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低龄化出国留学趋势利弊
英国低龄化出国留学趋势利弊
留学趋势的低龄化越来月越普遍,这是好是坏?在讲究教学质量的同时,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儿女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接受本不应该接受的高等教育,这样会有很大的弊端吗?跟着中青小编来看看相关资讯吧。欢迎阅读。
低龄留学利弊观
“其实,留学很苦,很心酸。”就读于美国东部某高中的李华告诉记者,“语言不过关,外加不适应国外高中课程,我的留学生活特别累,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在国外,我们缺少亲情,缺少朋友,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孤立无援。”王俊洋还透露,“即便出了国,自己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很难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
一边是持续升温的低龄留学,另一边又是小留学生的辛酸故事。那么,低龄留学,利弊如何看?
在留学从业者看来,低龄留学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低龄留学生在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未来工作模式等方面更加国际化,未来也会带给中国更多了解国际准则,掌握最新思想和技术的人才。”
还有一个问题是文化断层。当小留学生终于学业有成,毕业工作时,他们往往还要克服自身的另一大障碍——对自己身份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做选择
针对留学低龄化这一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表示:“教育部不鼓励、不赞成低龄孩子出国留学。孩子比较小,自理能力不足,希望广大家长和孩子能够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地做出选择。”
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出国,首先应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可以先尝试参加一些国际组织举办的学习交流活动,比如国际性的艺术教育交流活动、模拟联合国等”。
提前做好规划是化解低龄留学弊病的方式之一,“有兴趣送孩子出去的家长不妨早点为他们打好语言基础,锻炼其独立性。同时,在留学过程中,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如果发现苗头不对,要及时劝导。最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
低龄留学热潮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挂网调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
低龄留学热潮在未来还会继续升温,“以韩国、台湾小留学生的留美经历为参照,低龄留学高峰期会保持20年左右。自美国2008年对中国开放中小学留学签证开始,按照惯例,这一高峰期还可持续10多年”。
“去年中考,我没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父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把我送出来了。”就读于美国德州休斯敦威利学校的韩帅说,“很多学生都跟我差不多,考不上国内好大学,逃避高考(精品课)等等,都是留学的原因。”
但在多伦多大学学生王俊洋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可以理性看待留学,并作出合理规划。“我从初中就开始谋划,所以才在高中选择了国际班并加强了英语(精品课)和当地文化的学习。”
除了学生的选择之外,中产阶级家长数量增多也是留学低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有出国留学意向高中生的父母职业为产业与服务业员工的比例跃居首位,超过了父母职业为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比例。
第二篇:出国留学低龄化热成因及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低龄化热成因及利弊分析
【摘要】 根据中新社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我国小学生已经成为近年来人数增长最快的出国留学人群,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出国留学已经形成一股热风,而且呈低龄化趋势。针对近两年中国留学生中出现的低龄化倾向,教育部就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但高中及高中以下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低龄留学为什么成为一股热风?本文将分析其成因及利弊分析。
【关键词】出国留学
低龄化
家长
应试教育
二十多年以前,我国实施了打开国门、扩大留学人员派出的战略决策。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肯定留学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特别是在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人才素质以及推进科学教育和国名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留学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多这样一个事实: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在这如潮般的自费留学大军中,低龄留学现象日渐突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到,日前,中国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在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已形成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持签证的、十八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数量已经占到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据澳大利亚一位考察中国教育市场的人士考察,在2006年时中国的小留学生以超过10万人。在经济发展先行一步的南方,留学生低龄化更普遍。一份调查显示:深圳市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至80%。广东一位农民企业家甚至将5岁的孩子送到新西兰上幼儿园。期望“洋学堂”能使孩子脱胎换骨。
纵观各种出国留学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出国留学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对此我们不禁思考出国留学为什么成为流行?它又有哪些利弊? 成因分析:
1、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新一轮留学高潮和低龄留学热,源于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过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他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位河北石家庄的刘女士将自己的女儿送去新加坡留学已经一年,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她这样说道:“国内高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应试化,孩子们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如此发展,怎么能保障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拥有竞争力。”或者说是家长对国内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不认同心理日趋严重。低龄化愈演愈烈所折射出来的是,国人对国内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认同感,不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升高,反而在降低。近几年,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不能尽如人意,家长对国内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信心不足。因而家长有足够能力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资源便会转向国外,因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实在有限。
留学呈现低龄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中生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骤增、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和高考弃考人数增加。北京、上海等城市中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左右递增,甚至很多人中学就直接到国外高校留学,随着这种趋势的加剧,会引发一种普遍的焦虑感,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下,会有更多的家庭不计成本地加入到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队伍,这势必将对中国的家庭,乃至社会和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
