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的理论 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③改革开放的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 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内容: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⑴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⑵邓小平理论:①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②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③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使统筹兼顾。(每一点做适当解释)
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 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史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号的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⑷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⑸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⑴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是处于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⑵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走上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勃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⑷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⑸改革开放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⑴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③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④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⑵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理论,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③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④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前五点为第一题答案
⑹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⑻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⑼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⑽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三个有利于”是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⑵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⑷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⑴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⑶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⑴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⑶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⑴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⑵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还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⑶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⑴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⑶从经济活动上看,市场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⑷从微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的⑸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前五点可加可不加)
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什么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前,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⑵十二大已经开始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⑶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⑷十四大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⑸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的,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⑴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⑵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⑶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有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⑷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⑴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⑵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后三个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措施:规范收入秩序,调整分配格局
①依法保护合法适度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 ④调整过高收入 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又好又快发展:⑴又好又快发展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⑵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⑶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⑷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如何理解: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⑵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发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观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
⑶【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材料分析题
1.(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2.答题提示:(1)对外开放提高了我国贸易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2)第一,我国对外开放中还不太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一些要求,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第二,许多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国际声誉和口碑不好。第三,许多出口产品在国际上占据一定位置,但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第四,我国吸引外资占国内总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利用外资的结构僵化,利用外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切实维护国家利益。3.答题提示:
(1)第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具对抗性,集中表现为具体体制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是革命和阶级斗争,而是改革。通过改革来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证明和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3)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二篇:毛概期末考试重点
按劳分配的特点→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按劳分配的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原因和措施→原因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改革开放准,只是企业内部统一而不是社会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按劳分配还不能像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采取成就为前提的。2.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要性。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劳动券的形式来进行,而必须借助于货币形式来实现,即通过劳动——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货币(工资)——商品(个人消费品)的交换过程来实现。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3.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速度问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进入新民主主义题仍然十分重要。问题在于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在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社会标志→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是增长的质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造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等友爱、融洽相处。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 措施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新农村4.统筹区域发展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诚信有爱”的内涵——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时代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原因→1.优先发展教育,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设人力资源强国①全民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新的时间,是邓小平理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业带动就业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就业体制改革创新④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2)把发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和谐劳动关系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举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逐步提号居民收入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社会更加和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3.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是基本生活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完善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
4.也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5.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业⑤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⑥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2.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战略举措 金⑦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措施——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健康水平①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②以深化公立医院为突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存的分配制度2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破口,深化医疗的各种体制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重社会公平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药④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①推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4完善劳动、资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重视社会组织建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设和管理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⑤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构成→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高度重视就业特别是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原因→就业是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工代表大会 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命题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俩个各方面:一方计划和市场的区分→计划经济是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大就业压力很大,就业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体制,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要高度重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企业改造为全名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即资本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视就业
没有什么影响; 家的改造。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地位→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1.比相互处理好经济建设、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命题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俩个各方面:一方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发展循环经济3.建立健全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觉得体系4.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信能源开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企业改造为全名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即资本发力度,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保障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5.在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家的改造。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
全社会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气氛,形成爱护生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及★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命题错误。改革不是对社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诸多弊端的具体的体制机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农村阶级政策→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1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它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制定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一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指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命题错误。全面建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坚持一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上启下的一个发展阶段,它的内“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3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容和目标都是综合性的,除了物质文明建设之外,还包括政治、文化、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想依靠第一第二第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依赖于经济建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小号向主要依靠科技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是指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作用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命题正确。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质和核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也是实事求是。把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注本质的东西。
[中国革命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意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阶级包括 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主义共同理想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有关培养新型人才的措施→把★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命题正确。主的基本保证。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客观需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4.依法治国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把科技创新与狂内需、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面一律平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20实际50年代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保证,没有各民族问题的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同意、稳定和繁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军”伟大号召。2006年,国务院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节诶绝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能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纲要》。宿。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1.这是由中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1.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展,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命题正确。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是巩固党执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它不是对原有体制做细枝末节的修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可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行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大国。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重压迫。2是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2.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1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3成员中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本质是创新
结战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争正确的关键→既坚持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补,而是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改革陈旧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知识分子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命题错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但是,知识分子只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能把两个割裂开来。不能离开工人阶级整体来讲知识分子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成果。命题错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成果。
第三篇:郑州大学毛概考试重点及材料题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它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代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坚持二者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4,“三步走”的涵义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把奋斗目标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要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毫不动摇的坚持基本路线,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备条件。
(1)什么是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答:(1)什么是小康社会?
