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李元元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23-1053513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8 19:22: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李元元

[转载]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2_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_-05-05 09:49:59)

转载原文

标签: 分类: 毕业典礼讲话

转载

原文地址: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2_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作者:大学的声音

(202_年6月26日)

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华南理工大学202_届学生毕业典礼。看着同学们学有所成,带着理想,满怀信心地即将踏出校门,去实践你们新的梦想,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作为校长和老师,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年,有近6000名本科生,2373名硕士研究生,236名博士研究生以及56名留学生顺利毕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书记王迎军同志和其他党政领导以及全体教师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同学以及你们的家长表示热烈的祝贺!

几年前,你们来到华工,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这里,你们遨游书海,探求知识,挥洒激情,增长才干,华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和青春的身影。你们坚定了信仰,选择了崇高,有2867名本科生、1942名研究生在校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你们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有1500人次获得了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赛事的奖励,231人次获得了省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和艺术创作的奖励,涌现出一批“学习标兵”、“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你们胸怀祖国、甘于奉献,有134名同学选择到祖国的西部工作,有96名毕业国防生到部队工作,20名同学参加了全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你们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毕业生罗锐邦、金鑫、李俊桦等同学先后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为我校乃至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刻下闪光的印记,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你们心系国计民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一大批同学深入全国28个省区市开展关注返乡农民工调查活动,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扬;你们积极贯彻《珠三角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参与科技特派员计划,开展广东实施“双转移”、“双提升”战略实践调查活动,得到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的高度评价,为加快广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是有智慧、有活力、有责任、更是有担当的一代,在你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历代华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你们用不懈的努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品质,争得了成绩和荣誉。我们为202_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深感自豪,你们的贡献已经载入了华工的史册。今天,你们即将踏出校门,开始新的生活,前路漫漫,挑战与机遇并存,挫折与成功同在,我作为校长和老师,也作为你们的学长和朋友,提几点希望,与你们共勉:

第一,希望你们始终满怀爱国报国之志,勇敢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孔子有句话,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曾走出一大批卓越的革命家和建设者,他们勇立在各个时代的潮头,为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而忘我工作,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自豪。你们是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国家重点大学,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人才,国家和人民对你们充满着期待。希望你们胸怀天下,心系国家,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充分施展你们的才干,站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最前列,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第二,希望你们始终坚守诚实善良的品行,秉持正直高尚的操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各种诱惑和挑战将会纷至沓来。温家宝总理曾寄语青年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纪念碑上则铭刻着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 愈是深沉地凝视,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是强烈。这两样东西,就是我们头顶的浩瀚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他们都阐述了同样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那就是品格道德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你们在学校里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为你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证明,要想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还必须不断地加强人格、道德、品行的修炼。事业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困难和挫折随时都可能不期而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成功者,必须要有甘于寂寞、明净淡泊的心境和辛勤耕耘、长期奋斗的耐心。

第三,希望你们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和积极进取之心,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永葆对知识和真理的执着追求。虽然你们现在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是相对于起浩瀚无涯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毕竟仅是沧海一粟。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否则就会被时代发展的洪流无情地淘汰。在这个创新成为主旋律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与能力锻炼,才能胜任社会对你们的考验,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希望你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努力争做技术创新的领头雁,科学高峰的登顶人,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同学们,我们的校友李东生曾深情地说:“一日华工人,一生华工情”。从这个校园走出去的每一名毕业生,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华工人”。虽然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拥有一批新的朋友,但是,无论你们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母校永远都是属于你们的一片天地,永远都是你们的精神家园,这里永远都有一批真心关注着、热爱着、期待着你们的良师益友。

在你们将要打点行囊,踏上新的征途之际,我希望你们也把华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永远留在身边。临别之际,学校送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这十六字精神和八字校训。今后不论你们走到哪里,有什么样的困惑,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相信它一定能够帮助你们点亮心海的航灯,挂上事业的风帆,向着成功的彼岸,劈波斩浪,高歌猛进。今后不论你们走到哪里,工作在怎样一个岗位上,母校都会永远呼唤你们,祝福你们,做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当前,全体华工人正在为把我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不但需要几代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而且也需要十几万华工校友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走出校园后,一如既往地关注母校、宣传母校、支持母校,做忠诚、热心的华工校友。母校随时都期盼和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让我们再相聚在明静的东西湖畔,相聚在美丽的小谷围岛。

同学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展翅高飞,创造辉煌!

