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一带一路”战略背后 中国参与10多个海外港口项目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3-114622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20 12:59: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带一路”战略背后 中国参与10多个海外港口项目

“一带一路”战略背后 中国参与10多个海外港口项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APEC会议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时专门提到,双方要共同建设好瓜达尔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02_年,中方应巴基斯坦请求援建瓜达尔港。202_年,中国从巴基斯坦手中接过瓜达尔港经营权。

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后来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地在海外参与港口项目。

南都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从202_年正式开工援建瓜达尔港至今的十多年里,中国参与的10多个海外港口项目,202_年占3个,今年占了5个。

专家分析称,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且高度依赖海上运输;适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等背景因素都促进了中国不断地参与海外港口项目,港口合作正逐渐成为中国与港口所在国家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巴基斯坦借中国总理访问之际,请求援建港口

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告诉南都记者,上个世纪60年代他在巴基斯坦留学时,就常听巴基斯坦的同学提起他们特别想建设瓜达尔港,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和国力有限,一直没有实现。

202_年,巴基斯坦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国对建设瓜达尔港提供援助。那个时候,陆树林已经是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

“202_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在欢迎宴会上作了专门的报告,介绍并强调建设瓜达尔港对中巴双方的重要性。朱总理当场表示,回国后将派交通部来进行实地考察。”陆树林说,这次访问开启了中国援建瓜达尔港口的前奏。

中方代表团考察后得出结论,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建深水港。202_年,中国正式向巴基斯坦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开始建设瓜达尔港。

此后的时间里,中国还相继援助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南港集装箱码头和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等港口。

这些港口均位于印度洋航运要道上,和距离世界主要运油航道霍尔木兹海峡只有400公里的瓜达尔港口一样,都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

202_年中国企业参与合作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则是船舶通向西欧、东欧、巴尔干半岛、黑海、地中海、非洲良好的中转港。今年5月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中俄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建设俄罗斯扎鲁比诺大型万能海港项目,该港口则位于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道上。

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海外港口项目建设,除了向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提供援助建设港口码头外,还包括承建海外港口项目、获取海外港口经营权、与港口国家合作建设港口等参与方式。这些项目有的是在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推动的,有的是企业自身通过竞标获得,有的则是对方国家主动邀请中国参与合作。中国参与海外港口项目,为国际贸易提供物流支点

瓜达尔港202_年建设完工后,新加坡港务局竞标获得了经营权。由于经营不善,巴基斯坦于202_年正式将港口经营权移交给中国。

陆树林说,巴方积极欢迎中国利用瓜达尔港,并表示巴基斯坦要成为中国的贸易和能源运输通道。

中国全球贸易的发展正是中国越来越多参与海外港口项目的背景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南都记者分析,中国是一个高度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海上贸易以及能源通道安全的需求逐渐增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滕建群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需要有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支撑点,而港口码头的建设使中国有了保障海上运输线的基地。

根据商务部今年3月发布的消息,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2_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2_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商品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运来完成。港口是海运这个物流链的支点,中国要发展海外港口很正常。“但是中国不能像美国一样通过海外发展军事基地的方式来发展港口。”王义桅说,美国在海外有各种军事基地,控制着重要的海峡通道。中国现在需要走向海洋,打开海上通道,确保海上通道的安全,不可能选择军事的方式。所以通过与港口国家进行合作,参与海外港口项目是中国通过非传统方式建立海上贸易通道的新型方式。

他还认为,通过港口合作的方式不仅仅是给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全球贸易提供海上通道的便利,中国参与的海外港口项目是中国为全球化提供的“公共产品”。以前中国是加入全球化,现在中国是主动开辟新的全球化道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也将中国看成是自身发展的一个机遇,愿意和中国在这方面进行合作。”王义桅说。中巴瓜达尔港的合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60%的能源补给来自中东,80%的石油进口经过马六甲海峡。石油如果运到瓜达尔港,再由陆路输往中国,路程最多缩短85%。不但为中国往来中东产油区提供最短路线,还可以绕过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以及局势不稳的南海、东海和黄海水域,确保中国能源安全与稳定。而中国西部的产品也可以直接通过瓜达尔港运出海,大大缩小了之前需要运到东部港口的成本。

