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普通高中书法课程教学方案(实验)(优秀范文5篇)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24-90287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8 00:33: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普通高中书法课程教学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书法课程教学方案(实验)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 刘光照 202_年7月15日 18:05 潘志杰于11-7-15 18:17推荐刘老师拿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期教学安排,虽然简洁,但实际操作性还是很强的,值得借鉴学习。

卞全照于11-7-15 22:58推荐为资源此书法教学方案有一定的操作性,推为资源,供大家参考。

普通高中书法课程教学方案(实验)

一、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要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书法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指导学生写成一手漂亮的字,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课程教学要求

1.认真备课,加强课堂45分钟教学,加强作业检查批改力度。课堂中渗人中国传统教育,确定“做字先做人”这一教学原则。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书写姿势、卫生习惯的养成。

3.有计划的开展师生练字活动,全面提高师生整体的书法水平。

4.开辟一块展示台,每月更换一次学生书法作品。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书法比赛,积累参赛成果。

三、课程教学计划

第一周: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以此为骄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书法课程作好铺垫。内容包括概述书法的发展史,学习书法的意义,学习书法的方法与学养等。

第二周:介绍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写字姿势和用笔方法。通过介绍文房四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周:笔画的书写,以临楷书(颜体)为主,学习楷书的(点、横、竖、撇、捺、折、提、钩)。

第四周:鉴于基本笔画的重要性,本周继续强化基本笔画的书写。

第五周:本周学习偏旁部首的写法。

第六周:本周学习字的结构的写法。

第七周: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周进行毛笔书法名帖欣赏。传授欣赏书法的审美标准、书法欣赏的一般规律及书法品评的方法。

第八周:组合笔画,临习独体字。师生同写,教学相长。

第九周:提交作业,进行展览,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一种宣传。

第十周:邀请当地书法名家来校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第十一周:临写较复杂的字帖,认真揣摩字帖。第十二周:能较熟练的书写所临字帖,较好的体现字帖的韵味。

第十三周:再次进行书法展览,直观展示学生书法水平的进步,激发全校师生的书写热情。

第十四周:观看一些书法视频,包括名家亲身示范、历代名作赏析等,让学生不致感到枯燥。

第十五周:达到背临的水平,写的好的可以涉及其他字体。

第十六周:能熟练书写,并能体现一定的自己的风格(对少部分同学而言)。

第十七周:高规格的书法展览,让学生拿出最高水平的作品,装裱好,在全校展出。

第十八周:学期末研讨,老师总结,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做出以后在书法方面的规划。

四、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验证课程方案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把握教学效果,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学习。

评价的方式有:1.教师评价;2.学生自评;3.学生互评;4.师生互评;5.作品展览比赛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分散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

第二篇: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xx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最后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以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地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根据我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把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高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切入点,以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和发展教师的特长,从而实现我校“人人得到最优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作为校 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逐年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在3—5年内构建学校创新型、开放性、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校本课程中得到特长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及时补偿,成长为人格健全,能力见长、身体健康、学识渊博,具有合作精神和负责态度的创新型人才。

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出发。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2.课程全面发展原则

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3.学校活动课程化原则

牢牢树立课程意识,学校及各功能处室和教学部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军训、国旗下的讲话、学习方法知识讲座、感动时刻演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剪纸、书法、绘画、葫芦丝吹奏、各种球类活动、健美运动、文学沙龙、文学社活动、各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4.隐性课程显性化原则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一种隐性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经验,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提倡隐性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显性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班风学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吃苦精神锻炼等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意义深远。许多课程不是能编成书讲授的,而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并在全校教师中公开竞聘校本课程负责人,由负责人牵头制订、编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计划与开发纲要,全面整合校内、社区的教学资源,调动各学科教研组、各科室的科研力量,选拔优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业余特长的教师群体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具体课程纲要的撰写与校本教材编定、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细则与管理措施,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开发成果进行最终的审定。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 2.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切实把握好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及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

第二条途径是教师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用比较适合的课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新课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以适应教师具体的课堂情境,形成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第三条途径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如:(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3)利用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要写成一本书,但必须要有一个开发方案,围绕该方案进行。

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树立“活动即课程,处处皆课程”的新课程理念。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学校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班级化,隐性课程显性化。(二)校本课程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课程研究组织机构。根据确定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课程研究小组,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教科处组织,各学科、各职能处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上交教科处。教科处报请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指导各学科、各职能处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修订,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需要校本教材的指导其进行编写,然后印刷。

