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23-100880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5 04:35: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

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怀恋的。每个人都会行走在自己的生命轨道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宫、商、角、徵、羽。

还记得,那些年陪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影视剧。从《小红帽》到《恋爱通告》,从《少年黄飞鸿》到《士兵突击》、、、、、、每部电视剧都有其不同的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他的理解,感悟都会有些许的差异。

看过了那么多的青春励志剧,只有《士兵突击》激发了我看了一遍又想再看一遍兴趣和冲动。也许是那些感人肺腑励志感言,一句句的充斥在心间,难以企及、难以理解、难以捉摸、难以忘怀:

1.不抛弃,不放弃

2.人不能过得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

3.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 4.人活着就要有意义,有意义就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5.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6.别以为我来钢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钢七连的骨头!7.他们是我的兄弟,我愿意为我的兄弟而死!8.日子是问题叠着问题.9.记住一个人的好,总强记住一个人的坏.10.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11.我就酒量一斤,跟你喝,两斤吧。

我酒量二两,跟你喝,舍命。12.我做不了他,但他也取代不了我.。

看剧中两个突出的主人公,许三多与成才。他们虽是老乡,却在资历,体力,智力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一开始成才就被编入到了大名鼎鼎的钢七连,而许三多被编入到了号称孬兵天堂的红五连。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开始着自己的生活。成才依然优秀着他的优秀,三多呢,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积极进取,用他的行动感染了红五连的战友。终于,红五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团长知道后,将它作为先进事迹通报了全军。许三多也因此被提拔到钢七连成为了一名装甲兵。老乡+战友的再次相遇、、、、、、后来,好景不长,一场演习结束后,部队面领着现代信息化的军事制度改革,钢七连被改编,只剩下了许三多看管营地、、、、、、再后来,部队准备组建一支现代信息化的步兵尖兵俗称老A。队长就是在上次演习中被许三多俘虏的‘袁郎’。很幸运,成才和许三多都被选入到了老A。可是,接下来,在残酷的军事训练中,成才退缩了,最终退出了A大队。许三多坚持了下来、、、、、、故事的结尾,成才为了实现昔日老A的梦想,再次找到了‘袁郎’但,因为他的前一次的逃脱,队长坚决反对他的加入。最后在许三多的软磨硬泡下,袁郎才同意给成才一个机会让他参入一个百万大军的军事演习。一路上,队长对他的表现任然不满意,在执行任务的中途,许三多从三十米的高处跌落跟大队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袁郎只得带领剩余的战友继续寻找并摧毁下一个军事指挥部。仿佛一切都很顺利,成才一行越来越接近目标的同时,也就越来越接近敌人设下的圈套。但是,就在成才被困,袁郎被俘的紧急情况下,许三多及时赶到就下了成才并摧毁了敌军的指挥部。敌军的指挥者就是钢七连的连长‘高诚’,面对着自己的老部下,及老对手、、、、、、高诚对袁郎说:“成才,许三多都是我推荐的,你应该感谢我” 袁郎笑着回答说:“确实,等演习结束后我请你吃大餐” 高诚:“你也跟他们一起走吧,要是真的打起来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拼死把你从战俘营里面救出来” 袁郎:“谢谢你培养了几个可以把我救出来的兵,看来这顿大餐吃定了,到时候我亲自来接你” 高诚:“没问题,我酒量一斤,陪你喝两斤” 袁郎:“我酒量二两,陪你喝,舍命”、、、、、、、、、、、、、、、、、、、、、、、、、、、、、、、、、袁郎一行乘着高诚送的快艇赶往下一个作战阵地,胜负难料。袁郎对成才,吴哲,许三多说:“你们知道我年轻的时候最像谁吗?成才。成才跟你们的路不同,比许三多要长的多,同时迷茫也夺得多,如果这样,你还想留在这儿吗?” 故事就在许三多的微笑中落下了帷幕。闭眼,反思一幕幕的剧情,我明白了:

《士兵突击》,最可爱的人,生死与共的峥嵘岁月,不抛弃不放弃的兄弟情谊;

钢七连三班班长:对孬兵“不抛弃不放弃”,给予鼓舞,发挥潜能;

老A教练袁朗:教下属技能和本领,挖掘下属潜能能力和魅力兼具 ;

一路走来,明白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也许很多事就不会那么去做,有些话也不会去说,可是青春没有彩排,既然走过了,做过了就永远不会去后悔,我依然会一如既往的继续走下去。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却依然陪在我身边的人,你说过:好好生活,走好脚下的路,每天都会很美好。”我知道了。谢谢你。

浅望幸福,不写忧伤,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放飞青春,放飞梦想,努力向前,你若红颜,我便知己!!

