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3-109683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9 01:24: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个会,是落实xx、xx同志的指示精神,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全面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好地服务我市跨越式发展。今天会上,两位窗口工作同志和五个单位做了交流,都讲得很好,当然,还有很多单位和窗口也做得很好。一年来尤其是今年7月1日市委市政府“新都现场会”后,我市政务服务的窗口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一是夯实了新理念,窗口工作人员已经逐步实现了“主仆”角色的换位,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服务态度、工作方式和办事效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岗位上体现先进性。二是树立了新形象,以诚恳的服务意识、规范的服务本领、热情谦和的服务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现了“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三是开拓了新局面,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年、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窗口工作的现状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离企业和群众的要求、离我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窗口片面理解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只强调严格按程序办,而忽视从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流程和优化流程。办事时限长、环节多和让群众多跑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少数窗口工作人员服务不热情、不主动、不周到。三是少数窗口工作人员个人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精、服务意识不强,不能适应高效、便民的窗口服务要求。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是全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窗口工作的好坏,窗口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代表你那个部门或单位的形象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政府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政务服务窗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下面我就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工作讲几点要求:

第一、把一流的服务体现在窗口

4月上旬我随我市党政代表团到内蒙古考察,内蒙同志服务发展的理念和意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伺候投资者”、“伺候服务对象”。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窗口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这样的服务理念,彻底摒弃过去那种“衙门式”的机关作风,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既要做到全心全意,更要做到诚心诚意。

首先,窗口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真正实现从“社会管理者”向“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转换,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养成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从方便群众出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放在第一位。

其次,窗口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甚至用真情伺候的火热心肠,感动投资者,把好的项目“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不仅要通过窗口服务体现政府一流的服务理念、一流的服务效率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更要使每一个“办事窗口”都成为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服务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窗口,不断提升热情谦和的服务形象,在第一时间把cc人民的热情传递给投资者,让每一位办事群众满意,让每一位投资者舒心。

第三,严格执行窗口服务规范,不断丰富窗口服务内容。窗口工作必须严格做到态度热情、诚恳周到、耐心细致等窗口服务的基本规范,“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咨询服务一口清”等制度更要坚持。要主动急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不能简单说“这事不能办”,而要多替群众出主意,要告诉群众“这事该怎样办”,真正做到事事为群众着想、时时为群众服务,让群众在窗口办理每一件事项和享受每一次服务时,都能亲身感受到政府机关的崭新风貌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果。

第二、把一流的人才聚集在窗口

窗口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理念、高昂的工作激情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实现一流服务的重要保证。从总体上看,各部门都比较重视窗口工作,选派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业务技能精的工作人员到窗口工作,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但是也确有少数部门选派到窗口工作的人员个人素质不高,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工作激情,缺少娴熟的业务技能。这样的人在窗口工作必然是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

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一流的事业,一流的服务就需要一流的人才。各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全局出发,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己任,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窗口工作,把最能代表本部门服务水平的一流人才和业务精英聚集到窗口,为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服务。一要坚持高标准。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服务意识,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服务技能,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律能力。既能够规范办理各种服务事项,又善于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娴熟规范的服务本领,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流的服务水平。二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和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多关心窗口工作人员,各部门要把窗口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基地,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能力的基地。

第三、把一流的服务机制建设在窗口

一流的窗口服务要靠一流的服务机制来保障。我这里讲的窗口服务机制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规范的服务流程,其次是保证窗口运行的制度规范。

红林市长一再强调,服务流程优化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有了更科学、更优化、更高效的服务流程,才可能形成一流的服务机制。政府各部门这两年都花了不少功夫优化办事流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办事流程是不是挤干了“水分”?办事时限是不是求得了最小值?是不是达到了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要求?各部门都要从“发展”的角度、从群众的角度重新审视本部门的办事流程,立足“发展”,优化流程。一是要完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力机制。优化流程,除了政府部门要自我审视、自我完善外,还要吸引更多群众和专家参与进来,充分地、经常地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形成强有力的外部推进力,不断地、深入地推动流程优化;二是要增强“短流程”意识。优化流程必须突破“管理”的惯性,冲破“权力”观念的束缚,以有利于促进发展、立足于方便群众为标准,做到应简必简、该减就减、能短则短,务求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优化,服务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三是要下大力气再造“大流程”。所谓“大流程”是指涉及多个部门之间运转的办事流程。“大流程”再造是我们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尚未解决的难题,它比单个部门的流程优化难度更大,涉及的问题和利益也更多,对经济发展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影响更为直接。各部门都要按照春城书记和红林市长的要求,主动触及矛盾,主动破题求解,动脑筋、下深水,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扎扎实实地推动“大流程”再造工作。

