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内科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范文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24-61546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3 22:00: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内科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范文

内科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重心的不断深化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日渐迫切,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类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是成为衡量院校水平的试金石。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门课程的教学状况[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内科学自被确立为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科目以来,积极探索实践,并且在课程建设如教材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教学课件等内容的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内科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建设优质课程为核心,将内科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 “示范课程”,努力实现课程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于一身,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2]。

一、内科学概要

在医学教育中,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级学科,其内容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着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R、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针对《内科学》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是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位均衡,带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人员开放,打造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支撑,三是发挥示范院校的带头作用,带动整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3]。

二、内科学教研室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优质核心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石,优质核心课程是教师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以及授课特点的集中综合反映。我院内科教研室共有14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6人,从事临床教学3到20年不等。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层次分布合理,结构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除了教研室的人员构成外,学校教务科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制定“听课、评课、示范、指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评优、找错、帮扶等环节,带动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齐步迈进。

三、教学内容建设

优质核心课程的核心就是课程的教学内容,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本质就是教学内容的建设。内科学高职教材经过数十年的不断修订完善到如今已经迭代到第七版,临床上内科疾病诊疗指南更新的更是频繁,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我们内科教研室对整个内科学的教学内容比照最新的教材设置进行了一系列更新。总的改革思路是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对基层医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修订前的教学章节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授课内容以较难理解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为重。现阶段我们将学习章节重点锁定在常见病和多发病两方面,教学的重点放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三个环节,教学流程上以病例分析实践教学为主线,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除此以外,教研室还集体编写了内科学见习实习指导手册,学生可以配合指导手册进行实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建设

1.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

内科学是一门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课程,普通讲授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因此我们在近年来采用了“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的PBL(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PBL教学课程模式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段式教学过程,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4]。PBL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病案室搜集大量相关临床实例,并且根据临床实践编写广度、深度符合教学目的病例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教师分配的病例围绕问题进行主动分析,探索思考,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2.校内实训与计算机模拟教学

近年来根据内科学实践技能性强的特点,学校不断加大内科实训室的投入和建设,提升实训水平和改善实验条件,建立了仿真内科实验室,配备了模拟人示教系统,并能严格按照临床实际进行仿真训练,以保证实践教学的临床效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内科教研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集体编写了配套计算机模拟人的情景病例分析,并且根据病例特点设置模拟人的相关体征,这样学生在实训操作中,首先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紧接着通过对计算机模拟人进行体格检查明确异常体征,最终汇集信息进行全面的诊断。通过这种计算机模拟病例教学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临床真实病例的诊疗过程,提升学习效果。

3.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不断开发和教学材料的多元化应用,现如今每个教室所配备的多媒体放映设备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新时代的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强大编辑功能,将传统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虚拟动画、思维导图、影音视频、仿真解剖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表达,学生通过多维度的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学生课后还可以拷贝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温习。这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创新教学模式

内科课程改革积极配合我校医学专业创新性开展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段”即将医学专科生的学习分为“1+1+1”三个阶段,分别在学校、校外教学合作医院、校外基地进行。其中第二阶段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由以前的我校专任教师校内授课变为临床医生在医院授课,课堂教学和临床现场教学相结合,实践比例大大增加,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培养学生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及时诊断、早期处理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的能力。从创新教学模式可行性研讨到设计到最后的实施,内科教研室的教师们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我们对学生就内科课程的学习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内科成绩对比校内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

六、重视网络教学资源

在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上,网络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一方面,将已经设计完成的多媒体资料、素材上传到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校内外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每年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已经共享的现成资料进行修订更新,避免每学年的重复设计。今年我院内科教研室在内科教学网站的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在网站的框架设计上,我们按照师范院校建设中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要求,设置了在线课堂、课件复习、课后习题、模拟考试、相关视频、模拟穿刺实验室等多个栏目,每??栏目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编排,各章节内容详实得当,学生在课后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七、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临床实用水平[5]。内科学在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上,除了一般科目的常规项目外,最为特殊的就是内科学作为医学临床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思维能力的任务。临床思维的培养不单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内科教师在学生临床实习时进行引导,要求学生针对临床实例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全面详实的系统问诊,重点突出的体格检查,有针对性的选择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等其他检查方法,根据资料汇总提出初步诊断并验证,根据诊断结果按照指南要求进行规范的治疗并根据治疗后效果能对治疗方法进行修正。这些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向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达到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隋娜娜,滕迪,张嵩.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质量控制与完善[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9):1-2.[2]林凤功,何海涛.关于高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8):18-19.[3]李真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4]邢冬杰,井霖源,姜旭光,张新鹃.中医药高职院校西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2):130-132.[5]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网络环境下的PBL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8(1):255-256.[6]崔颖,郑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见习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105-106.

