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诗 乡愁、望大陆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4-96830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0 05:41: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诗 乡愁、望大陆

诗 二 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认识新生字“兮”。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这两首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搜集诗人的有关资料。2.了解这两首诗的相关写作背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怀念家乡的古诗?谁会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现代诗。板书课题:诗二首。(课件1-------课题)

二、学习《望大陆》

1、师:同学们,有一位到辛亥革命的老人,他一生爱国,希望早日建立一个统一而富强的中国。到了晚年,老人家特别想念大陆、家乡和亲人。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由泪水肆意流淌。他多么想回去看看家乡,看看亲人啊!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阻断了于老先生的脚步,铸成了他永远的遗憾!1964年,于右任先生在台北病逝。人们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张字条,一张纸是把他永远的遗憾写进了遗嘱,另一张纸所写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原名叫《国殇》,后改名<望大陆>,(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这位老人就是于右任先生,谁知道给大家介绍一下。

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辛亥革命老人的临终哀歌《望大陆》

师:范读

(课件2-朗读)

4、自读诗歌,初步感受

(课件3-----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2)、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检查自学:(1)、互读,指名读,齐读(2)、理解词意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

6、合作品读,研读感悟

(课件4----合作要求)(1)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说一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A: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课件5----思考题句子)师:诗人有什么嘱咐?

葬我于高山之上

师:诗人为什么要葬于高山之上?

“望故乡”、“望大陆”

(板书)师:老人的遗嘱上写着:“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还在“高”字旁划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强烈愿望。

师: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这两节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B:师:这两句“葬我于高山上兮”可以说是身后遗言,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曙光,真可谓有死不瞑目的万千感慨。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 陆游的《示儿》-------(生背)“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盼望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可惜夙愿难成,抱憾终身,只希望在九泉之下听到中原统一的喜讯。于老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两节表达了老先生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悲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一二节。

C:面对国土分割的现实,老人无力扭转,无可奈何,他只能登高遥望,他都望到了什么 ?

1)诗人都望到了什么?(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啊!)

(课件6--------第三节)2)“山之上,国有殇”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那高山之上,葬着一位为国家而死的人,表达了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浓浓情怀。)

3)师:诗人登高远望,四顾茫然,山高水长,归期遥遥,何处才能望见大陆和故乡?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词句。这是何等的悲切之情啊!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快传遍了海峡两岸。两岸的同胞吟诵着,不禁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指名朗读,齐读“天苍苍,----------国有殇。”

8、指导朗读

(课件7--------全诗朗读)1)、师:《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这双眼睛包含着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诗人渴望回归大陆,强烈期盼两岸统一,然而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毕生的夙愿,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苦。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呢?

感情基调:绵长的思念,痛苦的盼望

语调:低沉、哀伤

语速:舒缓 2)、让我们一齐把于老的这份遗嘱,这首哀歌,这段绝唱,动情地诵读出来吧。3)、同座互读

4、指名读

5、齐读

9、学习小结:

师:思乡是人共有的感情,而于老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而于老的愿望特别切。我们读一读于先生其它的思乡诗:“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课件8-----诗句)

三、学习《乡愁》

1、师: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祖国,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呢?下面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余光中先生纠结于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2、师:介绍作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随家人来到台湾,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的家中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沉吟良久,热泪盈眶。这就是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课件9------余光中

板书:乡愁

余光中

3、教师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

(课件10------朗读乡愁)

4、组内自读《乡愁》(同桌一人读一节)指名读《乡愁》,其他同学品评。

5、师:通过朗读,同学们对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共同解决几个小问题。

A.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B.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少年清愁

求学在外,想念母亲 青年离愁

新婚离家,思念妻子

家愁(板书)中年哀愁

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老年忧愁

国土分离,期盼团圆

国愁(板书)C.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

(课件11----------四种事物)邮票──写信可寄思乡之情,船票──乘船可解思妻之苦 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海峡──海水浩浩忧思无尽 D、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教师放视频)

6、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四、课堂总结:

1、读过这两首诗,你发现这两首诗在表达主题和抒发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渴望团聚

盼望统一)

2、台湾、大陆本是一家,却被人为的生生隔绝两岸,两岸人民时刻都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下面,我们来听听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朗读(课件12---------诗句)“日月潭------望团圆”我们要读出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再读 五:作业(课件13------作业)

1、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模仿《乡愁》,试着写一两节诗。

2、搜集台湾诗人的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3、学了本文你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或有些什么话要对台湾人民或领

导人讲,简要地写一写(100字以上)。六:板书设计:

* 望大陆

于右任

乡愁

余光中

故乡

家愁 大陆 国愁

渴望团聚 盼望统一

教学设想

1.两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作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从大陆去台湾的。诗歌深情地表达了台湾游子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教学前,要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充分铺垫,引导学生了解两位诗人于右任、余光中的生平,了解台湾与大陆骨肉分离的历史,了解台湾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热望。只有做了充分的铺垫,学生方能体会《望大陆》《乡愁》中浓得化不开的思乡情结。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并把诗中蕴涵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策略。

第一步,读熟诗句。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第二步,读懂诗意。两首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学生可对照诗后注释,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也可以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第三步,体会诗情。余光中的《乡愁》看起来很直白,仿佛只是在通过对母亲、妻子的思念表达乡愁,可是这份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余光中语),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诗句,想画面、悟情感,走进诗人的心中,感受所有台湾同胞的漂泊无根之痛与热切的回归之心。

相较缠绵低回的《乡愁》而言,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则血流涌注,情激山河。这首千古绝唱,曾令无数中华儿女裂腹恸心。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画面甚至故事情节,体会诗人的情怀。

第四步,朗读抒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获得审美感受,直至有感情地背诵,将诗歌教学推向高潮。

3.拓展阅读。课后,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搜集台湾诗人的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歌,练习诵读,丰富积累。

4.实践活动。模仿《乡愁》,试着写一两节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认识新生字“兮”。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这两首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诗人的有关资料。2.了解这两首诗的相关写作背景。

语文

六年级

诗 二 首

耿忠华

第四单元

教科版

第二篇:望大陆

《望大陆》教学设计

全海燕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体会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2、感悟朗诵的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曾经有这样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其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未能如愿,临终之时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的千古绝唱。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思考。(怀乡思国,悲愤)

2、朗诵指导: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3、可采用领诵、合诵,单人和分组等多种形式朗诵。集体朗诵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第一节、第二节男女生分诵,最后一节全班齐诵。

三、细读中品味

1、纵观全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思乡之情等。)

2、细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于老对故乡的深情,怎么体会到的?

3、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交流。

4、就是这样的一首哀歌,一段绝唱,一份遗恨,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吟诵着,不禁潸然泪下。让我们朗诵这首诗,再来感受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四、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1、为什么就这样短短几行诗句却让整个中国震撼,让所有人都永远记住了它呢?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悟(学生围绕诗人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语言凝练精悍来谈。)

4、老师总结:诗人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直接告诉世人故乡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看不见大陆他会痛哭流涕的,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直抒胸臆。

五、拓展升华

1.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章你还知道哪些?(陆游的《示儿》,余光中的《乡愁》。)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共同的心声(课件朗诵)

2、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望大陆》,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故乡—不能忘﹨

﹨大陆—痛哭 ∕ 爱国

第三篇:望大陆

《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字累词。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望大陆》。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者生平介绍以及当时背景讲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感情诵读,感受作者思乡之苦,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感悟诗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爱国寻根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和寻根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 微课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1.1949年,有一位老人陕西老人,背井离家,离开了深爱的妻子和孩子,为了革命事业,留在了海峡的另一边。他每每站在高山之巅,眺望着那片可望不可即的大陆,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醒世恒言》中写道:“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落叶尚且归根,狐死尚且首丘,更何况是人呢!你听听他内心的呐喊——(出示《望大陆》)(播放录音)(出示PPT)

