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心理教案——我们离不开群体[合集]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4-90993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4 12:41: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心理教案——我们离不开群体

我们离不开群体

赵晶

一、辅导目标

1.学会接纳他人和集体,能够珍惜友情,并融入到班级团体中。2.杜绝学生在班级内“特立独行”和“分帮派”心理行为的产生。

二、辅导准备

1.教师事先了解班级内学生融洽程度,观察经常受孤立的学生,对其默默关注,给予关心和温暖。

2.下载儿歌《我的朋友在哪里》。3.准备彩虹图片。

三、辅导过程

一、热身活动

(活动目的:让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到本次的辅导中来,并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儿童舞蹈《我还有点小糊涂》师生共同完成。

二、导入主题

(活动目的: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入手,使学生放松心态。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并且通过分享与交流让孩子认识到生活在群体中的重要,顺利进入主题活动。)

1.同学们喜欢《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谁呀?为什么? 同学们畅所欲言。

2.师小结:同学们喜欢熊大、熊二与森林里的小伙伴们,认为它们机智、勇敢。更可贵的是它们遇事能团结在一起,共同想办法,保护了森林。光头强即使再狡猾,也斗不过集体的力量,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群体。

三、主题活动(活动目的:“一个人的世界”的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么的孤单。“口香糖”的让孩子体会到了有伙伴的快乐,并进一步的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的重要。)

(一)一个人的世界

1.小朋友,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做一个活动感受一下一个人的感觉吧!

2.师讲活动内容。

3.学生戴好眼罩,教师适时引导:现在,小朋友试想这就是你一个人的世界,周围没有了爸爸、妈妈,没有了老师,没有了朋友,整个学校里面只有你一个人,“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也是你一个人,回到家也是你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都是一个人……请一个人听听这首歌曲(引导完毕,助教播放儿歌《我的朋友在哪里》),然后摘掉眼罩。

4.教师依次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

(1)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说的?(2)当听到歌曲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5.教师总结:我们都不喜欢一个人的世界,我们需要朋友。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丢掉任何一个朋友,因为我们离不开群体。

(二)口香糖

1.既然大家都不喜欢一个人的,那么有一个活动,可以让我们来体验有伙伴的快乐,想不想玩?

2.教师宣布活动内容与规则。

3.学生活动,教师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并注意把握活动轮次和时间。4.你更喜欢“粘到伙伴”,还是喜欢“落单”。学生回答。为什么喜欢“粘到伙伴”?生回答。

(三)同学之间敞开心扉

(同学之间敞开心扉,互相分享自己曾经与同学有过矛盾或是自己被孤立的事,通过今天的辅导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握手言和。)

1.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与小朋友在一起,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我们不能丢掉任何一个朋友,更不能欺负任何一个朋友。那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吗?生回答。

2.以后怎么办?

3.给自己一次机会,走到曾与自己发生矛盾的朋友面前,用你喜欢的方式,与他握手言和,使你们重新回到集体中吧!

(四)美丽的彩虹

1.教师展示彩虹图片并引导:彩虹有很多颜色构成,如果其中某一个颜色总是挑剔它的群体,然后躲起来自己做彩虹,那它还漂亮吗?

2.教师总结:其实在老师眼中,每一个小朋友都代表一种颜色,我们走到一起,就会变成最美丽的彩虹,最优秀的班级。如果一个小朋友遇到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他,而且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大家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班级,最美丽的彩虹!

第二篇:群体心理教案

(章节目录用幻灯)

第五章 宣传教育对象的群体心理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定义。群体也称社会团体,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彼此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同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图示----要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P133)

二、群体的主要特征

1、有共同的目标;

2、有其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规则;

3、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4、每个成员都意识到其它成员的存在,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分子。

(识别一群人是否能构成一个群体,主要通过以上四条来分析,关键的是看成员之间是否具有较稳定的社会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临时集合起来的人群,一般不能叫作群体,但如果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具有了共同的心理需要和共同的目的,也可以算作是一个临时性群体,随着任务的完成而解散。)

三、群体的分类

(见书上P134页图示,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对群体作的分类)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所谓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关系的群体。这样的群体中的成员相互比较熟悉、了解。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等,军队中如老乡群体、同年兵群体等。

次级群体指的是人们有目的(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有组织的按照一定的社会契约(明确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人们最为熟悉的次级群体是社会组织,比如军队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次级群体。

四、群体的规模与心理结构

研究目的是:什么样的群体更稳固,办事效率更高一些。通常与群体的规模和心理结构有关。

1、规模来看,一个小的群体由多少人组成最佳;国外研究3-9人,有的是2-7人,一种 20-30、40人。(有争议,2人的 具有一致性、亲切感,主张三人的认为,当2人之间发生冲突时,要有第三者来进行仲裁。)我国心理学家徐联仓、卢盛忠认为,应根据群体的性质、承担的任务来确定群体的上限和下限。(弹性)

说到群体规模,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应该几个人住一屋?

