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国际材料论坛IMF2012-武汉理工大学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3-76498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3 15:30: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际材料论坛IMF2012-武汉理工大学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FORUM(IMF2012)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第二届国际材料论坛(IMF2012)-可持续能源与环境材料

Laboratory of Living Materials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China, April 16-17, 201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复合材料实验室(武汉), 2012年4月16-17日

April 16, 2012 Registration(报到注册); April 17, 2012 Attending the forum(开会)

与会人员简介(Information on Speakers):

Clare P.Grey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FRS)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

Clare P.Grey is the Geoffrey Moorhouse-Gibson Professor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t Cambridge University.She received a BA(1987)and a D.Phil.(1991)in Chemist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he was a Junior Research Fellow at Balliol College(1990), before spending a year at the University of Nijmegen, as a Royal Society postdoctoral fellow(1991), and two years as a visiting scientist at DuPont CR&D in Wilmington, DE(1992–1993).She joined the faculty at Stony Brook University(SBU)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1994.She was promoted to Associate and then Full Professor in 1997 and 2001, respectively.She currently maintains a part-time position at SBU, where she is th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Northeastern Chemical Energy Storage Center, a Department of Energy, Energy Frontier Research Center.She served as the Director from 2009-2011.She was the recipient of an NSF Nation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1994), a Cottrell Scholarship(1997), a 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1997), a Camille and Henry Dreyfus Teacher-Scholar Award(1998), an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ship(1998), an NSF POWRE award(2000), a NYSTAR Award(2007), the 2007 Research Award of the Battery Divis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Chemical Society, the 2010 Ampere and RSC John Jeyes Awards, and the 2011 Royal Society Kavli Lecture and Medal for work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Energy.She was elected to the Royal Society in 2011.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use of solid state NMR and diffraction methods to investigat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in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Can Li(李灿)(中国科学院院士)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a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李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理学博士。曾先后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里海大学进行博士后及短期访问教授的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FRSC)。2003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 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 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先后进行甲烷活化,烯烃环氧化的绿色催化研究,绿色催化研究,燃料超深度脱硫,固体表面和纳米孔中多相手性催化研究,以及催化材料合成的紫外拉曼光谱表征研究等。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 4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 余件。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和大会特邀报告60 余次,已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70 余名。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发明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因在催化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2004 年荣获国际催化奖。国际催化奖是国际催化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四年一次,每次奖励一人)。任国内“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高等化学学报”等多种刊物的编委和副主编,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和荣誉教授。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外聘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先后任Journal of Catalysis等十余个国际刊物编委、2010年出任 ChemComm副主编。

Hui-Ming Cheng(成会明)(常务副所长)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科院金属所)

成会明,工学博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和纳米重大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在碳纳米管、石墨烯、储能材料、高性能石墨材料、光催化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已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含综述论文12篇),论文被引用11000余次,编撰出版专著《纳米碳管-制备、结构、物性及应用》一部,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50余次,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含欧美专利各1项)。培养的博士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桥口隆吉基金奖、美国Charles E.Pettinos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励。被聘为国际刊物《Carbon》副主编、《新型炭材料》主编,是碳系列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2002年和2011年度碳国际会议大会主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多所国内大学客座教授。

Daping Chu(初大平)

(先进光电科技研究中心主任)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

Daping Chu is the Chairman of CAPE(Centre for Advanced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and Head of Photonics and Sensors Group in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Engineering Department.He is a Fellow in Selwyn College, a Fellow of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nd a Fellow of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 UK.He was the Executive Researcher at the Cambridg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Epson until 2007, where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volatile 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FRAMs)and the inkjet technology for electronics and display fabrications.His research activity has been in the area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aterials, nan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novel display technologies, organic electronics and inkjet fabrication process.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ntemporary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3D phase-only holography for future displays and illuminations as well as optical communications, high brightness transreflective displays, laminated electro-active foils, flexible/printable electron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Yen Wei(危岩)

