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少儿毛笔书法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24-87354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5 12:59: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少儿毛笔书法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书法教学计划大纲草案

练好书法的核心是用笔,控笔,前期会重点训练孩子们控笔技能,可以通过以毛笔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锻炼控笔能力。

教学大致分三个部分

1基础笔画,结合运笔笔法教学 2 字的框架结构教学,作品创作教学,章法,落款,书法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个人学习和教学经验,一只好的兼豪毛笔尤为关键,小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才会更有兴趣更有恒心坚持下去。

教学用书;

学生推荐用书

教学用字例图

第一讲

1、横平竖直

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我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2、上紧下松

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3、上开下合 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第二讲

4、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

5、上放下收

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

第三讲

6、伸左让右

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

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第四讲

8、左短右长

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

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第五讲

10、左小上提

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

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第六讲

12、左窄右宽

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

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第七讲

14、左顾右盼

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

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

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第八讲

17、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

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撇低捺高

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另左右两点写不法与其相同),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空档均匀

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第九讲

20、钩对中心

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21、四周平稳

凡带方框的字,外框平稳方正,不能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

第十讲

22、内满偏左

方框内的结构单位应占满内部空间并稍稍人偏左。-

23、无画包竖

当口内无笔画时,口框右下角横伸出以包竖。-

第十一讲

24、有画包横

当口内有笔画时,口框右下角竖伸出以包横。-

25、交叉居中

撇捺交叉点宜在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上。-

26、捺不重复

凡有两捺以上存在时,只须伸展一捺,其它变点。-

27、笔断意连

虽然笔笔独立,但务使上笔与下笔之间,运动轨迹自然,有一内在联系。-

第十二讲

28、撇尖进框

由上撇下框组成时,一般撇尖插入框内。-

29、内收外放

中间聚拢,字外围疏散放开,与颜体字相反。-30、撇起竖右

在有竖与撇相连的字中,撇的起笔位置一般在竖的右边。-

第二篇:毛笔书法入门注意事项

毛笔书法入门注意事项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初学书法应该注意什么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象一首诗,一幅画,一曲音乐,令欣赏者欲醉欲仙,能使人得到美好的享受,从而产生丰富的遐想。通过两年的学习,我认为要想学好书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学书法的关键在于用笔,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如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转笔等。用笔之法有“方”“圆”之分。所谓起笔就是逆锋起笔。所谓中锋行笔就是将笔的主峰保持在笔画中间,藏头护尾,令笔心藏在点画中行,中锋行笔可使点画饱满、圆润、浑厚而有质感。达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方笔是用逆风折笔必然成侧锋。基本要领是“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在落笔后马上转为中锋,在收笔处转为侧锋。方笔落笔要快重按,折以成方,圆笔落笔要慢、轻、提,转以成圆。学会用笔也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其次,字的结构。将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成字,对一个字的笔画来说,要注意疏密得宜,配合匀称,仰覆向背,适当变化,穿插联络,布置整齐,逊让避扰,彼此相按,形断意连,呼应顾盼,各各笔画之间的搭配才能相辅相成。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宽、窄等等就如同阴阳学说,必须要阴阳调和,互相依存,做到即对立又统一,才能使字写的惟妙惟肖。再次要注意章法,就能把许多字写成篇章。整幅作品的分布,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高低、留出天地等。要在书写前就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大小适宜,疏密得当,即富于变化而又浑然一体。领会书法的技法和内在神韵,要通过对字帖进行仿写练习,把学过的各种技法写出来与原帖对照,找出差距,把字帖当作一本故事书进行欣赏阅读,增强对技法的领悟。书法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好书法,要坚持不懈,从不间断练习,学书法一定有所成就。建议:

如果你刚开始学的话。那就临颜真卿(楷书)的也就是最简单的字体——颜体。如~~:

《多宝塔碑》(文物出版社)(较易)或 《勤礼碑》(文物出版社)(有难度)或

适合初学者的临习碑帖《颜体多宝塔标准习字帖》(北京出版社)~~~(要耐心写哦!)

——大白云(普通羊毫)或狼毫(弹性很强)(我写作品采用呢~~)再临:

《兰亭集序(叙)》[行书](《王羲之兰亭叙及其笔法》(西冷印社)要注意!字是要背下来再写的~----兼毫(比较有弹性)而后:

《石门颂》[隶书](文物出版社)(注意绞笔,用笔灵活多变)个人非常欣赏!!{推荐} ——鹤脚笔(笔锋很长)然后:

《石鼓文》[篆书](文物出版社)(注意绞笔)——仍可以用鹤脚笔(笔锋很长)

注意!:隶书,篆书是非常毁笔的!我半个月就要换一根(一天临三个小时呢!)

背一些篆字,对篆刻有极大帮助!!嗯~~:

《书谱》[草书](《孙过庭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非常标准的草书)——中锋羊毫(基本可以)

背草字符(《标准草书》-于佑任 著 10元~很便宜的)在日常学习中用上草字符,让同学对你刮目相看!!最后:临遍百家,读破万卷书!《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理论是必要滴。。(我也在看啊~不过的确很难。。)选择你偏爱的书体,彻底掌握!祝你成功!!