这位对家乡如此思念的老人是谁?(于右任)2.作者介绍(观看课文学习链接)3.板书课题:望大陆

二、初读诗歌,感悟诗歌情调

1.自读诗歌,注意生字新词,读顺读通诗歌

重点生字:(PPT)“殇”,字音(shang),字义:指少年未成年而死。2.再次读文,注意划分节奏

“兮”字为语气词“啊”,可以将“啊”代入试读感受(啊字代入略显平淡单调,缺少兮字的古朴伤感)

划分朗读的节奏 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确定朗读的重音 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3.配乐朗读(播放《春江花月夜》)(全班齐读、男女生分读)

三、研读课文,与诗人面对面

1.过渡导入:202_年3月18日温家宝当选中国新一届总理后,在举行的第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当众吟咏了于右任先生的这首《望故乡》诗,并说“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曾以“激情山河的千古绝唱,令世界中华儿女裂腹恸心”作评价,那么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于右任的内心的呐喊;

2.学习第一小节诗歌(1)指名读

(2)思考:诗人的嘱咐是什么?(望我故乡)

(3)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故乡?

(那里有他的妻子,孩子,亲戚,朋友;日暮之年,渴望落叶归根)(4)能实现吗?(不可见兮)

(5)再读诗歌,读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苦楚 3.学习第二小节诗歌(1)小组读

(2)诗人仅仅是为了望不见大陆而哭泣吗?(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实现海峡两岸同胞的愿望)(3)PPT出示当时国家背景

(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人,他曾亲历中华民族被异族蹂躏的历史,甲午海战中国惨败、八国联军纵火圆明园、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割占台湾。他亲眼目睹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就这样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也正是为了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昌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与于右任等所有辛亥革命志士的共同意愿。虽然斗转星移,至1962年,外国列强早已被驱逐出了大陆,但台湾还孤悬海外,美国仍有部队长期驻守台湾,这样的国家现状当然是一个辛亥革命老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更何况,此时的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万千感慨,凝聚于心,怎能不化作诗行喷涌而出

呢?)

4.此时此境,诗人明知道没有回乡的希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梦魂故乡呢?

(微课展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寻根情怀)(1)寻根含义(2)寻根意义(3)寻根显性方式(4)寻根意味诗句 5.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诗人如此思念家乡,渴望祖国统一,当他站在高处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朗读诗歌(男女生读)(3)反馈:(PPT)

望:天 地(视野宽广,心胸开阔)想:国殇

(“殇”字解为名词,《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这个“殇”指不能归故里的魂魄。“国有殇”化用了屈原《九歌·国殇》中 “国殇”一词,“国殇”指为国死难者,南朝诗人鲍照《出自蓟北门行》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句可为印证。“国有殇”即“有国殇”,意为:有一个为国死难者。为国死难者自指作者本人,于右任作为辛亥元老,自比为主义献身之战士,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和深沉的悲憾。他悲憾于报国的壮志未酬而身先死,悲憾于个人的客死他乡,悲憾于祖国的分裂。面对个人遭遇与国家现状,他定然是死不瞑目!而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若国家统一,他岂能客死台湾,若政治清明,他岂能壮志未酬!“国有殇”在篇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前文炽热情感的彻底喷发,是杜鹃啼血式地悲鸣。)

(4)第三节用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图景:一个为国而死的魂灵站在一片空阔里,他孤零零、眼巴巴、泪汪汪的。整个意境是寂寥凄凉的。背景衬托人物,空阔的背景越发使他显得渺小、孤寂与可怜。这一节有景有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四、总结延伸

1.再次深情朗读(师生一起)

2.如今,海峡两岸已经实现往来(但仍未实现统一),此时此刻,你想对余老先生说些什么呢?

