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不肯去观音》将上映 三大看点唤醒心中善念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4-69193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3 16:16: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不肯去观音》将上映 三大看点唤醒心中善念

好看的电视剧

www.teniu.ccv5.com

cc3

样的双重“第一”的身份使得《不肯去观音》还未上映便备受关注。此外,从风格上来看,《不肯去观音》恢弘壮丽,以唯美婉约的影像风格,融汇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反映几千年来国人对精神世界的至高追求。有网友称其为“无论信佛与否都应该观看的一部电影”,业内则认为,这部电影破除了宗教电影在国内院线为零的坚冰,这意味着题材敏感性正在被打破,是对国家宗教自由政策的一次实践。

看点二:中日影后隔空飙戏 精湛演技备受期待

电影《不肯去观音》汇集了聂远、“谋女郎”李纯、中泉英雄等众多青年明星主演,而两位中日“老戏骨”斯琴高娃和中野良子的同时亮相也吊足了众多观众的胃口。曾在电影《追捕》中成功塑造了经典形象“真由美”的日本影坛常青树中野良子此次将在《不肯去观音》中饰演日本的橘皇后,而金鸡百花双料影后斯琴高娃则出演大唐的郑太妃,两位异国皇后因为一尊观音菩萨像有了交集。在影片中,斯琴高娃和中野良子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角色年龄跨度都比较大,角色本身都比较深沉厚重,因而对于演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位荧幕巨星都有着很深的表演功底,两人因佛生缘展开的一场隔空彪戏,亦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令人充满期待。

看点三:台词剧情蕴含禅意 微妙关系普世意义

既然是一部宗教电影题材,《不肯去观音》在台词、剧情等方面自然融入了较多的佛教元素和慈悲理念,这在一般的电影中是很难见到

好看的电视剧

www.teniu.ccv5.com

cc3

電影《不肯去觀音》即將於明日登陸全國院線。在經歷瞭全國一系列“善緣場“免費觀影後,這部傳遞大愛、喚醒善念的“正能量”影片已受到瞭廣泛關註,而影片中的三大看點更是值得期待。看點一:觀音題材首現銀幕 宗教電影破冰之旅

不管是歷史還是當下,中國都擁有眾多佛教信眾。然而,因宗教題材的敏感性和受眾的集中,遲遲沒有出現以此為題材的電影。電影《不肯去觀音》是中國首部觀音題材的故事電影,它以公元842年至864年間日本僧人赴大唐求請觀音的一段歷史傳說為線索,講述普陀山如何成為觀音道場的故事。從題材上看,它不僅是中國首部觀音題材的故事電影,也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在院線大規模上映的宗教電影,這樣的雙重“第一”的身份使得《不肯去觀音》還未上映便備受關註。此外,從風格上來看,《不肯去觀音》恢弘壯麗,以唯美婉約的影像風格,融匯瞭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精神,反映幾千年來國人對精神世界的至高追求。有網友稱其為“無論信佛與否都應該觀看的一部電影”,業內則認為,這部電影破除瞭宗教電影在國內院線為零的堅冰,這意味著題材敏感性正在被打破,是對國傢宗教自由政策的一次實踐。

看點二:中日影後隔空飆戲 精湛演技備受期待

電影《不肯去觀音》匯集瞭聶遠、“謀女郎”李純、中泉英雄等眾多青年明星主演,而兩位中日“老戲骨”斯琴高娃和中野良子的同時亮相也吊足瞭眾多觀眾的胃口。曾在電影《追捕》中成功塑造瞭經典形象“真由美”的日本影壇常青樹中野良子此次將在《不肯去觀音》中