如果你只想体验书法的话。楷书: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文物出版社)(笔势苍劲优美)(个人来讲是比较喜欢的楷书)

《勤礼碑》(文物出版社)(横细竖粗,厚重有力)

——大白云(普通羊毫)或狼毫(弹性很强)(我写作品采用呢~~)行书:

《兰亭集序》(不愧是行书之龙~~)----兼毫(比较有弹性)草书: 《书谱》(《孙过庭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非常标准的草书)——中锋羊毫(基本可以)隶书:

《石门颂》(文物出版社)

《礼器碑》(文物出版社)(用笔的技巧性很强哦!本人正在临~~)《张迁碑》(文物出版社)(笔势有力!)——可以用鹤脚笔(笔锋很长)篆书:

《石鼓文》[篆书](文物出版社)(注意绞笔)——仍可以用鹤脚笔(笔锋很长)还有要注意:

1。一个字最多写10遍!(要求:认真看帖后,把字背下来,心平气和的写出来)

2。“永”练不练皆可!!中华汉字,没有哪个十分特殊,也没有谁临了20年“永”字,即成了大书法家!什么字都要练,平等对待它们!

3。决不要相信什么“速成”,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决不是“速成”来的。是靠丰厚的底蕴积累而成的!!王羲之苦练书法,让涮笔的墨浸黑了池塘,留下后人称颂的墨池!总之一句话:勤学苦练

初学书法者必看--《学书阶段论》

我们观察了周围的学书者,查考了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书家,发现每个人的学书过程,都有一个相近似的规律可循,我们把这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归纳总结为图,并附以简要文字说明。

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终生的事情,书法更是如此。无论业余或是专业,无论一般爱好者或是书法家,都无例外。因此了解一下学书全过程以及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初学者,对学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思想准备,便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避免误入歧途或者半途而废。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基础的人,也可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结合此图,对号入坐,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制订一个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切合自己实际的计划,更加增强向书法艺术高峰攀登的自信心。应该指出,此图仅为学书的一般规律,由于气质、学养、阅历、环境诸因素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由于这些特殊性的存在,对照学书各阶段就可能不完全适合。譬如,笔性好、临摹能力强的人,急进期的通过会快一些;知识面广、艺术修养高的人,升华期的提高就比较轻松。即便各种因素、各种条件比较接近的人,勤于耕耘、寒暑不辍者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进度就自然相差很大。因此各阶段的时间划分,只是相对而言,阶段之间的过度也无明显界线。

(一)急进期

从“起步”开始,第一阶段名“急进期。按照正确学习途径,由临摹碑贴入手开始,或教师单独辅导,或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由于人们普遍具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又由于初学容易上手,从点画到字形,常常很快就有了几分形似,因此,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日不错影,坚持天天临习,对自己的进步比较满意,旁人也常夸奖鼓励。无论是写颜或是写柳,无论是写隶或是写魏,容易初具面目,笔性好的人,还能选一首碑帖上字比较多的诗句,“创作”一幅作品,自我欣赏或让朋友、同好品评。甚至参加本地的展览。

达到这一水平,对一般人来讲,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方法对头,以

一、两个碑帖为主,坚持临摹,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便可解决。

此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见异思迁。因为刚刚进入书法艺术的大门,就好象到了一个从没有去过的地方,一切都是新鲜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又由于原来所见碑帖、法书不多,鉴赏能力自然较差。因此每见一个碑帖,就感到新奇,就想和自己所临碑帖比较,且常能发现所临碑帖不具备的“优点”,于是便改车易辙,临起新帖来。过了十天半月,又见了一个碑帖,还会弃旧图新。于是乎,朝秦暮楚,蜻蜓点水,到头来,落得个一无所获。

因此,这一时期,关键是选准碑帖就坚定地学下去,千万不可见异思迁。(二)缓进期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可基本掌握入手碑帖的特点,即初步达到了“入帖”。但这种收效毕竟是初步的、幼稚的,碑帖中有的字,写起来还看得过去,碑帖中没有的字,写起来就大为作难,常常是离开帖便不知所措。因此,作为“根据地”来说,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来巩固,于是,便自然步入了“缓和期”。

顾名思义,这一阶段的进度相对要缓慢些。要熟练掌握前阶段所学碑帖的规律,做到帖中没有的字,也可顺手写来,而且让行家一看,便能识出宗法何家、源自何帖。为此,单单停留在照本临帖,显然是不行的。要注意逐渐打开视野,丰富自己。譬如,对自己所学的碑帖,应该做深一步的研究:它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书风,它的师承和渊源等等,如此,从横的和纵的方面,对所学碑帖作一番了解,找出与其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碑帖,作为临习的辅助,甚至改临这些碑帖亦无把可。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对绘画(特别是中国画)、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兴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时间还应该读些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的古典文学,诸如诗、词、歌、赋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切不可忽视这些看来与写字似乎无关的事情,要舍得在这些“字外工夫”上花些气力,可能会因此而占去一些练字的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将会在以后漫长的书法道路中,愈来愈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学习,不象前阶段那样收效明显。时间长了,新鲜感渐渐消失,学习的热度会逐渐下降;工作及社会活动的冲击;家务事的干扰;加至书法的提高过程,本来就是波浪式的,有时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以上各种原因,都可能使一些人到此却步,以致前功尽弃。因此,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加强学习的自觉性,要处理好学习书法于本职工作及家务劳动的关系,要知难而进,在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时,要顶得住。无数学书者的经验证明,这时往外正孕育着一个质的飞跃,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下去,将会出现长足的进步。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大约4-6年缓进期的学习阶段,对于书法的基本功已大体熟练掌握,如纸、墨、笔的性能和使用比较得心应手,所学碑帖基本掌握,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联语,按传统的幅式,创作出条幅、对联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而且常可得到行家的称道“这幅是写颜的,蛮有功夫”,“那幅是写王羲之的,有点意思“。一些有心人,还可以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具备初步的鉴赏能力。

