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只松鼠》评课
《那只松鼠》评课
一、教材分析:《那只松鼠》是四年级上期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逮松鼠一放松鼠一惦记松鼠的感人故事。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四、优点:
1、唐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得当。教学中老师抓住松鼠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读中想,用心揣摩人物情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2、教学“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时,唐老师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如果我就那只网袋里的小松鼠,我会想……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这也是这一堂课的亮点之一。
3、课文讲完,唐老师引导孩子把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迁移到平常的习作中: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走进人物内心,用心领会人物情感。
4、学完课文唐老师还给学生拓展了《丹顶鹤》的感人故事,延伸课堂,感悟真情。从而让学生引起情感共鸣:我们也要善待动物,保护大自然。
五、不足:
整节课上下来有许多亮点,遗憾的是唐老师记错了时间,导致课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自主学习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重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2.父亲逮松鼠不容易的词句比较贴进学生生活,可以不作表演,略讲。3.语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写?”把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起来。在勾出外貌描写后,要让学生明确:抓住了什么和什么进行描写,写出了松鼠的可爱。这是松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人物外貌不必面面俱到,就要像这样抓住人物外貌中最具个性化的特点进行描写。在品读动作描写的时候可以把蹿与窜区别一下。
4.这篇文章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描绘了小松鼠,拓展练习可以让孩子运用这样的细节描写来做一个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总之,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改之路,永无止境。我们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反思,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实效,力争高效!
第二篇:《那只松鼠》说课材料
《那只松鼠》说课材料
蜚克图中心小学:郝宪镇
教材和学生无疑是我们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决定着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它们毋容置疑地成为了我们备课过程中所要考虑和分析的两大重要因素。如何利用好这两大资源,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备好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备课过程中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研读教材和学生。
一、说教材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人物情感跌岩起伏,整个故事都围绕着父亲逮、放松鼠而展开,充满情趣而又寓意深远。
首先,我想说一说我对这篇教材的理解。
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在一次偶然中逮到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松鼠。可是,当发现被逮的松鼠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鼠,而且还时常惦念它,甚至还会梦到它。叙述中,通过对松鼠心理的猜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女儿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这种仁爱,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流露,也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情往事,耐人寻味。这也是我们要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一颗种子。在写法方面,这篇课文细致的心理描写及倒叙的记叙方式都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预设的首要工作。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初步了解“倒叙”的记叙方式;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松鼠被逮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
3.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
4.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认识“股、厦、褐”等11个生字,会写“续、股、秒”等12个生字。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从学段的划分上,他们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相对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五、六学年的同学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做好承上这一基础的奠定工作,又要做好启下这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因此,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切实的帮扶作用。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非常重要,而这一切都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揣摩,感悟。对于关键词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理解,了解倒叙,开门见山,篇末点题的写作手法,要指引学生自已发现特点,但教师要进行讲解,总结,使学生对此有较深刻的了解。
四、说学法
整节课中,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是一条主线,因此学生的一切活动都以此为依托,有感情朗读,默读快速浏览是学法之一,读中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是学法之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学法之三,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热爱自然,关爱动物,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五、说设计理念
每一个教学预案的形成都应该有一定的理念作为指导。也就是说设计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它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前提,紧密结合教学预案,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及文本特点落实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框架设计之中。
设计本课的时候,课标中的那句话再一次跃然于我的脑海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在设计中于多处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的过程中,达成情感共鸣,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创造有力条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界定,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我接下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流程: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的活动场面,把学生带进欢快和谐的大自然之中,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松鼠的活泼可爱,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知欲。随后我提问:谁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你所看到的松鼠?学生回答之后就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面的那知松鼠到底是怎样呢?板书课题《那只松鼠》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之后,去讨论交流文章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同时得到团结合作能力的锻炼。最后,我通过小结使学生明白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必须是完整的句子,让人明白你是说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东西怎么样。因为本班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经常出现句子不完整的现象。