“中国海军护航维和行动,需要港口作支撑”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8月12日,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长白山舰和运城舰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开始起航以来的首次靠港补给休整。两舰在短短一天内进行油、水以及蔬果等物资的补给休整,然后继续向亚丁湾索马里任务海区航行。9月8日,长白山舰驶入吉布提港,开始为期5天的靠港补给休整。这是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首次停靠吉布提港。按照计划,长白山舰靠港期间,将补充燃油、淡水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等物资,并有序组织官兵轮流上岸休整。

世界维和行动需要中国参与,而中国的维和行动需要港口的补给。

“中国海军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包括亚丁湾护航在内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国海军走向全球和中国贸易走向全球一样,需要有港口码头的支撑。”滕建群说。王义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目前,中国海军护航行动进入有序接替、常态化运行的新阶段,护航舰艇靠港补给休整也逐步实现了常态化。相比于第一批护航的海军舰艇和人员124天不上岸的高强度、高负荷运转的考验,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现在平均1个月左右靠港补给休整1次,每次为5天左右。补给休整港口为阿曼塞拉莱港、吉布提吉布提港和也门亚丁港。

吉布提港濒临亚丁湾的西南侧,是吉布提的最大海港,也是东非最大的现代化港口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21世纪初,一些国家为了远洋航行需求,同时为了打击索马里海盗活动的需要,吉布提港逐渐成为一个各国军舰补给的万国港。其中,中国护航编队一半以上的补给都要靠吉布提港。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_年1月,中国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与吉布提港口和自由贸易区管理局签订协议,以1.85亿美元收购吉布提港口23.5%的股份。当地媒体报道称,此次收购不仅不会影响埃塞对吉布提港口的现行使用安排,还将会使港口运营现代化,最终使客户受益。

202_年,中国企业中标吉布提港口码头建设项目。

携手希腊最重要港口,中国资本“走出去”

“比雷埃夫斯港口……在雅典西南七公里的地方,为雅典最重要的港口。”这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中最开始的描述。如今,这里依然是希腊最重要的港口,202_年它曾跻身欧洲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

202_年,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企业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签署协议,获得比雷埃夫斯港口2、3号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中国开始“牵手”这个在历史上就赫赫有名的重要港口。

彼时,正值西方金融危机爆发,希腊政府对于中国在其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愿意投资一直心怀感激。希腊船东也支持这项合作,认为这将有助于港口的扩建,使其成为通往巴尔干以及更多地区的商业中转站。

有媒体评论称,这无疑是一次双赢的合作。而中国“走出去”战略关于“和谐共赢”的一贯主张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从202_年至今,希腊《中希时报》总编辑汪鹏见证了中希两国这项港口合作的全过程。“一开始希腊民间很抵制中国企业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口业务,他们认为中国大举收购会带过去很多中国劳工,抢了他们的饭碗,尤其是比雷埃夫斯港口工人的饭碗。”汪鹏告诉南都记者,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方企业除了7个管理层人员外,其余人员均聘用当地人,中国只是把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带了过去,不仅没有抢他们的饭碗,还让之前比较低的效率变得更加高效。

和中国合作之前,比雷埃夫斯港口只有1号和2号两个集装箱码头。中国企业过去后,对2号码头的旧设备进行了全面翻新,并填好造陆修建了新的3号码头,如今比雷埃夫斯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已经大大提高。比雷埃夫斯港口项目也被公认为中国在希腊最成功的投资,几乎所有到访希腊的中央领导人都会前往码头进行考察。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希腊时曾登上港口调度中心平台,详细了解了港口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并指出,要把比雷埃夫斯港口打造成中希合作的明珠。

汪鹏分析称,有了中希比雷埃夫斯港口集装箱码头这个合作典范,中国“走出去”战略将更偏向于资本走出去,尤其是针对发达国家。

陈凤英也认为,这次合作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典型案例。“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有非常大的外汇储备量,我们必须要到国外去投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她说。

王义桅对南都记者表示,中国参与海外港口项目另一个重要背景正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202_年初,这一战略首次被提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

“国内产能过剩,中国基础建设需要走出去。而且在新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中国基础建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都具有优势。”王义桅说。

“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支点

中国分别于202_年、202_年对斯里兰卡提供援助,建设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以及汉班托塔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9月份访问斯里兰卡之际,中国企业与斯里兰卡政府再度签署了汉班托塔港口集装箱码头投资运营项目关键条款等多个港口项目协议。

