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别把宝宝当孩子[合集五篇]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24-92761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8 01:16: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别把宝宝当孩子

宝宝也是人—别把宝宝当孩子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融会贯通的育儿思想。每一个家长都希望给宝宝最好的呵护,但是我们常常只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好心办错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家长成功育儿的法宝首先就是理解科学育儿的基本原则,把孩子看作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人。

有一天,康康的妈妈找到我诉说她的苦衷:我的宝宝是个小女孩儿,刚刚四个多月,按说这个时候正是宝宝最亲近妈妈的时候,但是,她见到我就跟有仇似的。每次我喂奶她都又哭又闹,而爷爷喂的时候她却很乖„„

这是一个比较特别而又十分典型的例子。四个月的宝宝为什么会逃避妈妈呢?原来康康的妈妈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考虑到自己不久就要上班而无法继续喂母乳,决定试着改用奶瓶喂奶粉,可是遭到了康康的坚决抵抗,有时妈妈强行将奶嘴塞进去喂几口,康康很快又把奶吐出来,而吃上妈妈的奶就很好。妈妈既着急又心疼,宝宝拒绝吃奶粉,我要是上了班,她还不得饿坏了,于是四处讨教“秘方”。有人说:对待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宝宝放弃吃母乳,实在没有办法你就往乳头上抹辣椒,孩子讨厌妈妈的乳头,就会老老实实地吃奶瓶了,妈妈几经尝试最终导致了前面的结果。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家长都希望给宝宝最好的呵护,但是我们常常只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好心办错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家长成功育儿的法宝首先就是理解科学育儿的基本原则,把孩子看作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人就是成功育儿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拿康康来说,刚刚适应了新的生活,却突然在吃奶这个重要的活动中遇到严重的挫折,她无从理解妈妈将要上班,只知道自己突然吃不到香甜的母乳了,而且最可信赖的妈妈给她带来痛苦(吃到辣椒),于是对妈妈产生了怀疑甚至恐惧,尽管爷爷的照顾可能不如妈妈温柔细致,但至少爷爷这里没有危险和痛苦。康康的表现实际上是在对妈妈提出严重的抗议和批判。宝宝不是小大人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呢?应该说从出生就开始了,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有了萌芽。但是孩子决不是成人的微缩模型,他们的思想和能力带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刚刚出生的小宝宝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离开了母体的严格保护,他们受到各种各样刺激的干扰,需要寻求家长的帮助以应付生存的挑战。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舒适和安全感是最为重要的,宝宝饿了有人喂,冷了有人帮他增减衣服,寂寞了有人抱有人哄,他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对周围的世界和家人倍加信任,这样的信心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将发挥积极的影响。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能力进步也是日新月异,到了半岁左右已经比较好地适应了新生活,而且能够自由翻身、坐甚至爬,伸出小手也能够准确地抓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了,他们表达思想的方式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哭泣,而是可以综合运用声音、动作和表情了。这个阶段最需要交流,他们非常喜欢家长的陪伴,喜欢听你讲解他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任何东西,尽管他们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成人的语言,但是宝宝可以运用综合的分析来判断家长的意思,而且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比起成人来显得更加出色。

到了一岁左右,宝宝的能力有了更加明显的进步,他们可以自己抱着奶瓶喝奶,捧着杯子喝水,吃饭的时候也喜欢亲自动手,平时游戏的时候更是有自己的规则和想法。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认可,他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什么事都喜欢学习,尽管他们还不能顺利地独立完成什么工作,但宝宝已经是参与生活活动的一员了,他要享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的乐趣了。

一岁半到两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愈发增强,语言能力也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他们已经能独立做一些事情了,比如用毛巾擦嘴、擦手,帮爸爸拿拖鞋,帮爷爷拿报纸。他们特别喜欢户外运动,也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尽管还不善于同小伙伴一起游戏,但是已经愿意融入到集体当中,宝宝喜欢学习和模仿,喜欢表现自我并得到夸奖,但是他们做事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甚至有成人难以理解的自己的语言,而并不遵循家长设计的规则和是非观念,孩子喜欢家长教他怎么做,而对家长的控制和否定非常反感。

