤子能够用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工具。

问题四:您认为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约翰布林格:我认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技术分析师说市场是正确的;基本分析师说我是正确的(笑)。我认为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不一定要相互排斥。我在美国提出了“理性分析师”概念,就是结合了二者的长处。用基本分析研究股票的价值,用技术分析确定买卖的时机,这样不是更好吗?

问题五:在中国市场上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不少股票都被庄家操纵,有些庄家甚至利用某些技术指标做出“骗线”,引诱投资者买进。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分析还有用吗?

约翰布林格:我对中国市场还不是十分了解,但我一直从远处关注。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市场状况与美国1910-1920年期间的市场状况十分相似,当时的美国股市也是“庄家”盛行。但恰恰是在那个时候,美国的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应运而生。当时发明这些技术指标,就是为了发现市场的主力或庄家的动向,这也正是技术分析产生的原动力。

问题六:您认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对于想入市的投资者而言,您有怎样的忠告呢?

约翰布林格: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三种素质,第一是纪律、第二是纪律、第三还是纪律。对自己的控制力是成功的关键。投资者入市前,我认为应当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是要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这样你对数字的理解和分析会高人一筹;二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你对市场行为的理解和分析会更加透彻;三是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这可以帮助你根据自己的个性创设出自己的分析方法。

在布林格的访谈录当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解以及科学的投资理念;总的来说,基本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决策购买何种股票,而技术分析则让投资者把握具体买卖的时机。恰巧布林格的做法,其实是以技术分析的外衣包罗了基本分析的内核,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理性分析。如果这样的技术分析方法真正被我们投资者广泛使用,那么为我们的股票投资和资本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_年风云变幻的国际金融市场、以及政策转型下的中国证券市场,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大师对当前市场环境的理解是什么,对于当前市场环境的科学投资方法又是什么,都将在202_年4月21日答案揭晓。

布林线指标的真正精髓是什么?

受政策影响的市场如何巧用技术指标把握投资?

A股、股指期货、外汇市场如何使用布林线?

22条黄金法则现场揭秘!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红周刊国际投资大师讲坛》,欢迎现场感受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一次完美碰撞!

问:布林格能带来哪些新的理念或者“新式武器”呢?

益博士:布林线不光可以以股价为计算基础,其实还可以计算一些技术指标的布林线,比如通过相对强弱指标RSI的布林线,我们解读这些技术指标也不再是死板的用绝对数值生搬硬套,而是有了指标相对高低的概念。此外,我们还可以对价格或者技术指标在其相应的布林线通道中的位置进行百分比标准化,更精确判断价格或者指标的相对高低。在这些新的标准化的相对指标帮助下,我们会看到有些在一般的布林线图下无法识别的信号可以被挖掘出来。这些新的技术工具里面体现的是一种量化投资中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不断变化和改进策略和技术。技术指标的本质决定了随着市场的变化,策略的有效性也会变化,需要有通过研究其本质来不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

第二篇:林格文摘

春天到达田野,青草自然生长;

阳光照进心间,鲜花意外开放。

用一颗心灵温暖另一颗心灵,教育激扬生命;

以一份真爱孕育另一份真爱,人性焕发光辉。

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携手同行,和谐发展;

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迎接未来,卓越创新。

——

一、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有一个故事:

甲猪与乙猪在一起生活。

突然有一天,乙猪开始读起书来了。 甲猪不解,问为何故,乙猪说:“我想做人。” 甲猪说:“你看我们——圈子变得越来越干净舒适了,饲料也越来越精良了,这样不是挺好 的吗?”

乙猪说:“猪只晓得快乐,而人还能幸福!”

二、为什么一定要攻读经典?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对人性的认识——包括理解人,懂得他人的需要。

那么,攻读经典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捷径,它们有助于我们: 1关注人性,了解人情世故以及变化的规律; 2关注经验,关注现实可行性;

3关注过程,知道如何对过程进行控制,并胜任应当胜任的职责; 4培养做事意识,摆脱书呆子气,从中掌握面对挫折、失败、困境的技术;

5把握人生中的大规律,并加强性格中哪些具有竞争力的因素; 6为了实现大目标简化日常生活。

三、读书是为了增加优雅和提高身份吗?

