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说理性散文教学的浅思考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4-81691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9 18:58: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说理性散文教学的浅思考

说理性散文教学的浅思考

----第17次活动心得体会 连云港市宋庄中心小学徐燕

今天,我们一行人相聚在美丽的连岛,参加培育站第十七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小学说理性散文的教学策略与实施。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学习了专家的点评与讲座。一天下来,收获很多,对于说理性散文的课型教学也有了一些认识,具体如下:

一.准确把握富含哲理的散文的特点。

说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说理散文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二.明晰课型教学流程

1、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相关段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的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领悟说理性散文所蕴含的道理。三.确定适宜的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拟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平等的首席。四.理清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拟设计:相似迁移,激趣导入→矛盾冲突,设置悬念→自主读悟,共同探究→总结课文,深化主题→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的教学模式。

1、相似迁移,激趣导入。

课前,师生谈话:学生交流,教师调用学生的前期生活体验,让自己积累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再谈谈成功积累上的喜悦,告诉学生,今天学习了新课后,你也会写今日的凡人凡语,明天或许就是名人名言。以此拉近学生与所要学习的文本的距离。

2、矛盾冲突,设置悬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与中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了解文本内容,从而产生矛盾冲突。这样,为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设置了悬念。

3、自主读悟,共同探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一环节我以学生自主悟读,共同探究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读、争辨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布鲁纳曾指出:“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内容,静思默想,主动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启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交流的能力。初步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情感目标,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为突破体会弟子们悟出的人生的深刻哲理这一教学难点作了铺垫。

4、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领悟文章最后揭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将课堂与学生生活“链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体会,使学生通过课堂充分展现自我,剖析自我。既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又迎合了学生之间的精神交往的需要;既时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了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5、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通过激情洋溢的总结,深化主题,使学生能够切实领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6、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这样的设计,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创新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入社会,拓展了学习资源,拓宽了学习渠道,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有人说学习“如何阅读”,就是学习“如何学习”,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多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受,而其对世界的认知更多更直接地得益于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关注文章背后作者是怎么想的,弄清作者的思维活动是如何发展的,于小学生自身的习作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016年9月30日)

$show_blogzhai$ 阅读全文(95)| 回复(0)| 引用通告(0)标签:教育

第二篇:说理性散文写作辅导

说理性散文写作辅导

作文辅导之——说理性散文写作辅导

近几年高考展示的满分作文,大部分都是说理性的散文。说理性散文以其灵活的结构、亮丽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赢得了阅卷人的喜爱。所以加强说理性散文的写作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一、说理性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好散文的标准是情感要真,说理性散文要做到“情理相透”,语言要美,表达要活。

1、情理相透。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一些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的话题,也常常需要借助感性形象来展开。如《黄色蛹·金色蝴蝶》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虽然作者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精心挑选的三个片段,重点表现了自己感情在生活经历中的变化过程,语言上处处洋溢诗情,极好地扣住话题。这对一些不注重生活积累的考生,只会空洞发表议论的考生,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2、语言要美。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高考满分作文《与你同行》中写道:“让水与火同行,情与理同行。坚持爱与美的真理,让冲动与成见在你的足下沉淀,带上淬火之后的智慧--与你同行!”理性思考在激烈的感情下化为不可抑制的内心独白,强烈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以情动人。《月是故乡明》将话题巧妙转化为“因为深情,所以偏执”这一警策之语之后,直接用铺排方式将生活感受强化:“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逝去;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桔黄的灯光。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通过语言,把感性与理性融合为一,成为美文。

3、表达要活。

散文取材广泛,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就可以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可以完美地融合在文章中;比喻、排比、对仗、反问也可以适时而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可以交替实用。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

收、舒卷自如。满分作文《昨夜雨,今朝下》(山东考生)先由栀子花开状写惜花恨雨之人的心态,然后联想到古代诗人和诗境,中间穿插议论抒情,结尾用栀子花重开暗示自己的见解。《拨开天空的乌云》扣住对道家音乐的感悟一事,写心境,写游览,写谈话,写品曲,无不为“感情亲疏不同,对道家音乐的感知也千差万别”张本,写得大气。

二、说理性散文的写作要点

1、有一个明确的感情触发点,角度小而新,能自然地引出丰富的情思

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

《忙兮忙兮奈若何 》:触发点——一个问题:忙碌,身前身后?