2、教育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教育作为一种市场,实际也正在全球化。换句话话,无论是美国的教育,还是英国或是加拿大的教育,也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所有的国家其实都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谁的教育水平更先进更有吸引力,就会获得更多的投资者,而有能力的家庭,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自由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实现自己用脚投票的教育权利。也就是,国家不再具有对教育进行垄断的权力。令人失望或者意料之中的是,“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等事实表明,在这样一场无形的竞争中,中国的教育处于完败的不堪境地。家长对本国教育或多或少感到失望。
3、回国后容易找工作
中国的就业及教育现状是主要原因。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高,“海归”在职场上的优势越来越大,并且随着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趋势已经由出国读研究生迅速提升为出国读本科。同样随着近几年外国本科留学的“白热化”竞争,到国外读高中亦成为大侠最流行的留学趋势。
西安留学工作站副站长万志刚说:“留学热除了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渴望,现在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国留学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利弊分析:
<1> 首先,看看低龄学生出国留学的有利方面。第一,毫无疑问是语言优势,我们都知道孩子越小语言秘方能力就越强。经过三两年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英文程度一般可以达到国内英文系毕业生水平,实际运用的能力还会更强。第二,国外的选课更加灵活,可以因材施教,而且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力。国内则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在国外高中她/他完全可以根据以后要以后要就读大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课程,从而大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第三,国内由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只能采用一考定终生的方式选拔孩子进入大学,这将造成孩子过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属于平时成绩不错,考试时常常因为紧张发挥不佳的。那国外高中普遍采用的平时表现持续评估制度显然更有助于孩子得到公正的衡量。最后就是有利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2> 但是,低龄出国留学也有着明显的不利方面。出国时的年龄越低,中国文化的基础越差,比如说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的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根底还非常浅薄。他们出国留学后,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就会把中国文化忘却殆尽。他们的文化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很快就会跟当地外国人一样,也就是说,很快就变成了外国小孩。这样一来,他们与远在国内的父母将在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产生分歧,而且将愈演愈烈。如果在国内的父母亲不会外语或者外语口语相当差,那么父母亲与出国留学儿女们的沟通和交流就会越来越困难。这就是说,父母送自己儿女出国留学得到的结果是,可能丢掉了骨肉亲情的中国孩子,培养了愈来愈感陌生的完全外国化的孩子,显然这是不合算的、甚至将是痛苦的。特别是小学生就出国留学,势必造成此类“数典忘祖”的后果。这些低龄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将来学成后,报国的意识可能淡薄,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出国时年幼,对祖籍国的感情和感性认识并不深刻,而对留学国的感情反而日益加深。所以,无论是父母或者是国家,权衡利弊,都不宜鼓励和提倡低龄学生出国留学。那么,在什么年龄阶段或者什么学历层次出国留学是比较好呢?是利大于弊的呢?笔者认为,还是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出国留学读研比较好。理由是,一则已经具备中国文化的坚实基础;二则有可能获得国外大学的资助。例如,如果申请赴美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就可能获得TA(教学助理)或者RA(研究助理)的经费资助。一旦获得TA或者RA资助,那么在美读研期间,生活和学习费用就完全有了保证。当然,高中毕业之后去美国读大学本科也有优势,不仅具备中国文化基础,而且因为年龄相对小,学习外国语言比较快,其外语将超过国内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但是,他们不可能获得美国大学本科的奖学金。这样一来,他们的家长就必须要支付他们在美国大学四年本科的学费和生活费,按照年均学费和生活费5万美元计算,总共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计140万元。显然,这样的高中毕业生,必须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但从另外一方面说,无论本科毕业或者高中毕业之后出国留学,他们的中华民族文化素养比低龄留学生高,他们对祖国的感性认识和感情比较深,因而留学报国意识比较强。
综上所述,无论公费留学或者自费留学,都是应该支持的,这不仅由于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更由于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扩大,留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并不可取,不可提倡和鼓励。最合适的留学时期是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或者至少在高中毕业之后。这样无论对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抑或对国家来说,都是最佳的选择。参考文献:
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9):1-2
2、黄新光,1994 当代中国留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探讨.教育研究[J]1994年第11期:42—46
3、徐光兴(2000)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版:136
4、王英杰、高益民,2000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J].2000年第2期,13-16,21
第三篇:出国留学利弊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关键字:范文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000年:“黄山杯”全国大专辩论会)
主席:张泽群
正方:中国政法大学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 反方:武汉大学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
张泽群: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留学史可谓极其波澜,其中也涌现了大量的经邦济世和博学的杰出人才。至今留学热潮依然是方兴未艾,可是留学又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说现在留学就有低龄化,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关注这个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根据赛前双方抽签的决定,正方中国政法大学他们所述的立场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反方武汉大学他们所述的立场是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好了,根据规则规定,首先我们有请正方一辩张红同学做陈述一段,时间是2'30“,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1980年非洲 共和国在静寂了17年之后,重又允许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1995年欧盟订立《苏格拉底计划》规定大龄在校生必须有一定的学分在海外取得,2000年由国家教委举办近百所海外高校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今天蔚然成风。依托这一背景我们与对方辩友探讨两个基本问题,第一,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持开放还是封闭的态度;第二,高中毕业生能否适应海外的学习和生活。根据第一个问题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有利于个人成才,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所以应当开放。就个人来讲,你不占高考的独木桥,就搭留学的越洋船,多一条机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当然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就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而言,今天中国的高校事业面临三个根本问题:招生能力有限、竞争机制缺乏、培养模式单一,而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用国外的高校资源缓解国内的高考压力,依托各国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他们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当然利大于弊。再次就国家而言,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将在中外文化、思想、科技的沟通上搭起坚实的桥梁,展望历史近百年的成就也确实依托了一代代留学生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高中毕业生也能够适应海外的留学生活,他们在国内接受了十二年的国民教育,有中华文化史山,总体年龄在18周岁以上并有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意识,其实他们在国外面对的是一种相对简单、平和、纯净的大学校园生活,所以我们说出国留学的挑战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适度的,当然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存在着弊端,但我方认为弊是表面的,利是根本的、长远的、积极的,所以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谢谢。