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没有太富的穷人,也没有太穷的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但目前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
(1)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和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十六大指出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奋斗目标,并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体现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泛指、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有了它,全党全国人民就有了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50分)
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是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4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6分)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6分)
2、答案要点:(1)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如“八宝饭”中的糯米。(4分)(2)我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经济基本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他经济成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分)(3)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根本的生产关系上,符合社会历史规律和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特征,实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能体现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又能实现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作用。(6分)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现实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10分左右)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制度保障。(10分左右)
1.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
党的十三大指出:从50年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2)分析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答案:(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首先,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下已经实现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其次,我国的现实国情是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进入到成熟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8分左右)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首先有助于我们克服过去经常出现的急躁冒进情绪;其次,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第三,要求我们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书143(7分左右)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
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回答问题2,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1)结合材料一分析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
(3)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应当怎样安排农、轻、中的关系。
答案:(1)农业关系到几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毛泽东由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并举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转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他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这就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
(3)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20世纪60年代,他更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设计了不同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四篇:郑州大学毛概考试重点及材料题总结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82页1.首先~决定的 其次~决定的 两个联盟 经过了~的统一战线积累丰富经验2...的优点之一 唯一宗旨 战略战术原则 但必须明确 3.~作风建设 逐步形成了理论~批评的作风二.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05页1956年~段末 107页第二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已经确立 最后一段帝国主义~服务的队伍 108页在社会阶级~主要矛盾三.材料 分析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13页~21页
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洒度就极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打长沙,却退到农村,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2,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谈在中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案例点评: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经济决战”奏凯歌
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生产停顿、破产、整个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外国记者戏称:“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民党,都在等着看中国共产党的笑话。面对这样的情况,从1949年到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这场决战,从上海打响。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的十多天内,市场上投机活动猖獗,银元价格竟然上涨了5倍多。党中央亲自指派熟悉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赶赴上海,领导打击投机的战斗。经过认真研究,华东军政委员会果断决策,在6月10日下令包围和查封了上海市投机市场的总枢纽——上海证券大楼,取缔了金、银、外币计价的活动。这使人民币得以占领市场,为平抑物价创造了重要条件。从上海斗争开始,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指挥,全国进行了多次平抑物价涨风的斗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是1950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贯彻执行,使全国的物价明显地稳定了下来。
在贯彻这项文件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工作十分扎实。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每晚都有电话联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大市场的国营贸易和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内容为国营贸易机构当天卖出多少粮食和纱布,买进多少,价格高低,以及私商买进、卖出的情况。领导同志每晚都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提出次日卖出价格的安排和要求,电告各大城市执行,通过各大城市的贸易价格活动又去影响各小城市的贸易、价格情况。
为了保证《决定》的准确执行,中央还召开了会议,讲明政策,做透思想工作。在开会时,广州市有位代表形象地说:“经过这次会议,我懂了,我过去在广东打仗,抓到俘虏,就送到广州完事,可现在要送北京了。每天卖货的钱,就缴国库,我们要花钱,再到国库去领”。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在执行中,纪律非常严明,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确实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是“枪打出头鸟”,一经发现违法的苗头,就严肃处理,铁面无私,做到了“惩一儆百”、“寓教于惩”,而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看人下菜碟”。1950年统一财经工作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所属的西南区土产公司经理谢扶今同志(此人系长征干部,又是王明即陈绍禹的妹夫,当时王明已回国,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没有遵照财经统一的规定,把卖货所得现金上缴国库,而是自行投放,收购了猪鬃。西南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刘岱峰和西南贸易部部长王磊、副部长刘卓甫发现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批准,立即对谢扶今执行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区。广大干部无不敬服,再没有人敢于以身试法。这就使得中央规定的政策,通行无阻,一直落实到基层。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案例讨论:
1.“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如何认识这个说法,“经济决战奏凯歌”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你如何理解这个论断?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领导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光辉的成就。案例呈现:
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严峻的现实使邓小平对“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代表团成员之
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后来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访问英国,他听说约占全英国人口70%的普通老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他想失业工人大概是一贫如洗吧,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一看,真有点“眩晕”——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王震看后感慨良久。没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工人,生活水平比中国的副总理都要高。他了解到,英国的清洁工每周收入约100英镑,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150英镑。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首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坚决改革。
(摘自曹普《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学习时报》,2008年9月29日,10月6日)案例讨论: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3,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 案例点评:
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总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就相应的更加强盛一些。在这一方面我们经过了几次曲折。
中国是一个大国,他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力量有限,名不副实。归根到底是要使我们发展起来,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同自己的地位完全不相称。所以,现在我们要摸索比较快的发展道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毛概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P3-7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15-20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科学背景和实践基础P22-23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36-38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536、如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P55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69-75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P76-78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P9310、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P99-1021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8-1201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P122-124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714、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41-143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P15716、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P160-163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1 科学发展,第一是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1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5(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第四章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一份毛概卷纸上的题
