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色彩的明度渐变(范文模版)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24-72523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1 09:50: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色彩的明度渐变(范文模版)

色彩的明度渐变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教具学具

师:课件、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

……

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2、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

10种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

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四、欣赏范图: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五.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六.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学生练习: 要求:

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七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八.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点彩游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感知色彩空间混合的视觉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通过尝试,能选择合适的色彩,运用恰当的点彩方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情感目标:从游戏中体验点彩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空间混合原理进行领没获创作。

2、进行空间混合的色彩选择。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点彩范画,大师作品打印稿,水粉颜料。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点彩画派的相关知识,搜集塑料瓶、纸拎袋、纸箱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导入 1.出示黄蓝点的作品。

说说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近处看这幅画,是由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点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验点彩游戏的乐趣。

2.揭示课题《点彩游戏》

二、初步尝试

1.如果想表现橙色,但不能用橙色,我们可以怎么画?紫色呢? 2.尝试在作业纸上用点彩的方法装饰:一组的同学装饰成橙色,一组的装饰成紫色,第三组人选两种相似的颜色,第四组任选两种对比色。两人合作完成。

3.用展板展示画好的作业,学生说一说方法。

二、欣赏探究

1.其实,点彩画不仅仅是我们玩的游戏,这种画法由来已久,课前请同学们了解的有关点彩画派的知识,请向大家介绍一下。

点彩画派是运用圆点绘画方法作画的画派。点彩画派源于法国。19 世纪末,由法国画家乔治·修拉首先提出并实践。点彩派对光和色进行了分解,创造出一种用笔触的绘画技法,把原色中的红色一条条涂在画面上,再在红的笔触下面平行地涂上蓝的笔触,站在一定距离看上去,画面的两种色彩恰好混合成紫色。修拉以及西涅克,把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于绘画上,又创造出一种圆点绘画的方法。他们觉得用圆点比用长条的笔触画出来的画效果更好,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运用笔。

2.欣赏大师作品: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每一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的互补色小笔触色点组成,近看时画面像是布满了纯色小点的碎裂面,但退远观之,这些小点却好像融汇出一片图景,创造出一种未曾有过的量丽色彩和令人迷醉的朦胧感。

3.欣赏点彩画作品,四人小组欣赏一幅,找一找局部的颜色。4.欣赏完大师的作品,下面来看看,同学们笔下的点彩作品。欣赏学生作品。

三、创造表现

看得出,很多同学已经等不及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创作自己的点彩画作品。

学生作业要求:用点彩画法装饰带来的废旧物品,画的内容,可以对以前的作业进行改画,可以临摹大师作品的局部,还可以现场创作一幅画。

四、展示评价

将做好的作品放在教室前方的桌子上,教师针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点评。

第二篇:色彩的明度渐变

第1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七.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篇:色彩的明度渐变

 色彩的明度渐变》(赵欣)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

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 作者:南京市桥北学校:赵欣 来源: 时间:2009-12-8 19:05:35 阅读次 【大 中 小】 【教学内容】

本课为国标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第六册第一课。《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明度渐变产生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节奏感,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什么的明度渐变?其实明度渐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她的审美价值,而本课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明度渐变的概念及规律,让学生体验到她的美,进而想表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按照新课标要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这堂课就是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有效地使学生从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完善人格。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色彩世界,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通过各种探究及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贴近生活,贴近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明度渐变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具有浓郁的美术专业色彩,对于本课的授课对象——正处于儿童发展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传授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本课的设计上强调直观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明度及明度渐变的概念,作尝试性的调色游戏,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苏教版美术第五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已经有用颜料调配色彩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丰富他们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2、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3、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实物投影仪、PPT课件。b、彩色气球若干。

c、铅化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学生准备: a、墨镜。

b、用于调色的水杯若干。

c、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d、铅化纸、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原色、间色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气球中,哪些气球的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你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回答:红、黄、蓝是原色,橙、绿、紫是间色。

2、游戏二:找明暗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气球。

3、游戏三: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能将气球按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的顺序排排队吗?(请学生到讲台来摆放气球)

4、小结:原来色彩也是有明暗的。(设计意图:气球是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物品,以气球为载体进行原色、间色知识的复习,具有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奇。找明暗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色彩的明度属性,而排色游戏即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色相呈现出的不同明度。)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是有明暗的,我们把色彩的明亮程度叫色彩的明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素描、黑白照片等,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图

1、图2)

图1图2

2、体验游戏:墨镜看世界

所有色彩真的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吗?让我们来试试看

a.体验一:带上你的墨镜,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身边的同学,看看你的美术书,透过墨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总结:墨镜里的世界虽然失去了绚烂的色彩,却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黑白灰,这样看来,所有的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

b.体验二:戴上墨镜看看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彩色气球变成灰的啦,而且颜色从深逐渐变浅。)

(设计意图:此环节明确了明度的概念,学生透过墨镜观察身边事物,摈除了色相的干扰,亲自感受色彩所具有的明度属性,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明度。观察“排好队”的气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明度渐变。通过体验,学生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有新奇的感受,别样的启发。体验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3、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c.实验三: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浅。(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白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白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浅。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3)。d.实验四: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暗。(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黑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黑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暗。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4)。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由实验探索,亲自去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说一说,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加深认识,总结出结论,从而对问题加以解答,理解知识点。这一环节是由前面知识点到最后落脚点的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明度渐变的概念,再进一步延伸到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的学习上来。)

