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教学教案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4-95783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2 19:15: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理教案-东亚概述-教学教案

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同之处(人种、风俗等)加深学生对东方文化的认识。

通过对东亚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农业、工业差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东亚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分五个标题,分别讲述东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特征

第一个标题位于太平洋西岸,主要讲海陆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使东西部内陆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与此也有密切的联系。本节以海陆位置为轴,介绍东亚的地理特征及东西部的差异。纬度位置对东亚区域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季风区内,从北到南由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和热带的变化很明显,详细内容将在中国地理中讲述,这一节东亚概述,只在季风一段内提到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区别。同样,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本节也略去。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又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个区域,因此,本节把季风气候显著作为重点和难点,并联系前面已有的知识来讲述,让学生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为以后学习东南亚和其他大洲的季风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口和经济一段,主要是从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哪些条件,以及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两方面来讲,重点指出了日本、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高于农业(包括畜牧业)。例如,蒙古和我国西北各省区在近几十年内,工农业、交通、科技、贸易都获得发展,人口增多,也出现一些工业城市,不过同东部沿海地区比,差距还很大。因此课文中说明西部内陆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中。

关于“东亚地形”的教法建议

讲解该知识点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图,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从而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多平原、丘陵

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

这种东西地形的差异导致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关于东亚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解经济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比较,掌握课文内容要点,注意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异,同时也应说明: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一样,经济也在发展中,使学生建立辨证的、发展的观点,防止产生片面的认识。

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较薄弱较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关于“东亚人口”的教法建议

讲述“东亚人口外貌特征”一段应抓以下两点:

了解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让学生找出东亚五国共同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

通过了解东亚各国平均人口密度和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密度等数据,认识东亚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关于“东亚位置”的教法建议

本课要熟悉较多的岛屿、半岛、海洋、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东亚的位置,可按以下步骤:

利用“东亚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找出东亚的海陆位置;指出东亚的国家在五带中属于哪一带。然后归纳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范围:中国——临海国

朝鲜和韩国——半岛国

蒙古——内陆国

日本——群岛国

指导学生读图,从北往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岛屿。

关于季风气候的教法建议

季风是中学地理的难点内容,特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为突破难点,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季风就是随季节变化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这里的季是季节的之意,联系自己的感性认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夏季风正好相反,所以分别称为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然后进一步分析风向转变的原因是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海陆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是有海陆位置和温度的升降所决定。这种有感性认识入手而得到的新知识往往掌握的很牢固。

读懂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以及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是理解掌握着一部分内容的关键。

具体步骤如下:

(1)观察分析两图,看看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降水量各月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总结出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冬季夏季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

(3)思考并回答:东亚的东西部在气候上有何差异?哪个部分适于耕作业的发展?哪个部分适于畜牧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东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国家及首都、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3.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教学难点

l.国家、岛屿、半岛、海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东亚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媒体 相关挂图

【导入】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个地区。从这儿开始就进入了分区学习。今天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国家所在的、也是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地区——东亚

【板书】

一、东亚

1.组成 东亚五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读图】 读“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图 东亚包括那几个国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它们的首都分别叫什么?(北京、东京、平壤、汉城、乌兰巴托)看看朝鲜、蒙古同中国陆地相邻的界线。

学生活动:(1)用彩笔描出东亚地区的范围。(2)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并用彩笔标记。看看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半岛和群岛国家?

【提问】 把这五国归为一个地区,说明它们存在着共性。这5国的共性,和世界其他的地区相比就是东亚的个性。请思考一下,东亚有什么个性?