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是太平洋到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十字路口”。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从海上丝绸之路经印度洋到达西亚、北非,进入欧洲,位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的斯里兰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当前中国推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是两条重要的商贸线,也是能源线。王义桅认为,与相关国家的港口合作,是打通“一带一路”通道的重要方式,中国未来必然还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港口合作。

斯里兰卡政府在习近平访问期间表示,斯方愿意积极参与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中国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任为民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港口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港口投资建设运营合作,是未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方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体路线有两条:一是从中国的沿海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地中海;另外一个是从中国沿海,经南海,经过印尼群岛,到南太平洋,国际合作范围包括海洋科考、渔业、旅游业、资源开发等。任为民认为,海上运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支柱,港口的作用主要就体现在其作为陆地与海洋的界面、海运贸易活动发生的中心、海上丝路的节点等方面。

在任为民看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大的框架下,未来港口布局应该有3个特点:世界级大港大多数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有众多的世界级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装卸港;沿线还有众多的地方和区域性港口。

滕建群也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从海上和欧亚大陆两个方向展开了通向世界各地的蓝图,这一通道的最根本设想就是要在路和带上有一系列的港口支持。这条通道不仅仅承载着越来越多商品的流通,而且也将承担起更多的安全义务。0

第二篇:一带一路战略与青岛港港口建设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书

项目名称:青岛港港口建设与转型——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项目时间:202_年7月25日—9月1日 团队名称:一带一路实践队 指导老师:

团队成员:马梦琪 高鹏 郭煜 聂永强 王英杰 邹继龙 杜霞(有错误改下哦)

目录

序论……………………………………………………………………………………………….2

调研摘要…………………………………………………………………………………….2前言………………………………………………………………………………………….2 正文……………………………………………………………………………………………….2

一:悠悠历史与新希望....................................................2

二:蓝色起点与现代化建设................................................4

2.1建国以来我国港口规划的回顾与总结.....................................5

2.2青岛港软硬件建设与优劣势分析.........................................52.3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6

三:新时代变革...........................................................6

3.1青岛港区十二五规划建设内容...........................................6

3.2: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7

小结………………………………………………………………………………………………..7

结语………………………………………………………………………………………………..7

参考文献…………………………………………………………………………………………..7

社会实践证明材料……………………………………………………………………………......8

摘要:

值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青岛港转型的时间节点,分析青岛港的发展历程与优势,结合建国以来港口规划,找出青岛港转型的方向,为研究青岛港的转型提供参考。关键字:港口建设,青岛港,一带一路

前言:

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一带一路”将港口功能强大、辐射区位优越的经济中心城市推向了重要枢纽节点的前沿位置。青岛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之一,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在此时代背景下青岛港的港口建设值得人们关注。青岛港如何帮助青岛实现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的目标值得人们关注。青岛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战略支点,该怎样建设青岛港,值得每个关注青岛港发展的人思考。

正文:

一:悠悠历史与新希望 ■青岛港口建国前大事记

1892年,清政府开始在青岛湾内兴建人工码头。

1898年3月,《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同年9月2日,栈桥和衙门桥码头成为货运码头,作为自由港向世界开放。

1901年,小港建成;3年后,大港第一码头北岸正式对外开放。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他们着手扩建青岛大港,更加肆无忌惮地展开掠夺。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提出了“以港养港”的建设方针,青岛港务管理机关对大港码头设施进行整治恢复工作。

——————————————来自半岛都市报整理

说起青岛建港,就不得不提到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李鸿章。1891年6月,李鸿章看完北洋水师的演习后,从威海南下到胶州湾视察。胶州湾的地形和所处地理位置的险要,让这位革新派大臣深有感触。“他认为这里是继旅顺、威海以南的第一大隘。立即上奏朝廷‘胶澳设防,实为要图’,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奏折。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出于军事战略需要,决议在胶澳建置设防,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移驻胶澳。这便是青岛建置的开始。1892年,清政府开始在青岛湾内兴建人工码头。一座是位于小青岛西北向的前海栈桥,以供装卸物资和兵员上下。青岛栈桥长220米,宽10米,以石头垒筑桥身,水泥铺面,码头两侧装有从旅顺运来的铁制栏杆,前端设有吊架,便于起卸货物,亦称南海栈桥、铁码头、大码头。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码头,原是海礁形成的自然码头,经整修建成长100米,宽6米的桥式码头,也是石头垒筑桥身,水泥铺面,亦称衙门桥、蜗牛桥、小码头。这两座码头对青岛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重要影响。

