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4-93018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1 01:16: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宋正琼 电话:*** 重庆市江津区稿子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与理解上,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我的理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习氛围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好的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创造与之相吻合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关注度。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都是从识数开始的,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认真学习。

二、建造与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尽量在一堂课上少说话,让学生多说话。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导者,在一节课中,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做到自己少说话,学生多说话,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创新教育模式。

(一)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按照学习程度均匀分配。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共同得到答案。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在小组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开展一对一模式。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成一对一,每次在课堂中,有实际操作的问题,学生一对一可以相互解决。分成一对一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师生互动。在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营造一种适合与学生参与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情情况有所了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与学生能够密切配合。那么,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就能够有效的引发与诱导学生参与活动中来,使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对内容的把握与学习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课堂中师生互动很关键。

三、创建多媒体教学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教学的渗透越来越广。农村小学基本都已实现班班通教学,同时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制定教学材料,还可以丰富数学知识,扩展一下教学内容,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定形,声,色,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题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最好的桥梁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改变教学方法,营造师生平等和宽松化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在教学中提倡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出发,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方启.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发现,2007(S1).[2]胡广宏,夏丽娟,盛兆兵. 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师版),2006(02).[3]吴玉杰.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个?

生1:因为3个三角形对着3个圆形,还有2个圆形没有三角形与它对着,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这时,教师用虚线画出△与○同样多的部份,指着同样多的部份)

师问:虚线左边的部份,你能用一句什么话说?

生:圆形与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

师问:你能用“同样多”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什么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或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的道理吗?(教师提示:圆形由那两部分组成)

生1:因为圆形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

师:说得很好,大家跟着说两次。

生2:因为圆形除了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2个,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

师问: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比圆形的个数少?

生1:因为三角形还差一些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说得好,大家都来说一说。

生2:因为三角形还差2个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比较两种东西数量的多少,首先要分清楚谁和谁比,以谁作标准,当被比的东西的数量能直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比较标准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我们就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多,当被比的东西还要补上一些东西才与比较标准同样,这时我们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少(教师指着教具说)。

很明显,上面的对话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或)少的概念,围绕这一概念必须弄清的问题,有计划有顺序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学生就获得了要学的知识。

(一)谈话法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因为在谈话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认识知识的本质而设计的。

第二,有利于教学上的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如上例,学生说的“圆形比三角形多”。这句话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形是没有多少之分,故教师听后,立刻向学生指出,这句话应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及时纠正语言上的错误。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师生谈话,方向性强,故能引起学生自觉思考。教师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第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谈话内容是由教师设计的,这样,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把要进行的思想教育渗透在谈话的过程中。

第六,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每学习一种知识,总有一定的方法,运用谈话法教学,教师可按一定的学习方法设计要思考的问题,而学生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方法往往有所不同,这就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中学到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

谈话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随教师谈的内容转的,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谈话时,教师的提问一般是激发起学生的记忆表象,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具备一定的基础或生活经验,则不宜用谈话法。

(二)运用谈话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分清知识的主次,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和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拟好谈话提纲,把要教的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有计划有顺序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排列起来。

第二,讲课时,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清楚明确,易于学生思考。②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③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难易适度。④提问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⑤提问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⑥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好的回答要及时肯定,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提辅助性问题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谈话法一般与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而且有重点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叙述、描述事实、说明问题,解析概念和规律,论证原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

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就有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运用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下面应用题:“某灯泡厂1988年生产灯炮8.4万只,按每年递增25%计算,到1991年可生产灯炮多少万只?”中的“按每年递增25%计算”一句话,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但正确理解这句话就是解答这一道题的关键,一位教师就是运用讲解法使学生理解上面一句话的。讲解前,教师挂出一幅方框图:

然后解析说,“每年递增25%”即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长25%,就是说,1989年灯炮产量应是1988年8.4万只的基础上再增加“8.4万只的25%”只灯炮,如果1988年的对应分率定为1,那么1989年的对应分率应是1+25%。但是我们要注意1989年的“1+25%”中的1所对应的产量是8.4万只。如此类推,1990年的灯泡产量应是1989年灯泡只数的基础上增加“89年灯泡只数的25%”,其对应分率也是(1+25%),但这里的1所对应的灯泡产量是89年的产量就是8.4×(1+25%)万只。(教师指着挂图中的第一个箭头说)为此,1991年的对应分率也是(1+25%),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1所对应的灯泡产量应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再说:每年递增百分之几中的递增的意义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它的百分之几,因此,尽管对应分率同是(1+几%),但分率中的1所对应的数量是不同的。象上面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不作必要的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在数学教学中,讲解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法的主要作用

第一,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第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教科书篇幅有限,数学知识应用很广,但在教材中不可能一一列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通过讲解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材料,提供一些科学的数学解题方法等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从“讲解法”这个名称来说,容易被人误认为积极作用只属于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教师讲,学生只是听,不用动脑。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使用讲解法教学只能收到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结果。

(二)讲解法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有明确的讲解计划,抓住教材内容的中心、关键讲解,抓住学生认识上的难点讲解。

第二,讲解时,语言要准确、简炼、生动,前后连贯,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积极的智力活动。

第三,讲解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与形象性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

讲解法同样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单纯的讲解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运用讲解法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注意力能集中较长的时间,故对小学生来说,不宜多用。

三、演示法

演示法就是指教师使用一些直观教具或实物进行演示实验,配合谈话或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使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获得感性认识,以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和算理,验证间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特点是直观性强,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一位教师在讲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时,为帮助学生认识相向而行且相遇的问题的特点,运用演示法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先在幻灯片上画一条线段表示两地间的距离。并出示两个小人,通过幻灯机显示在屏幕上。

师:两个人在这一段距离中行走时,在运动的方向上会有哪些情况?出发时间和地点有哪些情况?

生:向同一方向行走,同时出发或一个先出发,一个后出发。(此时,教师把两个小人放在同一地点,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移动两个小人,让学生看清楚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和不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的两种情况。)

生:面对面行走,同时不同地出发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

生:背对背行走,同时同地向不同方向出发或同地不同时向不同方向出发。(教师也根据学生所说的两种情况,移动两个小人各作了一次演示)

师:两个人在同一段路上相向而行时,将会产生什么结果?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让学生看相遇和交叉而过的两种情况,向学生介绍“相遇”的含义同时进一步问:两个物体在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会相遇。

上述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充分感知相遇问题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打下一个坚实的感性基础。

演示法由于有很强的直观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是由于直观演示所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知识,并非理性的知识,故演示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抽象,作出明确的结论。

使用演示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课前,教师应对演示材料作充分的准备和检查,以保证演示顺利进行。

第二,演示材料的形象与演示方法及演示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和学生认识实际相符合,尽量避免产生错觉和错误的理解。

如,对钟面的认识。钟面上当时针对准8,分针对准12的时候,老师问:这是几小时?生答:8小时,老师问的语言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是把经历了的时间与时针所指的时刻混淆了。

第三,演示也要突出重点,使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部分,掌握知识的本质。

第四,演示过程要作必要的说明和讲解。使学生明确先看什么,注意什么问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

第五,演示要和言语密切配合。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造条件。

言语和演示相结合有下面三种形式:①先演示,后讲解;②边演示边讲解;③先讲解后演示。

认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演示,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指导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作业,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方法叫指导练习法。

指导练习法有两种:

(一)传授新知识的指导练习

它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新学习知识的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经过程设计一些练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知识。

如,在讲一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知道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并会用竖式计算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做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概括出计算法则。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法则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

(二)以巩固、应用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指导练习

它是教师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出发,设计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或系统地掌握知识或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完乘法和除法三类简单应用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把三类应用题集中一起组织学生练习,如:

(1)长征小学组织了4个学雷锋小组,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2)长征小学32人组织了4个学雷锋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3)长征小组32人参加学雷锋小组,每组8人,共组织了多少个组?