第二篇:内科学课程介绍

内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内科学

教研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内科教研室 总学时:144学时 学分:11学分

理论课:90学时 临床见习课:54学时

临床实习:14-16周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棵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其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并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对学习、掌握其它学科有所裨益,而且更是大多数病人的需要。课程基本内容:

内科学属于二级学科,其范围广泛,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每一疾病的内容大体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教学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教学目的: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为发展我国医学科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内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应掌握内科学中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2)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可靠病史的收集,体格检查的全面进行,完整病历的书写,基本诊疗技术的操作。(3)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4)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 将教案制作成PowerPoint或网页形式教学课件,再加上大量精美图片﹑动画和录像,使教学形象﹑生动。建设了网上教学资源,将教学大纲、见习大纲、实习大纲、网上课程、网上课件、电子教案、网上题库、参考文献和网上录像等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运行,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复习。采用实物模拟诊断系统 如心肺模拟诊断系统、心肺复苏、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穿刺术与叩诊检查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诊室等模拟教学设施供内科临床示教、技能操作考试和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实践,强化训练的目的。解决了内科学实践性问题,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临床后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名称:

《内科学》 第五版 主编:马家骥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实习(学时12周)

完成感染风湿科、呼吸、心脏、消化、血液、内分泌、肾病等科室轮转,分管6张病床,掌握接诊病人,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初步拟定合理诊疗方案、填写各种检验单及撰写各种医疗记录,行实习医师职责:收治病人,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早晚查房、观察病人,参加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学习临床工作方法,培养自己医师素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专家专题讲座、大内科举办的专业讲座等活动,以便了解内科各专业的临床新进展、新技能;每周一次各专业科室主任轮流主持的实习医师教学查房,弥补了实习专业不全面的不足。

掌握静脉抽血、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皮内试验、供氧、吸痰。掌握胸腔、腹腔、骨髓穿刺、腰椎穿刺、洗胃、心脏体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技术操作。熟悉人工呼吸机、人工起搏及心脏电复律、心脏电除颤器的应用及基础护理工作。了解放射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及内窥镜的适应症和检查方法。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实习医生出科考试包括查体、基本操作、专业英语、口试、理论(病例分析)考试,并设有严格的考勤检查制度。每轮实习生安排12次小讲课,根据内科各专业学科的发展,充实临床专业知识;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每轮见习及实习结束组织全体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打分,同时学生也要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定。

天津医大二院内科实习生小讲课课程表

(每周五下午2PM)

授课内容 主讲教师 心源性猝死与复苏 刘相丽 血气分析 张菊英 常用临床化验的意义及标本留取方法 张洪镇 胰岛素治疗 王 洋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李 蔓 急性间质性肾炎 康 丽 危重病常规监测 何新飚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症 张 璐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马向红 医院内感染 王玉宝 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赖雁平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及酸中毒的抢救 孟春梅

第三篇:优质课程建设方案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高等数学》

实施优质课工程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案、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较强的优质课程,以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全校的总体教学水平。优质课程主要由一些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通过优质课程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同时优质课的内容力求先进,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特制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因此,高等数学作为学校的优质课程必须不断地完善,在今后三年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重视教材建设。教材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通过对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精品课程教材应争取自编出版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拟定2007年上半年自编《大学数学讲义》,供文科类学生使用,6月份完成,9月份使用。

二、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2007年底完成。

三、建习题库。我们准备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习题库的建设,习题重基础,重实用,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对重要、核心的内容做到精讲多练。