张泽群:下面我们请反方一辩杨者同学陈述观点,时间也是2'30”,有请。
武汉大学一辩:谢谢,各位好!对方辩友刚才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可以暂时躲避国内高考的压力,但即便如你所说国内高考是独木桥,你又怎么能确信到了国外就不用再挤独木桥了呢?第二,出国留学好,因此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也好,我方也认为出国留学是符合教育国际化这一时代潮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出国留学都是利大于弊的,要看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利大还是弊大,还要分析出国留学是否有利于高中毕业生的成人、成才和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理由如下:首先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毕业生年龄阶段的青年在心理上正是解决自我熟悉时期的钟摆时期,他们就象杂技场上的空中飞人,已经伸开了抓住童年的那双手,就要伸长手臂去握住世界,在此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联系和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来解决自我熟悉的危机和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出国留学带来的环境突变,则会造成自我迷失与决策混乱,带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不利于成人。其次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今非昔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放弃价廉物美的中国大学教育,而去追求价格昂贵的外国大学教育,岂不是盲目崇外,舍近求远吗?至于那些为了躲避国内高考压力而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既然对用母语参加国内竞争都缺乏信心,又怎么能确信用外语参加国外竞争就一定有利于自己的成才呢?第三,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今天的高中毕业生尚未建立以我为本、兼收并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往往会在出国后被动适应异国文化过程中迷失自己文化本身,这样的人即使学有所成,对于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又有何裨益呢?当然,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有一些利,例如借以学习外国言语可以暂时躲避国内高考压力,但这些利不过是表面之利、眼前之利和局部之利,而实际却是关系到个人成人、成才,和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之弊、长远之弊和全局之弊。因此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谢谢。
张泽群:感谢杨者同学,下面我们要进入的是攻辩阶段,我们首先要有请正方的二辩来选择反方的辩友进行攻辩。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选择对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对待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呢,还是闭守的态度?
武汉大学二辩:开放的态度。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为什么呢?
武汉大学二辩: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要发展必然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对方辩友回答得很好,那么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去接受国外的高等教育,去利用国外的高等教育资源是不是国际化的应有之意呢?
武汉大学二辩:我们要兼收并治,要吸收国外的文化,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本根,要有独立的自我,而高中毕业生缺乏的正是这两点,也许在大学生看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可是在高中毕业生看来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对方辩友何以对高中毕业生的文化自理能力有那么差的自信心呢?请问对方辩友高中毕业生接受过多少年的国民教育呢?
武汉大学二辩:12年的国民教育。可是我也知道教育部最近提出,要把我们的高中的课程50%都改为文言文,说明什么,说明以前学得不够啊。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对方辩友,现在我们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之外有了别的一条路,以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现在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请问对方辩友何弊之有啊?
武汉大学二辩: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然是好的,可是要看这条路是不是好走,如果走到半路摔下去了,您说好还是不好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武汉大学的前校长周丰升、范秀花都是17、8岁出国留学,请问他们摔下去没有呢?
武汉大学二辩:对方辩友,解放前的情况和当今情况完全不同。既然时代不同了,当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了。这就叫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那是不是像九斤老太所说的现代人与古代相比,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呢?(时间到)
张泽群:下面我们请反方二辩来选择正方辩友进行攻辩,请问选择哪位?
武汉大学二辩:我也想请教对方二辩。请问一般来说一个人出国留学是不是要面临着地区的社会变化?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是的。
武汉大学二辩:那么再请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年轻人要到20岁以后才能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机,而高中毕业生的年龄一般不许超过20岁,是或与不是?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当然是不超过20岁,可是对方辩友无非就是告诉我说,高中毕业生的心理不够成熟,但是不成熟需不需要去成熟一下呢,要成熟一下需不需要去锻炼一下呢,有一句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才的成长恰恰需要环境的磨炼。
武汉大学二辩:发展心理学同样表明,大多数的青年人要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机,需要一个联系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或与不是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不一定,我们只能说文化变化同样可以是一个人点燃心灵的火花,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实本无果,我们说文化现象产生的火花,对方辩友又怎么知道它不是点燃高中毕业生心灵的明灯呢、火种呢?
武汉大学二辩:我方的科学依据来自发展心理学权威,对方辩友既然说不一定,请问您的科学依据在哪里?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我的科学依据来自我国基建心理学研究,他表明17、8岁的人他的心理已经渐渐成熟,因为他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他是成年人,而高中毕业生恰恰就属于这一年龄阶段。
武汉大学二辩:请问法律上的完全责任年龄和心理上的成熟是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责任年龄恰恰是从心理学的责任年龄抽象出来的,对方辩友难道连这点还不知道吗?(时间到)
张泽群:好了,请正方的三辩来选择反方辩友。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有请对方三辩。在欧盟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请问这是利大还是弊大?
