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河北教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之“一带一路”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23-59485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3 21:59: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河北教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之“一带一路”

河北教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之“一带一路”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出席会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与支持,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也是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是近几年来较热的时政话题,在我们的教师考试中也很可能出现。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一带一路”相关的知识点。

★考查角度: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的,因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为基本的考查内容。考查的角度有很多,包含了对其基本知识的记忆类考查,如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对影响的理解类考查,如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主要的考查形式有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下面我们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一考点加以梳理:

★考查角度:“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

对于“一带一路”这一热点问题,除了考查与其相关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之外,还会从“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点这一角度进行考查。因为在当今国际上有一些言论,把中国的“一带一路”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很明显是一种误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考查角度:“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是何作用呢?在我们的考试中很可能就会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发散性考题,考查大家对于时政的敏感度和对于当今国际局势与关系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这里要对“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和现实意义进行梳理。

以上就是教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之“一带一路”,希望对大家的备考和考试都能有所帮助,最后祝愿大家备考顺心、考试顺利。

中公讲师解析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备考复习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备考复习方法

一、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考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历史知识,但这些知识很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因此要以科学、直观、简明的网络结构展现单元知识要点及内在联系,便于考生整体把握了知识脉络,强化复习效果。

二、突破要点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并对所剖析的要点辅之典型例证。

例如: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八七”会议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遵义会议

转折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或时间。土地革命的转折点很多;南昌起义是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双方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折点。做此类习题,首先要再现有关知识,然后归类综合分析,提取与题目相符合的成分,组成正确答案。这样,融理论讲解与典型例题分析于一体,可以帮助考生轻松化解教材重难点内容,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提高与升华。

三、透析热点考题

荟萃全国各地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以精要的语言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全面透析命题规律,并辅之举一反三,以易错问题为载体,分析错解原因,归纳错误类型,纠正思维误区,从而达到防错于未然的效果;以典型题目为基点,由点到面,在归纳中提高,在点评中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四、提升单元知识和能力

为适应新课标“方法、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功能,选择鲜活史料,精心设计优质题目,题型体现考试新动向,梯度渐进,兼容性强,融“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备考提供最好的操练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专题归类,分项训练

打破教材章节顺序及跨度,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成专题条块编写,如分成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几个专题进行训练。

总之,各方面安排科学合理,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不仅能提高考生的复习效率和应试成绩,更能促进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篇:一带一路专题复习考试必备

有关一带一路的主要背景和内容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布局。

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充分体现中国与各个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在一个平等协商的氛围中进行,而且成果又各成员国共享;充分体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该有的国际态度和国际姿态。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规则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和主导,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非常不利,而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则是为了促进更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发展,在国家经济舞台中寻找话语权,实现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地位平等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新“四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

互联互通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

把握中国政府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政策沟通。政策沟通通常都是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不同国家的政策各不一样,需要彼此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实现国家之间的互信互利,才会有良好的经济建设局面。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高海陆空三位一体交通建设:开展能源基础设施、电网、通信网络建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交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交通就没有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不管是路上交通还是海上交通,不管是通讯、电网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必须的,也是各个国家需要达成的共识,这样才会有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有关“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如何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贸易畅通是围绕着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方面来展开的。中国积极与各国一起为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做努力。中国欢迎外资投资,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保护来华投资者合法利益,也积极倡导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充分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贯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这将又是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平台,中国将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发出越来越有分量的声音。这个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时政热点。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扩大开放的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以下两段为解析该部分内容):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一带”的核心区。中央作出这样的决策,一方面的原因是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中亚国家联系紧密,是联系中亚国家最快捷的陆路通道,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是维护边疆稳定,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的需要。

而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是“一路”的核心区。中央作出这样的决策,一方面是因为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远洋运输和港口优势明显,靠近台湾有利于统战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福建经济的腾飞,而另外一个因素也许是因为福建是习总曾经奋斗和战斗过很多年的地方。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万能句式)

一带一路的特点:

要求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全国形成一盘棋;是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协奏曲、交响曲,要动员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几十亿人,发挥国家的优势和潜力,其首要一点是政策沟通。

建设由点到线、线到面因此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或城市群,而是一大片区域。

它促进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市场的高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均衡的、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核心任务在于发展经济。

有关“一带一路”的材料题 Example 1: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词汇,在当今的中国,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高层领导提出了“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张。时隔近20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上任,“丝绸之路”在国际上更是屡次被提起。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初衷是通过这条链接亚欧两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的大动脉促进国际贸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空前发展。“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不满足于仅仅建设交通运输生命线,还要不断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形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突破了“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初衷。