一般学书法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都可达到这一水平,此后便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有少部分人,还未进入稳定期便向下滑了。艺术修养差是重要原因,其中个别人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急于成名。他们的典型表现是自以为写得不错,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便”创“起新来。什么是书法艺术特有的本质,什么是书法艺术的传统精华,什么是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等等,他们一概不管,而一味追求狂怪。更有甚者,个别人利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人缺少书法知识,而以”书法家“自居,任笔为体,哗众取宠,实乃俗媚粗野,糟蹋艺术,而且谬种流传,为害匪浅。

现在随着书法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走这条路的人在逐渐减少,他们的市场也愈来愈小,最终必然被淘汰。

(三)稳定期

稳定期在漫长的学书道路中,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发展下去,大部分人将要不可避免地进入僵化阶段,不管是自觉或是不自觉。从事任何事业,想要取得一定成就,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书法尤其如此。有人把它比作跳高,一般高度,运动员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而且进度比较快,常常是五公分、十公分的向上升,但是到了一米七、八以上,就很难了,每提高一公分,常常需要付出数倍于前的代价,如果方法不当或者稍微懈怠,还有下降的可能。书法进入稳定期前后就是这样,由于继续提高的难度加大,不少人便望而生畏,满足于已有的水平,不愿再作艰苦的长途跋涉,这是进入僵化期的最主要原因。还有些人,所见不多,又少理论作指导,于是徘徊起来,不知下步迈向何处,时间长了,心手自然僵化。因此,应尽量缩短稳定期。这就要求一方面不断巩固已有的成绩,继续经营多年来建立起来的根据地,一方面要积蓄力量,“窥测方向”,准备扩大地盘,打出新局面,力争早日进入升华期。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升华期之前,可视为“求平正”阶段,而进入升华期就开始了“追险绝”的艰苦里程。

(四)升华期

在缓进期中已经提到,要舍得在“字外功”上花些时间,而在向书法艺术高峰攀登的升华期,“字外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字外功”的修养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学修养,特别是古典文学,这与书法艺术的特质有直接关系。书法历史悠久,大量的书论经典是文言,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就无法阅读;书法作品的内容,大多是写诗词、联语,没有一定的格律知识,就很难理解,这些还是表面的、直接的。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是基础,是根本,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气质、素养,这些内在因素,对一个人能否在书法事业上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查阅一下书法史,便可发现历代书法家无一不是文学家、诗人、学者。

文学修养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广泛的爱好。书法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诸如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一个人的知识面愈宽,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就愈深,审美情趣就愈高,这些在前面已经谈过。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走出斗室,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时代的气息,包览祖国的山河,以滋润我们的情怀,开阔我们的胸襟。古人尚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充满改革的信息时代,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当然,谈了这么多,最终还是离不了练字,也代替不了练字。由稳定期向升华期迈出的第一步很关键的,要有胆识,敢于追求,大胆突破。在缓进期中曾提到应找些与所学碑帖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碑帖心习,意思是在基础还不牢固时,步子不可迈的过大。现在就象盖楼一样,基础已经打好,该是向高层发展的时候了。这就要广开视野,博览约取,上下几千年,纵横数百家,各种书体,各种流派,都要尽可能涉猎;要和书法界的人士广泛接触、交谈;要多看各种专业性的书刊;„„这都是提高鉴赏水平的必由之路,而只有眼高才可手高。

下一步,字如何写。大体有两种方法:一是按自己原来所写碑帖,上溯其源,下寻其流,做一番研究,然后决定主攻目标。譬如,原来是写颜,而颜真卿主要宗法王羲之,同时还熔入了汉魏乃至周秦的笔法,因此就不防改写王羲之的传本或者在魏碑、隶书、篆书中选其一、二名碑,写上一段时间。这样会自然觉出用笔的方法增多了、变活了,写出的点画更加内含,更多情趣,而结字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还要寻其源流,历代受颜真卿影响的书家不计其数,晚唐的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四家、明董其昌、王铎、傅山等等,或楷书,或行书都不同程度的透露着颜书的气息,尤其至清代,钱沣、刘墉、何绍基、翁同和、赵之谦等书家,师法颜体更为明显,但所列诸家又各具面目。因此不妨一一做些剖析,看看他们是如何继承古人,而又不被古人所缚,创出新路的。这是大有好处的,会为我们的学习提示不少可借鉴的方法。以上作法比较容易上手,也比较稳妥,但收效往往较慢。

