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喜剧电影,怎一个“喜”字了得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4-62857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0 21:44: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喜剧电影,怎一个“喜”字了得

喜剧电影——怎一个“喜”字了得?

观众买票看电影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是娱乐。“求乐是人的天性”。“人的潜意识是完全按照享乐原则和自我标准原则行事的。但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它必然受到来自外在现实的各种法律道德规范的压抑。”所以,人在生活中不能充分享受快乐,就转而要求在艺术上得到满足。

影视是种综合艺术,能把形象直接推到观众的眼前,能给人一种愉悦,一种享受。卲牧君认为“娱乐意味着使行为者产生乐感(轻松、舒适、安逸、满足),驱除不乐感(压抑、疲劳、沉闷、孤独)。喜剧电影能够走红电影市场是因为它迎合了广大俗文化层得”观众既部分雅俗共赏文化村的观众。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军人等作为观众的主体,他们有着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同时在紧张、激烈、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他们渴望得到娱乐宣泄、求知等方面的需求。这就驱使他们闲暇时走向影院去观赏电影。

当今社会的相当一部分电影打着“经典喜剧”、“超搞笑”等幌子,吸引观众眼球。然而,当观众真正观看了后往往大呼上当,原因是这些电影不仅趣味低下、情节粗糙、浅薄浮夸、无思想内涵,而且往往通过插科打诨、滑稽取闹、以攻击人生理缺陷为乐、消极无赖等手段以博取观众一笑,其结果恰恰适得其反,引起观众的反感。

贺岁片《大笑江湖》以传统的武侠故事构架嫁接了不少经典电影和著作的场景,古今穿越,中西结合,通过恶搞武侠人物姓名以及经典电影桥段以取得幽默嘲讽的效果:该片不看重影片的内容层面,而侧重于其表达层面。可以说该片故事情节简单,大量拆借和恶搞其他经典影片桥段(如片名《大笑江湖》改自《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中的人物东方不败改成了《大笑江湖》中的“东方不举”,《星球大战》的经典台词“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也被篡改成“别太放肆,没什么用。”等)反映、关注的不是表达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而是以“混搭风格”“讲一个简单的笑话”,可能达到了“一笑解千愁”的效果,但其艺术价值仍有待提高。

其实,喜剧电影是一种颇难界定的电影类型,在电影评论界也是众说纷纭,莫宗一是。而使用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分析喜剧影片,也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根据西方狂欢节的特征建立起来的。在狂欢化理论中,文明与戏谑、荣誉与失落、歌颂与诅咒、严肃与纵欲,都是“正反同体”和“互为嘲讽”的。卓别林、王朔、陈佩斯得电影作品,正好符合巴赫金的理论规范。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夏尔洛,头戴黑色的礼貌,身穿过小的西服,脚蹬过大的皮鞋,举止滑稽可笑,却为人善良,主持正义。据专家考证,这个形象脱胎于狂欢节中不可取少的角色——小丑,但在小丑的身上增加了道德评判,以谑演庄,揭示出喜剧深层的悲剧,是观众“含泪微笑”。巴赫金说:“狂欢化消除了任何的封闭性,消除了相互间的轻蔑,把遥远的东西拉近,使分离的东西聚合。”观看卓别林的喜剧,便能的熬到这么一种感受,是观众暂时王家了影院外严酷的社会现实,在影院内与大家一起经历一次心灵的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同样在中国喜剧电影《鬼子来了》得到体现。在《黑色幽默》的启发下,《鬼子来了》大量运用后现代艺术的叙事技巧,最重要的是戏仿(“戏仿就是荒诞化和狂欢化”——巴赫金语)。以游戏的叙事态度,增加的影片的审美趣味。

《鬼子来了》有众多让人捧腹的片段和场景,却无法让人一笑了之,是一种含泪的笑。为何?

且来看于淼在《论“黑色幽默”的起源与特点》所说:“所谓的给秩序以混乱,就是把滑稽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和悲剧的因素,时间顺序和时间上的错乱等对

立或者不相干的事情糅合在一起。”对马大三因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乡亲们报仇而被执行死刑戏时,国民党将领高将军在台上义正词严地说他“双亲被日军炸死,腿被炸断”、“他才是最有资格报仇的人……”时,他身后的英法援军口里悠闲地嚼着口香糖,围观的人群也还是一片麻木,仿佛在看戏。而当猪跑出来时,场面失控,把高将军所谓的波茨坦公约、日内瓦公约和民族大义等统统消解在人们的哈哈大笑声中。这部片子以喜剧的外核,悲剧的内涵,用黑色幽默——变形、夸张的方式表现个体的遭遇以及社队对人的压迫,促使那些阴暗、丑恶的东西更突出、更可憎、更可笑,在引人发笑的背后是对苦难更深刻的直视和揭示,体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很多观众在国产片或者好莱坞大片道具服装制作精致好看,演员明星阵容强大,由*亿巨资打造,电脑特技等“大片”诱惑下前去观看,大多会发现在故事情节、艺术价值、美学内涵等上上当受骗,经不起推敲琢磨。这些影片往往充斥着暴力、激情、炒作……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共享的艺术,应该遵循精神熏陶、心灵感化的正确道德指导。真正具有娱乐性的喜剧电影,绝不会是艺术拙劣、格调低下的消费品。即使是完全受经济制约的西方影视艺术家,也总是在尊重观众的前提下去愉悦观众,并力求以影视特有的艺术魅力去感染观众。

