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4-21736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07:37: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自由”“不自由”两组关系;浙江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门与路”,辽宁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霓虹灯与繁星”,福建卷作文题的关系是“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此外,2013年全国课标乙卷的“切割钻石”、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辽宁卷的“沙子变珍珠”、湖北卷的“上善若水任方圆”,2012年江西卷的“‘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与‘要想到你没有什么’”、浙江卷的“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以及2011年上海卷的“‘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等,其“关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都比较明显。

审读此类文题的题意时,我们必须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相关概念置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核心内涵,精准地确定立意点,确保过好审题、立意关。

一、从梳理关系入手,有效把握供料内涵

近年来,多省市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中,大都做了这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样就对材料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多角度审题一定要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要从某个角度出发,统筹整个材料的内容或引发的思考。换言之,多角度审题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或瞎子摸象。对于“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而言,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材料中包含着哪组(哪些)关系,进而洞悉考题隐含的方向与命制意图。

【试题解析1】

(南通市2014届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本则材料由三句名言组成,每句话都有“关系”包蕴在其间:

第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关系是:普通人-尧舜那样的伟人。意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伟大的人(普通人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二句话“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关系是:并不伟大的人一伟大事业的缔造者。意为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暗指他们通过特定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第三句话“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关系是:心的平凡一事业的不平凡。意为以平凡的心态追求伟大,取得伟大的成就。

如此看来,三则材料均指向“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的关系,且暗含“平凡(普通、平常)”成为、成就“伟大(不平凡)”之意。如果疏于梳理关系,无视“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之间的关系,转而谈“人生的价值在于成就一番事业”“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在世应当有梦想”等,就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下作文也就偏题或离题了。

【试题解析2】

(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这道作文题选用的是概述性的事实材料,它以“照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涉题;材料通俗易懂,两段文字间蕴含着多组对比:

黑白胶片的时代-数码技术的时代

照片很少,只记录下几个瞬间-照片很多,记录点点滴滴,可随时上传、分享

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照片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一次次翻看中唤起永不褪色的记忆-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

由此可见,“黑白胶片的时代”“数码技术的时代”是影像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科技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便捷与精彩的同时,也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情味变得淡薄。概括地说,供料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从审题方面看,考生应把“照片(科技)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特别是情感)的变化”结合起来思考和联想,不可只写一面(例如只写“科技的进步”“一张照片的记忆”等);应着重探讨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我们已经或正在失去着些什么。

面对本题,假如立足“材料内容”(即材料本身所说的内容,通常是材料的表层意思)构思作文,可以写:(1)科技的发展使影像变得丰富而易得,与此同时,科技这把双刃剑也让“照片”变得不是那么珍贵了。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照片之外的意义比照片本身要大得多”,实际上照片越少越珍贵,而大量的照片往往使你一翻而过。过去留几张非常难得的照片,它本身就是对那个时代或一个生命阶段的宝贵记忆。(2)为了避免“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之人、多情之人。(3)“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这恐怕是一个“想多了”的心理幻象——你的生命依旧精彩,从你空虚的指缝中流走的,其实是生活的仪式感。

假如着眼于“材料含意”(“材料含意”指向材料的深层意思与内在意蕴,如引申义、比喻义等),本题写作点又如何确立呢?那就必须明确,影像技术只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码照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对现代生活造成冲击的折射,是科技时代、数据时代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变革的表现之一。换言之,日常生活中与“照片”类似的变迁还有很多(如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书信”到“短信”“微信”,从“日记”到“博客”“微博”)。具体的写作角度示例: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电脑、网络的神速发展令我们眼花缭乱。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用手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长年累月地打字,让我们连有些汉字都忘记怎么写了。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如今这个年代,信息的快捷和图像的传递,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减轻了亲人间思念的痛苦,却使我们品味不到某些细微的感觉。什么是“望眼欲穿”?什么是“地老天荒”?“家书抵万金”是一种怎样的喜悦?“久别重逢”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将来的人们,大约不会有太深切的体验。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变得越来越浅薄。

二、分清具体关系,合理确定写作点

“关系”型材料作文之“关系”,究竟包括哪些类型呢?试择要列举:

1.并列共存关系。所谓并列共存,即多个概念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典型例题如2013年湖北卷的“上善若水任方圆”,其常规立意有“‘方’是方正、正直,‘圆’是圆通、包容,两者可以兼得”“守正不偏但又能合理变通的生活态度值得提倡”等。又如完成2014年江苏卷的“青春是否不朽”,既可针对供料前一句话(“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咏叹“青春”之“不朽”,或者针对后一句话(“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直面“青春”之“易逝”,更可以融合、融通这两句话,评议青春既“不朽”也“易逝”(能写出“易逝”与“不朽”的转化,文章会显得深刻而透彻)。参考立意:(1)青春作为一段时光是无法挽留的,但青春的心态、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创造却是可以永恒的。(2)青春里有阳光、有雨露、有憧憬、有梦想、有生长,但也有感伤、烦忧、无奈、叛逆乃至颓废。面对匆匆而过的青春,只有意志坚定,乐观向上,不断追求,才能经营好她;只有依靠“真理、友谊、爱情、书籍”等经得起时间腐蚀的东西,才能让自己获得一段新生,变得心驰神往,出神入定,从而得到永生。

2.是非取舍关系。是非取舍是指各个要素之间是是非、对错的关系,对它们应当评判是非、有所取舍。

【试题解析3】

(名师预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沙尼亚山林里生活着两种鸟:长尾鸟和多多鸟。它们共同的天敌是树蛇。长尾鸟目光敏锐,但天生胆小,见到树蛇后就会立即飞走,躲得远远的进行示警。而多多鸟虽然没有长尾鸟目光敏锐,但它发现树蛇后,会整天在这棵树的上空盘旋,一旦发现哪只鸟想要在此栖息,就会飞过去,把那只鸟撵走。

鸟类专家指出,这两种鸟都有善心,但长尾鸟胆小,而多多鸟却以善举挽救了许多同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两种鸟”这个故事中暗含两个关键词,一为“善念”,一为“善举”。“但长尾鸟胆小,而多多鸟却以善举挽救了许多同类”中的“但”字启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善念”层面;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事实上,“善念”和“善举”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社会与文明的距离。目前,不少人都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都喟叹市场经济对道德世界的巨大冲击,都在感慨“扶人有风险,行善需谨慎”。我们不排除道德的天空存在雾霾,可也不要因此否认“晴朗的天”;不要选择性地忽视了在身边“扶不起”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的故事还是“好人有好报”。当然,考生也可适度肯定“善念”,认为善念诚可贵,善举价更高,常怀善念更要常行善举。

3.并非绝对关系。即构成材料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典型例题如2013年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其常规思路自然是写有关联的两件(类)事,其一受重视而另一被忽视、遭冷落,在对比中追问、反思,以突显习作者自身的精神追求,或表现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合理现象的针砭与疗救——此为顺着“还有更重要的事”正向立意。然而,本题也可反向立意——相关依据在于“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一语中的“似乎”,以及“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句提示语,比如可如此立论:“更重要的事毕竟离我们太遥远,立足平凡的岗位或自身兴趣爱好,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做好乃至做到极致,不也同样值得肯定吗?”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加快了。当然,有时候材料会直接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如“切割钻石”一题借助老切割师的话,直接告诉我们“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就是说“勇气重于经验、技术”“经验、技术、勇气应发挥合力”。

三、区分题型“小类”,有区别地构思立意

细察“关系”型材料作文,可以发现它实际上包含两个小类别:一类是只能揪住“关系”来立意的。如“人皆可以为尧舜”等三则名言,不能只写“平凡”或只写“伟大”;如2014年上海卷的“穿越沙漠”,也只能从“自由”“不自由”两者关系着眼入题写作,不可只写“自由很美好”或“不自由普遍存在”。另一类题目则可写角度比较丰富,可“分写”,也可“合写”。

前者可称作“紧密团结”型,试题提供的材料多为名人言论,其中的多个概念是紧紧相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后者不妨叫做“相对独立”型,题目材料可以是某则故事、某种社会现象等,其中的多个概念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试题解析4】