武汉大学三辩:对于欧盟来说,他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他们的高中毕业生心理年龄可能也没有成熟,所以我们不说是利大还是弊大,但是对方辩友能不能用欧盟来推导我们国家的情况呢?显然是不能的,我们国家有不同特殊的国情啊。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如果这是弊大利于的话我想请问为什么欧盟坚持了四十年的弊大于利的国情呢?
武汉大学三辩:可是我们同样知道呀,欧盟同样在提高留学生的水准。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请问对方辩友知不知道《苏格拉底计划》?
武汉大学三辩: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计划》了。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对方请问《苏格拉底计划》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出国留学呢?
武汉大学三辩:包括高中毕业生,但是主要是什么,主要是本科生、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对方辩友欧盟要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政府鼓励的,《苏格拉底计划》是利大于弊,也就是欧盟国家选择了利大于弊的行为呢?
武汉大学三辩:政府鼓励的事情就一定利大于弊吗?我看不一定吧,其实呢我还要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弊的问题,当然要有一个基点了,我们主要讨论今天的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利大还是弊大,难道我们今天如果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对方辩友还要告诉我我们要讨论外国的国有企业是如何改革的吗?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难道中国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不站在世界的环境下探讨,你是在本国内出国留学的吗?对方辩友?
武汉大学三辩:对方辩友,世界上有197个国家,出国留学的可能性有1900个,有19700多个,对方辩友,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那对方请你与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武汉大学三辩:我们已经具体问题,已经具体分析了,当今„„(时间到)
张泽群:请反方三辩继续选择。
武汉大学三辩:请教对方二辩。第一个问题,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不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要接受好的东西、新鲜的东西,我们说国外教育一定不一定比国内好,但是它有没有好的地方呢,要问我们的黄全愈教授,他为什么写一本素质在美国来启发我们今天的中国大众呢?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法国、德国,他们众多大学根本就不招收中国的高中毕业生,请教对方辩友,这个矛盾如何解释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他不招收我们的高中毕业生,我们的高中毕业生到别的国家去不就好了吗?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我们的高中毕业生到别的国家去需不需要竞争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当然需要竞争了,没有竞争出去干什么,那还不如在家里呢。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对方辩友对他们在国内竞争没有信心,那么为什么肯定他们在国外竞争就会脱颖而出呢?这个矛盾对方二辩又如何解释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一个人的潜力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现,他在国内没有竞争的能力你就能保证他在国外没有竞争的能力吗?他在国内不能适应应试教育,你怎么就知道他出国以后不能适应美国的素质教育呢?
武汉大学三辩:再请教对方辩友,在国内还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您就说他不适合,那么他到国外还没接受高等教育您就说他适合,您适合不适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适合不适合的标准当然是看教育市场了。当然是看教育市场,看供求关系,当然是看个人的努力选择了。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再请教对方辩友,美国的大学难道遍地都是黄金吗?难道„„(时间到)
张泽群:好,下面有请正方一辩用1'30“的时间进行攻辩小结。
中国政法大学一辩: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问了解放前,问了欧盟,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外国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出国,中国以前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出国,但唯独今天的高中毕业生不可以出国,为什么呢?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说时代是不一样了,如果说今天的时代跟以前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今天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今天有国际高教资源的丰富,今天有我们少年求飞、求新、求文明开化、统一世界的勇气。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国内竞争尚且没有信心,又跑到国外去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可是对方辩友你别忘了,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板凳做不好怎么样,挨打挨骂,可是后来怎么样,成为一代的科学家呀,你怎么知道适应不了国内的路就走不了国外的越洋路呢?第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20岁人才成熟,我就不明白了,法定婚龄女性是20岁,难道只有结婚才能让女性成熟起来吗?根据著名教授顾明远先生所编的《教育心理学》,18岁正是我们今天人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我们真正能离开依赖的那一天,就是我们真正相对成熟的那一天,当然,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高中毕业出去可能没有文化本根,但是12年的国民教育教育我们了什么呢?难道对方辩友要否定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卓越成就吗?再请问对方辩友,外国的高中毕业生可以留学来华,为什么中国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出去呢?谢谢。
张泽群:下面有请反方一辩杨者同学也用1'30”的时间进行攻辩小结。
武汉大学一辩:谢谢。对方辩友您可以对发展心理学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但科学还是科学,发展心理学的权威艾里克森的观点之一就是,高中毕业生年龄阶段的青年需要一个相对联系和稳定的社会化环境,那么既然你也承认了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须面临的是一个突变的、跳跃的环境,两种环境之间的矛盾岂不是昭然若揭。跟着对方辩友又承认了高中毕业出国留学的目的是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我方的三辩基于各国的招生状态指出了其实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往往根本难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我想那是不言自喻。在攻辩的最后我们再次讨论了那些为了躲避国内高考压力而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一方面他们对用本国的言语和思维方式进行竞争没有信心,另一方面又对用异国的言语、思维方式进行竞争很有信心,这样的有信心和没信心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以上三个对方辩友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之说,第一个说明了高中毕业生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因此难以成人,后两个说明他们主观上的盲目性和客观见识的复杂性又使其难以成才。又难成人又难成才,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难道还是利大于弊的吗?至于对方辩友提到的欧盟问题,那有着特殊性,欧盟现在正在一体化,而我们国家出国留学最多的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中国到底是要和哪个国家一体化呢?谢谢。
张泽群:下面我们要开始的是自由辩论,在这个环节双方各有累计时是4分钟,我们首先有请正方发问。
中国政法大学:有85%的高中毕业生挤在中国大学门外,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有能力、有意愿选择出国留学,为什么是弊大于利的呢?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您附加了很多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能力,第二他要有意愿,第三他要学习很好在中国不能读大学,第四他要去接受美国的教育,附加了这么多的条件当然是利大于弊了。不附加这么多条件的话,是不是就弊大于利了呢?请教对方辩友,一个突变的社会化环境是如何有利于高中毕业生解决自我成熟危机呢?