笔者认为,好的喜剧电影再怎么不sexy都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并产生共鸣,比如印度喜剧电影《三个傻瓜》。

《三个傻瓜》以喜剧为载体,却传达着强烈的励志作用,在轻松幽默搞笑的同时,将爱情、友情、亲情、及社会现象(包括教育制度、传统观念、社会压力、求职等)描述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印度故事,却能让我们中国人引起共鸣,为何?除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道规范等与其相似外,更重要的是其虽是喜剧,但情节紧凑,一环扣一环,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经历一个从搞笑到共鸣、到欢乐、到感触、到悲伤、再到

激动的过程,能让你不知不觉地鼻子酸一下、眼睛红一圈,油然而生一种感动和激动。

事实证明,一部好的喜剧电影,是不需要暴力、激情、炒作、大牌、恶搞的,能从最普通的生活中抓住男女老少的心,而且刻骨铭心。

公路喜剧电影《人在囧途》无论是在喜剧效果合适主题表现上,均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电影的优秀作品。

该片故事情节不算跌宕起伏,没有惊涛骇浪,但却精彩出色,尤其是笑料不断,片中的笑料包袱抖出自然、畅快,毫无造作雕琢之嫌。在循序渐进的故事延展过程中,不断增加尴尬的喜感和不经意的自然伤感。随着一系列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和凸显,最终在故事高潮中,自负的富君子被蹩脚的善良所感化,对自己错误的人生态度幡然醒悟,成功地宣扬了现实社会中善与恶的人性对比。

处理方法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从人物和生活细节出发,贴近生活现实,真实地再现了农民工的艰辛,春运的繁忙,县城宾馆的简陋,农民的淳朴……可以说是极尽了细节描摹之事,刻意夸张的搞笑却产生了“不事雕琢,收放自如”的喜剧效果。

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动贴近现实,一个冷淡刻薄的商人,一个热情憨厚农民工。两个性格迥、身份悬殊的陌路人走到一起,在一路的窘相和尴尬之后,最终达到了心灵上的默契。商人李成功在与农民工牛耿交心后,在难得的冷静中反思着自己:他不是个好儿子,在父亲临终时不在身边;他不是个好父亲,开家长会时班主任不认识他;他不是个好丈夫,背着老婆找小三;他也不是个好情人,不能给人家任何承诺。他这辈子跟这两天差不多,很失败,牛蛋让他看到了他人生有多狼狈,这时的李成功身上、脸上完全脱去了那副傲慢、世故,而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加成熟。

牛蛋是个让人看不起的小人物,令人发笑的行为却凸显他的质朴和善良;李成功外表光鲜但内心冷漠;这两类人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心世界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衬

托,土的掉渣的衣裤和西装革履不仅相互反衬出不搭调的喜剧效果,也相互反衬出人们不同的处世之道和人生态度:真诚与冷漠,善良与世故,从而产生了感动人心的教育意义。这部影片让人感悟到了艺术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善良、正直感化冷漠和世俗。

至此,也许有人将要提出疑问:“若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必需具备一定的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那么像周星驰那种搞怪无厘头、无情节的喜剧片为何还大受人们的欢迎呢?”原因如下:首先,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利用对原有文本的游戏式的疏离产生全新而深刻的喜剧效果,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浅性阅读”的消费心理需求,迎合了大众追求轻松自由的文化消费心理。以反叛的姿态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来直接触及事物本质,以达到反讽的目的。周星驰逆向思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开拓了中国年轻人的创意空间,在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中找到中国社会久违的幽默感。其次,周星驰喜剧电影中塑造的众多小人物都体现出对底层人物命运的人性关怀。如《国产凌凌漆》中“一个欷歔的猪肉贩”,一个早已被“国家遗忘”的“后备的特工人员”;《少林足球》中一个不放弃理想的“捡垃圾的”;《武状元苏乞儿》中一个残疾而落魄的乞丐;《大话西游》中“很有前途”的山贼;《喜剧之王》中他做回了自己,一个“死跑龙套的”……他们具备了普通人的特征,有常见的缺点,如自私软弱、贪财好色等,可他们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在原则问题上通常展现的是善良、正直、真挚。他们并且有着小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以草根精神滋养无厘头气质,纵使身份卑微,也永怀理想,永不言败。再次,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总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凡人奋斗历程折射出大时代的变迁。用小人物在转型时代的夸张而滑稽的挣扎,错位的以及不期而遇的一点温情,最终将平民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得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化作了相逢一笑。以笑表现悲凉,以戏谑宣泄欲望,既提供娱乐消费快感,又有一定现实指向。最后,周星驰电影有着对人间情怀和传统道义的坚守。《家有喜事》、《百变星君》中表现的浓厚的父子、兄弟和叔嫂之间的亲情十分温馨,让