图3 图4

4、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明度渐变的概念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色彩知识-----明度渐变。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图5~12)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图13~20)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优秀的明度渐变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创造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激起兴趣,为创作表现做好铺垫。)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图14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明暗”、“墨镜看世界”和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已获取了对明度及明度渐变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实验探究中知晓了怎样使色彩产生明暗的变化,那么如何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构想呢?教师的示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与提醒,重点突出,使学生获取明度渐变调色与绘制的技法。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造构想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不是很难嘛,只要注意几个要点,我也能画出来”,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b.技法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设计意图:初步的尝试,使学生对明度渐变有更深入的认识,知晓水分、颜料加入要适度,渐变的过程不宜跳跃或过缓,色彩的选择要慎重(尤其是黄色),循序渐进地掌握调色和绘制技巧,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作业打下基础。)

三、自由创作,趣味表现

1、作品欣赏,开拓思维

课件展示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作品(图21~23),让学生感受到明度渐变表现形式的多样。(说明:通过作品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新奇的表现形式让明度渐变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有高涨的创作热情。)

图21 图22 图23

2、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b.构思巧妙有新意。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创作,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能使创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1、展示各组作品(图24~34),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a.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b.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c.教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需注意的方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环节在各组作业完成后,将所有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在欣赏中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比较中“比”出他人的缺点,也“比”出自己的不足,而针对作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则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概括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图24 图25 图26图27

图28 图29图30 图31 图32图33图34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天空的色彩、荷花花瓣的色彩„„)和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车身装饰、服装面料„„),鼓励学生用明度渐变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植根于生活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色彩知识美化生活,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享受自己对美的创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学反思】

1、本课在教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思想,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体验的方式,复习原色、间色知识,导入新课,并选用气球这种直观性强的实物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墨镜看世界”这种视觉体验方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明度属性,对色彩的明度渐变有一个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亲身动手做实验,亲自感受色彩的变化规律,从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在学法上以学与练紧密结合为主。三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色彩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的方式主动去理解知识、掌握技法,在动手的过程中,使眼、手、脑三者协调一致,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大胆细致、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直观欣赏以及对作品表现形式方面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明度渐变的艺术美,并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独特的美,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在表现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造,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教师在课堂上不做“话语的霸权者”,要积极真诚地充当鼓励者、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中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师生共同欣赏、理解、合作,共同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审美素养,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导者、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第四篇:第1课色彩明度渐变

第1课

色彩明度渐变

教学内容:

《色彩明度渐变》一课是三年级学生对于色彩系统知识掌握的重要一课,在这节课中,学生要了解关于色彩明度的基本知识,掌握明度渐变调色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关注到色彩明度渐变的规律和作用,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要让学生体会到色彩明度渐变在自然美与生活美中起到的作用。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性很强,但色彩知识较缺乏,单纯传授色彩明度渐变知识容易产生枯燥感,太专业的知识传授,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或者欣赏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共鸣,用直观的画面调动学生兴趣,把握住实用性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环节,丰富学生对色彩明度渐变的感受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方式、手段:

引导学生从初步的色彩体验入手,通过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变化,了解渐变的概念,继而拓展到与音乐的类比上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渐变的美感和多种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媒体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明度渐变的特征,通过看、评、玩等一系列的互动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对自然生活色彩的撷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色彩装饰生活的欲望。

教师准备:互动媒体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杯、水粉笔、铅画纸、抹布、实物展台。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杯、水粉笔、抹布、铅画纸。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理解色彩的明度及渐变的概念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和规律,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色彩渐变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激发运用渐变方式装饰生活和表现美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明度及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渐变均匀等量的原则,尝试用点线面的趣味图形进行装饰。教学设计

一、自然景物 欣赏导入 1.渐变的概念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在渐渐地变化着,小树会在不经意间越长越高,枝叶越来越繁茂;在阳光的哺育下花朵渐渐绽放,春来秋去,季节渐渐改变着自然的色彩。师:这些事物的逐渐改变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欣喜和美妙。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知道、看到、听到哪些事物也是一点一点变化的呢? 生:……

师:事物的一点点的变化过程,我们称之为—— 生:渐变。板书:渐变

2.色彩的明暗概念

师:生活中太多的事物都有着渐渐变化的过程,其中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屏幕:钢琴)

师:钢琴与渐变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声音渐渐变高。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学生讲台操作练习)

师:钢琴高低渐变的音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屏幕:色彩圆环图)

师:就仿佛画面中色彩的浓与淡、明与暗。

师:这些圆形色块中,你觉得哪些颜色比较亮哪些颜色比较暗呢? 生:……

(屏幕:褪去色彩的圆环图)

师:当我们褪去颜色,不难看出不同的颜色有的亮,有的暗,我们称其为“色彩的明度”。板书:色彩的明度

(屏幕:点击圆块弹声音)师:钢琴声像是听得见的色彩,而色彩又仿佛是看得见的音乐,当色彩明度发生渐变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美妙的感受呢? 3.揭题:色彩的明度渐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

二、体验明度渐变特征

1.体验色彩明度渐变立体感

师:同学们,要想提高明度或者降低明度,我们应该在颜色中加入什么颜色呢? 生:加入白色或黑色。

(操作实验:加入白和黑进行测试,白纸画色块,进行比较)

师:我们可以将一块颜色渐渐提高明度或是渐渐降低明度,有了明度的渐变过程,使得本来平面的感觉变得—— 生:有立体感。板书:立体感

2.体验色彩明度渐变节奏感

师:老师这里有些色块,散乱地摆放着,想请一位同学给它们重新排列一下。

(生屏幕操作)

师: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的? 生:……

师:这样的排列较之前的画面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并板书:秩序感

3.体验色彩明度渐变层次感

师:当颜色有了明度渐变之后,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下面我们将视线投向大自然,看看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又是如何向我们呈现色彩明度渐变之美的。

(屏幕出示)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画面中的内容,并谈谈你的感受。生:(荷花)夏日娇艳的荷花,花瓣顶部透着美丽的紫红色,越往下,颜色越淡,晶莹剔透,美丽动人。生:(山峦)山峦叠嶂,大气磅礴,与蓝天遥相呼应,在阳光的笼罩下,山峰由深蓝逐渐变浅,给我们一种层次感和纵深感。生:(日出)日出的时候,蛋黄色的太阳渐渐升起,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色彩仿佛流动了起来。