第二篇: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小说

说起小说,感慨颇多!

小时候单纯,小学以前当然什么都不懂,嘛都没看过,顶多买了本连环画的《水浒传》,里面都是图画,边上写着注解,放到现在十分钟就能看完。初中的时候脑袋瓜子稍微开了点窍,但也很单纯。待着几分好奇的借了村里一哥的小说杂志,就是挺薄的一本,上面连载的那时候比较热的小说,其中的一篇《剑·歌》特别的好。其实放在现在来看这本小说也是不错的,著名作家沧月的《鼎剑阁》系列中的一篇,篇幅很短,也就是40几页,我却看了一个星期。每天看一晚上也就是七八页,看的那叫一个仔细。上学的时候老师讲完课常说让我们闭上眼睛把他讲的东西回想一下,叫过下电影。老师教的课我能不能过电影我到忘了,不过我看完《剑·歌》之后还真能过电影,闭上眼情节能从头屡到尾。之后不用说,看小说上瘾了!当时学校弄了个破图书馆,说什么为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规定每周必须的去借几本,然后还得写什么读书笔记,正好我这瘾刚上来就拿了两本科幻的小说—《太阳风行动》和《太空英雄传》,小说作者叫郑重,不怎么出名,最少现在还百度不着。虽然是两本但是说的都是一个事,什么几百年以后人类对战外星人的英雄事迹!前几天搜出来看了一下,也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不过当时看着可是很爽。

高中之后接触的人多了看小说的人也就多了,一本《光之子》能分成好几十份,每个人也能看的津津有味,不过就是的看完几张之后下几张不知道在谁手呢。说到撕书这个事当时可是很疯狂啊,我想上板城高中男生的人都明白吧,有句话叫你们懂得!呵呵!再往下说就不健康了,咳咳,说不说的吧,不是我的糗事,是整个05级上高男生的!当时有一本什么红楼梦的黄书,撕的那叫一个惨,全届几百个男生几乎每个人的床底下都压了两张,咳咳,至少我床下的只有两张!高中那会正好是零五零六年,当时小四正火着呢,同学有本郭敬明的全集,借来之后我是天天秉烛夜读啊,每天借着楼道的灯光看完了《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现在看来《幻城》没有什么营养,就是略带悬疑;《梦里花落知多少》典型先喜后悲,开头皆大欢喜,结尾死的死 伤的伤。《夏至未至》可以说是小四书里最喜欢的,大学的时候又看了一遍,全书娓娓道来,平淡中透着丝悲伤,悲伤中又多了丝明媚,看完了不知不觉的压抑,不过就是喜欢那种忧郁的感觉。《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也是那会看的,当时只是一小本,还叫什么《校园江湖》,经常下课看,有一次差点被班主任抓住,吓出一身冷汗,那时候看小说罪名可大了,不叫家长也得扒层皮。其实这些只是小打小闹,零七年,《诛仙》问世,乖乖,疯了!这回不是秉烛夜读,这回我叼着手电看,每天看到十二点一点的都是小意思,因为你的快点看啊,你看完之后后面还有一群人排着队呢。经过一个月熬夜,书看完了也期末考试了,成绩直接从班前十滑落至二十。不过现在也没后悔。一个暑假后差不多都看了,开学来了一群人聚一起讨论《诛仙》,那叫一个各抒己见,那个一个见仁见智啊,就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似的。磨叽磨叽得把边上的哥们磨叽烦了,冲我们嚷:你们丫的看的是一本书吗。我们说是啊。

一本书那还磨叽毛啊。呵呵,也对,散了散了。《紫川》,高中看的一本神作,老猪八年磨一剑,八年时间写一本小说,赶上抗日战争了!质量也没得说,嬉笑怒骂之间描绘出一篇史诗般鸿篇巨制。紫川秀一会傻b一会牛逼,一会魔族一会人类,还说的什么人类灭亡之后的事,看的那叫一个爽。不过高中因为没有更完只看了一半,剩下的是大学才看完的!之后借了本隔壁班一女生的一本孙睿的《活不明白》,看后不由眼前一亮,特点就是逗,缺点就是太逗,孙睿的作品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主要都是描写大学毕业之后生活的,特点就是北京人的幽默,同学之间的斗嘴能引起一些共鸣,经典桥段就是主角游泳时泳裤买小了,当人们低头问他泳裤边上的黑毛是什么时,主角如无其事的说是线头完后为了证明还给揪掉了,呵呵,之后一段时间男同学都是互相揪着头发叫着线头!

