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虽然我们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我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
案例一: 学生:小康(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爸爸,母亲离家出走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两间破旧的土房,父亲文化水平低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学习有为难情绪,思想懒惰,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倒数。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范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有所转变,劳动积极,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学生:小军(男)
家庭成员: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无业,妹妹四年级,弟弟三年级
家庭情况: 父亲喜爱赌博,母亲在卖水果蔬菜,收入甚微
该生特征: 在班上是人人讨厌的差生,作业字迹潦草,纪律差,喜爱狡辩,屡教不改,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学生:婷婷(女)家庭成员: 父母在外打工
家庭情况: 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很少给予关爱,长期住在亲戚家,缺少家人的关怀。
该生特征:成绩比较差,行为懒散,自律性差,平时过于注重衣着打扮
教育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与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存它念
教育效果: 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做小动作了,主动组织班级排练舞蹈,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不在格格不入了,脸上灿烂的笑容多了,发言也积极了。反思: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多分耐心,寻求方法。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行流中学 司林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我调查统计,我班49位同学中有36位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董俊,男,15岁,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爱交头接耳,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周末经常沉入网巴。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
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董俊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董俊寄宿于爷爷奶奶家中,致使董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农村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他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走进他的生活,把家里好吃的给他拿来,……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他对我解除了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
2、用耐心督促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董俊住在爷爷家。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在学习上我先是在本班搞“一帮一”帮扶对象。这方法坚持一个学期,董俊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上网吧的次数也减少了。
3、用读书促其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这位董俊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他能沉下心来读书吗?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把他喜爱看的动画书送给他。没想到,董俊慢慢地喜欢上读书,最后渐渐的听我的课。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杨忠宝是班里一个有名的“另类学生”,父母离异,他大部分时间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年纪较大,忙于家务,对他疏于管理,导致该生学习习惯差,自制能力也不如人意,常常无缘无故地欺负其他同学。四年级时在一次集体劳动中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竟将同学的手咬破,流了很多的血,在同学和老师中引起了喧然大波。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成了老师和同学一致公认的“另类学生”,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五年级升级后,他成了我班的一员,为了促其上进,我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鼓励他。