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一、“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遵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早在二十年代,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就创作了十三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 以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剧目语言生动、明快,词曲通俗易懂、采用民歌音调,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多少年来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 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
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
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目的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它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 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 主题,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完善、突出了“教学评价” 的作用,实际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三、“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生成过程
课堂“儿童音乐剧” 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
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
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当场打扮、化妆,要注意安全性,勿伤学生皮肤。
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不要笑场,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浅薄、低级,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四、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不像老传统,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叫我演大灰狼!”“老师,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等诸方面发展相得益彰,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热烈。
让“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为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锦上添花!
第二篇:让儿童音乐剧走进音乐课堂
让儿童音乐剧走进音乐课堂
单调乏味、一坐到底的音乐教学模式不容易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音乐教学发挥出其独有的教育价值,而将儿童音乐剧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学生对音乐的陌生与隔阂,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音乐剧也被称为“音乐喜剧”,是源于19世纪末西方的一门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儿童音乐剧则主要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学习和日常事物为对象,内容丰富有趣,题材广泛,主要由生活逸事、课文内容、成语故事、儿童语言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材组成。
一、儿童音乐剧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音乐剧的主体是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情感表达需要,符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发展特点,自由活泼的表现形式也能使学生处于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也使蕴含着审美教育意义和能力的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更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才有可能产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或者探究音乐的愿望,才有可能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感受。儿童音乐剧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生动性、开放性、故事性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剧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学习儿童音乐剧时,学生的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开心而难过,获得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二)发掘学生多种潜能,促进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音乐课的宗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儿童音乐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包括儿童歌剧、舞剧、歌舞剧等,可以为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进行儿童音乐剧的表演时,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入编舞小组,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进入道具小组,通过音乐剧的实践,学生的特长可以得到锻炼,自信心可以获得培养,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总之,音乐剧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水平发展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学生的身心都会得到协调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音乐剧教学,获得收益的不仅是学生,同样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裨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师将自身角色转换成学生个体才能的发现者、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者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开展儿童音乐剧的教学也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同时儿童音乐剧的教学活动也给了教师一个创作的平台,表演创作、舞蹈创作、歌曲创作、剧本创作等都考验着教师的创作水平,因此儿童音乐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音乐教师创作能力的提升。
二、儿童音乐剧应用于音乐课堂的推进策略
(一)欣赏入手,让学生了解音乐剧
小学生学习了解儿童音乐剧的概念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演儿童音乐剧的第一步,可通过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欣赏来进行教学。首先,音乐教师可先用理论方法向学生介绍儿童音乐剧的含义及相关艺术特点,但是要避免说教的形式,要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之后再以一个儿童音乐剧的实例进行赏析,如带领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麻雀与小孩》。基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分场景的欣赏方式,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如剧中都有哪些角色,他们是如何进行表演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欣赏时会更有针对性,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欣赏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既要看到音乐剧的外在形式,又要通过思考和感悟,体会其中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心中对儿童音乐剧形成概念,只有了解了什么是儿童音乐剧,才能明白该如何去表演儿童音乐剧。
(二)夯实歌、舞表演基础,为儿童音乐剧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儿童音乐剧的核心表现形式就是对歌、舞、剧的掌握与理解,当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就需要安排适当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歌、舞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材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让学生边唱边跳、自由律动的活动,打破以往课堂上学生“一坐到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中接受儿童音乐剧的教学,并实现向儿童音乐剧、歌舞剧情境教学的过渡。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容易被欢快的气氛感染,这种又唱又跳的课堂教学方式,十分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为小学生学习儿童音乐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分类指导,让全体学生体悟音乐剧的魅力