同学们,加油吧!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李元元

第二篇:李元元+202_我的阅读报告

202_我的阅读报告

为心灵寻找安宁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02_年我读了很多书,我深深感受到阅读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与快乐。我是一名中学的体育教师,今年43岁,现在人到中年的我,阅读的书籍大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的专业书籍《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 ;第二类是保健与养生类书籍《运动与休闲》、《烹饪》、《健与美》;第三类是综合类书籍,大致有《佛家修心道家修性儒家修行》、《读者》、《中国地理》、《跑者》等。

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吉家乐编著的《佛家修心、道家修性、儒家修行》这本书,其中有几篇感悟颇深。看看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都会促使我们产生浮躁心态,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愈演愈烈,究竟是社会浮躁了,还是自己浮躁了,读完本书,我曾审视过自己的内心,想要摆脱内心的浮躁,学会静心,为心灵找块安宁的地方。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和切身感受。

读《儒家修行》上篇,“给心灵找个安静的角落”这篇文章揭露了人性的本能,人性的弱点。“心如明镜台”已是奢想,“无处染尘埃”更是一种渴望。文中教我们去除躁气的方子—“静心”是一副最有效的药。内心平静是人生的珍宝,它和智慧一样珍贵。能够静心,才能够拥有健康和成就。拥有宁静之心的人,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体验生命的真谛。让心静下来的方法很多,比如打太极,冥想或者瑜伽都是最有效的途径,或者是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在他的《儒家修身九讲>中提到的“静坐”,他认为,“静坐不是呆坐,而是对自身进行思考与剖析。”两千多年前曾子的 “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儒家理想人格塑造的基本方法,联系到当今社会,更应该“三省其身”,要静下心来正视一些平时被搁置,以种种理由不去想或者佯装不在乎而回避的问题。与其回避得暂时安稳不如主动接触它解决它。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似乎找不到完整的时间去思考和处理自己的问题。静坐也许可以算是一种补救吧!

读《道家修性》中篇,“人生要耐得寂寞”一文,我的切身感受是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生却是无限精彩的,只有耐得住寂寞人,才能收获成功。文章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描述:“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像大海一样深广才行。而这个过程必定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过程,唯有寂寞和孤独才能带来智慧的成长。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害怕寂寞,时时借热闹来躲避寂寞,麻痹自己。滚滚红尘中已经很少人能够固守一方清净,独享一份寂寞了。更多的人脚步匆匆,奔向人声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热闹过后的寂寞将会加倍。如能在热闹中独饮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类选择与生存。”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拥有寂寞时,你才能停下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愈发变得成熟。另外还有一点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还要学会自我约束,约束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飞得更高。有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碧绿的田野上奔跑,手中牵着一根长长的风筝线,风大了就拽拽,风小了就跑跑,风筝随着她的控制越来越高地飞向了蓝天。是啊,当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权欲、钱欲、物欲、色欲的侵袭而悸动的时候,当你面临公与私、情与法、义与理而犹豫不决难以脱身的时候,你能否做到约束自己隐藏在心底的欲望,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我联想到了近年的“老虎”之一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从1994年11月成为铁道部党组成员,直至202_年2月落马,刘志军在铁道部的16年中赢得了“从不回家过年的铁道部部长”称号。刘志军对高铁感情很深,贡献很大。当初从国外引进高铁,在技术、价格方面的谈判很曲折,但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刘志军做成了,并且使高铁成为了我国自主品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创造出辉煌成绩的高级官员不知从何时起,内心变得浮躁了,耐不住寂寞了,把自我约束抛到九霄云外,到头来只换得一无所有。