去年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把“进步生”的称号给了他,第一次拿到奖状,他不禁喜形于色,作为班主任,我也暗暗替他感到高兴,心想:这下他肯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哪知这学期,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屡次欺负其他同学,作业马虎,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几经教育不见成效,我十分苦恼却又束手无策,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他却大有长进,不但作业一丝不苟,而且上课积极举手,碰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向我请教,这种变化令我欣喜万分,又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哪一个教育环节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一次和任教数学的马老师谈到了他,马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件事:前段时间,由于家长再三反映他欺负同桌,我一气之下,把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那张课桌上,马老师知道后说:“我要看杨忠宝能不能改,如果能改的话就让他坐到前面来„„”就是这句话,让他对马老师信赖万分,经常向马老师请教问题,有时还和马老师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亲其师,信其道”,渐渐地,他的数学作业也工整多了,数学课表现也积极了„„
听了马老师的一席话,我恍然大悟,马卡连柯曾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对待班里的“特殊学生”,起初我们常常是充满热情,积极引导,满心期待着他们会因为老师找他谈了几次话、补了几次课就会彻彻底底地“洗心革面”、“幡然悔悟”。殊不知,教育学生是一个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这样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更大的耐心,投入更多的热情。如果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转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
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留守儿童之家,可以给更多的留守儿童提供表演的舞台。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
尹庄小学杜瑞平
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啊!老师更应该学会尊重,尊重每一朵花,哪怕这朵花只是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或者仅是一株狗尾巴草。
每年的春季,学校都会接收很多随着父母来晋江务工的外地学生。这些学生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点:学习成绩不好。这可能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督促有关,也有可能和常年的漂泊有关。
又是新学期开始了,我班就接收了很多这样的学生。其中的一位男生让我印象深刻。接收时,我照例查看户口本,要抄录有关学生的信息资料。一看到他的出生日期,我吓了一跳。因为他的出生日期显示是1996年2月。按正常情况来看,这个年纪应该读初中了啊!怎么才读四年级呢?是不是输入时弄错了?在我的询问下,家长确定没有输错。看着家长那副肯定的表情,再看看那孩子,浑身脏兮兮的,还有一股味道,我的心一凉:年龄没错,那肯定是成绩太差!担心归担心,我还是得让他插入我们班。
开学的第一节课刚好是我的课,我有意识地提问他拼读一些最简单的生字。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料,拼音一个都不会!我火冒三丈:“a o e,一年级时,你们老师没教你啊?”结果,那孩子抬起头,很委屈地看着我:“我们老师没教我们拼音。”“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老师从来都没教你怎么拼音?!”“嗯。”听到这,我差点晕倒。这是什么老师啊!这不是误人子弟吗?现在倒好,他不用担心了,倒是我,得花多少时间才能帮他把拼音补上啊!我怎么这么倒霉,收了这样的一个学生啊!郁闷归郁闷,课还是得帮他补。好在,我没有午休的习惯,刚好利用这段时间,让他早点来学校,帮他补上。因此,下课时,我先在他的生字本上写a o e,iu ǖ标上声调,再教他读一遍。由于第二节是数学课,我让他中午回家后练习书写,下午来到学校后再教他。放学后,我正收拾东西,只见他兴冲冲地跑进来:“老师,我写完了,而且我都会读了,不信,你可以考考我。”原来,他一下课就在教室里写,遇到忘记了的韵母,就请教同学。看到他作业本上那努力想写端正,但还是有点儿歪斜的字母,看到他那因为学会了老师教他的拼音而高兴得通红的脸。我的心一颤:虽然他的成绩不好,可是,他还是很努力地想学好啊!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在《少年文摘》上看到的一句话: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是啊,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我不能因为看不到花儿结果,就懒得为花儿浇水,就懒得去理这朵花儿。回想以前,曾几何时,在分数这个“紧箍咒”的指挥下,我也是以分数论英雄。这其中,会不会有意或无心地伤害到某个幼小的心灵?脑海中浮现出那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幼稚的脸,我的心一阵钻心的痛,为以前我认为结不了果,就给他们下定义,贴上差生的标签的“花儿们”!看着眼前这朵缺乏“营养”,又千里迢迢搬迁来此的“花儿”,他,更需要阳光的爱抚。我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哪怕你的颜色不好看,气味让人头疼,哪怕你最终结不了果,我也绝不放弃你。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作为老师,我们更要学会尊重每一朵花,尊重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即使这一朵花到最后没有结出你想要的果实,但是你能否认那花开时的美丽吗?给他一点儿阳光,给他一点儿营养,再给他一个美丽的春天,等待他绽放,他必将还你一个丰收的秋天!因为:每一朵花都期待绽放,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1