为什么叫东

第二篇:(东亚概述)第二课时_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说出东亚的人种、主要民族和人口分布特点。

2.使学生正确认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差异,初步形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加深对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3.通过搜集各民族风土民情资料的活动,使学生提高搜集、整理地理资料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差异。教学难点

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教学媒体

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东亚地形挂图。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搜集东亚地区各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资料,同学们准备得怎样?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内容。

刚才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东亚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如各民族的节日、不同的服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同学们准备得都很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同学还搜集了很多图片。讲得也很精彩。这说明我们同学们平时很注意积累、整理地理资料,请同学们继续保持。下面老师用另一种形式展示,让同学们亲眼看一看这些民族是如何欢度自己的节日的。各民族的节日。

刚才,我们看了录像,是不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声、像资料是积累地理资料的另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试一试。

根据同学们的介绍知道了朝鲜、韩国的主要民族是朝鲜族,蒙古国是蒙古族,日本是大和民族,中国以汉族居多是个多民族国家。虽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鉴真高僧东渡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就已传入我国。当然,现在的交往更是密切,由于长期的交流,东亚各国的文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相近的是我们都是黄色人种,大家说一说黄色人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黄皮肤、黑眼睛、黑而直的头发是黄种人的外部特征。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人口超过13亿,这些人口是否均匀地分布在东亚各地呢?请同学们计算日本、蒙古人口密度,井与我国比较,看一看有什么特点?能否说出东亚人口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计算、回答。

中国人口密度为120人/km2,日本人口密度为323人/km2,蒙古人口密度为1.3人/km2。由此看来,东亚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而内陆地区人口稀少。东部沿海地区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二、东亚的人种、民族、人口分布

东亚人口为什么分布不均匀呢?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东亚自然环境有没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自然环境上的东西差异造成东亚的人口分布极为不均,那自然环境上的东西差异,对经济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看书中“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并讨论一下。讨论要求:(l)东、西部的海陆位置对交通有何影响?(2)东、西部的地形、气候对农业有何影响?哪一部分更 适合发展耕作业?哪一部分适合发展畜牧业?(3)总体上着,沿海和内陆经济有什么差异呢? 学生读书、讨论、回答。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了沿海和内陆经济上的巨大差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相对较落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内陆地区没有发展。内陆经济也在发展中只不过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可能有一天,内陆地区的丰富资源被开发,它的经济发展会赶上或超过沿海地区呢!略。

第三篇:东亚概述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

(一)第一节

述(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所包括的国家,掌握其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季风气候的成因,了解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的差异。

2.通过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东亚自然环境特点的分析及对沿海、内陆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亚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是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东亚地形图》、《东亚的政区图》、《世界区域的划分图》。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和指导自学法。教学提纲第一课时

一、范围、位置

二、居民

三、地形 1.多高原山地 2.地势西高东低

3.东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

第二课时

四、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

2.季风形成的原因 3.特点

4.东西部气候的差异

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2.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指《世界区域的划分图》回答,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世界分为哪11个大区?

引入新课

[提问]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分区地理,首先学习位于亚洲东部的这个区──东亚。谁能说出为什么把东亚这个区安排在第一个分区地理中讲呢?(我国属东亚,而且东亚所包括的几个国家都是我们的近邻,和我国关系极密切。)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东亚包括哪几个国家?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和位置(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读东亚地图,并要求学生说出东亚包括哪几个国家?所在纬度和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韩国。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位于亚洲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指导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4页“东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五国有一概括认识。

二、居民(板书)

[提问] 根据第六章“世界上的人类”《人口密度图》,说说东亚居民分布有什么特点?(东亚地区居民分布不均匀,西部人口稀少,而东亚东部地区属世界人口稠密区。)

[指导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中计算人口密度的“做一做”。

[提问] 根据第六章“世界人种分布图”,说说东亚的人种分布?(东亚是世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提问] 你能说出东亚各国主要民族为哪些民族吗?

(中国以汉族为最多,蒙古主要是蒙古族,朝鲜和韩国主要是朝鲜族,日本主要是大和族。)

[阅读课文] 指定一位同学朗读“读一读”(展示各民族的服饰图片)。[教师概括] 从人口数量、人种、民族等方面简单概括。

东亚各国的历史悠久,各国人民之间很早就进行着文化交流,他们在这个地区,共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那么东亚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呢?