当真正领悟了人生的幸福与美好,生命的宏伟与宽大,不因喜乐而忘形,读懂了寂寞,理解了寂寞,于是寂寞不再寂寞。寂寞就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理解约束,学会约束,于是约束就不再是约束,约束就成了成功的保证,成了爱的誓言,成了幸福的源泉,于是,寂寞成了享受,约束成就了幸福,我们也终于获得了心灵的安宁。

第三篇:李元元校长202_年教师节致辞

李元元校长202_年教师节致辞

老师们、同志们:

在秋风习习、桂子飘香之际,我们迎来了我国第21个教师节,我谨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行政及全体同学,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科教兴国,谁来振兴科教?人才强国,谁来培养人才???那就是我们的教师。教师兴,则科教兴;教师强,则人才强。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立校之基是教师,发展之源在教师,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实力体现于教师。我们永远铭记着,那些把青春年华、毕生心血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华工的长者;我们也高度关注着正在辛勤耕耘、默默守护华工这块教育圣地的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对于你们,我们永远心存敬意、意存感激!

感谢你们!正是你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国家、为广东培养了十几万高级专门人才,桃李满天下,华工才能成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感谢你们!正是你们勇于攀登、锐意创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项目,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培育累累硕果,华工才能成为广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科技源头、思想宝库。

感谢你们!正是你们齐心协力、爱岗敬业,在管理、后勤等各个岗位兢兢业业、辛勤工作,为建设美好华工热忱服务、默默奉献,学校才能和谐发展、稳步前进。

一流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师必须具备一流的学识、一流的师德。学校希望广大教师加强个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修养,打开“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追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增强爱心和责任感,做优良道德的传承者、科学知识的播种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良好校风的倡导者。学校期待,期待着你们当中名师、大师辈出,期待着你们创造华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你们是社会的脊梁和风骨,你们是华工永远的骄傲和永恒的财富!

再次祝全校教职员工节日快乐!

校长:李元元

202_年9月10日

第四篇:李元元校长在科技大会上讲话

李元元在学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202_年12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学校今天召开的科技大会,是继202_年之后的又一次非常重要的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挥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推动协同创新,促进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更加紧密地结合,为学校“十二五”科技工作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加快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

刚才,赵继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做了科技工作报告,回顾了学校“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情况,展示了我校近几年来科技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科技发展形势,阐述了我校“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我完全同意。会后,请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化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体会。学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是全校科技工作者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同心协力、勇于开拓、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各部委,以及吉林省和长春市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的党政班子,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吉林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斗在科技一线的广大师生和科技管理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是高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最近,学校制订了《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提出学校在下一个发展阶段,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荣校”四大战略,以高水平的学科群、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高起点的创新基地、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准的国际交流合作“五位一体”建设为抓手,探索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对学校的科技工作在未来国家教育和科技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深度的探讨,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使我校的科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面,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就今后在推进学校科技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要处理好学校科技工作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是研究型大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显著特征。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明确提出,到202_年,要把我校建设成国内一流、1 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到202_年建校100周年时,把吉林大学基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例如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国际合作科研机构数量、科研经费总量、重大科技项目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国家级奖励数量等数据已作为主要发展指标列入学校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指标是目前国内外官方和民间对大学做出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些指标能否实现,不但关系到学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而且更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关系到学校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提高对学校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下定决心,以超常规的气魄和努力推动学校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以高水平的科技工作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促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打造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产生卓越的学术成果,实现更好的社会服务,从而确保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技工作为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但由教学工作的水平决定,而且由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育人的水平决定。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结合,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大学学术持续发展的两翼。

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现有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在知识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术前沿地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式研究型学习,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主导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训练创新性思维,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一步学校的科技工作应注重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融汇最新科研成果入课堂、入书本、入教材。要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入开展。要鼓励科技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更多地承担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要让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学生开放,同时吸纳一部分学生直接参与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从而建立起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巨大的人才优势和创新潜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三、要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