四、模拟试卷。设计多套各阶段模拟试卷,便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自我检测,2008年下半年完成。

五、教学方法。2008年下半年高等数学课程将全面实行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六、上网情况。2009年完成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有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模拟试题、参考文献等必须上到校园网上,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第四篇:内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一.课程建设规划

1.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本课程设计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内容选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践教学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及相关科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2.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实训室训练,医院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教在课堂,学在床旁,做在岗位。形成早体验,早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横向强化,纵向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3.教学方法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等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模拟人演示,网络资源及医院,真实工作环境体验等手段。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防治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症的概念、鉴别诊断、并发症、转诊和健康指导;

3.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指导能力;

2.能规范运用临床常用诊疗技术进行日常诊疗工作; 3.具有对危急重症患者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思想;

2.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守法和维权意识; 4.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助能力。

二.实施情况

(一)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村的指导思想,选用多版本《内科学》教材及相关资料作为参考,结合临床实际,编写教学内容。

(二)教学建议

1.理论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仿真实训基地和附属医院进行早期接触,熟悉医院工作场景;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手段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考核办法

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占10%,具体考核如下:

1.理论考试 主要考核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操作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等,题型以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题型为主。

2.实践技能考核 采取随机抽题考核(6人一组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模拟临床考核,注重能力素质考核。

(四)课程评价

1.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为系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资料评价的综合结果,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主要方面。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综合测试。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占10%。

三.总结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现将课程建设成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不断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水平

内科学理论教学着力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理应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作为本课的主讲教师和课程建设人将课堂作为精心设计的舞台、将每一次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不断的认真探索教学规律,使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强化实践教学,并使理论与实习课互为补充 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课内容与临床实践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本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要求广大教师工作者应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建设成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积极改进了落后的教学手段。目前教研室年轻教师都掌握了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的技术并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研室配置电脑、幻灯,校园网络己经连通到教师办公室,可运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练习、案例分析、网络课件、讲课录像等均已上网,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院内科学教研室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充满活力的课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学位教师3名、硕士学位教师12名,他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五)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教学方面:加强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尤其是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教学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2.科研方面:科研工作能力还薄弱,各级教师编写得教改论文和申报教改课题力度与课程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课程网络建设方面:网络课程建设相当薄弱,网络内容的更新速度还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课程组将不断丰富、更新现有网络教学材料,完善网络教学内容。

第五篇: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范文)

《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在很多老师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因为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小学教育已经很难顺利进行。但家长也很委屈的说:为了孩子的学习,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爱好,有的甚至是工作。是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投入,许多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老师的工作,成了“助教”。可相当一部分家长又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们仍旧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责任感不强,意志力不强,任性,自私,与家长产生隔阂等等。把家长推到这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家长强烈的参教意识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还要帮助父母了解如何去科学的帮助他们的孩子。

学校在抓好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发挥资源优势,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关注每一家庭状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家”字上做文章,在“联”字上下功夫,以提高家长育人素养为重点,努力加强家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在家长、学生、教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全面落实“亲子共成长工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加强家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家庭教育理念,牵手两代人,亲子共成长,至关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首先要求教师注意师表形象,还要求教师注重提高素质,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提高家教指导能力和水平。用“五少五多”人性化的方法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少一点固执,多一点学习;少一点不负责任,多一点平常心态;少一点命令语气,多一点研究气氛;少一点抽象说教,多一点就事论事;少一点不良影响,多一点正面示范)。一方面通过授课和座谈的形式,向家长宣讲素质教育的要义、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科学育人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理论水平和育人技巧。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亲子共成长工程”活动的实施主渠道是家长课程开课活动。学校本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理念,以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的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学校,营造了“牵手两代,家校共建,给爱幸福”的和谐育人氛围。学校努力走“家教中心牵头,各部门联动,牵手两代课程搭台,家庭教育唱主角,家长自主参与”之路,着力打造“龙头创规范,科研兴家教,评优促成长”的家长课程活动模式,以此构筑家庭教育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新格局,提升家庭教育的内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为学校面临的是家长队伍成分复杂,对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关注度不够,教育方式欠科学,众多的家长缺少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常识,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和效能大大降低。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树大自然直”,放任孩子不管;“棍棒底下出孝子”,辱骂喝斥,拳打脚踢等错误方法亦屡见不鲜。攀比之风、溺爱之风、奢侈之风等使父母变换了角色,“全职”太太让孩子变成生活废品。家长大事小事,事事找学校。要么给校长热线电话,要么给局领导一封信,要么找班主任横眉冷对,没有从根本上科学教育孩子,而是一味推给学校。“家庭问题”已成普遍,亟待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六、课程研究的方法