观众在欢愉的同时也感受到潸然泪下的感动。《鹿鼎记》中韦小宝贪财好色最终却能坚持对朋友的忠诚和对师傅的孝敬。

由此,一部优秀的喜剧片,不应仅仅是注重一个“喜”字,博人一笑,而是应让观众笑过之后体会人生的真谛。喜剧电影要具有自己的文化品质和审美品位,真正上升为现代人的生存智慧,必须直面现代生存状态,在潇洒的幽默感和轻松流畅的喜剧氛围中努力消除人们的心灵困惑,探索其中的美学意味,使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①米•巴赫金著,佟景韩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②章柏青著:《电影与观众论稿》,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③曾耀农著:《现代影视美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④《当代电影》2010年第1、2、4、6期

第二篇: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感伤并不如同感冒,可以很快的传染给他人,而李清照的感伤却能够迅速并且深深的感染我,是我如同得了重感冒一般。人云: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想我也有这样的意味在其中吧,虽然我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或许是我经历的还太少了,我无法想象若干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中晚年的我再读李清照会有何种感受。然而,今天我并不是谈李清照的这份感伤是什么又从何而来,而是纯粹的说“愁”。

听前辈们说,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特别是名人,就要去看看他们居住过的地方。当然我这里说的名人不是指现代“追星族”概念中的明星,况且现在那些所谓的明星居住的场所都成为狗仔们蹲点的地方,曝光明星的私生活的有效手段。我对此不感兴趣,也没有那份闲工夫。扯远了,且打住,我们回到原话题。如果想很好的了解一位大家,最好去看看他们的故居,体验一下他们所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说今时不同往日,尽管“人非”,但也有“物是”吧。

暑期和友人搞了一次“自助”旅行,可以说是我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次旅行。我们来到了山东。去了一趟趵突泉公园,园内有李清照纪念馆,在趵突泉东。此前,好事者认为这纪念馆就是李清照的故居,并加以大肆渲染,而这一说的依据是清初担任过户部侍郎的田雯的一首诗《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居》,诗有六句:

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

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

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

此诗之前,不见任何典籍记载李清照的故居在此。此诗之后。倒是有不少好事者步田雯的后尘,来此寻访易安遗踪,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不管怎样,我宁愿相信这里便是李清照的故居。

纪念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我倘佯其中,正值薄暮。这里的夏天分外的热些,虽然有海,还是感觉很湿热。纪念馆中的一抹柳色撞入眼帘,清翠清翠的,微风拂柳,柳影迎面而来,汗湿的衣裳突然变得微凉。馆前的泉水喷涌,便有了听雨一般的音响效果,又正值薄暮,仿佛一下子便有了春朝的微风,夏午的急雨,秋晚的凉意,冬夜的宁静。

谁说夏日不宜访易安?此时不是春夏秋冬都齐备了么。伤春悲秋,也不一定要正值春秋之时,这样的傍晚也有了初春晚秋的意思了。淡泊宁静,触景生情,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来了李清照的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闲愁最苦,更何况这飞花流水无情。有人说李易安这种闲情愁绪矫揉造作,对此我极为气愤,我认为此言差矣。相反,我认为这份闲情愁绪应该是女词人甚至可以说是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的最好营养。有了这份闲愁更能动人心。

我也尝过愁是何滋味,但是只能说是一般的闲愁,而这种闲愁在我这便是“闲来无聊之愁”。无聊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但是没有无聊之感是更可怕的一件事,偶尔无聊一下,整理整理情绪,我认为是极好的。而我的这份无聊却不能像李清照那样寄以文字抒发出来。我的无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许是我肚子里的诗情画意的墨汁太少,但是我总以为是不能静下心来的原因,这是是浮躁的无聊。而这份浮躁恐怕已经是全社会乃至是全人类的通病了。

我的生活就是每天一睁眼,汽车声,喇叭声,施工机器轰鸣声,而没有鸟语花香;走在路上,是高跟鞋的噔噔声,手机的铃铃声;教室里是传教声,学生焦急的翻书声;食堂的锅炉声,打饭吃饭收餐具声,还有被一片嘈杂的声音覆盖的只剩几个可怜的音符在嘶吼的音乐声。只有图书馆最清净,我可以在我固定的位置坐上一个大坑,只为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安静,和在这份安静中的闲情。

我的学校生活尚且如此,那么外面的世界就更不消说了。浮躁满天都是,就用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孙猴子形容唐僧所说的:“就像有无数只苍蝇在我的耳边乱飞,嗡嗡,飞到我的耳朵里脑子里,嗡嗡,我痛苦的尖叫,在地上打滚,最后我把它揪出来,扯断它的舌头,缠住它的脖子就这么使劲一拉,哇,世界安静了。”浮躁的情绪更甚,它会揪着你的头发,让你有时恨不得几剪刀了结了你的长发;它会冲进你的耳朵进入你的脑子肆无忌惮的狂吼,让你有一棒子打晕自己的冲动;它还会在你的眼睑上放映幻灯片,让你只想闭上眼睛倒头大睡。在这样的情况下,何来安静,更别说闲愁了,只怕连一个“闲”字都没有。