(苏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种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此题属于既可“合写”、又能“单写”(“单写”懒蚂蚁或“单写”勤蚂蚁)的考题。

从题目材料看,“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组织中分工要合理,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如同战场上,需要有人驰骋沙场,也需要有人运筹帷幄。作文参考立意:

1.关注两者关系:(1)每个人(或“每类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发展;(2)在各司其职中实现自我价值。

2.立足于勤蚂蚁(“单写”懒蚂蚁):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3.着眼于懒蚂蚁(“单写”勤蚂蚁):(1)“懒”于杂务而勤于动脑,自有其价值;(2)要善于思考,学会探索;(3)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或者说做好准备才能摆脱困境。

兼论两种“蚂蚁”时,可有如下阐述:

勤与懒是相辅相成的,“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观察、思考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不可能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因此,在人才的选用和配置中,需要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合理运用,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我。对于不能成为“懒蚂蚁”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与“懒蚂蚁”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谐共处,贡献其最大能量,携手确保集体安全、稳定,深入推进集体和谐发展。同时,对于“懒蚂蚁”式的人才,要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开拓,为集体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和指导。

第二篇: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个性化学案

教学过程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明确关系型作文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目要素间的关系;关系型题目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明确关系型作文作文题

所谓关系型作文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题目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又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关系作文题,行文中作者很好地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并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目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题目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题目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个性化学案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题目,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题目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如条件、因果、主客等),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题目,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个性化学案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题目的诸个要素。

有些题目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注:“我”和“地坛”是一种主客关系:所谓主客关系,是指题目中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奴客体,或想象自己如何驾奴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

而有的题目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题目,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

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题目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题目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写作时必须注意事项:

1、坚持两点论

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有的人往往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示例: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请以“勇敢和妥协”为题目,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谈“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2、坚持重点论

个性化学案

关系型作文题目,写作时除了要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示例:请以“模仿与创新”为题目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两大禁忌:

禁忌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题目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题目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题目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禁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题目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题目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五、审题举例:

1、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快乐幸福,但不是所有的思维转变都能带来快乐幸福。

2、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自信”有可能阻碍“信他”,而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3、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个性化学案

明确:是是非取舍关系(扬此贬彼型),我们可以面对“遭遇挫折”但我们却不能“放大痛苦”。

4、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题目作文.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型)。有人文素养能带来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文素养”都能带来发展。我们要“人文素养”,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寄托在“人文素养”上。

5、以“平凡与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型(有此有彼式),平凡可能带来不自豪——自卑,但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平凡。

6、以“关爱与幸福”为题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关爱能带来幸福,但并不是所的关爱都能带来幸福,或负担或麻烦等。

7、以“语言与沟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语言影响沟通,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靠语言的。

8、以“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型(有此有彼式),“自我认识”可能阻碍“客观评价”,但两者都不可或缺。

【写作范例】

作文题

1、“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 走与停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于是又要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顿,但是这种停顿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做的短暂歇息,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做的短暂停留。

个性化学案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骨”,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策划家。苏秦在家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做的短暂歇息。人,何止苏秦一个呢?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兴复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屈辱在曹操的兵营中种菜,他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有可能停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停顿就是调整,停顿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作文题

2、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写作指导]:本题立意可以是:

一、现实生活中,激;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

一、没有扣住“竞争;【优秀作文】竞争的步伐;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

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遇上过人生的荆棘: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等文豪都曾经在人生的路上停歇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停顿,是因为小人的加害,国君的昏庸,他们的停顿,是为了自己和他人走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歇息、他们的停顿,是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得远,走得更加冠冕堂皇![名师点评]: 文章开头连用两个比喻,将人生比作“旅游”“马拉松赛跑”,指出“需要停息片刻,才能更好地前进”“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巧妙扣题,再联系现时 文中事例丰富,有很强的说服力,苏秦、刘备、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一个个历史文化名人,正反对比,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丰厚,而且详略得当,观点明确,立意高远。

个性化学案

作文题

2、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本题立意可以是:

一、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二、竞争,并不排斥人情。

三、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理应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写作思路参考:

一、如果准备摆开架势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

二、如果准备迂回渗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寻找象征借代或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

三、还可以构思一篇辩论稿,比如通过正方一位辩手的陈词,阐明自己的见解。

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

一、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加以诠释,而是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

二、对话题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都说成是一种竞争。

三、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也有人选择人情,而我觉得既要参与竞争也要讲人情??于是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够明确。

【优秀作文】 竞 争 的 步 伐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在进入同一家公司就职后,其中一个人却经常在上司面前毁谤自己的朋友,导致对方因不堪忍受而辞职。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往来。也许故事至此便可终了,但数年之后,那位已经是别人上司的“损友”,却通过午夜的电波,将积压数年的歉意与悔恨全部释放,并真诚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够原谅他,给他一次化敌为友的机会。

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那被“竞争”冲昏的头脑和为此而付出的失去挚友的代价。

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竞争,这个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车轮,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

个性化学案

己。正是因为这一道道人们自筑的藩篱,将无数渴望真诚与关爱的灵魂,囚禁在了一个个荒凉的孤岛,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于是,不少人个个犹如刺猬,或如乌龟,随时准备竖起刺去扎所谓的“对手”,或是随时准备将头缩入壳中以保卫自己。竞争,其实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一时糊涂,作茧自缚,却将罪过全归咎于无辜的“竞争”。

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他们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也许清醒者一开始便看穿了“竞争”的本质,但许多人却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意识到:他们给竞争下的定义是多么荒诞不经,幼稚可笑!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浪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当所有的竞争者都将实力与人格的步调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

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名师点评]:文章在切题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为:

一、说理有深度。作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与“人情”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如“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既针对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竞争??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又就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能有这样一番精当的阐发,是作者思想比较成熟的表现。

二、表达有文采。文章词语丰富,修辞精彩,不少语句(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意蕴丰富,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个性化学案

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我们成功,反而会使我们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化难为简,循格求变──关系型话题作文

四式破解

关系型话题是考试作文的常用题型,由于和单话题作文有异,学生对这类作文颇感棘手,不少学生看了市售资料特别是范文后,每每会产生一种“不看还明白,越看越糊涂”的感觉。众多流行资料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具体操作或语焉不详,流于空泛,或烦琐哲学,望而生畏,或讲解和范文两张皮。经不断的教学思考和实践,笔者将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流程简整合为“四式”。第一式:细审关系下判断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一大难点在于话题所列对象本是松散的,如“执著与变通”“出人意料与意料之中”等,将如此松散的对象同时入文,行文非散即杂,故写作者必须进行适当“转化”,有必要把松散的二者捏合成一个整体。“捏合”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座大厦的墙基,不经过这一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整合二者的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是:下判断,即对所列对象全面、辩证地审视,选中某一角度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其内在关系。

下判断并非是一件难事,只要打开思维,选准角度,量力而行,判断可以在谈笑间下就。选准角度是下判断的要害,下判断常用的思维角度(切入口)如下:

1、支配型:如情感左右认知 目光决定位置

2、转化型:如短暂可以铸就永恒

3、对立型:如是与非不可调和

4、统一型:如经典与时尚可共赢

5、优劣型:如防患未然胜于亡羊补牢

6、目的型:如缩小是为了更好的放大

个性化学案

需要指出的是:判断如何下、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局,在关系考量、文字表述等方面应通盘考虑。在表达上应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表达简练、概括、晓畅,字数控制在十五字以内

2、判断明确、态度明朗,忌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3、表述合理,经得起推敲,忌剑走偏锋,说过头话

4、便于论证,忌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式:开宗明义亮观点

应试作文作为一种特定背景下的作文形式,忌讳用“聊天式”“漫谈式”的行文方式展开,如泛泛而论,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或“千呼万唤不出来”。

作文兵法: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段之内,必亮观点。

即在文章的开篇部分,就要以简练的语言、醒目的方式亮出观点,排出底牌,不必藏藏掖掖,闪烁其词。

为什么要“三段之内,必亮观点”呢?