“顶天”是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或科学发展前沿,开展重大科学课题或关键技术的研究,创造居于国内外一流水平的成果,支撑和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立地”,是指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切实解决各地区、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大量的科技问题。“顶天”和“立地”是辩证的关系,科学前沿的突破,可以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巨大变化,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反过来,当科技成果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时,也支撑了科技工作者继续从事前沿的研究。

目前,我校在围绕学科前沿、瞄准国家目标组织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全校来说,我们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学校下一步科技工作的方向,就是既要“顶天”,又要“立地”。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和组织一部分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重大军工项目等,努力解决国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中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奖励,真正起到“顶天”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另一个方面,要组织和动员大部分科技力量主动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研发新技术,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真正起到“立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四、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科技成果(包括项目、经费、论文、获奖、专利等)数量的增长作为优先目标。在官方和民间的统计资料中,数量的排序也往往决定一个学校的位置。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观在科教领域中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些高校已开始转向更加重视对质量指标的追求。对于我们吉林大学来说,今后要把对科技工作的评价放在数量和质量并重上,逐步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目前,我们吉林大学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在同类高校当中数量和质量都不占有特别的优势。而且,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一些评价,对数量还是很重视,所以我们不能说,现在数量已经足够,可以只管质量,不用管数量了,这一点将来也许有一天会做到,但是目前做不到。我们整个评价体系要逐步从数量与质量并重,逐步转向更加重视质量。无论是论文,还是申请的专利,或是争取的成果,都要追求更高的质量。我们要通过加快数量的积累为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将数量的优势尽快转化为质量的优势。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既要力争科技经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更要重视所承担项目的类别和质量,重视项目成果转化的影响力有多大;在科研基地的建设方面,既要争取新基地数量的增长,更要高度重视现有国家级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目前,吉林大学的国家级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总的来说,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我们在工程应用方面,国家级基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差距都比较大。像我们同类型的学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者工程实验室这些工程类的国家级基地,一般的情况下都会有5-10个。所以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在争取新基地的同时发挥好现有基地的作用,使它在学科建设、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特别是吸引和培养拔尖人才方面起到领头作用。在争取科技奖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方面,要鼓励教师申报高等级的奖励,在权威的刊物发表论文,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尽可能申请发明专利,特别是能够构成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着力建立数量和质量兼顾而更加注重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持续关注科技经费总量和获得成果数量的基础上,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的扶植政策倾斜度。

五、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任何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必然要以基础研究的突破为先导,基础研究在注重新发现和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关注研究成果现实或潜在的应用前景。这一点对我们吉林大学的基础研究来说也是适用的。吉大的基础研究有传统,有优势,我们要继续发扬我们的优势,坚持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们要关注基础研究的应用前景,因为这是我们基础研究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体现。应用开发 3 着眼于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科技问题,应用开发必须尽可能地运用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吉林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说,就现阶段,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都不可或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发挥学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加强原始创新,着眼于科学前沿,把握国家基础研究重要研究方向,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对国家发展具有全局和长远影响的关键领域,有效组织力量开展基础研究的攻关,力争在科学上取得原创性突破。要鼓励支持和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潜心基础研究的优秀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为从事基础和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长期潜心研究的环境。吉林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曾创造过辉煌。在唐敖庆院士的带领下,我们两次拿到自然科学一等奖。就从这点来说,吉大在全国的影响,任何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对吉大特别尊敬,学校在这方面要好好地总结经验。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很好的苗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预示着我们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在这方面要制定好的政策,鼓励一部分人长期潜心研究及从事基础研究。这不但是为了大学的荣誉,也是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因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往往就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成果。所以,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同时,要着重加强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学校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服务和支撑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要发挥学校在地方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促进高校知识和技术转移。这点非常重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或者说在发展吉林省经济方面,要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以前我们虽然有这方面的例子,但是毕竟还很少。前面三个学院讲到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对它所在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目前还不敢胸有成竹地说,或者是非常自豪地说,吉林的发展或者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离开了我们吉林大学就不行,我们的底气还不是很足。应用开发方面我们还要加强,要把我们的潜力发挥出来,主动地面向主战场,主动地深入到行业、企业当中,发现问题,提出科技攻关目标,提出相关课题。这一点在现阶段一定要引起吉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水平,能够像基础研究的水平一样在全国特别是在我们东北地区,尤其是在吉林省产生更大的影响。学校的发展是与地方、区域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有一个概念叫“跳出教育看教育,适应变化谋变化,融入发展促发展”,只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力,促进了地方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更多地从地方的发展中获得我们自己发展的资源,获得对学校发展更大的支持。从这点来说,科技工作的作用和力量都是非常大的,也是服务社会的一个主要形式。

