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佛缘论舍得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24-61644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4 10:17: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佛缘论舍得

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舍得。非常有学问,具有深奥的哲学道理。

茫茫红尘中的苍生,为了生存繁衍,尔虞我诈,争斗不休就是因为不能舍得。纵然佛法无边,也难普渡众生。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有善恶,有美丑,有是非,有黑白,佛会随着众生的心,而出现不同身,令众生见到佛的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是随类而化身,众生心水净,就有佛现身。没有见到佛身是私欲太重,无明太重,所以智慧不现前;心水混浊,有佛也不现。无明就是黑暗,智慧就是光明。有无明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愚痴,有愚痴就是黑暗,有黑暗就无光明,无光明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见不到佛。想要见佛身,必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佛身自然显灵,来为行者现身说法。

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是导致富贵的一种缘。过去没有布施,今生不管你怎么努力也是赚不到钱,或无法积聚巨大财物的。

许多做生意很卖力的商人,甚至还节俭到舍不得住在旅馆而睡在自己的货车里;也有做生意忙累到数天才洗一次澡的人。可是到头来还是负债累累,贫无立足之地,以至于处处向人租借房子。这不是时运是命。因为没有布施,没有种财富的正因,虽然拼命工作,到头来还是穷困度日。

有人不懂因果道理,他们会感叹地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 有人认为赚不到钱是找错了职业,运气不佳、人缘不好、方法不对等因素造成的。

事实上,这些因素都只是致富的缘,非真正的原因。布施才是将来致富的根本原因。

以谦卑心恭敬一切众生,和安忍顺逆的境界,而不是耍手段,送红包,或拼命地往上爬。

人缘好和工作卖力,可能会受人提拔,只是尊贵的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

许多人一出生就富贵享用不完。石油大王的儿子一出生就有无数的财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极为尊贵。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富贵,很显然,这些富贵非其人所创造,供其人所索取,此乃其前辈之积也。

不布施行善,而专事其豪华享乐,正因消损,在此辈或下辈沦为乞丐者古今中外并不少见。

务必走正道,行善事,才能致使己辈乃至下辈富贵至也。也就是舍得,不舍去就不会得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第二篇:佛曰 缘

一、前缘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

佛曰: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

我忏悔。

佛曰:忏悔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

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二、前世

《法华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人若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们的前生曾会是什么?

佛曰: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曰: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现在我眼前。

我说:前生,你在我的眼睛里今生,你在我的牵挂里,来生,你在我的血肉里。

三、约定

当你我邂逅,碰触了彼此的双眸,我在遥想,你我曾经如何许下前生的约定?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你有爱情吗?可我有,但我从不轻易对谁许下诺言,为这份执著让心在寂寞中隐隐作痛。翻越千山万水,从前世种下的梦里出现在我的面前,你走近我,你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是那样的怦然心动,难道在前生我就已为你心田深陷,不能自抑,所以才有这今生依旧的心情?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佛曰: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佛祖笑吟吟地,无比慈祥,那笑容如同容纳百川的海水,深不见底。

我于是虔诚地祈祷,愿你,能盛开最温柔的饱含沧桑的回眸一笑。

佛曰: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四、缘是什么?

生命是缘,相遇是缘,约定是缘,相伴是缘,回首是缘,朋友是缘。

你我相识即有缘,生老病死了尘缘,回入娑婆度有情,为人能有几多时?生死无常不可期。

昔日有人问一位“什么是缘分?” 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 此人听的糊裹糊涂,不明其中的意思,然后就去问一位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 这个人不明自己的前生如何,就去问佛祖,佛祖不语,用手指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自由漂泊,于是他当下顿悟: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

缘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缘是壶中绿叶藏玉露,茶浓心香杯里存。

缘是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缘是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频回首。

缘是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

缘是无尽的思念。

缘是大爱无言,大爱无声,大爱无欲,大爱无求,大爱无怨,大爱无悔。

海誓山盟如何,海枯石烂如何,生生死死又如何?有缘也好,无缘也罢,任它人缘、神缘、尘缘、佛缘、善缘、恶缘、孽缘、情缘、因缘、姻缘、结缘、随缘、逆缘、今生缘、来生缘、未了缘、三生缘„„缘分布满天空,一切随它。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永恒的缘,到了,都随花事湮灭„„

经上曰:“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红尘滚滚,芸芸众生,缘分缘散,处处缘。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一刹那。

佛曰: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隐隐青竹,脉脉红莲,花前携手,秋波相牵,俗世中多少有始无终的爱情,花开梦里,月隐山中,让人很久、很久都无法释怀。