高中几本小说就结束了,大学也没有考上,08年复习的时候忘了又在哪里找了本《盗墓笔记》和《茅山后裔》,当然没有在学校看,那会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复习就是背水一战,没时间扯淡,不过寒假的时候看了一冬,这两本书可以说是我小说看客生涯的一个转折,因为从此对灵异类的迷恋无以复加。两本小说之后开始上大学。

大学没上之前买了手机,从此告别看实体书的时代,天天拿着小说在宜搜上搜着看,记得很清楚,上大学的途中,从承德到保定,我看了一路的《寒刀行》,大学之后把《寒刀行》就放下了,也没有再看过,感觉作者就是在模仿古龙,风格不伦不类的。接着盗墓和茅山的余热,我开始大规模的看灵异类的小说,先后看了二十几本吧,《半夜鬼叫门》堪称经典,主角阴阳眼很斗秦始皇,《黄泉引路人系列》题材新颖也不错,可逗的是主人公是一个叫宇文数学的历史老师,弄得学生不知道怎么称呼他。《驱魔人》看了一半没什么意思。《天师鬼禄》、《茅山风云录》、《茅山术》都是茅山道术,驱鬼捉邪的,《青囊尸衣》最好别看,恶心死人,经常拿耳屎鼻涕当灵药;《我当阴阳先生那几年》《冤鬼路系列》都是平明抓鬼没什么能耐但都死不了,可以一看;《异行录》、《鬼神玄医》都是一个作者写的,《黄河鬼棺》三叔的,不如盗墓,《诡案组》没有鬼,只有诡案,拍成电视剧了就别看小说了。

灵异之后就开始杂七杂八的什么都看了,黑道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已经是巅峰,烽火这个太监的《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典型的烂尾,《极品公子》种马坑爹。《邪气凌然》还不错,就是和《坏蛋》比场面有点小,描写有点糙。穿越类的《武林高手在校园》、《江山美色》,这两本都是墨武的,有点历史小说的意思,描写了一个不一样的诛仙镇大战和隋唐演义。玄幻修真类的说实话看着挺矛盾的,没有什么营养还都得打怪升级,不过人家都看你要不看不就跟不上潮流了。番茄的就看过《星辰变》《盘龙》两本,一个模式,而且《盘龙》的主角在《星辰变》最后还出现过,合着后者就是前者的一个前传。《斗罗大陆》是我在《光之子》之后看的唐三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代表了唐三小说的最高峰,《斗破苍穹》斗气描写的顶峰,就是拖得有点长了,估计土豆写的时候都没有想写那么多,前后有点不搭。《搜神记》《蛮荒记》,树下野狐“蛮荒三部曲的前两部第三部没看过,开创了中国新神话主义的东方奇幻风格,描写了一个不一样的轩辕和蚩尤,颠覆了传

统的蛮荒传说。《神墓》《遮天》辰东大神的代表作,《神墓》早看完了,《遮天》正在看,每天熬到十一点之后等着看《遮天》,老是骂辰东傻b,因为老是半夜才更,一天两章,看着不爽。还有一类小说是既灵异类之后最喜欢的—--搞笑类。呵呵 其实喜欢这类小说也是从《活不明白》开始的,看完《活不明白》之后百度了一下孙睿,结果知道他的另外一些作品《草样年华》《我是你儿子》《叛逆少年对抗成长》,这些都是一个特点,逗,描写了一些大学生活,在爆笑之余还能一起共鸣。听说《我是你儿子》还怕成了电视剧,叫什么《80后的儿子60后的爸》,现在好像还不能看。韩寒的《三重门》、《长安乱》、《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如既往的韩寒风格不是太喜欢。张小花的《史上第一混乱》、《史上第一混搭》我不得不多说两句,原因无他,太喜欢了,《混乱》全书人物性格用一个字形如就是 “装“,两个字就是“装蛋”,各种历史人物一锅烩,而且一个比一个能装b,秦始皇是个胖子,刘邦之个流氓,荆轲脑袋缺弦,盖聂是个傻子(小花也不怕天明过来抽他),各个朝代皇帝能凑在一起打麻将。就是全书人物的装引发一系列爆笑的故事,有些无厘头,但不失是本好书。《混搭》也是我正在看的一本小说,有点迷了,每天上班休息时间也得看上一个小时,就是没有时间我也得躲在厕所看他十分钟。名叫混搭也确实混搭,穿越、黑道、修真、灵异等各种因素混搭,主角还是一如既往的装,用作者张小花自己的话说就是他笔下的人物是内心阳光,外表也是阳光的。反正我自己理解就是装。经典桥段:植物大战僵尸。