政务服务窗口部门是我市跨越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其管理要从一般的要求,上升到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严格规范管理,并在部门年终目标考核中予以体现;各部门也要加强对本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其自觉遵守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服务中心(大厅)要自觉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被有效投诉的窗口工作人员给予严肃处理,还要及时把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今后,政府窗口部门都要建立窗口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各部门窗口工作绩效和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严格规范窗口服务行为,为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窗口提供制度保障。市政府目督办和市政务服务中心要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窗口目标考核办法,指导各窗口部门和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尽快建立起窗口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全市窗口服务工作。

第二篇: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服务CC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个会,是落实XX、XX同志的指示精神,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全面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好地服务我市跨越式发展。今天会上,两位窗口工作同志和五个单位做了交流,都讲得很好,当然,还有很多单位和窗口也做得很好。一年来尤其是今年7月1日市委市政府“新都现场会”后,我市政务服务的窗口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一是夯实了新理念,窗口工作人员已经逐步实现了“主仆”角色的换位,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服务态度、工作方式和办事效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岗位上体现先进性。二是树立了新形象,以诚恳的服务意识、规范的服务本领、热情谦和的服务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现了“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三是开拓了新局面,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年、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窗口工作的现状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离企业和群众的要求、离我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窗口片面理解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只强调严格按程序办,而忽视从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流程和优化流程。办事时限长、环节多和让群众多跑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少数窗口工作人员服务不热情、不主动、不周到。三是少数窗口工作人员个人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精、服务意识不强,不能适应高效、便民的窗口服务要求。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是全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窗口工作的好坏,窗口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代表你那个部门或单位的形象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政府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政务服务窗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下面我就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工作讲几点要求:

第一、把一流的服务体现在窗口

4月上旬我随我市党政代表团到内蒙古考察,内蒙同志服务发展的理念和意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伺候投资者”、“伺候服务对象”。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窗口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这样的服务理念,彻底摒弃过去那种“衙门式”的机关作风,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既要做到全心全意,更要做到诚心诚意。

首先,窗口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真正实现从“社会管理者”向“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转换,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养成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从方便群众出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放在第一位。

其次,窗口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甚至用真情伺候的火热心肠,感动投资者,把好的项目“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不仅要通过窗口服务体现政府一流的服务理念、一流的服务效率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更要使每一个“办事窗口”都成为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服务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窗口,不断提升热情谦和的服务形象,在第一时间把CC人民的热情传递给投资者,让每一位办事群众满意,让每一位投资者舒心。

第三,严格执行窗口服务规范,不断丰富窗口服务内容。窗口工作必须严格做到态度热情、诚恳周到、耐心细致等窗口服务的基本规范,“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咨询服务一口清”等制度更要坚持。要主动急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不能简单说“这事不能办”,而要多替群众出主意,要告诉群众“这事该怎样办”,真正做到事事为群众着想、时时为群众服务,让群众在窗口办理每一件事项和享受每一次服务时,都能亲身感受到政府机关的崭新风貌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果。

第二、把一流的人才聚集在窗口

窗口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理念、高昂的工作激情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实现一流服务的重要保证。从总体上看,各部门都比较重视窗口工作,选派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业务技能精的工作人员到窗口工作,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但是也确有少数部门选派到窗口工作的人员个人素质不高,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工作激情,缺少娴熟的业务技能。这样的人在窗口工作必然是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

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一流的事业,一流的服务就需要一流的人才。各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全局出发,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己任,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窗口工作,把最能代表本部门服务水平的一流人才和业务精英聚集到窗口,为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服务。一要坚持高标准。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服务意识,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服务技能,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律能力。既能够规范办理各种服务事项,又善于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娴熟规范的服务本领,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流的服务水平。二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和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多关心窗口工作人员,各部门要把窗口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基地,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能力的基地。

第三、把一流的服务机制建设在窗口

一流的窗口服务要靠一流的服务机制来保障。我这里讲的窗口服务机制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规范的服务流程,其次是保证窗口运行的制度规范。