当进行了前两项的教学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歌舞用歌、舞、剧相结合的方式表演出来。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场景,将学生组织起来,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表演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并以学生实际表演的方式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儿童音乐剧的技能进行检验,检验学生对基本功的理解与演绎是否正确、学生的基本功底是否扎实等,并将学生表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再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另外,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音乐天赋,对于那些音乐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可以让他们参与道具制作、服装、伴舞、伴唱等内容的学习,让这一部分学生也能充分参与到儿童音乐剧教学中来。而对于那些有音乐天赋、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就要重点对他们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儿童音乐剧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音乐剧。
儿童音乐剧由于其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有机渗透的确可以提升教学效能。当然,作为一种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创新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教学所要求的一般规律,做到适时、适度,方能取得预想的成效。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 350000)
第三篇:儿童音乐剧走进我校音乐课堂
儿童音乐剧走进我校音乐课堂
-----《乌鸦与狐狸》为我校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摘要】我校音乐教学大胆把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改编排的儿童音乐剧《乌鸦与狐狸》为我校开展综合艺术实践课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和我们所取的成绩证明,我们的音乐课堂活了,学生兴趣广了。现把儿童音乐剧引入我校音乐课堂实际遇到困难、问题、经验作分析和总结。
一、学校推行儿童音乐剧符合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二、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儿童音乐剧引进课堂教学的步骤。
四、儿童音乐剧引入课堂教学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 音乐剧 目的 步骤 困难 乌鸦与狐狸
音乐新课改推行六年了,六年来音乐课改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形式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我校音乐教学大胆把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改编排的儿童音乐剧《乌鸦与狐狸》为我校开展综合艺术实践课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和我们所取的成绩证明,我们的音乐课堂活了,学生兴趣广了。现把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实际遇到困难、问题、经验作分析和总结。
一、学校推行儿童音乐剧符合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音乐剧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于一身,是综合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如果将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改编使之成为适合小学生表演的儿童音乐剧,并将创作、改编、表演、评价这一过程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将是进行艺术实践的最好方法,是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也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程教学的目的。
因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个个是天真纯朴。以前在音乐课堂上就像打野战,课堂自律能力差。参与音乐剧的表演正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可以使他们获得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多方面艺术熏陶,通常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们通过自身对音乐体验表演,他们会很享受这样音乐课堂,也解决音乐课堂纪律差(喜欢音乐但不想上音乐课的怪现象),这时我会讲有趣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们在音乐课本找与此相关的歌曲结合,让学生小组合创编。这样学生不仅会自习歌曲也能够理解音乐的作用,使他们更加喜欢音乐。
去年我镇举行“庆六一
迎奥运”为主题大型文艺汇演是为了展示我镇中小学、幼儿园艺术教育成果,丰富学生课余艺术生活,提高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刚好我校在我镇是最早把校儿童 音乐剧纳入音乐课程教学的学校之一,把儿童音乐剧推动为学校艺术文化建设特色,我们改编排了《乌鸦与狐狸》的儿童音乐剧代表学校参加此次汇演,荣获了一等奖,并被推荐代表全镇小学参加东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茶山赛区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出线获得参加市总决赛的资格。在东莞市总决赛我们荣获了二等奖。荣誉离不开老师和学生们的不倦努力和辛勤汗水,还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专门成立校园剧组,有以下部门分工合作:创作部门、舞美道具部门、角色表演部门、综合评价部门。相信儿童音乐剧纳入我校音乐课程教学会不断向前发展,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儿童音乐剧引进课堂教学的步骤。
首先,编排一个校园音乐剧前要先通过电脑网络、电视媒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剧,收集一些经典的音乐剧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如:《音乐之声》《猫》《福娃》等。帮助学生了解剧情、表演、道具、服装以及表演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表演,比如:怎样说旁白,表演时应面向观众怎样与观众交流、喜怒哀乐怎样表演,怎样表演才自然,感情怎样才投入等。
其次,找剧本素材。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如:《小乌鸦爱妈妈》、《春天举行音乐》《小青蛙找家》、《三个和尚》、《蜗牛与黄鹂鸟》《卖报歌》等等都包含着音乐、文学、思品、社会、自然、人文等学科的知识,作为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充分挖掘音乐作 品里所蕴涵的深刻涵义,用音乐特有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要选择教材中具有故事性、童话性、哲理性及教育意义的歌曲作为“音乐剧”的剧本素材。
如编排《乌鸦与狐狸》要先了解这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天乌鸦妈妈在森林里找到一块肉衔回来,准备给它的宝宝吃,可是被狡猾的狐狸看见了。狐狸用花言巧语去打动了乌鸦妈妈、mimi和fafa,唯独lala一直对狐狸特别冷淡。当乌鸦妈妈展示她的歌喉时,它的肉从嘴里掉下来了,狐狸赶快跑过去捡起肉得意洋洋地回洞里去了。谁知还有一只聪明好学的乌鸦sisi想出了“狐假虎威”的办法,把狐狸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最后,狐狸乖乖把肉还给了乌鸦妈妈,狐狸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骗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骗人,也不能只听好话,遇到困难还要会想办法解决。根据故事大意再进行剧本的编创。
再次,编创好音乐剧剧本。音乐剧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开始、发展、矛盾、斗争、结局”。设立场次,确定标题。音乐剧中的台词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并要有童趣性。如:《乌鸦与狐狸》的剧本: 时间:一天 地点:森林里
人物:乌鸦妈妈、小乌鸦mimi、fafa、lala、sisi四个、狐狸 场景:(音乐起)四个小乌鸦一起同唱改编《欢乐颂》
歌词: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当空在欢笑,妈妈宝宝造新房,甜蜜幸福真逍遥,花儿盛开草儿弯腰,好象欢迎客人到,我们心中充满 喜悦,唱歌跳舞乐陶陶。
乌鸦lala:哎!这个书呆子,整天就知道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的!乌鸦mimi:难道书里面有个精美灵巧的小窝!乌鸦fafa:难道书里面有一块又香又肥的-----大肥肉!