这使我愈发的羡慕古人所拥有的那份清闲。想学陆游溜到三峡作一回钓翁,偷得片刻清闲。设想一下,霏霏微雨之中,将漂泊的孤舟系在软软的沙滩上,然后披一席蓑衣,就着细雨流水,抛出长长的钓丝,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鱼没有消息,但却从清溪中,钓起一串串鲜活的诗句。如此钓翁,乐莫大焉。然而在利益的追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的当今,闲情早已变成一种奢侈,再没有人愿意闲下来倾听词人的诉说。尽管这种诉求发自内心,注满忧愁,也不借助于语言暴力,但是仍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产生于情感的语言,毕竟离铜臭太远。

这就是现代文明给我们留下的许多尴尬。一方面科技进步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衣食住行的舒适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人类的精神生活却大大的退步了,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们,屈服于商业的压力,再也不能无条件的倾心于艺术。本来是充满浪漫情怀的东方人却慢慢的西化了。

相比之下,现代人的生活是闲不下来的,这让我更加喜爱和羡慕李清照的这份“闲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我认为这首词是表现李清照闲愁的最佳代表作。闲来无事之愁:闲的借酒消磨时间,闲的只顾念花草,闲的与人论争海棠是否依旧。多闲的一份情趣啊,闲着闲着,淡淡的愁绪就起来了:花颜易损,容颜易老。怕只有在这份闲暇里才能想到许多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我不喜欢有些学者很学术性的对这首词进行解剖。因为我一直认为赏析一个作品不是把它束缚在冰冷的手术台上进行解剖化验,而是应该如赏析春花秋月般,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它,就如在欣赏当时的词人一样。

正如眼前就站着你的心上人,而你第一眼感觉到了她有愁容写在脸上,想要靠近她,问问她在愁什么,为何而愁。就如关心呵护恋人一般,倾听她的诉说,走进她的内心,与她一起悲伤一起消瘦,并且忍不住去抚摸安慰这位顾影自怜的可怜人儿。

这首词我最喜一“帘”。此帘是为词人而生,就如同我想要靠近词人。它在易安身边,默默地看着她懒起梳妆画眉,听她兴叹太息,感受她的孤独寂寞,想为她挡一挡吹来的西风,可谁知,这一举动竟被她会错意,她以为:连帘儿都有西风吹拂安慰陪伴,而我又有谁怜?更加重了词人的寂寞孤独之感,人就更显憔悴消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易安在此不特意说这一句我们也能明白她此时的愁情有多深。只是这最后的一个深深的叹息式点题,让这份愁情更加淋漓尽致了,仿佛一股愁绪荡气回肠,让人欲罢不能,最后一口气长吁,将这股气释放出来了,然而,不叹则以,一叹伤心!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愁”字狠狠的砸在李清照的心上,如此沉重。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写愁可谓是肝肠寸断,触目惊心。我已找不到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份愁了。

前面我已经说道,李清照这份愁情是我喜爱和羡慕的,因为在她的生活里有春去秋来,有落花飞燕,有日暮飞絮,有寒夜危楼,有疏影暗香,有明月轩窗;在她的情绪里有伤春情,有悲秋情,有相思情,有思归情,有爱国情。而我们的生活里有什么?我们的情绪里又有些什么?或许有人会反驳我说:愁情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啊,我们也有愁。但是,试问,现代人的“愁”有春花秋月、夜寒月冷、花落雁迁吗?这恐怕是极少的,甚至说是没有的。说通俗一点就是,现代人的愁是愁生活,哦不,是愁生存。

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我便可以说,李清照是一切景语皆愁语。此刻,我恨不得丢开一切的琐事,当一回“人比黄花瘦”!

第三篇:怎一个“趣”字了得

怎一个“趣”了得

—— 低年级识字教学偶得

内容摘要: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所以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知其音、明其义、记其形。汉字字形,是汉字的外部形态,是汉字识记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探讨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运用灵活多样的趣味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汉字特点与小学生记忆字形心理浅析

从汉字本身的角度来讲,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类文字。它有以下特点: 1)汉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笔画繁多。2)汉字字形类似者多,差别细微。

3)汉字字型的记忆主要靠机械重复,记忆强化,导致识字过程枯燥无味,影响识字效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局限,掌握字形有以下特点:1)对物体知觉主要以整体的轮廓感知为主,忽略细枝末节的辨别。于是,在辨别和记忆字形时,易抓住较明显笔画,而忽略细节。

2)不随意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对字形进行反复认读,主动对汉字进行反复认读,主动对汉字进行识记。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汉字结构的繁杂同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的认知能力形成巨大反差,这就对汉字的字形识记带来了一定困难。正因如此,字形的出错率总是大于字音、字义。

