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7《溜索》教师版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24-88061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1 01:05: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7《溜索》教师版

《溜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开端(1-9):“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结局(23-26):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四.细读感悟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明确:驮队的领队

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小结:领队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说明分享理由。1.用词精妙传神。

小说开篇写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用“磕”字,不用“打”“抽”等词,写出了首领与马的默契关系,表现出马帮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

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本是静止不动,但在马帮的汉子们眼里,却是“飞快地垂下去”的,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第二次,“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这几个“小”字的活用,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创意,堪称运用语言的高手!

2.比喻新奇,构思巧妙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喻为“极稠的粥”,多么新颖别致的比喻啊!

再如,“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东南飘走。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细细流着”。

这里作者将马帮汉子对怒江撒尿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而且将“万丈下的怒江”喻为“像是一股尿,细细流着”,看似粗俗,实则很有表现力。马帮汉子的豪放粗野,俯瞰万丈峡谷之下的怒江情景,不用这样的比喻,似乎难以表现出来,这就是阿城语言艺术的高明之处。

3.灵活运用衬托手法

文章对牛在靠近怒江、准备进行溜索以及溜索中和溜索后的表现都不遗余力的进行描写,衬托出怒江的险峻,溜索的刺激震撼。

通过“我”的反应和感受来衬托马帮汉子的身手矫健、无所畏惧等。4.人物语言简洁明快,干净洗练

“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道:‘不消。’”多么简洁的对白!汉子们之间的默契,尽在不言中。

再如,“首领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每句对话,惜墨如金,又鲜明地突出了马帮汉子彪悍而朴讷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第二篇:溜索上的十字箱

溜索上的十字箱

邓前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傈僳族赤脚医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了整整28个春秋。怒江大峡谷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赤脚医生的名号果真名不虚传。

4月18日上午九点整,我随着涌动的人流来到了怒江会堂聆听邓前堆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一阵热烈的掌声迎来了报告会的主人翁邓前堆同志,只见他一身地道的傈僳族汉子打扮,当他健步走上主席台的一刹那,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响起来。这个朴实的傈僳族医生腼腆地站在报告席旁给上千听众讲述了他28年来为当地老百姓看病治疗的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让人不得不对眼前的他刮目相看。

28年前,一个英俊潇洒的傈僳族小伙子走出了寒窗苦读的校园,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个穷乡僻壤。毅然决然地背起了十字箱,当上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赤脚医生,从此开始了他从医生涯的新开端。当时的赤脚医生待遇又低又辛苦,一个月只有几块钱的补助费,好多人都不愿干这份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然而我们的这位年轻的邓医生却偏偏选择了这份苦差事。大致的原因是在他们那个穷山沟里缺医少药,老百姓得了病一没交通,二没钱,所以只有凭父辈们的经验采集一些草药自己给自己治病,病情不严重的吃上几服药就会有好转,但是病情严重的则只有听天由命了。看到老百姓就医如 此难,邓医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别人眼里不屑一顾的这个赤脚医生的苦差事来。这一干邓医生就干了整整28年,28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已经把当年的那个英俊小伙磨炼成现如今也已经为人父的中年男子。尽管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在他的脸上已经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皱纹,但是也雕刻出一个成熟稳重的赤脚医生来了。28年里他凭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及对傈僳人民的深情厚爱,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掌握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经他双手救治过的伤病患者不计其数,外伤内伤、大病小病、不管什么病他都基本能得心应手地面对,听他自己在报告中介绍他还治好了好几例疑难病症呢!真是了不起的一名赤脚医生呀!