再往后,家长会感到孩子越来越难约束了,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你让他做什么他不做,你不让做的事他却偏偏要做,因为宝宝要证明给你看:我就是我,不再是妈妈的“跟屁虫”,而且我能行。实际上宝宝也确实能够胜任很多工作了,只是家长常常小看了他们。家长必须学会了解和尊重宝宝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融会贯通的育儿思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游戏伙伴。仅仅懂得道理还不够,还要学会育儿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怎样才能真正了解宝宝的思想和能力呢? 第一,要学会观察。家长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在琐碎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观察和熟悉自己的宝宝,必要时还应该做点笔记,记下孩子生动的表现.第二,第二,要学会等待。遇到宝宝的各种表现,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该静下心来等一等,看看事情会怎样发展,宝宝会怎样反应,把问题真正搞清楚再加以处理.第三,第三,要学会引导和尝试。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他们成长的阶梯,他们确实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但他们又是能动的,具有相当的思想和能力应付生活的挑战,家长既不能把孩子丢在一边越俎代庖,也不能放弃引导和鼓励的职责.第四,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觉。我们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考察问题,应该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和反应,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第五,第五,放弃固有观念和权威感。孩子今天的成长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而且他们的能力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进步,家长切忌执迷于固有的经验和观念,而且不能盲目地认定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就一定比孩子高明,其实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

我给康康的妈妈讲了以上的道理,她回去以后先做康康的思想工作,告诉宝宝妈妈很爱她又担心她吃不好,不小心让宝宝受罪了,同时抚摩宝宝,每天下班都跟康康玩半个多小时,让她充分感受妈妈的关爱。一周后康康妈打来电话,说她们母女现在关系可好了。

第二篇:别把讲话当待遇

别把讲话当待遇

202_-03-04 第01版:国家大局 作者:李红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675

近些年会议越来越多。会议一般都讲究规格,请什么人出席,由谁来致辞,谁讲多长时间,等等,往往是会议主办方煞费苦心的问题,因为这代表了会议的档次,代表领导是否支持、是否重视。尤其是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会议,诸如发布会、纪念会等等,更会看见一些“嘉宾”(大多是方方面面的领导)走马灯似地“致辞”。即使是在一些研讨会、交流会等具有实质内容的会议上,以上情况也屡见不鲜。这种时候,往往讲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上台去讲了。

讲话也是有规矩的。一般而言,职位高的领导先讲,讲话时间相应较长,职位低的如果讲的时间超过职位高的,就会被认为不懂规矩,有“越位”之嫌。会后的新闻报道中,谁的话用了多少,也是参会发言者特别关注的事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重要讲话”毫无实质内容,下面也会在听得不耐烦时互相“开小会”,但由于关系到“领导尊严”,讲话者依然会稳如泰山地滔滔不绝,之后,主持人也会说“十分重要”、“高屋建瓴”,要求与会者“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讲话也是一种待遇”,这是一些人认定的官场“规矩”。不管其对会议主题了解是深是浅,不管其发言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作为领导,关键在于“出镜”、“发声”。由于他们忙于“赶场”,不可能对所参加会议的主题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空话套话在所难免。常见的现象是:一些领导一边抱怨“会议太多”,一边又不知疲倦地频频“出镜”,在台上慷慨陈词,考验与会听众的耐受力。讲坛是传授知识、切磋观点、交流心得的地方,不应该成为名利场、权力的秀场。请敬畏讲坛,还讲坛一个清朗、严正的形象。谁还在把讲话当待遇,谁还在走场说空话?请大家关注。

第三篇:别把事故当故事听

别把事故当故事听

如今,各单位都在深入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许多单位、基层班组纷纷召开事故案例安全分析会。开好这个分析会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只是习惯性地把通报中的事故当故事听,不注重在吸取别人教训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那么这种分析会就成了走过场。

实践证明,安全出问题都是因为一些单位和个人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做扎实细致的工作,才导致了不幸的发生。在这个分析会中,我们电力员工应这样反思:如果这件事由我来做我,我是否能考虑周全,不发生事故。这种思考非常重要,会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任何一起事故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查找自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做好安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如果想得不全、不周、不深、不细,那就离事故的发生真的并不遥远了。

安全管理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的,事故隐患的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作为就在于掌握其变化规律,促其正确转化。只有不断增强邻里失火、自查炉灶的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以别人的教训为镜子,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才能防止重蹈别人之辙。在抓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像绣花一样,缜密细致,不漏一针一线;要像医生操作手术刀一样,细而又细,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减少失误,少犯或不犯相同的错误,避免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句话:只有想全了才能安,才能确保三不发生。

第四篇:别把朋友当棋子美文

一次和同事去外地学习,同事忙着四处和别人交换电话号码,他乐滋滋地对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将来说不定哪块云彩就能下雨呢!”后来,我发现他的搭讪是有选择性的,他觉得有用、有前途的人,他才交往,那些看着即将退休或职位不高的,他连招呼都不打。

原来,他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每个所谓的朋友,他都会放在利益的天平上衡量一下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如果利用价值大,就开始情感投资,主动与别人联系,直到两人成为朋友。

这位同事以精明著称,他把朋友当成了棋子。我知道,他不止一次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把朋友掌控于股掌间,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把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一次,为了一单生意,他把一个失散多年的同学从人海里捞出来,又千里迢迢跑去联络感情,最终胜利而归。而有的朋友因为生活变迁,没有了利用价值,或者有事倒求于他,他就干起过河拆桥的事。

他兴致勃勃地教育我:“人生在世,只要能把你的社会关系盘活,就能下一盘精彩的棋。”我不由心里一阵发冷,他是不是把我也当成了棋子?和这样的人交往,是一定要设防的,不然自己被利用还蒙在鼓里。

我对这位同事的交友目的不敢苟同,虽然他现在朋友遍天下,但他的这些所谓的朋友,有几个是真心的?

