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课程说明
二、课程内容(摄影简史、摄影表现、欣赏评述)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
第一部分 前言
少儿摄影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国内青少年摄影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从以青少年宫校外辅导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校教育为主,适合小学生的摄影课程便应运而生。读图时代的到来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应当成为摄影课程的基本取向。少儿摄影课程应当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摄影艺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少儿摄影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少儿摄影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少儿摄影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少儿摄影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拍摄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选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少儿摄影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积累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少儿摄影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少儿摄影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摄影作品,关注生活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少儿摄影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小学阶段的摄影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摄影的潜能,能在 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少儿摄影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摄影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摄影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摄影艺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摄影的基本动力之一。少儿摄影课程强调通过发挥摄影教育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少儿摄影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悟摄影艺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少儿摄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少儿摄影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摄影的特征、摄影表现的多样性以及摄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少儿摄影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摄影的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转化为作品。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摄影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摄影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少儿摄影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摄影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摄影简史”、“摄影表现”和“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摄影简史”是少儿摄影的始业教育,通过认知摄影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兴趣。“摄影表现”是少儿摄影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强调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3 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少儿摄影课程设计浅显易懂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少儿在摄影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少儿摄影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摄影教育的权利,吸引全体学生参与摄影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少儿摄影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少儿摄影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摄影活动,激发创意,了解摄影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数码相机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摄影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摄影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摄影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摄影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摄影技能和艺术素养。
二、分目标
少儿摄影课程分目标从“摄影简史”、“摄影表现”和“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摄影简史学习领域
1.认识小孔成像。知道摄影原理和小孔成像是完全相同的。
2..通过照片初步了解摄影的主题、光线、色彩、取景、意境等知识,知道摄影可以分为哪些门类,初步了解不同门类摄影的不同要求。
3.通过认识一些古典相机和著名摄影家,初步了解摄影发展的历史。
4(二)摄影表现学习领域
1.认识照相机,了解其基本功能。2.了解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摄影基本构图以及实践操作技能。
4.通过对技巧和拍摄过程的探索及实践,发展摄影捕捉能力和表现能力,形成一定的摄影基础。
5.了解摄影的曝光,学习人像、风光摄影,体验摄影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摄影学习的持久性兴趣。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摄影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知道重要的摄影家和摄影作品,以及摄影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摄影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判能力,初步掌握摄影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摄影。
3.提高对自然美、摄影作品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不同文明的优秀作品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三个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摄影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摄影简史”学习领域说明
“摄影简史”学习领域的教育需要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方法,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寻找摄影与其他学科、摄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链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摄影学科特点的学习领域。在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通过参观、调查、讨论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摄影发展的历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5(二)“摄影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摄影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摄影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摄影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讲透相机的结构,摄影的基本原则,构图原理,人像、风光摄影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关注学生摄影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摄影欣赏方法,学会通过摄影馆、网络、书刊、广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摄影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摄影作品,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摄影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课程内容
(一)“摄影简史”
1.目标:初步了解不同门类摄影的不同要求;通过认识一些古典相机和著名摄影家,初步了解摄影发展的历史。