(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

Yen Wei is Chair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Frontier Polymer Resear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received his undergraduate diploma(1979)and MS(1981)at Peking University, and PhD at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86).After postdoctoral work at MIT, he joined Drexel University in 1987, where he became Full Professor in 1995 and Herman B.Wagner Professor of Chemistry in 2004.He has coauthored 508 scientific articles with over 9500 citations and H-index of 52.His curr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polymers and nano-materials for bioscience, biomedicine and energy applications.Francis Verpoort(王光明)

(“外专千人计划”特聘专家)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

Francis Verpoort received his D.Phil.from Ghent University in 1996.From 1996 to 1998, he w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Ghent University.In 1998, he was promoted to full professor at the same univers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Inorganic and Physical Chemistry, Division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and Catalysis.In 2004, he founded ViaCatt NV, a spin-off company of Ghent University based on(latent)ruthenium olefin metathesis catalysts.In 2008, he became Editor of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In 2011, he was appointed as chair professor at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urrently, he is Director of the Laboratory of Organometallics and catalysis and Co-director of Center of ordered materials, organometallics and catalysis(COMOC).He is author of 135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ith H-index of 30.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concer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in organometallic materials chemistry,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MOFs, water splitting, olefin metathe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CO2 conversion, inorganic and organic polymers.Licheng Sun(孙立成)(“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UT)(大连理工大学)

Licheng Sun received his PhD in 1990 from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UT).After a stay in Institute of Photograph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990-1992), he moved to Max-Planck-Institut für Strahlenchemie as a postdoc with Dr.Görner(1992-1993)and then as an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 at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1993-1995)with Prof.Kurreck.In 1995 he moved to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ockholm and became assistant professor in 1997, associate professor in 1999(Stockholm University)and then full professor in 2004(KTH).He is presently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n DUT.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290 peer reviewed articles with total citations of more than 6500 and h-index of 44.His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active site mimics of photosystem II and FeFe-or NiFe-hydrogenases,(dye sensitized and quantum dots)solar cells solar cells, water splitting, molecular catalysts for water oxidation and hydrogen generation.Bao-Lian Su(苏宝连)(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amur(FUNDP)(那慕尔大学)

苏宝连,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比利时(法语区)纳米科学研究生院院长,那摩尔大学终身教授,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主任,纳米材料化学中心主任。曾任化学院院长。苏宝连院士199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间在比利时那摩尔大学和美国Catalytica, Inc.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工作。1995年9月,受聘于那摩尔大学副教授,创建了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再一次破格晋升为终身教授。他是无机材料、分子筛、多孔材料、催化研究与生命复合材料国际著名学者;苏宝连院士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含综述20余篇),他引超过4500次。为多个国际期刊编辑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受邀为著名的《Wiley-VCH》出版社编辑著作二部,担任知名杂志《J.Mater.Sci》,《ChemSusChem》、《Euro.J.Inorg.Chem》客座主编已出版介孔材料、能源与环境专辑3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0余次。担任39项欧盟及比利时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负责人。1992年获中国石化发明一等奖、2007年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最高科学奖及2011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新材料与合成杰出贡献奖。作为资深海外专家参与中国国家创新引智“111”计划。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年成为中国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1年3月,他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Yao Li(李垚)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垚,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0年7月毕业于哈工大复合材料专业,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我国著名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中国材料学会会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材料学会航空航天分委会理事、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光热性能调控研究、航天器热控与防热结构。结合航天、国防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围绕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特种合成制备技术与评价一体化开展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专项、总装预研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2部。

Shichun Mu(木士春)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

木士春,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现吉林大学; 2001年博士毕业于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师导师为陈国达院士。2001年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室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副教授,合作导师为袁润章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储氢材料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关键材料研究;2003年至今,留校工作,2006年破格晋升教授,并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7-0652);2007年至200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主要从事PEMFC催化剂、核心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核心器件CCM及试生产线,研制的CCM成功应用于5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向国外美国批量出口。已制备出基于导电陶瓷的长寿命燃料电池催化剂,以及适合于动力电池的高性能硅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863项目和973课题、湖北省及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等10余项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57项(均为第一发明人),其中40项已获授权。