板书:层次感

三、体验生活中的明度渐变 1.向自然借颜色装饰生活

师:自然中色彩的明度渐变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向自然借些色彩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吧。(屏幕操作:领着学生截取颜色)

师:我们借了太阳渐变的黄色,山峦渐变的蓝色和荷花渐变的紫色,看看用三种颜色装扮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2.师生小结色彩明度渐变给人们的感受

师:用明度渐变的色彩装饰生活之后,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生:…… 师:色彩明度渐变丰富了画面层次,营造了画面的秩序美,给我们犹如音乐般的韵律的美感。

四、把握重点 了解规律

师:老师用色彩明度渐变装饰了一片叶子,但总觉得有问题,你能帮老师找出问题吗?(屏幕操作:错误填充)

生:颜色之间区别太大,不是渐变的效果。师:相邻两块颜色的明度跨度应该均匀、等量。板书:均匀 等量

五、综合练习师:明度间的均匀等量是色彩明度渐变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接下来我们一起为画中的冰淇淋填充上美丽的颜色吧。(学生屏幕操作)

师:非常漂亮的冰淇淋,我们再给它添加一个小樱桃,就显得更加完美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渐变的效果。

六、优秀作品展示(略)

七、示范

如何用颜料创作色彩明度渐变的画面呢?老师先示范一下。

八、学生作业

完成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作品。

1.勾勒一个你喜欢或你最熟悉的事物外形。2.可以用直线、弧线或者波浪线分割图形。

3.选择你喜欢的颜色,均匀等量加白或加黑改变色彩明度填充画面。

九、点评

十、拓展 刘德华主演的《童梦奇缘》中有一句台词,他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我们大家都会渐渐地长大,也会渐渐地变老,模样也会一点一点地变化着,但希望同学们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时段,都要为自己留下最明亮最美丽的一抹色彩。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完成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作品。作业要求:

1.勾勒一个你喜欢或你最熟悉的事物外形。2.可以用直线、弧线或者波浪线分割图形。

3.选择你喜欢的颜色,均匀等量加白或加黑改变明度,填充画面。教与学的评价

色彩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主要通过学生体验感受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实际操作和情感迁移。从色块摆放到荷花、山峦再到日出,既有贴近生活的感官体验,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色彩特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色彩体验中,能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适时具体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又能从对自然之色的感悟中,体会到其与生活色彩之间的紧密联系性。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更多的生活体验积累中获取灵感,再进一步地创作想象,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反思和总结

本节课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媒体互动游戏的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掌握色彩明度渐变节奏感的教学时,让学生上讲台自主摆放对比的过程,很容易掌握了知识要点。“向自然借色彩”的互动环节中的情境,生动而形象,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赋予了教学过程神奇感。在借色装饰生活的过程中,也使自然之色与生活色彩有了一个统一而连贯实施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提倡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地让学生参与互动,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探究发现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色彩之美,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第2课

点彩游戏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间混合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并积极运用“色点混合”这种美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和创造欲望。书中展示了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在初步接触和了解点彩后,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通过点彩游戏、名画欣赏、名作临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感悟。点彩画中不同点的形状、前后位置的差异、不同的色彩搭配,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色彩混合后,产生的另一种色并不一定都能被孩子们所接受,故课堂上我有选择地给出一定的色彩范围,如用三原色两两相配,用同一种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相配等,使孩子们的画面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收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情况: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灵的。可以说,色彩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色彩混合画面。有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水粉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进行点彩创作。但学生用点时容易使点大而散,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小而密的点来产生色点的空间混合。教学方式、手段: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体验法等。教师准备:课件、《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和米罗作品的图片、广告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抹布、纸等。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调色盘、毛笔、小水桶、抹布、纸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感知色彩空间混合的视觉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尝试选择合适的色彩,运用恰当的点彩方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游戏中体验点彩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点彩画。教学难点:进行空间混合的色彩调配。教学设计

一、游戏里玩一玩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快速走到教室后面。把眼睛眯起来看,你看见了哪些颜色?(出示一张黄、蓝点范画)生举手一一回答。(看见黄色的同学举手;看见蓝色的同学举手;看见绿色的同学举手)师:再一起到前面来,凑近了再来看这幅画,你又看见了什么颜色? 生:看见了黄色和蓝色,没有绿色。

师:可是,为什么刚才有那么多同学看见绿色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会调色。其实,颜色不一定要在调色盘里调,我们的眼睛也可以完成调色的任务。师:现在,看老师来画点。(教师用手指来点示范,在红色纸上画黄色点,边示范边讲解)用手指来画点,要点画得小一点、密一点。(准备红色作业纸、黄色颜料,直接画)

师:现在,大家再退远了来看,用眼睛去调色,除了红色和黄色,你还看见了什么颜色?(橙色)

师:不同颜色的点空间混合后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的眼睛可真神奇。(请学生回座位坐好)

师:考考大家,你会选择哪两种颜色来点出紫色?

生:我们可以在红色纸上用蓝色来点,在蓝色纸上用红色来点。

设计意图:退远、走近两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点混合的奇妙,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的色点混合,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原理,教师有效的示范能清晰告诉学生点的方法,体验眼睛调色的奇特。

二、生活中找一找

1.色点的混和效果在生活中的运用(PPT出示毛衣局部图)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件毛衣,它是用蓝色和红色的毛线编织的,远远看去,就出现了紫色的效果。

(PPT出示毛衣全景图)

师:这件毛衣上的混色效果还有很多,蓝色和绿色、绿色和橙色、橙色和蓝色等等,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大家一起来看!2.色点混合在自然界中的运用(PPT出示花海图)师:毛衣的颜色和大自然的颜色像不像?在这片花海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近看和远看颜色不一样吗?色点的空间混合,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师:如果把红色、黄色、绿色混合在一起,想象一下你的眼睛会把它们调成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学习就是为了运用,生活中的色点混合实物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从生活到创作。有利于学生开启创新的大门。

三、动手来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色块(PPT出示),这两块颜色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用了哪些颜色的点来表现?如果你来画,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表现? 师:在这块颜色里,你觉得哪种颜色的点会偏多一些?

