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 教案[大全五篇]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4-104657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3 13:06: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 教案

《宫之奇谏假道》教案

一、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5年》,标题是后人加的。其内容是解释《春秋》经文“冬,晋人执虞公”这件事的本末的。宫之奇:虞国大夫,其“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谏:用语言来纠正尊长的过失,动词。假道:借路。专指军队借路以通向别国。假:借。题目的意思 是宫之奇劝谏虞君借路给晋国。

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识破其阴谋,力谏虞公,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返国时顺势灭虞。文中主要写了宫之奇的劝谏过程,谏词分三层:先陈述形势,次揭露晋无情(第二自然段),后阐述修德重民的道理。

二、语句大意及语言现象分析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侯:指晋献公,他是晋武公的儿子、晋文公的父亲。晋属侯爵,故称晋侯。

复: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可翻译为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但古汉语中,再是数词,不是副词。再作状语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并不表示行为的重复。因此,他们并不是同义词。

虞:国名。武王所封,其国君是大王古公亶父的儿子虞仲的后代。地盘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其始祖是文王之弟虢仲。献公22年出兵灭之。

以:连词,连接为连动句的两个谓语假道和伐虢,可翻译为去。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如果虢国灭亡了,那么虞国必定跟随着也就灭亡了。”

“虢,虞之表也”句:判断句。表:外面,外围。其本义是穿在外面的衣服。《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里边穿着红黑色的内衣,外面穿着白色的外衣)

“虢亡”:假设复句。从:跟随。字形从二人会意。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对晋国,不能启发它的贪心;对外敌,不能放松了警惕。

啟:启发。本义是开门,如:“夫人将启之”。此用引申义。寇:外部入侵的敌人。《左传文公7年》:“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字形为会意。翫:是玩的异体字。轻视,因习惯而不经心、放松警惕。本句为并列句。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次借路就算太过分了,难道还可借第二次吗?

一之谓甚:主谓宾句。一,数词活用为动词,借一次。之,指示代词,指代借路之事,作一的宾语。谓,通为,动词算是。甚,形容词,过分,作谓的宾语。

“其可”句:反问句。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的语气,译难道或不译。一说为岂的通假字,反诘副词。再,数词作动词用,借第二次,省略了宾语之。之,用法同前句。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话,恐怕就是说虞虢关系吧。整个句子为宾语前置句。主语是“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谚所谓”是主语中心语的定语,中心语是者字词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者字是特别的指示代词与‘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组成者字词组,表示“„„的话”。谓是全句的谓语,说。虞虢,是前置宾语。之,指示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译大概或恐怕。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虞国的国君说:“晋国和我们同宗,难道会伤害我们吗?”

“晋,吾宗”句:判断句。宗:本义是宗庙。字形从宀从示会意。引申为祖宗、祖先。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宫之奇接着说:“大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大伯没有跟随在大王身边,因此没有继承君位。”

“大伯虞仲”句:判断句。大伯:古公亶父的长子,即吴国的始祖吴大伯。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虞国的始祖。昭、穆:周代宗法制度的概念。周贵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在宗庙里,始祖牌位居正中,他的下一代的位次设在左边,称 为昭;再下一代的位次设在右边,称为穆。这样,昭位之子排在穆位,穆位之子派在昭位。父子异位,祖孙同位,昭穆相承,左右更迭。周代把后稷作为始祖,古公亶父是他的第十二代孙,居穆位。所以他的儿子大伯、虞仲皆为昭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文王的弟弟,都在穆位。这里昭、穆同义,都是儿子的意思。

“大伯不从”句:课本注为“不从父命”,说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儿子王季,就和虞仲一起出走。其实,不从是不跟随在大王身边的意思。详见《史记吴大伯世家》。是以: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因为这个缘故。后来演变为双音节的连词。嗣,动词,继承君 位。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对王室有功,授勋的典册还保藏在盟府中。

“为文王”句: 为:动词,担任。卿士:官职名称,执政大臣。

“勋在”句:勋,名词用为动词,有功,立功。在,介词,对或为。“藏于”句:藏,包藏。盟府,主管盟誓典册的政府部门。“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大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虢仲、虢叔是王季(文王)的儿子。昭穆:宗庙的次序,始祖庙居中,左昭右穆(参本教材P56)。图如下:

始祖„„大王→王季→文王→武王

大伯 虢仲 虞仲 虢叔

按从表可看出,虢是国君文王的亲兄弟,而虞是文王的叔父,虢与文王是血统关系,虞与文王是非血统关系,虢于周比虞要亲。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连虢国都将消灭了,对虞国又偏爱什么呢? “将虢是”句:宾语前置句。虢是灭的宾语,用指示代词是复指将其前置。“何爱”句:反问句。宾语“何”前置于动词“爱”之前。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再说,晋国偏爱虞国,对虞国能比对桓庄之族更亲近吗?桓庄之族有什么罪却把杀了?不是因为对晋君构成威胁吗?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属特殊的倒装句法,应理解为“其爱之也,虞能亲于桓庄乎?” 桓庄之族:桓叔、庄伯的后代,晋献公的同祖兄弟,被献公杀害。于:介词,介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而以为戮”句:而,转折连词,却。“以为戮”是“以之为戮”的省略。“之”是介词“以”的宾语,被省略掉了。戮,动词,杀戮。这里活用为名词,指杀戮的对象,作动词‘为’ 宾语。

“不唯偪”句:唯,介词,因为。偪:通逼,逼近,这里指威胁。一说为异体关系。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至亲因为高位而被感到造成威胁,尚且还要杀害他们,何况是因为整个国家呢? “亲以宠偪”等句:课本注为“至亲而以宠势相逼”,似不妥。不是桓庄之族凭着宠势有意威逼献公,而是因为他们地位尊显使献公疑心对他构成威胁。故作了如上翻译。以,因为,介词。宠,高位。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虞公又说:“我祭祀供品丰盛洁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

“吾享祀”句:条件复句。享祀,祭祀。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丰,丰富。指供品种类多。絜,通潔(简化为洁),干净。據,依附。等于说保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宫之奇接着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鬼神并不随意亲近哪一个人,而是只保佑有德行的人。”

非人实亲:宾语前置句。“人”是“亲”的宾语,用指示代词“实”复指前置。亲,动词,亲近。

惟德是依:句法同上。一般语法论著称为习惯说法,即“惟„„是„„”。这种说法强调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惟,范围副词,只有。作状语。是同前句的实,都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德,德行。此指有德之人。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别,只辅佐有德之人。’ “皇天”句:皇天,大天。皇,大。亲,指亲疏之别。《史记伯夷列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惟德是”句:宾语前置的习惯说法。同“惟德是依”。辅,辅佐。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周书》上又说:‘黍稷并不是真正的馨香,光明的德行才是真正的馨香。’

“黍稷”句:判断句。黍稷,泛指五谷。黍,簧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代迷信认为祭祀时鬼神只是享用祭品的香气。“明德”句:判断句。惟,句中语气词,用于判断句主语明德与谓语馨之间,帮助判断语气。翻译不出来。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又说:‘民众们并不改变祭祀的供品,只有有德之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 “民不”句:叙述句。易,动词,改变。物,物品,这里指祭品。“惟德”句:判断句。繄,句中语气词。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如果真象《周书》上所说的那样,那么,不是美好的德性,民众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享用了。

“如是,则”句: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是,指示代词,指代《周书》上所说的那些话。作动词“如”的宾语。

神所馮依,将在德矣。——神灵所依附保佑的,就在于德行了。

所馮依:所字词组,所依附保佑的。作全句的主语。馮,即后来的憑,与依义近。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如果晋国攻占了虞国后,发扬美德,向神灵敬献芳香的祭品,那么,神灵享用后会吐出来吗?