红林市长一再强调,服务流程优化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有了更科学、更优化、更高效的服务流程,才可能形成一流的服务机制。政府各部门这两年都花了不少功夫优化办事流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办事流程是不是挤干了“水分”?办事时限是不是求得了最小值?是不是达到了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要求?各部门都要从“发展”的角度、从群众的角度重新审视本部门的办事流程,立足“发展”,优化流程。一是要完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力机制。优化流程,除了政府部门要自我审视、自我完善外,还要吸引更多群众和专家参与进来,充分地、经常地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形成强有力的外部推进力,不断地、深入地推动流程优化;二是要增强“短流程”意识。优化流程必须突破“管理”的惯性,冲破“权力”观念的束缚,以有利于促进发展、立足于方便群众为标准,做到应简必简、该减就减、能短则短,务求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优化,服务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三是要下大力气再造“大流程”。所谓“大流程”是指涉及多个部门之间运转的办事流程。“大流程”再造是我们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尚未解决的难题,它比单个部门的流程优化难度更大,涉及的问题和利益也更多,对经济发展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影响更为直接。各部门都要按照春城书记和红林市长的要求,主动触及矛盾,主动破题求解,动脑筋、下深水,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扎扎实实地推动“大流程”再造工作。

政务服务窗口部门是我市跨越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其管理要从一般的要求,上升到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严格规范管理,并在部门年终目标考核中予以体现;各部门也要加强对本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其自觉遵守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服务中心(大厅)要自觉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被有效投诉的窗口工作人员给予严肃处理,还要及时把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今后,政府窗口部门都要建立窗口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各部门窗口工作绩效和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严格规范窗口服务行为,为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窗口提供制度保障。市政府目督办和市政务服务中心要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窗口目标考核办法,指导各窗口部门和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尽快建立起窗口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全市窗口服务工作。

同志们,今年4月19日,XX书记、XX市长专门到市政务服务中心调研,详细察看了部分窗口办事流程的运行情况并作了重要讲话;7月1日,市委、市政府在新都召开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现场会,春城书记、红林市长对全面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和部署,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各区(市)县、各部门和全体窗口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部署,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提升窗口政务服务水平,为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加强窗口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窗口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____怀化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分局创建省文明窗口申报材料

近三年来,我们注册登记分局紧紧围绕“加强注册窗口建设,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这一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升注册登记窗口服务质量,全力服务市域经济跨越发展,注册登记窗口服务热情、办事高效,得到了办事群众、市政务服务中心领导的好评,三年来共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10余面,二○一○年被市政务服务中心评为“文明窗口”,分局长被评为全省工商系统十佳服务能手,注册登记分局在全市工业年项目调度会上作了“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专题典型发言,二○○九年、二○一○年连续两年在市工商局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市局先进单位,窗口的优质服务助推了市域经济环境的发展,注册登记分局直接受理登记的企业较上年增长40%,全市二○一○年市场主体数较二○○九年增长100.33%,为怀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基固本,优化服务环境

1.改善窗口硬件设施。一是市局领导高度重视注册登记窗口建设,根据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安排,市局花费一万余元租用电信专线连接局域网,给注册登记窗口配备了现代化办公设备,使注册登记窗口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齐全。二

是设置了各类绿色通道、疑难问题咨询处,提供书面办事指南、自助服务电脑、电子触摸屏、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制定了主要企业类别的登记材料样本,便于办照人员在准备登记证件和填写登记材料时参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注册登记信息的利用与服务功能,受到企业的好评。

2.配强注册登记窗口人员。注册登记窗口设置企业办照咨询、受理初审、发照收费等工作岗位,通过人员调整,精心挑选业务能力强、优质服务高、计算机运用熟练且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窗口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整齐,挂牌上岗,以“依法行政、高效服务”为载体,积极打造服务型工商。

二、凝心聚力,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大力推行服务公开化。二○一○年注册登记分局主动担当了怀化红盾网注册登记栏目的信息输入和完善工作,从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企业注册登记办理环节查询、各类注册登记示范文本等一应俱全,方便了企业办理相关注册登记事项,此外我们还印发了企业办事指南和便民小册子,在注册登记窗口制作政务公开栏、办事程序栏等,注册登记人员职能职责、审批事项、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标准,工作纪律、投诉渠道方法等公之于众,实行阳光服务。使企业办事人员一看就懂,一问就知,一查就明。