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三类题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等分除”、“包含除”应用题的理解。

运用指导练习法教学,促使全体学生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但指导练习法是以学生练习、探索为主。

(三)用这种教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正确处理好练与导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要放手让学生练习,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在学生认识上的疑点要给予诱导,在学生练习结束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知识。

第二,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练习目的设计练习内容。

第三,练习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的顺序。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利于学生联想且能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一定的组合后独立地找出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第四,选择练习题要注意典型性和启发性,使学生通过练习少量的题目就能掌握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在解决原题目的基础上构思出新的题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对于巩固知识的练习要注意针对性,内容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练习后要做好讲评。

五、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按自己的能力去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例如,学习8+5时,教师让学生先取出8个红色的小正方体学具,并把它们连在一起,又取出5个黄色的小正方体学具,并把它们拼在一起,放在桌面上,如图16。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使学生领悟凑十方法,从5块黄色方块里分出2块与8块红色方块拼成10,再用10与3合并得到13。在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边做边说,就这样,学生很快地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的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去学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手脑并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辅导工作,调控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差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亦有所不同,教师控制教学过程、教学进度不容易,这样,运用活动教学法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课前必须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学习中所用的学具。

第二,学习过程中,如何使用学具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第四,活动必须有明确目的。

第五,要注意处理好个别活动与集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六、指导阅读法

指导阅读法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如,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认识时,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好一个长方体,首先出示第一组阅读提纲:

(1)指出哪些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

(2)什么叫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几条棱?

(3)什么叫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本,边阅读,边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同时回答提纲中的问题。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组阅读提纲:

(1)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面?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棱?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相对的棱其长度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上述问题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然后填写教师设计的一张长方体的特征表(见表1)。表1

学生填写上表后,教师让一个学生说出填写结果,集体订正,最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题纲中的问题,教师小结,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上述的教法很显然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

指导阅读法是以学生自己阅读以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力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方法靠从文字间接地获得知识,缺乏形象,对于实践经验和知识都较贫乏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是不大容易的,学习时花的时间多。所以数学教学中指导阅读法不宜孤立地使用。

运用指导阅读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向学生介绍阅读的顺序和方法。

第二,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重点设计好指导性的阅读提纲。

第三,对较难理解的问题可向学生提问题,借助学具等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回答。

第四,指导学生用阅读获得的知识进行练习。

第五,进行阅读小结。

七、愉快教学法

所谓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做简便计算的知识可以说是较枯燥的,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采取谈话、游戏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运用乘法分配律做简算”的条件。下面是这一教学的片断。

师:16×38+16×62,从乘法意义看,式中的两个积各表示什么?

生:16×38表示38个16连加,16×62表示62个16连加。

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16连加?这样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合起来是100个16连加,我找到简便运算的“好朋友”了。

师:算式怎样写?

生:16×38+16×62=16×(38+62)=16×100=1600

师:49×280与49×720是一对能简便运算的好朋友吗?试算算。

生算:49×280+49×720

=49×(280+720)

=49×1000

=49000

师:下面我们来做找简便计算的好朋友游戏。游戏形式是:我们利用上面所学的知识互相出题,你出一道乘法算式,我出一道乘法算式,使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能简便计算。

生:我出18×26

师:我出加上18×7师:我先出:55×43

生:我出加上55×57

师:我先出:42×660

生:我出加上42×340

师:你先出。

生:我出51×85

师:我出49×15

生:老师错了,应把15改为85才对。

师:为什么?