Yu Li(李昱)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

李昱,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欧洲电镜中心(EMAT)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底加入比利时那慕尔大学苏宝连院士课题组。2010年回国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员,2011年被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作为研究骨干加入教育部创新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碳纳米管、半导体氧化物等纳米材料及氧化铝、氧化硅等级孔材料的合成、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结构表征、纳米材料及孔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解水及二氧化碳还原与固定、细胞的包埋及其在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相关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Chem.Int.Ed.》、《Adv.Mater.》、《Small》、《ChemSusChem》、《Carbon》、《Chem.Mater.》、《Cryst.Growth Des.》、《Nanotechnology》、《Biosen.and Bioelectron.》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SCI论文50余篇,他引450余次。发表专利7项,其中第一申请人3项。

地点:会议中心301室

举办单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复合材料实验室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会议组委会

主席:

张清杰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共同主席:苏宝连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复合材料实验室

比利时那慕尔大学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

秘书组:

李昱

杜棘衡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复合材料实验室 组织委员:李明忠

阳晓宇

赵翔

韩勇

周丽华

邓兆

郑先锋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复合材料实验室

谢科范

黄红梅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第二篇: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远程教育招生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武汉理工大学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教育部确定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所试点高校之一。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前来报考我校网络教育!

招生专业

1、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事务、建筑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2、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法学。

报名条件

凡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备相应文化程度的在职人员和社会待业青年均可报考。报读高中起点专科的学生,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岁。报读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报名时必须交验经教育部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文凭原件和复印件,年满20周岁。

报名及入学考试

1、报名方式: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两份(A4纸),小2寸蓝底免冠彩色照片8张(免冠、正面、彩色、蓝底)办理报名手续。

2、报名时间:常年招生,参加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自主命题组织的统一考试,录取后即可入学。

3、学制:2.5年。

学习方式

网络教育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武汉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设计原则,确立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网上在线学习和教学辅导”三部分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登录学院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参与网络实时答疑、网上讨论、BBS答疑、邮件答疑和答疑集锦、网上自测练习等方式学习。

录取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视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并审查高中专毕业证书或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入学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由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颁发《录取通知书》,并报教育部进行学籍注册。

学历文凭、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本科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二门课程的全国网络教育统考),成绩合格,由武汉理工大学颁发网络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对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士学位。

第三篇: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

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

信息工程学院参赛人员名单及项目时间

11月4日 下午

径赛

13:30 教工混合组 4*50抱西瓜接力

4/4 14:00 教工男子组

50米赶猪45下

3/4詹思奇 10/3刘可文 14:00教工男子组

50米赶猪45上

5/5周伟

/7陈适

15:00 教工女子组 50米赶猪 45下

6/43娄平11/3王军

15:30 教工女子组

50米赶猪 45上

3/4 卢珞先 8/1李庆

田赛

13:30 教工女子组

跳远(35下)预决赛

1/7徐俊1/22吴绿

13:30 教工男子组 跳远(35下)

预决赛

1/4刘琛1/16贾良真9 13:30 教工男子组 掷空瓶(40下)预决赛 1/4王晟1/44华剑

13:30 教工男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下)预决赛

4/20 贾良真 4/44张家明

13:30 教工男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下)预决赛 1/7方维 1/38汪阳

13:30 教工混合组 6人集体足球射门 预决赛 1/2 14:10 教工女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下)预决赛

1/4舒小仙 1/24 周嵘

14:10 教工男子组 掷空瓶(40上)预决赛 1/28祁存容 1/4廖传书

14:10

教工男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上)预决赛' 1/20陈玮1/30李方敏

14:20

教工女子组 跳远(35上)预决赛 1/16周嵘 1/25许菲

14:20

教工男子组 原地三级跳远(45下)预决赛 1/7刘可文 1/24曾刚

14:30 教工女子组 掷空瓶(40岁下)

预决赛 1/24王军 1/33娄平

15:00 教工女子组 掷空瓶(40岁上)预决赛

1/25 王林涛 1/46 吴友宇

15:10 教工男子组 跳远(35上)预决赛 1/9阮幼林 1/18 曾刚 15:40 教工女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下)预决赛 1/23 吴绿 1/37吴皓莹

15:40 教工男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上)预决赛 1/7刘金根 1/43 刘皓春

16:20 教工女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上)预决赛 1/3舒庆莹 1/12封小钰

16:20 教工女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上)预决赛 1/2 韩玲 1/26 范文芳