二是积极实施标准化服务,促进登记注册工作规范统一。严格执行“项目相同、办理程序相同、办理标准相同、办理时限相同、解释口径相同”制度。注册登记窗口多年来对社会严格执行7个工作日(法定20工作日,省工商局承诺14个工作日)注册登记办结时限承诺制。

三是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等各项制度。注册登记分局全体人员始终如一地做到受理咨询一口清、审查核准一次清、发放资料一手清。分局全力推行限期办结制、重点企业联系制、重点项目跟踪制、疑难事项预约服务制等服务制度,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指导,以规范和加快相关企业注册登记工作,对重点企业,下岗再就业人员、退伍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创业大学生等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咨询,优先受理,优先登记服务。

四是狠抓窗口服务工作作风、纪律及廉政建设。分局领导严抓注册登记窗口人员管理,严格执行窗口人员工作制度,尽力杜绝上班迟到早退、离岗串岗、上网娱乐等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等问题。严抓服务态度。以“利民、便民、亲民”为原则,执情、真诚、耐心为办事人员服务。在廉政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以制度和规范防范腐败,通过深入推广应用企业登记业务信息化系统及规范审批制度,从制度和程序上杜绝腐败。二是加强内部监察,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在服务窗口安放干部职责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主动接受外部监察,自觉接受市监察局、市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和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

三、建章立制,规范服务行为

1.建立健全制度,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窗口形象,制度管理是保障。注册登记窗口着眼长效,强化制度建设,实现工作制度化。对照窗口单位创先争优的创建标准,对窗口原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建立健全了限时办结、特别服务、责任追究、窗口工作人员“十不准”等系列具体制度的制度体系,并组织全员培训,将各项制度深入人心,融入窗口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

2.规范工作程序,统一登记标准。规范注册登记窗口业务流程,实现工作标准化,在窗口大力推行“两个规范,五个统一”: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登记实务操作;推行统一准入环境、统一登记标准、统一准入条件、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服务质量的五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做到登记文本格式科学、规范;登记流程规范、标准、明确。

3.实施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是深化注册登记窗口政务十公开。对窗口受理范围、登记法规、办照程序、审查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工作时间、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社会监督十公开,打造阳光工商。二是强化外部社会监督。整合各种投诉资源,接受各界对注册登记窗口服务的评议监督。推行注册登记窗口服务评价体系,由办事群众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作现场评价。评价结果与年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促进注册登记窗口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积极作为,拓展服务空间

1.抓落实,主动与相关行政部门联系,协调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注册登记分局经常主动与质检、规划、国土、建设等单位进行联系沟通,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探索行政许可并联审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怀化市域经济发展。

2.多举措,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扶植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公司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逐步扩大非货币出资方式,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多方面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压力,同时开通绿色通道,落实服务友情提醒、重点项目登记跟踪指导等,帮助项目平稳落地。一是扶持和服务重点企业上市,确定专人对拟改制上市企业进行跟踪服务,二○一○年我市本土企业“湖南大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了我市私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二是实施“保姆式”服务重点项目落地,主动对接外来招商投资项目,采取筹建设立、容缺登记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程,积极拓宽全民创业渠道,不断增强全民创业意识,注册登记窗口在日常登记工作中,认真贯彻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和谐创业的全民创业战略。四是进一步做好“访万户企业解万道难题”大走访活动,直接上门深入企业与业主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的呼声,5

真切感受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至目前,走访企业近100家,及时解决了企业反映的一批困难与问题。

3.履职能,主动服务政府决策。一是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六省边区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中涉及的项目,尤其是进入怀化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分解责任到人,想方设法帮助项目尽快落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号召,制定了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有关举措。二是提前介入市政府招商引资或直接出资的工业项目,全过程帮助怀化工业园区的企业投资项目顺利获得注册登记,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及时把市场主体统计分析情况报告当地政府,为政府决策、部门管理、行业自律、企业经营、服务公众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4.强监管,促进主体健康发展。大力推行网上准入、网上名称预先核准等措施,强化企业出资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的退出机制,健全完善统一、规范的登记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营造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黑名单的监管工作,严格执行“黑名单”法定代表人的资格限制,在企业设立、变更时加强对法定代表人资格的审查,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监督出资人履行相关法定义务,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近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创先争优,争当文明窗口为目标,注册登记分局一班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怀化市域经济发展当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企业主的认可,怀化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分局多年来在省、市工商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和日常工作中均为全市工商系统的排头兵。