(二)字形错误情况分析

实践表明,小学生字形记忆过程中主要会发生三种错误:忘字、错字、别字。

1、忘字 即忘记整个汉字的字形,听其音而忘其笔画、结构等。这种情况在听写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当老师念某字字音时,常有学生会将整个字都忘掉,而当老师稍加提示,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猛然想起这个字。

2、错字 即只大概记住该字的轮廓,书写该字时出现细微错误。错字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增减笔画,如“或”学生经常少写一撇,而“武” 学生有经常会多写一撇。

第二种是改变结构,如把左右结构的“落”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猫”写成左右结构等。

第三种是改变局部,如把“游”写成三点水加放,把“奶”写成女子旁加及。

3、别字 既在书写某字时,将该字写成其它汉字的情况。别字一般有以下

四种情况:一种为音同而形、义不同的音别字,如把“汗水”写成“汉水”。第二种为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音形别字,如把“亲人”写成“辛人”、“抢东西”写成“枪东西”等。第三种为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形别字,如“刻、该、孩”三字经常有学生混用,再如“渴、喝”“热、熟”等,在书写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现象。第四种为双音词中前后两字互换替代的义别字。如“肮脏”一词,经常有将“脏东西”写成“肮东西”的情况。

(三)根据我平时字形教学的实践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进行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钧老师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⑴象形字的教学

象形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造出的字,在教学象形字时,可以出示图画,以及古字来帮助字形记忆。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变抽象为形象,易记住字形。日、月、水、木、山、火、目、口、人、田等象形字均可这样记忆。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先出示象形文字的卡片,告诉学生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文字。然后采用看图片猜谜的形式,启发学生认识象形文字日、月、水、木、山、火、目、口、人、田等。再逐一出示相应的现代文字卡片,并排成一排,采用划线联字的游戏方式,鼓励学生找出与象形文字对应的现代汉字,通过这样积极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过程中认识这些象形文字和现代汉字,并且知道现代文字是从古代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

⑵会意字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会意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而且对学生理解字义也很有帮助。会意字可以根据字形推断字意。而小学生擅于形象思维,因此,引导他们借助会意字特点识字,不仅符合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而且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如木多为“森”,人多为“众”,物体不正则“歪”上小(小)下大(大)才会“尖”。有太阳(日)、有月亮(月)就会明,放到土里就是“埋”,有鱼、有羊汤才会“鲜”,小小的土就是“尘”。“看”时,需把手(看字头)搭在眼睛(目)上,“采”花时,需要把手(爪子头)放到植物(木)上。“休”就是人靠在木头上休息。“灭”就是把一样东西放到火上,火就会“灭”了,所以灭就是“火”上加“一”。再比如“笔”,可先问学生为什么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毛”,再告诉学生古人用毛笔写字,想想你如何记住它?学生很快就说出来:竹字头代表笔杆。竹字头下面的“毛”代表毛笔上的毛毛。如针对“汗水”学生有时会写成“汉水”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处理“汗水”是“干”活的时候留下来的“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加上一个“干”字。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能很快掌握形、义,不易出现错别字。⑶形声字的教学

让学生知道形声字为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字,在教学形声字时,就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个规律来学习形声字。

如学习形声字“种”,熟字“中”表音,偏旁部首“禾”表义,表示把“禾苗”种到地里。类似的形声字还有很多,如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很快掌握字形,同时促进对字义的理解。利用形声字的表义部分来区分形近字,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形声字的学习,还可以采用 “字族式”教学。将具有相同“构形母体”、音形相近的常用汉字归为一族,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形意结合,巧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自学识字能力、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睛、清、情、请、蜻、晴”这些字时,可称为“青”字族,先让让学生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偏旁不一样,右边都是一个青字,学生感悟到形声字声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的特点。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很快记住了这些字,而且还能通过偏旁推测区分大概得意思。这样就不会写错用错了。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

例如:“冫”古字“冰”,意寒冷;冷、凉、冰等都是“冫”。“礻” 示,与神祗、祭祀、宗庙、祸福有关; “宀、广”房屋,与房屋或居住有关。

⑷指示字 告之学生指示字的最初构字意图,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如“刃”就是指刀最锋利的地方,所以,刃字就是刀字旁边一点。

2、强调重点,辅助记忆字形

在教学时,将易出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提醒学生不要出错,如“或”字的撇,“鸟”字的点等笔画。也可以将易错难记字重复提出,突击识字,强化记忆,如将形近的“情、晴、睛”等一同出示,集中区分,这都是强调重点,辅助记忆字形的几种形式。

3、采用激趣手段记忆字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枯燥的汉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形象,变难记为易记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段。⑴猜谜语 趣记字形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谜语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告”是一口咬掉牛尾巴

“坐”是两人坐在土堆上 “播”是大手一撇,米落原野等。⑵编故事 巧记字形

在学习字形复杂的字的时候,由于笔画较多,学生识记有困难。我就利用拆字的方法将字拆开,再编成小故事,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些难字。

如:“照”字编成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日”本鬼子,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灬)血。