比如住集体宿舍

最小的群体是二人群体,即两个人住一个房间。在二人群体中,每个人都有种特殊的责任,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潜在可能的亲蜜关系。然而二人的规模也可能是一种紧张之源,可能会由于两个群体成员间的亲密无间而防碍个人的隐私。

三个人一个房间。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成员中某两个成员的意见经常是一致的,则有可能将第三个人晾在一边,使这个人感到受欺侮、被拒绝。

有研究表明,一个小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五个人。人太少了,经常面对面,会显得紧张,而太多了,超过了5个人,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又太有限了。5个人有以下几个优点:

1、奇数成员数目可形成犄角之势——一个较平衡的结构。

2、这样的群体倾向于分裂成一个三人的多数派和一个两人的少数派,因此没有人完全感到被抛弃。

3、这样的群体大小足可以使其成员轻易地从一种角色转到另一种角色。如领导者或者是协调者。

2、心理结构,同质和异质。例如内向和外向,女排。

第二节 军人集体

一、定义:军人集体是由军人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

二、特征(P138-140)

1、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2、具有共同的军事技能;

3、集体成员彼此情感认同;(战友之歌)

4、具有严格的集体行为准则;

5、集体成员具有特殊的心理品质;

6、军人集体具有自己的传统。

三、军人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特征。

军人集体----

1、正式群体:班、排、连、营„(组织上明确的)

2、非正式群体:老乡、同兵„(无固定的组织形式)现在值得研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消极非正式群体,如小集团,邦派,团伙。

(二)军人非正式群体的类型(P141)

1、按照形成的原因分:地域型;军龄型;个性型;爱好型;利益型。

2、按照作用的性质: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所起的作用如何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

(三)对军人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原则:正确对待,趋利避害。不能简单地或者草率行事。

第三节 群体心理、群体凝聚力与士气

一、群体心理及其对个体的作用

群体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和活动中,由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群体意识、群体情感、群体价值观、群体道德规范等,是群体成员个体心理的共同特征的综合和概括。(143)

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P144)

1、群体归属感

2、群体认同感

3、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

二、群体的凝聚力

1、所谓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成员、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

2、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P146—幻灯)凝聚力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影响工作效率的更重要因素,就是对群体的诱导。

三、士气

1、涵义。

《军语》中指出,战斗士气是“部队意志和战斗精神” 战斗士气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技术条件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而不是物。如上次社科院研究员做报告时谈到的,关键还是要看人心的向背,这就涉及到士气的问题。

2、基本构成要素:政治信仰(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方向)、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正义战争)、必胜信念(恐高症)、具有鲜明倾向性的情感体验(民族感情,战前动员)。

四、群体凝聚力与士气的关系。二者是一致的,正相关,群体的凝聚力越大,士气越高涨。

五、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群体成员目标、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如拨河比赛)

3、外部压力。(外界压力和威胁是引起群体内聚的重要因素,尤其当群体成员的生存威胁时,由此所产生的压力就成为保持一个群体高度内聚的必要条件。为什么面临进攻的军队会有更强烈的内聚力?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群体成员共同面临着面部威胁,使得成员之间为达到胜利这一共同目标而相互吸引,相互配合。)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5、群体的规模。

6、群体成员需要的满足情况。

六、军人士气的培养和激发。

战前(动员,思想教育)、战中(鼓动,用标语、口号;鼓励,火线入党、立功,精神上的奖励多一些)(P152-153)

第四节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

个人在群体中同时担负着两种角色—观察学习者(主动方)和被观察者或伙伴(被动方)---反之亦然。

一、观察学习者

个体在群体中会自觉地观察他人,并从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行为。

(一)模仿

模仿是在行上受他人影响而仿效他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

(择善而从)(下意识的动作)例子:(P156-157)

(二)从众(从众实验)是否看到行人?