生:两道乘法算式里,有一个因数应是相同的。另外两个因数能凑成整百才对。

师:好,我改为49×85。现在请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对出题。

在学生充分练习对出题后,教师出示一些简便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计算。上面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边玩,边练习,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条件。

运用愉快教学法教学,学生学得主动,减轻学习负担,学生乐学。

应用“愉快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教学都要保证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过关,不能出现表面上兴高采烈,实际上学不到知识的现象。

第二,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时,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做好学习小结工作。

八、提问式教学法

提问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实际,把要学习的课题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作业,也可以小组研究,直至发现新的性质,并提出自己全部的推理根据。最后,把解答的全部问题归纳得出主要结论。

例: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一条几何定理。这定理的含义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定值,而且此定值是180°。要使学生理解这一定理,必须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与三角形的形状、位置有关?

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什么?

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否正确?

⑤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运用提问式教学法要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精确地确定课堂上学习的教材内容和范围。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科学性、逻辑系统性,有利于学生逐步探索发现问题。

第三,在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或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作必要的辅导。

第四,要给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小结所学习的知识的要点。

九、个别教学法

学生学习的教材是编成一个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用活页装订,让学生借助视听教具(主要指数学模型、仪器、直观教具和学具、录音机、电视放映机等)按照指定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学习。教师负责准备教学工具和材料,提示问题,提示并考查学习进度,解答个别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当学生学完某一单元,做完该单元指定作业后,就接受测验,如果测验及格,就可以进一步接到一份新的指定作业,继续下去,教师给学生评定学习成绩,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独特的兴趣和才能。

(一)个别教学法是近代兴起的教学方法,这种教法可取之处是:

第一,教学中实行区别对待,布置练习因人而异,使学生学有所得。

第二,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行实际操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

(二)使用这种教法要注意

个别教学内容的编排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使学生易于阅读、理解教学内容。

十、发现法

教师根据学习的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研究问题的情境,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提出的各种假设进行实验、检验、补充或修正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直至掌握科学结论。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运用发现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学到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培养科学的态度,有助于知识的储存和记忆。

运用发现法对教与学的要求较高,花的时间较多。运用发现法同时运用其他方法教学,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一、程序教学法

将教学材料分成若干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通过提供的方式、演算方法、作业程序来掌握,而且,学生只有掌握了前一部分才能掌握紧接着的每个接续部分,这种做法叫做“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可以有采用机器程序和非机器程序。如,在检查知识的时候使用机器尤其合适。按程序提出几种回答的方案,并在机器中显示答案的正确性和合乎逻辑的信号,学生利用这些信号进行探索。

程序教学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和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能按自己的学习速度循序渐进地学习,适应个别差异,便于教师个别指导。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用机器程序教学法,则切断了学生与社会环境的联系,缺乏生动的师生共同学习所带来的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也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教学内容重复,程序单调,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上面介绍了十一种基本的常用的教法,前七种是过去或现在教师都在使用的,后四种是近代新兴起的教法。近几年来,由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法改革上不断有所创新,如尝试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应用题分段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等。然而,创新的教学方法都有一种共同思想指导,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教法都离不开启发式,故此,不少新的教法虽有一定模式,但在这个模式里亦含有某些基本教法的有机组合,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上面介绍的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教法。

第三篇: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考虑到小学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数学学科活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教学水平在整体上得以提高。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会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更强,也会让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要求

创新措施

引言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创新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的创新挖掘,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在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小学生面临的改革任务还是较艰巨的。只有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让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创造能力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都会在数学学习的思考中得到培养。教育事业的改革,更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教学目标。创新能力,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教师要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向。

(二)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具有数学知识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数字是不可分离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开发小学数学教学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现实生活为教学服务,让教学活动服务于生活,做好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

(三)做好教学与育人的结合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这种成长,不仅是学生知识能力上的成长,更是学生做人方面的成长。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乐于听取引导者的意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一)发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主体位置还给学生,让小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会让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更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及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小学生更多的积极引导,会让小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虽然抽象,但教师对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肯定,给小学生以舒适感,更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让小学生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多媒体设备配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