这点东西写了半天,看看才三千多字,突然感觉作家也挺不容易的,以后就是辰东不更也不骂他傻b了,大家都不容易。以后有小孩一定要从小就禁止看小说。要不最后只能混的跟我似的,瘾犯了只能躲厕所里看!就这样吧!

第三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梦想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梦想

把笑容还我,去留与我无关。

――题记

本就不属于愿意感伤的女孩,但心却寄托着伤感的文字,曾一度沉浸于悲痛。“女孩的心是水做的,所以眼泪越流越多。”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怀便从这句话开始,一纸蓝天漫卷。

同样的笔风,热衷的表达方式,古灵精怪的性格,偶尔的忧郁情节,总之,性格合,星座合,写作风格更是合拍,虽只是不曾见面的笔友,却不知何时起已然在心中高呼闺蜜万岁。他们说,这叫青春。

总幻想自己的文采可以忽然被发现,自己的写作风格得到别人的认可,稿纸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笔名,却总是不尽人愿。一次次投稿,就如石子沉入大海,再也掀不起任何波澜。

“念,《初季》被采用了!”话结尾是一个大大的笑脸。无数次的石沉大海,一封录用通知,圆了年少的我们一个美好的梦,或许只有我才懂得这笑容背后的努力与汗水。

之后便再也未与她说话,贴吧再也没有登录。我还有学业。梦想只能暂且搁置。杂乱的学习生活里,却总是想到那个对梦想执着的女孩,她那般热情,似骄阳的女孩,永远迎着朝阳。不知怎么,即使从未见过,脑海中却总是闪现一个女孩向着骄阳飞奔的背影。高声喊着:“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必然发光给不看好我的人看。”有点,说不出的苦涩。

若风伴雨似岁月,即年华少却一半。

再度登上贴吧,已是雪花飘落吹红眼角的日子。里面只有一句话,把我的笑容还我去就与我无关。署名。挽。

记起一起取笔名的日子,挽念挽念,挽留念想。我确不如她的坚持。可毕竟,我们都从未放弃过梦想。

当一点点的努力汇聚,越来越多的被人认可,曾谈及她心目中的我,她沉思。良久。回答到:“秋天,会有落叶陪伴,让你不再孤单。”

我漠然。我愿陪梦想长大。

后记:太阳不灭,梦想不散。我们,便不会败。这些年,我们一起追梦吧!

第四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张爱玲

班级:09涉外商务秘书

学号:091304119

姓名:马姗姗

读《倾城之恋》品张爱玲

这是一位奇女子,以她出奇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独有的诠释,把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万千风貌述诸于那些糜烂、生动的文字。她就是张爱玲,永远的张爱玲。

喜欢张爱玲。她的文字生动、糜烂,却很有影像性。其实,我并没专心研究过张爱玲的作品,只是喜欢读,喜欢那种情调,只是比较喜爱她笔下那些颓废苍凉的文字。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能够钻进你的心里去。

《倾城之恋》,是我最爱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反复拍了好多遍,却鲜有能拍出小说的灵魂的,这也曾令我失望过。或许,真是张爱玲的笔触已经把那段倾城之恋刻画到骨子里了吧,所以,世间再无人能够出其右,生动地描绘那段感情吧!