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第四篇:在全县转型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转型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王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们龙泉镇为壶关县城所在地,是壶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39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版图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4万亩,农业人口4.5万,202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转型跨越和小康建设两件大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龙泉镇在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中,结合镇情、村情,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开思路、话发展、谋转型、促跨越”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镇村两级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振奋了精神,坚定了转型跨越的信心和决心。在大讨论中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工作盘子,进一步坚定了“大招商、大引资、大上项、大发展”的工作理念,确立了“1341”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具体来讲,就是要围绕“转型跨越奔小康”这个中心,充分发挥我镇农业龙头企业集聚、石雕石刻底蕴深厚和区位优越三大优势,集中抓好地头经济、石头经济和地产商贸经济三大重点,争创全市“一村一

品”样板镇、小康建设示范镇、农业产业化先行镇、地产商贸特色镇,到十二五末,实现镇村经济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两番的目标。

一是抓地头经济。就是要以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 “一村一品”为方向,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抓好七大农业经济园区建设。一是肉鸡养殖加工园区。就是要依托今天上午刚刚奠基的壶关大象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在西川底等10个村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二是食用菌种植加工园区。就是要依托紫团公司,在小山南等10个村发展食用菌大棚,今年新建700座,总量达到1000座,完成“千棚十区”建设任务,明年开始向“百村万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努力打造“中国食用菌之乡”;三是小杂粮种植加工园区。就是要依托下内村山野绿色食品公司,在下内村等5个村发展小杂粮种植加工,使农民种出的小杂粮成为绿色品牌、壶关特产,走出壶关,销往全国;四是生态循环园区。就是要依托裕丰酿造公司,在西街村建设酒糟猪气循环生态农业园区,形成年出栏万头生猪,万吨酒精,3000吨绿色蔬菜;五是生态观光园区。就是要依托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业,在盘驼底等村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延伸太行山大峡谷旅游链条,让来大峡谷旅游的游客在体验峡谷美景之后,继续在县城休闲娱乐,购壶关土特产品,看壶关秧歌表演;六是旱地西红柿种植加工园区。就是要在清流村上马建设1个西红柿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扩大清流等5个村的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形成以清流为中心的旱地西红柿种植加工园区。七是羊产品加工园区。就是要依托郭氏食品公司,在谷驼等村发展养羊和羊产品加工业,一方面,要支持郭氏食品扩规模、拓市场,确保年产5000吨袋装、盒装羊汤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年产8000吨速冻水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另一方面,要鼓励郭氏食品树精品、创品牌,走出壶关,走向全省、全国,力争3年内在外地发展30个郭氏羊汤连锁店。通过七大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农作物就地种植、就地转化、就地增值,真正达到“一村产一品、一村专一品、一村精一品、村村产商品”的“一村一品”目标。

二是抓石头经济。就是要利用四家池、西川底等村石雕产业集聚,石雕传统手艺源远流长,石头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大力拓展雕石、赏石、玩石的石头文化产业链,打造石头文化经济圈,把小石头做成大产业。

三是抓地产商贸经济。按照壶关县县城发展规划,目前我镇已有10个村成为城中村。城市扩张意味着农民要失去土地,处理不好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这些城市扩张后遗症,我们要借鉴南关和龙丽庄村房地产开发积累的成功经验,推广他们一村一个商贸批发市场、一村一个大型超市或商场、一户一个临街商铺的成功模式,抓住城市快速扩张、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机遇,推动房地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达到城市更靓丽、村集体有收益、失地农民更富裕的“三赢”目标。

目前,影响我镇转型跨越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业经济先天不足,严重滞后。全镇没有1家大型工业企业,这已成为制约我镇转型跨越发展的短板。尽管我们认真落实县委制定的招商引资十大优惠政策和“15311”招商引资办法,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但成效不大,恳请上级领导能给我们牵线搭桥,帮助我们引进几个亿元以上的工业新型化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由于七个农业园区要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资金缺口很大,需要省市领导在融资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建议把扶贫资金进一步向我镇倾斜,并把我镇列为村镇银行试点镇,增加我镇的融资渠道。

第五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讲话

同志们: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快构建常州现代农业新体系,增创常州农业发展新优势,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农业战线应有的贡献。我想,这一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同志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重点,加快推进常州现代农业发展。