六、要处理好重点发展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理想方式。然而,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国家不同时期对不同的领域和学科支持力度不同,校内各学科发展水平也不一致,特别是对于我们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分布面广的综合性大学来说,要想各个学科都同步发展很难实现。因此在某个时期、某个方面会形成相对的重点领域。这些重点领域会获得国家、社会、学校更多的支持,其中既有主观努力因素,又有国家发展的客观原因。学校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国家发展形势,集中精力做大事,扶优、扶强、扶新,使得各项工作安排得主次有别、缓急有序。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并提出各方面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使用方案和配套政策。实现协调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个方式,我们要努力实现。但就吉林大学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资源有限,再加上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它的重点,因此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比较一致的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机会肯定会多一些,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些机会。从校内布局来说,我们要扶持一些强 4 势学科、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扶持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优先发展,通过这些学科的优先发展来带动相关学科乃至更多学科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有目标,保重点,通过部分学科、部分学院的优先发展,带动其他学科其他学院的发展,在科技工作当中必须注意这种问题。

我们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五”的后期,显示出很大的加速度。我希望“十二五”能保持这样一种比较大的加速度,因为不加速,真的会被淘汰。科研经费总量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我们的科研经费为什么总量还不够大?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大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我们纵向的科研项目,特别是自然科学基金,应该说还是不少的,在全国并不落后。但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从全校来说,我们在医学、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还有巨大的潜力,同类型学校,这一块的经费往往占到全部经费的40%甚至超过50%,而我校医学、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20%左右,所以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还有横向经费,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一般情况下,应用开发、应用研究为主的横向经费可以占到科研经费的30%以上甚至更多,有些将近50%。而我们的横向经费只占总经费约20%,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全校无论是教师还是研究生,都对加快学校科技发展鼓足了劲,下一步,除了动员大家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以外,还要从政策方面,包括对教师、研究生和导师评价的政策、人事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家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能做基础研究的做一流的基础研究,能在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显示自己特长的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包括工程化和产业化方面,我们都要高度重视。

此外,我们这么大的一所大学,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或者以应用我们吉大技术为主的上市公司,这方面也要努力。我们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力度,产出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支持地方发展,争取获得地方政府更大的支持。总之,我校底蕴深厚,潜力很大,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努力奋斗,学校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和发展。

围绕学校已确定的发展战略,科技工作应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瞄准国家目标,组织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二是依托大项目组织大团队,产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三是建立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转移、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四是面向行业需求,加强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发展,在经济保增长、调结构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五是扩大开放力度,加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荣校”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一二李元元

一年级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一、字词书写:

1.关于写字:写字要严格要求,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并多次提醒。

2.多种方法认读字词:齐读、口头组词领读,小老师组词领读,指名读,放到课文中读。

3.字词记忆:巩固旧知,对比记忆,启发学生想办法记忆,抄写记忆。

4.字词巩固运用:字词听写堂堂清,导学训练习题练习,单元达标检测。

二、关于如何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1.等全班所有的同学安静下来再开始讲课,哪怕这节课就讲一句话,这样上课才有效率。

2.抓住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能明白一节课下来讲的是什么。

3.经常采用鼓励的方法,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4.充分发挥家长的家庭辅导作用,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每天早上来了语文自习,按时按点开始,培养读书习惯。2.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如多读一些寓言、童话、故事书、儿歌。3.让学生专心阅读,读书的时候指着字,不会的用拼音注上。4.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倡导亲子阅读。5.教室置办读书角,给孩子打造书香园。

李元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