中国政法大学:如果说突变的话,那我们说过去龙洪时代突变更大,过去邓小平出国时代突变更大,过去詹天佑突变更大,那我们今天看到他们不是都成才了吗?怎么就没成才、没成人呢?请不要回避我方问的让85%的挤不上独木桥的人出国去走越洋船是利大、弊大呢?
武汉大学:我方一辩已经回答过了,对方辩友刚刚举了那么多例子哪个是高中毕业生呢?对方辩友的问题虚虚实实,指南打北,指东打西,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他们的确不是高中毕业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高中。那我就想请问,那时候没有高中都能适应,现在有了高中反倒不能适应,是不是越教越笨呢?
武汉大学:邓小平时代有没有高中?您帮我回答一下好不好。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总是用九斤老太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高中毕业生,是不是说他们现在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呢?我们高中毕业生难道就像对方辩友说得那样天生胆小吗?我们的国外环境难道就像对方辩友说得那样肆无忌惮,难道我们一去就必然与狼共舞吗?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所以请您回答我方一辩的问题,又是回避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今天谈的,主要谈利弊谁更为主。要不然为什么武松上景阳岗就能打老虎,我上景阳岗就只能喂老虎呢?所以请您回答我方一辩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少年,都有一样的心理特征,为什么对方辩友就避而不答?
武汉大学:青少年有什么问题嘛,哈尔滨日报的报道在十年前有一位高中毕业生赴日留学,结果成为了牺牲品,对方辩友于心何忍啊!
中国政法大学:那就不是个人主义无奈的悲剧吗?今天报上这么多的国内的凶杀、国内的刺杀案件是不是也要我们证明?那国内现在是不是也是弊大于利?请问民国初期的少儿出国可以学有所成,为什么今天接受了12年教育的青年出国留学却一事不成?什么都干不成?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喜欢谈民国我们就来谈民国,请教你1933年民国教育部两次修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纲领,这些原因在哪里呢?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何必谈民国呢,我们来谈一谈我们的新中国吧,1992年中国提出了鼓励出国,回国治国的方针,对方辩友对此作何解释啊?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刚才是您谈民国我们才谈民国的,1933年教育部修改章程是专门将出国留学生的年限,从高中毕业生改为大专生,原因何在您能不能正面回答一下呢?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这无非是说明了国民党对他们那时候的高中生没有信心,难道在新中国我们对我们接受了12年教育的高中生还是没有信心吗?对方谈来谈去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高中毕业生他不成熟,他不能适应外国环境,是根据发展心理学依据,那么我就想问一句,不成熟在国外,难道在国内就能成熟吗?难道让我们的高中毕业生到了一个20岁的年龄还要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吗?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国民党的确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但绝不是每件事做得都不对。1934年,国民党的举动得到了大多数教育人士的支持,为什么呢?它改变了过去低龄的留学,结果根本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状况。难道当时的教育人士也是反动的吗?
中国政法大学:刚才你告诉我是彼一时此一时也,随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你怎么知道我们高中生的心理能力就不如国民党时期呢?
武汉大学: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况吧,请教一下,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能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只有3%。昂贵的出国费用对于我们中国高中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如何承担呢?你就要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哦!
中国政法大学:可是我们不能光看他们花了多少,我们还要看他收进了多少,请问对方辩友,今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值多少万元呢?
武汉大学:我们是不能光看花了多少,可是这花了多少也得花得出去,花不花得了呢?请问对方辩友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来解决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资金流失的问题,好不好呢?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还有公派出国呢,只要认为花的钱就叫资金流失,那请问我们的公派出国国家教委是不是改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呢?再请问对方辩友,今天超过百万的人在中国已经有千万了,请问他们的子女选择出国留学利大还是弊大呢?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要谈公派我们来看一看,1979年我们国家采取公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后果如何,对方辩友您真不知道吗?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无非是告诉我们那些人中很多没有回来过,不可否认在现在不完善的情况有一个人才流失的情况存在,但我们更该看到的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香港台湾发展过程中也有人才流失的现象,现在怎么样请你告诉我?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就是告诉我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于国家,利于个人,利于民族,请教你我们国家的政府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充分做一件利于国家,利于个人,利于民族的事呢?请您正面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因为我们的国家教育资金不足嘛。刚才对方辩友不是告诉我了吗?
武汉大学:教育资金不足,还任资金留向国外,对方辩友不是“此地空留留学梦,唯见资金向西流”吗?
