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诗《夜里赶路》赏析
现代诗《夜里赶路》赏析
惠军明
原文展示:
夜里赶路
林志荣
深夜里划一根火柴 点一句诗 看
河都流成了标本
拆开芦苇的空 和我自命不凡的重 是什么噼里啪啦的 在月光缺席的路上跳舞
我摘下昙花 假装
嗅别一夜的枯荣
选自《经典美文》2008年第4期
赏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耐人咀嚼的现代诗歌。诗分三节,分别写夜里赶路的所见、所闻、所想。第一节诗歌作者通过四个动词“划”“点”“看”“流”来表现自己眼中夜晚的寂静,创设出夜晚神奇静谧的环境氛围。其中“划火柴”和“看”河水“流”动是实写,“点”一句诗是虚写。“河都流成了标本”,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言水流默默,四周万籁无声。读诗歌第一章节,扑面而来是那浓浓的诗意,令人遐想无限。诗里的深夜是宁静空灵的,一切都被都是幽暗统治笼罩着,一切都似乎都在沉睡。夜行赶路的诗人驻足稍作停留,也许他想升一团火来取暖,也许他想吸一根烟,也许他想照亮前方的道路,所以轻轻的擦燃一根火柴,但那丝微光很快划破黑暗,借着豆大的火光,映入眼帘的是如标本一样静止不动的河流。诗人肃立在河畔,心中诗潮澎湃,激情久久不息。诗歌第二节通过听觉来表现夜晚的宁静。这一节诗中的意象十分含蓄,作者甚至猜谜般设疑“是什么噼里啪啦的,在月光缺席的路上跳舞”。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一堆篝火吗?行进的旅人在深夜用芦苇做燃料,升起一团温暖的火,那燃烧的芦苇杆在噼里啪啦作响,那燃起的火光似乎在黑夜跳舞。难道是行进脚步的声音吗?河畔赶路的旅人遇到一段泥泞不平的小路,许多芦苇阻挡他行进的步履,诗人不断用手拨开它们。终于走出小路,走上平坦大道,那噼里啪啦是一串欢快的恰似优美舞蹈的脚步声。或者还可以是别的什么解释,你尽情的猜想吧。最后一节作者留给我们的意象十分奇异,诗歌通过一个嗅花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特殊情感。“我摘下昙花,假装,嗅别一夜的枯荣”。昙花美丽绚烂,仅仅于夜晚短暂地开放,而诗中所写的昙花是想象中的昙花,这里的昙花已经是夜晚的代名词。假装嗅别昙花,告别一夜的枯荣,这种美妙的意象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看来行程已经结束,深夜即将过去,回首一夜的快乐与艰辛,令人感慨万端。夜里赶路的经历是难以忘怀的,美丽的夜景也令人难舍难分,“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用“假装嗅别昙花”的意象表达出自己微妙的心绪。这首诗含蓄优美,诗味浓郁,意象迭出,令人遐思无限,值得我们反复品咂欣赏。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邮编 710072
第二篇:现代诗赏析
现代诗赏析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戴望舒《雨巷》
循环、跌宕的旋律和复沓、回旋的音节,再加上极具古典氛围的意象,使得《雨巷》这首诗“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意境清新悠远、哀怨又徘徊,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美感。
戴望舒也因此而获“雨巷诗人”的美誉。
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的雨巷如在眼前,丁香一样的女郎慢慢地走尽这雨巷,令人销魂令人叹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和《雨巷》一样,堪称是新诗史上不朽的杰作。
单看这开头,就充满着诗意。轻轻轻轻轻轻,多么细腻的反复!仿佛正和一位熟睡的姑娘告别!“轻轻的我走了”,为什么不说“我轻轻的走了”?这样一换,诗意立见。
此诗音节之美,不亚于《雨巷》。如果朗读起来,则更具有韵味——由缓到急再到缓,由轻到重再到轻。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
是人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燃烧着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穆旦《春》
穆旦这首诗虽然简短,只有两节,然而却字字珠玑,无可挑剔。当我二十岁读到此诗的时候,恰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原来二十岁
原本就是这样!寂寞、困惑、躁动、痛苦、禁锢、渴求更生,这一切鲜明的体验,在诗中和我的心里竟是如此地吻合。我的心仿佛一下子便轻松起来了。最后那两句,不知道为我念了多少遍!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颠上,暮色里,远山是
围在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郑敏《金黄的稻束》
读到这首诗,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记忆里秋收后黄昏的田野,那里有一条小河流过。
郑敏所塑造的这种静态的、如雕像般的景象让我深深折服,没有对土地、劳作纯朴的爱,哪有这样深刻的创作?母亲、人类的劳作与坚忍、历史一齐汇聚于这静默的意象之中,深刻而悠远。
此诗乃是典雅与质朴最完美的结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上面。
——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凝聚了他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深深的爱,也凝聚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深厚的爱。只有同时具备了非凡的才情和宽广的胸襟之人,方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歌。这首诗含蓄、精美、深沉,艾青借用一只鸟替自己歌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这是卞之琳最负盛名的诗篇。如此简洁,又如此深遂,大有盛唐时候妙手偶得的绝句之气象。
虽然卞之琳的诗一贯玄妙、象征性太强,但是这首诗却不能不叫人一见钟情。
小桥、风景、桥、明月、窗子、梦……一系列具有古典主义幻美特征的意象被编织在简洁的情境之中,表达了一种无比美妙的相对主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的使你忧愁的日子,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何其芳《花环》
我读何其芳的诗,总觉特别的亲切。他的诗没有过多的玄秘晦涩,有的只是文人细腻至柔的情感世界。
此诗中,“美丽的夭亡”一词让人惊叹不已。它让我想起了偶遇的陶然亭里石评梅的墓碑。一代才女,随她哭泣着的爱情,早早夭亡,美丽而销魂。