再一个方法就是有意和自己找别扭,包括多方面。譬如,原是写碑的,现在偏要写帖;原是写隶书的,现在偏要写行书;原来写的比较秀,现在偏要写粗旷些;原来写的比较平正,现在偏要奇险些;原来写的较扁,现在偏要拉长;原来写的较慢,现在偏要快些;原来用的硬毫,现在偏用软毫;原来习惯用胶墨,现在偏掺进些水;原来爱坐着写,现在偏站着写;„„如此等等,一个目的:争取短期内出现大变化。这就更要有胆有识,甚至要担些风险,可能会失败,使你不得不回头重来,即便如此,也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步铺平道路。有人把这种方法比作”远亲结婚“。不无道理,只要”双方健康“,是可以达到”优生“的。所谓”双方健康“,一是基本功扎实,一是目标选的好,这样既利于出新,又不致脱离法度。否则,不可避免要出现”怪胎“。

以上两种方法,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宜先用第一种,后用第二种,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轮换使用。

按照《书谱》的说法,这一期为”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五)成熟期

经过十数年的不断探索,不断追求,阅历在逐渐丰富,境界在逐渐升华,笔下的功夫在逐渐成熟,至此,自然达到了“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这里需要指出,“人老”谓修养的成熟,“书老”谓造诣的高深,不可把“人老”错误地理解为年高,历史上年轻而成名的书家是不乏其例的,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仅活了五十多岁,他的儿子王献之才活四十多岁,而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可说是无出其右的。

按《书谱》的书法,到此,已是“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了。这个“平正”,不是第一阶段“平正”的还原,也不是第二阶段“险绝”的倒退,同是“平正”,却有着质的不同,经过了“险绝”的“平正”,是返朴归真。

从起步到成熟,经历了二十多个酷暑、严寒,一个书法爱好者终于成长为书法家。这是一个强者在知识的海洋里向光明的彼岸奋力拼搏的艰苦历程,又是一个胜者从书法艺术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幸福历程。祖国书法艺术的未来,正寄希望于这些向着前方而又脚踏实地的人们!

第三篇:少儿书法入门

少儿书法入门

中国书法是一门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 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孔子将“书法教习”列入“六艺”,成为学人的必修。在其后的2500年,书法均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不渝。而后来的儿童启蒙教程《三字经》中提到:“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由此可见经过千年沉淀,人们对于少儿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其他艺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书法这门只有中国汉字才具艺术魅力的传统文化也被发扬光大。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小学生当中许多有志于书法学习的孩子,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书法这门艺术,在众多从事书法教学的人中力求寻觅一位适合自己学习的启蒙老师。怎样能正确、规范地学好书法,并打下牢固的基础,笔者简谈以下几点仅供初学者参考。

一、选择一位有书法教学经验的老师和一本适合自己临习的规范名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和临习较为规范的范帖,进行与字体,部首、间架结构作品整体章法密切相

关、系统的正规训练,为初学者逐步进入书法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楷书是书法中的功底字,因此、学书应先从楷书入手。古人说:“楷如站、行如走”也就是说如果学书不先从楷书入手、学好站立,那么怎能谈得上行走,又怎能走好?

三、学书须从点画开始。我们知道笔画是字形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书深墨以成点,引点以成画、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章、万字千言、莫非点画错综组织而来,故学应先学点画,“点画者书之栋梁椽柱也”。所以点画是组成汉字最基本的要素,没有点画无以为字,点画不精,其书难成。

四、笔画的重要性决定了书法成字的美与丑。我们说汉字的基本笔画犹如盖房屋的梁柱和一砖一瓦,如果梁柱、砖瓦的质量都是次品,歪歪扭扭,所盖房屋怎能谈得上美观和牢固呢?因此,练习好基本笔画,为写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很重要的。

五、部首部分的训练。我们知道在汉字里除了独体字外,大部分字以各种偏旁部首与其它结构单位组合而成的,偏旁部首的形态变化往往在一个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熟悉

不同偏旁部首的结构用笔,可以熟练地将其加以变化运用,故练习汉字的结构,须先从部首开始是较易入门的。

六、间架结构的练习。间架结构、古称“结字”,简称结构,是指研究字点画与点画之间的搭配方法以及组合变化规律,要掌握好楷书的间架结构,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1.重心平稳,穿插避就,一个字要站的稳,首先要做到重心平稳,要做到重心平稳,就要围绕字的中心来安排笔画,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穿插。

2.疏密得当,首尾呼应,无论字的繁简如何,书写时都要疏密有度,呼应顾盼。

3.平正为主、稳中求变、横平竖直、力求平正是每个初学者学书时的基本要求,但也要灵活运用使字形生生动活泼。

七、作品章法的训练。“章法”是研究字与字与行与行以及通篇之间的布局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幅式,书写行式,落款,铃印四个方面,是通过四边留白,首字管领,行气贯通以及穿插,接应映带,起伏等手法,对那些所要书写的字体和内容,进行立意谋篇统筹布局,使之组成一个精神团聚,宾主掩映,上下相承,首尾贯通的有机而和谐的整体。了解