“熟”字拆成“

一、口、丸、子、灬”五部分,编了这样的故事:四根火柴“灬”“一口”锅,煮呀煮呀,煮“丸”“子”,丸子“熟”了才能吃。

“热”字拆成“扌、丸、灬 ”,变成这样一个故事:四根柴火(灬)煮丸子(丸),用手(扌)一拿热热热。⑶编口诀 易记字形

把一些汉字根据其结构特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来帮助记忆。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边藏。“鹰”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两奴争一主(亻亻),鸟儿底下藏。“飘”西边来了王二小,北风一吹飘呀飘。

“寒”一人分腿井边站(一、人、井),头戴帽子(井)把水提,天(寒)地冻时在冷,鼻涕留下一两滴(最下面两点)。

再如比较难区分的戌、戍、戊:可编成这样的口诀“横戌点戍戊中空”。巳、已、己: 口诀是“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赢、羸:赢口诀是“亡口月贝凡”;羸的口诀是“亡口月羊凡”。⑷善想象 趣记字形

对于很多可以会意的字,可以采用想象的方法,把枯燥的笔画,加以形象意象,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生字。

如教“游”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在黑板上逐一写出笔画:一个小孩子(子)戴着一顶游泳帽(),在方形(方)的水池里游泳。而且很多同学把“游”字误写成三点水加“放”,我就告诉同学们,把水“放”掉了,怎么去游泳呢? 如学“劳”时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头戴草帽,在田地里用力的劳动”。如学“呆”时,有个学生说:“一个人张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

同时,在区分前面提到的错字时,也可以这样解决:如“武”很多同学都容易多加一撇,我是这样告诉学生们的:撇ノ,就代表一把刀,如果给一位武士腿上来一刀,那还能练武吗?如“拨”和“拔”学生们不好区分,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拔比拨少一竖,因为被“拔”掉了,而“拨”东西需要小棍(一竖),所以就多了一竖。在这样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巧方法,矫正错字。

1、前不久我看过一个教学案例,老师在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老师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然后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2、看过一个小品,里面有一句这样的台词“蛇对乌龟说,你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于是我也引导孩子以这种方法区分形近字,孩子们设计了这样的对话: 户和芦说“你以为你多了顶草帽就高人一等了?

日对目说“你以为你多扎了一根腰带,我就不认识你了?” 青对情说:“做人不要多心嘛。” 曰对日说:“最近你减肥了?”

3、有一类字,学生不是多加一点,就是少点一点,例如:“晓、绕、饶、烧、”等字,仍有不少学生总是多加一点,而在写到“裁、载、栽、截”等字时又总是少写一撇或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先由老师进行归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辨析,找出其中规律,想法记住它们。

学生们总结了这样的记忆方法:(1)上一行的字,容易写错的部分比较矮,而下一行的字容易写错的部分比较高。我们只要记住矮的只要写一撇,高的点、撇都要写就可以了。(2)上一行的字容易写错部分所占的空间比较小,而下一行字容易写错部分占得空间比较大。我们只要记住空间小的少一点,空间大的加点、撇就行了。这样学生们就很简单的记住了这类字的区分。

综上所述,虽然记忆字形是识字过程中的难点,但只要避免死记硬背,注重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问题,历来是教育最沉重的话题之一。考察目前教育一线教师的生存状态,远非一个“苦”字所能含盖。改革开放20年,应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已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但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无疑仍是人群中最辛苦、最小心、最无奈的一族。许多行业的苦楚说得出,教师的心酸似乎永远也说不清;许多人的茧壳挣得脱,教师的宿命始终打不破。几年前,学生们唱道:“起的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迟的人,是我;最痛苦最无奈得人,是我!是我!还是我!!”他们忽略了:在寒冬的熹微晨光中,除了学生和生意人,还有背着孩子匆匆行走的教师;夜深人静后,坚守在校园孤灯下的,除了永远也做不完作业的学生,还有他们不讨好的老师。老诗人藏克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这里的本体意像“马”,是旧时代农民的象征,但从现状看,更像应试体制下教师的写照。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果说学生的苦恼正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时下教师“逆天行事”,加班加点搞补课,没日没夜;大考小考逼成才,分分上紧,这让教师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勿庸置疑,当前学生许多无谓的“苦难”,确是许多一线老师一手造成的。部分老师确实热衷于、擅长于搞应试教育,并且为此自鸣得意。事实上,更多教师内心的矛盾和痛楚在于:明知付出毫无意义,太不值得,却又变本加厉,辣手摧花。在体制和环境对良知的挑战中,教师是卑微者、懦弱者。对此,我常常半夜醒来,无法原谅自己的骑墙和摇摆:当自己在论文中或论坛里,尽情挥洒自己对新世纪教育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时,我是清楚的知道,学生正在痛苦的泥沼中挣扎;当我努力作为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热切地向学生传播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我是清醒的知道,将这些孩子送进大学才是我们当前教学根本的、唯一的目标,才“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的课改方案早已出台,面对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学实践的顽固延续,形式主义的作秀不断上演,我也是听之任之的“沉默的绝大多数”中痛苦的一员。实话实说,找不到职业尊严感的苦闷,依然笼罩着中国教师的天空,目前还在窒息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日渐稀薄的理想和激情。