“若晋”句:假设复句。取,取得,夺取,等于说消灭。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明。荐,动词,敬献。指向神灵献。馨香,指黍稷等祭品。以,连词,所连接的两项具有目的关系。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也可省略不译。吐,指神灵不吃 所祭之物。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虞公不接受宫之奇的劝说,答应了晋国使臣借路的请求。宫之奇就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

“弗听”句:连贯复句。许,答应。

“宫之”句:以,介词,带领,率领。行,走。指离开虞国。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晋国消灭虞国]就在这一次出兵了,不用再举兵了。臘:国君年终举行的祭祖祭祀。这里活用为动词,举行腊祭。

“在此行”句:行,指出兵。本句主语是晋灭虞因语意自明而省略。更举:再举兵。更,副词,再。表示行为的重复。举,指举兵。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

——五年冬十二月初一,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跑到了周的都城。

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月初一。朔,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丙子,干支记日法,指初一。“虢公”句:醜,今简化为丑。以丑代醜,并为一字。京师:京城。这里指周的都城。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晋军消灭了虢国返回来,驻扎在虞国。就偷袭虞国,消灭了它。馆:名词,客舍,馆舍。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活用为动词,是住的意思。

第二篇: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14)?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20)。’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25)

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27)。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罪虞,言易也。

翻译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邵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周语上》)

翻译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

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第三篇:《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上海大学文学院张萍

一、教学理念与目的

(一)教学理念

本讲教学贯穿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

1.将小学(语言文字之学)与史学、文学有机结合,把握好课程定位;

2.古汉语语言要点与汉语史演变相融合;

3.使用但不囿于教材,博采多种资料提供最佳解释。

(二)教学目的

本讲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的特殊语言要点现象,并加以积累;

2.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让学生全面理解‚宫之奇谏假道‛这一历史事件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文选涉及的文言特殊语言文字现象讲解; 2.文选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文意疏通。

(二)教学难点

1.文选中特殊文字、词语、句式的理解; 2.文中论说部分文意理解及说理赏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讲主要使用PPT教学,在PPT设计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

1.抓住解读文言的一串钥匙,即通假字、古今字、破读字、词类活用、前宾语、双宾语以及省略等文言特殊语言要点。这些特殊语言要点在PPT中以红色等显目字体标识,配以板书进行讲解。

2.抓住词义引申以及汉语史语法演变的线索,来讲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引入《说文解字》释义,通过图片或板书形式,展示甲骨文等古文字字形,以解析文字本义。重点实词、虚词在PPT中以蓝色、绿色凸显。释义大都于讲解中配以板书,一些特殊用法以文本框形式附在文选正文夹行,PPT放映时以动画形式呈现。

3.结合本文选内容性质的特殊性,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选用相应的图形,将文选中相关的地名标识出来,讲解中以此配合,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文意。

4.用图示的方式将文段表达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有一个成语叫‚暮虢朝虞‛,或者叫‚灭虢取虞‛,大家小时候就听说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传》中与此相关的一段历史故事。

文段标题解析: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虞国大夫。谏: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

假:借。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僖公五年:—655年。

(展示《中国历史地图集》图片,明确地理位置关系)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又名北虢。文王封其弟仲于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晋国要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所以要向虞公借路,此前借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借。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劝说虞公不要再给晋国借路。原因何在?虞公有没有听取建议?最终结局又如何?

(二)第一段:宫之奇明确不能给晋国借道的主张。

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晋侯:晋献公。复:又。僖公二年(-658)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一句话引出事件,紧接着宫之奇就此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虢,虞之表也。】

表:外面,外围,这里指屏障。【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启:启发,开启,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àn):同‚玩‛,习惯而不留心,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去声为读书音,阳平为口语音,也即文读和白读的区别)

对于晋国的贪心是不可以启发的,对于外来的入侵者是不可以放松警惕的。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一: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做一次。再:数词活用为动词,做第二次。

之:代借路这件事。其:通‚岂‛,哪。

做一次这种事情都已经是过分了,哪能做第二次呢? 【辅车相依,脣亡齿寒】 辅:面颊。车:牙床骨。脣:同‚唇‛。两字形都是形声字,声旁同为‚辰‛,形旁一为‚肉‛,一为‚口‛。

齿:当唇者为齿,即门牙。(古时称大牙为牙,即臼牙)

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靠的,嘴唇没了门牙就会受寒。【其虞虢之谓也。】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语气,恐怕。虞虢之谓:谓虞虢。宾语前置。

恐怕就是说的像我们虞国和虢国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呵!宫之奇辨析了虞国与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晋国企图灭虢后一举拿下虞国的野心。

面对这样的厉害关系,虞公是如何反应的呢?