《水边的女人》:触发点——一个字:“汝”水边的女人

《菊花飘香的时节》:触发点——一个景:秋风,南飞雁,绿叶换上橙黄,菊花飘香时节。

2、有一条明显的线索

事物:菊花(《菊花飘香的时节》)、一首诗(《归人,归人,归何处?》)、一个故事(《最美丽的微笑》)

人: 黛玉(《水边的女人》)、曾国藩(《照海倚天》)

3、有一个鲜明的中心(点明中心的重要性)

《深夜对话》: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需要的是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用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你会过得很好„„

《忙兮忙兮奈若何》:现代人的特质便是忙,然而这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呢?

《野茉莉的幽香》: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 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水边的女人》: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

《菊花飘香的时节》: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

4、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5、具有灵活流畅的表达

最美丽的微笑

当那两位风尘仆仆颠沛以之的士大夫看着濮水边悠然垂钓的庄子时,他们一定想不明白这个清贫的老头为什么就这样头也不回地拒绝了身后的相位。

庄子问,你是愿意奉于高堂还是曳尾于涂中?

士大夫明白了,宁曳尾于涂中。(叙述、描写)

然而一转身,士大夫仍然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庄周还是钓钓鱼,梦梦蝶,在山间快乐地笑。(议论)

这是一个让人喜欢的故事,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因为士大夫理解了平民的幸福,但没有头脑发热也跟着去曳尾——那就太落俗套了。他们,庄子和大夫都用最平静也最怀热情的心态去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人

生的途中不断发现着美丽的惊喜。殊途同归,当他们各自老去,想必不会抱怨最初的选择。(议论、抒情)

人生不是录制完毕的电影胶片,生活往往以一种支离破碎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以怎样的心情来串出一挂灿烂的珠串。一张大的白纸上有一滴墨水,悲观的人说,那是一个污点;乐观的人拿起笔,把它画成了一道风景。(议论、描写)

林靖和的梅妻鹤子,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我不模仿他们的生活,但我赞叹他们的心境如何在无法改变的现实中最大地描绘自己的梦想,该是此生无撼。(议论、叙述)

为了使散文能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还应该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做如下追求:

1、有一些细腻的描写

①议论中的描写——营造氛围

风,可以穿越荆棘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②抒情中的描写——丰富内涵

黑暗温柔得像深沉的海。我的感觉飘荡沉浮,好像全世界所有的雨都落在我的窗外,好像这房子是世界上最后的一只小船。传说世界最初也只是一片海,只有惟一的一只诺亚方舟;而我所看见的最初,是一片被淋湿的迷蒙陆地。斜飞的雨丝濡湿了我刚刚睁开的眼睑,我就赤足跑到戴望舒飘逸的雨巷里去。看高远的天空变成似乎伸手可及的暗蓝色小径;缠绕在老墙上的青藤透着被洗干净的苍冷,叶间流动着清润的雨滴;在青藤柔嫩的新芽上,我听见生命最初的震颤;每片叶上每条细细的绿绿的脉络,都是不同于别的美丽。

从此以为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众不同。于是我 喜欢坐在父亲的膝盖上,听他说张扬个性、解放自我;喜欢一个人独对子夜星天,让飘飘洒洒的夜色驻进我黑的瞳仁;喜欢走不一样的路,穿不一样的衣服,买不一样的花,听不一样的声音„„喜欢到只想独自领受这些滋味而不愿意与人分享。因为我是我,和所有的别人都不一样的我。自由自在和我行我素,是我个性的组合。

③叙述中的描写——渲染气氛

深夜对话

就这样坐着,有点迷糊,看着茶的雾气缕缕上飘,一点点凝成一个身影。“你来了。”仿佛约好似的。你用那种深邃柔和的眼神看着我,在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么呢?”“不知道。”“想妈妈了吧。”“有点,我回去过一次,他们太辛苦了,其实,我告诉过他们不用那样的,作为父母,他们承受的够多了,我不忍让他们苍老的身躯去担负更多。他们总说这是他们的责任,可我的责任呢?”我有点自责,我选择了沉默,连灯也熄了。