(三)、直入重点段——第四自然段逮松鼠,体会松鼠的可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作者对松鼠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再小结反馈情况,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松鼠及我的动作的词语,在理解这些动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逮松鼠的情节。这样一来迎合了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二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词语,如蹑手蹑脚,蹿,瘫坐,喘着粗气等等,三来使学生把文字描述跟场景再现统一起来,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氛围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情境,使学生与文章进行激情交流,初步体会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例如“逮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当然异乎寻常的高兴。” 这一句的朗读,要求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出示的第二个句子是“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朗读,“绝望”“乞求”要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怜爱,“蔑视和抗议”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不满,这一切情感变化都来源于作者对松鼠的爱。第三个句子是: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也像触电般些缩回原处。让学生交流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松鼠的目光”去体会作者的心理,这时的“我”再也开心不起来了,在松鼠的目光中,我的心被震动了。第四句: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在理解这一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提出问题“我因为爱松鼠而捉松鼠,可为什么现在又放了他?”让学生讨论。为了让学生懂得“放”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深切,更高尚的爱。我又安排了松鼠活动场面和网袋里的松鼠两个视频,使学生亲眼目睹重归大自然后活泼可爱的松鼠和网袋里老实得想没有了生命的松鼠,两者进行对比。之后,出示一组补充句子的提型,为了小松鼠能(),我把它放了。为了小松鼠生活得(),我把它放了。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我把它放了。
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捉”一种自私的爱,而“放”是一种高尚的爱。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四、巧用板书,认识倒叙。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立意是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这个板书设计既明确了课题,又有文本结构及内容的体现,同时还诠释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精髓所在。
6、那只松鼠
捉
异常高兴
放
咬咬牙
关爱动物
惦记
饱含深情
作业的布置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八、说教学效果预设:
教学中,通过,出读,精读,指读等程序,力求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从而体会人物至真,至善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三年级语文下册《那只松鼠》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而在指导朗读这一环节中,我总是过于心急,希望在本节课中,朗读指导能够到位,才能达到读中体会,读中品味的效果。
第三篇:那只松鼠
《那只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感受小松鼠的活泼可爱。
过程与方法:
抓文中关键词句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可爱至极,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松鼠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
体会松鼠被逮着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这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13.《那只松鼠》,杨老师已经把那只松鼠请进了课堂。请看:(播放课件)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啊?你喜欢它吗?就在这只松鼠身上发生了一个故事。(通过视频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件里那只可爱、调皮的小松鼠,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作者为什么逮住小松鼠做了情感铺垫。)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谁来跟老师说说,作者和松鼠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作者看到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并逮住了它,可最后又把它放了。)
刚才那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我们都很喜欢。作者喜欢吗?那他逮住了为什么又要把它给放了呢?写作者放松鼠的是哪一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舍得那只松鼠吗?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词语“长叹一声”和句子“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谁能再读一遍,把作者的不舍给表现出来。
(在理解“长叹一声”这个词语时,直接请学生表演一下,这一表演很自然地就把那种不舍情绪给带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读课文就很容易了。)
三、精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揣摩作者心理
1.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逮住小松鼠,指导朗读。作者舍不得放松鼠,说明他非常喜欢,非常爱松鼠。那在作者眼里,这只松鼠是什么样的?哪一个自然段重点对松鼠进行了描写?请你们把描写松鼠的语句画出来,并好好读读。(出示第四自然段)a.找句子,抓关键词句,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松鼠的活泼可爱。
b.多种方式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描写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词句。通过让他们对一些关键词语的表演,如“嗖的一下”,“蹑手蹑脚”等,再结合那段松鼠活泼的视频,是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来读松鼠语句时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喜爱之情,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对于后来学到文章高潮处,学生也能理解体会到作者那种复杂的心情。此时,情智得到了统一,学生的语感也水到渠成,对文本的感悟也十分到位。不过个别学生好像有点害羞,边朗读边表演,表现得还不是很好,另外,齐读这段时整体感觉语速稍慢了点,如果节奏再快一点就更能体会到小松鼠的可爱灵巧了。)
2.创设情境,学习五、六自然段,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作者为什么放了松鼠。
多可爱的小松鼠啊,说句心里话,要是真有这么一只既活泼可爱又调皮机灵的小松鼠让你带回家当宠物好好爱,好好养,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作者好不容易捉到了松鼠,把它放在网袋里,刚开始,他的心情怎样呢?可就在开心的一刹那,他看到了什么?怎样个极其古怪法?
(课件出示网中的小松鼠图片)如果你就是这只松鼠,这只被网住了,一动不动,再也回不了家,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的小松鼠,此时,你的目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会对作者说什么?
a.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小松鼠的内心。b.多种方式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那张小松鼠被网的图片一出示,再加上老师在音乐中动情地讲述,让每一位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从而很自然地走进了小松鼠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学生站在松鼠的立场,把松鼠的这种古怪的眼光转化为语言。问题一出,孩子们很踊跃,小手举了起来。“求求你,放了我吧,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唉,我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呜呜!”“你算什么,如果不用网袋,你能拿我怎样?”“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让全班同学把这些话一齐说出来,让学生把心底最纯真的爱心呼唤出来。说完后,我便顺势引导,面对小松鼠这样的目光,“我”会怎么做呢?为下文的学习打好感情基础。)
正是这样的目光打动了我的心,更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第六自然段)
c.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内心。d.多种方式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正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老师的示范,情境的创设,略带伤感的音乐,再加上老师优美感人的讲述,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作者最后有没有读懂松鼠的目光呢?所以他最后做了一个怎样的举动?