(二)第二段:虞公提出反驳理由一,宫之奇进行辩驳。1.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虞公从晋、虞两国同宗的角度,认为晋国不会害他,以此反驳宫之奇,意欲再次借道给晋国。对这一理由,宫之奇是如何批判的呢?

2.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況以国乎?‛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大伯:大,后作‚太‛。大王的长子。

昭、穆:‚左昭右穆‛,宗庙在左的位次叫昭,在右的为穆,昭穆相承。大王于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不从: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是以:前宾语,即因此。《左传》时已经凝固成词。嗣: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

王季:大王的小儿子,宗庙位次为昭,其子为穆。文王(姬昌)的父亲。虢仲、虢叔,是虢国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卿士:天子身边的执政大臣。

勳:同‚勋‛。对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将虢是灭:前宾语,(晋国)将灭虢。是,代词,复指前宾语‚虢‛,可以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爱:舍不得。何爱:爱何,前宾语。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于:介词,引介比较的对象,‚比‛。其:时间副词,将。(辨析 王力:指晋)之:指代虞,我们。

再说,我们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够比桓叔、庄伯跟晋侯的关系更亲近吗,他晋侯将会更加爱惜我们虞国吗?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以为戮:以(之)为戮,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即把他们杀了。介词‚以‛的宾语省略常见。戮:杀,这里用如名词,表示杀戮的对象。

唯:语气系词,表判断。(王力参用王引之《经传释词》‚因为‛。因果关系当是语句之间的语意关系,隐含)

偪:同‚逼‛,威胁(堂兄弟们威胁其地位)。

桓庄之族(晋侯的同祖兄弟们)又有什么罪过,可是晋侯却把他们作为刑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桓庄之族的势力威胁到了他晋侯的地位吗?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況以国乎?】

以:介词,凭借。凭借宠势(在尊位的势力)而构成威胁。況:同‚况‛。

以国:即‚以国偪‛,承上省略谓语动词‚偪‛。

桓庄之族作为他的至亲,由于以宠势相威胁的缘故,晋侯尚且要杀戮害他们,何况我们虞国作为一个国家,是凭借着一国的 势力而威胁到他(扩张政策的实施)呢?

宫之奇顺着虞公的思路,给虞公剖析了虞国、虢国与晋国的宗族渊源关系,又举出与晋献公同祖的桓庄之族的遭遇,有力地批驳了虞公‚幼稚‛的想法。这些关系我们用图示更清楚:

虞公的理由自然站不住脚了,但他还是想借道给晋国,于是立马摆出了第二条理由。

(三)第三段:虞公提出理由二,宫之奇进行辩驳。1.公曰:‚吾享祀丰絜(jié),神必据我。‛

享:把食物献给鬼神。絜:洁净。后作‚洁(潔)‛。据:保佑。

我祭祀的时候,祭品既丰盛又干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2.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之:指代下文所引的话。主谓简单,为了句子平衡,故在形式上用代词‚之‛作为宾语,而把真正的宾语放在后面。相当于英语中的I hear it that…‚之‛相当于形式宾语it。‚臣闻之‛为古汉语中常见句式,往往用以引出引用内容。

非人实亲:非亲人,‚实‛,代词,复指前宾语‚人‛,可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依:意同‚据‛,保佑。

鬼神并不是亲近任何人,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明德惟馨:惟,语气系词。只有光明的德行才真是馨香。惟德繄物:繄,语气系词。惟,范围副词。

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没有改变,都是相同的祭品,但只是有德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冯:意同‚依‛,保佑,后作‚凭(憑)‛。神灵所保佑的对象,将转移到那些有德之人了。【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明德:使德明,即推行德政。

以:连词,表修饰。(辨析 王力:表目的的连词)荐:献,即向神献祭品。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

假如晋国攻取虞国,同时又在国内推行德政来向神灵奉献馨香的祭品的话,神灵还会不吃他们的祭品吗?