黑暗中,你犀利的目光犹在,对话也更加深入。你还是柔柔的声音“究竟是什么让你无法入眠呢?陷入了情感的沼泽,还是回味失落的感情?”“你是说爱情吗?也许追逐过,事实上这留给我的是一片迷茫的记忆,我并不清楚曾经追逐的究竟算不算‘爱情’,我只是觉得我更需要的是友情,真的。给我支持与鼓励,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而没有一点杂念,只有纯洁的心灵,灿烂的笑容。”

2、有一点诗情与哲理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3、多一点激情

①叙述中的情感

数峰无语立斜阳,也许曾国藩本人留给后人的,也是一块默默的无字碑。一个年少时就才学出众的天才,一个二十多岁就考取进士的少儒,一个

当清政府在太平天国打击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挺身救驾的勇者。他曾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官至极品,也曾饱受倾轧,郁居乡里;曾在战场上带甲百万,挥斥方遒;也曾一败涂地,差点投水自尽。这截然不同谜一般的身世,也许也正是他一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②描写中的情感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③议论中的情感

公元前我们还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人见过那次,真正的微笑。

生命已是我们幸运得到的恩赐,感恩上天之余若不用美好的信念去经营,岂不枉幸运,也枉负自己。

人生是短暂的,也许我们一生都见不到诗人所说的真正的微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让自己用内心最美丽的微笑,去应答来自生活无限深情的呼唤。

三、范文参考

请以“角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

例文1:

舞台·角色·人

顾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人生百态,风情万种。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浮浮沉沉被形形色色色的角色所演绎着。人们在各自的位置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诠释着各自的人生。

然而,位置需要寻找而非等待,角色需要用心理解而非勉强凑合,只有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舞台,才能使人生绽放出最炫目的光彩!漫漫生命之路,有人在那份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充实地演绎着人生,生命因此而花开不败,跳动不息。有人庸碌一生,漂泊不定而未得其所,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之后喟叹世俗的偏颇,又抑或在错误的位置上扮演着错误的角色,消沉萎靡之间,生命苍白而无力。

事实上,无论成败与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你的世界就是对的,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如何更完美地诠释自我,演绎人生。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被老师评为“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爱因斯坦却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生活。几十年后,一

部《相对论》横空出世,震惊世人。这个曾经被认为“天生愚钝”的问题儿童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恐怕是他人所始料不及的。因为爱因斯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情地在人生舞台上为我们画出了无数个惊叹号。

曾经被认为是蠢材的爱因斯坦作出了天才之举,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如此之不凡能力,善于发现和挖掘出内心深处的能量,用不灭的激情将生命淋漓地展现,我们可以同样精彩。

感动与云的婀娜,是因为它找到了天空这个舞台;迷恋于星的闪烁,是因为它在一片浩荡平原中屹然耸立„„浮云繁星山座座,以不同的角色在合适的位置上恰倒好处地展现着美的风韵。自然既如此,人,亦也。

人生如戏,相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与博大精妙的自然,只是转瞬之间,渺小不已。人的一生,以痛苦开始又在泪水中悄然收息,了无余痕。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舞台,全情全力,演绎人生,使生命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焕发光彩。当垂年老矣,生命将终之时,回首往事,才不会自觉今生虚度而黯然垂泪,神伤悲怨。

流年似水,岁月匆匆,纵然只有一瞬,但人生舞台上已留下我们最美的身影。点滴之间,生命已足够充实。

例文2:

认清你自己

姜鑫

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他扮演了霸气十足的王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他诠释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汪精卫依附于侵略者脚边,他变成了卖国求荣的走狗。他们的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冲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然而你能否看清自己的角色?

苏哥拉底有句名言“认清你自己”。认识自己当然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拥有一个角落。倘若你站错了位置,就如同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饰演一个多愁善感的书生,其后果多半饰“票房”难保,贻笑大方,搞不好还会害人害己,弄得身败名裂。

李白看不清自己的角色。一个在名山大川中挥洒才情的诗仙怎能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轻易立足?诗人天真的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只得黯然离京。

牛群找错了位置。相声演员本是制造欢乐的活宝,他却不甘寂寞,当起了养牛大县的县长。结果不但未曾造福百姓,还官司缠身,差点被送上法庭。

谚语说“你不可能同时追两只兔子。”演错角色的人多半有同时追两只、三只兔子的想法。岂不知“红袖添香夜读书”固然美妙,但若红袖多了,又怎能招架?

