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教案
树立自信,扬帆远航
一、背景分析
带着八年级的收获与喜悦,带着对九年级的憧憬与担忧,同学们迈入了九年级。进入九年级以后,同学们所学的科目增加了,难度增大了,同时中考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班里的部分同学开始出现上课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有所下滑的情况,尤其对一些女生来说尤其如此;而原本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更是问题不断:今天作业还没做完,明天默写书还没背,后天还要抄补作业等。即使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时常向老师反映:到了九年级觉得压力更大,时间不够用,每天忙忙碌碌,却又感到碌碌无为,有时真想放弃,但又不能这样做,觉得很压抑。许多家长在和老师的交流中也反映到许多学生在家里的脾气变得很大,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发火。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学生压力过大,同时又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二、设计理念
积极,民主,轻松
三、教育目标
1.九年级的学习激烈紧张,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毕业班的学习生活。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失败和压力并能及时适应,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关。
2.通过主题班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使之成为掌控自我情绪的主人,树立自信,扬帆起航。
3.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在初三这样的充满压力的时候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形式
个人发言、同学互动、老师总结等
五、过程展开
(一)学生齐背口号:我相信我快乐,我拼搏我成功
(二)打开心窗,说说心里话: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进入大学来的变化及感受,叙述自己减压的方法
听了同学们的心声,老师深刻的理解大家,求学的路真是苦呀。有些同学,天
天都是这样的想法,你们不痛苦吗?大家知道吗?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它会影响你们心理和情绪,最终影响中考。老师把你们的心理归纳了一下:
1、压力或焦虑心理。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心理。这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不好的同学不想学习,就连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3、人际冲突心理。包括老师、家长、同学的冲突,生活在不和谐、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中,主要表现在:
(1)曲解老师、心理不平衡
(2)不主动理解人,却渴望别人理解(3)不能悦纳父母,家庭关系紧张
(三)自我探索及相互探索
1.同学们找找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突出,然后听听同学对你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从而提高自信。
2.让每个同学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比如自己要在这段时间做哪些事,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四)相互鼓励,相互打气
找三组同学,每组六人,围成一个圈,大家相互说一些鼓励的话,然后大家一起喊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感觉的在学业繁重的初三,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学与自己一起并肩作战。
(五)教师总结阶段
我们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面对毕业、升学,我们更应该学会适应。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的心境。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它就会回报你一个前进的动力;给自己一点追求,它就会回报你一个成功的惊喜。
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上面所说的那些不良的思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 1.正确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2.自我调整,写信给自己 3.自我积极暗示
4.同学相互鼓励,相互打气,共同进步
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使我更加深入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同时也发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还是过于粗糙,忽略了很多细节,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改进
第二篇: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
(一):做个受欢迎的人
物理组 孙百强
【辅导目的】
1、认识受欢迎的人的特质。
2、反思不受欢迎的人的特质。
3、推选出本班最受欢迎的人。【辅导地点】 教室
【辅导时间】 35分钟
【辅导方式】
(一)即兴小品表演
(二)讨论
(三)投票选举
(四)自测 【辅导准备】
1、课题黑板
2、选票、自测卡等
3、一份小礼物 【辅导步骤】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决定于什么吗?有关专家声称,人一生的成就 20% 决定于智力,80% 决定于人际关系。爱因斯坦也说过:“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你与同伴合作良好,获得大家的支持,那么你就会心情舒畅、学习成绩上升;相反,如果你不与同学交往,受到大家的排诉,你就会缺乏安全感,产生严重的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所以,不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一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受欢迎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并且选出我们班中最受欢迎的人,下面的活动请我们的宣传委员来主持。
二、小品表演
选取运动会、期中考试、值日、宿舍、以及排座位等镜头,表现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行为品质。
三、讨论
归纳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特征。
受欢迎的人:待人真诚、爱集体、有荣誉感、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礼貌。不受欢迎的人:冷漠、虚伪、自私、嫉妒、没有责任心、甘愿落后。