好看的电视剧

www.teniu.ccv5.com

cc3

8月7日,由天娱传媒参与出品的电影《小时代2:青木时代》在北京举行盛大首映发布会,导演郭敬明携片中主演杨幂、姜潮、杨洋、郭采洁、谢依霖、郭碧婷等悉数亮相。作为出品方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表示,《小时代2》的故事性将更复杂、更深刻、更有看头,青春永不散场,并有信心超越《小时代1》所带来的空前反响,同时称天娱两位参演艺人姜潮、杨洋的表现绝对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网易娱乐8月8日报道 8月7日,由天娱传媒参与出品的电影《小时代2:青木时代》在北京举行盛大首映发布会,导演郭敬明携片中主演杨幂(微博)、姜潮、杨洋、郭采洁、谢依霖、郭碧婷等悉数亮相。发布会现场,电影终极预告震撼播放,通过游戏互动阐释人物关系,并宣告《小时代2:青木时代》8月8日正式全面公映。作为出品方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表示,《小时代2》的故事性将更复杂、更深刻、更有看头,青春永不散场,并有信心超越《小时代1》所带来的空前反响,同时称天娱两位参演艺人姜潮、杨洋的表现绝对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终极预告片震撼现场 游戏互动阐释人物关系

据了解,电影《小时代2:青木时代》青春不散场首映发布会以电影的终极预告片作为开场,着实震撼人心。该预告片通片警报声阵阵,给人极大的听觉刺激,也准确的表现出《小时代2》的主题“残酷青春黑暗感”。同时,主演的几个大特写更是极具故事性。

发布会现场,杨幂、郭采洁、姜潮、杨洋、郭碧婷等主创通过游戏形式向大家阐释了《小时代2》中的人物关系、和简单的故事内容。

好看的电视剧

www.teniu.ccv5.com

cc3

经强势来袭,通过目前的反响来看,依旧非常火爆。对此,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借用《小时代2》的宣传主题表明态度:青春永不散场。

天娱传媒一直以来以“青春”“快乐”“时尚”为标签,这也正和《小时代》的主题不谋而合,从而促成了天娱传媒和《小时代》的缘分。天娱传媒制造偶像的能力在整个内地娱乐圈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影响了几代人,更为整个内地娱乐圈培养出一大批人气偶像,此次加盟电影《小时代》也是涉足影视圈的一项重大举措。

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称,天娱传媒涉足影视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并打造出很多广受欢迎的影视作品和影视艺人,这次的电影《小时代》是一部很具天娱特色的电影作品,相信以后也会是天娱影视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那就是“青春”、“时尚”、“粉丝”。同时,龙丹妮表示,这种题材的电影在整个华语影视界有之,但做的好的却凤毛麟角,天娱传媒希望以后能通过一系列影视动作改变这种格局,为整个影视界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8月7日,由天娛傳媒參與出品的電影《小時代2:青木時代》在北京舉行盛大首映發佈會,導演郭敬明攜片中主演楊冪、薑潮、楊洋、郭采潔、謝依霖、郭碧婷等悉數亮相。作為出品方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表示,《小時代2》的故事性將更復雜、更深刻、更有看頭,青春永不散場,並有信心超越《小時代1》所帶來的空前

好看的电视剧

www.teniu.ccv5.com

cc3

據悉,電影《小時代2》中四姐妹的感情遭遇裂痕,各個人物的命運受到波動,而這其中的始作俑者則分別是薑潮飾演的席城和楊洋飾演的林泉,他們出於無奈、迫於殘酷的現實而將各個人物的命運轉向另一個方向。席城、南湘、顧裡三人的糾葛,林泉、林蕭、簡溪三人的糾葛,每一段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相比於《小時代1》中的表現,《小時代2》中薑潮的表演更具張力,發揮的空間也更大,他所出現的戲份都被“暴躁”“叛逆”“殘酷”“壞”這些詞所形容,每一場戲都令人印象深刻。同時,《小時代2》中關於席城的身世背景有瞭更多的描述,因此,在這個“壞壞”的角色身上,觀眾不難看出他的無奈和悲涼,更有甚者覺得這個角色讓人看著“心疼”。繼而,也對薑潮的表現極為肯定,儼然已是大傢心目中的席城。

片中,楊洋飾演林泉一角,通片為大傢塑造出一個恬靜、溫柔的林傢女孩角色,而她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陰謀”,雖然楊洋在片中的戲份不是很重,卻也可圈可點。龍丹妮:青春永不散場

電影《小時代1》的上映引起瞭整個影視圈空前的反響,也掀起瞭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波。然而,《小時代1》餘溫未消,《小時代2》已經強勢來襲,通過目前的反響來看,依舊非常火爆。對此,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借用《小時代2》的宣傳主題表明態度:青春永不散場。