与爱同行
赵贺维
教育历来倡导一个真爱,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有时也会失误,不是因为爱的不真,而是太认真了,一动真就十分敏感、计较,就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狠批不妨,这种不讲策略的批评往往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直接表现便是被批评者紧张、压抑,甚至会出现极端厌学、厌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犯错误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与用融合浓浓情感的批评来引发犯错误学生道德的震撼,用饱含宽容与理解的批评给学生留一个改过的机会,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屈江熙,男孩。刚从外地回到家乡,父母都不在家,跟着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姐姐读六年级。上课时,他老爱用方言插嘴,下课后,喜欢跑到其他班级去指点别的老师该干点啥,不该干点啥,与班中的小朋友不合群,班中哪个小朋友稍不合其意,或说了他什么,或无意碰了他一下等,他就对同学呲牙咧嘴或挥着小拳头怒气冲冠地冲上去,此类情况几乎天天上演,更甚者就会离校到街上乱逛,最严重是第一次的离校出走,原因是他把他同桌推倒在地上,擦伤了膝盖,该同学妈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忧心忡忡地说:“老师,麻烦你帮晓怡换一个位置,听她说,同桌很会骂人,打人,这不……”边说边挽起小涂的裤子。“我没打你们家小涂……”还没等我解释,小屈已经嚷嚷起来,就差没跳起来,我忙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他,我安抚好家长,准备午觉后跟他谈,谁知他就离校了。我和他的奶奶从中午12点多开始找他,找到1点多,还动用了“警力”,其间我们看到他三次,一叫他,他就逃。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向其奶奶了解情况时,她第一句话就说:“老师,辛苦你了,据他爷爷说,在老家没一个老师管得了他,也是动不动就离校,离家。这不,刚到这不久,就已被他爷爷板子伺候好几次了,可他还是那么散漫,现在只能靠你们老师了”
事后,我主动找他单独谈心,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跟他说:“为啥离校到外面闲逛呢?”他低着头,没吭声。我又说:“你知道你离校的这段时间,老师和你家人有多担心吗?想过吗?”他摇摇头,原先僵硬的表情趋向缓和,小声地说:“我怕老师把这件事(推人的事)告诉爷爷,我又要挨板子了。“挨板子痛吗?”他吃惊地望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你是傻瓜呀,挨板子不疼吗?”“那你把小涂推到擦伤,她不疼吗?”“疼。可是谁叫他管我复习功课(我安排小涂做他的小老师),我玩得正起劲呢。”后面一句话是小声的嘟囔出来的。原来如此,我让他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去叫别人复习,你希望那个同学也把你推倒在地吗?”他摇头。我又说:“再说小怡也是为你好呀,你竟然把她推到,更离谱的是离开学校到外面闲逛,还老师和家长担心。”他头低得更下了。“这样吧,你以后犯事,老师尽量不找你家长,不过你要答应我,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对别人动手动脚,好吗?”他点点头,“还有这一次,你该不该向小怡道个歉呢?”我笑了,说:“去吧。”
自此,小屈还是有几次的反复,依然离开教室藏起来,可没有离开校园,其他老师劝他回到班里,他都无动于衷,而我也遵守我的诺言没告诉其家长,依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屈也慢慢地有了变化,虽然还是那么调皮、好动,可没了以前的暴力、让老师家长担心了,学期末,他妈妈还高兴的跟我说:“老师,这半年,小屈懂事多了,现在在家还帮我干家务活,还让我出去工作(他妈妈为了他,不上班),他说他会照顾好姐姐的。”我笑了,我相信,在爱的浇灌下,小屈会越变越好的。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2
她在关爱中改变
王明
昨天中午,我在办公室正和王老师商量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的工作,一个熟悉的小女生出现在门口,我第一意念:“糟了,不是又出什么事了吧?”她来到我这儿,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正寻思着,她早已迫不急待地向我招着手,示意我马上出去。她歪着脑袋,双目圆瞪,一脸煞气,小嘴还在小声地唠叨着什么词。我立刻结束了和王老师的交流,伸手示意叫她进来坐下,她斜着眼睛盯着我走了进来,不过这次进办公室表现较之以前要好得多。
她叫“小平”(化名),是202_年转到我校就读的。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得病死了,父亲为了维持生计到处打工。没有亲人的在身边,缺少关爱,缺少家庭的欢乐,她逐渐形成了偏激、孤僻的性格;父亲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弥补,对她就一味迁就、溺爱,也使她变得蛮横,凡事以“我”为中心。现在她在学校早已是“大名鼎鼎”,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蛮横起来又哭又闹、打骂结合可以搞上一天,甚至可以闹到同学家里去砸碗,和学生家长争吵打骂。才上小学呢,厉害吧!说来也怪,只要她心情好呢就很乖,对你是言听计从,又非常有礼貌,只要见到你就满脸堆笑,又是敬礼又是问好,天真又可爱,但是这样的情景一般不会持续很长,一天当中,如股票涨跌瞬息变化,如天气变化阴晴不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又会爆发。久而久之,同学们怕她躲她恨她,教师们也烦她,可有什么办法呢,还得慢慢教育呀。