在诗中,诗人把青春期固有的忧愁、寂寞情怀审美化了,又将这种美定格在少女的夭亡之中。当然,这与石评梅的美略有不同,却同样使人悲戚难忘。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所有诗人,都应当向海子致敬。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敢于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敢于用生命去冲击诗歌的极限。
此诗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虽然诗风平易近人,然而若干年后读来,忆及诗人的生前身后,却又分外使人怅惘不已。如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词语早已广为世人所知。可是,在天堂的海子看到了吗?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
——冯至《蛇》
以蛇喻“寂寞”,古往今来,独一无二。以悚惧的譬喻开始,到全篇凄清幽婉的意境结束,鲜明的反差使人获得强烈的阅读体验。——这种写法,颇可借鉴。
冯至是叙事诗的高手,亦是翻译名家。他所翻译的里尔克的《秋日》(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乃是众多里尔克译诗中的精品,非常人所能企及。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此诗是台湾诗坛的精品,是汉语诗歌的杰作。1954年发表后在台湾广为传诵,有人评价说,一时间整个台湾都响彻了“达达的马蹄”声。
“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节,是这首诗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全诗尽皆抄录于上,诸君若有兴趣,不妨朗读几遍,细细琢磨,定能有所恍悟,渐至佳境,如饮甘醇。
第三篇:现代诗赏析(模版)
悬崖边的树赏析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要展翅飞翔„„ 1970年
(选自《悬崖边的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曾卓(192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人。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开始诗歌创作。曾编辑《诗垦地丛刊》、《诗文学》杂志。1955年因胡风错案株连。1979年平反。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
本诗写于1970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阴影的笼罩下。这首诗《悬崖边的树》正是通过对悬崖边的树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在深重时代深受苦难而又坚持信念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这首诗是受难者内心感情和生活信念的倾诉,抒发身处逆境中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于一棵树或是一个人来说,完全有可能被“奇异的风”吞没或毁灭,然而信念和理想却是不可能夺取的,对于真理的追求也是无法遏制的。整首诗就是这样表达了身处于那样的年代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呐喊,读来令人振奋。
二、诗文赏析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诗在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悬崖边的那棵树显得那样的孤独而又无助,它似乎是被喧嚣的世界所遗弃。风是奇异的,诗人说“不知道是什么风”,但想必读者也能意会到。开篇这样写,不仅委婉自然的点明了写作意图和背景原因,也略含有欲扬先抑的意味。奇异的风愈是摧残树,树愈是在毁灭中重生,等凸显了树的顽强。
然而孤独无助的树,只能默默地“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可它并没有就此消沉、灭亡。它的坚强性格使它更顽强地生存下来,“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它在倾诉:远处森林在喧哗,谷中小溪在歌唱。这是生命之歌,是天籁,也是人籁,是任何“奇异的风遏制不了的。生活有自己的旋律,历史有自己的法则,世界有自己的声音,而悬崖上的树正在倾听着这一切。
当流逝的岁月在它的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弯曲的身体留下风的形状时,就在别人以为它即将跌入深渊而担忧惊恐时,他却把这作为展翅飞翔的起点,在逆境中奋起,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诗的前一部分描写的景是一种孤独、寂寞、凄凉的。但是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虽然那棵树“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然而却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在大家都以为它“即将倾跌进深谷里”时,它“却又像是要展翅”,通过这点睛之笔,使全诗峰回路转,使树的命运有了很大转弯,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通过“倾跌进深谷”与“展翅飞翔”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的有机结合,紧扣读者的心弦,在矛盾中体现生命的真谛,在平淡中体现不平淡的人生。全诗不仅是树的“展翅飞翔”而且也是人类的“展翅飞翔”。人生也是如此,在失望中寻求希望,在灭亡中寻求生存,这才是个强者。
三、写作手法及艺术风格
诗人运用借代的手法,巧妙地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像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有足够的信念!悬崖边上的树,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也代表了那些身处逆境而不屈不挠的人的形象。可以想象诗人经历中的那段寂寞、痛苦的日子。如此艰难的境遇之下,仍能发出激昂的声音,坚韧地站立着,这就是新年的力量。
整首诗简短而有力,语言朴实,没有喧哗,没有矫揉造作。思想敏锐,文笔潇洒,形象鲜明。这首诗思绪情感并不直接陈述而寄托在对自然界“物象”的描绘中,显得含蓄、自然。全诗寄予了作者深挚而坦诚的情感,以及通脱的生活态度,这给全诗增添了某种坚忍的意志,读了让人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虽然那一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诗人塑造的悬崖边的树的形象,确是令人难忘的。
第四篇:现代诗赏析
现代诗赏析
指导教师 李金珠 你是我的六月天
450 李英浩 你是我的六月天 你就是那
孤独夜晚的繁星点点 炎热天气的细雨绵绵 叫我如何不思念 你的十指纤纤?