天娛傳媒一直以來以“青春”“快樂”“時尚”為標簽,這也正和《小

好看的电视剧

www.teniu.cc

cc3

時代》的主題不謀而合,從而促成瞭天娛傳媒和《小時代》的緣分。天娛傳媒制造偶像的能力在整個內地娛樂圈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影響瞭幾代人,更為整個內地娛樂圈培養出一大批人氣偶像,此次加盟電影《小時代》也是涉足影視圈的一項重大舉措。

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稱,天娛傳媒涉足影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並打造出很多廣受歡迎的影視作品和影視藝人,這次的電影《小時代》是一部很具天娛特色的電影作品,相信以後也會是天娛影視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那就是“青春”、“時尚”、“粉絲”。同時,龍丹妮表示,這種題材的電影在整個華語影視界有之,但做的好的卻鳳毛麟角,天娛傳媒希望以後能通過一系列影視動作改變這種格局,為整個影視界註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力行孝悌仁义 唤醒心中的本善 资料来源

力行孝悌仁义 唤醒心中的本善 资料来源:学佛网

作者: 蔡礼旭

时间: 2012-10-23

整个文化的精神,“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因为夫子他的整个智慧也都是承传尧舜的智慧,祖述尧舜,是从这些圣王当中把文化承传过来的。所以夫子说他是“述而不作”,他只是把这些真理把它承接下来,他绝对没有说这都是我发明的,都是我知道的。所以夫子非常谦虚,而且也告诉我们,整个人生的真相,这些古圣先贤都讲清楚了。现在人常常都我创新,我的智慧比孔子还高,比佛陀还高,光是听到这个就知道他绝对是邪师。因为真有智慧的人都很谦虚,我们要懂得去判断。当我们去力行孝悌仁义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利益这个社会,因为孝悌仁义是每个人本善的心当中本有的,透过我们去力行之后,会把他们的善心给唤醒。这个社会会沉沦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榜样的力量。大家都爱钱,又不是只有我;大家都不守法,又不是只有我,所以风气一下子就拉不起来。所以不能怪别人,要怪我们自己,我们现在有没有演孝道出来?

有个企业家,他在企业界算是成绩很优秀的,也是列在前几名的一个大企业。他跟一个厂商签约,这个厂商是外商,他签约的额度是超过上亿的资金。要签约的时候派的是他们公司的副总裁,不是他亲自去。这个厂商在跟他们谈的时候说奇怪了,你们总裁怎么没有来?这个副总裁就说到,今天是我们总裁他母亲八十岁的生日,我们总裁要陪母亲过生日,所以今天这个契约是我来代表谈。副总讲完之后,厂商的代表老板听完马上就站起来,就快步走了出去。这个副总裁吓了一跳,心里想人家不高兴了,不跟我们签了,就追上去。追上去以后,这个厂商就对副总裁讲说,你们总裁的家怎么走?我一定要去看看真的有这样子的人吗?上亿的生意不谈,居然给母亲祝寿,现在这种人我看不到了,我们今天非到你们总裁家去看一看不可。

后来一群人真的就到总裁家里面去。一进去,这个老板看了之后很惊讶,因为他本来想说,一定是请好几桌,很热闹。结果才一桌,就这个总裁的兄弟姊妹、子孙,聚在一起给母亲、奶奶祝寿,然后又看那个菜都是素菜,很简单。这个老板就把这家的总裁叫出去,说你也太寒酸了!给你母亲八十岁的祝寿,居然吃这些东西,这太不应该了。这位总裁孝子不急不徐的对他们讲,说我母亲喜欢宁静,不喜欢热闹,所以我们只有自己家里人聚。而我母亲她吃素已经很久了,她都喜欢吃些清淡的素菜,所以我们都是顺着母亲的意来孝敬她。所以孝字都跟顺合在一起,叫孝顺、孝顺,能顺父母之意才能得父母之欢心。