师:现在老师把小色块发给每个小组,4人合作,用手指来点,尝试一下,看看点出来的效果和你的想象一样吗?你会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发现?(提供水粉颜料和A4作业纸各6份)

师:同学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如果想要它再淡一点,你有什么办法?

总结:色彩可以有层次、叠加的效果,这样会有丰富的艺术感觉,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师:现在,老师想要用你们点出来的色彩创作出一幅新的点彩画。(教师示范:用学生的作品来剪贴水果静物画)

师:色彩的感觉真微妙啊,还有很多我们现在还不了解的色彩原理,等待我们不断去发现。设计意图:动手试一试,体验用小而密的不同颜色的点进行混合,让学生增强对色彩的感悟。教师的有趣示范激起学生无限的向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向大师学习

师:色彩的变化经常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同学们想象一下,你觉得红色和绿色的点点在一起,我们的眼睛会把它们调成什么颜色?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变成了什么颜色?居然变成了金色,还有一点炫目的效果呢。师:正是因为色点的混合有着这么奇妙的视觉效果,所以有个叫修拉的画家创造了点彩的画法,用颜色点啊点啊,点出了一幅很有名的画。大家想不想看? 师:(PPT出示修拉的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刚才画的色块就是这幅画里的,你找到自己画的色块了吗?

师:修拉是一位喜欢创新的法国画家,他用小小、密密的点画了这幅很大很大的画,这幅画由几百万个色点组成,修拉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无数细小的色点创造出一种太阳闪闪发光的视觉效果。作品整体给人一种亮丽、新鲜和愉快的感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向修拉学习,用点彩的方法来改画。我们来看这块绿颜色,你打算怎样表现?注意,我们不能直接用绿色来点,可以用各种黄色、蓝色来点,充分发挥眼睛的调色功能。

师:那块紫色呢? 师:老师给大家提出的要求就是所有的颜色都不能直接画出来,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画纸上点,学会用眼睛来调色。

(教师分发范画,用毛笔在纸上尝试,小组合作)师:你们看出来是哪一幅画吗?

师:这幅画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米罗是一位崇尚自由的画家,和米罗的原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与米罗合作,向修拉学习,用点彩的方法来画画。课后,同学们可以用点彩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更神奇的作品来。

设计意图:大师的作品冲击着学生稚嫩的心灵,用改画的形式临摹大师的画,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要求

第一次作业:小组合作,用手指在纸上点出老师所给的色块,注意所有的颜色都不能直接画出来,要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画纸上点,点要小且密。

第二次作业:小组合作,用手指在纸上点出老师所给的作品,注意所有的颜色都不能直接画出来,要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画纸上点,注意画面的构图。教与学的评价

整节课我都比较注重色点混合的评价,注重学生美术语言的评价。最后的点评环节,学生都非常激动,我觉得自己有点小遗憾,我没有把学生激动背后更深层的美术评价语言再挖掘出来,在最后的提问时可以评价得再具体点,如:你对作品中色点混合的效果有何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美术的角度用美术的语言来进行评述。反思和总结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并积极运用这些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创造欲望。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通过点彩游戏、名画欣赏、作品临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感悟。这节课我的重点落在色点的混合上,我自己尝试在白纸上点,在彩色纸上点,用小小密密的点来点,退远来看,走近来看,经过一系列的摸索我发现色点混合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鼓励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用眼睛来调色。第一次作业把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中的一部分截取出来,找到了偏深一点点的紫色、不同的橙色、不同的绿色,这些间色给学生的感觉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探索,用的时候,他们很高兴也很放松。一开始让他们用手指来点,学生们显得有点紧张,点了一会之后,他们就放开了,用手接触画纸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他们很快觉得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玩,他们玩得很认真,也很尽兴,创作情绪也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点“乱糟糟的”,但是远看效果挺好的。紧接着我用学生创作的作品剪贴了一幅水果图,用点彩与形的关系导入到修拉的作品中,一下子拉近了大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第二次作业是用点彩的方法改画米罗的作品,与第一次作业的不同是用笔来画的,笔和手指画的感觉是不同的。有了第一次作业的经验,孩子们投入地创作,情绪非常放松,和一开始的拘谨完全不同,非常有趣。

第2课

点彩游戏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间混合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并积极运用“色点混合”这种美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和创造欲望。书中展示了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在初步接触和了解点彩后,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通过点彩游戏、名画欣赏、名作临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感悟。点彩画中不同点的形状、前后位置的差异、不同的色彩搭配,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色彩混合后,产生的另一种色并不一定都能被孩子们所接受,故课堂上我有选择地给出一定的色彩范围,如用三原色两两相配,用同一种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相配等,使孩子们的画面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收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情况: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灵的。可以说,色彩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色彩混合画面。有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水粉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进行点彩创作。但学生用点时容易使点大而散,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小而密的点来产生色点的空间混合。教学方式、手段: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体验法等。教师准备:课件、《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和米罗作品的图片、广告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抹布、纸等。

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调色盘、毛笔、小水桶、抹布、纸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感知色彩空间混合的视觉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尝试选择合适的色彩,运用恰当的点彩方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游戏中体验点彩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点彩画。教学难点:进行空间混合的色彩调配。教学设计