不说大家都知道,怒江的地里位置,山高坡陡,一般人就是空身行走都会感到困难,更别说背个药箱负重前行了。听一位好友说,前不久她随同丈夫去看望丈夫的一房远亲,临行前丈夫就给她讲,那里的山路陡峭崎岖,一不留神会摔倒,更有甚者会掉到山沟底部,那就更危险了。丈夫还特意给她买了一双旅游鞋以便好上路。这个来自河北的姑娘误以为是丈夫骗她,不想让她同去而自个儿编的谎言,丈夫一再向她解释确有其事她就是不信。结果当她下了车要步行时,抬头一看陡直的山坡,直吓得脱口就是“妈呀”的叫出声来,她有点胆怯了,想打退堂鼓了。丈夫告诉她,既然来到这里啦就上去试一试,人生什么都经历一下比较好。于是她在丈 夫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向目的地进发,历经近四个小时的爬涉,他们才终于到了亲戚家。这个朋友对我说她的今生也许再也没有第二次去那里的勇气和决心了。听她的讲诉我虽然没有到过那么险要的地方但是好像也已经深深地感受到攀越那曲折的山路的无限艰险了。试想,有的人爬一次就再也不敢去第二次的如此凶险的山路,我们的邓医生却每天都要背上那个沉甸甸的急救箱行走在这陡峭的山路上,那种艰辛、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邓医生就是这样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哪里需要他出诊他就到哪里去,从不因为有什么困难而耽搁了给别人看病的事。28年10220天,我们的邓医生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行走在他所负责的八个自然村之间,如果按照每天他行走40公里来计算,那么28年来邓医生一共走了408800公里,足足可以绕地球十圈了,这个惊人的数字凝结着邓医生对自己对工作的艰辛的程度。对邓医生来说困难再大也难不住他为民看病的匆匆脚步,每天他就是这样穿梭在陡峻的大山和急需要救治的病人之间。邓医生常说:“治好别人的病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多么朴实无华的话语啊!也就是因为这句话,邓医生足足为之付出了漫长而艰辛的28个春秋。每天邓医生的作息时间就是天刚蒙蒙亮起床,吃点早点后,带上中饭出门,一般而言,天黑下来邓医生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他几乎天天都是早出晚归。28年来他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 去,走村串寨,有时如果遇上刮风下雨,那么崎岖蜿蜒的山路湿滑不堪,异常难走,除了难走外还得担心山顶上不时飞来的滚石的突然袭击。在怒江每年被滚石不幸砸伤砸死者大有人在,邓医生天天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被滚石砸着是平常事了,尽管行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但是也阻挡不了邓医生前进的脚步。邓医生就是这样累了就地坐坐,饿了拿出随身带的饭盒吃点冷饭,有的村民看到邓医生为了给自己治病只吃点冷饭冷菜心痛了,他们主动给邓医生热一热,热情好客的还请邓医生吃顿饭。尽管邓医生的微薄收入常常难于糊全家的口,但是当他遇到当地老百姓给他吃的时,他就会免费看病,不收半文钱,他深深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苦要拿出一分钱不容易,所以捉肘见襟的他总是免费为他们医治,到现在他所负责的8个自然村的村民还欠邓医生2万多元的医药费呢!这对于一个月只有400块工资(这还是现在的工资水平,过去那更少)的他要工作近五年的全部收入啊!这对一般人来说能做到吗?别说白干五年就是白干一天可能有人还要抗议呢!可是就是我们的这位平平凡凡的赤脚医生却做到了。他的高尚与伟大不在于他的惊天动地而只在于他的平凡与真实。

28年的艰辛,28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真是“不见风雨怎见彩虹”,他一个默默无闻的赤脚医生一夜间名声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从此认识了溜索上的医 生,大山里的医生。当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时,他依然那样朴实无华,当他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时,他依然背上十字箱从容地飞越在滔滔怒江之上的溜索上,仍然匆匆地行走在分布稀疏的傈僳村落。

邓前堆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赤脚医生,但是历史会铭记着他,老百姓会铭记着他,傈僳族人民会永远感激他。

怒江州档案局

周月珍

第三篇:「202_年部编版九年级下教案」《溜索》

《溜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溜索》位于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第二单元的课文有:教读课《孔乙己》和《变色龙》、自读课《溜索》和《蒲柳人家》。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理清小说情节,关注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了解作品中折射出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的主题;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品味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力。

《溜索》选自于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小说描写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溜索的场景。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而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塑造了高山深涧中马帮首领等人强悍勇猛的形象。文章篇幅不长,寥寥几笔,人物神态毕现。

《溜索》之前,已深入分析了《孔乙己》和《变色龙》,所以《溜索》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在了赏析阿城的语言特色。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小说是熟悉的。初一的时候学过《最后一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九年级下册又有《孔乙己》和《变色龙》,学生对于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也应该是熟悉的。在这样反复学习小说的基础上,自读课《溜索》让学生根据小说三要素,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完成分析人物形象、归纳故事情节和理解环境描写这些内容的学习应该没有问题,而阿城的语言是初中语文课本中难得一见的,老师需稍加引导方可实现。

【教学目标】:

1.自主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的对比烘托手法;

2.精读相关语句,品味作者阿城的语言特点;

3.了解作者阿城,理解文中作者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品味阿城小说的语言特色。

【整体设计思路】:

设计此课时,我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首先,明确《溜索》是一堂自读课。既然是自读课,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能够完成的。按照学生以往学习小说的经验,他们能够找到小说三要素这个抓手,作为学习小说的支架,学生能自主解决《溜索》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之后品味语言特色需要老师点拨,因有一定难度,所以合作完成。