[读图提问] 指导学生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东亚地形特点。(多高原山地,平原、丘陵集中东部沿海,地势西高东低。)

[提问] 这种地形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大河多东流入海,地势陡降的地方水力资源丰富。)

三、地形

(板书)1.多高原山地 2.地势西高东低

[提问] 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与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地形特点有什么不同?(东部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受地形和陆地面积的限制,河流短小,与东亚大陆地区有明显差异。)

[指导读图] 找出东亚最大的半岛和最大的群岛。3.东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板书)

巩固新课

①让学生在东亚空白图上指出东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半岛和岛屿。②简要说出东亚的国家、民族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东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引入新课

东亚特有的位置特点及地形特点对其气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四、季风气候显著(板书)1.季风

[读图] 指导学生读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风向,请学生说明什么叫季风?(在一年之内,随季节的不同,有规律地转变风向的风。)过渡

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显著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2.季风形成的原因

[提问] 在第四章世界气候中我们已经知道陆地表面和水面在同样强度的阳光照射下,受热增温情况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水面与陆地相反。)

[提问] 用这些道理解释“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中,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怎样形成的?(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温比海洋高,就形成了低气压区。冬季陆地冷却快,气温比海洋低,就形成了高气压区)。

[提问] 再请大家看图说说,东亚一、七月的气压分布和风向有什么特点?(一月陆地为高气压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东亚为东北风。七月陆地为低压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亚为东南风)

[提问] 一般说海陆的面积越大,它们之间的气温差异就越大,气压差异也就大,因此风力也就越强盛。谁能解释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非常显著呢?(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又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可以说海陆对比最突出,差异也就最明显,因此东亚地区季风气候也就尤为显著。)

[教师归纳]

3.特点

[提问] 根据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说明它们对东亚气温、降水带来哪些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从太平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大量水汽,所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教师补充] 又因纬度的差异,东亚的季风区分为温带季风区和亚热带季风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月平均气温和雨季长短上。(上学生具体说明)

但是否整个东亚地区都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呢?

[读图] 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东亚地区降水在500毫米以下部分(中国西北及蒙古)并解释原因。(夏季风影响不到或影响很小。)

[教师总结] 这一带与东亚季风区的气候不同,较为干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见东亚的东西部气候存在明显差异。

4.东西部气候的差异

东亚的东西部,也就是沿海与内陆地区,不仅气候差异明显,其他自然要素也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东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全面地认识东亚的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板书)1.自然条件的差异

[提问] 按下表的内容,让学生从位置、交通、地形、气候等方面比较,东亚东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不同影响。

[教师归纳] 沿海地区:临海多优良港口,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而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较多,交通不便,气候干燥。但近些年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后,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建成,使与中亚、欧洲的陆上交通便利了许多。但总的看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要优于内陆地区,对两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2.经济发展的差异

[提问]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除具上述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广阔的耕地,充足的劳动力,发达的交通及高科技等,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重要农业区之一(水稻、茶叶、蚕丝),还有不少发达的工业区。而西部内陆地区则因耕地较少但草原广阔,人口也较稀少,所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而工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如沿海地区(见归纳表格“经济发展”一项)。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条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总结] 上述我们从三个方面归纳了东亚的区域地理特征,知道了它的位置、范围、居民等一些基本情况,又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等方面做了仔细的分析,最后归纳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后我们所要学习的其它几个大区,也基本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

布置填图作业

第四篇:东亚音乐教案

充满东方神韵的亚细亚民间风情

——日本民间音乐

(教 学 案 例)

授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湘艺版)授课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 授课课型:欣赏课

授 课 人: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王昌荣

充满东方神韵的亚细亚民间风情

——日本民间音乐

教材分析:亚细亚洲,简称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面积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洲。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除北非尼罗河外,其余的都在亚洲,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这三大古文明发祥地也孕育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东亚音乐文化区是指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日本虽然有包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半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都是五声音阶。在乐器方面,以琵琶、筝、三弦为代表乐器的运用,以及在曲式结构、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日本的民族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都市传统音乐是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歌声优美、音乐华丽、节奏性强。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华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的传统音乐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

2、能主动参与旋律的演唱实践中,并从实践中发现总结出所唱音乐的特点;