2.学习活动建议
通过演示、讲解,了解小孔成像原理,感受摄影原理和小孔成像是一样的。通过现场参观、观看图片等方式,感受摄影发展历史。3.评价要点
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认真倾听老师讲述图片中的故事,知道图片中讲了什么内容,会说出摄影器材的变化影响图片中的美。
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摄影历史发展变化。
(二)“摄影表现”
1.目标:认识数码相机,认识并学会操作镜头、快门、液晶显示屏,会开机、关机、给电池充电,会安装存储卡、电池,设定相关菜单。掌握正确的握持方法和拍摄姿势,学会选择几种拍摄模式,学会对焦、曝光、构图。学习拍摄人 6 像、风光、运动照片。
2.学习活动建设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光线、色彩、取景、主题等要素。通过看图、听介绍、实践操作等方式,认识古典相机。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认识数码相机的部件、主要部件的功能,会简单操作数码相机。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正确的握持和拍摄姿势,学习拍摄人物、动物、景物和活动场景。
鼓励学生参与摄影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双休日、假期摄影实践活动。通过评议师生照片,掌握正确的拍摄方法,提高拍摄技能。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相结合,说说、写写自己的心得。3.评价要点
学习爱护相机,态度端正,动作细致。掌握正确的握持姿势和拍摄方法,知道3种或3种以上不同拍摄模式,会选择恰当的模式拍摄相关对象。
能说出照片的光线、色彩、主题、取景等要素,说出几款经典相机和几位摄影家。
积极参加作品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中外摄影作品或图片。
初步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它拍下来。大胆想象,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
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勤于思考、大胆想象、欣赏创意的表现。
(三)“欣赏评述”
1.目标:能关注生活,初步养成用影像记录生活的习惯。在对摄影简史学习、摄影技能训练和欣赏评述中逐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学习活动建议
尝试对自己和同学的摄影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欣赏摄影名作,了解其中的主题、主体、画面和意境,交流自己的看法。
运用常用的摄影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摄影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通过社团摄影活动和双休日、假期摄影实践,完成相关主题摄影,逐步培养用相机记录生活的习惯。
3.评价要点
热爱摄影,会设计未来摄影规划。
运用简单的摄影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表达对摄影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少儿摄影课程在小学阶段尚属起步,应当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改造、创新,尊重一般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摄影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因地制宣,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本班、本地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明确“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摄影实践、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摄影教育效果。
(三)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摄影语言创造性地加以表达。
(四)创造学生感悟摄影作品的机会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摄影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摄影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摄影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等摄影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摄影教育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作品欣赏和表现能力。
(七)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造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影像、故事、游戏、音乐、参观、访问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摄影的兴趣,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摄影教育,鼓励他们主动检索摄影信息,利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修改摄影作品,互动交流。
(八)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在具体的摄影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摄影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关注社会生活等良好行为习惯。
二、评价建议
少儿摄影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的客观表现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摄影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摄影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依据少儿摄影课程纲要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纲要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摄影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摄影教师不断改进教育工作。
(二)注重摄影学习表现的评价
不仅依据摄影作品评价学生摄影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摄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摄影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或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 9 样化的学习方式。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摄影作业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摄影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摄影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四)鼓励运用摄影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摄影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摄影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摄影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创作过程的说明、获奖作品、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
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摄影学习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少儿摄影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少儿摄影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摄影教育的内容,提高摄影教育的效益,突出学校摄影教育的特色。
(一)完善少儿摄影教育的基本材料和设备
在少儿摄影教育中,必备的摄影教育设备与器材包括校本教材,摄影专用教室,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展示学生摄影作品的场所、可供摄影课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等。学校图书室中的摄影书籍和其他摄影资源,包括学生参考书、教师参考书、摄影书籍和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可供教师备课和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二)拓展课外少儿摄影教育的资源
教师应广泛利用摄影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摄影教育活动。
(三)开发和利用网络摄影教育资源
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摄影教育资源,开发 10 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的学生摄影作品、教师摄影教育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四)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奇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摄影教育。
第二篇:选修课程“少儿国画”课程纲要
选修课程“少儿国画”课程纲要
唐家兵