简单、粗暴、以职业心代替事业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群体常见的批评。大家是否想过,潜隐在这种被动、消极后面的是什么?是教师职业主体性的严重失落。此处,笔者无意于深究制度的僵化和朝三暮四功利性的所谓“改革”,对中国教育和教师造成的硬伤到底有多深,可以确信的是,没一种职业能够超过教师这种职业给现代人带来的诸多复杂和彷徨。“在理想主义时代,我骄傲着能够拥有的精神,我们也渴望着没能拥有的物质。而在实利主义时代我们得到了很想得到的东西,但必须失去不想失去的东西。”(邹平《唱一曲陨落的挽歌》)功利主义的暖风吹散了无言的大爱,留下的仅是七月流火中可悲的祭奠;技术主义的灰尘,模糊了良知的眼眸,留下的是作为普通众生的蝇营狗苟。这是一群逐渐失落了内在生命价值的孤独者。遗憾更在于,承受这种失落的原是一大批不想失去精神依托的奋斗者。这或许就是种种教育理论沸沸扬扬粉墨登场,而一线教师们却冷眼观潮、响应微弱的内在原因。有人说,现在做教师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照本宣科,已经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这话是有道理的。

新世纪的曙光如期而至,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没有随时光的自然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突出的惊喜。挑战在继续,且越来越残酷。每一个深入接触过教育一线的人都能看得出,眼下折腾着广大教师的除了辛苦、内心的矛盾、苦闷和彷徨外,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恐惧和无措。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可抗拒地来到,新课程计划的执行势在必然,随着教师职业要求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流涌入教师队伍,职业竞争带来的恐慌,现实而又迫切,成为许多人的心理暗疾。2000多年前,先哲孔子曾以“汇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自勉!平心而论,不谈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曾给我们带来的虚幻的荣耀;薪火相传做教师,本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美事:学生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玲珑剔透,聪明的让人感动。领略他们的聪明,就像是领略美丽动人的风景,赏心悦目!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朝夕相处,日久见情,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萦绕心头,总能时常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光泽,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尘俗又如周身不息运行的血脉。多少先贤甘于平淡却难舍其雅,多少同行执着清贫而矢志不移!曾几何时,古风不再。当我们慨然于师道的陨没和队伍里部分败类的沦落,何尝想到会有一天,育人者不自育,受教育者竟视育人者为仇寇。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谁正视它,谁的内心就会被击中。

身为教师,我曾庆幸自己是个城里的教师:长期的职业化劳作,除了勉强能够立于三尺讲台,其实身无长物,却拿着相对于周围普通劳动者和乡下那些常常难以领全工资的同仁们望尘莫及的薪水;身为今日教育大潮之一滴,我有点愧于自己随波逐流、自甘平庸,找不到身为人师内在的生命美丽……无边的恐惧和彷徨中,“谁将终夜常开眼”,不断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生命的拷问——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请问:

你还有忧吗?如果有,你忧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第五篇:高考作文:怎一个“秀”字了得[范文]

高考作文:怎一个“秀”字了得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每年6月份的高中考之后,一篇小小的作文,牵动着整个社会十几亿人的神经,这恐怕也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绝无仅有的事情了。

作文历来在高中考中以所谓大题而引人瞩目,由于占分比重大(一般为60分),对考试结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每当高中考之后,必成广泛议论的话题,举县举市,基至举省举国予以关注,特别是家有考生的父母家长更为关注。更有好事者在高中考阅卷结束后还要弄出所谓满分作文或零分作文来给难分高下的争论添柴加火,推波助澜。虽然用满分或零分的极端小概率事件来为各自的立场作证,但都不足以服众,也更难以和无助于改变作文不争气的客观事实。还有一些作家和写作爱好者也纷纷写出同题作文,前来参与助兴;各路媒体也不甘落后,邀请名家名师点评作文,更是各说各理,精彩纷呈。

每年高考之后,有人因作文得高分而跃登龙门,甚至一夜成名,但更多的人因作文偏题、跑题而痛失高分,从而与重点名校失之交臂,扼腕长叹,直至抱憾终身。真乃成亦作文,败亦作文!就这样,小小的一篇作文,承载着国人太多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沉浮,牵动着社会和老百姓太多的敏感神经。

那么,这样天字号的第一件大事,其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呢?一位网友是这样调侃的:出卷的老师秀一下,做题的学生赌一回,改卷的老师胡一次。说的虽然有些偏激,但细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先来看出题。每年高中考的作文出题,一是为了防止猜题押题,二是为了显示独具匠心的创新,都要让出题者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语不惊人死不休,题不惊世誓不休,于是各种出题秀便粉墨登场了。

有“文学秀”。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年高考上海卷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高考辽宁作文题目:《肩膀》;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提蓝春光看妈妈》、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2008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还有今年的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江西卷:《你拥有什么》等等,文学味太浓,文艺腔太重,一个个的,似乎不把咱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整成空头文学家决不善罢甘休!