3、能初步说出日本音乐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4、能在课外独自收集有关日本的文化,加强对其音乐的理解;

5、能和同学探讨日本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对其音乐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1、能初步说出日本音乐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2、能和同学探讨日本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对其音乐的影响。教学过程: 片段一:课堂导入

播放中国民歌《龙船调》、日本歌曲《樱花》、朝鲜民歌《阿里郎》片段,请学生判断歌曲来自于哪个国家?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和感受.教师总结: 《龙船调》体现了中国民歌的五声音调;《樱花》洋溢着日本的邦乐的曲调;《阿里郎》唱出了朝鲜民歌常用的节拍。三首作品都带有本国的音乐特点,使人一听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音乐,我们前面已经了解了中国民歌的一些特点,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我们的亚洲音乐之旅,今天我们将到东亚的日本去了解他们的音乐特点。片段二:日本音乐

1、日本概况

师:你了解日本的哪些文化?(学生回答)

师: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有富士山、樱花、茶道、和服、空手道等等。让我们在一段短片中来了解一下日本,请思考伴奏音乐使用了哪些乐器?(观看短片)

传统音乐部分以日本筝、尺八为主奏乐器。

2、日本传统乐器

在日本,民族音乐被称为“邦乐”,传统民族乐器被称为“邦乐器”或“和乐器”。传统乐器中最有名的是三味线、尺

八、太鼓、十三弦古筝;还有十七弦琴、萨摩琵琶等。⑴、尺八(Sakuhachi)

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由中国唐朝时传入。尺八是竖吹的乐器,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但是现在除了闽南的南音以外,已经非常罕见。⑵、十三弦古筝(Koto)

十三弦古筝是十三弦的大型筝,演奏以跪坐的方式用右手的前三指演奏,而琴体平卧在演奏者前面。⑶、三味线(Shamisen)

三味线的祖先即是中国的三弦。三味弦与琴并称为“日本乐器之王”。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日本民俗艺能(地歌,筝曲界习惯称之为三线)。

师:日本的主要乐器都源自于中国,那为什么音乐风格有这么大的差异了?让我们在这首歌曲中寻找答案。

3、日本传统音乐 ⑴、《樱花》

看曲谱欣赏日本民歌《樱花》,尝试跟着哼唱,并从旋律上分析歌曲特点? 这首民歌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点,其调式别具一格,音阶排列为3 4 6 7 1 3,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用朴素的语言,简单的曲调和舒缓的节奏表现了人民成群结队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⑵、《索兰调》

又叫《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鲱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

欣赏作品,讨论是否具有号子的特点?

节拍规整,演唱形式也是一领众和,具有号子的特点和作用。这首作品是在无半音的五声调式(5 6 1 2 3 5),律调式的基础上构成的,民族风格浓郁,属于典型的日本“八木节”音乐样式(节拍规整,在母音上不太延长)。

4、日本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 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欣赏歌舞伎表演片段

音乐特点: 拖腔多,悠长缓慢,速度徐缓,节奏教自由舒展。民族特征:歌舞伎的产生与日本单一民族,早年与世隔绝,变形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片段四:课堂总结

日本音乐特点:①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劳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和民间的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②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如都节调式、律调式等)。③表现形式:节奏性强、速度多为慢速、力度柔和、旋律优美华丽。④表演形式:日本音乐多与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片段五:课外拓展

探讨日本音乐与大和民族生活、习俗、文化的关系。

第五篇:地理教案:教案示例: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概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用具 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教学提纲 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展示景观图] 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 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 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提问] 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教师总结]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练习] 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鱼虾(是)春小麦(否)汽车(否)草原(是)袋鼠(是)

过渡 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

[教师讲述] 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练习] 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④水:可更新资源,因为水在地球表面是循环运动的,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⑤铁矿: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⑥鱼: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⑦土壤:可更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⑧煤: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教师总结] 把大家上述的判断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概念。

①可更新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板书)②不可更新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板书)。[提问] 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就会破坏可更新资源的事实,请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资源?(要保护自然,使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教学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