当然,“认识自己”,成功地演绎自我的例子不胜枚举。南丁格尔出身贵

族,却在陪护病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她是一个“魔法师”,“将护士变成了天使”。海伦·凯勒不去理会命运的不公,而是以自身为例,打开了无数残疾人的心门。他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火种与渴求光明的角落,于是穷尽一生,塑造出最美的角色。

百灵鸟不会与鹰较量搏击长空的本领,鹰也不会和百灵鸟比试美妙的歌喉。人各有所长,只有及早发掘自身优势,才能找准航向,抵达属于你的港湾。否则浑浑噩噩,半生已过,才发现演了别人的角色,悔之晚矣。

人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你在人生之剧中感到迷茫时,不妨当一回观众,也许恍然大悟,回归自己的角色。

四、作文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构思要点】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确实,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事例我们也许经常遇到、见到或听到。

请以“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本题写作范围宽泛,但作文时须注意:话题的实质在于“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以不能简单地叙写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中)“我”的心情如何就了事,而应用新的材料、新的体验来深刻表现心情对于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的影响,或充分揭示时常保持一份好心情的价值与必要性。

参考拟题:

1、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2、精简你人生的行囊

3、用微笑向挫折下战帖。

第三篇:说散文

散文点滴

慧兰

小时候听老师讲“散文要神散而形不散”,始终不明白。如今看来就好比一个人,再怎么不修边幅,他终究是一个人。

小时后印象最深的散文是佩弦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感觉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于是就将这篇文章背了下来,后来好像是写一篇有关新年的作文,就大胆的套用了这种开头——“盼望着,盼望着,新年来了,新年的脚步近了。”老师批语——“大胆的模仿是优秀写作的起步,好好努力吧!孩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读了很多散文,也模仿了很多散文,其他的都忘了,唯独这篇。

记不得是初二还是初三的时候得到了一本《乐府诗》,整天痴痴迷迷地念诵,乐府属诗歌体裁,但我愿意把它看成最古老最经典的散文。我总认为散文是诗歌的派生和延续,当诗歌不足以抒情,当诗歌言犹未尽时,散文是最好的补充和拓展,诗歌如明朗的少男少女,即使忧伤也是透明的,而散文是风姿绰约的少妇,温柔而妩媚,即便欢笑中眉间也锁着一抹愁烟,让人怦然心动。经典如佩弦先生的《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从汉乐府、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无处没有散文的身影和灵魂;而宋词又将散文的抒情之功推向颠峰,无论婉约派或豪放派,或泪湿青衫或慷慨激昂,或愁肠百转或无语凝噎,散文的美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豪迈沧桑。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诗歌和散文的氛围中长大的。小时候熟读艾青、郭小川、臧克家的诗歌。中学以后,常读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歌,散文常以朱自清、冰心、郭沫若为经典。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文艺蓬勃的年代,也是一个纯粹的精品荟萃的年代。八十年代后期北岛开创的朦胧诗派更像极致唯美的抒情散文,不仅开启了年轻人的心智,更滋润了年轻人的心田。

而今在这文字泛滥的时代,我们就好似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鱼晾在干裂的河床上。北岛像袁隆平一样培育了一粒种子,他却将这一粒珍贵的种子带向了大洋彼岸。散文家们却好似人老珠黄的商人妇。文坛中偶有一两篇美文却是昙花一现。何时文学界不再叫做文艺圈,而能吹来一缕清新的风,下一场温润的雨,让河床儿暴涨,鱼儿来一次欢快的畅游——尽情地品读欣赏美文佳作。

写于二0一二年一月

第四篇:雪花浅吟散文

沏一壶茶,坐在卷帘下,听着雪花绽开的声音,这怕是我从所未有的待遇。

有些时候,去往一个地方,并非慕名,也非图缘,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悸动。就像此时,我坐在卷帘下,风拂过一片小竹林,掀起飘雪纷落,这又是谁所能想到的呢?就连我自己,都觉得是场梦,不敢用力呼吸,怕是碎了。