上午,各辖市、区以及市委农工办,市计划、质监、科技、农林等部门,围绕如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许多观点很有深度、很有见解。听了以后,我感到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下面,我根据最近的调研、学习和思考,也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加快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特点是:

(一)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一是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去冬以来,全市新增花卉苗木3.36万亩,总面积达到18.36万亩。全市85%以上的花木种植面积集中在省道219沿线,夏溪、嘉泽、尧塘等5个“省级花木之乡”花木面积已达13万亩,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5%。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从花木生产、经营逐步向园林工程建设、园艺观光休闲等方面扩展,“花木板块”优势进一步显现。二是经济林果发展势头较猛。以武进东部地区、金坛和溧阳丘陵山区和新北区沿江地带为主的三条经济林果带初步形成,全市经济林果总面积已近47万亩。特别是武进东部优质时令果品基地,呈现出品种新、机制活、速度快、水平高等显著特点。三是特种水产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全市以洮湖、滆湖区为主的特种水产面积已经达到48.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覆盖面已扩大到92%。全市共有千亩以上养殖场36个,面积13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批生态、科技、规模、高效养殖基地。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上半年省、市两级20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4.2亿元,增长15.1%;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16%,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机制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不少企业普遍采用订单方式、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了经济共同体。三是市场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上半年凌家塘农产品市场、夏溪花木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滆湖水产品市场等完成销售45亿元,优势农产品交易活跃,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申报认定工作扎实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9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19只。今年以来又组织了53家单位申报省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30万亩,其中28家单位已经通过了省环境检测。二是农产品及投入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了对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检测。三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各类专业培训广泛开展,检测设施和手段明显改进,建成了全省首家具有省级资质的农畜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和大部分零售农贸市场基本配备了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质安全。

(四)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壮大。一是农产品生产专业大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全面发展。全市已建成粮油、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0多家,形成各类农业特色乡镇16个、特色农业专业村300多个、特色种养大户5000多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势头强劲,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引进“三资”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近6亿元,投资强度、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日趋活跃。试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评比,加大了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政策扶持。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家,总数达到了342个;各级各类合作组织兴建无公害生产基地31个,总面积39万亩,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85个,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总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力度和推动力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新的业绩,积累了新的经验,为今后常州农业和农村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常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定位和重点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四大任务”,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后三条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三农”问题,而第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总结几十年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思路、一个大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统筹城乡投入,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镇与农村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真正实现城乡一体、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最终目标就是要构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该看到,近几年来,常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外向化、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对照“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对照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总任务,对照市委、市政府“实现常州农业农村更快提升”的总要求,农业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当看到,当前农业产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仍然很弱,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现实。如何立足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牢固确立现代农业新概念,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新平台,取得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为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做出农业产业自身的努力和贡献,这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分重要的、紧迫的和首要的任务。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现代农业,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的。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第一,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满足温饱的封闭型农业,而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商品利润的效益型农业;第二,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源、靠劳动和经验为主要手段,而现代农业则是依靠科技、装备、资本和改革创新来推动发展;第三,传统农业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区域自求平衡”的管理方法,而现代农业必须采用适应市场和贸易自由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第四,传统农业商品率低、农业运作空间狭窄、交易方式简单,现代农业则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条件下的高商品率农业,要求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育;第五,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强项是劳动能力和经验积累,而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则必须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信息接受能力和市场经营水平;第六,传统农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小,而现代农业与其它相关产业则必须结成“共生共赢”的产业体系。

因此,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总体思路和工作定位上,就是要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经济思想指导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来管理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推进和加快常州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我初步考虑应该大力组织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所谓“四大战略”:

一是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通过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建设,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放大优势农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科教兴农推动战略。传统农业为什么弱?弱就弱在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弱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贡献。

四是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大宗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开发绿色农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而且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四大战略”当中,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主要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方向,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着重是解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主要是解决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科教兴农推动战略关键是解决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它们都是影响常州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所谓“提升五大能力”: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三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五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地说:

第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常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种子种苗引繁体系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等设施装备,完善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抓住了农业产业要素的跨区域整合,就是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生产力优化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突出抓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才能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农业产业增长极,这是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抓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须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一项首要任务。搞好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想要重点把握这么几点:

一是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出发点。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综合运用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优先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是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竞争策略。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落脚点。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决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必须突出优势农产品,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致力于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主动接轨上海,实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主体定位,找准竞争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