对自己而言,及早亮出观点,便于廓清行文思路,统筹安排,写“心中有数”之文;对阅卷者而言,尽早看到作者观点,有利于把握文章走向,方便“快捷把脉”。一言以蔽之,首亮底牌利己利人。

试看话题“学习别人与打造自己”之开篇:

当苍鹰自由展翅于天地之间时,地上的人类仰望苍穹立下宏愿:有一天人也要上天。于是地上之人探索鹰飞之理,学习鹰飞之技,终于人类也能和鹰一样一飞冲天。当鱼翔浅底之时,人类以鱼为师,造出堪与游鱼相媲美的潜艇。由此不难看出:学习他人有益于打造自己。

首段即简约亮出观点,何等简捷明快!第三式:紧扣论点摆事理

在完成前两式之后,关系型话题作文实际上已转变为常态作文,文章随即也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文章是否可以立起来,厚起来,美起来。

作文兵法:不弃不离,围而克之。即以论点为灵魂,摆事实,讲道理。还是看话题“学习别人与打造自己”之论证片段:

个性化学案

学习他人文化有益于打造本国文化。当中华文明光耀寰宇之时,周边的民族或茹毛饮血,处于蛮荒时代,或文明初始,蹒跚学步。当唐帝国威锋所指,所向披靡时,东瀛小国日本在惊叹之余,立刻派出了“遣隋使”“遣唐使”,虚心学习,兢兢业业。借鉴唐文明的博大,结合本民族文化的禀性,日本以汉字为原型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片假名、平假名,以唐装为蓝本,创造了自己的服装──和服,以唐朝官制、礼制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体制。由此,一种崭新的文化──大和文化自立于世界。试想,假如日本固步自封,拒绝借鉴,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其打造本民族文化的进程无疑会放缓,其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也将大打折扣。可见,学习他人有益于打造自己。

这一段落,围绕“学习他人文化有益于打造本国文化”这一分论点援引事例,精到分析,不蔓不枝。整个文段有理有据,有放有收,结尾挽结,以呼应总论点,层次显豁。第四式:回头一笑百媚生

尽管经过整合,松散的二者已经合二为一,但由于惯性、定势的影响,不少行文者还是容易中途易辙,或攻其一点,或偏离本题,所以有必要对行文进行规范和督促。这就要用到“回头”。

作文兵法:为人常思回头,为文常思照应。

回头照应利人利己:一是规避离题,避免“失控”,以回头约束、提醒行文;二是便于显示思维走向,既有利于自己理清行文思路,同时也有利于阅卷者整体感知文章。

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的满分作文为例说明。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光彩。(开篇亮观点)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吟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回头)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灿烂山风拂面,让每一处角落都渗透梦的语言,让我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每一股细流都一往无前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

个性化学案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需要肯定自我,相信自我,用一颗不屈的心擎起理想千斤。也许我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许我们“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也许我们“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有几多豪迈与洒脱。真正的英雄是自我肯定自我相信中升起的伤痕累累的星。(二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三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们依然固执的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四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战,让生命像宝剑铿铿锵锵闪着寒光,让生命像寒梅的一缕暗香。居庙堂之高而心系苍生,处江湖之远而乐观放达。(五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只小小苍蝇,也要努力飞翔,努力张开翅膀去拥抱自己的梦想。(六回头)

没有人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凡的“雷锋”那是和谐社会的“螺丝钉”,平凡的“焦裕禄”是两袖清风的丰碑,你和我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岗位一样会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样可以汇聚成江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准位置你会像蛟龙掠过浅滩小河到浩瀚海洋上击水三千,你会像大鹏飞越平地低空在苍茫天宇中扶摇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七回头,收束全文)结语:文章有法,文无定法。相时而动,择善而从。

第三篇: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导入:认识关系型话题作文

2003年全国高考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命制了一道关系型话题作文,从此,关系型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2004年有“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Ⅰ)、“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Ⅱ)、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江卷)等,2005年有“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Ⅰ)、“位置与价值”(全国卷Ⅱ)、“铭记与忘记”(全国卷Ⅲ)等,2006年有“走与停”(重庆卷)、“人与路”(江苏卷)等,2007年有 “一生与一步”(四川卷),2010年有“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卷)。

还有的尽管没有明确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但它要体现的也是事物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它当成关系型话题作文来看待,如“跑的体验”(2005湖南卷),就可把它作为“跑与体验”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来看待;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 其实就是写 “小与大”的关系;湖北卷就是弄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哲学辩证意识,弄清内与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单向型话题作文,那末,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关系型话题作文呢?其实,只要我们弄清楚此类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其写作技巧,就能应对自如。

一、要揣摩文题中材料(引言)与话题内涵之间的关系

话题材料(引言)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话题材料(引言)与立意关系不大,它只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那么你在立意时可抛开材料(引言),把它当作没有材料(引言)的关系话题看待;如果话题材料(引言)与立意关系紧密,材料(引言)对话题关系起到诠释、限制和暗示的作用,那么就要好好注意了。

如2005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这是一道富含哲理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此题的材料对话题“铭记与忘记”做了阐释,它提示你:生活中我们应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我们要忘记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宽以待人;而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则要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因此,对于这样的材料(引言),你得好好揣摩,从而对话题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以便你深刻理解话题内涵,领悟命题意图,更好的作文。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1)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a.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辩证关系、依存关系等。

练习:指出下列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仰与动力》:条件关系

(立意:崇高的信仰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激动与行动》:递进关系

(立意:激动诚可贵,关键在行动。)

《学与问》:依存关系

(立意:善学方能发现问题,善问可使学习深入)

b.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相容并存关系等。

练习:指出下列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由与纪律》:

对立统一关系(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关系

(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关系(或条件关系)

(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谦虚与表现》:

相容并存关系

(对“谦虚与表现”,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2)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

学历与能力 ;“名师与高徒”谈的是 条件与结果

;“痛苦与成功”谈的是

过程和结果

;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 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练习: 根据指定的关系给话题《个人和集体》立意: A、条件关系: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展示个人才能 B、褒贬关系:投身集体如鱼得水,脱离集体寸步难行 C、依存关系:个人能影响集体,集体能教育个人

又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3)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

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三、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四、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学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五、课堂训练:

1、给话题《自尊与虚荣》立意,并指出立意的侧重点:

A、关系:取舍

B、立意:提倡自尊自爱,反对追求虚荣 C、侧重点 :虚荣的危害

2、为下列立意指出关系: 话题:《读书与做人》

立意A、多读有益之书才能成为高尚之人。条件关系

立意B、要读书,更要学会做人。递进关系 立意C、读书为做人,做人要读书。依存关系

3、总结归纳

“关系类”话题一般涉及哪些关系?各种关系的重点各应落在哪里? A、条件关系,重点:条件 B、递进关系,重点:后一项 C、依存关系,重点:缺一不可 D、因果关系,重点:因

六、作文演练:

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要走路,必须依靠腿脚的屈伸才能前行;人要写字,必须凭借胳臂的屈伸才能运笔;人要吃饭,必须通过手指的屈伸才能操作;就是讲话,也要仗着舌头的屈伸才能进行„„可以说,没有屈与伸动作的默契配合,就没有人的正常劳动和生活。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无处不体现着屈伸的辩证法。

请根据你的体验和感悟,以“屈与伸”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屈”与“伸”是一对反义词,基本义依次为“弯曲”和“伸直”,引申义可以是“隐忍”与“伸张”、“退避”与“进击”、“让步”与“抗争”等。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立意:

①身陷困境,以屈求伸,方能打造成功,获取更大的人生价值。论据:正: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奋起自强,成就了统帅百万大军的辉煌。反:项羽不堪兵败之耻,自暴自弃,酿出了血洒乌江之畔的悲剧。②直面邪恶,伸而不屈,弘扬正义,才能谱写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

论据:唐睢奉命出使,受欺于虎狼之秦,便挺剑抗争,捍卫了国土;屈原秉忠为政,见疑于昏庸之主,便怀石沉江,赢得了芳名。他们的壮举更给人启示:正义当前,该手时就出手;伸而不屈,无论成败,都不失于伟大。

③遭逢险情,审时度势,当屈则屈,当伸则伸,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平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标题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非绝对关系。

持赞同的观点:“平庸”就是以平常的心去看待生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持反对的观点:平庸不可能带来快乐,平庸意味着懒惰和放弃,放弃不会带来快乐。要是平庸即快乐,平庸即时尚,人人以平庸为荣,于国于家都不是好事!认同平庸快乐论,在生存压力这么大,工作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是对现实的逃避。一个国家,如果让“宁要快乐的傻子”变成大家的共同“追求”,其国民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民族,如果让“我平庸,我快乐”变成时尚,又如何自强自立于世界?