模仿是在行为上受他人影响而是仿效他人。从众则是除行为以外,在知觉、观点、判断上也受他人或众人影响而与人们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

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因素

A、群体的一致性。B、群体的规模 C、群体的专长

E、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F、群体中多数人的地位。(兼听则明,偏听则暗)G、群体中类似成员的影响。比如新到一个单位,往往和同龄的人先熟悉,受到其影响。

2、个体因素

A、个人心理特点。(独立性强不强)B、寻求信息。(不明情况,好奇心)C、恐惧偏离。(枪打出头鸟,辩证地看)D、性别差异。(P166表5-1)(幻灯)

E、个体的民族和文化差异。一般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中国人比较内向,沉稳的多一些,西方人外向的多一些,但也不尽然)

F、理想、信念。

总体来说,群体压力和人们的从众倾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宣传教育者应善于用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注意发扬民主,善纳群言)

二、被观察者和伙伴

个人在群体中,不仅是观察他人的“观察学习者”,同时他人的观察对象—被观察者以及与他人共事的伙伴。

群体心理对被观察者个体行为有两种作用:“社会助长”作用。(积极的)“社会干扰作用”(消极的)通常有三种效应。

1、观众效应。

在他人不参与工作,只是在场外观看的情况下,当事人的工作效率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例如在组织训练时)

2、结伴效应。

在有些情况下,群体成员合伙从事某项工作,效率会比某成员单干要高得多。

3、竞赛效应。评比竞赛是部队训练、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分析以上三种效应,影响其是积极效应还是消极效应的因素有那些?

1、从客观方面看

A、有、无观众(P171)

B、观众的身份和人数。(P172)

2、从主观方面看

A、内驱力唤起——竞争意识与评价期待。B、注意力分散。旁观者有时成为干扰因素。C、对他人的认知。比如是否知道旁观者的身份。D、个性品质。内向还是外向,喜不喜欢交往。

第五节 群体行为

一、参与决定。要求群体做一件事情,群体中的成员是否参与进来很重要,(例如179页的例子)比如教育中多采取讨论、以及自我教育等。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二、责任分散。见死不救的问题。(180页的例子),中国的一个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在群体中偷懒的行为。20年代早期,德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Ringelmann),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人尽其所能去拉一根绳子。这个实验分两次做,第一次是让这些被试单独一个人去拉一根绳子,而后算出平均数,结果是每个人有的力达63公斤。第二次是把这些被试分成二人一组、三人一组、八人一组,分别去拉一根绳子,结果是,组队去拉这根绳子时,每个人的平均用力都下降了,八人一组的下降的最多,八个人的总拉力只有248公斤。

从深层次看,责任分散涉及到一个群体是内聚还是内耗的问题。“人心齐,泰山移”,成员之间团结,群体内聚力就强。相反,如果成员之间“窝里斗”,必然会使群体发生内耗,成为“一盘散沙”。防止内耗,增强内聚,关键是处理好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个人服从组织,才能实现1+1>2的整体效果。

三、非个性化(风险转移)

一般群体决策时,风险承担者不再是个人,而是作出一致的群体决策的群体,这一现象叫非个性化。

1、群体成员的匿名性。

2、群体成员的责任分散(法不责重,集体违规)辩证地看非个性化的作用。有时候,因为人们在群体中进行集体决策比个人单独决策承担了更少的个人责任,群体可以作出更大的决策;也有一些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慎重。

四、彼此相依。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发言时,谁先的问题。

介绍三个有关集群行为、大众行为的名词。

**,是指成员从感情上倾暴力行动并实际从事或时刻准备从事暴力活动的人群。从事**行动的暴民通常都有自己的领袖,他们一心想着自己的进犯目标,并强烈要求共成员保持一致行动。和暴动不同,尽管从事**行动的暴民的行为具有某种组织性,但一般来说它是暂时的和不稳定的,并且也是难以把握的。

骚乱,是一种暴力的和破坏欲的集体爆发。骚乱的产生常常是因为环境的突然刺激及愤怒、惊恐或其他基本冲动的驱使所致骚乱的程度常因环境刺激的性质及阴碍人们愿望满足的状况而定。如果刺激深切或环境状态严重,有可能发展成为**。