一、简答:
1、发展基层民主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意义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青年学生的任务
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
二、论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则只回答前面十条标题)
(换为论述,则全文回答)
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从十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而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4)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为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国际条件,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8)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我国从本世纪80年代起到下世纪中叶实行分“三步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9)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10)关于祖国统一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时期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创造性构想。6,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8,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9,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原因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神会注意初级阶段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论述:论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重大贡献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方面的发展都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过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治国执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中法关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学说,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发展理论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唏嘘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正确地认清现实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制度环境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和人本效益。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三,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用实践的发展来推动理论的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就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国际局势新变化的关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趋势,为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依据,为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提供借鉴。把握规律性,就要把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富于创造性,就要直面现实的矛盾,依据对时代、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适时地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论述: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主要特点是:(1)从国体上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力量,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成分,其中,无产阶级是领导。这是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所决定的。(2)从政体上说,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它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并组织政府,在各级政权组织中实行民主集中制。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用,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暴力队革命人民进行镇压,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成果。
三大法宝之间是有机地联系、辩证统一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1,主要对象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直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勾结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只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中华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
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它始终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制的社会基础。封建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的官僚资本,它们凭借掌握国家政权的便利,大发不义之财,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2,动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中提到的“人民大众”就是革命的动力。其始终是指那些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的阶级与阶层。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代表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有组织性,最有战斗力的阶级。
中国的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
城乡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们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使他们有强烈的革命欲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所以要革命。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又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两者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并存的两重性。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既联合,又斗争
在整个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中国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层分子,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他们本身都是劳动者,都是革命的动力之一,都有是无产阶级可以团结的力量。
3,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拥有崭新革命理论的中国无产阶级正好顺应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一,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重压迫,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比任何阶级都彻底。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多来自破产农民,了解农民的要求,能结成紧密的工农联盟,增强了自身的力量。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分布集中,纪律性强,便于组织。
4,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性质上来看,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由无产阶级领导,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由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所以中国革命含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因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分两步: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分二步走的思想深刻提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论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基本确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但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而且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 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论述:中国社会体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而进行
第二、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来引导了广大的农民共同走上合作化的道路。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
第三、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办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基础上联合。在形式上是从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供销合作小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使我国和平地实现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创造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过渡以及企业利润的“四马分肥”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同时还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逐步起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在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新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的概括,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为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4,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自由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论述: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引发了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广泛而深入地改变着当代劳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改变着生产力的结构,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的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发展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该论断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从质的方面肯定了科学技术在本质上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且从量的方面指出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诸多要素中的”第一“的地位.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高智能要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要素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坚持四个现代化建,设坚持发展生产力,科技成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绝对力量,否则,社会主义现代化直追成为空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它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代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坚持二者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4,“三步走”的涵义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把奋斗目标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要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毫不动摇的坚持基本路线,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备条件。