朋友不是棋子。

朋友是旅伴。真心去交几个真正的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慰藉,能让我们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孤单。有朋友陪我们一起笑,陪我们一起哭,再长的路也会充满温情,再艰难的坎也有人搀扶我们一起走过。

朋友是亲人。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有的朋友甚至会与我们一生相伴,一直陪在我们左右。他熟悉你的喜怒哀乐,了解你的脾气秉性,多年的陪伴让心与心多了一种默契。朋友既能够为我们锦上添花,更能给我们雪中送炭。彼此间的相互给予不是利用关系,而是相互扶持和鼓励,真诚相待,情比金坚。

朋友是知音。如果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位知音,是人生的幸事。知音懂你,他能跟着你心灵的鼓点起舞,他也能读懂你所有的语言,这样的倾心交流,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如果不是真心交朋友,是很难遇到知音的。

把朋友当棋子的人,可能会在生意的棋盘上赢。但是,在感情的棋盘上,他会满盘皆输。

第五篇:别把刻薄当正直美文

春节聚会来了一个朋友的朋友。当有人谈起投资,他一开口就说:“你落伍了,要再多进修。”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讲起澳大利亚红酒好喝。他马上说:“这是品位问题。我喝红酒已经很多年了,澳大利亚红酒,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不久,我又在另一公开场合遇到他。当时有一位年纪较长的知名女士在场,他一开口就说:“久闻你年轻时是个美女。”女士当然很不高兴。女士离开后。又听见他说:“她提供给媒体的照片,应该都是年轻时照的吧。岁月真不饶人,她早应该回家伺弄孙子了。”他在说这些话之前或之后,都会加上一句:“我这人不说假话,说话就是很直接。”

说话不带脏字,但使人人都觉得被羞辱,他在话锋上似乎都占了上风,别人却会私下警惕:“此人不宜深交。”有不少人,以正义之士自居,觉得自己如何高深,如何清高,如何把时局看得清楚,比别人眼光敏锐。但事实是,这种“正直”,让人感觉到他的刻薄,心态有问题。

在我们公司,也有一个极其刻薄的人,他倚仗着名牌大学毕业的身份。总感觉自己很了不起,看不惯这看不惯那。我们公司员工的工资是底薪加奖金,每到月束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很紧张,如果领的工资比自己预想的少,有人会感叹,现在的劳动真廉价。而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唠叨几句:“人要活得开阔一些,别整日为一点钱斤斤计较,俗!”如果工资超过自己的预料,有人会高兴,他便又吐出几个字:“鼠目寸光,没见过世面!”见大家脸上有阴云,他总很深沉地说:“我知道你们不高兴,但我说的是事实。实话总不好听,我也是对你们好。”

一次,经理安排我和这位同事去车站接一批货,我本打算是坐公交去的。但他不愿意,他说这么热的天,还是打的算了,经理又不差这个钱。不过,我知道,经理是个精打细算之人,他平时出去都是坐公交,如果他知道我们是打的,肯定会挨批。于是我便说:“我们还是坐公交吧,也很方便,”

没想到他竟然说:“经理给你什么好处了,这么为他着想?”我一时语塞。他说:“咱经理那人,注定是干不了大事的人,太小气。我见过的老板多了,他是一个最没品位的。就他那点墨水,我们跟着他混也没什么前途。”

当时我心想。没前途为什么你还不辞职呢?只是我懒得理他。那天我找了个借口,没与他一起出去。

曾国藩曾说过,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如果说惯说假话的人固然难当朋友,自以为处处说真话者也很容易树立敌人。待人处事挑别、无情,言语刻薄、过分苛求的人,必定没什么好福气。

留意观察一下,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把刻薄当成正直,看什么事都不顺心,看什么人都不顺眼,什么都要批评,完全不留情面。还美其名曰“心直口快”。其实,这种不讲方式和场合的话语,看似正直,实则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

刻薄和正直是有本质区别的,刻薄者,自以为是。不顾方式、场合和效果,妄加批评和评论。而真正的正直,是公正、正派、正道、正气,是不畏强势,敢作敢为。能够坚持正途,勇于承认错误。莫把刻薄当正直,这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别把宝宝当孩子[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