总裁就对这个厂商老板讲,你假如不介意,可以跟我们一起吃。他们接着还有举行给他母亲行三跪九叩礼,给母亲拜寿。所以他们在一旁观礼,当看到这个总裁恭恭敬敬跪下去给他母亲磕头。当下这个老板看了很感动,感动到自己站起来,说我也陪你一起给你老母亲磕头。我们从这里感觉到,那种至孝真正演出来的时候,真的把人的善心都唤醒。为什么舜治理天下这么安定?因为舜是大孝,他面对父母对他这样的态度,甚至还要陷害他,他完全不记父母的过失,一心只想着如何报父母的恩德。所以天下的人看到,连这样的父母,大舜都是尽到这样的孝道,我们比起大舜差得太远了,我们太惭愧,一定要以大舜为榜样。所以他的孝心就唤醒天下人的孝心。当下那个至诚的孝,真的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现今处处暴戾,家庭紊乱,实乃孝道之沦亡,失其人之根本。欲令社会康泰,人人心平气和,应于子弟幼小之时,授以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令种善根,待其成长后,花开果熟,善行日增,孝行百出,则祥和之气自成一片,百福定能感应而降。故扎根教育,不可忽也。

什么是戒?守规矩、守法就是戒,佛在经教上给我们讲的规矩我们要遵守。我们现在住在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有国家、有政府,有典章、有制度,有风俗、有习惯,样样都要遵守,都要做出来,世出世间法都要把它做出来。世间法再多,我们中国老祖宗是真有智慧,把它归纳成十二个字,简单,再多再多不出这十二个字的范围,这不容易!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我做到没有?「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怎样才能做到?觉悟就做到了,迷做不到,觉悟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菩萨戒经》里头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的孝悌忠信的对象是什么?一切众生。尽孝、尽悌、尽忠、诚信,这里头没有讲对德行高的、年岁长的,没有讲这个,对好人,不对坏人,也没有。既没有的话,一切众生一律平等,对我有恩的人我是这个态度对他,毁谤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也是这样对他,尽孝、尽悌、尽忠、诚信,一定要这样做。这是什么?这是觉悟了的菩萨,他是这样做法的。你还有分别,你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没有分别。我们今天也没有真正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做到,但是我们今天在大乘经教里长时间的熏习,我们解悟,解悟如果真的去干的话,肯定就真的觉悟,你不干不会,你要一干就真觉悟了。你看,许许多多忏仪里,「一心恭敬」、「一心顶礼」,那是礼义廉耻的礼,真的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这就是定慧,我们讲这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它的体是什么?就是定慧,戒定慧。

中国的老祖宗,我们把它归纳起来,他只教给我们十二桩事情,好记!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超越这个范围。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对尊长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忠,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骗,孝悌忠信。待人接物要懂得礼貌,礼非常重要,不能小看,你要是轻视了礼,社会就会**,家庭就不和,所以古人对这个礼非常重视。在一个家庭当中,父子、夫妇、兄弟人人都要守住礼,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在社会上人人懂礼,社会祥和,社会稳定和谐,它很重要。义,义是道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这就是义。廉是廉洁,不取分外之财,不会占别人一点便宜,这都叫廉。知耻,我们的德行不如人,耻辱!学术不如人那是其次,最重要是德行。纵然再贫贱,有德、有道,在社会上还是为人尊敬,即使到后世人家提到了,肃然起敬。我们想想孔子,想想颜回,二千五百年之后听到这个名字还肃然起敬。他们在世的时候贫穷,也没有社会地位,可以说是贫贱之人,但是他有道德,这一点重要。后面四个字,仁爱和平,仁,「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会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爱人就不会害人。最后是和平,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你看老祖宗只教我们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做到了,天下太平,社会就和谐,人这一生他真的过的是幸福美满的人生,就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性德,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标准。

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很重要的现况,因为我曾经在大学有几堂课,大学的老师跟我说,伦理道德现在一定要赶快推广,为什么?大学现在都找很多“成功人士”去给大学生演讲,这个成功人士加括号,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赚不少钱。结果有次,有个成功人士站上去讲了一段话,他说:“诸位同学(台下都是大学生),你们这一生想成功,首先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犯法,什么事都可以干。”那个老师在底下冷汗直流,更让他惊讶的是什么?这个企业家一讲完,底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孩子他也不懂,先入为主。有些企业家就说,这个伦理道德赶快叫企业家出来讲,为什么?因为社会大众都觉得我们是成功的代表。所以诸位长辈,看下去你们都是有福报的人,我看企业家不少,所以得你们去讲,道德商业怎么样致富长长久久,我就讲不了,一看就是赚不了钱的样子。