3.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使(shì):破读,使者。以:介词,表示带领、率领。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举行腊祭。更:再。举:举兵。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而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就率领他的全族人出走了,说:‚虞国不可能举行今年的腊祭了。晋国灭掉虞国,就在这一次的行动了,晋国用不着再次举兵了。‛

宫之奇辩驳了虞公的第二条理由,但虞公借道晋国的心意已决,任何话已经听不进去。这第二条理由与第一条一样,都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实际上是虞公想要为自己借道给晋国找个借口罢了。

(四)第四段:虞公不听宫之奇劝谏,结果果然如宫之奇所料,晋国“暮虢朝虞”,在灭掉了虢国之后,在归途中把虞国一举灭掉。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京师:周的都城,天子所在的地方。奔(bèn):破读,四声。逃奔。

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住宾馆。执:活捉。

媵:古代诸侯嫁女,以侄娣从嫁。指随嫁、陪嫁的人。秦穆姬:晋献公的女儿,嫁给秦穆公。

冬天,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奔到京师。晋国军队回国途中,在虞国住上宾馆,于是乘机袭击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了晋侯的女儿秦穆姬的陪嫁品(有意羞辱虞公等)。

成语‚秦晋之好‛开端:晋献公的大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国家间的联合,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结为‚秦晋之好‛。

(四)语言要点总结 1.通假字:其可—岂

2.古今字:大伯、大王—太 冯依—凭(憑)絜—洁(潔)3.异体字:翫—玩脣—唇勳—勋偪—逼 況—况 4.破读字:许晋使奔京师

5.词类活用:一之可再不腊馆于虞明德以荐馨香以媵 6.词序:其虞虢之谓也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惟德是辅

7.实词、词组:

假谏表寇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昭、穆嗣卿士戮据奔京师 8.虚词:

复以伐虢是以更举

其可再乎(岂)其虞虢之谓也(恐怕)其爱之也(将)神其吐之乎(还会)以其族行(他的)明德惟馨惟德繄物 9.省略:

以()为戮 況以国()乎

五、教学效果分析

1.文言语言要点以及重点实词、虚词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做到了文意疏通畅达,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层面的问题。2.用图示方式辅助讲解,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意。3.结合汉语史演变来讲解,使学生听讲颇有趣味,普遍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对词的用法的不同理解进行辨析,利于促进学生思考。

第四篇: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谏逐客书(精选)

《谏逐客书》教案

一、作者介绍

李斯(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年少时曾任郡小吏,属与韩非一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战国末,西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任郎中。说秦王政,拜为客卿。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的统一事业起了很大作用。司马迁说他:“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秦统一后,任丞相。又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我国文字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委曲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被杀。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己。”他的散文在风格上大有战国纵横家文章纵横捭阖之余风,对西汉前期政治文颇有影响。《谏逐客书》正是这一风格的集中体现。这篇文章为秦朝散文中最优秀的杰作,全文大量适用对比、对偶、铺陈等修辞手法,词藻华美,气势纵横,滔滔雄辩,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

二、课文背景介绍

秦王政初年,李斯时任客卿,韩国人郑国帮秦人修渠,试图以此消耗秦国的人物力,从而使得自己积贫积弱的国家得以苟延。事发,秦国的官员们就此认为所有别国在秦做官的人都存心不良:即不是真心忠于秦国的,应该把他们统统赶走,李斯也在被逐亡列,于是上书秦王政。有理有据,滔滔雄辩,终于打动了秦王政,使其收回逐客令。

三、字、词、句、篇解析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我听说官员们议论驱逐宾客的事,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吏:古代官员的通称。在先秦和西汉,大小官员都习称为“吏”。汉以后特指官府中的小官和差设。唐·杜甫《石壕吏》:“墓投石壕村,人吏夜捉人。”

按:古文字中,吏与史是一个字,后来分化。

《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古文字中为“事”初文。史,使、吏本为同源字,后分化。史,记事者,使,令也。