11月05日上午

径赛

9:30 学生女子组 100米 2/5李瑾 5/4程茹 6/2黄田利 10:00 学生男子组 100米 2/3王晓飞 5/3李思6/1王明明 10:30 教工女子组 100米 2/1郑甜

10:45 教工男子组 100米 2/1 刘琛 5/3王隆元 11:10 学生女子组 1500米 2/5余传飞 3/6谭晓

田赛

9:30 学生男子组 跳远 1/2李高阳

9:30 学生男子组 后抛实心球 1/14余涛 2/11 孙若凡

11月05日下午

径赛

14:00 学生女子组 400米 4/4 万望桃 6/3 雷碎朱 14:35 学生男子组 400米 1/6 陈征 3/8王杨 15:10 学生女子组 4*100米接力 1/3 3/4 15:30 学生男子组 4*100米接力 3/4 15:50 教工混合组 4*100米混合接力 1/2 16:10 学生女子组 4*100米运篮球接力

3/4 16:40 学生男子组 4*100米运篮球接力

3/1

田赛

14:00 学生女子组 跳高

1/27邓国秀

14:00 学生男子组 立定三级跳远 1/17马一博 1/23 李素甫 14:00 学生男子组 掷垒球 1/11马晓 1/26秦臻 2/19 周详

11月6日上午

8:00 学生女子组 200米 2/3李宇晴 5/4杨海霞6/2谭彩霞 8:30 学生男子组 200米 2/6顾瑜均 3/7杨阳 8/5王广博 9:10 学生男子组 3000米 1/38刘果 1/40葛宇翔 9:40 学生女子组 4*400米接力

2/6 10:10 学生男子组 4*400米接力

1/3 10:40 学生混合组 4*25米抱球接力

2/4 11:00 学生女子组 50米手持网球拍颠球 3/1刘飞飞6/2唐洁 11:20 学生男子组 50米手持网球拍颠球 4/1刘刚6/3韩友仁

田赛

08:00 学生女子组 跳远 1/40周华美 1/23丁晨 1/37王苏珍 08:00 学生女子组 掷垒球 1/22牛宗铭 2/16江盼 08:00 学生男子组 跳高

1/21 李高阳 1/42王晓飞

11月06日下午

径赛

14:10 学生女子组 800米 5/1王璐 6/5余传飞

14:40 学生男子组 800米 1/4余涛 3/3 李保平4/5郑国发 15:10 学生混合组 20*60米接力 4/4

田赛

14:00 学生女子组 立定跳远

1/24李晓蕊 2/2万倩雯 2/23刘璐瑶

马房山校区西院分赛区

田赛

13:30 学生女子组 双人排球传垫球

1/6 13:30 学生男子组 垒球投准 1/18陈哲凡 1/27黄宁 13:30 学生男子组 地滚球击弹 1/8钟疏桐 1/28胡勤彪 13:30 学生男子组 双人1分钟跳绳

1/15 13:30 学生男子组 足球绕杆射门 1/3熊华实 1/6曹志强 13:30 学生男子组 单人1分钟双摇跳绳1/3杨江开1/12彭江 13:30 学生男子组 立定十级跨步跳远 1/22曾文超 13:30 学生男子组 集体30秒3分投篮 1/10 13:30 学生混合组 集体定点射门 1/6 13:30 学生女子组 垒球投准 1/22宋佳 1/26卢萌 14:00 学生女子组 地滚球击弹 1/13王紫薇 1/24彭芬芳 14:00 学生女子组 双人1分钟跳绳

1/1信息2

1/17信息2

1/25 信息3 14:00 学生女子组 1分钟踢毽球 1/21许银帆 1/29李亚婷 14:00 学生女子组 单人1分钟双摇跳绳

1/1王晓静 1/29田佩

14:00 学生女子组 跳长绳

1/10 14:00 学生男子组 1分钟足球颠球 1/13赖贵标 1/25陈嘉哲 14:00 学生混合组 集体定点投篮 1/6

第四篇:武汉理工大学精介

武汉理工大学

首先身为理工人,需要告诫各位的是别拿武汉理工跟武大、华工比,想想武汉理工是2000年由组建成的啊,校史十几年而已,而武大华工就不用我说啦,看看那校园里的参天古树就知道了。所以作为一所建校十余载而且多次被泰晤士报、时代周刊等国际媒体评为中国前十强、亚洲前50强的大学,可以说建校以来是硕果累累。所以在此请允许我自豪地说一句“我是理工人!”。