五、今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五百年前结缘来, 前生注定非今日。

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佛曰: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缘,江水滔天、浩浩荡荡的三千大水,只与取到的那一瓢有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缘,一切自有天注定,人力岂能强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缘,随缘而生,随缘而灭。秋水长天,红尘万丈,远山近水澄雾色,唤醒苦海梦中人,莫让风霜染白头,水湄,绿堤,枫桥,长相守,盼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

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五百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五百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五百次的相爱,换来今世的一次牵手。

前世五百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六、惜缘

在晨钟暮鼓中初雪飘落,初雪消融,世间万物大约都是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吧。

我说:我想忘记。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佛曰:你忘记了吗?

我回答说没有,或者说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记悲哀,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嘛,你说的。

佛笑得很开心,千百年来佛一直笑得很开心。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纷纷嚷嚷一场空;聚散之间,悲欢离合半点不由人。

世间万物,自有缘起缘灭,缘分缘散,有缘则聚,无缘则散„„

佛曰: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世五百次 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我苦苦哀求佛祖,让我们再结一段尘缘,相恋相伴走过月月年年。

佛曰:除非海枯石烂、沧海变桑田。

于是我求佛祖,来世把我变成一只填海的燕,历尽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满,换你我的今生缘。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谁解红尘一花语, 石骨金身何处来? 高山流水说妙法,红颜又惹相思苦,莫道尘缘无处觅。

七、来世

佛曰:你的爱不在天上在人间,你到俗世中将看的第一眼就是你这份不朽的尘缘——那化解冰雪的容颜。

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问:岸是何?苦海又是何?

佛曰: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我问:若是世人都上了岸,又到何处找苦海? 又到何处找岸?

佛曰: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

佛曰:欲海无边。

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沉浮之间,在苦海之中挣扎,有几人能参透“回头是岸”?

佛曰: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底。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说前因, 论后果。

红烛摇曳,可见伊人何处?桑田依旧难老,尘念,等待,虚空,枯寂,花殇,无奈情苦,红尘尽在不言中,难舍青丝几缕,一花瞕目,万叶穿心,花开彼岸本无岸,花叶千年不相见,从来多情不易老,花红落尽泥中土,回眸一笑嫣然娇,水心云影,玉骨无情冢,寂寞此生多业障。

八、让我佛曰: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上帝说:让我大开天堂之门。

富裕说:让我们远离贫穷。

慈悲说:让世界充满爱。

佛曰: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曰:你的魂已在时空间了,披着袈裟念经的和尚,皮囊里裹着有色的欲望。

九、心尘

佛曰:你心里有尘。

我拍拍手,抖抖衣服,对着镜子整整衣冠。

佛曰:心里的尘是抖不掉的。

我茫然四顾,一片迷茫。

佛曰:心里的尘只能用心,才能消除。

于是我用力地擦拭。

佛曰: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曰: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不悟。

佛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我仍不悟。

佛曰:悟有两种:顿悟和渐悟。

顿悟时,那灵性闪烁的一刹那,犹如霹雳惊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开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间,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曰:你有太多的私心杂念。

我低头向地,抬头向佛,躬身自省。

佛曰:私心杂念是去不掉的。

我一头水雾,仍然不能理解。

佛曰:你的意志不够坚强,心志不能专一,生活没有目标,总是任由时光过尽,最后却一无所成。

我观心自问,不禁冷汗满身。

佛曰:快悟了吧!

该当头一棒喝!

我既是佛,佛既是我!我悟我道。

我问: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我问: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曰: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十、佛曰

佛曰: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土一如来,一树一菩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

佛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曰:一切皆有因果。

我说:不懂,那岂不是正不压邪?

佛曰: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我说:原来佛也会走火入魔。

人心贪如蛇吞象,佛心贪如什么呢?

佛曰: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我说:佛你也长得是这个样子啊,上辈子吃了多少苦啊?

佛曰: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苍生难渡!