一、游戏里玩一玩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快速走到教室后面。把眼睛眯起来看,你看见了哪些颜色?(出示一张黄、蓝点范画)生举手一一回答。(看见黄色的同学举手;看见蓝色的同学举手;看见绿色的同学举手)师:再一起到前面来,凑近了再来看这幅画,你又看见了什么颜色? 生:看见了黄色和蓝色,没有绿色。

师:可是,为什么刚才有那么多同学看见绿色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会调色。其实,颜色不一定要在调色盘里调,我们的眼睛也可以完成调色的任务。师:现在,看老师来画点。(教师用手指来点示范,在红色纸上画黄色点,边示范边讲解)用手指来画点,要点画得小一点、密一点。(准备红色作业纸、黄色颜料,直接画)

师:现在,大家再退远了来看,用眼睛去调色,除了红色和黄色,你还看见了什么颜色?(橙色)

师:不同颜色的点空间混合后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的眼睛可真神奇。(请学生回座位坐好)

师:考考大家,你会选择哪两种颜色来点出紫色?

生:我们可以在红色纸上用蓝色来点,在蓝色纸上用红色来点。

设计意图:退远、走近两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点混合的奇妙,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的色点混合,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原理,教师有效的示范能清晰告诉学生点的方法,体验眼睛调色的奇特。

二、生活中找一找

1.色点的混和效果在生活中的运用(PPT出示毛衣局部图)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件毛衣,它是用蓝色和红色的毛线编织的,远远看去,就出现了紫色的效果。

(PPT出示毛衣全景图)

师:这件毛衣上的混色效果还有很多,蓝色和绿色、绿色和橙色、橙色和蓝色等等,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大家一起来看!2.色点混合在自然界中的运用(PPT出示花海图)师:毛衣的颜色和大自然的颜色像不像?在这片花海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近看和远看颜色不一样吗?色点的空间混合,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师:如果把红色、黄色、绿色混合在一起,想象一下你的眼睛会把它们调成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学习就是为了运用,生活中的色点混合实物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从生活到创作。有利于学生开启创新的大门。

三、动手来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色块(PPT出示),这两块颜色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用了哪些颜色的点来表现?如果你来画,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表现? 师:在这块颜色里,你觉得哪种颜色的点会偏多一些?

师:现在老师把小色块发给每个小组,4人合作,用手指来点,尝试一下,看看点出来的效果和你的想象一样吗?你会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发现?(提供水粉颜料和A4作业纸各6份)

师:同学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如果想要它再淡一点,你有什么办法?

总结:色彩可以有层次、叠加的效果,这样会有丰富的艺术感觉,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师:现在,老师想要用你们点出来的色彩创作出一幅新的点彩画。(教师示范:用学生的作品来剪贴水果静物画)

师:色彩的感觉真微妙啊,还有很多我们现在还不了解的色彩原理,等待我们不断去发现。设计意图:动手试一试,体验用小而密的不同颜色的点进行混合,让学生增强对色彩的感悟。教师的有趣示范激起学生无限的向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向大师学习

师:色彩的变化经常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同学们想象一下,你觉得红色和绿色的点点在一起,我们的眼睛会把它们调成什么颜色?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变成了什么颜色?居然变成了金色,还有一点炫目的效果呢。师:正是因为色点的混合有着这么奇妙的视觉效果,所以有个叫修拉的画家创造了点彩的画法,用颜色点啊点啊,点出了一幅很有名的画。大家想不想看? 师:(PPT出示修拉的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刚才画的色块就是这幅画里的,你找到自己画的色块了吗?

师:修拉是一位喜欢创新的法国画家,他用小小、密密的点画了这幅很大很大的画,这幅画由几百万个色点组成,修拉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无数细小的色点创造出一种太阳闪闪发光的视觉效果。作品整体给人一种亮丽、新鲜和愉快的感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向修拉学习,用点彩的方法来改画。我们来看这块绿颜色,你打算怎样表现?注意,我们不能直接用绿色来点,可以用各种黄色、蓝色来点,充分发挥眼睛的调色功能。

师:那块紫色呢? 师:老师给大家提出的要求就是所有的颜色都不能直接画出来,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画纸上点,学会用眼睛来调色。(教师分发范画,用毛笔在纸上尝试,小组合作)师:你们看出来是哪一幅画吗?

师:这幅画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米罗是一位崇尚自由的画家,和米罗的原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与米罗合作,向修拉学习,用点彩的方法来画画。课后,同学们可以用点彩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更神奇的作品来。

设计意图:大师的作品冲击着学生稚嫩的心灵,用改画的形式临摹大师的画,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要求

第一次作业:小组合作,用手指在纸上点出老师所给的色块,注意所有的颜色都不能直接画出来,要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画纸上点,点要小且密。

第二次作业:小组合作,用手指在纸上点出老师所给的作品,注意所有的颜色都不能直接画出来,要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画纸上点,注意画面的构图。教与学的评价

整节课我都比较注重色点混合的评价,注重学生美术语言的评价。最后的点评环节,学生都非常激动,我觉得自己有点小遗憾,我没有把学生激动背后更深层的美术评价语言再挖掘出来,在最后的提问时可以评价得再具体点,如:你对作品中色点混合的效果有何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美术的角度用美术的语言来进行评述。反思和总结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并积极运用这些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创造欲望。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通过点彩游戏、名画欣赏、作品临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感悟。这节课我的重点落在色点的混合上,我自己尝试在白纸上点,在彩色纸上点,用小小密密的点来点,退远来看,走近来看,经过一系列的摸索我发现色点混合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鼓励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用眼睛来调色。第一次作业把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中的一部分截取出来,找到了偏深一点点的紫色、不同的橙色、不同的绿色,这些间色给学生的感觉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探索,用的时候,他们很高兴也很放松。一开始让他们用手指来点,学生们显得有点紧张,点了一会之后,他们就放开了,用手接触画纸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他们很快觉得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玩,他们玩得很认真,也很尽兴,创作情绪也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点“乱糟糟的”,但是远看效果挺好的。紧接着我用学生创作的作品剪贴了一幅水果图,用点彩与形的关系导入到修拉的作品中,一下子拉近了大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第二次作业是用点彩的方法改画米罗的作品,与第一次作业的不同是用笔来画的,笔和手指画的感觉是不同的。有了第一次作业的经验,孩子们投入地创作,情绪非常放松,和一开始的拘谨完全不同,非常有趣。