3.交流反馈

4.《乡愁四韵》结束本课内容

五、作业布置 1.熟读成诵

2.完成课时设计作业

六、板书设计

// 故乡 大陆

思乡

爱国

第四篇:望大陆

《望大陆》教学设计

李晓静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复旦大学的老校友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

在近千名中外记者济济一堂的大厅里,刚刚新任总理不足一小时,就充满激情地当众吟诵了这首诗歌,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

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于右任简介:

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来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写下了这一首哀诗--《望大陆》。

板书:望大陆于右任

二、理解课文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

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

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作者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

4.归纳并投影朗读的方法:

·划分朗读的节奏 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确定朗读的重音 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5.配乐,全班齐读。

三、研读中感悟

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可谓悲怆深沉,饱含飘零海外游子之思国怀乡之挚情。诗作在1964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202_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台湾问题时曾动情吟诵此诗,并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此后,诗作在海内外传诵更广。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

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

四、拓展迁移

1.阅读余光中《乡愁》,试品味两首乡愁诗的异同。

五、小结: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他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2_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202_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离乡时还是翩翩少年,再次归来时已是垂垂老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之乡愁,我们必须在21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两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乡愁》姊妹篇,师生齐唱中结束本课。

六、布置作业:熟读成诵,能默写。

第五篇:望大陆_教案

《望大陆》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望大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抒情韵味。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2、认识“兮”“殇”两个生字,知道这首诗歌的特点(楚辞体),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终又不相见的悲痛之情。

3、通过对作者平生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在情景中诵读,感受作者人在台湾,心系故乡的思乡之苦,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诗人平生及写作背景,背景音乐。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激发学生兴趣,引起相同体验)

同学们,我们过过了中秋节,中秋节人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引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是呀,盼望回归家乡,亲人团聚,是每一个游子的乡愁。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与乡愁有关的,人生漂泊,四海为家,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浪迹天涯的游子,便心起归航,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低头„„);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长相思;而到了现代,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眼中,乡愁便 1 / 4 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那么在于右任老先生那里,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大陆》这首诗。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链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

3、通过学习链接中“羁留“一词,了解于先生的苦衷,从而理解只能“望故乡,望大陆”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苦,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也许有学生会想到以身殉国的问题,可用司马迁的话来解答。人固有一死,或重天泰山;或轻于鸿毛)

(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课文,小组内相互学习生字新词,师再检查。之后再次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指名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读通顺,指正。通过认识“兮”,了解本文采用的是楚辞体的写作方式;通过对“殇”的字形拆解,记住“殇”的读音与写法,从而了解“国殇”的含义。

3、学习体会诗歌1小节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死后葬于高上之上,可以望我故乡)(2)指名学生读1小节,评价

(3)师生交流得出要带着舒缓、悲伤、绵绵的思念、低沉等语调读这篇课文。

引出古诗: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眼,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4 简要解读这首诗,用古诗解读望故乡的深情。古诗句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古诗句2: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简要解读这以上诗句意思,鸟兽尚能如此思乡,何况是人呢?

4、学习体会第2小节情感。

(1)简要介绍(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于先生的家人都在大陆,终没有能团聚)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希望祖国统一,好让更多的人能家人团聚。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大诗人,在自己弥留之际,也作出了一首千古名诗,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引出古诗: 《示儿》陆游 诵读余光中《乡愁》

(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死后葬于高上之上?

2、他为什么不回故乡,或是故乡的亲人与他团聚?

3、诗人远望故乡时的所想——在背景音乐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说一说,诗人在望故乡时,会想象自己亲人的哪些事)

5、学习齐读第三小节(1)男生读第三小节诗词

想:诗人都望到什么?(见到“天”“地”望不到边,给人视野宽大,心胸开阔感觉)(2)让学生明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盼望统一(3)齐读最后一句诗词。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的意思(强烈期望两岸统一,而有生之年又看不到而失望,及未能见到亲人痛楚心理)

(4)如何读出那种感情呢?指导学生练读。

/ 4(5)指导结合板书“山之上,国有殇”,在全诗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思乡)

三、拓展升华

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余先生望故乡时,他的家在在做什么? 交流

四、教师范读。全课结束。

/ 4

诗 乡愁、望大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