其次,自读课也要“紧贴字词”。我以一个列子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触动自己的句子,让学生去思考这些句子的特点,让学生始终在字里行间来回游走。自读课就是要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感觉。但在必要时刻,仍要发挥老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没有关注到的,引导学生去没品味他们没有品味出的。

最后,自读课也要有深度和广度。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蕴含着的感情有了深刻理解;在分析字句之间,学生对阿城有了兴趣和猜想;在猜想和现实的反差中,让学生思考“读书”和“行路”的问题。教师轻轻叩击,让《溜索》意犹未尽,把学生引向《棋王》《遍地风流》,以及更广大的语文世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准备“溜索”

同学们,小说风格各异。看有的小说就像推一扇扇的门,能看见一幕幕环环相扣的情景;看有的小说,就像这乍暖还寒的天气,时而悲痛欲绝,时而破涕为笑;而看有的小说,就像瞬间置身于惊心动魄的场面,心有余悸。《溜索》就是后者,作者阿城猝不及防地要带我们溜索了。

设计意图:老师深情并茂地讲述各类小说风格,唤起学生阅读小说的记忆,点明课题,奠定本堂课的基调。

二、默读全文,自主“溜索”

1.立足经验。在《溜索》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学过的小说,九上有《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九下我们刚学过《孔乙己》和《变色龙》,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是怎么读小说的?

答案预设: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2.自定目标。根据小说三要素,结合《溜索》,你觉得我们这堂课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即请你自己制定这堂的学习目标。

答案预设: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人公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汉子和我?为什么还要写鹰、牛?为什么要写怒江?

3.自我解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至少解决一个问题。即自己完成至少一个学习目标。学有余力者可以完成多个。(提示:默读为不动唇不出声的读,要求每分钟500字,所以这篇文章默读时间3分钟。)

答案预设:首领带着马帮和我过溜索。

首领是一个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勇敢无畏、身手非凡、关心他人、粗犷豪迈的人。

衬托手法。用其他的汉子的勇敢沉着和鹰来正衬;用我的胆小害怕,以及牛来反衬、对比。险峻的环境对人物起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作为自读课,就要本着“从学生会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所以在一整块的时间里面,学生自己发现、制定学习目标,自己解决这些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也是学生自己互相评价。当然老师要适时精要点拨、纠错。

三、品析语言,再度“溜索”

1.个性阅读。到此,《溜索》读完了吗?显然没有。读小说,不读三要素是不行的。读小说,只读三要素是万万不可的。我们回到初始。我们是怎么读小说的。除了读出小说的共性,还要读出一篇小说的个性。刚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被什么吸引?

老师被阿城文字营造出的画面吸引。一起来看看:PPT投影:

【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最初吸引老师的画面在第7段描写首领的句子,“首领的眼睛细成一道缝……”这是一个对首领脸部的特写镜头。“细”写出眼睛细长,“冷光一闪”既有颜色又有光彩,“绷出筋来”仿佛清晰可见那条条深青色粗壮的青筋。这个画面感怎么来的呢,细细品读,我注意到了动词。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生动精准的动词让一个个画面动了起来,活了。

也许你能从其他方面来品读这句话。比如叠词的运用。

2.品味语言。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具画面感的一处文字品读,然后小组分享并思考为什么是这些文字?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答案预设:

(1).奇特的比喻。例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到这隐隐闷雷……依然是闷闷的雷……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2).真实的不避俗的细节描写。例句:

“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

“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3).动词的精妙,且吸收了古代汉语的特点,有词类活用现象。例句:

“精瘦短小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腮上绷出筋来。”(4).动词的精妙,同字不同意蕴。例句:

“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牛的胆小惊恐)“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马帮移动之慢)“首领缓缓移下马。”(首领的沉着勇敢)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鹰在怒江上峡谷上凭风滑翔的情景,鹰的潇洒勇敢。)

(5).动词的精妙,一字多用现象。83个“一”,12个“抖”,9个小,6个“移”。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绳子抖了几抖。”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⑹.文字干净简洁;常省略主语。

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发现阿城的语言特点有如上几点:干净简洁,动词精妙,比喻奇特,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别有韵味。

设计意图:自读课要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自读课也应该精读。所以这个环节留出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阅读、思考,反复地交流合作,让“生生”“师生”都能碰撞出火花,读出之前没有关注到的地方。

四、走进“溜索”,揣摩情感

1.一切思考感悟,都是建立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对阿城一字一句的关注,你应该应经感受到阿城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答案预设:对勇于挑战自然的马帮人的赞美。对勇敢沉着、团结协作的马帮人的歌颂。对胆小懦弱的牛的鄙视和讽刺。

2.一字一句,都是作者内心的投射和外化。从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对马帮的描述中,你能猜想阿城的学历和经历吗?