中国政法大学:我们不去强占竞争优势,而一味抱怨资金在竞争中外流了,请问对方辩友这理智吗?难道中国教育产业也只能靠地方保护主义吗?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现在的问题不是说资金流出去了,人才流回来了,我们看到什么呢,1979年我们公派出了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而结果是到今天,已经20多年了,回国率还基本上等于零,请对方辩友具体解释一下,这么多人一去不复返到底如何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了呢?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可是你又知不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回国率以多少数目递增吗?13%,对方辩友怎么又知道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呢?请问对方辩友,原来高等教育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今天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光往一条路走,利大、弊大呢?
武汉大学:真的是多了一条路吗?对方辩友,今年我国高考的录取率已经达到50%以上,而去美国的签订成功率高中毕业生还不足5%,你不从两个里面取个,而从20个里面取一个,到底哪个是独木桥,哪个是阳关道啊?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我们多了一条路,因为这条路不好走,可你又不让我走,那我想请问,你不让我出国,我现在没有高考录取通知书,我想还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课程呢?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这不是多了一条路,是你已经占着走过一条独木桥,还要再给你再走过一条独木桥,请问对方辩友对于出国留学生大量的盲目现象如何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盲目现象也是算出国的错吗?告诉对方辩友,那不是出国留学的错,那是盲从心理、盲目心理、盲目攀比惹的祸。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浙江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调查,70%的家长要把这些的孩子送出去,原因是什么呢?是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如果70%的家长心理状态都是这样的,对方辩友还能告诉我利大于弊吗?
中国政法大学:我们看到的不是盲目心理,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看到的不是因为时髦,而是因为确确实实大势所趋。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不是没有看到盲目心理,而是看到也不愿意承认,我想举个实例,我们国家上海文汇报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因为支付不起承重的费用,父母累倒在自家的炕台上。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刚刚说经济负担沉重,又说浙江有很多家长要把孩子送出国,这又说明什么呢。这么这么复杂还要送出国,说明什么呢?(时间到)
张泽群:感谢双方辩友,下面是观众提问时间。
观众一:我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我想请问一下反方的同学,如果不用法律上18岁成年人的规定的话,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是否成熟?
武汉大学:首先法律上的完全责任行为能力人绝对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比如说泰国就规定,7岁的人就有完全民事责任;再比说以前苏联的《刑法》就有个规定12岁的人就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而且在美国一些州也规定14岁的人就可以被判处死刑,而且在美国的两个州同样规定,一个刑事责任年龄达到18岁,一个刑事责任年龄只有10岁,按照对方的观点,10岁的人、7岁的人、12岁的人是不是心理年龄都已经成熟了呢?可见我们今天既然探讨心理问题,请要根据它的科学依据,绝对不能按照他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或民事责任年龄来判断他的心理年龄究竟成熟多少,我想以这样的标准来判定的话,恐怕会脱离实际。谢谢。
观众二:我是来自北京戴梦龙有限公司的王林,我想请问一下正方同学,您刚才似乎一直在论证对于那些登不上高考的独木桥,而且又能付起巨额资金来说,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那么您这个小前提又怎么能推出对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出国留学都是利大于弊呢?谢谢。
中国政法大学:刚才这个观众提出的问题无非是一个能不能和利不利的问题,我们说能不能和利不利的问题不是一回事,比如说:索马里现在埃塞俄比亚的许多居民他们连饭都吃不上,是他们没有钱来吃饭,但是能说吃饭对他们不利吗?还有比如说梅地亚宾馆有一套128元钱的标准套餐,我现在就买不起,可是我却不能说那套标准套餐对我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呀。对方说的那个学术的判断不能称之为一个成熟的判断,我们承认在形式逻辑当中确实是那样,但今天面临的辩题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逻辑辩论的辩题,我们要做一个事实的判断,在当今中国真正能出国、愿出国,想出国,真正出了国的有多少呢?只是一部分人。我们探讨的辩题当然是针对这一部分人而言,对于那部分人,他本身就不想出国的人,看到出国有什么意义呢?
观众三:我是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我想请问武汉大学的同学,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可以避免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武汉大学:我们的学生的确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方面来看,我得告诉您,中国的基础和本科教育实际是世界一流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哈佛大学校长说的,同时毛博士也说过这样的话。同时美国大学的基础和本科教育,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高中的课程,也许在那里你可以培养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学生首先在国内接受本国的世界一流的本科的基础教育,然后再出国,往高精尖的方向来发展,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观众四:我来自天津轻工业学院,我请教正方同学一个问题,那么据有关部门统计,凡是国外的院校到中国招生前去留学的在校的一般来说在国外都是不知名的中小院校,并且他们的第一目的是经济利益,第二才是教导学生,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正方同学作何解释呢?谢谢。
中国政法大学:我没有想到在今天的辩题中我们好象稍微占了一点点等级的观念,认为不上一流大学就不是在上大学,但我们说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很多科学家,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就是从二、三流大学当中爬滚过来的,难道咱们就说上了二三流大学就不是上大学吗?国外的很多优秀院校不在中国招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国出国留学的行为还没有真正的发展完善,如果真正地发展完善,相信会吸引到更多的国外高校到中国来招生。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很多的高中毕业生,他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他们都想要共享一下国际的高等教育资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如果让我们上大学的答案也变得丰富起来,多几条路又有什么不好呢?我倒想请教这位观众,如果我们今天参加高考之后不上北大,不上清华,那么我们还读不读书呢?