我们从这里就看到,这些社会的乱象,就想起老祖宗那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有家庭、社会、世界的问题,说实在的,只要几个字就完全解决了。大家现在把社会的种种问题、家庭问题,是不是这几个字就解决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八德有两个说法,合起来刚好十二个字。家里有孝、有悌,这个家就和了,不吵了。人能忠,忠于另一半、忠于父母、忠于朋友,那还有哪些冲突!守信,你看诚信,那你事业就没有问题。现在多少的冲突都是不守诚信。礼,人与人的摩擦,不守礼。义,讲道义,人不讲道义都没安全感。以前你看人有道义,整个家族支持他,他不怕;现在的人,连旁边的人都觉得不大可靠,还没结婚,就先财产公证,这代表还没结婚就想离婚。你看人不讲道义的时候,很没安全感。

廉,现在公司的问题、政治的问题全部都出在不廉、不耻,礼义廉耻国家的四个柱子,四维能张显,国乃复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家看看,现在全世界的政治,不就是这四个字没办法照做吗?国会打架,无礼。他打架,打完不是没事,电视每天在那里播,下一代特别会打架,你看糟糕不糟糕?所以我有次回去,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他说不能只重成绩要重德行,你看那些学历这么高,都是硕士、博士,当那么大官还打架,把下一代都教坏了。我听完很感动,为什么?台湾连出租车司机都觉悟了。所以你看,他都不守礼,他乱搞,这给社会很不好的示范,有没有义?有义的话,念念为人民着想,不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还有廉耻,他不贪,给社会最清廉的榜样,整个政治不从礼义廉耻去提升,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不是制度的问题,也不是主义的问题,是实质的德行。你有这么好的制度,有这么好的学说,那都是房子,它得有柱子,没有柱子,它早晚要倒下来。你看这么多好学说,在近代这么发达,哪个民族更兴旺,哪个国家更安定?没有!所以要重实质,就是德。民族主义,孝悌忠信是精神;民权主义,真的把人民放心上,礼义廉耻是根本;民生主义,念念为人着想,要有仁爱和平的心,那才是根本。这个时代得抓到根本,抓到实质的东西,才能真解决问题。

你看孝是人生的根,“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找到了,根固好了,开花结果,那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我们可不能没有根,每天喊着“仁爱和平,世界大同”,那都是口号,就跟那个花,它没根,插在那里能看几天?当然也满好看的,可是它没有办法持久。孝是根,悌忠信是做人的本,一个人没有忠、没有信,没有办法在人群立足。再来,做人的枝干礼义廉耻,他没有枝干,他没有办法利益人的,他没有礼义廉耻,到哪都给人家添乱。再来,仁爱和平才是一个人人格的开花结果。所以老祖宗很多教诲都引导我们,人生一定要从根本下手,而根本,孝是事亲,他的天性从这里引发出来。很多朋友就说:“奇怪,你们的课才四天还是五天,怎么很多人走进去的时候头是这样子,为什么听完是这样子出来的?你们怎么这么会洗脑。”他误会了,老祖宗是顺着人性教的,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智慧。他不了解还以为是什么魔术,不是这样的。很自然的从家庭,从小事亲;敬长,尊敬长辈、尊敬兄弟。再延伸到,在团体、在单位里面,他懂得事君,这样的功夫。礼义廉耻才能够治理团体,为国服务,治。仁爱和平,你能做出仁爱和平,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你的风范就能带领天下的安定,天下平。

所以你看,老祖宗十二个字,从家到平天下,完全是贯通的。这是师长上一次,学生跟师长见面的时候,师父教诲我的,所以我今天得给大家讲,不然我下辈子会愚痴果报,吝法不行。而大家想想,这十二个德目,《弟子规》都教给我们,孝,“入则孝”;悌,“出则弟”;忠,“亲所好,力为具”,这就是他忠的源头,真的所有德行的源头都在孝道,“百善孝为先”。他对父母都不尽忠,他去对谁尽忠?“亲所好,力为具;亲有过,谏使更”,也是对父母尽忠,养父母之志。信,那就不举了,这个信里面,“凡出言,信为先”,那一天都在讲信。礼,“将加人,先问己”,这也是有礼,包含“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都养他的恭敬心。包含第一句“父母呼”,这是对父母的礼节,他恭敬心就从这些生活引发出来了,所以《中庸》才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恭敬心什么时候培养?礼拜天的时候才培养?不是这样的,随时生活当中都让他保持着。孝悌忠信就是修身齐家。我是都可以,因为我是尊重著作财产权,师父这么写,我就这么给大家讲。但是因为刚好是顺着,写下修身齐家这样子。