在港航业方面,船舶往来极盛,航运通达。青岛港外通朝鲜,北通辽宁,南通江浙闽粤,以及山东诸港,进出口贸易也变得活跃起来。特别是天后宫庙会期间,船舶云集于青岛口内,甚为可观。沿港的商铺越来越多,到了1897年春,已经增至65家。随着港航活动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

追溯青岛的城市历史,从港口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探寻是一个有效且清晰的路径,青岛把清政府设防作为建置开始,其理由并不是简单的因为‘青岛口’有了驻兵和总兵衙门,成了军事重镇,才定义步入城市历史。而是在德国占领前,当时胶澳区域内因为港口航运和贸易,已经形成‘城镇’实体。青岛,是一座与港口伴生的城市,可以说没有港口也就没有青岛!以港立市,港兴城兴,港衰城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针对实际情况,青岛市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港养港”的建设方针,青岛港务管理机关对大港码头设施进行整治恢复工作。经过3年努力,使之复苏为新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口岸之一。1973年2月份,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外贸需要,周恩来总理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青岛市随即成立建港指挥部,启动了建设青岛港口的大会战。1976年,青岛港新增各类装卸机械就到达了126台,从1972年首次引进门机以来,到1976年已发展到21台,港口吊装能力有很大改善。

这段时期,青岛港口最大的成就,就是建成了原油输出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黄岛一期油码头。黄岛油港码头的建设在3年大建港期间(1973~1976年)被列入重要日程。为从速解决胜利油田原油输出问题,国家决定在青岛港开辟海上运输通道,原油码头港址选定在位于胶州湾西岸黄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港进入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黄金时代。八号码头、黄岛二期油码头、前湾港一至四期工程„„一个个大项目相继启动,让青岛港的吞吐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7年青岛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而到了202_年,青岛港实现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完成1201万标准箱。

1993年12月,投资 8.8亿元建造的包括6个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1700万吨的前湾港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前湾港一期的年通过能力几乎相当于青岛港老港区年通过能力的总和。可以说,前湾港一期的建成,开启了青岛港国际大港的新时代。

“十一五”时期,青岛海港口岸共开放启用码头泊位24个,同比“十五”时期剧增23倍,新增吞吐能力36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000万标准箱,是口岸历史上开放程度最高的时期。青岛港(集团)前湾港三期集装箱码头7个泊位、液体化工码头(一期)、丽星物流液体化工码头2个泊位、青岛港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5个集装箱泊位、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企业自用码头等先后开放启用。青岛港集团液体化工二期码头、油三期码头、吉宝码头、前湾四期集装箱泊位等实现了临时靠泊。

在“十二五”规划中,到202_年末,青岛港港口吞吐量达到4.5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3.15亿吨,年均增长5%;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440万标箱,年均增长8%;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02_亿美元,年均增长14%;海港口岸年出入境人员20万人次以上,其中接待邮轮60艘次、游客6万人次以上。新建董家口港实现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到202_年末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

这是新的希望,也是新的挑战。

二:蓝色起点与现代化建设

2.1建国以来我国港口规划的回顾与总结:

(一)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港口处在恢复改造和早期发展阶段。此间港口发展规划以集中管理、高度统一为主要特征.

(二)自7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改善,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港口外贸运量急剧增加。港口不适应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在建设指导方针上提出要“合理布局。统一计划,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和分期建设。正确 处理新建和改扩建的关系”.第一次从区域布局和时间的角度提出关于港口建设规划的基本思想。

(三)从80年代开始,港口建设以解决能源和外贸运输为重点,实行“两个大中小并举”,即大中小港口并举、大中小泊位并举的建设方针,在发挥区域港口群体功能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以重点港口 建设为主,适当分散建设、满足多方面需要的规划发展思想。1989年提出的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三主一支持”的长远规划设想.成为90年代以后我国交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四)90年代初,交通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港口主枢纽规划进行深入论证。于1993年底完成全国港口主枢纽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务院。规划确定了我困港口中层次最高、辐射面最广的20个沿海主枢纽港、23个内河主枢纽港的布局方案。