佳作示例:平庸亦是一种快乐

大海的平庸,在于它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大山的平庸,在于它永远保持一种沉稳的姿态;大地的平庸,在于它只能拥有一种自己的色彩;我们的平庸,在于我们非常的平凡。面对浩瀚苍穹,你是否曾苦苦叹息:“为什么我很平庸?”以致使自己陷入一种庸人自扰的境地,亲爱的朋友,不必为了自己的平庸而烦恼叹息,换个角度想,其实平庸亦是一种快乐。

当有人问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你每天干这些琐碎的事情,非常快乐吗?”老清洁工微笑着回答:“我收拾克里姆林宫,就像总统收拾俄罗斯一样,虽然范围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我平庸,但我每天都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感到

很快乐。”是的,我们很多人都是平凡人,都很平庸,但我们都在工作,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着自己的快乐,亦是平庸者之快乐。

我们平庸,但我们可以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平庸,但我们可以与大自然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快乐;我们平庸,但我们可以手捧唐诗宋词,体味李白的狂放与易安的多愁善感,更为一种快乐„„只要你用心体会,快乐到处存在。

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很多人青睐,因为书中所阐明的观点便是平庸者应该寻找平庸者的快乐。是啊,自然的美就在于它的平凡,在于它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质朴。平庸者的快乐也在于我们都很平凡。我们没有沉鱼落雁一样的容颜,但我们同样有一张可以展现心情的脸。当我们高兴时,便可以放声大笑,不必有所遮掩;当我们失意时,便可以眉头紧锁,不必有所欺骗。因为我们平凡,我们拥有真我的踏实与快乐之感。

大海平庸,但它可以变幻出大大小小的海浪;大山平庸,但它可以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大地平庸,但它依然会在发怒之时,将滑坡、泥石流赠给我们„„ 我们平庸,但我们依然快乐„„

第四篇: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和与竞争)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在话题作文文苑中,有这样一类文章,它以其立意新、题材新、体裁新、语言新而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把这类作文称之为另类作文。它通常采用新奇化的手法来制造陌生化的刺激,将熟悉的材料嬗变为陌生的情节,将平淡的故事演变为奇特的结构,将熟悉的主题表现为鲜见的形式,因而在考场作文中,以别样的风采获取高分乃至满分,受到莘莘学子的青睐。

下面以“时间”为话题作个例谈。训练题目】

珍惜时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财富”;军事学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医药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请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作提示】

“时间”是个永恒的话题。时间的长河源远流长,无穷无尽。在时间长河中,短暂的人生,只不过是一朵瞬间即失的浪花而已。从古至今,吟咏时间的诗词歌赋、警句名篇,比比皆是,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曰消极。感叹人生短暂,宣扬及时行乐。二为积极进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老题新写,最忌老生常谈,千部一腔,因此构思时,最好回避前人写过的“立意”,从新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效益”,批判“少慢差费”的“慢节奏”,提倡“多快好省”的“快节奏”就富有时代感;而立意为“珍惜拥有”、“时间是真爱”就富有个性;其他如“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每个短暂的永恒;珍惜时间,就是充分利用时间”等构思都富有开拓性,既新颖又深刻。这些立意都突破了“时间易逝,要珍惜时间”的陈旧套路,提出了如何珍惜时间的新思路。该话题构思的误区为:分别列举经济、军事、医药方面的实例来证明时间是“财富”、“胜利”、“生命”的观点,这种“原地踏步”式的构思是不足取的。【参考例文】

(一)时间的灰迹

徐伟

躺在病床上,我看着雪白的天花板。周围的人们都微笑的看着我,尽管他们眼中含着泪花,有我的妻儿子孙和我的朋友,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人。

时间已经燃烧殆尽了,我看着那时间的灰迹,我的一生时间到底留下了什么。

时间的第一页。那是我快乐的童年,母亲嘴唇的温度,父亲宽大的手掌,儿时的伙伴,时间留给我的是欢乐。

时间的第二页。那张纸的颜色是灰暗的。没有记录太多的内容,只是我对书本的轻视与父母关系的不和,与警察的几次不愉快的交道,时间留给我的是后悔,因为那一页时间没有燃烧,而是被腐化了。

时间的第三页。那是我幸福与悲痛的一页。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最为重要的几个人,我的前妻与我的朋友。那时的我眼前一片迷茫,朋友的激励让我重拾信心,时间也给我最大的帮助,把我年轻时的后悔冲淡了。我日夜学习,大脑长久对知识的饥渴变成了我对书本的敬仰,它们给予我很多。让我站上了博士的讲台。我对生活重拾了信心,这时她走来了。她的微笑让我觉得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孩子的诞生让我更加高兴,我也日夜工作来充实我的生活,可那一切也太短了,一场车祸让我的梦破灭。时间留给我的是一个我人生中最大的问号。

时间的第四页。那是我新的开始,那一年我40岁。我感叹,时间的奇妙,有时它对我是多么的无情,有时它对我又是多么的慷慨,时间告诉我剩下的已没有几页了。我从悲痛中醒来,看着孩子的小脸。我开始我的新工作,我用我全部的知识投入我的研究,生活也开始向我展示它的丰富,我教导孩子时间的重要,给他讲妈妈的故事。与朋友一起向研究的难题进发。那一页的时间我用的很充实。

时间的第五页。那是骄傲与幸福。我的研究是我的骄傲,那天我把我的骄傲与鲜花一起送给我前妻。我默默的告诉她,与她共处的时间给了我力量。

我的孩子也带着他的骄傲向我报告。我也第二次结了婚。

我现在还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看着那时间书页燃烧的灰迹。它告诉我,我的一生不是碌碌无为。

我转过脸看着周围的人,说到:“我是幸福的,因为有你们。时间不多了,可它以前没有不公。时间告诉我,与它一起跑时,前方会有许多幸福。它乐于关心珍惜它的人。时间是可以燃烧的,它的火焰可以照亮一切。会让在你没有时间时让别人记着你,让你在死前快乐,我现在要走过时间的大门,那里是永恒的,这一刻,时间也在你们的那一页上记下,记住,让时间燃烧起来。”

我合上了双眼,时间的羽翼,带我飞向乐土,它微笑着,因为它乐于帮助珍惜它的人。

评点:文章避免了“流水帐”式的繁冗的叙述,而是将自己走过的一生巧妙地比喻为五页燃烧过的书页的灰迹,再以倒叙的手法,一一回放自己的人生历程:有悲有喜,有虚度有充实,有燃烧后的升华,有没有燃烧的“腐化”„„因为精心的构思,巧妙的比喻,陈旧的话题焕发了青春,表现出另类的风采。

(二)时间与永恒

王 靓

时间是个永恒的话题,那么永恒可以用时间来计算吗?能用时间来换算吗?答案是不能。

珍惜时间,是个常说的话题,因为时间是财富,胜利,生命。所以人们争分夺秒的生活,不想浪费一分一毫,甚至期望得到永生,那么他所得到的就是永恒了。其实不然,我觉得天长地久的永恒不是可能有的,反而是一瞬间的永恒常有。就说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莉叶吧,他俩的爱情是在一起殉情时得到了永恒,是世人所赞美的,假使他俩没死,而是生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迁移,他们之间的感情真的还会永恒吗?也许会为生活中柴米油盐而苦恼吧?也许最后还是各自分飞吧?所以永久的永恒是不存在的,而短暂的永恒却常有,它就藏在短暂的时间的水滴中,珍惜时间便是珍惜每个短暂的永恒。