三是要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做出名。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快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开发。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行“规划引路、产业经营、基础配套、集中建设”的办法,一年一年排项目,一项一项搞配套,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生产基地集中,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影响和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

传统农业条件下指导农业生产,主要是考虑“怎么种、什么时候种”等“生产性问题”,而现代农业则要更多地考虑“种什么、种多少、能不能卖得出、市场如何进入”等“经营性问题”。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存在着“两个脱节”,一个是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相脱节;另一个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加、销等环节相互脱节。过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了传统种养殖方式和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两个脱节”所造成的“农业产业链短”,农业的效益难以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很突出的一条,就是通过产业的概念,把生产、加工、销售、科技等各类组织联结成为一体,通过产业链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带动把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营销理念吸纳进来,通过产业整合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强在生产、弱在加工、难在流通、低在效益”的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突破加工。进一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快发展“产业延伸、专业分工、培植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主导产业,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和科技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做大做强。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把资金和技术带进农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带进市场。

二是要培育主体。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定位准、生产水平高、投入密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园区农业。坚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为载体,以农业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三资”开发农业,用工业的方法来培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业态,通过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搭建物流平台、强化与上海市场对接等各种手段,促进产销紧密衔接,不断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三是要不断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种养销大户,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把相关的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大户组织起来,努力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善于发现能人,敢于引进能人,重点扶持能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带领更多农民闯市场、办基地、谋实业,增强千家万户农民的产业经营能力。

第三,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农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农业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能否销售、竞争能否有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否明显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主要在于农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于农产品是不是符合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州农业主动接轨上海农产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加快建立常州现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立足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坚持规范管理、扶优扶强、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建立以质监部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行业管理体系。横向突出专业优势,纵向衔接相互配套,加快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管理、行业管理、检验测试分工明确,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常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新体系。要围绕大宗农产品、名特优新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采标、贯标以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

二是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品质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要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现代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水平。

三是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集中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制定强制性措施,切实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控制。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于一些有害物严重超标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要坚决禁止其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

第四,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在现代农业竞争中,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并将越来越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生产成本要靠科技来降低,农产品品质要靠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要靠科技来保证,市场品牌要靠科技来打造。因此,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常州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要合理定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着重加快农业科技工作的“五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农业内部,更多地向面向市场、超级市场转变。五是从侧重于单项技术、种子推广应用,向致力于农业综合技术和大面积推广、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转变。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要坚持“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紧紧围绕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好农业科技发展长期计划和分工作计划。围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坚持走 “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大力组织和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引导科技力量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的主战场。

三是要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增强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定向辅导、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治理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具备的资源和环境保证。

一是要确立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方向。要牢固确立农业生态理念,加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体系。既要追求高产高效,更要重视安全和生态。要以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我市农业生态资源,把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纳入生态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二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切实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生态性投入,努力建设集约化经营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土壤和水资源建设与保护,严格控制并禁止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生产,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随着“集市农业”向“超市农业”的转变,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保鲜和加工技术以及品牌都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要按照绿色品牌的建设标准,加快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以绿色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农产品流通平台、展示平台、科技平台、信息平台,突出绿色主题,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工程”,使常州成为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三、关于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的农业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工作还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咬定全年的目标不动摇,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抓紧做好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省里也制订了《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15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我市也已经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规划的要求。今天的会议上,农林部门已经就这项工作做了说明。希望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工作职责,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研究,抓紧制定相关的区域配套规划和专题计划,并协助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做好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要组织落实好常州农业(上海)推介会暨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年10月份,我市将在上海举办常州农业投资说明会和农产品展销会。这是我市围绕上海市“四大中心”建设目标、主动宣传常州、集中展示常州优势农业、加快与上海农产品市场接轨的一次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项活动十分重视,将组织专门工作领导机构和筹划办公室。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好各自承担的任务,超前做好项目联系、市场对接、企业展示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这一次上海投资说明和产品展销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早安排好明年结构调整重点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农业重点项目的管理,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序时进度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尽快发挥效益。要建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加大项目验收和考核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入。通过农业项目的有效组织、实施和推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进一步落实好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消除“非典”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好农业生产的各项指导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和为农技术服务,确保秋熟增产增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组织实施好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土地换社保”政策,切实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决失地农民、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认真组织好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的申报认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为契机,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今年要确保金坛、溧阳两辖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成功。同时要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确保今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同志们,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农村“两个率先”的战略性举措。希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创造常州农业发展新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跨越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