乌鸦sisi:你们呀!一天到晚就知道吃、玩,一点知识都不要学,我要到山羊伯伯那里去读书了。再见!再见了!(然后跳着离去)乌鸦lala:神气什么,我们别理它。乌鸦mimi:唉!我想吃大肥肉 乌鸦fafa:我做梦都想吃肉!
乌鸦lala:哎!你们听,好象是妈妈的声音。音乐:改编《一分钱》
歌词:(乌鸦妈妈唱)我在大森林找到一块肉,把它带给我心爱的小宝贝,(三个小乌鸦唱)妈妈真能干,我们多欢喜,妈妈宝宝齐分享,真是快乐!
乌鸦lala:mimi、fafa,妈妈把大肥肉带回来了!(齐欢跳)乌鸦妈妈叼着一块大肥肉回来了,小乌鸦们跟着妈妈一边跳一边转,然后围着乌鸦妈妈很开心的样子。乌鸦lala:(发现狐狸)妈妈,狐狸!(狐狸出场,乌鸦躲藏)
狐狸:好香呀!我要想个办法,把这块肉衔到我的嘴里!(想办法)有了!乌鸦女士,乌鸦女士,你是一个多么好的母亲!欢迎你成为我的邻居!„„
最后,安排表演角色、排练时间、道具、演出服的制作。学校规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就把适合表演乌鸦与狐狸的同学进行培训。先让同学们了解狐狸的特点是狡猾善变,乌鸦的特点是温顺弱小。再进行角色定位,说台词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一定要注意咬字吐字气息平稳,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配合。最后道具服装的制作,一定要按舞台的效果要求来制作。比如:《乌鸦与狐狸》是描述森林的故事,背景就以森林为主题,我们就制做了有立体感的假山、大树、小草等道具起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同台演出的其他学校还夸赞我们道具做的很好。服装就按角色的特点来设计制作,同学们穿起来也是符合角色要求很美丽大方。
四、儿童音乐剧引入课程教学遇到的困难。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把儿童音乐剧引入课堂教学目的很明确,一切是为了孩子们能够走进音乐这个奇妙的世界,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但实际遇到的困难还很多只要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如:
一、要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二、教学设备一定要跟的上。比如:多媒体的设备要齐全,儿童音乐剧所需的音乐都是要经自己创作和编辑,没有设备再想发展也是很难的。
三、缺乏理想的教学载体,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更强,但同时也给教师教学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广阔天地。
四、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对剧本角色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在儿童音乐剧进入我校音乐课堂后,我们音乐课堂活跃了,教师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学习兴趣就高了。学生能通过自导、自编、自演、自评的学习中,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各学习方式,是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哈雷
《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第四篇:让舞蹈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让舞蹈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第五篇:让游戏走进音乐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的方法,并总结了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游戏
一、设计音乐游戏的方法
1.识谱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难点。如何让枯燥的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是每位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在游戏中教学识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在“小音符找朋友”这个游戏中,笔者把写有音符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然后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只有准确唱出朋友头饰上的音符,两人才能结为好朋友。在这样的音乐游戏中,学生能轻松、准确地唱出同学头饰上的音符,从而更好地认识乐谱。
2.节奏游戏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如在《哈里??》的节奏训练中,笔者让学生模仿火车“咔嚓、咔嚓”、汽车“嘀、嘀、嘀”的节奏,划船时人们“嗨„„哟„„嗨”的吆喝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联想到歌曲节奏,最后把这些声音、动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趣味性的节奏练习。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
3.听音游戏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不理解音高的概念,而练耳又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如果在练耳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枯燥地听音,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把音阶比喻成“小猪爬楼梯”,把跳跃音程比喻成“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等。这些比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听音的记忆。
4.音乐记忆游戏教学
音乐记忆游戏教学是训练学生记忆和分辨节奏及旋律的能力。如在教学《粉刷匠》时,笔者先开展随意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节奏把1、3、5贴进音乐小屋,然后引导学生掌握53 53| 53 1|的旋律,最后让全班学生围成圆圈踏步走,由笔者弹奏《粉刷匠》的旋律,学生自己听辨记忆,当听到53 53| 53 1|的音乐时,学生就做靠拢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及旋律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记忆和分辨能力。
5.创作游戏教学
创作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逻辑性,并促使发挥创作能力,把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完歌曲《拍皮球》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除了围成大圆圈来表现歌曲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现?”于是,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使用不同的玩法来拍皮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才能。
二、设计音乐游戏的注意事项
1.音乐游戏教学要有音乐性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关注游戏,而要从中获得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必须科学合理、灵活自如地设计音乐游戏。
2.音乐游戏教学要有目的性
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如果一节课设计了太多质量不高的音乐游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还会使音乐游戏教学显得画蛇添足。
3.音乐游戏教学要有过程性
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音乐游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在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高度重视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使游戏的全过程都具有教育价值。
4.音乐游戏教学要有创造性
每个人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在设计这些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设计能启迪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活动,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