3.加强教师的培训。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全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教学部认真组织实施。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三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班级、内容、授课教师、学生人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各教学部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方面: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非得让教师编教材,而是基于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让教师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过程。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方案实施可行性的评价。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教师编写课程的一个蓝图,它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预期的课程实施方略、课程资源的安排、本课程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具体形式有: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学案等。

对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诊断方案是否成熟可行,从而对校本课程作出鉴别与选择,为进一步的课程修正提供信息,为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作出前期的质量监督。

(二)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对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业进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也应该是形成性的评价,以利于对校本课程的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完善,促进教师教学不断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

在校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性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勇气客观地正视自己已做的课程事务,敢于否定自己的不当之处,并积极寻求补救的措施;要从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反思,并在反思后不断地对课程进行重构与改进,使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日趋提高。

(三)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注重“三维”目标评价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足学生参与。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 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目标,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

1.校本课程教材最好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校本课程教材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校本课程教材和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

2.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人类自身领域,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学业问题。

3.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东西,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条件而确定的,同时校本课程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有些活动课程可以不使用教材,但必须按计划有序开展活动。某些校本课程是隐性的,甚至是无法正确表达的。因此应结合实际开发教材,尽可能开发出特色,并根据实践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

六、奖励办法 1.每一学科、各职能处室必须开发一本以上的校本课程,同时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

2.对质量较高需编辑成册出书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对师生反映良好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颁发证书,并在职称评聘中按照评定等级给予加分奖励:一等奖主编加1分,副主编加0.5分,编委成员加0.3分;二等奖主编加0.8分,副主编加0.4分,编委成员加0.25分;三等奖主编加0.6分,副主编加0.3分,编委成员加0.2分。

3.对质量高的校本课程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的,作为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给予现金奖励和职称评聘加分奖励,具体内容是:省级一等奖1000元,加3分,二等奖800元,加2分,三等奖600元,加1.5分;市级一等奖700元,加2分,二等奖600元,加1.5分,三等奖500元,加1分;县级一等奖500元,加1.5分,二等奖400元,加1分,三等奖300元,加0.5分。4.学校给予校本课程编写者一定的编写费。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校务委员会。

第三篇:《书法》课程建设方案

《书法》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师范性特点,不断加强学生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书写训练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使之获得更多的人生选择机遇,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为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民教师打好坚实的书写基础。

二、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训练内容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1.系统化

打破传统的单打一的训练模式,改变将书写训练看作可有可无的轻视状态,转变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写好字是天生的错误观念,我们从新生入校伊始就对学生公布从教技能训练方案,介绍训练内容、训练步骤、训练形式、考核方法,使学生对未来从教技能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在训练的内容上分基础、提高、应用三个阶段。不同年级不同时期,训练内容不同,形成系列化,系统化。

一年级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毛笔字,通过本环节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的书法理论、技法、欣赏等知识,能够写出笔画精到、结构合理、字形美观的毛笔字。

二年级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钢笔字,通过本环节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能写出字体正确规范,字形整齐、美观、大小相仿、笔画匀称分明、结构合理的钢笔字。

三年级训练的主要内容是粉笔字,通过本环节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能写出规范、整齐、美观的板书,并做到格式讲究,章法合理,速度适中,版面整洁。

2.规范化

(1)训练内容规范化

字体规范标准,不写繁体字、错别字、不添字、不漏字、笔顺正确、标点准确。姿势规范标准,执笔姿势正确,无论钢笔、毛笔、粉笔都要做到指腕配合协调,神态安祥,举止大方得体。

(2)训练方式规范化

在人员配置上,三位专职书法教师,每人负责一种字体的训练,史成俊老师主抓毛笔字,于勇老师主抓粉笔字,张巨纲老师主抓钢笔字,各司其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钢笔字方面有“教师从教技能展示板”共四大块,分别安置在东区3号楼二楼和三楼,每周更换一次,每次一个班负责布置展出,老师每期打分,记成绩。

粉笔字方面有“师范学院学生从教基本功训练平台”,安置在东区3号楼二楼正厅,从01级开始,每班轮换,按学号每人都写,每天更换一次,老师每天打出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基本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毛笔字方面采有重点培养的方式,由书写成绩突出的学生成立书法协会,在东区220教室活动,老师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专门辅导,培养书法小尖子。

(3)考核制度规范化

每学期系里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基本功考核,系里制订出考核方案、考核计划、专核标准。考题规范标准,钢笔字考核用特制的“书写基本技能考核用纸”。粉笔字的题签是从现行的小学课本古诗中精选出来的,制成正规标准的考试题。毛笔字则要求学生写出风格多样的作品,装裱成画轴,可以参展或参赛。