书能够影响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一个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可爱、漂亮或者具有吸引力,就去读书吧。 经常读书的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分辨出来,特别是在为人处世上也会显得从容、得体。有人描述:

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通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是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经常读书的人他们做事会思考,知道怎么才能想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他们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拒绝盲目,他们做的每一次都是深思熟虑过的。

这些,都是平时乏读书的人所欠缺的。

但是,读书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优雅或者提高身份的,而是为了获得素质。

所谓素质,按照爱因斯坦所言,就是将学校里、书本上所学来的东西都忘掉乘下的东西。

四、人文素质修炼有没有优秀模式?

陈景润模式——成功等于科学的方法加不懈的努力加少说空话。 比尔·盖茨模式——我个人的成功只不过是靠着勤奋、坚持以及试着用聪明的方法做事。

孔子模式——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咎。

曾国藩模式——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成事浮云过太虚。

马丁·路德金模式——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

莎士比亚模式——卑微的工作是用艰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

张横渠模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鲁迅模式——世界上的事是傻子干出来的,那些聪明人为着名利而经营,干了不光彩的事情,把世界推向黑暗深渊,结果他们也跟着沉沦,而世界依然在傻子手里,推向前进,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

五、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精神上的百万富翁!

如今要成为真正的百万富翁,前提是精神上先成为百万富翁。

基础差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教育家

林格/文

前几日,又到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做高三年级培优主题报告及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讲座,顺便调研高二年级强化班的养成教育实施情况。其中高二强化班(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十几位教师的探究精神、教育水平与状态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让我倍感温暖。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只有基础差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教育家。我曾经说过,教育家必须来自一线,因为,艰苦而持久的实践才能使得一位上进的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成为一名有教育家精神与情怀的人才。

有人问我,你不是教育家吗?我渴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教育家,真正能推动中国教育的教育家。不然,我为什么选择教育?但,我不是。在教育界,我顶多算个跑龙套的,或者搭戏台的。

因为只有每天浸染在学校中的人,才能感觉到真正的教育家都在基层都在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心力去做教育,用自己的生命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对话。

真正的教育家,必须来自实践,又回到实践。必然具有精通、独到、高明的真功夫。其思想一定是超越了感性与理性的,是一种悟性认识,即达到——看山还是山的自然境界。真正的教育家就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人。他们不发玄妙莫测的议论,不写恍兮惚兮的文章,更不幻想捏成什么哲学体系,他们说的话都是中正平和的,人人能懂的,可使让人看了以后,眼睛立即发亮,心头焕然冰释,觉得确实是那么回事。

教育家一定会以自己活化了的、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家常里短地叙述清楚,使人信服。这种深入浅出实际上是一种处理井深井宽的深厚功力。

另外,教育家必须具有可读性,可读性并非高深莫测,而是: 一是,要让人能够理解你。能够读懂。

二是,要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要有一定含蓄性,让人觉得你这个人有趣且丰富,“阅读”你后深有收获,而不是一滩浅水,一望而知深浅,一览无余。

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内心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求得真知,彻底弄懂一些问题。他们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很多人企图成为教育家,在没有成为教育家之前,先有了一身的孤傲、愤世嫉俗等毛病。其实,大多数教育家都是内外谦逊、礼貌的,而且“心平气和、与人为善、实事求是”。但,通常而言,教育家在精神世界里需要经验苦难。

而我,最多算一个教育界的跑龙套的。如果说愿意做一些事情,只是起到了一点“水”的作用:就是,社会上有很多水泥、沙子、石头,水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为“实用”,为“混凝土”,“水”最后会挥发掉,大家不再记得。所以,有人说,我是教师的教师,学生的学生„„

我很欣赏这样三句话:

1、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2、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3、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通过努力能立即实现的。

第三篇:纪录片大师 约翰.格里尔逊

纪录片大师 约翰.格里尔逊是国际纪录片里的泰山北斗不要去处理抽象概括的题材。关于邮政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但是有关一封信你就必须去拍部片子。不要背离包括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3 不要忽视剧本,也不要在拍摄时碰运气,若脚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因此当你开拍时,即开始准备下一步。不要忘记当你拍片时,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一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不美但有价值的镜头号更糟糕。不相信凭旁白就可以讲故事,结合画面及声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适。不要发明不必要的拍摄角度,不当的角度只会干扰及破坏情感。7 不要滥用快节奏的剪接方式,如果节奏越来越快,想像个最华丽的慢板曲。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不要使用太过量的同步声音,暗示性地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生意声音。不要用太多光线效果,或把它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号。不要拍太多特写,等到高潮时在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出现极其自然,但出现次数太多会失掉它们的重要性。处理人的因素及人类的关系时,不要适疑,在天地中,人类与其