人们常说死亡便是得到了永恒。而很多事实也证明了永恒常常是在死后得的。烈士的名字永流于世永恒地刻在了人们的心里,这是因为时间在烈士就义的时候停止了,它记下了伟大的时刻,而这一刻便是永恒了。它不停地告诉每一个人这一刻是烈士牺牲的时刻,是伟大的。而这一刻不会因为时间洪流的冲激而被淹没沉入海底,而是永恒的挂在日历上。时间虽不能计算永恒,却可以记住永恒。

朱自清写过《匆匆》,是告诫人们时间流逝得飞快,要珍惜时间,但有很多人却误解其意,认为不放过每一分每一秒便是珍惜,在该休息时不休息,拼命的工作,将其它一切抛之脑后,最后因病英年早逝,时间他是珍惜了,可是只是其中的一小半,却浪费了一大半,得不偿失。珍惜是让你在该干什么事时就该充分利用时间,不要拖拉。如果你在工作时按时完成,休息时充分利用,娱乐时放得出收得回,便已经是珍惜时间了,因为你没有多用或少用一分一毫。而想要以挤时间完成所有的事,用多余的时间享受,那更不是珍惜时间,而是浪费。而充分利用时间,不管过程如何,方法如何,起点终点都会凝聚成一个点,这一生也就是一个圈,每个人的一生便是一个永恒,从起始到完结。

很多人都想要永恒,永恒的生命,永恒的感情,永恒的事业,永恒的成功,其实这些每个人早就拥有,但它需要用时间来考证和证明。而时间是无限的,那么这个考证也是无限的,它长得让人无法去计算和想象,假使给人永生,他不老不死,但身边的人或事物都在不停变换,那么他真的得到了永恒吗?他会认为这不是永恒,而是一个痛苦的折磨,身体如一具躯壳没有灵魂,感情已经受不起生离死别的苦恼而麻木,成功与事业已是平水一池没有激情,欲望已无,那么这真是永恒吗?这样的永恒恐怕是每个人都不要的。

所以自己所拥有时间便是自己的永恒,别再期望多过自己时间的永恒,即使得到了也已经变了质,不是你所要的永恒。反而珍惜自己的时间便轻而易举的得了你要的永恒。

评点: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打破了传统思维的俗套,没有泛泛重弹“珍惜时间”的老调,而是大胆提出了“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每个短暂的永恒”,“珍惜是让你在该干什么事时就该充分利用时间,不要拖拉”;反之,“在该休息时不休息,拼命工作”,而造成“英年早逝”,就不是珍惜时间,而是浪费时间了。这些富有思辩色彩的全新观念,让人耳目一新。立意新,不正是另类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吗?

(三)时间将会证明„„

刘贝丽

有人说:“时间就是财富”。有人说:“时间就是生命”。我说:“时间是真爱。”财富会随时间耗尽,生命也会因时间枯竭;而人世间永恒不变,会因时间的蕴藏而愈来愈浓烈的便是真爱—时间将会证明,真爱无敌。——题记

相 处

走进在我心中已不觉温暖的家内,气慨的扔下书包。“看什么看!”面对母亲关切的表情,我硬是将它吼了回去。母亲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发一语的为我端来饭菜,随后走出我的房间。

回 忆

是从何时起,我与母亲成了如此关系?是那次?回到家撞见了她正翻开我的日记本细细阅读。我的一声“妈!”让她猛地转过身来,日记本直直的落到她的脚边。她的眼中慌乱、惊恐、害怕、惭愧„„我的眼里不解、震惊、愤怒、黯然„„时间往来于我俩的眼神之间,最后以我的夺门而出宣告结束。是的,结束了。为什么,为什么她要在我不在家时偷看我的日记。那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她直接对我说,我定会毫不犹豫的拿来给她,但她没有。她的举动伤害到我的隐私,我的自尊,我的信任。我知道,我们之间产生了裂痕,且双方都不知如何去填补。我们不再彼此信任,彼此心心相吸了吗?

时 间

时间在恍惚间流去,距离那件事其实已好久了,但时间没有改变一切。我对她的不信任仍是不信任。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她会去改变这一切吗?去改变裂痕的原始点?

失 去

窗外是瓢泼的大雨,整个教室也只剩下我一人。回去?不想,让时间慢慢耗吧,我无所谓,反正也不想回家,淋雨走出学校门,任雨打湿我的全身。突然对街一丝人影闪入我的眼前。走吧,不想看到她。转身刚要跑,“吱—”耳边传来撕人的刹车声,而后,时间在我眼前停滞,“妈—”我大声喊出来,但红光闪过我眼前„„

我失去她了,永远,那是多长时间?我不知道。

时间将会证明„„

走入空如死寂的房间,我的心情倍感沉重。拿出那本从那件事后,我从未再打开过的日记本,母亲的笔迹跃然纸上:“×月×日,今天我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心里很不好受,特别是当她看到我的那一刻的眼神,我知道我们会从此改变许多,但我会用时间去证明我对她的爱。女儿,请原谅我。爱你的母亲!” “×月×日,日子过了这么久,女儿还没原谅我,我失望,但,我还有时间„„”

“……”

一遍一遍,一篇一篇看着母亲替我记下的点点滴滴,回想那以后的日子,是啊,母亲对我是何等的无微不至,但是我呢?望着那“我还有时间„„”“时间会证明我对女儿的爱”;是啊,时间证明出了,只是我刻意的去忽视它,因为我想我还有时间。但现在,没有了,没有了,在母亲消失的那一刻,我的时间停止,停止在母亲的爱里。

时间将会证明:母亲对我的爱,但她却无法证明此刻我对母亲的爱,因为对母亲来说:已没有时间。

如果再来一次,我同样要用时间对母亲证明,人世间最伟大的—真爱。

评点:文以情动人。本文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触记叙了母女情感由裂变到弭合的过程,然而,“弭合”的代价竟然是母亲的生命!时间证明了母亲对女儿的“真爱”,而“女儿”对母亲真爱的时间却已凝固在母亲的爱里„„作者将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融入字里行间,然后反向蓄势,拉大情感的反差,直到失去了母亲之后才打开自己感情的闸门,从而水到渠成地推出了文章的主题:珍惜拥有,珍惜“真爱”。而单元式的结构也省去了许多累赘的叙述,与内容相配合,全文显示出了隽永又不失干练的别样风格。

(四)我 的 申 诉

张 栩

法庭上,对我的审判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就是那人人抢着要,却又无法分享的时间。由于对一项莫名其妙的指控—有人怪我未经当事人许可,就随意剥夺了其生命而对我进行控告。于是,因为这个令我哭笑不得的理由,我,今天,坐在了这个审判法庭上。原告律师甚至得寸进尺地从一开始就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噼哩啪啦一大堆说得我晕头转向。转身看着我用大把大把的时间聘请的律师,令我气绝的是,他竟然不顾我死活地和旁边的人闲嗑牙,当然事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在讲座如何反击,但当时早已恕极攻心的我,当下就决定进行自救—

“法官大人,我请求自辩”我说。

全场哗然。那位胖胖的法官也许惧于我的臭名(当然是被旁人丑化的),法外开恩,准了我的请求。

我润润嗓子,“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我是个粗人,不会像原告律师那样说得天花乱坠,颠倒黑白”“谁说我颠倒黑白了?”“肃静,肃静!”我愤怒地瞪那律师一眼:“我就以我的亲身经历向你们说明我是无罪的。很早以前,曾经有两个人来找我,请求我再赐予他们时间,让他们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心愿。我很好奇,问他们各自的心愿是什么。其中一个说:‘我差不多一直在把24小时当48小时来用,我一直都在进行一个科研项目,实验了无数次可惜都失败了,可我依然锲而不舍。最后一次,就是刚才,我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您突然向我宣布我的时间已经用完,生命已到了尽头,还叫我如何能不遗憾呢?所以,请求您再多赐予我一点时间,就要一点,让我能够达成我的心愿。’我很感动,仓促间也设问第二个人的理由,就又多给了他们每人一年的时间。后来有一天,我闲来无聊,决定去看看那两个受惠者。我先去了那个搞科研人的家,他很高兴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说他的实验已经成功,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了,现在,可以安心地走,让我收回曾经赐予他的时间。看着他略显疲惫但意气风发的脸,我欣慰地带着曾经赐予他的时间离开了。到了第二个人的家,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满室狼藉,在满屋酒瓶和烟头中,我找到了那第二个人。他一身狼狈,打着酒嗝笑着对我说:‘你真是太好了,给了我时间继续我声色犬马的生活。可是,时间已经到了吗?太短了吧,好像一天都还没到呢。请您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西,再给我时间吧。我不要多,十年,十年就够了。’我气愤地看着那张谄媚、低俗的嘴脸,毫不留情地,在他惊恐的叫声中,夺去了他的时间。„„各位,我的故事说完了,相信你们会做出公正的判决。”我长长舒了口气,坐了下来。