3.科学化

(1)训练内容科学化

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内容制成题库,全部从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1—6册中,将所有的古诗一首一首挑选出来,注明出处、册数制成粉笔字和钢笔字考核题库,让学生逐一练习,由浅入深,实用有效,使学生既学习了教材的经典内容,提前备课又达到了练字目的,有的放矢,使学生收到真实、实战、实用的效果。

(2)训练手段科学化

在管理重视方面,系里有一名副主任主抓,书法教师具体实施。全系老师配合,全系行动,上下一心,人人有责,齐抓共管,这不是靠书法教师几个人的事,是关系到我们系的学生将来从教的基本功如何的大事。

在活动操作方面,制作了专门供学生训练的“教师从教技能展示板”及“师范学院学生从教基本功训练平台”并开辟专门用于书法创作的工作室。这样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训练方法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1.软硬结合,注重实用,教学中努力体现师范特点。

首先我们注重毛笔字的教学,从执笔姿势、基本笔画、结构原则、风格特点,一家一派的进行讲解、辅导、训练、考核,先后开过柳体、颜体、欧体、赵体等课程,书体的多元化,适合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书法作品频频见诸报刊杂志或在各级书法大赛中获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书法格调,不但为继续深造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的教学准备了过硬的基本功。

其次,在书法教学中增加了实用硬笔书法的内容,突出实用性,突出师范性,充分发挥硬笔书法简便易学,见效快的优势,目的是让学生写出一手合乎规范、准确、工整、美观、熟练的钢笔字和粉笔字,以提高将来的从教能力。

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实行跟踪教学

所谓“点”,就是指对少数学生的强化训练,培养和提高;“面”是指教学的全部对象,是教学的主体。首先做好“面”上工作,以提高整体水平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其次重视在“点”上下功夫,我们成立了书法学会,将那些对书法报有浓厚兴趣、功底较好 的学生,确定为尖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利用周六、周日和每天中午的业余时间重点辅导、示范、批改、讲解,把他们培养成“小先生”,做老师的助手,这些小先生从同学中来,学会后再回到学生中间去,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3.课内课外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多让学生动手,每堂课都提问学生上黑板板书,既练字、又练胆,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现场点评和讲解,激发了同学们学书的积极性,有效地缩短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学生准备了粉笔字训练平台,钢笔字展示板,毛笔字创作工作室。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训练和展示的机会,学生主动实践,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再加上书法教师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进行辅导,学生更是如虎添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毕业生所到之处,颇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考核手段

1.我们采用教研室主任和主讲教师为主,其他教研室成员与系领导共同参与评判学生书写技能成绩的制度,毛笔字、钢笔都制订出考核标准、统一时间、现场考核、统一批卷。

2.学生成绩为10分制,三位教师的平均分作为学生该项的最后得分。

四、教材建设

师范院校过去一直使用的教材有省师专系统编写的《书法教程》、《王欧颜柳赵集联》及欧阳中石、徐无闻主编的《书法教程》、《书法教学参考资料》等教材,但硬笔书法教材一直没有。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教学发展的需要,编写了《实用硬笔书法》教材,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楷书、行书都有,而且都是从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开始,由浅入深字体规范,切合实用。在此基础上,又参加编写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材》,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出版了专著《实用硬笔字写技》,由北京华侨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开展书法教学实验 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方案

开展书法教学实验 创建书法特色学校

正果镇岳村小学书法特色创建方案

(202_年9月起使用)

一、创建方案的提出

人类历史已经迈进崭新的21世纪,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智慧、高创造力的人才,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正在广泛开展以推进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改革,倡导并实施科学人文教育,建立一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完整的学校教育已被提到日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书法最鲜明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以汉字为载体的抒情艺术。就书法艺术的文化品位而言,书法能成为艺术,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离不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书法教育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书法教育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是直接的、全面的,书法创作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包含着古老的思维方式,包含着古老的辨证思想;书法创作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使人在临写、提高修养中求得人性的完美,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发展;书法是技能训练,在点画、结构、章法的练习中,要比较、分析、概括、和形象识机记、需要想象和创造能力;书法在认读、书写等传递信息活动中发展左脑功能,在用笔的藏露、提按、曲直、刚柔和布白的疏密、斜正等方面侧重于右脑功能,书法教育具有左右脑半球协同参与的机制,有利于开发大脑整体思维的效益;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中蕴涵着对真、善、美永恒的召唤,使人在欣赏高超恶毒艺术技 1 巧的同时,受到深深的启迪;书法自古重“书品”,强调“书品”本乎人品,也必然在书法教育中使受教育者主动提高其思想境界:书法注重“韵胜”,即重视以充满生命力的书法形式为依托而又超脱形式技巧之上的饿书法的旺盛的精神气质。不言而喻,优秀的书法作品的产生,是以高素质的书写的出现为必要前提的,优秀的书法作品乃是伟大的人格魅力的迹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未能从中受到必要的美育和艺术的熏陶。过去的几年,我校在抓学生的写字上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把书法教育作为科学人文教育的手段之一,未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因此,为了切实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的科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汉字书写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为宗旨,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以开设书法特色课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书法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发掘写字的育人功能。