逐:《说文》“逐,追也”甲文,甲文从趾于兽后以会追逐。之意,所从之兽可为,免

为,成语,逐鹿中原《商君书·定分》:“一兔走,..百人逐之。” .唐·卢纶《塞下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由此可见,逐的基本又是追赶、追捕。课文中“逐”用的是其引申义:驱逐、放逐。(2)昔缪公求士 .缪,能“穆”,士谓贤才也。(3)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4)产:出生。古汉语中,人的“出生”和物的“出产”都可以说“产”(5)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人民而殷实,兴盛,国家因此而富裕,强大,百姓乐意为国效力,各诸侯国诚心归顺,俘获楚国和魏国的军队,占领土地有千里之广,至今国家太平而强盛。

以:因此。亲服:亲附,诚心归服。

获:本义,猎获。《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引申为俘获(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获百里孟明视,西气术,自己丙以归。”再引伸为获得,得到。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穫,收获谷物写作此字,有时也可写作“獲”如《荀子·富国》:“一岁而再獲。”但“獲”字义不能写成“穫”。

汉字简化后,二字皆作获 举:攻取,占领,这是文中意。

本义是用两手举东西。《韩非子·观行》:“力有所不能举。”引申为较为抽象的意义“举起”《荀子·王制》:“举措应变而不穷。”又引申为拔取,即占领意思。《战国策·齐策》:“三十日而举燕国。”治,本义是治水,引申为治理、管理,使情况得以改观也可称为“治”,因而治有“安定、太平”义,即文中意思。

彊“强”的异体字

(6)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拔,《说文》:“拔,擢也。从手,声。”何以从“

(fú)”声?这是因为上古无轻唇音[f],把它归入重唇音[p][p][m]因而“拔”的声符是“

”。拔的本义是抽拔,在根拽出。如拔草,拔剑。《汉书·武帝纪》:“秋七月,大风拔木。”拔,还有攻取义。《增韵·點韵》:“拔,攻而举之也。”《汉书·高帝纪》:“二月,攻砀,三月拔之。”颜师古注:“拔者,破域邑而取之,言若拔树木,并得其根本也。”

(7)包九夷,制鄢,郢:笼络了九夷,控制了鄢,郢。包:囊括,制:控制。

包:小篆

《说文》:“包,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段玉裁注:“勹,象裹其中,巳字象未成之子也,勹亦声。”说明它是个形声兼令意字。引伸开来没有囊括含义。

2(8)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逐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据:凭借(占据)

从:“纵”的本字。指合纵,战国时六国共同抗秦的联盟形式。散:使动用法,使„„解散。施:[yi]延续。

(9)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疆:使动用法,使„„强大。

杜《说文》:“杜,甘棠也,从木,土声。”一种树木名称,杜,还有堵塞,断绝义。《小尔雅·广诘》:“杜,塞也。”《正字通》:“杜,绝也。”

蚕食:蚕,名作状语,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

加强王室力量,杜绝家族势力,像蚕食桑叶一样吞并了各诸侯国,使秦成就了帝王之业。

(10)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疆大...之名也。

向使:假使。却:拒绝

译:如果缪、孝、惠、昭这四群谢宾客,不接纳他们,疏远贤士而不任用他们,那么我们的国家则会国力不强,国名不振。

以上列举秦国历史上能任用宾客,招揽贤士的四君故事,来说明“逐客令”之不可行。

(1)致:《说文》:“致,送诣也。”本义:送到,送去,段玉裁注:“致,引申为招致之致。”《汉书·公孙弘传》:“致利除害。”颜师古注:“致,谓引而至也。”文中意是用了本义,还是引伸义?若用本义则为使动句。

垂:垂挂。

服:佩。

建:竖起。

树:在上古经常用作动词,是种植、裁种的意思。《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上古,不仅可以树木,还可以树谷、树草、树麻、树菽。由种植、栽种引申有树立、建立的意思。在现代汉语“树立”“树敌”等词语中还保留这一意义。

译:现在您引进了昆山的玉石,拥有随侯诛、和氏璧,垂挂明月珠,佩带太阿剑,乘纤离马,竖着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子,并设置了