我校以“温暖、关爱、培育”为办学理念,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为校园文化主题,如果教育不好这个学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理念、文化了。为了能更好地关注这类特殊学生,于是在本学年我也着手参与了对“小平”同学的教育,因为我知道,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班主任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更多了解她和帮助她,我告诉她,只要有什么事可以尽管来找我,我会帮她一起解决,其实说心里话我是不希望她到办公室来找我的,话已既出,这不,本学年算下来她到我的办公室可能不下于40次了,有时一个星期就是好几次,有时一次可长达好几个小时。
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你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每当我气不打一处来时,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这样想:“她是我的教育对象,我正在研究怎样才能教育好她。”这样我就会慢慢静下心来,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气得你吹胡子瞪眼,事情还搞得一团糟。其实,我们换位想想,学生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哪有不犯错误的?在与她多次接触后,我渐渐
地读懂了一些她的内心世界:她孤独,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同学的尊重,需要友情。有一次大课间活动时,她高兴地跑过来告诉我说:她有好朋友了,结果发现是几个中年级的同学同意她一同跳绳,让她很高兴,可见她需要友情,盼望得到友情。我以此为切入口,特意安排了几位学生并征得了她们的同意,从那以后,总会有几个同学陪她一起玩。这孩子病痛多,常常肚子痛,每次她来找到我,哪怕再忙,我也会安排教师带她去医院抓药。记得有一次,她的病发得严重,昏倒在地,全身抽动,可怜的孩子“癫痫病”又发了,当时情况很吓人,我赶紧安排人员进行临时抢救,我们三个人才把她弄上车,然后送到医院救治,学校支付了医药费。苏醒后,她知道了事情的前后,虽然没有来感谢老师,但是能体会得到她对老师的态度在发生变化。
“乖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是进步的良药。对于她每一次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这一次也不例外。她进来后,我让她坐下来,还没有等她开口,我就先说了:“小平同学,我今天要表扬你,你有进步!”听到我说“表扬”,她诧异地看着我,脸色好看多了,我接着说:“你说说看,你与前面进办公室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吗?”她想了一会儿,茫然地摇了摇了头。我说:“你听我说说,你看是不是这些地方有进步。第一个进步是你到了我办公室门口,没有高声吼叫,是不是?”她点点头,我接说问:“第二个进步就是你看见我在和老师交流,你在门外招手示意有事找我,没有直接闯进来。”她又点点头,脸上已有一丝笑容,眼睛开始发光。“为什么我说你没有高声吼叫是进步呢? “这样做有礼貌。”
“是呀,你表现得非常好,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
“还有一个更大的进步呢?你知道吗?”“你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了,在生气的时候有时老师都做不到,而你却做到了,不吼叫,不重重地啪门,招手示意,这就是你在控制情绪。真是了不起!”说完,我竖起大拇指。
你再看,她已捂住小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睛更是光亮有神。
气氛对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操场上玩,几个男生在打球,几个男生几次把球打到了她的身上,她认为是这几个男生故意欺负她,所以跑到我这儿告状来了。“还好,是件小事,好处理。”我心里想。我叫同学到教室找来了那几个男生,并叫小平同学先回避一下,然后我就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和小平同学说的差不多。接着我问这几个男生:“你们通过这事发现小平同学有进步吗?”一个说:“她没有原来那么凶了。”另一个说:“要是以前,她非要来打我们不可。”我说:“是呀,小平同学生都有进步了,你们呢?你们是几次打到她的身上,凡事不过三,她当然认为你们是故意的。”这时,有个男生指指门外,我明白了,门外有人在偷听我们的谈话。于是,我故意提高嗓音,在几个男生面前把跟小平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并提醒他们以后活动多注意安全,不要妨碍其他同学,要向小平同学学习,共同进步。我想门外的她一定很高兴。男生走后,我又叫小平进来,叫她大度一些,不要过份计较,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她点点头,给我说:“我原谅他们了。刘老师,请你表扬二个同学,她们帮助我期末学习。”多好的机会,我立即又进行表扬:“你看,你进步有多快。你不光能原谅同学过失,更能发现同学的优点。我相信,你将来进步更大,加把劲。”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她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师。”出门的时候给我说挥挥手,并轻轻地把门给我带上。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爱的阳光下,一批批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3 宽容播种美丽
赏识创造奇迹