(2)探索书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措施

(二)培养目标

1、写出一笔好字(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2、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修养。

4、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5、优化课程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

三、创建内容

(一)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能力

1、规范“双姿”(执笔、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掌握写字笔法、结构、章法等书写要领,强化训练,打好基础,逐步达到笔顺正确,字体端正,结构匀称,字迹美观。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书法兴趣。

(二)提高学生欣赏、审美能力

1、了解中国书法演变的历史年,懂得欣赏书法形式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欣赏历代名家作品,品味作品中笔画的起讫动作、提按变化和行笔徐疾的精妙节奏,探索作品的意境,获得艺术的熏陶和感悟。

(三)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掌握书法创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创作出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逐步熟练并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

2、形成稳定的写字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较强的书法创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四)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人格修养,弘扬传统文化。

1、以古典诗词、名言警句为练习和书法创作的内容,以古今书法名 3 家的精品为学习范本,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和优秀人格品质,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2、强调书品本乎人品,提升学生人格修养。

四、创建措施

1、制订具有指导型、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制订实验工作制度和实验教师考评制度,确保实验有章可循,规范开展。

2、搞好资源的配备。

(1)、配齐三种师资:兼职教师6名,专职教师1名,外援教师1名。(2)、建立三种场所:学生书画教室,教师练笔室,作品展览室。(3)、备齐三套工具:师生人手一套钢(铅)笔,教师和特长生人手一套毛笔工具,教师人手一块小黑板。

(4)、备好三种教材:教师字帖,低段学生教材,高段学生教材。(5)、备有三种卡册:教师实验手册、师生作品卡(纸)、师生练习卡(纸)。

3、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每学期聘请专家或专职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示范课观摩、教学法讲座、作品讲评、课程实施指导等活动。

(2)、每位教师每周进行书法练习,定期开展习作展评,提高教师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水平和表现技能。

(3)、定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实验研讨活动,请进或派出教师加强学习和交流。

4、在课程的开设上,一方面作为语文学科课程的补充。每天中午进 4 行20分钟的短课练习,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集中教学。另一方面作为校本特色课程开设。学校开设两个书法兴趣特长班,每周四下午由专职教师集中教学。

5、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练习、教学、展示、比赛、笔会、联谊、研讨等活动,加强成果的展示、交流、总结工作,通过活动促进实验工作,提高水平,彰显特色。

6、建立实验专档,及时、详实地集录过程性资料。

五、特色表现形式

优秀实验方案;实验教师经验材料、论文;师生书法获奖成果及关作品集等,书法教学优质课,教师和学生书写水平。

正果镇岳村小学

202_年9月

第五篇: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改革实验方案

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改革实验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根据《大通县教育局关于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改革试验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高中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努力形成我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通过改革学校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加大创新优秀人才、艺术体育学生、综合高中学生的培养力度,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持续提高学校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普通高中教育。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发展方案,进一步探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改进普通高中培养体制,促进普通高中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形成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2.培育有办学个性和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不同学生提供切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教育,让不同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发展。

3.形成学校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协调发展格局,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育人成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组织领导 第一,强化领导,营造氛围。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学校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此项试点的重大意义,统一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的良好氛围。为有效领导试点工作,我校成立了试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试点的整体规划和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领导重视,层层把关的工作体制,把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同时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试点工作办公室成员如下

组 长:王 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柴顺林(党支部副书记)李连云(副校长)张国军(副校长)

成 员:

陈得晶(办公室主任)吴生英(教务处主任)周有才(政务处主任)严金山(德育处主任)祁建峰(总务处主任)李富业(教科室主任)李玉瑞(教务处副主任)赵文龙(政务处副主任)肖永红(团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得晶同志兼任。第二,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承担相同类型项目的试点负责人重视相互之间的协助与交流,多分享在试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及时研究项目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同类型项目的负责人也与其他类型项目负责人加强交流,及时向试点办汇报进度,确保试点项目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完善制度,保障投入。首先学校将负责试点项目的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纳入教师的正常工作量;其次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最后对试点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的指导教师,给予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倾斜。