若不是茶烟弥漫,我又怎会甘愿醒来?舍弃这风花雪月一般的梦境。

一切归来,总是离不了一个缘字。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不论是生还是死,总有定局,也是最好不过。所以,不该埋怨为什么悲伤总是强占了快乐,为什么快乐总是那般短暂。一切,都是缘,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当不止一次的来到西递的时候,我从未发现这个地方,有我所不曾见到的人生真谛。但或许,这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最好安排,哪怕它是错过。

待挑个日子来的时候,就这么的碰上了一场雪,还是早春的时候。待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这么的认识了一个朋友,还是在西递的时候。我想,这已是最好的安排。我不埋怨,路上的时候,摔坏了相机,也不埋怨,风雪湿透了衣裤。因为,我认识了一个朋友,因为,我遇见了另一个西递。

这该是我感激的时候。

早春,还未三月,一切像是刚刚苏醒,只是还没看清。

瞧着再熟悉不过的牌坊,矗立在西递村口,这景象像是时光扭转,拉回了两年的光景。那个时候,还是在盛夏,早过了油菜花的季节。湖水清澈,风拂过水面,荡起微微涟漪,像是小姐绣楼里那个不曾见过的姑娘的害羞的容颜。只是如今,雪花纷落,周围的少女少年还是睡眼朦胧的,兴许还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呢。牌坊的两座狮子,还是老样子,巴着一张大嘴,好是得意,些闲张狂。也难怪,好歹它守护可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古牌坊啊。瞧着也罢,就原谅它这么苍劲的威风了。

但蹊跷的是,偏偏我就这么爱看它这个样子,拿着借来的相机,扭转着镜头,总是离不开它。这或许,是我从未如此认真的看过吧。

一个地方,来过一次,不算是真正的来过。一个地方,来过几次,也得看看是不是真的来过。因此,西递,我只能很惭愧的说,这算是我真正的来过一次。以前总是唠叨,去一个地方,走马观花的匆匆,是一个不负责的辜负。后来,才懂得,倘若不是用心,即便看得再多,不会太细,从而仍是辜负。

因此,我辜负了西递,因此,我再来过一次。

在牌坊下,我待了很久,这可能是辜负了朋友的一番好意。(这次来,他总希望先带我去三号小镇坐坐,却不知道,来了西递,与三号小镇便是不远了。)好在,过程里,我与牌坊的对视中,又来了一群人,朋友有了打发,(未来西递工作之前,他是央视记者,习惯拍人像作记录。)这使得我心里顺畅不少。

当时,天还飘着雪,很柔软的落在牌坊上,也很温柔的靠近了我的发梢。

一时间,我有些舍不得走了。

像是着了迷似的,哪怕只是坐在边上的石墩上,也觉得享受,哪怕是裤子再湿了,也觉得没什么。直到现在,我也无法解释当时的自己,还是不是自己。

离开牌坊,走进村子的时候,寻思着要不要在牌坊留个影,后来想想,觉得不妥。这般沧桑神圣,象征着荣耀和辉煌的见证,又岂是我这一个小小女子,所能沾染的呢?能好好近身看一番,就已是最好的安排。

穿过熟悉的巷子,路过熟悉的店铺,走过熟悉的石板路,一切曾是这般熟悉。此时看来,这有的新的感悟。像是篱笆里的一朵花,开了谢了,还是旧年的样子。只是,瞧着我的眼里,却是一年又是一年的变幻。西递我来过,但风吹散了我的身影,雨洗刷了石板路上我留下的扣痕。因此,去年花谢了,今年又开了,但却不是去年的花。因此,看着熟悉的西递,我不得不说,自己这次真算是来过一次了,只是一次罢了。

——为不辜负这里,我宁可拿往前所有的相遇换这只有一次的倾听。

听,花开了,飘在空中。听,花笑了,落在发梢。听,花呢喃,丢在了我的心里。此时的你,是不是很羡慕,是不是也想着趁一个风花雪月的时候,来这里走走,来看看西递真正的容颜?