PPT投影:

【我叫阿城,姓钟。出生于一九四九年清明节。这之后,是小学、中学。中学未完,文化“革命”了。

我永远要感谢的是旧书店。小时候见到的新中国淘汰的书真是多,古今中外都有,便宜。我想我的启蒙,是在旧书店完成的。

于是去山西、内蒙插队,后来又去云南,如是者十多年。

——《遍地风流》自序】【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该小说获得第3届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6年,担任剧情电影《芙蓉镇》的编剧,他凭借该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1年,担任剧情电影《棋王》的编剧。202_年,出版散文《好说歹说》。

202_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2_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读了阿城的自我介绍和他的成就,你有何感想?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世上没有白读的书,读过的每本书都将长成你的骨,化为你的肉,刻在你的内心,有一天将绽放在你的笔下。

设计意图:“语文立人”。教语文是为了教学生向上地生活,积极地做人。文章背后的故事往往更有这样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适时补充,及时点化,使余音绕梁,给学生人生之力量。四、拓展延伸,“溜”向远方

课后推荐同学们阅读阿城的《遍地风流》《棋王》,感受其小说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最后仍然请大家记住:我们是怎么读小说的。根据三要素去解读人物,概括情节,分析环境;通过文字去品析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当然不同的小说,有侧重点不同的阅读方法,期待你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教一篇文章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类文章,读一篇小说是为了让学生读整本小说。且最后再点明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心有余”而“力更足”。

【课后思考】:

好课是“磨”出来的,更是反思出来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创新,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结构。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而言,最摸不着头脑的是自读课。上完《溜索》,我有几点思考。

首先,自读课的“放”应先好好的“收”。

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教学整体。九下第二单元的第7课《溜索》之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来解决目标,都是建立在我详细讲解了第5课《孔乙己》和第6课《变色龙》的基础上。我首先立足于小说三要素来讲解第5课、第6课,之后我分析又比较了《孔乙己》和《变色龙》的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指出读不同的小说用侧重点不同的方法,最后还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再次清晰整个单元的总目标。

其次,自读课的“放”要“有的放矢”。

《溜索》这篇小说主要人物突出,情节简单,环境描写部分更是没有难点,所以我大胆“放”。课堂显示,这部分放手是正确的,学生甚至能制定出更加详细的目标,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我放在作者语言的品味上,阿城的语言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动词精妙,比喻奇特,在初中阶段这样的文章难得一见,值得细细品味。这也是将单篇阅读《溜索》引向整本书的系列阅读的契机。

最后,自读课的“放”是精准的“放”。

自读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让教师学会了真正的“闭嘴”,让学生真正自己“动”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中,我学会了慢下来观察学生的“已见”,点拨学生的“错见”,引导学生去看“未见”。如此这般精准地导读导学,就是瞄准了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突破口,也就瞄准了自读课的玄机。

第四篇:关于相位防溜

关于相位防溜

使用相位防溜功能的条件:必须是通道0和通道1都接有速度信号,并且两通道速度信号的相位差为(90±45)度,两通道信号必须是由同一个速度传感器引出。注意:控制条件中,报警暂停时间设置为4s,路局电报中设的是0,要改为4。

1、原始降级状态下判断第一次动车时的相位和工况位(前后),相位和工况位建立关联。如果是由其它状态转为降级状态,则判断前一状态的关联关系。(建立的关联关系例如:工况向前时相位差是90度,向后时是270度。如果这种关联关系建立起来后,监控某次判断的是工况向前,相位差为270度,当速度≥3或走行距离≥10m时就启动相位防溜)

2、通常监控状态下,判断按压[开车键]时的相位和工况位,建立关联关系。

3、调车状态下按照前一状态的关联关系,如果是开机不动车就进入调车,则判断第一次动车时的相位和工况,建立关联关系。

4、运行速度大于10KM/H,停止判断相位防溜。

相位防溜启动后,10s内按[警惕]键解除报警,否则10后紧急动作。按[警惕] 键应答后间隔4秒,如果还满足相位防溜条件则再次报警。

地面试验方法:把工况调到向前,测试台进入设置项,输入密码,确定可以修改各项设置,按“手柄”键,“自动关联项”中,确保 相位:前后变化时反相选中 工况:向前向后互斥选中,按“速度”键,再选“速度相位”,把相位设置为90,此时就建立了关联关系,向前就相位就是90度,向后就是270度。返回,运行。可以给速度,然后停车,工况还是向前,再进入测试台的设置项,把相位调整为270度。再返回运行,速度大于3公里或走行10米,监控周期报警。注意在试验相位防溜时不要让手柄防溜起作用,以免混淆。即动车时把手柄置非零位,停车时手柄置零位就可以避免手柄防溜。