第4课

我设计的服饰

教学内容:

本课是介于“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内容,以美术活动为主线,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两方面的需要。鼓励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创造,让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环保服饰并进行即兴表演,让孩子在尽兴地“做”和“玩”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本课学习内容是设计风格化的服饰,并用各种碎布、彩纸、绳、线、塑料等材料,运用缠绕、捆扎、编织、折贴等方法,通过在布娃娃、木头玩偶或者同学身上进行立体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孩子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自我意识占有主导地位,开始关注自我,思维能力开始转向逻辑思维,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他们什么都想参与,都愿意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但又缺乏耐心,需要引导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我设计的服饰》作为很好的媒介,可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合作探究带来的愉快。

教学方式、手段: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给学生更多感悟手工作品的机会。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木头娃娃、模特架、剪刀、双面胶、订书机、夹子、彩色纸,各种废旧材料如碎布头、报纸、彩带、包装袋、塑料袋、废旧光碟等。教室四周摆放一些穿各色服装的芭比娃娃,增加氛围。

学生准备:制作及绘画工具、收集服饰图片,小组准备1-2个玩偶娃娃、线描版男女娃娃的体型模板,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好碎布、绳、彩纸、塑料袋等有关材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赏世界各地的服饰,了解基本的制作技巧,利用身边的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出一款属于自己的服饰,感受服装设计之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服饰体验美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示范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填充、绕团、捆扎、包扎、编织、折、扭、撕等,让学生自主搭配,制作出个性独特的服饰,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制作和表演,激发其学服饰设计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喜爱的方式设计并表现服饰。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利用废旧材料来设计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服饰作品。教学设计

一、探讨及交流

1.什么叫服饰?“服”指衣服、衣裳;“饰”指装饰用的东西,泛指穿戴、饰品等。“服饰”指衣着和配饰。

举例说明:上衣、裤子、裙子等服装元素;帽子、头饰、项链耳环、鞋子、包等配饰用品。时代在进步,服饰也越来越丰富。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同学事先搜集了关于服饰的图片和资料,对服饰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身边穿着装扮谈起,导入课题,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欣赏及认知

欣赏一组图片,了解服饰的演变及功能。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灿烂的服装史,服装使人和动物有了区别。

1.远古时代的人们穿什么材料做的服装?(树叶、动物皮毛等,配饰为天然美石、鱼骨、贝壳等)服装对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护体、遮羞、御寒。

2.到了有历史记载的年代(如唐朝),人们穿什么材质的衣服?(布匹、绫罗绸缎等)再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人们穿着又有什么变化?(服装材质种类繁多,款式多姿多彩)服装的主要作用又多了一项——装饰。

3.观看视频《100秒内100年伦敦时尚》,了解近百年来服饰的变迁。

设计意图:人类的服饰,主要是为了满足护体、遮体、避寒和装饰四个方面的需要。但是,服饰的前三项功能,实际上从一开始已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在人类服饰文化中,真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还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美”,它推动着几千年来服饰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为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人类的服饰天地便成了一个神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本环节出示的优美图片及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互动及赏析 1.交流服饰小玩偶

说说自己玩偶的服饰都有哪些特点,从色彩及外形进行简单分析。

2.跟着课件走进服饰博物馆,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服饰,重点关注服饰的材料及款式。

(1)欣赏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如彝族、傣族、苗族、壮族、藏族等);(2)欣赏不同国家的服饰(如非洲、美洲、亚洲国家的典型服饰);(3)欣赏不同作用的服饰(如节日服、工作服、展示服、戏服等);

(4)欣赏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如日本的三宅一生,意大利的瓦罗蒂诺,法国的夏奈尔、迪奥,中国的张肇达等)。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服饰的特征:色彩艳丽,造型各异。

设计意图:每一种服饰,都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美的文化。它既是人们生存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艺术。纵观世界各地的服饰,文化不同反映出来的服饰也大不相同。此环节的设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设计及练习

1.欣赏大师的设计草图。

2.教师简单示范,线描表现,先考虑整体风格,再考虑配饰。3.学生思考及练习。

师:今天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环保材料,根据材料结合自己喜爱的服饰风格来议一议,如何在纸上的人物体型模板上设计一件服饰作品。

4.展示及反馈。选派代表,大家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并讨论一下变成服饰成品的可行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当一位服饰设计师,把废旧材料演变成漂亮的衣服。带着设计的问题去欣赏,直观而又感性。交代清楚学生需要进行的纸上实践练习,难度适中,学生们乐于尝试。

五、示范及演示

1.教师在模特架上示范几种服饰的变化方法。

(1)报纸制作小背心及百褶裙;塑料桌布、碎布料裹出礼服裙;羽毛搭配出头饰;彩纸折出帽子等。

(2)介绍服饰分开制作、组合制作、整体制作的不同方法。前片、后片、袖口、领子不同零件可以运用的剪裁方法等。

(3)学生再次观察身边现有的服饰小玩偶,讨论制作方法。结合范例介绍捆扎法、缠绕法、粘贴法、串联法、编织法、折纸法、装饰法等方便立体制作的手法。2.欣赏一组环保服饰图片,展示特色的玩偶服饰作品。3.贴出黑白服饰设计图及配饰图资料。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示范及演示让学生直观深入地了解服饰制作这一重要步骤,通过丰富的艺术处理方法来体现服装设计的造型和整体气氛,直观形象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六、制作及体验

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力,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服饰”。

1.讨论分工,在娃娃或真人身上进行立体制作。

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制作,将废旧材料变成羽衣云裳。也可有选择地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学生选择性创作加工,提高制作效率。

2.制作方法灵活机动,画、剪、贴、绕都可以。

设计意图:在优美乐曲声中,学生们讨论、分工、制作,热闹而又繁忙,采用自己喜欢的设计,选择材料来制作衣服。从平面到立体,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有成就感。

七、展示及评价

1.宣布环保服装发布会即将开始。小舞台,大制作,小小服装秀开演啦!