1、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两个”三级管理,即“学校——家庭——社区”、“校级——年级——班级”使“亲子共成长工程”的组织管理形成了网络,架设家校联系桥梁。成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成立年级家长委员会,具体负责家长课程计划的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负责家长意见收集、整理、反馈,并监督家长学校工作,实现家校交流、沟通、互动。

2、在家长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上采取的是以班级为单位为主以,年级为单位为辅,坚持集中授课与分层施教相结合。

3、师资队伍落实,确保授课质量。师资是家长课程开设的关键。一方面,学校聘请专家讲师团集中为家长授课、聘请家教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体会;另一方面,学校组建了一支以导师班主任为核心,具有业务精湛、教子有方、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参与的全体学生成长导师在内的亲子教育教师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家教理论学习和专业化培训学习、外出听专家报告等,培养专家型的家教教师队伍,每位教师授课时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多方位,多角度多视角地为学员们授课,确保了家长课程的授课质量。

4、教学课时落实,保证授课时间。学校坚持利用每学期的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家长会时间三次集中辅导, 每学年举办两次专题讲座,并合理安排家长自学时间,每学年举行一次家校窗口对话,每月一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并且每学期抓住节目、纪念日的庆祝契机,不断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每学期不少于4个学时,每年不少于八个学时,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从 2008年3月开始,到现在该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把少数家长请进来试着为孩子上了几节课,课堂上我们对上课家长和参加上课的学生进行了了解。课堂上家长准备充分、上课也有激情,但一部分家长比较缺乏教学的艺术;课堂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普便很高,喜欢与家长互动,喜欢提问,在课后的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上课的家长还想再一次来上课,而学生余味未尽,一些学生反映,希望学校每周安排这样的家长选修课。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家长选修课为什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呢?我们以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些鲜活的知识,这些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家长在学校上课后,普遍感觉到了与学生的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立项后我们完成了试验计划,在这一阶段中,我们首先进行了“海选”,也就是广泛动员家长报名来校上课,在2008年一年中,共有132位家长报名参加来校上课,上课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我们大致把课程分成15类,有安全、保险、服装、艺术、环保、建筑、汽车、理财、贸易、体育、讲故事、法律法规、卫生保健、参观访问和其它。

在这一阶段我们先后完成了家长选修课的评价方式,家长选修课的分类、重点课程教材的编写,收集了学生在听了家长选修课后的变化案例。通过所做的工作和课题组的听课情况分析,我们觉得家长所开的选修课的质量差距较大,整体上课堂缺乏教学艺术的支撑,缺乏较为稳固的优质的选修课资源。为此我们重新修定了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09年7月——现在)

在这一阶段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了研究的内容,重新修定了研究计划。在新的研究计划中,我们增加了“如何提高家长选修课的质量的研究”、“培育优质家长选修课教师的研究”、“建立重点选修课课程的研究”等内容。围绕着如何使家长所上选修课取到更好的效果,上成学生非常喜爱的、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的课程,我们尝试着让课题组老师与上课家长一起备课、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召开家长选修课教学研讨会,让学生对家长的课堂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提高家长选修课的质量。

八、课程研究的成果

(一)坚持“四个结合”,增强了亲子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集中授课与分层施教相结合

一方面我们采取了以定期的集中专题培训、集体面授为主,用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合理的教育手段,加大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力度,不断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的特征、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不同类型的家庭,选准不同的家庭教育切入点,如:初一年级主要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初二年级主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顺利、健康度过青春期、逆反期;初三年级主要抓理想成才教育,教育孩子以积极心态面对现实的挑战。通过谈心、谈教、谈变、谈做人,实现家校互动,和谐育人。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教会他们学会爱,感受爱,让他们在学校里处处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等等,有针对性的、各有侧重的进行分层施,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和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对话,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如:

一是举办新生家长培训。七年级新生入学之前,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家长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的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举办毕业生家长讲座。根据九年级毕业班的特点,专门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加强对“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理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备考、如何搞好学生的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三是召开“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因素、教育对象的自身因素乃至教育方式等因素,决定了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在这样一个群体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家庭困难生、学习后进生、思想落后生。如有厌学、迟到、旷课、不准时交作业、偏科甚至破坏课堂秩序的,不遵守纪律等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即我们通常所说“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但如果对他们不能及时加以疏导、帮教和转化,可能就会演变为基础教育的 “次品”。为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用真情教育他们,用真心关爱他们。我们举办了“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理,力求更大的教育效益。当然在这一专题家长座谈中,我们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或揭露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在龙源这个大家庭中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进而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2、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一方面,我们请千名家长进校园,学校聘请专家讲师团为家长授课,传授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每年我们都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好家长经验交流会”、“成功教育子女家校联谊会”。邀请在家教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作经验介绍,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如何对待分数、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同时,学校每年举办“素质教育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看到和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看到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配合学校及时了解、发现和纠正孩子的某些不良习惯,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优化,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让百名教师走出去,走进学生家庭,开展集体家访和分散家访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进行咨询服务,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也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表现、生活状况,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学校教育。

3、坚持心理咨询和家教咨询相结合。

根据教育形式的发展,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亲子共成长工程”实施过程中,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教育等;强化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包括学习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常见行为问题等。针对独生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疏导,使其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同时,为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解答家长在教子中遇到的困惑,化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等,与移动公司联合开通“家校通”业务,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咨询热线,24小时开通,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服务。随时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疑问,让“热线”拉近家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有力的促进了“亲子共成长工程”开展。

4、坚持落实家长课程实验与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相结合。

我们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发挥龙源优势,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落实“四导策略”,实行亲情化服务、个性化化教育,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全面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担当学生“导师”的同时,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导师”,从导“学”走向导“育”,实现家庭教育的“无缝隙”覆盖,牵着爱的手一起走进孩子的天地,踏着爱的路一起走向成功的明天,实现亲子共成长。

(二)开辟“三条途径”,建立和完善家长课程体系,确保亲子教育的规范化

1、落实学科课程。我们把亲子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学计划,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将亲子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开设心理健康课,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疏导。同时,挖掘各学科教材中亲自教育资源,做到亲子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在语文、思想品德、社会、历史等学科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亲子教育内容。任课教师充分运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凸现、补充、强化有关教育点,使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滋润学生心灵。

2、发展活动课程。亲子教育应回归生活、关注生活,关注需求,关注体验。我们坚持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不断加强社团建设,将家庭教育与小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实践育人”,实现亲子沟通,推动父母和孩子共同进步。开展了“亲情教育,沟通心灵”系列活动:如开展“我知父母心”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举行主题班队会、生命教育课、亲子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命来源、父母生存压力、古今中外孝子和孝道等;充分利用休息日、节假日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父母艰辛;与家长一道开展开展“孩子,我想对你说”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夸夸我们的好家长”演讲会、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封家书主题活动;举办“亲子运动会”增进了亲子感情;邀请部分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父母亲的指点下,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工作、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亲子共成长,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三)重点深化“两项”课题研究,实现“亲子共成长工程”的科学化

一是,从关注特别需要关注的“八类学生”入手,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与研究。(1)强化家校联系制度,拓展联系渠道,创新教育形式,办好家长学校;(2)拓宽导师队伍,充分挖掘校外导师资源,从起先一青色的校内教师延伸到校外热心于青少年教育的人士,聘请了各方面具有良好声誉和特长的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有识之士担任导师工作,丰富导师资源,为导师制工作注入活力。(3)搞好“十一五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工作,将 “学生成长导师制”推上深入。