建国以来我国港口规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港口规划工作成果显著(二)港口规划实施效果明显(三)港口规划水平不断提高(四)港口规划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港口规划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经验:(一)要有科学的规划理念(二)要重视规划的衔接协调(三)要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2.2青岛港软硬件建设与优劣势分析

青岛港由青岛大港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其中,董家口港区已建成泊位25个,拥有世界最大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2_年完成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货种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区。大港港区加快转型升级,已建成可停靠世界最大22.5万吨级邮轮的专用码头和邮轮客运中心主体。在前湾港区启动了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建设。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保持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干散货船、集装箱船先后靠泊青岛港。

全面整合物流、贸易流、资金流、信息流,着力构建集装箱、干散货、油品、件杂货等四大综合物流体系,完善了保税仓储、期货交割、破碎筛分、配煤配矿等增值服务功能,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目前,董家口港区形成一次性堆存5500万吨的仓储能力、680万吨的保税堆存能力和每年6000多万吨的矿石混配、精配及煤炭混配能力,202_年实现保税矿煤1565万吨;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开展的焦煤期货交割量达到31万吨,占全国交割量70%以上。优势:

(1)区位优势。青岛港地处东北亚中心,作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在连接国际航线和国内支线的条件上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到口前为比,青岛港已与全球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初步形成远近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航线网络。(2)硬件优势。青岛港作为我国沿海货运大港之一,建设码头可利用资源高达70平方公里,可建深水泊位100多个,发展潜力大。到目前为止,青岛港已建成全国前列的集装箱标准化码头、原油码头、煤炭码头、矿石码头。

(3)产业优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青岛综合经济实力强劲,产业结构较为齐全,并且比邻韩国,具有优越的外向型经济优势,为青岛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流,保障了青岛港港口物流的长久发展。

劣势:

(1)港口综合功能配套设施欠缺。目前青岛港已装备了国内先进的EDI电子信息化信息中心,以及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港口技术研发中心,但是与此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还未完全到位,从而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另一方而,青岛港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体系比较落后,制约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2)周边港口竞争激烈。目前,上海港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运港,大小洋山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宁波一舟山港已建成“四系一体”的强大格局,使青岛港的石化项口不再具备很大的优势。

(3)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缺乏。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青岛现有物流企业中,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所占比例不到30%,严重低于上海港、宁波一舟山港、厦门港等国内大型港口。

结合2.1的建国以来我国港口规划的回顾与总结,以及青岛港的优劣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及对规划的落实是青岛港发展到今天成为第七大港的重要条件。而青岛港的劣势主要来自内部的不完善以及外部的挑战,因此应采取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挑战的方法来可持续发展,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

2.3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在202_-202_青岛城市总体规划里对城市职能做了如下描述: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一路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战略支点;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金融商贸与财富管理中心、高端产业集聚中心。

海上战略支点意味着港口航道建设与管理,现有设施的优化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青岛港发展的主旋律。出海通道与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意味着铁海联运,空海联运将是青岛港发展的新方向。核心城市,金融商贸与财富管理中心意味着青岛港将不仅仅是物流中心,流通口岸,而成为产融一体的智慧港口。

三:新时代变革

3.1青岛港区十二五规划建设内容:

港区建设方面以扩大海港口岸开放,全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为中心,按照海港口岸“一湾两翼”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以胶州湾港群为主体,以董家口港、鳌山湾港为两翼的口岸开放格局,促进调整优化各港区功能,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拓展国际中转,打造国际化航运枢纽。外贸重点培育5-10家过百万箱的船公司,提升国际中转比重。吸引贸易商开展贸易、保税业务,打造覆盖亚太地区的国际中转贸易基地。加大与中船燃等合资合作力度,打造燃料油中转保税基地。

1、董家口港:围绕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董家口港,打造现代化新港城,成为国内干散货集散中心和能源运输中转基地”的目标,积极支持董家口港加快建成以矿石、煤炭、原油为主的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强化董家口港物流中转枢纽功能,推进董家口港建成大型散杂货交易平台、大型能源中心、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交易中心。发挥口岸优势,支持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拓展青岛口岸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精心组织董家口港开放前期各项工作,确保港口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新设查验机构和人员编制,力争国家批准董家口港设置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到202_年新增港口通过能力8450万吨。实现董家口港建成的中石化LNG接收站和青岛港集团大型矿石、鲁能通用码头工程等外贸码头的及时对外开放启用。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和码头建设进展,科学合理设置口岸查验配套设施,落实查验配套设施与港口建设主体工程“四统一”。满足港口发展需求,确保新建码头泊位建成后及早发挥效益。