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时尚得以出现是以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丰裕或相对丰裕为基础的,生活中的相对闲暇也有关系。时尚心理机制,对领潮者而言,为了树异于人,对赶潮者而言,则是为了求同于人。追求时尚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雷锋精神成为时尚,对社会是有益的,而大款成为时尚,挥霍成为时尚,比如有的为比阔,看谁撕的钱多。还有的人打趣说,温州人比坟,广东人比楼,福建人比车,而北京人比的是名牌。

恐慌,是分散的人群中的一种集群行为,是公众乃至一般大众在危机状态下,面对现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做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如在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金融危机时。

流言,或者是谣言,是指在社会大众中相互传播的关于人或事的不确切的信息。其特征是信息的不确切性。还有一个特性是开始容易,停止难。有的流言其实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造成的。

例子:美国在1910年一次部队命令传递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营长对值班军官说:“明晚大约9点钟左右,哈雷慧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慧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将炎他们放一部有关慧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慧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们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76年才有一次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慧星将军身穿野战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慧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会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慧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他那辆‘慧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小结:

群体心理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

群体概述--军人群体--心理角度--群体凝聚力--行为角度--士气 群体行为(幻灯)

结语:

一个人总是要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会不时遇到各种各样的群体,也会不断地从一个群体转换到新的群体,学习有关群体心理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较快、较好地适应新的群体,使自已的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群体中生活得更加愉快。如果要深入研究有关群体心理的问题,可以参考有关管理心理理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资料。

第三篇:保护环境离不开我们演讲稿

姬: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你们过得高兴吗?可当我们都踏 着轻快的脚步,哼着动听的旋律畅游在风景秀丽的公园,惊险刺激的游乐时,是否注意到道路上的垃圾变多了,小河里的水变脏了,路边的花草也变的稀稀落落了呢?

刘:如果每过一次节日,我们的环境都遭受一次侵略的话,不久的将来会是什么样,你们敢想象吗?

姬: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生态破坏将使我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破坏周边社会的稳定。

刘:近些年来,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干旱洪涝,沙尘暴,泥石流,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问题等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发展,还有我们的生存环境。

姬:由于人口急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快,消耗飙升,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刘:同学们,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作为21世纪的小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环境,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不攀折树木、节水节电等。

姬:同学们,我们是未来的主人,保护环境离不开我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相信明天的环境一定会更好,为我们创建的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做贡献!

第四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教案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水的用途进行观察、调查,能够讲述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儿童感受到水与我们生活和密切关系。

2、激发学生对探索水的热情和重视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小调查:水有哪些用处;缺水、干旱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它每天都为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大家猜猜它是谁。”(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滴水)

2、师: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与水的和谐”是满足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需要、保障环境优美和生态良好的前提,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板书课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二、合作交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1、联系课前调查在小组中说说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用了多少水,除了日常生活用水外,水还有什么作用。

2、我们夸夸水(学生分组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组找的多,并记录在卡片上。)

3、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并展示自己的记录卡,把它贴在黑板上。

4、看书P38页内容,老师补充水的作用。(养鱼、游泳、救火„„)

三、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水。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要用到水,假如有一天水没了„„同学们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出示缺水、干旱的图片,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同桌交流。

3、老师小结:吃不到饭,植物会枯死,人会渴死,衣服洗不成„„等等,根据科学家讲,一个人一天至少需要8杯水;人不吃饭可以活7天,不喝水只能活3天„„

四、表演:缺水王国历险记。

五、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保护水资源吧!

第五篇:群体心理与管理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五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AAA

一、单项选择题

1.处理冲突的行为意向有竞争、协作、回避、迁就和(a)。

A.折衷

B.认知

C.相容

D.协调

2.群体(a)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及其对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A.动力

B.阻力

C.合力

D.活力

3.冲突并非全是坏事,有(d)的冲突,也有建设性的冲突.A.激化性

B.相容性

C.对抗性

D.破坏性

4.行为意向是指介于一个人的(b)、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做出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倾向.A.协调

B.认知

C.相容

D.交流

5.在处理冲突时,自我肯定并且合作的行为意向是指(b)。

A.竞争

B.协作

C.回避

D.迁就

6.在处理冲突时,合作性与自我肯定性均处于中等程度的行为意向是指(d).A.竞争

B.协作

C.回避

D.折衷

7.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行为(b)。

A.标准

B.准则

C.习惯

D.道德

8.冲突就是两种目标的互不(c)和互相排斥激化的表现.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联系