二是,以教育科研为依托,将亲子教育课题化,深化“亲子共成长”工程有效机制研究。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培训拓宽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找准定位,创新家庭教育工作的“起跑线”;注重实效,架设家庭教育工作的“连心线”; 打造品牌,把握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心线”,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的体系,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九、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亲自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不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四点:

首先,尊重规律,防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应充分尊重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不给学生增添额外的学习负担;同时,应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将亲子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实现“双赢”。

其次,针对特点,教育要适合家长“胃口”。应根据不同类型家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既要保持亲自教育鲜明的特点,又必须使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贴近学生及家长,符合学生、家长的现实生活、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在教育内容上,要注意正面引导;在教育形式上,要注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

最后,积极争取家长、社会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开展亲子教育,仅靠教材和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推动亲子教育的深入开展,营造亲子教育大环境,取得更大的现实成效和未来成效。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发布者:jwc

发布时间:2012-10-15

阅读:21971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06年至2009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附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安排表: 时间 书目 作者 活动内容 第 一 学 期

09.01——10.15 谈美书简

朱光潜 讲座

10.18——11.15 呐喊 鲁迅

读书交流会 11.18——12.15 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 诗歌朗诵会 12.18——01.15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读书交流会 寒假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讲座

第 二 学 期

03.01——03.31 语文常谈 吕叔湘

语文知识竞赛 04.01——04.30 论语通译

文言知识竞赛 05.01——05.10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法)莫泊桑 讲座

05.11——05.20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 讲座

05.21——05.30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 讲座

06.01——06.15 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 读书交流会 06.16——06.30 子夜 茅盾

读书交流会 暑假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读书交流会 红楼梦 曹雪芹 讲座 哈姆莱特

(英)莎士比亚 读书交流会

第 三 学 期

09.01——09.30 孟子选注

文言知识竞赛 10.01——10.15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俄)契诃夫 讲座

10.16——10.30 家 巴金

读书交流会 11.01——11.15 茶馆 老舍

读书交流会 11.16——11.30 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 讲座

12.01——12.15 女神 郭沫若 诗歌朗诵会 12.15——12.31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读书交流会 寒假 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读书交流会

第 四 学 期

02.17——04.05 庄子选译

文言知识竞赛 04.06——04.20 西厢记 王实甫 读书交流会 04.21——04.30 匹克威克外传(英)狄更斯 读书交流会 05.01——05.10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 诗歌朗诵会 05.11——05.20 雷雨 曹禺

读书交流会 05.21——05.30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美)欧·亨利 讲座

06.01——06.10 边城 沈从文 读书交流会

第五学期 暑假 尘埃落定 阿来

读书交流会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举行一次读书会,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积累;每周一次专题讲座,由语文组教师分工协作,就写作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06年高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1)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2)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3)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为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语文备课组于2007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校本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围城》的经久魅力,诠释了《哈姆莱特》。让高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07年12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举办了“弘毅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思想,积累了素材,拓宽了视野,成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2008年由语文组陆纪登老师参与编写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为文科学生阅读名著的辅助资料。

二、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个性化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2.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做了, 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备课组长在2007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内外的整合行动

1.2006年高一备课组开设了“快乐作文”校本课程,2008年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在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并定期印发刊物,将学生习作结集出版。

2.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王力群教授的讲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家毕飞宇、祁智、范锡林的讲座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讲解,如“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的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升华,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重组骥江文学社,不定期举行作文讲座、作文竞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组2007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赛。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顾碧阳同学荣获高中组特等奖,朱葭同学荣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首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徐天娇获特等奖,展楠、田晓贝、秦晴荣获一等奖;蔡慧、郭煜、周逸人荣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在教育厅主办“镇中杯”第七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中,朱葭、田晓贝、鞠云三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语文组辅导学生参加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3)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08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08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7)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2008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唐诗宋词选读》,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7)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09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华东地区)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2006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

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006年我组羊琳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08年我组荣雪飞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09年羊君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丁杰老师获泰州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黄越前、荣雪飞、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三)课题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实验效应。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实验教师乃至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意识到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能逐步意识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多了,青年教师也由一个高起点迈入,在实验中成长起来,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课题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可喜的,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然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将把“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精神继续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思维,个性发展的内涵。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进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内科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