《弟子规》每句话都是养孩子的善心,我们得看到这里才知道,每句都影响他一辈子。知道它的重要性,那你一定尽心尽力教他。我们看“冬则温,夏则凊”,养什么心?养他的细心,养他的耐心,养他体恤的心。不然孩子大学毕业了,你让他去上三节课,他就体恤别人?他就很会去爱护别人吗?不是。从小对父母生活很细腻,无微不至,就养了他体恤别人的心。一个孩子有体恤别人的心,请问他干哪个行业不会成功?保证他成功,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以服务为目的,这才是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从小这些特质就完全发挥出来。而且他什么时候培福?他那个心地起来的时候,他的福就开始长了,不是他出去工作才开始长福报。所以礼义,“事诸父,如事父”,这是礼。“恩欲报,怨欲忘;勿谄富,勿骄贫”,这人的道义,“勿厌故,勿喜新”。廉,“物虽小,勿私藏;用人物,须明求”。耻,“勿自暴,勿自弃;德有伤,贻亲羞”。爱,“凡是人,皆须爱”;仁,“将加人,先问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不闲,勿事搅”;平,大家回去自己想。

刘余莉:富二代官二代 都是没有教育的一代

谈到“李刚门”,刘余莉教授说:“富二代也好,官二代也好,都是没有教育(好)的一代,不仅他们这一代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上一代、再上一代也都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古代人讲“爱之不以道是足矣,害之也。”。

刘余莉:良好的家教是教孩子惜福积福 而非骄奢淫逸

刘余莉教授告诉我们,纵观历史,凡是能承传三代以上的家族,都是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的教育,都是有严格的家规、家训、家教的。而这些家规、家训、家教,没有哪一个是教人骄奢淫逸的,都是要教导孩子要惜福要积福,要知恩报恩。三代以上的家族都是孝悌传家,都是识书达理,有教诲的。所以我们现在说官不过二代、富不过二代,那都是缺少教育的结果。

刘余莉:缺少恭敬之心 就会走到哪里都自以为是 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最缺失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一种恭敬的心,走到哪里都是自以为是,不能够和人和谐相处。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次序应当是:首孝悌,次见闻,先培养品德,后学习知识技能——即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刘余莉:对年轻人最大的忠告——做人以诚谦孝悌为本,以仁爱之心为根

采访最后,刘余莉教授告诫现在的年轻人,要以诚谦孝悌为本,以仁爱之心为根。在家能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能够友爱兄弟,这样才能把这种爱推而广之,做到互爱、互助,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的《弟子规》还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以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基本道理做起,所以我们希望年轻人从学习《弟子规》开始,把传统文化的根给扎好,不要去谈玄说妙,相信这个社会离和谐并不遥远。

学会感恩,心中有爱。龙川一中初中部九年级学生陈×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写道:“以前我经常对父母发脾气,对父母的批评总是恶言相向,通过学习《弟子规》,才明白‘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承’的道理。今后我要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据了解,不少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懂得了基本的做人道理,学会了感恩。

塑造品德,提升素养。学习践行《弟子规》,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抓手,学生们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品质。培英学校学生刘×在诵读感言里写道:“以前我在学校经常和同学因一点小事就吵架、翻脸。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不禁红了。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该怎样和同学相处。”不少老师反映,许多学生通过学经典,提高了写作水平,在作文时,不少学生能引经据典,听、说、读、写能力逐渐有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学风。

师生共进,共品经典。自开展《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每天自觉学习《弟子规》成为师生们的必修课。县实验小学的黄老师,每天都看《弟子规》易解或讲座光盘,并与学生共同学习、践行《弟子规》。她说,教师要以身垂范,与学生共品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精神的指引者。