四、推选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1、发下“谁是最受欢迎的人”的选票,无计名填写,交上。
2、打乱后重新发下
3、统计选票得出结果
4、请最受欢迎的人亮相
五、“做个受欢迎的人”自测 发下自测纸,每个学生填写 说明:若该项内容自己做到了,就在后面的括号内打“√”,若没做到的则打“×” 内容:
1、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负责
()
2、别人有苦恼,我会同情他、安慰他
()
3、能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
4、有了过失能勇于承认,及时修正
()
5、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
6、别人取得成绩,我会为他高兴
()
7、批评同学总是善意的()
8、不炫耀、不自命不凡
()
9、学习努力,要求上进
()
10、兴趣广泛,有特长
()
11、能遵守纪律
()
12、待人有礼貌,尊敬师长
()
13、风趣幽默、机智果敢
()
14、仪表整洁、爱护环境
()
15、信守诺言
()
六、总结自测情况
自测题中肯定的回答越多,越受大家的欢迎
七、结束语
老师: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如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其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虽然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完美,但只要我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跟据自测题目中的项目,慢慢积累不断改进,努力完善自身修养,一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心理学教案
(二):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
物理组 孙百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情绪的科学知识,为下几节课做好准备。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情绪的正负性及影响 教学方式: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时数与场地:1课时;本班课室 教学步骤:
开头语: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可以使你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冷静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以使你暴躁焦虑,在冲动中做出后悔莫及的蠢事;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坦然自若,也可以使你紧张慌乱,揣揣不安„„
这种东西是什么呢?(提问 2-3 位同学)总结:这种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人的情绪。
一、什么是情绪?
投影片: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二、情绪的产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永远快乐。在人生旅途中,昨天、今天和明天,总是有光明和黑暗、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烦恼、忧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同样的臆见事或一个物品、行为等会因时、因人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呢?
解释:情绪通常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这里说的事物,可以是物品、事件、行为,也可以是人们的言论。但是情绪的产生和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总是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脱离人的需要,脱离人的心理活动,情绪也就无从谈起。
三、情绪的分类:
1、“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绪到底有那些呢?据统计,在我国的文字中,与情绪有关的词汇有近千个。
据我国古代名著《礼记》记载,人的情绪有“七情”分法,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请3-5个同学讲一些有关情绪的词。
这种东西是什么呢?(提问 2-3 位同学)
2、小结: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这些情绪从对人产生的作用来看可
分为积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和中性的情绪。
凡是对人的行为起到促进、增力作用的情绪,我们称之为积极情绪。凡是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减力作用的情绪,我们称之为消极情绪。凡是对人的行为没有促进亦没有削弱作用的情绪,称之为中性情绪。
3、请同学们把以下的情绪词进行分类:
喜悦、悲伤、苦恼、开心、抑郁、紧张、兴奋、惊讶、失望、急噪、愤怒
4、情绪会随着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例:
李白面对同样美丽的长江沿岸的景色,写出的诗句中饱含的感情色彩却因他情绪不同而不同。
在流放途中,写出的诗句是:“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大赦时,写出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请同学们把以下的情绪词进行分类:
喜悦、悲伤、苦恼、开心、抑郁、紧张、兴奋、惊讶、失望、急噪、愤怒
4、情绪会随着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例:
李白面对同样美丽的长江沿岸的景色,写出的诗句中饱含的感情色彩却因他情绪不同而不同。
在流放途中,写出的诗句是:”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大赦时,写出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一旦产生,便会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中,使活动染上情绪的色彩。具体来说,不同情绪对个人智力的发展、个人正常水平的发挥以及身体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不同情绪会对个人智力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愉快,情绪乐观、积极的儿童,生长发育好,活泼伶俐,智商较高;情绪忧郁、悲观、消极的儿童,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表情呆滞,性情孤僻,智商较低。
2、不同情绪也会对人的理智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愉快的情绪、紧张的情绪--操作效果呈倒“u”型
负情绪:痛苦、恐惧的强度与操作效果呈直线相关;由于愤怒情绪具有自信度较强的性质和指向于外的倾向,中等强度的愤怒一旦爆发出来,有可能组织个体倾向于面对任务,导致较好的操作效果。
3、不同情绪还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同影响。