佛最后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佛曰: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

第三篇:佛缘优美散文

躺下是为了静静想念,离开只是为了幸福的绵延。——题记

飞扬

带着放飞心灵的渴望,踏上梦想的路途。整个一个缥缈而虚幻的世界,闭上眼却可以很清晰的浮现于脑海。就这样,静静躺下,体验着痛楚而美妙的感觉,想念生命中爱得如此玄妙的真实。

喜欢飞的感觉,尤其喜欢起飞与落下时的实在。最初慢慢的在轨道上滑行,也许只是尝试自身是否有动力吧,只是静静的滑动。然后静止,开始积聚力量,内心充满期待,似乎要将一生中所有的情情爱爱通过一瞬间的精彩展现。终于,感觉力量达到了可以飞翔的程度,箭一样奔出去,再缓缓升上天空,悠然的欣赏云层下渐行渐远的人间百态,看白云轻柔舞蹈,看云海波涛汹涌,看静止中前行的心境。

飞得再高,也有落下的时刻,初时积聚的力量这时已然耗尽,一切激情终将回归地面。我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宁静的关闭门窗,收拾好行程的喜悦,随人群悄然消失。

远梦

我伸手抓,抓住的只是你的遥远。我闭上双眼,想要留下哪怕只是梦里的只言,看见的,却只是黑夜中对视镜面的哀怨。无数次等待中蜿蜒,无数次期待你的流连,总是在睁眼的瞬间什么也看不见。

拿起,放下;再拿起,又放下;拿在手中,默默的关注着,却发现,搅动的,不只是双眼。还有,灯火辉煌中想你的彻夜难眠。

多少个世纪的心恸,多少个消亡后的疼痛。在心灵的引领中出壳,再一次深深感动。总害怕一个声音的牵引,总害怕从此就多一个身影,害怕你走近并带来亲情。

睁开眼,你就不见,原来,你只是——梦中一魇!

佛缘

弘一的传奇让灵魂有了归宿。赵朴初居士曾为弘一写下“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一切幸福的人自会幸福,一切悲苦的人自当悲苦。缘自来时总有因,缘自灭时总有时。内心期盼所有我爱着的人和爱着我的人都可以轻松自在的生活,可以笑眼看这纷纷扰扰,可以接受这缘来缘去。因为在我心中,有的只是祝福,对所有的人的祝福。

昨日也对朋友讲到一老师给我的赠言“知足中不知足,不知足中知足”,我当是用所有的爱心去爱一切可以爱的人,用所有的能量去帮助所有我可以帮助的人。直到有一天,可以让灵魂也如弘一一样宁静归去。

看到幸福的人希望他可以永远幸福,看到有磨难的人期望他坚强地战胜困难,看到伤悲的人祝愿他可以快乐起来,看到顺境中的人希望他永远顺利,看到逆境中的人渴望能够帮助他早日转入顺境……

想必这就是佛缘吧!

第四篇:佛缘杂文随笔

佛家讲因缘,前不久,在网上拍到一幅本焕长老真迹。这幅字洗尽铅华,平实中透出沉稳大气,榜体行楷,题“天地人和”四字,是大德一百岁高龄时所作,我看着它,多了几分感动。

有此机缘,能得到这幅字是我今生福气。本焕长老乃佛学界泰斗,中华佛教名誉会长。他继临济禅宗法脉,也是印顺大和尚的导师(印顺全集1600多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早年受到虚云禅师邀请任某寺主持,几十年功行不辍,斐誉中外。老人于一百零六岁安然示寂,化七彩舍利近万颗,是公认的高僧。

借此外缘,我想谈谈对佛学的粗浅认识和感悟。佛学在我眼中,用二十个字去归纳:“浩如烟海,微妙精深,修学并证,理行兼备,无上正法。”我学佛多年,其实不敢用“学”来谈,勉强为之,只是读了一点佛学概论、佛经典籍而已。每次读经论,只叹自己学识浅薄,根基陋钝,常令心生惭愧。

佛家三藏十二部,大谈古今圣贤之说,无不是契着“实相”的对根应机之谈。释迦佛所证悟到的实相,乃千经万论之旨归,亦百千妙用之本源。佛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真谛,乃诸人之“自心实相”。自心实相、本来面目、如来藏、清净法身等,乃一事而假多名。所以,释迦佛悟道之后,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发出由衷感叹:“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德相,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如来智慧,乃“一元绝待,包罗万象”之实相。此“实相”,亦是儒家《大学》所说的“大”,同时,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世间大用;亦是《中庸》所说的“中”。《易经》中“生生之谓易”之本体。同时,也是道家《道德经》所说的“道”,也包括“生生不息”之至德,此“实相”之至理,无始常新,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佛家、道家、儒家,其文化形式虽有差别,而文化内涵实无二致。