B.交流

C.相容

D.协调

9.凝聚力是群体使其成员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并拒绝离开群体的(c)力.A.协作

B.竞争

C.吸引

D.破坏

10.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群体冲突有三种:职工、权力、大小都相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权力、地位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a)。

A.附属群体对抗大群体的冲突

B.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冲突..C.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

D.个人与个人的冲突

11.在处理冲突时,自我否定并且不合作的行为意向是(c).A.竞争

B.协作

C.回避

D.迁就

12.在处理冲突时,自我肯定,但不合作的行为意向是(a).A.竞争

B.协作

C.回避

D.迁就

13.确定处理冲突的行为意向的维度有:其一是(c)程度;其二是肯定程度.A.认知

B.相容

C.合作

D.协调

14.凡是双方目标一致,只是手段不同所产生的冲突,大都属于(a)冲突.A.建设性

B.对抗性

C.激化性

D.破坏性

BBB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从众行为的群体因素有(ABCDE)。

A.群体的性质

B.群体的成员

C.群体的气氛

D.群体的凝聚力

E.群体的一致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发现,当一个群体开会讨论出现不同意见分歧时,会经历(ABCD).A.合理辩论阶段

B.劝解说服阶段

C.攻击阶段

D.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E.和好阶段

3.“群体规范”的类型有(ABCD).A.正式规范

B.非正式规范

C.社会认可的规范

nD.反社会规范

E.道德规范

4.在阿希的实验之后,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产生顺从现象的原因.他们询问被试者产生错误的反应,归纳出的类型有(ABC).A.出于知觉的歪曲

B.出于判断的歪曲

C.出于行为的歪曲

D.出于听觉的歪曲

E.出于幻觉的歪曲

5.当个体对群体压力不予接受时叫做不从众,可分为(ABC)情况.A.反从众

B.独立

C.集体主义自决

D.抵制

E.对抗

6.企业内部的冲突,从性质上可分为(CE).A.调解性冲突

B.妥协性冲突

C.建设性冲突

D.破坏性冲突

E.对抗性冲突

7.建设性冲突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有(ABDE).A.双方对实现共同的目标都十分关心

B.彼此乐意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

C.双方对赢得自己观点的胜利都十分关心

D.大家以争论问题为中心

E.互相交换情况不断增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冲突源概括为(BCD).A.素质

B.沟通

C.结构

D.个人因素

E.反馈

9.(ABCDE)等都可以是群体的规范.A.法律

B.纪律

C.道德标准

D.风俗

E.习惯

10.冲突的过程划分为(ABCDE)阶段.A.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

B.认知和个性化

C.行为意向

D.行为

E.结果

11.对抗性冲突的特点是(ABCE).A.双方对赢得自己观点的胜利都十分关心

B.不愿听取对方的观点、意见。

C.由问题的争论,转为人身攻击。

D.双方对实现共同的目标都十分关心

E.互相交换情况不断减少,以致完全停止

12.从众行为的管理对策是(ABCD)。

A.要充分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B.要警惕和防止从众心理、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C.领导者要防止在“表面一致”的情况下,匆忙地作出决策

D.重视并善于倾听不同的及反面的意见

E.由问题的争论,转为不发表意见

13.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发现,当一个群体开会讨论有关问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而出现不同意见分歧时,会经历(ABCD)过程。

A.合理辩论阶段

B.劝解说服阶段

C.攻击阶段

D.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E.激烈争论阶段

14.顺从行为有其表面和内心两个方面,这内外两方面的反应,并不都是协调一致的.它包括(ABCD).A.心服口服

B.口服心不服

C.心服口不服

D.口心都不服

E.内心接纳

15.群体规范的形成,一部分是群体本身由于特殊需要而正式规定的,另一部分来源于(ABC)等心理的一致性.A.模仿

B.暗示

C.顺从

D.隐含

E.引导

CCC[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B

5.B

6.D

7.B

8.C

9.C

10.A

11.C

12.A

13.C

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D

4.ABC

5.ABC

6.CE

7.ABDE

8.BCD

9.ABCDE

10.ABCDE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1.ABCE

12.ABCD

13.ABCD

14.ABCD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15.ABC

心理教案——我们离不开群体[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