武汉理工大学其实分为三大校区,分别是余家头校区、马房山校区和南湖新校区,因为南湖新校区刚建起来没几年而且距离马房山又近,所以一度被划分为马房山校区。其中仅马房山校区又分为了鉴湖、西院和东院。先来介绍余家头吧,余家头距离马房山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所以也经常被那些“武汉理工破坏分子”戏称为余家头大学。那里有最为出名的船舶与海洋专业,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当然也是理工大的王牌专业,还有行政学院、计算机学院(马房山也有一个计算机学院)、交通学院等等。至于生活情况嘛,你要知道,余家头也是亲生的,所以跟马房山校区的生活条件是差不多的。倒是有一个水运湖畔是众多早读积极分子、约会积极分子的首选地,夏日,荷香万里,采莲飘飘,柳条浮动,颇具几许深意。

马房山校区的东院和西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行政中心,平时找教务处,找什么行政部门处理事务的都得来东、西院,包括余家头校区的有时候也得来西院拜访拜访张校长。东院是汽车学院的本部,里面住的基本都是汽车和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当然也有研究生和留学生。但是很多学院的总部都设在东院,例如机电学院、管理学院等等,他们只是学院有内部活动或者需要各种实验器材资源的时候会到总部来闭关修炼。西院是材料的天下,那里有著名的哈佛——武汉理工共建的纳米实验室,有众多的材料学院的实验室及办公楼,西院住着大多数的研究生和留学生,也有一部分的材料学院的本科生。东西院都设有全校师生的医务室,一般有点儿重伤都得来东西院看病。该谈谈东西院那撩人的风景了,最具魅力的就是深秋时刻,一阵秋风,一阵秋雨,于是就留下了满地的法国梧桐的落叶,那成熟的黄,那热烈的红,时时刻刻刺激着走在上面的人的眼球,韵味十足。在西

院通往鉴湖的百米大道上积聚着大大小小的餐厅数十个,那里就是聚会的天堂了。什么班聚啦,社团聚啦,毕业聚啦都在这里喝过闹过,哭过笑过,牵手过分手过。鉴湖里大多数就是信息学院的啦,当然也是有着各个学院的总部,像艺术与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的资源都在这里啦。鉴湖主楼集成了全校所有的信息网络资源,也是信息学院的办公楼,那里也是湖北省高考理综试卷的阅卷地哦,所以我们都是从那里面拼过来的。

南湖新校区是新建起来的楼房,比起那些其他校区的教学楼也多了许多现代化元素。那里是新生的聚集地,所有的新生都会聚集在南湖上课,大部分新生会住在南湖,因为还有一部分在那神秘的升升公寓里(后叙)。南湖有理学院、化工学院的实验室,其余全是教学楼的,上课考试的地方。谈起南湖就是学校对小孩子的偏爱了,寝室绝对是最新最舒适的,设备绝对是最符合学生要求的,游泳馆、运动场都是全新的政府共建。就是食堂不那么尽人意,由此大大促进了后街和侧街的经济发展。

最神秘的就是升升学生公寓了,它不是学校的地盘,它是学校租过来专门给学生当宿舍的。虽说不是理工大娘肚子里出来的,但是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也是众多到过升升的人羡慕不来的。首先升升美食广场再加上新开的那些美食城使得升升成为了吃货的天堂,里面小吃、大餐、西餐想点什么有什么,各式各色的餐口只是看得人眼花缭乱;里面台球厅、网吧、健身房、桌游房全部都是二十四小时开放,这也是升升只是玩乐的生活区而不是学霸的培养基地的原因。每天灯红酒绿,台球碰撞的声音,打篮球的呐喊声,让生活在升升里的人显得激情四射,朝气蓬勃。