皮鼓。

(2)饰:装饰。

金锡:锡杖,僧人所持的禅杖。

译:这样的话那么夜光之类的玉器不能来装饰朝廷用犀牛间和象牙制作的器物不能充当爱物,郑国和卫国的女子不能成为妃妾,而象駃騠(jué tí)这样的 3 骏马也不能用来充实马棚,江南的金锡杖则不可使用,西蜀的颜料也不可用以作采饰。

(3)下陈(chěn):后列。陈,行列。文中代指侍妾。就“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睹,必出于秦然后可,„„”司马贞索隐:“下陈犹后列也。”宛珠之簪:用宛珠镶嵌的簪。傅玑之珥:镶着珠子的耳环。傅:附着。珥:耳环。..阿缟:齐国东阿出产的缟。缟:白色的丝织品。.冶:本义,熔炼金属《说文》:“冶销也。”本文用其假借义:艳丽,妖媚。

译:所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悦目的东西,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能用的话,那么用宛地出产的明珠镶嵌的发簪、镶着珠子的耳环、用齐国出产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锦绣的饰品则不能进奉给您,而那些娴雅变化而能随俗的美丽女子也就不能站在您身边侍奉您。

(4)击、叩:敲打

搏:拍。髀:大腿 聲:甲文:

从,会击悬馨之意。

击馨则空气振动,传之耳而感之者为声。《说文》:“声,音也。”段玉裁注:“‘音’下曰:声也。二篆为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于心省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记》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故“声”本义是乐音,文中即用此义。注:声与下文“乐”同义互训。

(5)

:甲文

象双手执箕,推弃箕中之“

”之形。“

”与小篆所从之

同(倒子形)。《说文》:“弃,捐也。”《诗经·周南·汝愤》:“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又,周始祖后稷曰弃。

(6)術:本义是路。《说文》:“術,邑中道也。”《汉书·燕刺王旦传》:“横术何广广兮。”引申为道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是乃仁术也。”又引申为方法。《战国策·魏策》:“臣有百战白胜之术。”

以上是从秦王日常所用之物取证,来说明“物不产于秦”同样可为秦人利用的道理。段末点题:用人因此理。

(1)兵:甲文

又众

(斤),斤为生产工具,亦用为武器,以两手持斤,表示兵器与武力。《说文》:“兵,械也。”在先秦汉语曰,兵有“兵器”义,有基本义,如《孟子·梁惠王上》:“兵刃弱接,弃甲曳兵而走。”兵还有“军队”义,如《战国策·赵策四》:“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还引申为士兵。如,《战国策·秦策二》:“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但此义在先秦汉语中少见。上古时,兵、士、卒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卒”是步兵。“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出身地位要高于“卒”,后来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兵”一般指兵器,4 可以泛指军队,但不能表示体体的工具。

(2)讓:拒绝。让,本义责备。《说文》:“让,相责让。”《左传·僖公五年》:“夷吾诉之,公使让之,”今关中方言中仍有此词此义。“让人”羞辱人。

(3)却:推辞,不接纳。明: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帝王不拒绝百姓,才能使德望昭著。(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容以业诸侯 ...黔首:古称平民,老百姓。

《礼记·祭义》:“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郑玄注:“黔首,谓民也。”孔颖达疏:“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

资:助。业: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5)此所谓“籍寇兵而齊盗糧”者也。.....藉:借。寇:杀人抢劫的暴徒。齊:给人财物。糧:士糧。

在上古与“赋、窃、偷”易混。

用用动词指偷窃。《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贼

用作动词则指毁害。《说文》“贼,败也。”“败,毁也”。《荀子·修身》:“害良曰贼„„窃货曰盗!”