有“哲学秀”。如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还有就是“辩证法”扎堆现象。如2010年北京卷: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有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虽然有所收敛,但《科技的利与弊》、《想着拥有还是想着没有》等辩证题目仍然不少。似乎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天生的辩证法家、哲学家,可正是这些“辩证法”问题、哲学问题把中国的孩子坑苦了、毁掉了。

也有“生活秀”。如2008年重庆命题作文:《生活在自然中》;2009年安徽语文卷作文题:《生活给我智慧》; 广东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谈“常识”》;湖南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四川省语文卷作文题:《熟悉》;2010年天津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江苏卷: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南卷: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今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些题目,貌似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学生真要写起来又有“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无力感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无奈感。

还有“深沉秀”,即出题者故作深沉。如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福建卷:根据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天津卷: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你让我们这些既没有受过严格逻辑思维训练,又没有太多生活常识和人生经验而平时只知道拼命做题的孩子如何去面对这些深层次的成人世界甚至是超验世界的问题?

这些无法自由发挥的作秀题,出题秀们似乎还要把荒诞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每个题目后面几乎都有一段众口一词的提示:“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种貌似微言大义,可以自由发挥,其实没有限制的不确定性是写作的大敌,不仅让人无所适从,还成了写作者最大的思维束缚和心理障碍;而欧美国家的写作训练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看似规定较多,范围狭窄,但写起来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大,更无顾忌。这就是一种悖论:貌似自由的却最不自由,貌似不自由的却最自由。

总之,这些作秀的高考作文题,空得不能再空,虚得不能再虚,悬得不能再悬,飘得不能再飘,可以用四个词语加以概括:空洞无物,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让人脑残。难怪有网友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只要是书你就得看,而且多看,你现在才小学二年级,到你考大学时,就怕题目古怪得字都不认识了„„” 再来看做题。面对这些貌似自由而又最不自由的作文题,做题的学生又是怎样应对的呢?就是一个“赌”字,是死是活,赌一把结束,谁都对最后的结果没有把握。就以今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为例。先赌立意:有学生从要关注细节的角度立意,有学生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立意,还有学生从关心他人和社会责任心的角度来立意,也有学生从要立即行动的角度立意,更有学生从要提倡文明礼貌用语角度立意,因为题目中有一个“请”字,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立马傻眼了,不知所云,脑袋变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和写起,更遑论立意了。因为他们有的从来就没见过或者没有注意过梯子,压根儿就没有梯子的概念,你叫他如何去写?或者有人对梯子是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本身就存有疑惑,因为他们家的梯子从来都是竖着放的,不占空间。所以这是一只令人怀疑的梯子,也是让人纠结的梯子,因此被外界讥评为今年最离谱、最“坑爹”的作文题。表面上看是立意自定,其实是立意已定。比如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你敢写一篇与其相反的竖着放的立意文章吗?立马判你离题,甚至零分。这不是公然扼杀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吗?其立意自定不也完全就是忽悠人的鬼话吗?

立意是关键,如果立意赌输了,就将满盘皆输。那么立意正确之后又将会怎样呢?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吗?也未必是。因为以我们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他是肯定无法进一步论述这样一个问题的,所以都是说一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正确废话,毫无价值和新意可言,你要考察他们什么能力?你能考察他们什么能力? 最后再来看改题情况。以前也曾听说高中考评阅一篇作文平均也就几十秒的时间,我还半信半疑。直到今天看了新华网转载的青岛《半岛都市报》今年6月15日的报道:“探访高考阅卷现场:评阅一篇作文最快40秒”,我才信以为真。按照平均一分钟 600字的阅读速度,一篇800字的作文还没有读完,就已经评出分数了,这怎一个“胡”字了得,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呢!你让广大久等久盼、辛辛苦苦十二载的考生情何以堪?面对如此神速的阅卷,如何能保证作文的阅卷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多是看一下开头结尾,再看一下字迹是否工整,就判出分数了,这跟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什么区别?

鉴于如此不堪而又涉及千家万户和数以千万计莘莘学子前途命运的作文现状,我曾大声疾呼要取消作文和作文教学。有人因此讥讽说是因为我不会教作文才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如果仅仅是针对我个人,也许我能承认:是的,可能真的是因为我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而不会教作文。但面对目前作文教学及高中考作文的普遍惨状,说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不会教作文我是绝对不能认同的。即便如此,作文教学更应该反思:确实已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试问:一个让绝大多数学生和语文老师都成为失败者的教学活动,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吗?我们还要继续陪着少数所谓会教的老师一起玩、一起练下去吗?这个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

不是会不会教的问题,而是作文自身的问题。要像废除八股考试一样废除作文这种陈腐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内容。有人会说这太困难了!但困难再大,难道我们还不如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吗?清政府不就是在1905年果断废除延续14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和有着700年历史的八股文了吗?天不也没有塌下来吗?

也许这正是语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义无反顾的精神,闯出一条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迎来教育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并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和大声地呐喊吧!

喜剧电影,怎一个“喜”字了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