它动物甚至机器都是一样美的。你要说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一个真实的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清楚与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故事戏剧化。不要放弃实验的机会,纪录片的名声完全由实验中取得,没有试验,纪录片便失去它的价值,没有实验,纪录片便不存在。

第四篇:塞林格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2_年)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202_年1月27日,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塞林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他在15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1937年又被做火腿进口生意的父亲送到波兰学做火腿。塞林格在纽约的时候就开始向杂志投稿,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赚钱,但也不乏一些好文章,其中包括了《香蕉鱼的好日子》。

二战中断了塞林格的写作。1942年塞林格从军,1944年他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战争令塞林格恐惧,他之后写了多本以战争为题材的书。人物历程

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举成名。他之后的作品包括了《弗兰尼与卓埃》(1961年)、《木匠们,把屋梁升高》和《西摩:一个介绍》(1963年)和收录了他的短篇故事的《九故事》(1953年),但都不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么成功。塞林格擅长塑造早熟、出众的青少年的形象。《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也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

塞林格在欧洲期间曾经与一个女医生结婚,但不久便离异。1953年他与一个叫克莱尔·道格拉斯(Claire Douglas)的女学生相识,两人后来在1955年结婚,但是后来又离婚。1972年塞格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名叫乔伊斯·梅纳德(Joyce Maynard)的耶鲁大学女学生的文章和照片,立即被她吸引,两人开始通信。两人的关系在十个月后破裂。

1999年,塞林格在34年没有发表任何作品后终于发表了新的长篇小说《哈普沃兹16,1924》。《哈普沃兹16,1924》最早是以短篇的形式出现在1965年的《纽约时报》上。塞林格将这部作品授权一个小的出版公司。

202_年,塞林格与第二任妻子克莱尔·道格拉斯的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本回忆录》一书。书中她披露了很多塞林格不为人知的秘密,像塞林格经常喝自己的尿、很少和克莱尔做爱,禁止她走访亲友等。

名篇《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美国小说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使他一举成名。主人公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这一形象尤其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一时间,就像模仿少年维特一样,模仿霍尔顿的言语行动和穿着,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结集出版的只有短篇小说集《九故事》,其中的主角都是一些不合时宜的男女青年。塞林格是西方文坛一怪,成名后就过着隐居的生活,使许多“塞林格迷”欲罢不能。202_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终年91岁。[2]

3个人作品

长篇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哈普沃兹16,1924》。

中篇集《弗兰妮与卓埃》(1961)、《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或《西摩小传》)(1963)短篇《哈普华兹十六,1924》(1965)。《九故事》(1953)《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弗兰妮》(1955)、《祖伊》(1957)、《西摩:小传》(1959)《为埃斯米而作》

和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本回忆录》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书在全球以各种版本发行了六千万册。[1]

第五篇:格布上的花情感故事

我顶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拌苦胆。必是好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子布。如果算下来,你的好日子多,就如同布面上的红黄色多,亮堂鲜艳;如果你的坏日子多,那就是黑灰色多,阴云密布。

以上的说法,想来会有人同意,但好日子和坏日子,是以什么来划分的呢?什么是好坏日子的分水岭、试金石呢?看法恐怕就不一致了。比如,钱吗?好像不是。有钱的人不一定承认他过的是好日子,钱少的人或没钱的人,也不一定感觉他过的就是坏日子。健康吗?好像也不是。无痛无灾的人不一定觉得他过的是好日子,罹病残疾的人也不一定承认他过的就是坏日子。美丽和能力吗?似乎更不像了。

看看周围,有多少漂亮能干的男人女人,锁着眉苦着脸,抱怨着岁月的难熬啊……

说了若干的标准,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好日子和坏日子的界线呢?

不知他人的答案如何,我猜,是爱吧?有爱的日子,也许我们很穷,但每一分钱都能带给我们双倍快乐。也许我们的身体坏了,每况愈下,但我们牵着爱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独。也许我们是平凡和微渺的,但我们竭尽力量做着喜欢的事,心中便充溢温暖和安宁。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好日子了。你的那块格子布上,绽开了鲜花。

约翰布林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