张泽群:感谢观众朋友参与,下面我们要进入辩论会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分次,下面我们有请反方的四辩周全义同学用3'的时间来总结反方的观点。有请。
武汉大学四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对方同学的基本逻辑,无非是说出国留学利大于弊,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出国留学,所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但听起来好象是一个很严密的三段论,那好我们根据这个方法再来对比一下,自由恋爱利大于弊,初中生自由恋爱也是自由恋爱,所以初中生自由恋爱利大于弊。这样的结论大家又以为如何呢?可见对方辩友今天最根本问题就在于用一个抽象的形式逻辑来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第一是解开了推理和掩盖高中毕业生生理和心理的各种状态,这样只重逻辑不重现实的轻蔑治学方法恐怕也是弊大于利的吧?第二我们来看看对方辩友用的是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无非是用一些表面的、眼前的、局部的利去掩盖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弊,我方重复论证高中毕业生年龄较小,出国留学更容易适应那面的环境,更容易躲避国内的高考压力,同时也确实也出了一些特定的人才,但是不要忘了,从整体上来说高中毕业生处于一种心理自我熟悉性还没有解决的特定状态,一方面他建立的文化本根还没有形成,一方面又到国外去接受语言的、学习的、思维方式的多面压力和异域文化的全面冲击,其结果往往只可能被动融化而不是主动吸收,是不分好歹的套来的,而不是以我为主的拿来的。这样一种文化本根的流失也许当事者自己还浑然不觉,甚至是乐此不疲,但是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第三请问对方辩友在回避的方式,突变是个好环境如何有利于高中毕业生自我成熟危机的解决,对方辩友无法回答,自我成熟的危机没有解决,如何有利于高中毕业规范行为顺利成长,对方辩友也无法回答。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表面的成才之路如何有利于个人和家庭,民族教育的流失和民族文化本根的迷失如何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对方辩友也无法回答。对方辩友始终无法给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那就是1979年我们国家公派出派的一批高中毕业生为什么到现在为止20多年的时间其回国率还是基本等于零呢?我们不是说所有的留学生都必须要回来才叫好,但是这么多的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去不复返,这到底是如何体现利大于弊的呢?我国从此不再公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又是如何体现利大于弊的呢?希望对方四辩待会儿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我方始终认为,首先应该在神州大地生根成材,我们才能振兴中华于人类文明之间,振兴祖国于世界文明之间。希望就在我辈。谢谢大家!
张泽群:谢谢。下面有请正方四辩陶离风同学也是用3分钟时间总结正方观点,下面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四辩:今天为了反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对方辩友提出了四个论证,我方以为不然,一一提出,共同商榷。对方一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因为适应不了,所以弊大于利。诚然异国他乡,挑战是有的,但挑战是可以克服的。这种挑战,12岁的詹天佑适应得了,16岁的邓小平适应得了,那么我们今天18、9岁的高中毕业生,在比以前好得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怎么反而适应不了了呢?对方同学说是因为心理适应不了,那么请问,如果你不让孩子锻炼,那么有适应得了的那一天吗?对方二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会被异国文化同化,所以弊大于利。但是不要忘记,他们出国前接受了整整12年的国民教育。如果对方辩友认为,欧风美雨可以冲掉中国文化的本色,冲掉仁义理智信乃至廉耻和良心。请问,对中国高等教育如此刚愎自用的你们对中国12年的国民教育怎么如此的不自信呢?对方三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导致人才流失,所以弊大于利。首先,未必不回来吧。17岁的留美的周丰升、18岁留日的范秀花不都回来了嘛,而且成为今天一流大学武汉大学的奠基人。其实,以回不回来作为人才是否流失的标准,实在是太狭隘,李政道,杨振宁不都是世界尊重中华民族的理由吗?对方四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费用昂贵,导致教育资本外流,所以弊大于利。诚然,荣洪出国留学是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可他从西方带来的文化思想理念,请问又值多少银子呢?今天一个家庭买洋烟,买洋酒,大家觉得无可厚非。那我不买烟,不买酒,我买教育,明明是投以木桃,报以琼瑶,请问为什么是弊大于利的呢?今天对方一、二、三、四辩友面临共同的错误就在于你们不能面对现实,而一味的把自己的例论建立在暇想的基础上。今天一个高中毕业生我跳不过高考的龙门,我绕着龙门去西洋,一样可以成龙。今天不应以吸足事理的方式勉强另一种教育方式,那么我是否选择另一种教育来适合我,更容易成才。今天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原因很简单,第一对高中毕业生而言,增加了接受和选择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个人成才;第二对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既缓解了量化的压力,又提出了质上的竞争,有利于高教事业的发展;第三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树立了更新思想、科技、文化的交流和汇合,有利于社会进步。我们承认,弊端也是有的,但在今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中国,我们认为不能因为种种暂时的困难和表面的弊端,而阻挠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长远利益和最大价值。谢谢。
第四篇:英国留学利弊
www.teniu.cc
近年来,去英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立思辰留学360表示,英国教育制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以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而名扬四海。且英国作为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世界最古老大学坐落的地方,素以高水平的教育和严谨的学风为特色。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到,英国的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如今在中国的学生中,选择英国作为留学深造的也是很多的。那么在英国老师的眼中,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样的呢,中国留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有哪些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学生的普遍优势和劣势吧。