感同身受,重受教育。孩子们的变化也感动了家长。很多家长反映,过去连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的孩子竟然懂得打扫卫生、帮忙做饭洗碗了;还有些嫌弃爷爷奶奶罗嗦的孩子学会了耐心倾听,还学着给老人家梳头。《弟子规》学习活动的开展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家庭,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此外,有的学生还和家长共同学习《弟子规》。比如,有的学生在家教家长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等语句。通过“小手拉大手,”一些家长也自觉加入学习《弟子规》的行列。

■延伸阅读 《弟子规》由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为《弟子规》。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及养成忠厚品质的优秀读物。《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yiru的日记

yiru的主页 广播 相册 喜欢 二手 活动 发豆邮

照抄为人师表

2011-12-04 02:02:32

悲哉!中国现今的教育————奴化教育(为何中国盛产叛徒?中国的教育方式:奴化教育)

中国教育发端于孔子,孔子的一套是“传道授业解惑”式师傅带徒弟,弟子无人超过他,孔子后中国甚至没有人能称为教育家。《论语》几乎全是夫子自道一人独白,没有学生质疑,更没有学生反对他的观点,满堂灌填鸭式,即使有所谓循循善诱的启发式,也不过是启发学生说出他早已知道要告诉学生的内容。“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就是教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启发式实际上还是不平等。

孔子认为自己是“学而知之”,在对话中,他是以“学成者”的身分高居于他人之上的,对学生,凡是需要知道的他全知道,凡是他不知道的都是不必知道的。他教导说:“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认为自己所知的那一点是不可怀疑的,必须“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却从未考虑过是否会有自以为知其实却并不知的情况,后面这种情况正是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知和那些号称有知识的人(智者)的知都抱怀疑态度的根本原因;所以孔子的“知其不知”与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education发端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对学生的发问、引导、辩难。上课前老师不一定有什么现成的结论,结论在他们的探讨中。老师启发学生?不,简直是在刁难学生。学生听从老师?不,是在质疑、反驳老师;唇枪舌战十分激烈。他们是师生,更是对手。在他们那里,可能没有标准答案。符合标准答案的学生也很难是好学生。谁的见解新鲜出奇别具一格,与别人与老师的不一样,有一点创新就是好学生。老师会给他一个高分。即使错了也会受到鼓励。

“师道尊严”这个成语,比起亚理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境界,差得太远。虽然孔子也言不由衷地说什么:当仁不让于师,不过他真正赞赏的却是乖巧听话会拍马屁的颜回,对喜欢顶撞他的子路就很不满。

把真理当作老师,真理会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多、人们都有进步和提高从而超过大师,而把老师当作真理只会真理越来越少、师傅越来越多从而使人萎缩。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师徒一个胜一个,西方至今也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孔子输给了苏格拉底,中国的教育输给了西方的education。

古希腊有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先秦诸子是:吾爱吾师,吾更爱圣王。诸子用臆造的道德高标准(圣人)来胁持人民的意志和精神、乃至肉体,中国思想家根本不是思想家,而是教人如何做个好奴才的欺名盗世的处世家。

刘邦于公元前196年11月过山东曲阜时,用太牢(牛羊猪三牲)隆重祭祀了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后经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使孔子成为“万世师表”。

经过无数打压、围剿、杀戮,“异端”已赶尽杀绝,中国人已不知道什是“思想自由”。“崇圣”思维成了中国的主脉。

“崇圣”就是崇拜圣人。“圣人”就是过往已成名或可能成名的伟人,且爱屋及乌,这些伟人的观点言论当然在崇拜之列。他们从来不愿意从反面来驳斥圣人的观念,就囫囵吞枣地接受了圣人的观点,终于成了圣人的“心奴”,成了儒学的奴隶。宋儒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孔子不生出来,古往今来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人便统统没了脑袋.“崇圣”思维穿着眩目的正统外衣,具有很大欺骗性,其错误在于认识方法出了偏差,症结是“脱离实际”。“崇圣”思维无异于自阉人类宝贵的主观能动本性,终致误己误人误国。