材料1: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最彻底的辩证法,而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也具有相对性,也要不断发展。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针对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一些人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马克思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也批评一些人把唯物史观的原理当作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并说明这些人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材料2:恩格斯在批评《〈资本论〉释》作者杰维尔时说:他逐字逐句在复述马克思的概括性原理,而对这些原理的前提却是一笔带过,结果把这些原理的意见往往给歪曲了,因为“这些原理具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在杰维尔的著作中却带有绝对普遍的因而不正确的意义”。
材料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马克思主义者,材料2中的杰维尔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2)材料1~3共同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1~3说明为什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1)两者所犯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其表现是理论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和具体性。
(2)材料1~3共同思想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现成的公式,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
(3)上述材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把自己的理论当作行动的指南,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由其实践品格决定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特征,也是认识论的基础,正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使得人类的实践和认识不断上升到较高的程度,这一切都说明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材料1: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资料来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见: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64 材料2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斗争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资料来源: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见: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材料3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21世纪中叶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资料来源: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见: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2、3、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2)根据材料1、3分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1)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本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从材料中看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果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六大认为要解决上述前进中的问题,“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什么是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答:(1)什么是小康社会?
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没有太富的穷人,也没有太穷的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但目前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
(1)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和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十六大指出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奋斗目标,并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体现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泛指、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有了它,全党全国人民就有了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50分)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4分)(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4分)(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4分)(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分)
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是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4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6分)(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6分)
3、以下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6027人,其中有两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决定辽宁省主管工业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省长刘国强停职检查。
材料2 30多年的发展,我国从一个物质短缺的国家进入了物质丰富的时代。粮、棉、油、钢、煤、水泥、肉、禽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GDP于2010年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但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5到6倍。到2007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有1479万人;
材料3 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人均耕地只有1/3,人均水资源只有1/4,人均森林只有1/7。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每年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化,沙化总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63%的河段失饮用水功能,据统计,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2003年,按照汇率计算,我国GDP占世界的3.8%,但消耗的钢材、煤炭,水泥则分别相当于世界的36%、30%和55%。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产品单位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00多倍。问题:
(1)材料1、2、3各说明了什么?(9分)
(2)针对以上材料,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你认为我国未来应该怎样发展?(9分)
答案要点:(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4分)(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4分)(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4分)(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4分)
2、答案要点:(1)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如“八宝饭”中的糯米。(4分)(2)我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经济基本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他经济成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分)(3)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根本的生产关系上,符合社会历史规律和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特征,实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能体现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又能实现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作用。(6分)
3答案要点:(1)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着人的生命安全的挑战,我国政府在高度重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不是十分均衡。已经有一部分人和地区富裕起来了,但是还由一部分人较贫穷。这对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资源短缺,但是又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使得这种资源的挑战越来越大。(9分)(2)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忽视了人的生命安全;我国资源短缺,但是又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9分)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
(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
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请回答: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
1、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性的、至关重要的问题。(3分左右)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5分左右)
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7分左右)
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现实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10分左右)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制度保障。(10分左右)
1.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试论第二次和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对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答案:第一,20世纪中国面对着两个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分左右)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且成功地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5分左右)
第三,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新的革命。中国人民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沿着两次历史性巨变所走的道路和宝贵经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中国将更加繁荣、民主、富强,并将会对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7分左右)
2.邓小平同志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他告诫我们:“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结合材料请回答:
(1)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2)邓小平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答案:(1)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另一方面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邓小平最尊重实践,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善于从新的实践和新的条件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他用一系列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0分左右)