请参加展示的模特儿出场,亮相“发布会”。请玩偶设计的同学将人偶放到“舞台”上亮相。

音乐响起,孩子们随着音乐进行展示表演。

解说词:(每组派代表解说)

①小模特正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款服饰以粉红色为主要格调,是可爱的公主风格,漂亮的短裙超有魅力,腰间的大蝴蝶夺人眼球,整体优雅、活力而又温馨。

②我们的设计是田园风格,腰带上的藤编绿色流苏活力无限,上身用包装纸制作的小背心上嵌满了可爱的花朵,塑料纸及树叶做的头饰非常可爱,这是朝气蓬勃的绿色服装。

③我们的服饰走的是侠客风,头上包着黑头巾,披着红披风,穿着塑料桌布裹的黑色紧身衣,看起来非常酷!

④我们的设计是阳光沙滩热带风情服装,那大片的树叶,花色的百褶裙,宽大的帽子,看起来是那么的俏皮可爱、活力四射!

2.评选出最佳设计师,介绍各自小组设计的服饰的特点。

3.分创作团队,设计师与模特一起拍照留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大平台,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学生对自己作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展示鲜明的个性特征、服装形态、人物形态,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让创意才华在多维空间展示。色彩斑斓的个性服饰放大了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在乐曲的烘托下配合讲解,演绎特别的服饰文化,体会设计之美带来的震撼!

八、拓展及延伸

1.换装小游戏,多尝试几种风格看看自己的穿衣搭配感觉如何。

2.鼓励学生将设计带进生活。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服饰的文化总是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民族的特色,总是充分地浸透了文化的主体特征。我们要珍视这种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服饰上的标新立异作为服饰文化发展的一条规律,得到了肯定、遵循与支持,服饰文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更为自由。

3.在将来学校、社区乃至更大舞台上勇敢展示自己,参与大型“时装秀”。凭借我们的双手,普通的材料可以变成精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去美化生活,装扮世界!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深入研究,进行发散性思维。本环节总结全课,肯定成绩,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今天尝试的基础上,将来生活中也常常进行实际操作,活学活用,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创作加油鼓劲。作业要求

本课共有两次分阶段的作业。

第一次作业:在画纸上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1.在人物模板上自由创作。2.想得巧,画得妙。第二次作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服饰。

1.小组协助,商量款式,在娃娃或真人身上立体制作。2.制作方法灵活机动,画、剪、贴、缠绕等都可以!教与学的评价

借助玩偶及真人模特来进行服装设计及表演,既可让孩子在尽兴地“做”和“玩”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又可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用各种碎布、塑料、绳、线、纸等材料,运用填充、绕团、捆扎、包扎、编织、折等方法,通过组合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孩子们的服饰设计新颖独特,配饰趣味十足。设计环节线条简练,表现出服装设计师的才华。色彩的搭配,风格的混搭,孩子们的作品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知道被丢掉的废品也会变成美丽的服装。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自己制造的服装,拿上玩偶展示或穿上服装快乐地表演,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孩子们在快乐中创出的万千变化令人惊奇。

在课堂中我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本节课上,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形式、题材也各不相同。在评价过程中我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孩子们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自主化的学习。本课我一直处于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每一环节中学生都是主角。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形地梳理了知识,并通过共享师生智慧,不断矫正自己的错误、不足及薄弱之处。改变了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这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反思和总结

本节课以一段拉链揭开序幕。教师结合自身穿戴揭示服饰的定义,通过图片赏析呈现从远古到近现代服饰的演变,了解服饰的作用。借助一段百秒趣味视频领略国内外服饰百年的变化,感受服饰的博大精深。学生们课前还收集了自己喜爱的服饰小玩偶。有民族娃娃、芭比娃娃、卡通娃娃等,造型各异。在讨论交流触摸中进一步了解服饰,说出心中的感受。接着欣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归纳服饰风格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特点。然后观看各种趣味服装及儿童服饰,贴近生活,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共鸣。欣赏一组服饰设计大师的作品,将学生带入设计的思路,了解多种艺术手法。观看大师利用点、线、面等元素装饰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多种材料的搭配及组合,关注环保理念,引入环保服饰的概念。请学生结合身边的废旧材料大胆设计服饰。