佛教世界观是唯心的世界观,然而,佛教的“唯心”,却不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个意义上的唯心主义。佛教的“心”“物”观有着独特的内涵。佛教所说的心,是指本体论意义上的“心”;佛教所说的“物”,是指“心”的现象,包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乃至无量的八识种子(阿赖耶识),皆属于“物”的范畴。唯物论所说的“心”,是指主观反映(根尘相对而缘起的影子)。唯物论所说的“物”,是指主观反映的对象,是与“反映”相对应的“客尘”。唯物论所说的“心”(主观反映),佛教称之为“识”,属于“物”(形而下)的范畴。唯物论所说的“物”(客观对象),佛教称之为“尘”。可见,佛教所说的“心”与“物”,是不同于唯物论所说的“心”与“物”的。当年上大学读佛学概论,对心、物关系的厘辩,让我有过意识的突破,悟性的提升。使我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向。

佛教看问题的立场,不是立足于“物”本位,而是立足于“心”本位。依照佛教说法,诸人各有一心之体,各有一心之相,也各有一心之用。诸人各自的“心体”、“心相”、“心用”圆融一体,各成一大千世界,即心灵世界——心体、心相、心用的具体统一。体、相、用在我们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拿电视机来说,电视本身是体,电视外观是相,电视机能供人消遣娱乐是用。再如汽车,汽车是体,汽车的外观品牌是相,汽车的功能跑在马路上是用。拿电灯来说,也可以灯为体,电为用,光明为相来看待。总之,体、相、用很活泼。我们感悟一座城市,居住着很多人,若依唯物论立场,城市只有一个,大家共处其中。对象是人和城市。若按佛家立场看,这个城市的每个人,各人有各人那个意义上的城市,以及各人那个意义上的生活内容和具体感受。各人那个意义上的城市,以及各人那个意义上的生活内容和具体个人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此时,城市不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一”,而是主观存在着的“多”,诸人心中各有自己那个意义上的那座城市,故谓之主观存在着的“多”。此时,城市已不再是一个“心外之物”,而是心灵之光中的一个复合法相(所谓“复合法相”用苍蝇复眼来比喻,每个复眼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所有复眼组成的眼睛又是一个整体的相)。佛教所说的法界全体,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心’为本位”的“心”与“物”的具体统一。套用《华严经》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能够悟到什么?

佛学体系非常庞杂,从前人的总结来看,大体可分为法相宗(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密宗)、律宗和小乘宗派。每个宗派对应根基和教化对象有很大差异,当然也殊途同归。若分而论之,每个宗派的历史传承、经论依据、行证教义都能写成长篇大论,这不是此文能阐扬的。笔者结合自身认识,粗浅谈谈佛教的基本属性。

从形式上看,佛教有显、隐之分。佛教的显义,就是俗情所理解的那个意义上的宗教,是超现实、超人性的,是“心佛二元”的。然,佛教更有其隐义,即以宗教形式所隐喻的心性之学的内容,是现实、人性的,是“心佛不二”的。拿《妙法莲华经》做喻,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隐喻“在世间而清净”的自心本性;《金刚经》以“金刚”的“坚、利、明”来隐喻“断除烦恼”的般若智慧。《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内在含义也可看做“以大智慧之船度我们走出生死烦恼此岸,到达圆融涅槃彼岸。”其实,此岸和彼岸无非也是比喻。《法宝坛经》中,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他处觅菩提,恰似寻兔角。”千变万化,不出一心也,千比万喻,不出本体也。

《西游记》是中华古典名著,若从表面看,它是脱离现实人生的神话故事。而就其隐喻角度,它又是心学的,现实的。《西游记》运用宗教隐喻方式,表达了精神升华的实践过程。整个《西游记》的全部人物与场景,全是自心本性的哲学象征,或者称为宗教隐喻。在这方面我读过清代“悟元子”刘一明和“悟一子”陈世斌两位大德的部分著作,也看过近代学者周文志的“看破《西游记》”,只是未能深入。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与白龙马,象征着妄心攀援,也就是“心猿意马”;猪八戒,象征着食色之欲,所谓人之常情。沙悟净,象征着厚道和宽容,代表人之品德;唐玄奘,象征着志心向道,代表人之德性;紧箍咒,象征着规矩;如来象征着心灵妙体。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象征着猴心攀援,颠倒妄想,他在如来掌中怎么翻筋斗也出不了掌心,象征妄想永远不能跳出自己的光明觉性。西天的“人事索取”,也不是俗事中所谓的“索要红包”,而是象征着放下执着,证悟本来;无字真经,象征清净法身;有字经典,象征方便指授等等。佛教经典里所说的那些神奇玄虚之事,大都是运用了这种宗教隐喻的方式,象征性地表达心性之学的内容。一部经典,真正读通读透,胜过千经万论,我们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才有了人们眼中对佛学的偏见和差异。读有字之书易,悟无字之经难。读现象之书易,悟本质之经难。老师曾说,能读通读透一部《楞严经》,成佛有余。