有利点一: 头脑灵活,理科功底好
很多英国老师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都是聪明、功底好。尤其是理工科的成绩,所以有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中国教育制度与英国教育制度不同。在中国学生学习的数理化学科内容远比英国同等级的学生要深的多。因此中国学生在英国留学中的理工科学的会比较轻松。
有利点二:勤奋好学
在英国老师和留学的学生中,中国学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勤奋好学。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是受到英国老师和学生公认的。比如教授布置的书单,只有中国学生全部看完,其他国家的学生都只能看完部分。这一点是中国学生在学习上优于其他学生的。
有利点三:留学费用充足。
www.teniu.cc
在英国的老师和学生眼中,中国学生只要是来留学的,留学费用肯定都是相当充足的。在中国,留学第一考虑的就是费用。英国大学的奖学金尤其难申请,而且英国硕士只要一年,打工根本无法解决,所以都会准备充足的留学资金,同时有打算的学生家里一般都是经济条件还可以的,所以,这可以为英国大学带去一定的经济收入。
弊端一:不擅于交流,缺乏挑战和创新精神
中国的留学生,虽然学习很刻苦,但是在学习中不擅于交流。他们往往更愿意个体学习,而不太适应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因此,在英国的课堂交流中,中国学生往往是最为沉默的。而且中国学生对教授、对权威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这使得他们的缺乏创新思维,这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关。这里提醒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并不是教授说的话都是对的,而且不论是教授还是学校,最提倡的是学生的挑战性和创新思维。
弊端二:喜欢聚堆,适应能力差
在国外,老师和学生每次看到中国人永远都是一堆一堆的。吃饭也好,逛街也好,就连上下课的路上都是结队而行的。这就导致他们在语言上提高很慢。很多刚来英国的留学上,认为自己听不太懂英文、也说不好英文,不敢和当地人交流,因此他们选择和中国同伴在一起。其实任何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都会有障碍,既然去英国学习,就趁这个机会多结交一些当地人做朋友,练习一下英文,这样才能做到留学的真正目的。
弊端三:不诚信
中国人的不诚信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是常见的现象。这里需要多讲一下,以供想要留学的学生参考。
1成绩造假:最普遍的是修改平均成绩,由于平均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觉得过低,不好申请,于是通过学校修改部分课程过低的成绩。一旦背英国大学发现,可能该大学直接被划入黑名单中,其他的该校学生都无法申请该校,英国大学也逐渐知道平均成绩中有水分,所以对毕业学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
2考试抄袭:曾经有的英国学校的考试都是开卷,即使是闭卷限时考试,也往往没有人监考。随着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部分学生开始钻空子、查资料,互相抄袭。最后,老师不得不把开卷改成闭卷并随堂监考,还利用专门的软件去评估学生作业的雷同程度。
3论文编写:这种作弊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学生可能被学校警告并扣除学分,严重的还会被开除。英国大学有一套论文“反抄袭系统”,如果学生的论文与系统里储存的 文字相似率超过15%,即会被认为有抄袭之嫌。
以上是英国留学中老师对中国留学生做的简单评价,希望打算留学的学生能够借鉴参考。想要在英国留学轻松顺利,那么我们就要扬长避短,发扬我们的优点,尽量改掉缺点,做一个优秀的留学生。
第五篇:出国留学低龄化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大家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前进,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小孩送到国外读书,出国留学逐渐走向低龄化。所谓的低龄化是指出国留学逐渐从本科生研究生走向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趋势,我方判断利弊的标准是这种趋势是否有利于孩子以及国家的发展。我方坚持认为,出国留学低龄化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低龄化的趋势导致越来越多年龄很小的孩子被送出国,影响了孩子个人发展。就拿哈尔滨来说,2005年到国外读初高中的学生占比仅为4%,然而2014年达到百分之十五,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国外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我们承认国外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参加更多实践活动,眼界更加开阔,思维也相对的活跃,但是国内的高中和初中真的没有国外好吗?国内的基础教育是全球第一,基础教育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对祖国的认知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过早的去国外读书,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的结局,另外,低龄化的趋势导致父母与孩子过早的分离,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而且孩子年龄越小,父母的影响则越发重要,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老师,教会孩子礼貌,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所以过早的独自去国外留学,会影响其个人的健康发展。最后,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低龄化的趋势导致父母盲目跟风以及人才流失,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其中自费留学37.45万人。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也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一心想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随着大流就把孩子盲目的送出国,另外,据调查,留学生的回国率只有三成,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回国呢?我想不仅因为国外的月亮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从小去国外读书,没有很好的接受中国文化熏陶,导致对国家的认知感和归属感降低,我身边就有一个小妹妹,初中就在国外读书,现在回来有时候连中文都说不利索了,更何况写中文了。这种情况连中文都不会写,何谈认知?很多的高端人才因为没有归属感而留在国外,然而现在中国发展缺乏的就是高端技术人才,因此,出国留学低龄化不利于在一些方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出国留学低龄化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