比如在讲解《找规律》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能够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展示一个图形类的找规律题目,不给学生思考角度的提示,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与分享规律。在相对自由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受到教师个人主观思维的影响,开放性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创新元素。

(二)采取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改革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认可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数学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再给学生一些知识复习之前所学内容,以结组的方式互帮互助。通过学生支架的建立,让小学生更快提高,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的因材施教,会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也会让小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传授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得到满足。

比如在讲解《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小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及统计结果的表示方法。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强弱组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小学生时间讨论,确定统计的主题,两人共同完成一个调查统计小项目。这不仅创新了数学学习任务形式,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而且让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落实。

(三)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时期。情境教学法,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神奇作用。利用情境的创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会给小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于问题探究及知识点归纳等不同的环节。

比如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个万花筒的动画,让小学生在欣赏万化筒变化的时候发现其中图形的特点。万花筒动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在观察之后,提出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些概念,更便于小学生理解。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更大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有效传递数学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教育与发展的目标,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梦辉.小学数学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202_,08:51.[2]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2_,29:126.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3.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4.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刻记住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处理教学中的“突然”事例,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使所教的小学课堂变为学生善思的场所,提高能力的主阵地。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定稿)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在小学的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更有效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直接的让学生接触到关键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都知道,要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基础,教师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体验;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2_)13-300-01

在对于小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他们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和感悟,所以教师必须探索出一个适合小学生的教学道路,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政策的逐渐推进,对于教学方法上的要求也是不断的更新,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在理论中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更加的具有实际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的应用,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是为了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正是由于此,数学的教学绝不可脱离现实生活,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于准备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教学和实际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使用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发现和探索。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直白的讲述,缺少必要的生活例子来支撑,那么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无法取得高效率的;有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师应当积极的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这样才能记忆的更加深刻。有句话叫做: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数学也可以说是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的。

二、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所在,也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出发点。对于数学,传统的印象大多都是枯燥,抽象,难以理解,那么怎样才能使得数学的学习也变得具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去理解呢?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和数学的接触。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每一天都是在生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数学更加与生活接近,那么数学就会更加亲近,数学的学习也是更加的简单。

生活是具体的,实际的,但是数学是抽象的,如果将抽象的数学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中,数学更加的生活化,与学生的接触更加亲近,那么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的有兴趣。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活动与现实事物是不可分离的。对于处于小学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影响会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当某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更加的亲近,更加的熟悉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的浓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会走进数学,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数学,才会更加有信息,更加主动的结合生活去感受数学。

三、模拟情景教学,使得数学和生活更加自然的结合在数学的教材中,书本上配有很多的插图和故事,还有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动物,这可以说将原本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通俗和实际了,实际上这也是对于实际教学中的一种帮助。教材之所以作为教材,是经过很多专家和学者们的不断研究和讨论之后的结果,这是编者们根据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理解,将知识融入到书本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或者故事给学生和教师们展示出来。但是教室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图片和故事的使用,只是给予教师们一个教学的启示,帮助教师去发掘更多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让教师局限在课本之内的图片和故事中。

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从生活中发现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从生活情景中学习,也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投入到学习的角色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的去学习数学的知识。通过生活情景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情景中,动手的同时动脑,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

四、和谐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感性因素的比重更加多,所以如果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学生排斥数学教学老师,那么必然对于数学失去兴趣,不会去主动的进行数学的学习。

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包括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评估学生的学习潜力。既然有考试,那么必然有先后之分,但是这并不代表排名在前的学生就一定比排名在后的学生好,这并不是证明学生能力高低的比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并理解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避免在全班面前让学生下不了台,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待遇;其次,教师和蔼的目光和和善的语言对于师生关系都起到一个重要的维系作用。诸如“今天表现的很好”,“对于这个问题你提出的意见很不错”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重视,感受到公平和民主,极大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而言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是要经历一个从迷惑到实践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不断的发展自我,不断的反思自我,使得课堂的数学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和现实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_

[2] 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_

[3] 熊 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_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