五、作业:
思考:在情绪紧张和产生消极情绪时,如何调整自己?下一次课请同学们来谈谈。
第三篇:心理学教案
心理课
[课程目的] 心理学,是一门能让人们加强自我了解的课程。让孩子们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更好地了解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人与物,能自主自强有信心地战胜自己的消极心态。并能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容纳他人。让孩子们有正能量,进而实现他们的梦想。本门课通过一些小游戏和生动的小例子,让孩子们在轻松学习课程之余,能学习到心理学的奥秘。【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1.老师通过介绍生动的例子,结合自己和社会上的著名人士(家喻户晓的例子),通俗地向同学介绍心理对人的重要性。2.用一些心理小活动如“我是谁”、“欢乐动物园”等,让孩子们身体力行知道心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更热爱身边的同学。
3.课外可以和一些孩子一起谈心,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课程设计] 课时1
我是谁
一、授课内容主题引入:5-10分钟 老师:孩子们,大家好。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学生,我叫„„,在这**个星期呢,给大家上的是心理课。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课,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心理课呢,就是„„,在这堂课里老师我具体用一些游戏和生动的例子给大家来讲述这堂课,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更好地生活。
二、“我是谁”的小游戏: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统整的人向其它人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2.分享后,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之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于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四)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请自愿者或邀请一些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教师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真实的我之重要性。
三、收集同学们手中的A4张,以便下节课用
课时2爱自己
(联系自信、自我鼓励,让同学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为自己的优点开心,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且能积极改正,教给他们爱自己的方法)(双手抱住自己)
课时3 正能量
1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正能量的意思
2.问同学们身边的正能量或经历,自己的感受,分享一下(同学要是没有,老师来分享)3.老师讲述一些名人、社会故事
4.正能量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故事、例子、口号)
5.怎么样获取正能量,怎么给大家带去正能量,并让同学们互相鼓励
课时4 如何排泄负能量
课时5好情绪,寻找快乐
课时6 爱,分享,付出
课时7 信念
因为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还小,很难接受大道理。老师用一些小游戏、同学的例子、自身的例子、一些家喻户晓的名人例子还有室外的素质扩展让同学们能简单的感受心理学的力量。考虑到孩子们有些是留守儿童,可以增加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友情。让他们心中有爱,充满感恩之心,然后凭借信念成为了不起的人。也可以单个和孩子们交交心,一起玩~
第四篇:心理学教案
心态的力量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孙婷婷
[主题背景]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态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烦恼是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的,要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
2、学习调整心态的方法,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3、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
2、学生带好笔。学生奖品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
一起听音乐唱《健康歌》,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师:请大家坐好,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轻轻的呼吸,慢慢的,你的身体从头到脚,一点一点的放松下来……你的注意力就在此时此地。随着呼吸,你的身体慢慢地越来越放松,你觉得自己更放松了,呼吸更慢了。你觉得舒服吗?
二、情景表演,感悟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师: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心态,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品。
(一)活动:表演《卖鞋的故事》
有两位朋友在同一天到一个岛上卖鞋,奇怪的是岛上没有人穿鞋。一位朋友很消极,发现没有人穿鞋,觉得没有市场,于是第二天愁眉苦脸地就离开了。另一个朋友却继续留下来考察,很高兴所有人都还没有穿鞋,都有可能买他的鞋,于是开始开拓他的市场,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看完了这表演,让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
师小结:是啊,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只看到困难。
(二)活动:听老师讲故事,帮老大妈解决难题:
一位老大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二女儿卖鞋。晴天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雨天的时候,二女儿的鞋就卖不出去。于是老大妈晴天的时候就为大女儿苦恼,雨天的时候就为二女儿困烦。聪明的小朋友你能不能帮帮她?
师总结:从以上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乐观的心态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活过得很高兴,而消极的心态会让我们很难过,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换个角度来思考。
三、拓展延伸,培养积极的心态 师:假如你行进在沙漠里,饥渴的你,看到了半杯水,你会是什么态度?是高兴?还是怅惘?
生1:我会想还有半杯水,真好!生2:我会想:怎么只剩下半杯了呢?