(2)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10分左右)
1.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
党的十三大指出:从50年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2)分析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答案:(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首先,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下已经实现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其次,我国的现实国情是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进入到成熟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8分左右)(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首先有助于我们克服过去经常出现的急躁冒进情绪;其次,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第三,要求我们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7分左右)
2.下面是有关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花卉出口的65%。但荷兰的气候并不好,土地资源也不足。荷兰人将花卉种在特殊温室的水中,水中加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肥料和杀虫剂。这种温室培养技术,不但使荷兰可以终年种花,还可以解决密集种植所造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问题,提高花卉的质量。摘自1997年10月15日《经济日报》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5%~20%;到50~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9∶1,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6∶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9。摘自1994年12月24日《文汇报》
材料2在我国所有工业企业设备中,近1/5已经老化,国有工业中设备的老化率已达25%,超期服役率为39%。我国技术结构中,低层次技术所占比重高达80%。
在钢铁行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淘汰的平炉炼钢工业,在我国仍占有15%的比重。全国有1/4的纺织机械设备需要淘汰,居于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40%。
摘自《知识经济呼唤中国》
199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世界第7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却排世界第28位。90年代初,我国每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发达国家均已普及了10~12年的教育,我国目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为65%;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人员的主体是博士生,我国目前仍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仅占三分之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贡献率为60%至80%。我国近期才达到35%。据国际管理开发研究所1997国际竞争力报告统计结果,我国科学教育状况在46个对比国中排名第34位。教育体制满足国家经济竞争力的程度排名第40位。
摘自1998年7月16日《中国教育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1~3,说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及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应采取的战略。
答案:(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在于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冲破种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6分左右)
(2)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表现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研究开发能力较低,教育滞后。(7分左右)
(3)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要与经济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分左右)
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阐述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
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原则。(得2分左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得3分左右)(3)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相结合,必须结合“世情”和“国情”,特别是结合本国的实际,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得5分左右)
(4)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成功案例,加以分析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得5分左右)
1.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材料: 材料1.我们说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的东西是政权的转变,是国民党反革命政权的灭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可以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了。不是的,那时我们还需在广大的农村中解决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第404页。
材料2.第二、我们的宪法草案,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宪法中规定,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原则性。要实行社会主义原则,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天早晨一切都实行社会主义呢?这样形式上很革命,但是缺乏灵活性,就行不通,就会遭到反对,就会失败。因此,一时办不到的事,必须逐步去办。比如国家资本主义,是讲逐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只有公私合营一种形式,而是有各种形式。一个是“逐步”,一个是“各种”。这就是逐步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已达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的502页。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解决了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根据材料1、2,说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内容及其特点。
(3)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途径和进程。
答案:(1)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身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思想建设是基础,必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组织建设是保证,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还要加强理论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根本原则;加强政治建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5分左右)(2)在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加强在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包括: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对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5分左右)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过去,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根本上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今天,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依然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5分左右)
2.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 1948 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 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8分左右)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与性质。本题第(1)问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材料中给出了中共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错误观点,即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关门主义。对照材料可以看出,前者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过分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容易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后者视中国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12分左右)
提示:第(2)问要求运用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一个观点来分析建国前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具体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来说,“主要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劳动人民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又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特别提示: 考生答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一是抓不住两种“错误倾向”的实质,即都没有认清和摆正资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一个是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另一个是贬低资产阶级的作用;二是对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的分析,只是直接得出结论,即“中国的革命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善于运用题目给定的毛泽东的观点逐层分析。由此可见,回答问题前务必认真审题,注意考题本身给定的条件和限制。否则自我感觉好,得分却不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和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材料:
材料1.“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 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光讲毛泽东思想,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看起来好像是把毛泽东思想抬高了,实际上是把毛泽东思想的作用降低了。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4.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5.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以上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4说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5)根据材料5说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答案:(1)“两个凡是”,教条主义,企图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3分(2)因毛泽东晚年错误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3分左右)
(3)没有把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没有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加以区别。(3分左右)
(4)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应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分左右)
(5)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3分左右)
2.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第一,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4分左右)
第二,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8分左右)
第三,邓小平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8分左右)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2.阅读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一组材料:
(1)根据材料1、2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错误的症结何在?