从目的上看,我们要看到佛教的本质追求,明辨其目的,就会知道千经万论、百宗千派所指向的目标是同一个——觉悟!觉悟个什么?就是觉悟那个“自心实相”。就是佛家不厌其烦,反复强调的“本来面目、诸法实相、清净本体”等。用日常语言来说,就是人人本具的“心灵妙体”,以及这个心灵妙体的百千应用。佛教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如实的证悟此“心”,如实的开发此“心”,如实的妙用此“心”,而不是向外求驰。谈到心,我想到多年前读《达摩破相论》里一段机语:“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时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只这心是佛。若欲求佛待心知,了知三界空无物。”只有明心见性,才算入修佛之门。可见,佛学的活泼泼,灵脱脱,若探其堂奥,需要悟这颗能生万法,本来清净的心也非易事。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试问,我们了解这个无相心体了么?那颗菩提树上的果实,我们可否尝过?

快住新房了,装修后打算把这幅字装裱后挂在厅堂,每每会心瞻仰,让我感悟人生三才之妙义,也让我思悟人生真实之意义。

第五篇:睿佛缘 生肖守护神

睿佛缘生肖守护神

生肖守护神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也叫生肖守护神!佛教密宗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人的运气本有盛衰之别,人们在面对不可知的命数时,往往显得茫然无助。一直以来人们都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但您可知道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您,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被称为生肖守护神!属相不同生肖守护神也不同,属相不同性格也不同,性格是决定运势的关键。生肖守护神主要是命里面缺少什么补什么,佩戴者能够济财护身保平安,尤其本命年、逢九年时能打通流年关节,疏通流年运势,逢凶化吉,离苦得乐。

生肖为“鼠”的人生肖守护神是千手观音菩萨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根据《陀罗尼经》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千手观音是大慈悲的象征,当您佩戴时她能够默默的保佑您度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病痛,当您运气旺时,能使您更加辉煌,当运气低落时,能够消除各种障碍,化解各种灾难,使您顺利度过关口,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因此鼠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千手观音菩萨之生肖守护神法像,必使事事顺心,心想事成。千手观音生日:农历二月十九

生肖为“牛”和“虎”的人生肖守护神是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名号的梵音是AKASAGARBHA,他的密号:库藏金刚。虚空藏菩萨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忍辱心如金刚,精进猛如疾风,具足一切三昧。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一切人天所应供养。当知一切佛子学佛无不由戒入门,而戒律之考为虚空藏菩萨所专司。大抵六尘不染,日间尚易,梦中难免。而梦中犯戒即为菩萨考试。时至梦中无犯,戒斯成矣。持诵虚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强忆力,促进心诵。虚空藏菩萨具有赐予利乐的力量。“藏”表示无限福德智慧,“虚空”表广大,《大方等大集经》指出:虚空藏如同富翁,相应困苦众生,只要到她面前,即会施予救济。因此,虚空藏菩萨是以济度众生为乐的菩萨。虚空藏菩萨是诚实、富有的象征。不虚不空是佛界的财神,当您佩戴时能够使您避开破财、败财的灾难,使您财路畅通无阻,且能生财聚财,得八方贵人相助,远离小人,人财俱旺。因此牛年、虎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虚空藏菩萨之生肖守护神法像,可财源广进,不虞匮乏。

生肖为“兔”的人生肖守护神是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名号的梵音是Manjusri,旧称文殊师利。古译: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或室利是德或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文殊菩萨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释迦牟尼、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能的菩萨,称“大智”。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该生肖守护神能保佑兔年出生的人,增加创造力、开发力,使您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使事业飞黄腾达。因此兔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文殊菩萨之生肖守护神法像,能获文殊菩萨保佑加倍,增长智慧,使学业事业顺利,婚姻和谐,破除一切烦恼。文殊菩萨生日:农历四月初四

生肖为“龙”和“蛇”的人生肖守护神是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名号的是Samantabhadra。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悯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普贤菩萨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默默的守护龙年和蛇年出生的人,使您实现最大愿望,除掉各种小人,增加领导者的权威,使您人生如愿以偿,幸福美满。因此龙年、蛇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与之缘深的普贤菩萨之生肖守护神法像,能获菩萨护佑,灾邪远离,延年益寿并有意外收获。普贤菩萨生日:农历二月二十一

佛缘论舍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