师小结:其实就半杯了,这个时候,谁都得喝,但喝的时候,心情却大不相同,同样喝的都是半杯水,那么为什么不以高兴的态度喝掉呢?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就如沙漠里的这杯水,永远不会满满一杯,因为会有风吹日晒,能剩下半杯,真的不错了。所以,当我们遇到半杯水的时候,要感恩,换个角度想,杯子有大有小,大杯子的半杯不就相当于小杯子的一杯吗?就像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要向上比,要向下比。这样,你就会觉得知足,觉得快乐。
四、总结全课,运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怎样看待问题的方法?列一列自己在学习上碰到的难题,生活上的难题,换角度想问题看看能不能解决,然后互相讨论。
请同学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积极乐观的小故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情节。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要对同学们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地肯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都能积极乐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五篇: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案
教学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2.了解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3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儿童”这一概念,略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儿童,其年龄跨度是从0~18岁。学前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前期等同于幼儿期,指的是3~6岁的儿童,而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0~6岁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说明,本课程所指的学前期,指的是广义的学前期。
(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发展的含义 2.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两大任务:
(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练习作业
简述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教案
教学名称: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2.尝试把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教学重点:观察法的操作步骤,调查法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作品分析法的要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3学时 教学过程: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观察法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训练。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
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法的种类 1.自然实验法 2.实验室实验法
(三)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以外,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还有调查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调查访问法等。
(四)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也就是问卷的形式。
当面调查可以用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座谈会。个别访问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而座谈会则有利于集体讨论研究,相互补充情况。对学前儿童的家长一般采用个别访问法,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师则可以用个别访问或座谈法。
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较好的问卷,也容易流于简单化,其题目也可能被回答者误解。此外,儿童心理的复杂情况,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也不能过高估价由此得出的统计结论。
(五)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六)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因此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试验进行。教学后记
各种研究方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可以实现融合,我们应该灵活运用研究幼儿心理的各种方法,有针对性 的灵活应用!思考题:
为什么孩子的父母双休日带孩子“比上班还累”,而幼儿园的老师天天带孩子“不觉得怎么费尽”?
(第三章)《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名称: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出
现和心理的发生。
2.了解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新生儿、婴儿、先学前期、学前期的发展特点。教学难点:婴儿动作的发展、亲子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3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1.身体特点 2.神经系统特点
第二节 新生儿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做出的应答。
第三节 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
问题: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问题:如何理解教育应从0岁开始 问题:如何从0岁开始教育?
第二章 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二)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表现特点:皮质兴奋机能增强 2.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三、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规律
(二)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
(三)手动协调动作的发展 问题: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规律?
四、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的发展
(二)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问题:
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小资料]中国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第二节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一、动作的发展 1.身体动作 2.手的动作
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语言的形成 2.思维的萌芽
3.自我意识的萌芽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教学小结: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名称: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上)
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教育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3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觉能力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二)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婴儿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辨色力呢?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不但能根据明度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到了幼儿期,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名称相结合起来。
二、听觉的发展
(一)听觉的发生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了明显的听觉反应。1.胎儿的听觉反应 2.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二)听觉的发展
婴儿不仅能辨别不同的声音,而且表现出对某些声音的“偏爱”,即表现为对某些声音能更长时间地注意倾听。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触觉还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2.口腔的触觉
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3.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换句话说,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
四、痛觉的发展
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 教学小结: 儿童的感知觉特点及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四章下)《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名称: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下)
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教育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3学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形状知觉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很小的婴儿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往往是通过让幼儿用眼或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
二、大小知觉
研究表明,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
婴儿已经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所谓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为了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设计“视崖”试验。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一)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二)空间关系的掌握
五、时间知觉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六、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目的性加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二、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现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先后对比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比是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到以下几种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反之,对象则容易消失在背景之中。例如,绿树中找红花容易,而在绿草中找青蛙就很困难。
2.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婴幼儿爱看活动的东西,与此规律有关。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
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有些直观材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还不一定看得清楚,如果加上教师的讲解,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调动其学习兴趣,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5.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形状知觉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很小的婴儿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往往是通过让幼儿用眼或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
二、大小知觉 研究表明,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
婴儿已经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所谓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为了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设计“视崖”试验。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一)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二)空间关系的掌握
五、时间知觉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六、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1.目的性加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二、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现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先后对比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比是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到以下几种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反之,对象则容易消失在背景之中。例如,绿树中找红花容易,而在绿草中找青蛙就很困难。2.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婴幼儿爱看活动的东西,与此规律有关。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
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有些直观材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还不一定看得清楚,如果加上教师的讲解,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调动其学习兴趣,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小结:
学前儿童的知觉特点及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作用: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说明“视觉悬崖”实验,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前儿童的知觉特点及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