西方中世纪达1千年,但教会对人的思想控制也就几百年的时间,以后被宗教改革突破了,思想言论就自由了,可以宣传无神论,譬如马克思。儒家的奴化教育

以“孝”为教的中国教育一如它的反文旁,其实是反文化的。把人视为工具的教育是反文化的。文化和教育本来源于和服务于民众和民众的学习与实践,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本质上就不是为平民为社会为实践服务而是为统治、束缚、愚弄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不是文化和教育的主人而是相反。它充满了特权主义霸权主义官僚主义神秘主义伪精英主义贵族化的气息。它有意无意地用最繁琐的内容最专制的形式最高昂的代价让人学了许多(不能说全部)最无用的东西,中国人教的学的更多的是“御龙术”而不是“御马术”,大而无当华而不实。

孔子倡导的教育是奴化教育。这套奴化教育正是孔子所鼓吹愚民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大抵相同,由于教育的不同才产生了差距。既然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习性,那就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致其道”。所谓“道”,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社会的道德规范。孔子主张学道应先从孝悌入手。

在中国,“孝”字的本义有二:一是如《说文解字》所释“孝,善事父母者”;二是“继志述事”,如《礼记.中庸》所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即继承先祖的遗志、事功和经验。这种意义的“孝”,开始被视为人们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有的说是在商代,有的说是在周初,总之是很久远的事。

儒家把“孝”提高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在儒家看来,“孝”不仅指在生活上赡养父母,还要无条件地顺从父母。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为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柔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不触犯他,虽然内心忧郁,却不怨恨。

孔子把是否违背父亲意志作为衡量孝的标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勿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是多年之意,即父死多年也不改变其生前的意志,这才算孝。为什么父在观其志呢?因为古时候父亲在世,儿子不能做主,要按父亲的意志行事,要百依百顺。

可为什么父亲去世了,仍然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不是发神经吗?爹都死了,还假惺惺地“无改于父之道”,装出一副“孝顺”的样子;要“孝顺”,要“无改于父之道”,那就该一辈子“无改于父之道”嘛;做人要有始有终,为什么三年(或X年)就不了了之?这到底是出于“孝顺”,还是做秀,还是怕坐牢,还是怕鬼魂缠身? 孔子曾用“无违”概括了孝悌的实质,“无违”是指不要违背君父官长的意志。这种只知道对父母兄长唯唯诺诺、没有任何自己的意志和抱负的“孝子”只能是“愚子”。这些“愚子”到社会上就变成了忠臣或顺民。只有平时在家里养成不违背父母兄长的习惯,在社会上才不会违背君主官长之令。

因此有子感慨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这段话清清楚楚地将儒家所要宣扬的“孝悌”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表露了出来,宣扬“孝悌”从来不是什么儒家的“本义”,只是手段,维护君尊臣卑统治秩序的权宜之术而已。这样,儒家的“孝”道便成了维护中国专制社会稳定的基本道德力量,并进而成为一个伦理专制政治规范。孝被抬到“丧尽天良”的地位。

有人曾问孔子为什么不参政,孔子回答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在这里把孝悌与政治划了等号。孔子认为一般的人只要培养其孝悌思想就行了(他称这种伦理道德的培养为“学”),一般人能够懂得孝道,就算是学习过了。他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悌是根本,学文只不过是“行有余力”的人的进一步深造。子夏进一步阐发了孔子思想,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而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其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直截了当地把孝悌的培养当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了。

可见,培养没有自己意志、没有自己思想的“孝子”、“忠臣”就是孔子教育的宗旨和根本目标。这种奴化教育难道不是愚民教育?

宰予提出了对三年守孝的异议,被孔子大骂了一顿。宰予的观点是:三年守孝,礼乐必坏,农事必坏,阻碍了发展。孔子却说,父母生养孩子,孩子三年才走出父母怀抱,父母死后三年,君子都不会吃饭香甜心中快乐;宰予真不仁义!

孔子口头上讲什么三年之丧,可当他母亲死去不久,他还披麻带孝时,一听到季氏举办宴会,便立刻赶去赴宴,结果被阳货赶出,这就是圣人的孝道。三年之丧只是说给别人听的,哪里是他自己信奉的?

《不肯去观音》将上映 三大看点唤醒心中善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