2、前湾港区:根据我市关于把前湾港区打造成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同时保持矿石、煤炭为主的散杂货适度发展;加快集装箱生产由前湾北岸向南岸适度转移,南北呼应,协调发展;在前湾港区新建2个5万吨级汽车专用码头,新增60万辆汽车吞吐能力等总体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胶州湾港区口岸功能,实现建成的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四期、黄岛港区红星液化码头等涉外码头对外开放启用。同时,根据港区码头建设需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口岸开放计划,有序做好前湾港区南岸集装箱码头、汽车码头开放工作,提升口岸开放能级。争取国家在青岛港实行启运港退税、内外贸同船同港运作、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支持外国籍干线船舶在青发展中转业务。

3、大港港区:按照港区重点发展粮食、化肥、钢材、铝锭、设备等件杂货、清洁货种以及袋装货,并加快推进国际客货班轮、邮轮发展和滚装物流等功能规划布局,在港区高标准建设国际客运旅游中心设施,实现国际邮轮码头对外开放启用,建成符合现代国际邮轮城要求的核心功能区。做好大港相关码头泊位改造及查验设施配置工作,合理设置通关模式,优化旅客通关环境。继续拓展国际客货班轮航线,争取开通和恢复青岛至济州岛、平泽等地航线。扩大开放邮轮游艇航行水域,开通以青岛为母港的东北亚国际邮轮航线。争取试行境外旅客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政策,推动购物旅游发展。积极发展中日韩陆海空多式联运,开通与韩国仁川等3个城市海陆空联运快捷通道,加快发展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运。建立科学合理的通关查验监管机制,积极推进“整车物流”贸易,提升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关服务水平。

4、其他港区:黄岛油港区以建成油品、化工品等物流集散基地为目标,着力完善口岸通关服务环境。浮山湾港区、女岛港区实现扩大口岸开放。鳌山湾港区推进开发、开放前期工作。其他港区修造船作业点等码头,重点规划和完善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及早发挥已建成码头泊位的投资效益。

5、推进港口战略性转型发展。协调和支持港口与物流企业及大型航运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鼓励其投资建港、经营码头和开辟远洋直达航线。支持港口企业联合船公司对内地无水港和周边支线港进行投资建设及开发,大力开展集装箱中转业务,着力提升集装箱国际中转所占吞吐量的比重。强化无水港、支线港对枢纽港的支撑作用,构建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利益一体化港口网络布局。

6、推进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充分发挥海铁多式联运的集散作用。科学合理设置集装箱场站运营模式,推进相关查验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集装箱出口及国际联运等业务;根据各大港区建设规划,同步设计和建设多式联运系统,大力推进港铁一体化进程,强化口岸服务和辐射功能,完善以港口为核心,以铁路为主线,以公路为依托的高效、便捷的港口集疏运网络。

3.2: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

海道网是青岛港以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共平台为依托,以网络交易、网络结算、网络物流金融、信誉体系等多元化网络服务为手段,整合青岛区域的物流行业资源和贸易客户资源,打造的物流服务平台。通过船期运价平台、订舱服务平台、传媒平台这三大板块实现信息便捷检索、有效订舱和城市最大信息库的建立。青岛港计划未来在码头装卸、港口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以及集团办公管理平台三个方面实现信息化、互联网化,将物流信息及服务时间效率提高,带来物流模式的新变革,进一步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

小结:

结合上文对于青岛港历来发展的回顾与分析,提出青岛港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发展的一些可行建议:

(1)加快港口物流战略研究,合理规划与建设。现代港口物流应根据整个物流系统的要求来做好港口物流战略的研究与实施,调整与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有条不紊的推进港口物流的改革与建设。

(2)重视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港口物流管理水准。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物流流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将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到货物信息流传递的每个环节。

(3)加强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港口第三方物流发展。在港口物流领域,加强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港口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最大化的达到整个物流流程的一体化。充分利用铁海联运,空海联运的优势,发挥好枢纽作用。