到了结案呈词的时候,原告律师说什么我已经置若罔闻了,我仍陷在自己的回忆中。直到法官喊我的名字。

“你们每个人都会抱怨青春苦短,韶华不再,可是在真正拥有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懂得珍惜呢?只会埋怨我从你们指间悄悄流逝,可是,要知道,只有人抓时间没有时间等人的。我对你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点我问心无愧。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自己的一生有价值又有人觉得时光虚度,能充分利用的时间太短,怪我像刽子手一样扼杀了他们的一生呢?关键就在于前者知道了我的脾气和我的价值,能够在拥有的时候牢牢抓住,不放过一分一秒,而后者却在拥有的时候‘明日复明日’,很慷慨地将我赐予他们的又尽数还给了我。所以,真正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不会抱怨自己的一生都因为时间不够用而一事无成,他们的一生有价值;而在时间中等死的人,才会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痛苦。”我说完,全场鸦雀无声,随后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在掌声平息后补充道:“时间的主人是人,只有懂得驽驭时间的人,才是我们时间真正钦佩的人!”„„

审判结果,由于我的据理力争,我当然是当庭释放。我很高兴,因为我为自己成功地打赢了官司,我也很骄傲,因为我是我们时间家族里第一个出来崭露头脸,而且说出的话让人类心悦诚服的人。可是,请相信,我在法庭上说的话都是真心的,绝不是为自己开脱罪名而私编的,如有雷同,纯属与我心有戚戚焉。

评点:本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时间人格化。一向公正无私的时间居然被人指控,而坐在了被告席上。新颖的构思,使“千人一面”的老话题—“时间”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虽然文章的立意仍“似曾相似”—“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但由于来自时间老人的答辩词中正反两个典型的事例—两个血肉之躯的形象诠释,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文章最后又以“结案呈词”的形式对“珍惜时间”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化空洞的政治说教为亲切通俗的口语,而让人信服。生动活泼的新形式化凡为奇,平增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效果,是新瓶装老酒的成功范例。

关系型话题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石晓棠 刘国强

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即话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构成的文题,结构上为并列式词组。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要审清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行文时要兼顾几个概念的内容,当然,这种“兼顾”不是半斤八两式的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

下面以武汉市元月调考作文题为例,并结合五篇例文从正反两面谈谈关系型话题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干事业主张“和衷共济”,共事讲究“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而“竞争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学校里有竞争,社会里有竞争。没有竞争,社会就缺乏活力;没有竞争意识,个人就难以发展。在当今社会,“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请就“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前者为传统美德,后者为现代理念。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写出新老观念碰撞的思想火花,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下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以和为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是否过时了?难道“竞争”就一定要以抛弃“和”为代价吗?“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到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或“水与火”不相容的关系)还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还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等,均允许见仁见智;但如果不谈二者的关系,则视为没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谈了二者的关系,而未谈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则是没有回答“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了。至于单谈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均未涉及,就应视为不同程度的偏题、走题之作了。

从改卷的情况看,下列立意不失为好的立意:

1.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2.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和”与“争”的过程。

3.该“和”则“和”,该“争”则“争”。

4.“和”与“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5.在“和”中“争”。

6.“和”久必“争”,“争”久必“和”。

7.要公平竞争。

偏题走题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只谈“以和为贵”或“竞争意识”。

2.若即若离或游离于中心。

3.中心不突出,平分秋色。

4.偷换概念,脱离话题。

5.另起炉灶,与话题不相干。

6.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例文一】

文明归去来兮

是什么时候“以和为贵”的美德被遗落在冽冽西风中?是什么时候“和蔼可亲”的面孔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是什么时候“和睦相处”的意识被淡化在薄薄暮色中?

沿着历史的河流曲折前行,我寻找着那片流域,那片由潺潺文明汇集而成的流域,圣歌悠悠,仙乐渺渺,张骞的驮队从文明的源头走来,旌旗招展,衣带飘飘,他就这样上路,带去了大汉的富庶与威风,带回了夷族的羡慕与仰视,一路欢歌笑语,歌舞升平;大唐的钟声响起,万道霞光冲向云霄,幻化为无尽的幸福与喜悦,人们陶醉在用“和”调制的琼浆之中。

金字塔尖被风化,万里长城被侵蚀,再辉煌的文明也抵挡不住洋人的坚船利炮,于是在那个长辫马褂的年代,早已按捺不住的洋人轰开了文明古国的大门,将他们的足迹依依留下,将他们的“竞争”意识灌注于中华民族体内,留下的是怵目的废墟和几只象征文明的雕花石柱,面对满目的疮痍,中国人民无动于衷,被风花雪月疲软了筋骨,被鸦片大烟消磨了意志,精神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生活在一个贬值的时代,在“天朝上国”的牛尖角上折旧,伤痕累累,破绽百出。

一股春风吹过,吹绿了茶花,吹红了杜鹃,也吹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华民族,植根于心底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中国人民懂得如何生存,如何在竞争中生存,生存法则告诉了他们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然而懵懂的我们不知晓竞争秘诀,肆意破坏养育中华儿女的这方土地,人类古文明的痕迹渐渐模糊,消失殆尽,这曾经灿烂过的痕迹,不是供人凭吊而已,是警戒我们如何取舍,如何平衡竞争的天平。

大河的源头是一行行晶莹的泪珠,国土之大竟容不下几对倦游的翅膀,先人们谆谆教导我们的被遗弃在某个角落,穿过生命的悲与喜,越过成长的笑与泪,谁会回目张望,谁会驻足聆听,是哪一年我们屏弃了梦想,在竞争中我们成长,希望文明之水再度洗涤被社会磨损而略显麻木的心灵!

文明去而复返兮!

评点: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引人深思: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我们还能喝上一杯“和”调制而成的琼浆吗?而我们曾经能呵,在西行的大汉,在歌飞的大唐!然而坚船驶进了文明古国的大门,利炮毁灭了民族大融合的梦想,在强烈的“竞争意识”面前,“以和为贵”不堪一击,于是,中国人民投入了竞争的洪流,却又迷失了方向,„„,是呵,我们得在竞争中成长,可我们在竞争中日益麻木的心灵却多么希望文明之水的再度荡涤啊。跟随小作者,我们沿着历史的河流曲折前行,逐渐领悟了小作者在这浓郁的文明与历史的气息背后要透露给我们的心声:文明去而复返兮!