用作名词指偷东西或窃取声誉的人,而“贼”则引申为乱臣或攻杀抢劫的人。现代汉语里,“贼”古代作“盗”,现在所说:“强盗”古代一般叫“贼”。偷的“偷窃”义在汉代以后才有,它常与“盗”合成并列式复合词。如王充《论衡·答传》:“偷盗与田,商周知,偷盗以欲自劾也。”(田,农夫,商,商人)。(自劾:犹自投罗网。)

(6)隹言隹:仇人、仇敌

以上两段从正间说服秦王,说明不但不应“逐客”,反应广招下天贤士,以富国强民。

四、总结

重点掌握以下字、词:逐、包、树、声、弃、术、兵。

第五篇:宫奇骏

我最喜欢动画《哈尔的移动城堡》

看了许多宫崎骏的作品从《百变狸猫》到《悬崖上的金鱼姬》,《风之谷》到《天空之城》,当手冢治虫离我们而去时,能够在漫画 担当起大师二字的,只剩下宫崎骏。

作为日本乃至全世界动画界的丰碑式人物,宫崎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瑰丽的童话世界,同时还有一个大师作为一个动画人的点点滴滴。

我开始对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着迷了。不过,并非是狂热fans那种全部看一遍的痴迷,而是对每一部作品的仔细回味的痴迷.后来有人给我推荐了《哈尔的移动城堡》。我找到这部片子后大概是受《LOST》中Desmonde的影响,我把《哈尔的移动城堡》当作了Desmonde的《Our Mutual Friend》,所以一直没在意,直到后来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观看了一下,就被HOLD住了,甚至久石让先生的《人生的回旋木马》成了我手机中单曲循环最多的歌曲。《哈尔的移动城堡》如同这首音乐一样,给我一种华丽而浪漫的感受。比《千与千寻》更多的特效和画面元素、比《天空之城》更复杂、庞大的机械工业化城市和战争场面,却豪无转移我对18岁少女主角Sophie爱情故事的关注。不得不承认,执着、善良、勇敢,Sophie这个典型的宫崎骏式女主角,竟然也打动了我。《哈尔的移动城堡》的独特之处在于,在整部片子中,70%的时间Sophie都是以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模样出现:当一个女人无法用相貌取悦外界的时候,她真实内在的魅力才能显得别致而强大,《哈尔的移动城堡.》曾经角逐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电影,但是因为票房不够耀眼,而失败。和宫崎骏的其他电影比起来,《哈尔的移动城堡.》显然不够有名,他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比起他的前辈们,他没有那么多的值得探讨的内容,而和比他后诞生的宫崎骏的封笔之作----《悬崖上的金鱼姬》,更是无法吸引众人的目光。他就那么不咸不淡的呆在那里,作为宫崎骏诸多作品的一员。可是,他确实我最喜欢的动画片。

宫崎骏的动画片所宣扬的是一些大道理,诸如反战,人与自然的共处。等等。看动画片,不是为了受教的,而是为了娱乐,因此,宫崎骏电影所传输的思想基本被我过滤掉了。这里,我只想说一说童话般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每一个女孩都有过做梦的年纪,幻想能够成为白雪公主,有着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即使逐渐长大后。再回顾年少的梦想,心里都是透着一丝甜蜜。

风度偏偏的哈尔就像是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他的城堡独一无二。变成老太婆的苏菲被他收留,在苏菲的妙手之下,城堡焕然一新。虽然城堡的外表破破烂烂,像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爷车,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神奇的南瓜马车,在这里,平凡的苏菲找到了她自己的自信,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这里焕然一新。

有点任性,有些挑剔,具有浓郁高贵气息,优雅而又帅气,勇敢而又无畏的哈尔,拥有这样情人,苏菲是幸运的,而本片也是宫崎骏唯一的一部把爱情明朗化的作品,在本片之前,和本片之后,宫崎骏的电影都充满了超乎友情而止于爱情的情谊。这种男女之间最为纯净的情感,在《千与千寻》中对于白龙和千寻的情感和宫崎骏其他电影中的情感问题,颇感遗憾的观众终于能够得偿所愿。看到一个不是柏拉图式爱恋的结局。

尽管如此,但其却丝毫不影响宫崎骏那梦幻般的风格,所以很多人说宫崎峻一生只拍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我们的纯真与失落。当我们无知但无畏地望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是闪亮的,好像一望无际的水面。纯真失落在成长的迷途中,失落在与魔鬼交换POWER的协议里,失落在喧嚣的繁华以及冷漠的假面背后。哈尔的移动城堡,是还没飞上天空的城市,而哈尔就是我们的幽灵王子,是丢失了名字的......

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 教案[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