(4)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机制方而,要改变传统的一层不变的落后机制,引进欧美日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保证青岛港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本次调研通过分析青岛港的发展历程与规划,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青岛港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并结合青岛港在现阶段发展的优劣势,机遇等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为青岛港转型发展提出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林,关于把青岛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思考 [A].中国海洋大学,202_ [2] 王海蛟,青岛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D].大连海事大学,202_,(5)[3] 阎华,青岛现代物流产业的SWOT分析 [J].商业经济,202_,(10)[4] 蔡鸿,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的规划与策略 [D].中国海洋大学,202_,(08)[5] 青岛市政府,青岛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2_,[6] 新华网山东频道,青岛港引领港口企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EB/OL].202_.3.18 [7] 百度百科,青岛港[DB/OL],202_ [8] 丁一珈,青岛港驶入“互联网+”时代 借互联网建智慧化港口[EB/OL].大众网,202_.3.18[9] 半岛都市报,青岛港:一个城市的原点[N].202_.5.18 [10]青岛市政府,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_-202_)[EB/OL].202_ [11]史国光,建国以来非国港口规划的回顾与总结[J].交通部规划研究院,202_(10)

第三篇: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2_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2_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2_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2_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2_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2_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2_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_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取胜利的果实。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光发热。

第四篇:简述“一带一路”战略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概念含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202_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欧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应运而生,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提出“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共赢战略,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13] 世界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3] 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中国的这种态度,在202_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2_年到202_年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

第五篇:一带一路战略风险(精选)

一带一路战略风险

一带一路改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版图的战略,至少需要10年谋划、经营,战略风险是多重的:

一、中国的战略扩张。包括战略投入与战略补给两大风险。一带一路沿岸、沿途国家对美国霸权的失落,可能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邀请中国战略介入中东、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对中国战略诱惑不小;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而战略资产易投不易守,这些都可能使中国陷入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警告的“过度扩张”的危险。丝路基金采用国际融资手段,也可能陷入杠杆化风险。如果这些投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托底,会出现又一个4万亿问题。

二、美国的战略围堵。一带一路是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才能建成的伟大事业,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对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绝不可低估。美国还看不懂一带一路构想的意义,或不看好其前景,认定那是个“Illusion”(美梦),目前忙于应对两大中国挑战:一是以“亚洲新安全观”为风向,试图动摇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二是在现行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外另起炉灶,比如搞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但美国一旦醒悟过来,认定一带一路计划可能成功,并且对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挑战,一定会怂恿盟国和沿途国家进行反对或破坏。美国在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同时,可能重拾新丝绸之路计划并加以改造,从海陆两路进行搅局。

美国可能的破坏包括:一是美国的联盟体系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与沙特的特殊关系怂恿3股势力搅局?二是为维护海上霸权,不断强化印太战略,加强亚太、印度洋军力,重点利用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挑唆声索国制造事端,企图“以邻制华”、“困龙浅滩”、遏阻中国“海洋崛起”。三是策动沿途国家(尤其是缅甸、越南、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四是加紧通过利益集团代言人对我施加影响,策划推动“五独”势力的合流,推动台湾加入TPP。五是与日本一道利用亚行阻止AIID,败坏一带一路声誉。

三、俄罗斯的战略猜疑。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与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密切相连。一带一路的关键挑战海上是美国,陆上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202_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运营,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该组织还将吸纳新成员,亚美尼亚近期即将加入,吉尔吉斯斯坦则拟在今年5月加入。不排除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未来加入的可能性。如果算上吉尔吉斯斯坦,将有3个联盟成员国与中国接壤。其中哈、吉均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普京曾表示,经济联盟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一个经济引擎,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因此,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带来的麻烦不只是以其主导的地区合作组织分化有关国家,更在于欧亚经济联盟的不接轨,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一带一路理念、体制不兼容——铁轨的不兼容还是技术层面的,观念上的不兼容更麻烦。

四、印度的战略不合作。印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刚称,印度未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理由有3:一是成本巨大(要8万亿美元大规模投入),印度不愿投入,担心无法获益。二是所经地区争议、动荡,比如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缅甸不稳定地区,中巴经济走廊经过不稳定弧等。三是担心被中国包围,尤其是从海上、陆上恶化印度安全环境,担心美国的介入影响其独立自主性等。中国应效仿中日21世纪委员会建立与印度的二轨机制,争取印度支持。