理工大的硬件魅力就介绍到这里了,其实本人感受到更深的是理工大的人文魅力。别以为一群工科男就孕育不出来那些人文魅力,正是这一群群工科男造就了理工大的生气,造就了理工大的成熟与稳重,造就了理工大的成就与辉煌。所以这里的人文魅力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静心去感受这孕育的魅力吧。

第五篇:武汉理工大学自主招生(定稿)

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简章

日期:2012年12月19日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分享到: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为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2013年我校面向全国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领导机构

我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领导机构为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招生计划

我校 2013年自主选拔计划为本招生计划总数的5%。

三、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我校2013年在部分专业中实施自主选拔,进行自主选拔的专业分为特色工科类和经管社科类(具体专业见附件)。学校着力完善综合评价体系,重点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具有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的高中毕业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可自愿选报相应类别(不可兼报),具体报名条件如下:

(一)特色工科类(限招理科考生)

1、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2、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

3、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或在我校进行选拔的专业学科领域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

4、对本类别某专业有浓厚兴趣,符合我校学科培养特点,具有较强培养潜质和动手能力,获得重点中学校长推荐。

(二)经管社科类(兼招文理科考生)

1、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2、高中阶段获得全国英语或作文竞赛国家级奖励;

3、公开发表调查报告、文学作品,或在经管社科领域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等;

4、对本类别某专业有浓厚兴趣,符合我校学科培养特点,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获得重点中学校长推荐。

四、报名程序

我校自主选拔录取报名工作采取网上报名与书面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申请,具体报名程序如下:

1、网上报名

考生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whut.edu.cn)的网上报名系统,先查看报名须知,然后按要求如实填写相关信息,选择报考类别,成功后即获得网报号和打印申请表,网上报名时间截止到2013年元月8日。

2、寄送材料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必须在2013年元月12日前以快递方式邮寄至我校招生办公室,并在报名系统中查询确认结果。报名材料不全或2013年元月12日后寄达者,视为无效报名。申请材料不予退还,申请材料请按以下顺序装订:

(1)《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申请表》(在报名系统中打印)。考生所在中学应对申请表中学生的成绩、年级排名和获奖情况进行认真审核,保证所填内容的真实性,并按要求写好相关意见,加盖中学公章。

(2)申请学生本人书写的自荐报告。内容包括自身成长经历、特长及爱好、对我校自主选拔学科或专业的认知等。

(3)本人高中阶段全部获奖证书复印件、公开发表作品复印件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初审的考生须在笔试报到时携带原件并进行查验)。

(4)凡以中学推荐条件报名的考生须另附中学校长的书面推荐信(加盖中学公章,格式可参考附件)。

五、初审与考核

1、初审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收到的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初审,确定通过初审的学生名单。2013年1月中下旬考生可在网上报名系统中查询初审结果。

2、考核

学校将对通过初审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为2013年3月3日,考试地点为湖北武汉、山东泰安,考生需按要求网上支付测试费和打印准考证(具体办法见初审后公告)。

考核内容包括笔试以及特殊专长考评。笔试科目为数学、能力测试,满分均为100分。能力测试侧重于考察考生的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学校将组织专家根据经过核实的考生材料进行特殊专长考评,给出成绩,满分为20分。

3、资格认定

学校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排序划定资格线,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入围资格考生名单。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后,名单将在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公示,并报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区、市)级招办备案,同时通知考生所在中学。

六、录取办法

获得我校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按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的要求填报志愿。特色工科类入选资格考生只能填报特色工科类自主选拔专业,经管社科类入选资格考生只能填报经管社科类自主选拔专业。

获得我校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区、市)划定的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体检合格,专业服从调剂,学校予以录取。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考生所在省(区、市)的投档线,在填满高考专业志愿的前提下,满足其专业志愿。

七、监督机制

1、学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由学校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

2、中学及考生本人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推荐和申请工作,推荐和申请材料必须属实,考生所在中学应在校内张榜公布入围我校自主选拔学生名单。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该考生的被选拔资格,并通报考生生源地省级招生办公室。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430070

咨询电话:027-87859017、027-87858399

监察电话:027-87651423

九、其它

1、本简章由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2、若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级招生部门2013年的相关规定有变化,以新规定为准。

2012

汉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年12月18日

国际材料论坛IMF2012-武汉理工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