如果“和”只能疲软我们的筋骨,我们就必须要“争”了;如果在“争”中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就得呼唤“和”了。意识到“争”的必要性,这很好,但“争”不需要抛弃“和”。这就是小作者对“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二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可见小作者面对关系型的话题,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心中颇为有数,这可是写好这类话题作文的关键一步啊。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内容还不够厚实:中华文明古国因“和”而造就的融融局面描绘得太简略,现代社会因竞争而混乱的这方土地也只是点到而止„„,如果能就此进行充实的话,这就是一篇相当完美的文章了。

【例文二】

站在黄金分割点上

每当在电视中,看到比赛过后,参赛队员相互拥抱、相互问候的画面,我总是久久凝视。前一刻还在你追我赶,你争我夺的竞争对手,在这一刻却犹如相识多年的老友,他们中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有冠军也有最后一名,此时就这样无差别地相拥一处。这让我对这些体育健儿生出了一丝敬慕之情,既为他们在赛场上的忘我拼搏精神而倾倒,更为他们的大气度而赞叹。这一刻,让我体会了竞争中的友谊,这一刻,让我看到了鲜红而冷酷的分数下脉脉流淌的温情。

“和无寡,安无倾”,“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淌了千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意识”凭借着自然的伟力,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屹立在大地之上。而有些人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于是以上画面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就如每个硬币有两面一样。而“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是硬币的两面。纯粹的“以和为贵”与纯粹的“竞争意识”都是悖理的,是终将无法长久存在的。当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孤独地死去,当希特勒罪恶的尸身被汽油点燃,我们清楚地看到弃和平于不顾,成为“竞争意识”的奴隶的都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纯粹的“竞争意识”就如一柄刚烈无比的剑,刚极必折,在挥舞中终会崩溃碎裂。当李煜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叹,当楚怀王含耻亡于秦之时,我们又可体味到,一味求和,失去抗争之心和竞争意识的人,也必将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纯粹的“以和为贵”就如一团稀泥,任人揉捏,任人宰割,终将消匿无形。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如同柔与刚这两极,只有两者兼有,适当运用,一个国家才能昌盛,一个民族才能兴起,一个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以蒋家王朝假求和为意,毛主席一声令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以邻为善,与邻为伴”,泱泱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呢?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的悲剧一次次重演,还是在竞争中合作,让和气冲淡竞争中带来的隔阂,从而共同进步、共创辉煌呢?是不思进取,处处退让,不讲原则,一味求和,还是本着和衷共济,和平竞争的思想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去呢?我想,我们每个有志青年,每个成熟的心胸广博的新一代健儿都会做出无悔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选择。

让“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水乳交融,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吧!让我们站在“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的黄金分割点上,大展宏图吧!

评点:由赛场上对手拥抱的画面写起,为读者展现了和贵思想与竞争意识融合的场景,小作者的感动表明了他对“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这二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经据典来证明这种认识和理解的正确性了,小作者正是这样做的:

将拿破仑、希特勒与李煜、楚怀王对举,以雄辩的事实、形象的比喻证明了失去了理智的竞争与忘记了奋起的求和都是行不通的。如果说外国的和古代的例子还离我们太遥远的话,这里还有毛泽东同志“宜将剩勇追穷寇”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例子,说明“该争就争,争是为了最终的和”的道理的同时,在新时代青年的面前,摆出了“是争还是和”的选择题,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应站在“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的黄金分割点上,让两者水乳交融,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通观全文,小作者自始至终紧扣话题—“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明确地回答了二者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作为一篇关系型话题的应试之作,本文可算得上优秀了。当然,如果在语言上能进一步斟酌的话,文章就更加抢眼了。

【例文三】

谦让·竞争

谦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竞争—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

我很困惑,在这两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脑海里,翻涌着这样的画面。

小孔融,将大梨让给哥哥,自己却挑那最小的,理由是:大人吃大梨,小孩吃小梨,我最小,当然应该吃小梨了。他的这种谦让,避免了兄弟之间为大梨、小梨产生的争吵,本质上,是以和为贵的思想。而他这种思想也被作为佳话,为世人所传颂。

在应聘现场,一个青年好心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另一位刚刚赶到还气喘吁吁的青年,这种谦让也是让我感动的,但他却远没有孔融那般幸运。主考官对他说:“你请回吧。”理由是:你没有竞争意识,不适合我们的工作。

同是谦让,为什么结果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孔融让梨,让出了以和为贵的精神,而青年让座,则让出了无竞争意识的评价。

我想,是时间,是环境,是时代吧!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孔融生活在崇尚礼义的封建社会,那位青年则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时代的特征完全不同,做同样的事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但不论时代怎样变,以和为贵的精神是不会变的。

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竞技场上,我们也能看到扶起跌到赛友的选手的身影;即使是在商机四伏的商场中,我们也能看到两家友好合作的公司头上的一片祥云。没有和气只有竞争,人间永远是酷暑寒冬,没有一丝怡人之气;没有竞争只有和气,人类社会也只能像一只软塌塌的皮球,毫无前进的动力。

可是,谦让与竞争究竟如何取舍?想了很久,我有了我的答案。

其实,无须取舍。谦让和竞争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并不是冰与火,它们是血与水;它们从不曾完全对立,只是人类人为地将它们隔在了大山的两边。只要我们愿意,谦让和竞争可以并存;只要我们愿意,谦让和竞争可以同时为我们服务;只要我们认清场合,在适当的时机突出一点,而让另一点为辅,就不会再有像那位青年人那样的烦恼。

时代需要竞争,时代也需要谦让;时代需要进步,时代也需要和气。让我们将竞争与谦让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时代在和气中向前迈进。

评点: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吸收了记叙文的形象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克服了一般议论文空洞贫乏的缺点,从而紧扣话题,形象地回答了“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二者相辅相成、相容相生的关系。

开篇释题后以“困惑”设疑:“谦让”与“竞争”应如何取舍?然后以“孔融让梨”、“青年让座”两幅画面再次设疑:同为谦让,结果迥异,前者被传为佳话,后者却失去了竞争岗位。行文至此,似乎“‘以和为贵’的精神要过时了”的立意就呼之欲出了,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在分析了“环境”和“时代”不同所致的原因后推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论时代怎样变,以和为贵的精神是不会变的”。接着文章以两组整句从正反两面进行例证。但“谦让”与“竞争”究竟如何取舍?文章第三次设疑,回答出人意料:无须取舍。一组惯用句式对此作了精要回答,使结句的呼吁更具力度。

文章层层设疑,逐层深入;水到渠成,卒章显志:是一篇难得的形象说理的议论文。

【例文四】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说,温一壶月光下酒,看过去和将来,都是一种瞬间的幻灭,只有现在,还握在手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人们都说你是一个优柔寡断的败将,因为你缺少了王者应有的竞争意识,缺乏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气魄。

可我却认定你是一个内心柔软没有被求胜的渴求蒙蔽了双目的帝王。因为在那一次次的竞争中,你骨子里中华民族讲求的那个“和”字一次又一次的骚动着你,最终你选择了“和”。

但对方选择的是“争”呵,项羽。

人类是害怕忘记的动物,总是拿着今日的酒杯盛着昨日的伤悲,绵绵不绝的吞下去。

项王,你手中的那杯酒就让我替你饮下吧。

因为你“以和为贵”的思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信条,你并无过错。

“楚汉之争”,多么好笑的词汇,你从未想过要和那家伙竞争。竞争对手?他还不配。

你所拥有的拿起放下的超然勇气,他没有:

你所拥有的倚风长啸策马奔腾的洒脱豪气,他没有:

你所拥有的“和为贵”的良知,他的身上更是缺乏。

温一壶月光给你下酒,鸿门之失,虞姬之死,乌江自刎„„不必再耿耿于怀。

项王,你并无过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刘邦,你在后悔吗?否则你为何要泪流满面?否则你手中的酒杯为何不觉苦涩?否则为何你如此不快乐?

你并没有错呵,项羽要“和”,你要“争”。

一个人若无竞争意识,将是最可耻的事情。

尤其,你是一代帝王。

“以和为贵”的思想,你也曾有,但眼看着项羽累了,倦了,渐渐失意了,眼前的如画江山你怎能轻易放弃?