2.作者因为喜欢小松鼠,爱小松鼠,所以逮住了它。现在他把小松鼠给放了,你们觉得他还喜欢小松鼠,还爱这只小松鼠吗?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自私的爱和博大的爱,要理解作者的这种仁爱博爱之心,本来有一定难度,但正是因为前面通过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等体验了小松鼠和作者各自的内心,所以孩子的理解水到渠成。)
3.(课件出示小松鼠回归大自然的图片)欢送小松鼠回家。“小俘虏”又重新变回了“小精灵”,作者想念它吗?读第八自然段,你就是那只回家后的小松鼠,你是想作者、是恨他还是会感激他呢?
4.假如作者没有放那只小松鼠,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想象一下,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这样一些富有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一样得到了升华。)
五、总结
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类也应该成为动物最可信赖的伙伴。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以我国为例,现在我们已建立了2531个动物保护区。在这里(播放课件)熊猫可以悠闲地吃竹子,马儿能够快活地奔跑,犀牛可以惬意地散步。我们相信,只要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一定会共同拥有幸福的家园!
教学反思:
《那只松鼠》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以仁爱之心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自然,关爱动物,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教学时应通过朗读体会松鼠的可爱,同时侧重于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感变化。明白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都是出于对松鼠的爱,但这两种爱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自私的爱,一种是博大的爱。
本课教学我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表现在本课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通过做动作、看视频、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拓展延伸等方式教给学生学会理解词语、品悟文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人文性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而文本感悟离不开有效的读书。本课我通过创设情境、配乐朗读、换位思考、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松鼠和作者的内心,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发言比较踊跃,尤其是在理解松鼠的目光,体验松鼠的内心以及揣摩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我觉得较为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第四自然段表现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齐读这一段时,语速稍慢了点,未能充分体现出松鼠的活泼、灵巧,在动作表演时也不太积极。另外,由于时间关系,课后拓展的小练笔也没能在课堂上完成。
每当一堂课结束后都会感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使我更加懂得了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进取的重要性。
第四篇:那只松鼠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伙伴,猜猜它是谁?(课件:谜语)齐读,猜到了吗?对,就是乖巧可爱的小松鼠。(课件:松鼠图片)松鼠怎么样?请欣赏几幅松树的图片。(课件:可爱的松鼠;贪吃的松鼠;活泼的松鼠)喜欢他们吗?有一对父女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松鼠,一起去看看那只可爱的松鼠吧!(课件课题:6.那只松鼠)2.板书课题,齐读。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
(二)1.想知道父女俩和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篇课文,背课文内容深深地吸引了。那就请在快速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可文件了一件什么事?(课件: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并板书:逮、放。3.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开头和结尾两段话。父亲和女儿都很怀念松鼠。板书:念。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是文章的经过还是结果?为什么要把时间的结果写在文章的开头呢?(课件:倒叙)这样写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别具一格,吸引读者的眼球,今后我们在习作中可以采用。2.谁愿再读一下结尾?结合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我连续几碗都梦见它,它就是.....(.生回答同时师板书:那只松鼠)女儿也忘不了它,它就是......我和女儿都很怀念它,它就是......究竟是怎样一只松鼠,竟有如此魅力,惹得父女二人这样魂牵梦绕,念念不忘呢?(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了这些词语说明什么?(板书:喜爱)你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了吗?怎样读好?自由读;比赛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3.被逮到的松鼠什么样?(课件:被逮到的松鼠图片)文中那辆自然段写了被逮到的松鼠?大声读出来,喜欢的话可以站起来读。4.刚才还活泼伶俐、可爱至极、在林中嬉戏打闹、无忧无虑的松鼠,现在怎么样?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5.假如我就是文中的爸爸,你就是松鼠,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课件:极其古怪的目光......绝望.....抗拒......乞求)为什么绝望,抗拒,乞求?选一个词语说话。读出绝望。
6.看到你这样的目光,我身体......看着你,而你呢?用文中句子说一说。你能想象我的想法、体会我的心情吗?再次有感情读5.6自然段。评价。
7.此时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松鼠的命运)联系3段读7段,看作者为什么带松鼠?(我喜欢,女儿一直想要)作者想放了松鼠吗?从哪个词看出来(长叹)最后为什么又放了?(板书:可怜、同情)这回又看到了怎样的松鼠?