章法,并能把它在现实的学书中运用得当,关键在于要掌握好这个整体内部对立统一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使其在创作时的笔法取势,字形创造、风格、气势的表现,以及章法整体所体现出的神韵,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四篇:毛笔入门

毛笔入门

学写毛笔字之前,首先得准备必备工具,那就是古人称之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第一节 毛笔

一、毛笔的种类

在挑选毛笔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毛笔的种类和性能。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一)硬毫笔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1.兔毫笔: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2.狼毫笔: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3.鼠须笔: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

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归规律,不易选用。

(二)软毫笔

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

1.羊毫笔: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软于紫毫笔,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

2.鸡毫笔: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软于羊毫。

3.胎毫笔:胎毫是初生婴儿的头发,其性能极柔软。南朝萧子云(487-549)就使用过胎毫笔,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三)兼毫笔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以上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毫笔来写行草。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就用长锋羊毫笔写草书,既能写的刚健挺拔,又能柔韧涵蕴。由于笔锋长,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写好几个字,易表现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的气势及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又因为长锋羊毫笔柔软且长,东汉蔡邕说:“笔软则奇怪生焉。”故容易产生变化无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是,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但由于笔毫较硬,极富弹性,笔画又会显得过于锋芒毕露而圭角丛生,这是硬毫笔的弊端。总之,用羊毫笔要写出刚健挺拔的字来,用硬毫笔要写出平和柔韧的字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古人对于笔的使用也有很多经验之谈。认为初学时不易买很好很昂贵的笔,而主张使用劣笔,因为你如能用劣笔写出好的字来,用好笔就会更称手,写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来就用很好的笔,一辈子就只会使用好笔,一旦遇到差一点的笔就写不好字了。当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笔来练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增加难度。初唐大书家欧阳询就有“不择纸笔,皆得如志”的记载,备受同时代的虞世南的称道。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说,正宗的狼毫笔很贵,好的“大兰竹”要卖一两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笔只要两三元,稍好一点的五六元一只足矣。而且狼毫笔因为笔毫硬,容易磨损,使用时间不畅,而羊毫笔软且经久耐用。初学者还是买一只羊毫笔经济实惠。

在买笔之前还要了解一下毛笔的型号。毛笔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由于各个笔厂的名称、牌号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七厘米见方的大楷字。对于刚学毛笔字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二、选笔的窍门

古人对毛笔的要求很高,必须符合“尖”“圆”“齐”“健”四项标准,称之为笔有“四德”。尖,指笔头要尖,也就是笔毫凝聚在一起时要锋利。圆,指笔的四周遥远壮饱满,成圆锥状,不可在某一弧面上有缺陷或凹槽,不然的话,写到这一面时笔画就会出现缺角,不够圆满。齐,指笔发开以后,笔毫的长度要内外一致。检验的方法是,将发开的笔用手指把笔毫捏扁,使笔尖如油画笔似的呈扁平状,这时可清晰的看清笔毛的长度是否一致,好的笔应该齐平划一,书写时齐心合力,笔画圆满,起倒自如。差的笔笔毛往往高低参差,书写时在转折挑剔或出锋处常有笔毫露在笔画之外,古人称它为“贼毫”。健,指笔毫要有弹性,笔力挺健。笔按下去,笔毫铺开;笔提起来,笔毫自然回复到凝聚状。差的笔按下后就聚不起来,说明杂毛多,笔力不健。

我们在选笔时,理所当然要选具备“四德”的笔,但实际上柜台里拿出来的笔,笔毛都用胶水联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检查笔的“尖”和“圆”,至于“齐”与“健”,只有待笔发开来以后才能检查。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笔锋是否尖,因为胶过的笔都是尖的,这时就不能选太尖的,因为过于尖细恐怕是几根尖毫胶过的结果,说明笔毫的锋不够齐。我们应该慢慢转动笔杆,仔细检查笔的外围笔毫是否每根均由根部一直到锋尖,其笔锋是否由每根笔毫共同凝聚而成。当然,我们也不能选笔锋已秃的毛笔,如果新笔已经很秃了,等笔发开就更是秃笔一支。我们在转动笔杆的同时要检查笔毫的周围是否圆满,有无缺陷或凹腹。另外也得仔细检查笔毫是否细,是否挺直。如果笔毛弯弯曲曲,又很粗糙,说明笔不好,待笔发开以后,笔毫会弯曲交错,笔锋不可能挺拔,笔腰会往外鼓,俗称“大肚子”,书写起来就缺乏弹性,不够劲健。好笔的笔毫根根挺直,能万毫齐力,笔就劲健。

此外,我们尚可检验的就是笔杆是否圆直,可将选中的笔在玻璃柜台上滚动一下,若滚得很圆很匀,说明笔杆圆而且直,若是滚动时笔有节奏的打浪,说明笔杆不圆不直。这种笔在运笔转换方向时不够灵活。