(3)根据材料4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它正确解决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些基本问题? 合理并简述其理由。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8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归宿和必然趋势。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错误的症结在于模糊了两者的界线,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超越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8分左右)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4分左右)。
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
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 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
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回答问题2,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材料分析题
3、下列是一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材料 材料1:
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是什么?(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答案要点: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是什么?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各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②坚持把科学的理论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想得到发展和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适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③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华提供了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又要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
45、下面是一组关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1)概括材料1中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2,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第一句话中采取的”办法“的合理性。
(3)阅读材料1、2、3,说明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针政策及其成果。
答案要点:
(1)概括材料1中的主要观点。
①当前的农业仍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因此需要对现在的农业进一步进行改造。②农业生产组织中既有生产合作社内部农民与私有性质的个体农民之间的矛盾,又有生产合作社内的农民之间的矛盾。③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④走这条道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阅读材料2,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第一句话中采取的”办法"的合理性。
材料提出的办法是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完全正确的办法,合理性在于:①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规律办事。②体现了党的工作方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3)阅读材料1、2、3,说明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针政策及其成果。
①主要方针政策是:第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结合。第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第三,对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和对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改造同时进行。第四,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来。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②取得的成果: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二,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孤立了城市资产阶级,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第四,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50、下列是一组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材料
结合材料请回答:
(1)中共中央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2)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
(3)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
(1)中共中央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
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①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③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2)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理论意义?
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参考答案](1)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第一,他认为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商品生产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第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第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2)商品生产可以满足让你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57、下列是一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材料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是什么?(2)七届二中全会后,我们党当时面临什么新考验?(3)上述材料中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要点:
(1)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是什么?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2)七届二中全会后,我们党当时面临什么新考验?
①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②届二中全会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同时党还必须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新变化,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作外交的斗争。这些新的任务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③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3)上述材料中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主要讲的是加强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1)坚持什么原则。
(2)坚持什么策略总方针。(3)坚持什么具体策略方针。
[答案](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的原则。
(2)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时,孤立顽固势力,主要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代表就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是当权派,他们实行表面上合作抗日和实际上摧残进步势力的两面政策。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手对付他们,既要坚持团结抗日,争取他们留在统一战线中,又要同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必须坚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具体策略方针。首先,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他们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其次,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而言,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自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必要的斗争,克服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性和对于革命的不彻底性。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团结。总之,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分裂时,主要是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
(1)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应该坚持什么原则(2)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提出了什么策略原则(3)中国共产党针对党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倾向采取什么策略方针
[答案](1)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个特殊情况下提出的。所谓独立自主,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摆脱其他任何阶级、党派的限制和束缚,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的原则。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而不是把自己降低到同盟者的水平,这就是原则性,否则就是投降主义。但是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及时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否则就会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
(2)中国共产党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3)中国共产党针对党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倾向,及时纠正了这种右倾错误,制定和执行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2、(1)结合材料1分析: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必须抓住什么根本问题。(2)结合材料2分析:统一战线中有不同的联盟,如何正确处理联盟之间关系。(3)结合材料3分析:统一战线中需要象国民党这样的资产阶级代表吗?为什么?(4)综合材料分析: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支柱是什么?