四、学校开设试点项目思路

根据学校实际,面向高一年级学生学校下发学生兴趣爱好项目选修表,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选报适合学生需求的项目。1、202_年春季,高一年级能开设的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美术素描、科技制作等项目。2、202_年秋季,学校挖掘校内资源,开设书法、朗诵、太极拳、中国象棋等项目。

学校多样化发展领导小组依据学生选修项目,结合师资安排指导教师、授课时间和地点。从周二和周四每天下午第八节课,指定教师在指定地点授课。教务处、教研处加强动态管理,过程指导,每周将检查情况汇总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视情况进行处理,对于不合要求的项目及时给予调整。

四、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基本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体美教学。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以体育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在课表上落实“两操两活动”,广播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要长期坚持。住宿生每天早上由生活班主任督促、体育教师带班跑早操;同时严格要求专课专用,不许占课,教务处随机抽查。每星期的体育课是快乐体育的主渠道。以转变观念,实施“快乐教育”为突破口,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效性。体育教研组老师认真执行《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以加强教材建设为着眼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健康常识及体育技能,以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为基本途径,采用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进行分组自主教学、试行男女分班授课和分层的目标推进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学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每周开设了初中3节、高中2节体育课,每天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每学年举行一次大型的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各年级的篮球联赛、拔河、新生广播操比赛及冬季长跑等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多个体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乒乓球队、篮球队、武术队、排球队、棋类等,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突出“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教改理念。为了学生能终身享受艺术,热爱艺术,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我们学校艺术教研组全体老师达成的共识。我们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革评价体系等等,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艺术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艺术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真正使艺术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让艺术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2、特长生的训练工作:

(1)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高一新生进校后,学校先进行2-3次的素质测试,分析其成绩,根据学生的特长优势,初步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高

一、高二年级时注重体能的训练,配以基本技能的训练,坚持早晚训练,训练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早晨60分钟左右,晚上90分钟左右,寒暑假时间会更多一些;进入高三以后偏向于技能的训练,强化专业训练,根据训练计划,坚持周一、三、五以体能为主,周二、四、六以专项训练为主,高三第二学期,每月进行一次专业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加试规则和时间,正式加试考试前一周,学校带队提前适应环境;学校训练队注重营养的合理安排,为特长生制定食谱,确保学生膳食合理、营养满足训练的需求。(2)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高一年级时进行初步训练,狠抓基本功,美术教师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制定因材施教的训练计划;高二年级进入提升过渡阶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高三年级时,学生的专业特长基本确定,教师根据其特长,制定有效的计划,进行强化训练,参加提高高考应考能力。

(3)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凡有音乐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特长,确定学生兴趣的恒定性。高

一、高二年级注重乐器、视唱练耳、乐理、舞蹈等的训练,训练课程严格按照高考考纲进行开设;高三阶段,基本确定学生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强化训练,根据强化训练的计划,周一训练声乐、周二训练乐理、周三训练声乐、周四训练视唱练耳、周五训练乐器,训练时间为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90分钟左右,寒暑假期间训练时间分上下午进行。

(4)特长生分班问题:我校以前进行过特长生集中班级授课的尝试,经过尝试发现此法行不通,特长生的专业成绩较好,但是文化课程成绩上不去。究其原因,特长生的文化科成绩普遍较差,学生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近几年,我们吸取教训,采用学生入学时的自然班级授课,将特长生分配到各个班级中,训练时集中训练,平时文化课的学习还在普通班级授课,这样一来,特长生随时可以得到别的同学的帮助,保证文化课学习进度的一致。这样既保证了文化课的学习,也确保了专业课的训练。

3、坚持举办好学校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等项目训练。依据学校场地情况安排安排开展学生趣味运动会、美术作品展,每天下午第九节课外活动时间中得到锻炼和陶冶。

4、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校情和地域优势,学校组织教师开发篮球、足球、艺术等校本课程。

五、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实验工作。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认真分析校情,制定改革目标,拟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实验工作。

(二)建立保障措施与制度,在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保障改革实验的有序开展。

(三)学校要对本校阶段性改革成果与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本校特色的典型经经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

(四)规范整理档案资料。

202_年3月16日

普通高中书法课程教学方案(实验)(优秀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