五、日本的战略搅局。作为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战略竞争者,日本一定不会坐视一带一路成功,可能成为美国联盟“使绊战略”的排头兵。日本在丝路沿途国家经营多年,一带一路动其奶酪,可能采取如下措施破坏:一是在中南半岛、孟加拉湾搞互联互通与我唱反调,二是利用其FDI优势搅局,三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破坏我项目,四是利用亚行基建项目与我竞争。

六、地缘政治风险美俄战略。对抗影响一带一路沿途、沿岸地区稳定,相关国家可能成为美俄代理人对抗的牺牲品,尤其是乌克兰危机走势、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沙特对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滋生种种地缘政治风险。此外,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3股势力”再度抬头;东亚海洋领土争端加剧,中国在海洋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威胁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颇为不利;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水资源冲突等也可能将中国搅进去。

一带一路沿途、沿岸64个国家中,目前表态支持的有50多个,但是无条件支持的并不多。多数国家指望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多多收益,并未准备好投入,一些国家甚至公开恐吓“支持不足而捣乱有余”,可能配合外界干扰一带一路建设。政局不稳或对华关系紧张,更导致立场的逆转。基础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要防止可能的颜色革命干扰和对华挑拨。

归纳起来,跨国投资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可有4个层次:

1.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一带一路可能涉及的派遣人员人身安全):主要是企业选择的投资和运营方式、企业文化(与投资流向的国家文化是否冲突)、企业处理风险的方式和能力等。就私人投资而言还需考虑企业经营者个人安全的因素,这主要与恐怖主义活动有关。

2.与相关国家内部治理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权稳定性,主要政治机构变更或更迭的可能性,是否有改革(反腐等)及改革强度、法治情况等,可有不同指标衡量。如中亚地区:长时期的独裁(领导人更迭时可能有风险)、经济自由度、法治指数、移民情况等。希腊:债务、政权更迭与党派间竞争。

3.国家间冲突造成的风险:乌克兰危机后俄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中国东海与南海的边界冲突,宗教、民族冲突,其他武装冲突愈加突出等。另有由美国撤军导致的地区安全形势恶化,跨国移民(尤其在欧洲地区,移民所导致的安全风险正在大幅增加)。

4.全球性问题:主要可提大宗商品价格、网络安全、海上安全。

如何应对风险

确立两容、两分、一抓的思路。

所谓“两容”,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不是排挤俄美欧日等域外势力。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军事联盟体系,中国的比较优势的人、技术、经验和地缘,可以参照北约与欧盟的合作模式——北约提供欧洲的硬安全,欧盟提供软安全服务,避免重复、竞争——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兼容。历史上,英国无法承担全球霸权体系,主动请美国帮忙;不久的将来,美国可能对中国提出类似请求。中国要做好准备。

所谓“两分”,就是分好工,分好责,不能全包。金融投资不能央行托底,安全风险不能解放军托底,必须让当地利益攸关方和社会力量对接上,把我要维护安全变成他们要维护安全,把我的风险变成他们的风险。

所谓“一抓”,就是抓住欧洲。一带一路并非我单向推,终点站是欧洲,需要西头来主动对接。尤其是要借助欧洲运筹好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调停乌克兰危机。以中欧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欧海洋合作、第三方合作、网络合作,共同致力于政策、交通、贸易、货币、民心等“五通”,管控好一带一路风险。推动欧盟加入“海上合作组织”;与欧洲国家合作共同经营中亚、中东、西亚、北非市场。提升互联网国际治理的话语权;抓住美国“放弃”在互联网域名权给私人公司的计划,联手欧洲推动ICANN民主化。

此外,推动地方与沿途、沿岸、沿线国家结对子。丝路沿线省份的政府承担国内、国际两大功能,为此应调整其工作理念,改变工作作风,帮助其寻找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区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全球伙伴网络要接地气,夯实一带一路安全的社会基础。另外可考虑创设安全外交机制。将丝路分区、分段,以支点国家外交实现区、片联动,先近后远,先点后面,有序推进,按领域建立安全网。与此同时,加强丝路公共外交,也是化解一带一路风险,消除“丝路威胁论”的必要举措。

“一带一路”战略背后 中国参与10多个海外港口项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