于是熊熊燃烧着的“竞争意识”虏获了你。

你成功了,虽然有人唾弃你,鄙视你,说你是奸邪之徒,但你的成功不容否认。

温一壶月光给你下酒,刘邦,你并无过错。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模糊不清,因为一切都已过去。

以和为贵,竞争求脱均无过错,重要的是权衡两者的天平。

温一壶月光下酒,把握现在吧。

评点: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感情洋溢,可见该同学的写作水平不差。可惜的是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回答“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具有怎样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显然,小作者还不懂得关系型话题作文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话题中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犯了偏离话题的错误。

文章以“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为载体,分别赞美了这两位历史英雄:一个是“以和为贵”的失败英雄项羽,一个是有“竞争意识”的成功英雄刘邦。

这里姑且不论小作者对“楚汉之争”这一历史故事见解之谬(刘、项之成败并非在于“争”与“和”,二人都有争天下之心)。即便这种见解是成立的,文章分别论述了二人均无过错后得出的主旨是“把握现在”,也与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了。可见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例文五】

人生三叹

一部影片——《一声叹息》,舆论点评其直抒胸臆,我不苟同,觉着用北京话说,“单了点。”

一叹,叹德。何为德?单看确不好理解,加前一“品”,故明,品德。中国自古以来重个“德”字,各有其用。尊老爱幼为德,乐于助人为德,德在人心,根深蒂固。而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斥了“德”,变“德”为“呆”、“傻”之人比比皆是,而如何将德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成为一种困难,看来“无奸不商”不无道理,但如果去净化人的心灵,使之在本质与心底就去为他人,为社会去以“德”来证明,是我们的目标,变“无奸不商”为“奸不成商”是关键,记得在商业比赛的“戴维斯”网球赛上,球员回球一击,击中小鸟,猝然倒地,球员走进小鸟,左手一个十字—安了!

穿过树边一株小草/鸟儿向我叫/知了,知了/家在树梢/为何向外跑/明了,明了/前路涛涛/为何没目标/是不想跑/还是跑不到/是的/你总会老/但德在你心/启程向目标„„

二叹,叹争。的确,人活一世,先重一个“争”字,争气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争就是口号,经济的浪潮推动着竞争的白热化,争成为一种手段。很小就得争,是为长大会去争打基础,长大会去争,是为未来绘蓝图,事事必争成为一个观念,一个目标,而竞争之中又让我们不乏去思考,如何有效争,如何去争,如何争好,如何争胜,其关键在于运用理性的头脑与实干的拼劲去开拓自己的天地。如高尔基说的一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去抓紧开始的争夺,努力不懈,未来会更美好„„

冬天已到/春天在跑/飞跑,飞跑/为了一个目标/告诉冬/春的来到/我问春/努力会达到?/一定,一定/只有作不到/没有想不到/胜利会等竞争者来到/懈怠者来不了/因为他不懂春已来到/永远不知道/冬天来了/春还远吗?„„

三叹,叹“和”。“争”古之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争,既为矛盾的对立双方,也有意为对等的目标,是否重“和”就轻了“争”,或是有“争”就不能“和”呢,我看不然,只要我们树立好自己的心态,在市场经济中理清脉络,相信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相互转化的,那时“鱼”也能卖出“熊掌”的价钱,而“熊掌”也能“飞去寻常百姓家”了。

落阳在映霞/霞色在衬阳/鸟儿在海边自由飞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心在荡/在想/在彷徨/人生梦一场/三声叹/叹/叹/,只为一片汪洋启程在远方„„

评点:文章以“人生三叹”为题,承题展开三段:一叹“德”,将“以和为贵”扩展为“德”,大而空不说,且远离了话题。

二叹“争”,将“竞争意识”偷换为“抓紧开始的争夺”,这也与话题无关。

前二段不仅没有涉及话题中两个概念的关系,且曲解了两个概念。只有第三段才提到了二者的关系,虽然观点还正确,可惜除了借用“鱼和熊掌”的比喻加以阐释外,就没有再展开了。结尾打油诗中的“人生梦一场”,为文题的“三叹”做了注脚,也给全文的主旨涂上一抹消极色彩。

本文虽然在构思上颇费了一番功夫,每段结尾还配上一首打油诗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但由于没有吃透题目的要求,审题不力而偏离了话题。

第五篇:关系型作文审题指导老师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一.近两年高考试题有关关系型话题

(一)2004年全国高考的作文命题有:

1.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使用)

2.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老课程卷。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用)

3.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上海等地使用)

4.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使用)

(二)2005年全国高考的作文命题有:

1.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1。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海南等地使用)

2.位置与价值(全国卷2。黑龙江、吉林、广西、新疆等地使用)

3.铭记和忘记(全国卷3。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使用)

二.明确什么是关系型话题

指的是一种由多个概念构成,通常用“和”“与”或间隔号(有的也用顿号)连接,结构为并列式,要求考生准确揭示各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命题。就拿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话题,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三.分清关系型话题各要素之间的常见几种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位置与价值”,可以理解为有什么样的位置就有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说要什么样的价值就要找到什么样的位置;有了好的位置不一定就有特别的价值;我们要在一定的位置上发挥更大价值;为了实现某种价值去寻找合适的位置等等。再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如果把自己当做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我们看到了别人,别人也就看到了自己,这样,作文立意就具有哲理思辩性了。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铭记和忘记”这个话题暗示了一种生活态度,话题的内涵很明白:生活中有的东西需要铭记,有的东西需要忘记。应该铭记什么,应该忘记什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又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我们这个开放的时代,追求个性张扬,要有所建树就应该有走自己的路的勇气,既要充分地相信自己,然而有时方向不明,问问路也很有必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也有好处。

4.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个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如“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是否幸福快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完全不同。这就是命题包含的人生哲理。显然一件事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去看都有道理,但要感觉到幸福快乐,我们当然要注意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身边的一切。“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是因,“我们会有新的感觉和发现”是果。反过来说,我们没有新的感受和发现,即没有快乐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有问题。再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因为人生不可能没有痛苦,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所以从积极方面去思考,我们遭遇挫折之后,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是最好的人生态度。换一个角度来看,有一些人遭遇了挫折以后痛苦万分,是因为它们放大了痛苦。

5.比喻类比关系。题目由几个有比喻特点的概念构成,审题时,我们要认识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由比喻意义联想到社会现实,即将命题概念与社会现象进行一一类比,揭示某种道理。“树木·森林·气候”,树木组成了森林,森林影响了气候,气候又对树木生长产生很大的作用,你可以类比为个人、社会、风气,也可以比喻为个人、集体、国家等等。如果写议论文,需要对命题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阐释,要用到类比论证法。

6.表象实质关系。几个概念之中,有的揭示的是事物的表象,有的反映的是事物的实质。审题时既要注意表象,更要注意实质,认识到事物的实质是作文的重点。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出人意料”是一种表象,“情理之中”才是实质。作文无论叙事还是说理,重点应该放在对情、理内含作出合理的、深层次的表现和阐述。如果仅仅针对“意料之外”描述或交代某种现象,对“情理之中”一笔带过,作文就扣题不紧了。当然揭示事物的表象和实质之间的联系,在作文中往往是相互融合,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7.相辅相成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如“理论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也需要理论指导。审题时要明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只是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

8.递进强调关系。概念之间具有明显的递进特点,审题要特别注意最后的概念,作文的重心也应该在这里。如“兴趣与毅力”,兴趣固然非常重要,但毅力显得更重要。人要干一番事业仅仅依靠兴趣是做不到的,有了毅力的支撑,才能取得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上面是为了说明的需要,分述了几种情况,如果笼统说来,关系式话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辨证关系,在辨证关系中蕴含一种哲理。高考经常采用这种命题,内容紧扣社会现实,这就最有效地检测了考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作文要获得高分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四、练习

1、判定话题类型

(1)自卑与自信(2)理想与行动(3)实力与机遇(4)平凡与伟大

(5)红花与绿叶(6)羡鱼与结网(7)文凭与水平

2、判断类型并写开头

(1)自由与纪律

对立统一关系;这个话题,可以这样立意: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人文素养与发展

这个命题就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3)《论语子路》里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调和各种矛盾冲突,要善于跟别人和谐相处;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和风格,而不能随风倒随大流。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文章的开头。

并列共存关系;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人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确浑身是水,拿拐杖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写文章的开头。

[审题]“优势与成败”是一个相辅相成关系型的话题,如果我们仅从话题立意而不顾材料的话,很可能立意就是“拥有了优势就等于获得了成功”或“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优势”。但如果我们审视材料,找到材料与话题的交汇点,共同点,就会发现以下立意才是最佳的:“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恰当把握,利用自己的优势,过于依赖优势反而可能导致失败”。

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