关于手柄防溜

正常情况下,停车时手柄在零位,动车时在非零位。

1、如果手柄从停车到动车一直处于零位,当速度大于3KM/H,或运行距离大于10米时启动手柄防溜。

2、手柄非零位防溜的情况:当速度≥3或走行距离≥10m时,机车主手柄从上次停车一直在非零位(即从停车到再次起车机车主手柄没有变化),虽然在逻辑上已不满足手柄防溜条件,但是为了避免机车工况零位故障而引起的手柄工况不会变化,制定这种情况下启动手柄防溜。

3、工况全零防溜

当机车在库内电钥匙取出时,监控装置接收的机车工况信号全零。这时如果机车速度≥3或走行距离≥10m时启动手柄防溜。

手柄防溜启动后,10s内按[警惕]键解除报警,否则10后紧急动作。手柄防溜试验方法:进入测试台设置项,起车:手柄置非零位不选中,相位:前后变化时反相选中 工况:向前向后互斥选中,返回运行,把手柄置非零位动车,然后停车手柄置零位,不动手柄再动车,速度大于等于3或走行大于等于10米启动手柄防溜。手柄非零防溜功能的试验:动车时手柄在非零位,停车也在非零位,然后不动手柄再动车,速度大于等于3或走行大于等于10米启动手柄防溜。工况全零防溜的试验:进入测试台设置项,起车:手柄置非零位不选中,相位:前后变化时反相不选中 工况:向前向后互斥不选中,牵引制动互斥不选中

返回运行,手柄项全部都不选,速度大于等于3或走行大于等于10米启动手柄防溜。

关于速度通道故障的判断

当前工作的速度通道,速度由大于等于20KM/H突降为零,则判断当前工作速度通道故障。

关于速度通道切换

1,监控程序每循环分别判断三个速度信号的频率,当最高频率通道速度与原机车速度差值大于10KM、且当前工作通道速度与原机车速度差值小于3KM、且当前工作通道有速度不进行速度通道信号切换;这样为了防止空转某个通道发生空转而引起频繁切换。

2,当不满足第一条,且最高频率通道与当前工作通道的速度差值大于5KM进行速度通道切换;

3,当不满足第一条,最高频率通道与当前工作通道的速度差值大于等于1KM,并且当 前工作通道速度小于0.1KM,立即进行速度切换,这种主要是在动车时立即切换到有速度信号的速度通道上。手动切换原理:

1,手动切换只能在速度通道0和2间切换,手动切换是速度传感器间切换,按装车要求速度0、1是原速度传感器信号,速度2是备用速度传感器信号;

2,当速度通道0与速度通道2的速度信号相差小于5KM时才允许进行速度信号切换; 解释:原机车速度就是上一循环的采用的速度。

第五篇:溜螃蟹2

小螃蟹日记之二

打架篇

前几天,妈妈又买来几只小螃蟹。我提议:“我们留下一只小螃蟹和原来那只做伴吧!”因为我们家原来那只没有朋友,太孤独了!妈妈满口答应:“好啊!”于是我们就挑了一只张牙舞爪的小螃蟹,放入了瓶中。

可是它们俩在一起后,不但没有我想的那样和睦相处,反而在一起打架!之间那位“原居民”将那位“入侵者”打成了“六腿螃蟹”,当然,它自己本来就是六腿的。转了个身的功夫,一只又“站”到了另一只的上面,好像在耀武扬威地宣布:“我才是胜利者。”不过一会儿,它们却又“握手言和”了,两只钳子搭在一起,似乎很亲密。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分钟,它们就又像摔跤手一样抱成一团,打得不可开交。„„哎,真是令人费解啊!

妈妈说:“它们的空间太小了,还挤来挤去,食物也要抢,要不呀让它们分家啊!”我说:“是啊,我也想着呢,不过,再看看它们以后会不会和平相处,再决定分不分家吧!也许,它们是误打,空间太小才这样的吧!”

看来,我得赶快给它们解决住宿问题了,换一套大别墅或许就不会你打我斗了。否则,它们要成“暴躁蟹”了!

7《溜索》教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