材料二: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做出怎样的努力。Answer:

(2)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谋发展。②立足新的实践,创新合作模式,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③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传递、沟通和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加强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汲取欧洲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or“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Example 2: 2015年,“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度成为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7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1)结合材料一,分析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应如何落实我国的外交政策。Answer: 答:(1)

①有利于形成合力,提升一带一路沿途各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维护共同利益。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利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是顺应全球化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要求,是推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推动贸易转型升级,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补充:利于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坚持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理关切。

③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多领域的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循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发展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分析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性,分析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计划的积极意义):

总体概括:

在内政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带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推动经济均衡发展;在外交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打造连通亚欧国家的陆路大通道,以经贸发展促进全面合作,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要简单地重现古代丝绸之路。在性质上,它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形成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分点论述:

这是历史选择的回归。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是多边合作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2014年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路一带”战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老挝总理通邢、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东帝汶总理沙纳纳、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进行了同台对话,共同探讨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一带一路”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以上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请分析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有着怎样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的重要议题。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有关国家都可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其三,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推行一带一路计划:

第一,为了加强区域协同,打破原有的点状、块状的发展模式,向横纵方向延伸,强调省区间互联互通。可以使资本带动产能输出。传统的出口市场增量空间不大,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以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方式。第二,“一带一路”的推进可以盘活存量经济,有利于扩大在周边区域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广人民币支付系统。同时活用巨额外汇储备。通过此契机拓展外交存在,“一带一路”成为各大国际会议受关注的主题,各国领导人认同感不断加强。

第三,消化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IMF测算中国全部产能利用率不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恰恰需要性价比高的中国建设业务。另外还可扭转我国国际收支困境,由于过度重视GDP忽略GNP导致中国一直深陷对外净资产与负收益并存的窘境,简单来说,中国作为借给别人钱的竟然还要给别人支付利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出去”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和传统贸易增长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战略无疑是多赢的,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带一路”的战略。

分析造成东西部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这一问题在往年材料题出现过,待讨论)

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先回答有关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如概念、精神、特点,再结合中国情况谈意义)

第四篇:一带一路历史与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先秦时期的“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西汉时期,汉武帝出于联络大月氏东西夹攻匈奴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来通过军事胜利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并确保其安全。东汉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也是在此时,西域通道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形成了完整意义的丝绸之路路线。在以后的历史中,丝绸之路得以延续并多次显现出畅通繁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这一古老通道再次焕发生机。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后来的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鼎盛状况。而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但后来随着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历史悠久,历经中断与衰落却仍延续至今,积淀丰厚,发挥着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道路的作用,在当今赋予其新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背景

一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一带一路”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战略构想。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此情形下,我国对外开放长期以来主要的对象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的东盟、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亟需通过合作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三是中国作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在南海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加剧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一带一路”同时承担着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的战略任务。四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展和崛起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敌意。“一带一路”就是要与周边和世界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将用实际行动昭示天下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是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

五是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一带一路”恰恰能把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这些新思想理念和对话合作机制落到实处又能统领全局的。

第五篇:一带一路 历史专题训练

“一带一路”试题训练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洛阳 和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试题训练

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到极大关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福州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2015年2月1日在北京召开。张高丽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___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A.全方位对外开放

B.全天候对外开放 C.深度对外开放

D.全面对外开放

3、阅读材料: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上)与 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 航路开辟图(见教材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材料三 亚欧大陆桥

(1)依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2分)

【答案】

(1)发展:①到达范围更广,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②贸易渠道增加,海上商运发展迅速;③唐宋以来,瓷器成为外销重要商品,故被称为“瓷路”。(3分)原因:①北方战乱,陆上丝路受阻;②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③经济重心南移;④瓷器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需要稳而运载量大的承载工具;⑤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4分,任意2点)

(2)背景: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的结果;(4分)

影响:①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向近代过渡,丝路没有; ②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 ③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隔绝状态,推动世界成为整体。(4分,任答2点)

(3)认识:①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需求,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②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欧亚空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

4、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南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材料三: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概括材料

二、材料三中“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方式上的不同。

(3)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4)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评价?

答案:

(1)海丝,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

原因:1经济重心南移。2经济和科学技术地繁荣(答造船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路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等,酌情给分)

对外政策:

1、对外开放,2、平等贸易。(2)西方: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

构想: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

(3)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地破坏和灾难。

(4)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发动冷战,遏制社会主义的措施,其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但也借此在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但其目的是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平等的合作关系。

因此,“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错误认识。

河北教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之“一带一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