你是我的六月天 你就像那 人间的天仙无意降落 盛开的牡丹格外娇艳 叫我如何不思念 你的步履翩跹
你是我的六月天 不知何时
无声无息走进我心间 清澈的眼眸如同清泉 叫我如何不思念 你的眉眼弯弯
你是我的六月天 即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从未曾改变
致海子
450张麒 面朝大海
不见春暖花开的壮阔 陪伴他的 只是孤独与寂寞
惨淡离去
虽然昙花一般的短暂 身后留下
确是烈日一样的辉煌
年轻的海子 在天堂里
可有你向往的自由?
如果我可以
450 王志坤 如果可以的话 我愿化作风 在每个清晨和傍晚 吹过你身旁
和你一起见证每个晨曦日落 如果可以的话
我愿化作万千星辰中最平常的一颗 在每个无法入眠的夜晚 闪入你的眼眸 守候你到天明
如果可以的话
我愿一转身 走到人群深处 消失在你的视线 就这样地埋葬、忘记
我是老城的一处围墙 在繁华中被渐渐遗忘
我是遥远的国度、失落的世界 深陷在记忆中的碎片 宛若昙花一般
那么脆弱、敏感又惨淡 我是生命的顾客 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开 埋在最幽暗的地方 没用日露精华 演绎着生命平凡
第五篇:现代诗赏析1
现代诗赏析 1.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1山的那边是海:山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是理想境界。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铁青着脸”是我的主观感受,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 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见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3.秋
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将视野投向乡野,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农人家里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雾”“霜”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这首诗描绘不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4.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在这首诗里,诗人借叠纸船嬉水,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
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亲人将相隔万里,短期内是无法相聚的。然而她坚信,母女之间的亲情,是风吹浪打不能拆开,万水千山不能隔断的。因之下两句随即接写: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第三节,写梦境。人们在思念至深时,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冰心相信,她想念母亲,母亲也在想念她。她叠的小船儿,定会漂流到母亲的梦里。她只希望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5.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多么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2.美丽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奇物品,骑牛闲游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提着的灯笼。在诗人的笔下,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似幻似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思,追随着作者的想像一起去遨游仙境,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作者这样瑰丽的想像目的是为引出牛郎织女在作者的意愿中已获得了自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压抑人们自由的黑暗现实的不满,激发人们去冲破种种束缚,反抗压迫,赢得自由。
7.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巨人的形象,以其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黄河颂》这篇作品的成功,正在于它深刻表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高涨的抗日情绪,表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强烈的时代精神。
第一段:描绘了黄河的雄姿。一个领字“望”,有俯瞰之势,挺拔而辽阔。诗人不是静止地描绘黄河的景观,而是从大处落笔,巧妙地将隐喻手法运用其中,以“奔向”“掀起”“结成”“劈成”几个响亮有力的词,一气贯通,将黄河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壮美景象作了宏大的描绘,展示了古老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
第二段: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深沉的感叹,概括的点染。第二人称“你”的出现,更添亲近自然之感。从内涵上看,更是进入底蕴,揭示了黄河的伟大所在。一切理语皆情语。这些词句昭示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强不屈的,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黄河,母亲之河,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三段:“啊,黄河”的赞语第三次出现,是歌手心潮的激烈迸发。从作用上看,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化实为虚,使母亲之河的深厚、博大的情怀得到升华。这是无限深情的臂膀,这是无限温暖的胸怀,与前段“摇篮”的比喻相呼应,母亲的形象美感大大增强,诗人的感情在母亲形象的激励下达到顶点,禁不住以呼喊的方式,表达出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