三、新笔的使用

新笔使用前要把笔头上的胶水泡开,这叫“发笔”。发笔时切忌用开水烫。因为开水一烫笔毫会弯曲变形。应该用温水浸泡,令其慢慢的自然发开,切不可性急的将新笔用力揿压,这样会把笔毫折断,使用时会脱毫掉毛,影响毛笔的使用寿命。对待考究的好笔更应爱惜。为了不让其笔锋应接触盛水容器的底部而受损伤,可以设法让笔空悬在水中,让其自然溶开。

也有人主张笔不要全部泡开,只将笔毫发开三分之二,意欲纯用笔的锋部,使其富有弹性。但这就使长锋笔变成短锋笔,大楷笔变成小楷笔了,蓄的墨相应减少,不利于挥洒,故应将笔毫全部发开,然后将笔提出水面,用手指将笔上的胶水轻轻的顺着笔毫往下挤压干净,再把笔浸入水中,来回轻轻晃动使笔中的胶水全部融于水中。切忌用力摇甩,更不能笔锋朝上对着自来水冲,这样会伤笔。待笔上的胶水洗净后就可蘸墨书写。

掭笔蘸墨也有讲究,一般将毛笔倾斜,使笔毫锥面接触砚面,然后顺着笔毫方向掭笔,并不断转动笔杆,边掭边转,把笔毫掭齐掭尖,使其成圆锥状。切忌倒行涅逆施,逆着笔锋捣笔。如果嫌笔中墨汁太多,可在砚边上刮去些,使笔中的墨汁适宜,到掭尖掭圆为止。

四、写完字后毛笔的处理

不少初学者做事马虎,写完毛笔字把笔一甩就不管了,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墨汁里有胶水,要不了多久笔就胶死变硬,如果这时笔毛恰好是开叉的或者弯曲的,干硬后再用,笔毫仍然是开叉的或弯曲的,再也回不到原来挺直的状态。笔用完后也不能泡在砚台里或浸在墨汁瓶里,否则时间一长笔锋会变形,再也回复不到圆锥状态。

毛笔用过之后一定要将墨汁洗干净,像发笔一样在水中轻轻晃动,待笔洗干净后把笔提出水面,将笔中的水抹净,将笔毫抹直抹尖,如新发时那样使笔毛长期处于挺直的状态,然后将笔悬挂起来,笔尖要自然垂下,让其阴干。一般情况下也不要使用笔套,因为毛笔往笔套里插的时候,笔毫容易被笔套挤压得变形或折断。常用的小楷笔,因使用频繁老是洗笔也麻烦,往笔套里一插很方便,笔套的口径一定要大于毛笔的直径。有人爱将洗过的笔往笔筒里一插,笔尖朝上,笔中的水会往笔根淌,久而久之会烂根、脱毛。因此最好还是洗净后悬挂起来。

写过字后未洗笔,墨已干在笔毛上,再使用时像发新笔一样用温水慢慢发开,发笔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第二节 墨

一、墨的种类选择

墨是写毛笔字的黑色颜料,古时候以矿物质氧化锰为墨,叫石墨。汉以后开始用松烟造墨。宋以后开始生产油烟墨。

(一)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树枝熏出来的烟灰掺以动物骨胶捣制而成。由于骨胶会腐,故配以麝香、冰片、猪胆等药材防腐,并能解胶而增强墨的渗透力。

(二)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猪油、桐油(现在多用煤油)熏出来的烟制成的。油烟墨,色黑而有光泽;松烟墨,色黑而沉着无光。

墨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好的墨要求质细、胶轻、色黑、声清。

质细,指墨锭内无砂子杂质,烟质细腻。胶轻,指骨胶不能太多。胶重了,稍一研墨已很稠,但书写时笔画不黑,还滞笔。好墨胶轻,磨不多时色已黑,又书写流畅。色黑,指墨色要黑,若泛紫光则更佳。声清,是指磨墨时听不到研墨的声音,说明墨无杂质。另有一说是指敲击墨锭声音很清脆,说明胶轻。具备以上这些优点的好墨由于胶质不多,故比较脆,容易跌断,因此要注意保存。

二、磨墨的方法

先在砚池里放少量的清水。水多了,磨墨时容易晃出砚池,墨锭浸泡在水中也会使墨汁变松软而出现小墨块屑,一旦溶于墨汁里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如果写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几次研磨,将磨浓的墨汁倒入别的容器,再在砚台里加些清水继续研磨。

磨墨时注意将墨锭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图快,要顺时针方向沿着圆砚的边壁画圆圈,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的研磨。

磨墨时要求手臂悬起,与桌面平行,手执墨锭犹如执笔姿势,要用腕和臂的运动来磨墨。如果将手臂搁在桌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转动来磨墨,墨锭会被磨出一个斜角来。

磨墨是练习写字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用正确的方法磨墨,等于在练习画圆。经常磨研,习惯成自然,拿起笔来就会画出一个很圆净而且粗细一支的圆圈来,这对以后写字,特别是写草书非常有利。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联“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鞭策学生。当代另一位书法大师高二适先生也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的诗句。他们都道出了磨墨能培养人的耐心,锻炼人毅力的丰富内涵。

墨要磨浓,这“浓”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浓了,稠如泥浆,胶住了笔,难以写字;太稀,墨水渗透太快,笔迹会在纸上洇出一大圈水渍影,使笔画模糊不清。墨浓要适中。