《倾城之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故事,它没有缠绵悱恻,浓艳香丽的情节,这是一篇小说,也是一篇传奇,而它的传奇色彩充分体现在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情场上真假莫辨,亦虚亦实的感情纠葛中。白流苏离婚后寄住母家,钱财被骗,又为兄嫂不容,只得寻求再嫁,苦无姻缘,便抢异母妹妹的对象范柳原,范柳原是个老尖精滑的留学生。他们,一个是旧式大家族中的新式女人,想要创造自己的命运;一个是现代风月场上的偶露真情的调情高手。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点爱意,但这点爱意不足以让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白流苏只要一纸婚约,她知道爱情不能长久,而婚姻却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得好一点。在绵绵情话营造成的甜腻的气氛中,展开的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各自设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能猎获对方,却都不能如意。一个不诚娶,一个但求嫁。两个人都不愚钝,很有些小聪明,可谓真正的凡人,凡心热炽。双方既有爱的真意又有相互算计的精明,在张爱玲的笔下他们这对自私的男女终于因为战争这个非人力因素而走到了一起。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点。当她的钱财被盘剥净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成了拖累和多余。为了逃脱守寡的命运,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她希望得到一纸婚约。她觉得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但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范柳原是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爱情和婚姻。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渴望安稳。他知道白流苏不爱他,却仍不只一次的问:“你爱我吗?” 面对白流苏的反问,他冷冷的说“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或许,究竟是怎样的情愫他自己也不清楚吧!

张爱玲站在白流苏的背后,让两个人的灵魂跃上纸面,斗来斗去。白流苏大家闺秀般的矜持,不时挑逗,范柳原穷形尽相,甚至挪用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来做假。满篇你来我往的小技巧。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一个城市的陷落为代价而换取一段感情的最终结果看似壮观但其实又如何呢?也许张爱玲从来不认为爱情是可靠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点缀本无什么大不了,两个人因为城市的陷落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固有的洒脱,突然间发现两个人在一起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温暖,于是就有了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无疑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至高点。登临瀚海的高度在于,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的关系,从头到尾,并非狩猎的关系。白流苏从来就不是范柳原的猎物,她是他理想之中的精神伴侣。或者说,他希望她是能够与之携手一生、死生契阔的精神伴侣。这是一个具有相当怀旧色彩的爱情故事,在这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中,范柳原曾经徘徊,曾经犹豫,举棋不定。可是一场战争,香港的沦陷,却成全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在看完小说后,那时的我就想起了某一句很是经典的话:有没有那样一座城,是为了成全一段情。

范柳原和白流苏最后终于在一起了,可是张爱玲却不说这是爱情发展到婚姻的自然结果,反而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可见这其中充满了悲剧意味。白流苏的幸福居然是要靠一座城市的沦陷来成全的?因为张爱玲知道,那时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悲剧性地依靠男人。这,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吧!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可是我认为,《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张爱玲用白流苏的传奇故事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现着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鄙俗与狭隘,描写了家庭的黑暗,世人的虚伪,所谓爱情自私的本质,对女性奴性思想的提示也毫不留情。

或许于张爱玲笔下的女子而言,爱情莫非真的竟是一场奢望?其实,我想她书写的,不过是自己的奢望。胡兰成弃她而去,弃如敝履。泡影之中,彻底沦陷了她的红楼情结。曾经,张爱玲以为,胡兰成是她的答案,然而事实却背道而驰。可是张爱玲是不甘心的,她要留住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因为,她要的,是一场倾城之恋。可是,爱情对于她来说却是一场温暖的幻觉,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她笔下的爱情总是这样的无奈却又奢望。

李碧华曾说,张爱玲是一口井,人人都可以从这口井里打捞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的作品里面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影子,就像张爱玲小说里总有挥之不去的忧郁一样,她一生都在寻觅爱,却怎么都不肯定义爱情。因为爱情于她,也是追逐不到的吧!

其实,《倾城之恋》里白流苏和范柳原那段感情很世俗。其实,张爱玲也是世俗的,但是她世俗得如此精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

第五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最初知道九把刀,是他的作家身份。我常看的一本文学杂志在一个专栏里,刊登他的一篇悬疑小说,介绍他是台湾新锐作家,写作路数甚广。那时候并不知道他写过一部叫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小说,不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不知道谁是沈佳宜。后来在一直比较喜欢的台湾女演员陈妍希的微博里看到她拍这部电影的相关零碎讯息,也是没有在意,以为不过是台湾一贯的校园小清新片,讲学生的恋爱故事,却往往离现实的学生生活很远,不真实。

直至看到各个不同版本的预告片,知道剧情。

关注这部电影很久很久。从它在台湾上映,在香港上映,一直到在大陆上映。和不止一个人说过,我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大陆上映前网上一度流传港台版的视频的时候,我其实已看过一半——看到他们的中学时代结束,看到他们坐上火车,看到他们青春散场,看到他们各自奔天涯。然后狠了狠心,关掉视频,决心要留待影院看完它。与其说是古怪的执拗,不如说是情结作祟。而其实我早已知道了全部剧情,了解故事的所有情感主线走向,对预告片里就已出现过的经典台词烂熟于心。但这并不妨碍我坐在下午场没几个人空荡荡的影院里,坐在灯暗的黑暗里眼泪直掉下来。