[答案](1)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必须抓住领导权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集中地表现在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上。哪一个阶级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决定着革命走哪一条道路,决定着革命的前途。
(2)统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国共产党要能够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具体地说: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3)统一战线中需要象国民党这样的资产阶级代表。因为统一战线中的第二个联盟,即无产阶级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目的就是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以利于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4)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中国民主革命的全部经验证明,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不论在哪一个时期,也不论有没有资产阶级参加,都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有坚强的人民武装作为它的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13、(1)针对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实行什么政策
(2)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有什么不同,中国共产党如何区别对待
(3)在统一战线中应当防止哪些错误倾向
[答案](1)针对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他们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分为降日派和抗日派,以后还要逐渐分化。目前的大资产阶级抗日派,是和降日派有区别的。他们采取两面政策,一面尚在主张团结抗日,一面又执行摧残进步势力的极端反动政策,作为准备将来投降的步骤。因为他们还愿团结抗日,所以我们还有可能争取他们留在抗日统一战线里面,所以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而言,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自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必要的斗争,克服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性和对于革命的不彻底性。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团结。
(3)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分裂时,主要是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试分析: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怎么判断一个政党的先进性?
(3)先锋队性质与党的庄严使命是什么关系?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概括,既反映了我们党肩负的阶级的和民族的双重使命的高度统一,又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
(2)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正是党实现自己肩负的双重历史使命的体现和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既表明了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又表明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同时,党又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肩负的阶级和民族的两大历史使命的高度统一。
18、(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2)整风运动的宗旨和方法(3)为什么要整风?
[答案](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而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倾向都有害于党的思想建设,尽管两者的表现不同,甚至相反,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2)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把这两条宗旨作为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必须遵循的方针。“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就是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必须遵循的方法。
(3)整风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好形式。首先,它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冲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次,通过整风,加强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再次,整风运动创造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形式,是思想建党原则的新发展。
第四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毛泽东论述了哪十大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论十大关系》讲话的意义
[答案](1)毛泽东论述了十大关系,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这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3)《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明确了党对每一种关系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1回答:中共中央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
(2)结合材料2回答: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材料1、2回答: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理论意义?
[答案](1)材料1主要介绍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这主要表现在: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1)八大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2)八大时期党的中心工作
(3)中共八大的伟大贡献和意义
[答案](1)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八大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中共八大的伟大贡献和意义: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对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分析基本是正确的。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指出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结合材料1回答: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是什么?(2)结合材料2回答:七届二中全会后,我们党当时面临什么新考验?(3)结合材料1、2回答:这里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1)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的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2)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带来的客观环境和党的自身地位的变化,要求党认真地研究这些新情况,及时制定正确的政策,经受住新的考验。一方面,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一方面,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同时党还必须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新变化,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作外交的斗争。这些新的任务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临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六章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
(3)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应当怎样安排农、轻、中的关系。
答案:(1)农业关系到几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毛泽东由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并举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转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他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这就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
(3)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20世纪60年代,他更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设计了不同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五篇:大二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考点总结
第一章
1.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其次,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再次,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最后,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需要。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条件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2)现实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4)历史借鉴:建国后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5)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发展思想
第三章
*
1、新革命道路的理论依据和内容?(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
①必要性:第一,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可能性: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条件(客观)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客观)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主观条件)
(2)中国革命新道论理论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和有力保障),土地革命(中心内容)和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四章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及其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新型的人际关系已经确立,我国的经济结构,政治领域,阶级结构,社会矛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
(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
(2)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4)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PS: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主体原则、共同富裕原则
2、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3)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4)发展是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5)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是解放生产力;(3)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4)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否定,也不是回到改造之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改革。★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局稳定和政策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改革和发展。
第八章
1、为什么形成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防止他们之间的悬殊?
问题:
1、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2、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
3、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
措施: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社会收入分配调节中,坚持统筹兼顾、服从大局,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3.社会保障机制。理顺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3、如何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4、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2)保护修复自然生态。(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4)强化资源管理。
(5)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5、当代大学生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1、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依法治国的内容及意义?必要性?
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必要性: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社会主义国家人权和民主、自由?(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锁缚。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十章
1、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如何深化文化改革?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重点。
(4)文化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复杂性。
第十一章
1、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十二章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及意义? 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五章
1、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成为空洞的、没有感召力的口号。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2、怎样改善党的领导?
(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