怎么才算适中了呢?从研墨的痕迹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墨锭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磨墨是很费时的,可以边磨墨便看书或读帖,不要浪费时间。如果墨锭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墨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太浓了,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略有渗出,证明已磨好,可以写字了。磨墨好后要注意两点:一,墨锭不要留放在砚池里,防止墨锭胶在砚面上取不下来;二,要把墨锭上的水分揩掉,免得浸水的部分墨汁酥松而掉下墨粒来。

三、墨汁的使用方法

墨汁有两种,一种是书画墨汁,一种是普通墨汁。性能和用途也略有不同。

书画墨汁有一得阁、中华墨汁、曹素功等品牌,其浓淡适中,又不滞笔,利于挥洒,故为书画家说乐用。用这些墨汁写的作品墨迹不会洇出,可以装裱。不过,墨汁都属“宿墨”,是指隔夜磨的墨。隔夜的墨胶会凝滞,流动性就不如新磨的墨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再兑一点清水,然后用墨锭稍加研磨。

用书画墨汁虽然方便,但含有防腐剂石炭酸,故对宣纸有腐蚀作用,用墨汁创作的书画作品年代久远后,墨迹处的纸质易风化。

还有一种普通墨汁,价格比书画墨汁便宜的多,书写很流畅,缺点是不能装裱,因为一遇水,笔迹处就会洇出墨汁来。但对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却是价廉物美的佳品。

为防止将笔中的水分带到墨汁瓶中造成墨汁变质,使用墨汁写字时,要将墨汁倒在砚池里用,用多少倒多少,未用完的不可再倒入瓶中。有人用过的墨汁发臭,就是将笔伸进瓶中使用或在瓶中兑水造成的,因为水中有微生物,特别是夏天,很容易坏墨。

第三节 纸

一、写毛笔字的纸

书法作品一般都写在宣纸上,因为宣纸最善于表现墨色的枯湿浓淡。但宣纸原料为檀树皮,制作工艺复杂。古人有“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说,故宣纸价格昂贵。初学毛笔字一般用元书纸、毛边纸等价格低廉的纸。

我国古代的一些大书法家,甚至不用纸也练字。汉魏的大书家钟繇就曾用树枝木片在地上练过字,晚上睡觉还用手指在被子上比划着练字,据说把被面子都划通了。唐代颜真卿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缺乏纸笔,他母亲就叫他用笤帚蘸了红土在墙上练大字。还有个叫怀素的和尚一天到晚在木板、木盘上练草书,最后把板、盘都写烂了、写通了。他还种了一万多株芭蕉,专门拿芭蕉叶来练字。

现在造纸工业非常发达,但铜版纸、道林纸等既光滑又白净的纸不宜用来练字,因纸面过于光滑,写的纸容易飘浮,练不出笔力来。在机制纸中,旧报纸比较粗糙,吸墨性能也还可以,初学毛笔字者完全可以废物利用。

但在报纸上写字墨迹不易洇出来,笔在纸上停留时间长短都无所谓,再写宣纸就很不适应。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还要经常在元书纸上练字,笔在元书纸上稍一停留,墨即向外洇出,要写好会有一定的难度。宣纸性能比元书纸更敏感,渗透力更强,难度也更大。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拿元书纸来练,待练到一定时候,对元书纸性能已完全掌握时,再练宣纸,就容易多了。

二、宣纸的种类及性能

宣纸因安徽宣城生产书画纸而得名,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现在生产宣纸的地方除了安徽外,还有四川的夹江宣、浙江的富阳宣和温州的皮宣等。宣纸是用檀树皮沤制的皮料和稻草沤制的草料,根据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皮料占40%的宣纸叫绵连,皮料占60%的叫净皮,特净用的皮料更多,占80%,皮料越多,纸质越佳,拉力越大,越能盛得住墨。绵连较薄,不易表现湿墨及枯笔,故较适宜写楷书及小行草书,对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纸质厚的净皮、特净很能反映墨色的变化,枯湿浓淡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能盛墨,故能写大字,写篆、隶、大行的草书。当然厚纸要比绵连难写,但表现力强,书画家都爱用。以上这些能使墨汁沁洇出来的宣纸统称为生宣。

另一种宣纸叫熟宣,水墨在宣纸上洇化不出来,故适宜于写小楷或画工笔画。书法家们因熟宣无法表现湿墨的变化,一般不用熟宣来进行书法创作。

另外,宣纸的规格又以尺寸的大小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一丈二……选购时要注意宣纸质量的优劣。好的宣纸表面光洁白匀,无杂质、黑斑和破损,用手摸时感到比较绵柔,对着日光照去,能看到一团团如棉絮般的云团,“云”越多说明檀树皮越多,纸质愈佳。也可在纸角用舌头舔一下,检验其洇化程度,如果一点不吸水,水仍浮在纸面上,说明是熟宣,如果水吸下去,并略有洇开,说明是生宣。