依着友人的意思,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就进了一条曲折的小巷子。我一愣,这是我不曾走过也不曾知道的一条小路。但再走进一座院落的时候,耳后传来这么一句诗话: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果不其然,院子里种着一片小竹林,石子铺成的小路蜿蜿蜒蜒直到一席卷帘之下。木板砌房,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排书,恰是喝茶的好地方。若是再风雅点,则就是品茗探幽的好去处了。这怕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小镇”了罢。即便是我常年去往的西塘古镇,也没见得让我如此甚喜的地方,何况又是“曲径通幽,禅房花木”。

坐在卷帘下的时候,风正好吹过院墙,吻过竹林,簌簌的声音,像是谁在耳畔呢喃?细听,原来是西递的声音。原来,不管是在哪里,风中总有她的呼吸,她的声音。友人说,西递是一个男人,宏村是一个女人。听着这话,想着分析,有些不假。但再三斟酌,我遇见的西递,恰好是早春,恰好是睡眼迷离,恰好是雪花绽开,恰好是曲径通幽。那如何,岂是一个郎儿之身?这般若此,又岂不是辜负了小姐绣楼空荡了这么多年?

喝过一壶茶后,我再耐不性子,继续禅坐下去。恨不得马上钻去西递的心窝里,听听她的声音,听听她对这个美丽的小镇是怎样的一个眷念?

原谅我无法隔着一堵墙静心聆听,原谅我这般冲动撕开一切,原谅我平日里的满口胡缠,只因来了西递,只因看清了她的容颜,我已不能自拔。

我想,我已不再是我。

离开三号小镇的时候,茶水还剩一点,茶杯还是热着的,只是雪已经停了。寻思着,趁月夜的时候,再来这里,坐在卷帘下,即便茶凉了,也是应了一道好景。

“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枕上玉芙蓉,暖香堆锦红。翠翘金钿雀,蝉鬓慵疏掠。心事一春闲,黛眉颦远山。”

只是杏花未开,清明雨也未落,只是没雀没蝉。但有境有意,也是我趁月夜来,好好闲疏一把心事。友人领着我,走了一道似熟悉也似陌生的小路,靠着田地,挨着粉墙黛瓦,沿着远处千山暮雪,即便已是傍晚,但天色还是不错的。任谁也不会料到,红梅含苞待放驻落在湖边,小镇倒映水中,隐隐约约,就欠红掌清波一缕涟漪了。但偏偏,飞鸟掠影,就这么一瞬间,竟已春暖花开。

想是还缺着什么,我便就可以登上走马楼,抛一抛绣球。只是不知道西递,是怎么想的?

暮色渐临,炊烟已起,人家烟火的味道便开始弥漫在整个深巷陋弄,狗吠声也开始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游客似乎散去无几,只剩下我与友人还在迈着步子。农家的大姐端着饭碗站在自家的门槛处,一边瞧着我们,一边吃着饭菜,这是一种享受,也是城里头没有的景象。我喜欢这样的平淡,真实。之所以喜欢走走停停,也正是因为真实,这是如今已难得的一种奢侈。

只是夜色来得太快,总是来不及将这小镇好好收藏眼底,就已经匆匆收起。

但这并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我已知足,也是最好的安排。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

近年来,通过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课堂随文练写、练说”,而“课堂随文练写、练说”的恰当使用也的确能为语文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但随着“课堂随文练写、练说”在课堂上的普遍而广泛的使用,促使我对一些案例中“课堂随文练写、练说”的内容、形式与有效性的有了一丝思考与困惑。下面我就摘录几个片段,来谈谈我的思考与困惑。

一、如何让词语置换更有效

【教学内容片段】

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时时吹来一阵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节选自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课文《瀑布》,作者叶圣陶。)

【教学片断实录】

师:现在我们自己来读课文,静静地想一想。

课件出示:

1、“仰望”是怎样的,做一做动作。

2、无风时瀑布像(),有风时瀑布像(生读后,想象并模仿“仰望”的动作。)

生汇报:无风时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有风时瀑布像(烟)像(雾),像(尘)。

师:那我们就来欣赏这美丽而伟大的瀑布。

课件播放优美的瀑布图。

师引导朗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还会把瀑布吹成什么呢?

课件出示:大家来写诗,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如(),如()。

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水蒸气)。

师提示:像不像牛毛,像不像细沙呀?