那些年,你们不懂沈佳宜。

毕业典礼过后,闺蜜胡佳玮对沈佳宜说,真羡慕你,从国中到高中,都有那么多男生追你。沈佳宜答,被那么多人喜欢是很好,但是……她没有说出这个但是,而那一刻她的脸上,其实有着落寞的神情。一个女生,有很多男生追,如果还说自己不开心很受困扰,无疑会被其他女生嫉妒死,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嫌疑。所以她只是说:“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确实很幸福。少年时的喜欢是学生时代最清新纯粹的一笔。但旁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还不起的是情债,这么多,她还不起。其实也知道,这些男生对自己的喜欢只不过是当时情绪,甚至只是盲目跟风而已。分别之后,他们会喜欢上别的女生,一如当初喜欢过自己。

沈佳宜其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自己知道。这是她最可贵的地方。她对柯景腾说,我觉得你把我想得太好了,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又说,恋爱最美好的时候是暧昧的时候。

是何等相通的小女生心情。从男生的角度来说,喜欢就是要靠近,要拥有,喜欢了就去追,不去想将来又何必要去想将来。简简单单,直截了当。但女生会想很多,会想在一起距离拉近之后,你看到我的缺点,就不会那么喜欢我了,那份感情就变了,还不如保留一份距离,给你我最好的模样。这就是女孩的成熟,也是她的自卑与怯懦。当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意气风发的好学生,以为她是高傲矜持的乖乖女,她其实已经在喜欢的人面前低下头去,低下去,低到尘埃里去,只用矜持来伪装自己。柯景腾以为他已经够主动够勇敢,但他恰恰缺一点,那就是他与沈佳宜的心理年龄差,注定了他不懂沈佳宜。

那时候沈对柯说,你真的喜欢我吗?我觉得你喜欢的是你想象中的我。柯说,我没那么会想象。看这段对话的时候我在心里笑了,也痛了。他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

我觉得沈佳宜是对的。我觉得她是对的。成熟的女生应该会寻求比她更成熟的男生的保护,可是却偏偏对幼稚的男生动了心。她应该也很困扰与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一直想,如果她的身边还有一个高大帅气成熟沉稳的男生存在,她喜欢上柯景腾的几率应该会很小很小。她明显是喜欢成熟的人的,这从她日后选择跟她比较有共同语言的阿和以及成熟的丈夫就可以看出。喜欢与动心可能是被感动,不是真的爱,否则怎么会忍心错过。他幼稚地办一场格斗赛想要表现自己,却不知道这样对自己的不爱惜,只能破灭女孩的依赖感。幼稚的男生或许可爱,或许会逗女生笑,但是他不能带来安全感,而这恰恰是最要命的一点。

朋友看完电影后都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好可惜,问我,你觉得呢。我说不会,我觉得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其实也是最现实的结局。沈佳宜成功了保持了这份距离,她促使柯景腾发奋,改变了一个男孩的命运轨迹。于是柯景腾在05年化身九把刀用她的名字写了一部小说,在11年又把它搬上大银幕,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沈佳宜。

这就是结局,这才是结局。现实中的柯景腾和沈佳宜不是帅哥美女,现实中的柯景腾和沈佳宜都已人至中年,然后让无数个柯景腾和沈佳宜们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寻共鸣,回忆过去。

之前和一个表姐聊起来的时候她说,每一届基本上都会有那么几个沈佳宜。我说,每个地域每个时代都有沈佳宜。

多得是幼稚的柯景腾,多得是优秀的沈佳宜,但少的是勇敢去追去表白的柯景腾,少的是会喜欢上你的幼稚的沈佳宜。现实生活中,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差距,是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距离,是同窗期间说话不超过十句,是不敢表白没有交集,是思想的鸿沟与差距。所以只会在毕业即将分离的时候才选择表明心意,哪怕她以前从未注意过你,你也觉得她不可能会喜欢上你。

两个世界的人,很难交汇,这是真的。哪怕在一起终究也会因为价值观差异而分开。所以错过,也是宿命。你懂不懂沈佳宜?我问自己。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