要将脑中的构思变成实际的设计。课堂上引导学生先画服饰草图,然后再选择想表现的材料,自行组合小组进行制作。最后的小小服饰秀则将本课引入高潮。无论是制作环保娃娃的服饰,还是装扮身边的同学,孩子们全情投入。小模特的走台更是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无论是纸艺组还是塑料组、植物组、布艺组,大家都一一介绍了自己的服饰风格,希望自己的设计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孩子们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设计师。本课备课时其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何在一节课中呈现服饰的理念及设计点,我也动了不少脑筋。开始的感悟环节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生活,用他们喜爱的玩偶娃娃为切入点近距离赏析服饰,然后设计草图时给孩子们一个有人体基本线条的模特,降低了设计构图的难度。还有教师示范时的模特架,立体的造型让学生们的思维从平面设计过渡到立体剪裁,直观了解一些领口、门襟、衣裙等剪裁的小窍门。通过裹一裹、绕一绕、扎一扎、系一系、剪一剪、贴一贴、叠一叠等方式,教师示范制作环保服饰,结合多重演示讲解材料的合适运用,示范百褶裙、大蓬裙、草裙、小披肩、小背心等服饰的搭配。用来多重示范的模特展示,本身就是用废旧KT板材料结合体育室借来的标竿粘合的,非常方便操作,灵活而又实用。这节服饰课气氛愉悦,与学生在创造的氛围中借助各式废旧材料体验设计服饰的快乐。只是匆匆一节课时间过于仓促,没有多做深入的细节刻画。希望以后的课堂中可以多做一些后续延展的课程。

第五篇:《色彩的明度渐变》教学设计

 《色彩的明度渐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为国标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第六册第一课。《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明度渐变产生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节奏感,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什么的明度渐变?其实明度渐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她的审美价值,而本课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明度渐变的概念及规律,让学生体验到她的美,进而想表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按照新课标要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这堂课就是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有效地使学生从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完善人格。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色彩世界,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通过各种探究及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贴近生活,贴近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明度渐变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具有浓郁的美术专业色彩,对于本课的授课对象——正处于儿童发展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传授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本课的设计上强调直观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明度及明度渐变的概念,作尝试性的调色游戏,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苏教版美术第五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已经有用颜料调配色彩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丰富他们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2、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3、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实物投影仪、PPT课件。b、彩色气球若干。

c、铅化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学生准备: a、墨镜。

b、用于调色的水杯若干。

c、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d、铅化纸、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原色、间色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气球中,哪些气球的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你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回答:红、黄、蓝是原色,橙、绿、紫是间色。

2、游戏二:找明暗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气球。

3、游戏三: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能将气球按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的顺序排排队吗?(请学生到讲台来摆放气球)

4、小结:原来色彩也是有明暗的。

(设计意图:气球是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物品,以气球为载体进行原色、间色知识的复习,具有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奇。找明暗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色彩的明度属性,而排色游戏即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色相呈现出的不同明度。)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是有明暗的,我们把色彩的明亮程度叫色彩的明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素描、黑白照片等,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图

1、图2)

12、体验游戏:墨镜看世界

所有色彩真的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吗?让我们来试试看

图2 a.体验一:带上你的墨镜,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身边的同学,看看你的美术书,透过墨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总结:墨镜里的世界虽然失去了绚烂的色彩,却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黑白灰,这样看来,所有的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

b.体验二:戴上墨镜看看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彩色气球变成灰的啦,而且颜色从深逐渐变浅。)

(设计意图:此环节明确了明度的概念,学生透过墨镜观察身边事物,摈除了色相的干扰,亲自感受色彩所具有的明度属性,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明度。观察“排好队”的气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明度渐变。通过体验,学生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有新奇的感受,别样的启发。体验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3、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c.实验三: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浅。(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白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白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浅。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3)。

d.实验四: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暗。(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黑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黑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暗。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4)。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由实验探索,亲自去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说一说,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加深认识,总结出结论,从而对问题加以解答,理解知识点。这一环节是由前面知识点到最后落脚点的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明度渐变的概念,再进一步延伸到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的学习上来。)

图3

4、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明度渐变的概念

图4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色彩知识-----明度渐变。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图5~12)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图13~20)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优秀的明度渐变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创造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激起兴趣,为创作表现做好铺垫。)

图5 图6 图8

图7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图14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明暗”、“墨镜看世界”和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已获取了对明度及明度渐变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实验探究中知晓了怎样使色彩产生明暗的变化,那么如何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构想呢?教师的示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与提醒,重点突出,使学生获取明度渐变调色与绘制的技法。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造构想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不是很难嘛,只要注意几个要点,我也能画出来”,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b.技法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设计意图:初步的尝试,使学生对明度渐变有更深入的认识,知晓水分、颜料加入要适度,渐变的过程不宜跳跃或过缓,色彩的选择要慎重(尤其是黄色),循序渐进地掌握调色和绘制技巧,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作业打下基础。)

三、自由创作,趣味表现

1、作品欣赏,开拓思维

课件展示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作品(图21~23),让学生感受到明度渐变表现形式的多样。

(说明:通过作品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新奇的表现形式让明度渐变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有高涨的创作热情。)

图21 图22 图23

2、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b.构思巧妙有新意。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创作,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能使创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1、展示各组作品(图24~34),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a.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b.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c.教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需注意的方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环节在各组作业完成后,将所有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在欣赏中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比较中“比”出他人的缺点,也“比”出自己的不足,而针对作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则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概括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图24 图25 图26图27

图28 图29图30

图31

图32图33图34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天空的色彩、荷花花瓣的色彩……)和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车身装饰、服装面料……),鼓励学生用明度渐变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植根于生活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色彩知识美化生活,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享受自己对美的创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学反思】

1、本课在教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思想,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体验的方式,复习原色、间色知识,导入新课,并选用气球这种直观性强的实物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墨镜看世界”这种视觉体验方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明度属性,对色彩的明度渐变有一个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亲身动手做实验,亲自感受色彩的变化规律,从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在学法上以学与练紧密结合为主。三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色彩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的方式主动去理解知识、掌握技法,在动手的过程中,使眼、手、脑三者协调一致,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大胆细致、勇于挑战的精

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直观欣赏以及对作品表现形式方面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明度渐变的艺术美,并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独特的美,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在表现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造,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教师在课堂上不做“话语的霸权者”,要积极真诚地充当鼓励者、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中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师生共同欣赏、理解、合作,共同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审美素养,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导者、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色彩的明度渐变(范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