师生共同填写: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毛),如(汽),如(沙)。

【我的思考】教学这一节时,教师的本意可能是想通过词语置换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他却忽视了文本,且不说这是语言大师的佳作,单就从“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精练、优美的诗句来说,任何词语的置换,都无法写出在微风的吹拂下,那种晶莹的、迷蒙的、飘渺的,随风飘荡的情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词语置换练习是无效的。那么,怎样的词语置换练习是有效地呢?我认为:一要细读文本,深究教材;二要备好学生,设计练习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同样是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在理解词语时也运用了置换法,但这样的置换却是智慧的,不着痕迹而有效的。

【教学片断实录】

师:谁能找出第二节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

生汇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你们真聪明。那“衬”是什么意思呢?

生:“衬”有衣字旁,是不是衬衣呀?

师:真好,你们能从字形上分析,(指着内衣)“衬衣”就是穿在外套里面的衣服。不过,这里的“衬”不是“衬衣”。(指着卡片)你们看,卡片是什么颜色?(生答白色)你们再看,字是什么颜色?(生答黑色)这就是白纸衬着黑字。

生(恍然大悟):我知道,我知道,就像蓝天衬着白云。

“蓝天衬着白云”、“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置换,多么巧妙,多么智慧呀!

二、怎样的续写才是合情合理的【教学内容片段】

有一次,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天鹅、大虾和梭鱼,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究竟谁是谁非,拼命地拉呀,拉呀,我们管不着,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只知道,大车至今还在原处,车子虽说不算重,未动分毫。

(节选自北师大二年级上册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作者克雷洛夫。)

【教学片断实录】

师:谁能说说“未动分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动也不动。

师:大家都在拼命拉车,为什么大车未动分毫呢?

生:因为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生:他们的劲没往一块使。

生:他们不是一条心。

生:他们没有好好合作。

师:对呀,他们这样是不能把车拉动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生:他们的劲应往一块使。

生:他们应该一条心。

生:他们应该好好合作。

师:听了你们的话,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课件出示:

仿写小诗:

天鹅、大虾和梭鱼

终于明白了道理,它们又给自己上了套,天鹅__________,大虾__________,梭鱼__________,拖着大车往____跑。

它们终于成功了。

生汇报:

天鹅、大虾和梭鱼

终于明白了道理,它们又给自己上了套,天鹅伸着脖子往前飞,大虾弓着身子往前靠,梭鱼一心往前游,拖着大车往前跑。

它们终于成功了。

【我的思考】《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则寓言,它选自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集,克雷洛夫的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托物言事,借古讽今,均以诗体写成,寓言的结构一般都很简短,他把简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作品。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训练点定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在读中悟出寓意,获得新知;努力使朗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还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教学和让学生懂得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上。这两点抓的很准,但对于最后的随文练笔,我有不同的意见:寓言里所写的三个小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天鹅本来就应该往天上飞,大虾游动的时候本来就是弓着身子往后靠,梭鱼本来就离不开水。而作者托物言事,借小动物们的特点和行为方式,用隐喻性语言,无非是为了说出深刻的寓意“不合作,不团结就办不成事”。至于小动物们如何合作,如何团结;会不会合作,会不会团结;那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思考。虽说教师设计的练笔也是冲着“合作”来的,但这样的练写我认为不合适,且不说小动物们能不能随着人们的意愿去合作,但就“天鹅伸着脖子往前飞,大虾弓着身子往前靠,梭鱼一心往前游。”,我想大车仍然会“未动分毫”。这样想当然的练写能激发学生想象,拓展思维,获得新知吗?有人可能要说这是文学作品,这是诗,文学作品本就可以虚构,诗的语言本就虚幻。但我还是不认同。

后来我自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课前先让学生查找天鹅、大虾和梭鱼的资料,了解它们的行为方式,或者实地观察一下它们。课中当学生明白寓意后,我也抛出了问题:要想把大车拉动,小动物们应该怎么做?我的学生发言可精彩了——有的说,他们应该换合作的对象,三只天鹅可以把大车抬着飞,三只大虾可以弓着身子倒推着车子跑。有的说,把大车换成船,天鹅在天上向前方飞,梭鱼在水里向前游,大虾在后面弓着身子推。

我不敢说我这样的处理就是对的,但最起码学生的练说源于观察,源于思考,并在懂得“合作需要同心协力,心往一块使,劲往一块使”的基础上有所想象,有所发挥。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教而不思则罔,教而不学则殆”?所以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困惑写出来,希望同仁、前辈、博学之士指点一二!

说理性散文教学的浅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