在使用宣纸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纸的性能。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较薄,墨汁中可少兑甚至不兑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笔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纸纸角上点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围,如果洇的快、且范围大,说明纸质薄,墨要浓一些,书写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点洇出速度慢且范围小,说明纸密质厚,墨可适当稀一些,书写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纸纸质较差,墨迹会灰,要用浓墨书写,不然,字会缺乏精神。

第四节 砚

一、砚的种类

砚台是磨墨、盛墨用的必备工具,最名贵的砚台是端砚和歙砚。

端砚产于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高要县。端砚的特点:“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磨磨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端溪砚史》)也就是说,好的砚台质地细腻,磨墨时,既发墨(容易磨的浓)又没有声响,而且墨还不易干燥。因此端砚的湿润细腻是驰名中外的最佳品。但价格昂贵,是收藏家的珍品,不是初学者应该追求的。

歙砚产于安徽婺源县(古属歙州),质地坚润。宋代蔡襄、苏轼都有诗盛赞歙砚,也是上好的佳品,但质地略逊于端砚。

另外还有山西绛县的澄泥砚、甘肃临洮的洮河砚,以及用砖瓦式的土坯烧制的普通砚台,叫砖砚或瓦砚。

二、砚台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对于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砚台无需考究,一般的砖瓦砚就可以了。不要选雕龙刻凤的工艺砚,选普通的圆形带盖、壁薄池深的为好。一者盛墨多,利于写大字;二者用完了一盖,既防止干燥,又不易落灰。

选购时要注意砚面平整,不能有裂缝,石质细腻,但又不光滑如镜,太光了磨墨不下墨;但又不能太粗糙,砚面粗糙,磨墨声大,磨出来的墨粒太粗,影响墨韵,还会伤笔毫。

初学者,如果用普通墨汁练字,选用了一个类似于小碟子的容器也行,只要能盛墨汁、能掭笔便可以了。

砚台要注意经常清洗,保持砚面的清洁。砚池中宿墨干涸后不洗干净再倒入墨汁重新使用,墨汁里会出现好多小颗粒,一者伤笔,二者胶重,书写时笔不舒畅,三者书作在装裱时会因墨粒而跑墨。因此,古人有:“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的说法。

洗砚也很有讲究,一不可用开水洗砚,二不可用硬布或杂物擦洗。古人很爱惜砚台,用莲蓬去子以后的软壳洗砚,现在可用塑料海绵来洗。如果砚台里宿墨干涸太久,已成硬块,切不可用铁丝刷或利器去剔刮,可在温水或清水中浸泡待墨块松软后,用塑料海绵擦洗干净。

第五节 镇纸

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一、镇纸的起源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最初的形态基本上是青铜器等金属制造,明清逐渐发展采用玉质、石质、瓷器、紫檀木、乌木等材料制作的,其中以石质的为多;在造型上由于文人印字、刻砚之风日盛及对联的广泛应用,镇纸也以长条形为主,更是以成对的形式为主,上面刻诗词格言,或画竹梅菊兰之类,既实用,又有艺术欣赏性,特别是摆设很讲究的书房里,镇纸在体现主人爱好、情趣等方面,当有画龙点睛之妙。

二、镇纸的选择和使用

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镇纸,对于初学者,可以不作为考虑的范围之类。当然,如果有财力、有机缘,收纳一个颇具特色的镇纸,为书画生活增添色彩,倒也不是为一件好事。一般来说,可以先考虑普通木质镇纸,价格相对便宜,且颇能营造出笔墨生香的意蕴。至于玉石、金属、紫檀木等镇纸,价格稍贵,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做一一说明。总之,想练好字,最重要的是坚持,至于外在的物件,随心就好。

【有人提到镇纸,这里就加上一小部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资料的收集、整理,有一部分原创,有一部分非原创。当初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而贴的日志,没想到有很多人关注,所以在此说明一下。】

第五篇:《小学毛笔书法入门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毛笔书法入门教学

《小学毛笔书法入门教学》教案设计

执教者: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对毛笔字的兴趣,2.学会写字坐姿和执笔方法; 3.练习写横,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执笔方法和书写的坐姿。教学难点:练习写横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多媒体课件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书法故事:下马观碑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欧阳询。他的字自成一体,被人们称为“欧体”。

有一次,欧阳询和儿子一起出门访友,半路经过一座古墓。墓前立着一大块石碑。碑上的字刚劲有力,迷住了欧阳询。他看了好久也舍不得离开,于是就让儿子先回家,自己继续留在碑前,细心的看了又看,静心的学了又学。一连三天,直到把字学好了,才动身离开。

二、欧阳询简介,作品展示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给同学们欣赏欣赏这位大书法面的作品。(课件出示)

三、教写 横——“一”。

师:欣赏了大书法家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动动手,练一练呢?

要想写好一手毛笔字,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写毛笔字最重要的工具——毛笔 1.认识毛笔 简单的介绍毛笔的构造:

①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

②笔杆多用竹管制作,要直,形圆,粗细适中,轻重适宜。

③笔毛部分包括笔根,笔肚,笔锋三部分。笔根是与笔杆相连的部分,笔腹部分用来贮墨,笔锋部分用于书写。

2.教学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按、压、钩、格、抵

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杆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 小学毛笔书法入门教学

②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注意也要用

少儿毛笔书法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