【课程名称】少儿国画 【指导教师】唐家兵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课程 【授课时间】每周五两课时 【授课对象】40人 【教学材料】国画用具 【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国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中高年级学生对学国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课程总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国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国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安排】
(一)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二)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三)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课程实施建议】
1、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
2、有一定国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国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
3、国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
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
(1)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
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国作品展览。
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其他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标准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2)以分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4)以作品特色为评价,注重因材施教。2.评价主体:
坚持互动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3.评价手段:
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4.评价方法:
坚持多样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课程预期成果】 以画册形式出现。举办画展。
第三篇:少儿摄影教程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少儿摄影教程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前昂贵的摄影器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生活用品了。但是家里的专业相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美好生活记录呢?我们相信通过学习,生活的点滴将会更加色彩斑斓,记忆更加丰富多彩......少儿摄影班课程内容
1、认识相机,理解光圈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光圈与景深关系及实践;
2、日光组合,ISO值,色温白平衡及实践;
3、示范构图要点及色彩拍摄;
4、外景用光(外拍实践);
5、内景用光及抓拍技巧(内容实践);
6、外拍或内拍,学员实际操作及摄影棚实拍等;
7、分类拍摄:人物摄影、动物摄影、什物花卉摄影等拍摄技巧及实践;
8、拍摄作品制作:学习电脑后期制作与处理照片,图片编辑等;
9、摄影采访实战:新闻拍摄,户外采风等;
10、结业典礼时评比学员自己拍摄的作品,设立奖项赠送学员。
少儿摄影课程安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学期
第一月主题:了解摄影
第一周:了解摄影——摄影概念、原理及功能,摄影史等; 第二周:照相机各类与结构的介绍; 第三周: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第四周:照相机的基本操作与保养;
第二月主题:摄影基础技能
第一周:摄影姿势,了解焦距,镜头、光圈、快门的使用方法; 第二周:掌握景深、曝光;
第三周:数码相机的基本设置,ISO感光度、白平衡的设置等; 第四周:基本摄影技术——调焦、取景;
第三月主题:摄影用光训练,强调色彩的训练 第一周:光的种类,各种光线的位置及用光技巧;
第二周:用光训练——各种测光方式及具体应用,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第三周:强调色彩的训练;
第四周:闪光灯的使用技巧,动感物体的摄影训练;
第四月主题:摄影构图
第一周:了解构图的概念,构图的基本要求等; 第二周:构图的各种方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周:其他构图元素(主体、环境、线条、背景); 第四周:摄影距离和高度,摄影构图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月主题:摄影技能实战训练
第一周:全景深,单体对焦,取景训练与分析; 第二周:用光训练与分析; 第三周:强调色彩的训练;
第四周:摄影构图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学生自由选择拍摄对象拍摄; 第二周:学生作品互评互析;
第二学期
第一月主题:人物摄影
第一周:人像摄影的基本器材,拍摄角度等; 第二周: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
第三周:数码相机人像的技巧,注意事项等; 第四周:人像摄影的拍摄训练与分析;
第二月主题:风光摄影
第一周:风光摄影的基本器材,风光摄影的意义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周:觉风光题材的拍摄构图; 第三周:数码相机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四周:自然风光与人文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三月主题:动物、植物摄影
第一周:动物摄影的器材,动物摄影的快门速度,基本拍摄技巧一多种表现形式;
第二周:动物摄影的拍摄训练; 第三周:植物花卉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四周:植物花卉摄影的拍摄训练;
第四月主题: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拍摄 第一周:黎明、黄昏的拍摄; 第二周:日出、日落的拍摄; 第三周:雨、雾、雪的拍摄; 第四周:夜景拍摄的技巧与训练;
第五月主题:实战训练
第一周:风光摄影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二周:动物摄影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三周:植物花卉摄影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四周:夜景拍摄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搜集学生拍摄的摄影作品资料; 第二周:举办一次小型的学生摄影作品展;
第三学期
第一月主题:新闻摄影
第一周:新闻摄影的意义,新闻摄影的特点; 第二周: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三周:抓拍技巧;
第四周:新闻摄影的拍摄训练与分析;
第二月主题:数码照片的基本处理
第一周:使用“文件浏览器”矫正倾斜照片; 第二周:裁剪照片,照片边框的制作; 第三周:背景及天空替换,修补局部瑕疵; 第四周:制作全景图,对模糊照片的锐化;
第三月主题:数码照片的色彩调整 第一周:修改图片的偏色;
第二周:修饰照片的饱和度,消除照片灰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周:局部修改; 第四周:效果调整;
第四月主题:数码照片的特效调整 第一周:制作反转片效果,刻画浅景深; 第二周:通过色彩体现作品主题; 第三周:用Action批量处理数码照片; 第四周:人像修饰技巧,液化功能;
第五月主题:制作电子影集
第一周:简单介绍几种制作电子相册的软件; 第二周:介绍制作电子影集的简单流程;
第三周:着重介绍Photoshop自动生成图像边框的制作;
第四周:介绍动作使用方法,白框、黑框、阴影白框动作的使用方法,背景阴影边框的使用方法;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学生自由搜集准备摄影素材; 第二周:学生自由练习制作一个电子影集;
第四学期
第一月主题:
一、玩具总动员;
二、聆听小小摄影家的心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周:在摄影室拍摄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掌握摄影用光技术; 第二周:学员自由分析作品,留住美好的童年;
第三周:学员后期处理自己前两周拍摄的作品,制作成册,评选出优秀作品;
第四周:聆听优秀学员的心得,感受美好的童年时光,感悟摄影带给他们的真谛;
第二月主题:
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二、用第三只眼看参观访问(科展或艺博展)
第一周:组织学员对日出时候景物的拍摄; 第二周:手工制作《美丽的日出》明信片;
第三周:新闻采访拍摄(科学馆、少年宫、博物馆等),熟练抓拍技巧;
第四周:采访拍摄后,后期处理照片并制作图片故事;
第三月主题:
一、探访植物园;
二、动物们的肖像 第一周:标本的采集,观察并拍摄形态各异的植物; 第二周:掌握微距拍摄植物花卉;
第三周:采访动物园,为动物们拍摄肖像照;
第四周:后期处理所拍摄的植物和动物照片,制作成册;
第四月主题:
一、广州人家;
二、20:01分的广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周:走访广州老街巷,采访拍摄广州的特色建筑与忙碌休闲的人们;
第二周:拍摄完成后,整理所拍摄的素材;
第三周:走入夜色中的“中大北门广场”感受夜广州的美丽,用相机记录下来;
第四周:利用前三周拍摄的素材制作一本《广州的一天》的画册;
第五月主题:今天我是小编辑
第一周:学员整理一个学期所拍摄的摄影作品,准备制作一期《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
第二周:所有学员参与一期《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的稿件组织; 第三周:所有学员参与一期《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的编辑、版面设计等;
第四周:继续完成《小小摄影家》电子海报的制作;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完成《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的最后改版工作; 第二周:展示学生作品成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五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