8.女儿知道了会怎样?(课件:自学9/10自然段)
(三)拓展:(课件:如果你是作者的女儿,知道了松鼠被放一事会想什么、说什么?)
作者的女儿也有话要对松鼠说(课件:热爱自然和谐相处)课堂小结(课件)总结板书。板书设计:
6.那只松鼠
逮
喜爱
放
那只松鼠
可怜
念
同情
第五篇:那只松鼠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A)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和小松鼠的情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和小松鼠的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勾出生字、词,标出段落序号;查阅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大家喜欢松鼠吗?为什么?有一个人捕捉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只松鼠命运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只松鼠(板书)。
2齐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或读得不好的地方,师生共同评议。
3出示生字、生词或短语卡片,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拼命逃窜”、“蹑手蹑脚地过去”、“活泼伶俐”、“随身携带”、“小俘虏”、“抗拒”、“乞求”、“触电般地缩回”
4你记住了哪些字词?怎么记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再读课文,想想刚才的那些词和词组在文中该怎样理解,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指名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1~3段。
①读读文中写“我”捉松鼠的段落,勾出描写“我”神态、动作的词以及松鼠四处逃窜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第3段。
③如果你是这些四处逃窜的小松鼠中的一只,你会想些什么?
2学习第4段。
①假如你是被捕捉的那只小松鼠,你会想什么?会有什么反应?(指名说或表演。)
②指导朗读,自由读,想想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3学习第5、6段。
①从“触电般地缩回”、“望”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如此惊讶?
②从“ 咬咬牙”、“放”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不舍?(联系上下文。)
③指导朗读第5、6段。
4你怎样理解“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说不出”:因为从情理上讲,好不容易捉到的松鼠,又是我非常喜欢的,没有理由放。“非这样做不可”: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小松鼠从此孤单、忧郁地生活。
5学习第8、9段。
①说说你对这个女儿的看法,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②指导朗读写女儿的句子。
③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这句话中,“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是什么?“落地”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四、总结全文
文中的“我”和“女儿”是怎样的人?
五、指导积累
抄写、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附:板书设计
(B)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
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李雪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启思
1出示松鼠图片,板书“松鼠”。提醒学生“鼠”的书写注意事项。你喜欢松鼠吗?了解它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了解松鼠。
2听到大家的介绍,我觉得松鼠十分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只松鼠》,板书“那只”。
3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师归纳问题。(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那只松鼠怎么了?那只松鼠在哪里?)
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读课文,自主识字。
2认读词语:惦记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逃之夭夭活泼伶俐可怜巴巴高楼大厦毛茸茸蹑手蹑脚密林深处得意忘形稚气未脱饱含深情
三、速读,初步把握
主要内容围绕着那只松鼠,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
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的活泼伶俐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
1读1~3段,用“”划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被逮到以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2交流: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抓住描写松鼠外形和动作的词句,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松鼠;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动作理解“蹑手蹑脚”,联系上下文理解“逃之夭夭”等词语。)
4那样机敏活泼的松鼠,父亲用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此时,父亲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这只松鼠的命运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五、作业
1工整、美观地书写生字词。
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等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在被捉到之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捉到松鼠的父亲心情怎么样?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一)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
1捉到了松鼠,父亲异常兴奋,而此时的小松鼠呢?勾画描写松鼠的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思考:此时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指名读,谈感受。引导学生猜测松鼠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句子:“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绝望是对失去生命、失去自由的极度恐惧;抗议是指责作者的做法不对;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给它一条生路。这时的小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有感情地齐读。
2面对这样的一只松鼠,我是怎么做的呢?感情朗读第5段,用“情。
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此时的心3最后我是怎么做的?你从“咬咬牙”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4这时的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我看着它……”恢复自由后的活泼、开心。
5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父亲放了松鼠后的心情的?虽然父亲不能说出放松鼠的原因,但在父亲心中,他早已想清楚了,早已做出了决定,因为他是一个关爱动物的人。
(二)学习惦记松鼠部分。
1用引读的方式学习第8、9段。第8段,体会父亲的心情,抓住女儿的语言感受她善良、美好的心灵。(相机理解“得意忘形”的意思。学生用稚嫩的语言体会女儿的“稚气未脱”。)第9段要读出如释重负之感。
2读写结合:老师深情地点拨: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把小松鼠放回了大自然。虽然女儿的心愿没能实现,但是女儿不但没有责怪父亲,还深情地关注着小松鼠的命运。如果这父女俩就在你面前,你想对
他们说点什么呢?先写下来,再在班内交流。
3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
三、总结,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搜集资料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资料(故事、图片等),在班内交流。
附:板书设计
18那只松鼠
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