陈明远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又出现了一次齐刷刷举手的情景,小丽那双小手特别的高,她竟激动得站上了板凳,一边跺着小脚一边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自然地她的小手特别地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当时真有点怒火中烧。“宽容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并用你的一腔真情去感化他们,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耳旁回荡的这句温馨提示压住了我心中的怒火。我立即用手示意她赶快从板凳上下来,她看了手势很不乐意地跳了下来。本想让她第一个表现一下,可她的回答……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同学。突然,教室里传来了笔乱画和撕东西的响声,我循声望去,看到小丽嘟着嘴、耷拉着脑袋、一眼埋怨地看着我,毋庸置疑,肯定是这位令我伤透了脑筋的学困生。我们的眼光相遇了,可我看到她没有一丝悔意,左手又拿起语文书重重地摔了一下说:“每次都不喊我。”哎呀,这孩子的脾气可真不得了呀,我教书快十五年了,可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遇上这么难搅难缠的学生,而且还是个女孩子。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小丽,你给我站起来。”我开始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脸上的浅笑早已消失得无了踪影,板起了面孔、瞪圆了眼睛。“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下课后到办公室说清楚。”后面的十几分钟,就在一种比以往缺少些融洽、激情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此时这唯一的一线曙光在我心中熄灭了。
我怒气冲冲回到办公室,正好师德本上的小诗呈现在我眼前“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教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美丽。”是呀,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常常会犯错误,况且是小丽这样的留守儿童呢。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岁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小丽耷拉着脑袋出现在我面前,等待暴风雨似的批评。我拉着她的手真诚地说“孩子,老师错了,老师为刚才的事给你道歉,你是让老师最骄傲的举手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孩子……”“老师,我错了……”
她哭了,她错了,她也变了,她的坏习惯逐渐改了。记得一次教研课上,她是唯一一个进入朗诵角色的孩子,这真是宽容的收获,赏识创造的奇迹啊!现在,这孩子的情况虽然反反复复,但我一定会继续赏识她,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懂得去赏识,它就会越来越亮,甚至光芒四射。
老师们,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真心筑起友情,用关心凝成团结,一起为我校留守儿童的发展进步而奋斗吧!让我们用宽容去播种美丽,用赏识去创造奇迹吧!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4
周铁成
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情况
姓名:徐焕鑫
性别:女 年龄:8岁
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
二、案例分析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徐焕鑫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只是觉得这个女生,平时与同学交往不多,话语较少,性格较为内向。后来,在一次与同事聊天中了解到,徐焕鑫很小的时候就做过一次大型手术,直到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她学习上很用功,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于是,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女生,我发现她是个头脑比较灵活的女生,在学习上的确比较努力,但对自己的要求很宽,惰性较大,缺乏自觉性,作业比较马虎,字迹潦草。在与她多次的谈话中了解到,父亲是个无业游民,母亲在镇做保姆,收入不多,有时会出现“断粮”的现象,时常向邻居借钱度日。由于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又时常不在家,所以,被寄住在外婆家。外婆对她可说是宠爱有加,可疏于管教,关心不当。在谈话中了解到,她从不在晚自习结束后将书本带回家,而回到家,洗漱完毕后所做的事就是看电视。偶尔,做作业到9点时分时,外婆总会催促她早点上床睡觉,而她看电视至深夜11点,外婆却从不曾催促一次。她自己也认为此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可自己因缺少管束而改不了“陋习”。她内心很矛盾,缺乏安全感,心里话无处倾诉,希望母亲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督促自己。她曾跟我说,在二级年时,母亲陪伴在身边的一段日子,自己的成绩有了快速的提升。可母亲为了一家的生存,不得不将女儿托付给年迈的母亲,只身去外打工。
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她妈妈取得联系,讲述了孩子的情况,并提醒她妈妈,虽然外出打工是养家活口之必须,但决不能为了口袋,忽视了孩子的脑袋。希望家长“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父母之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外婆交流,希望她不要溺爱、姑息、迁就孩子,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才是地孩子的好。一个个电话,一封封书信,终于让她又感受到久违的母爱,爱心行动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此外,我还经常对她进行课外辅导,讲解作业,督促她的学习,还让其他同学多与她交流谈天,使其性格变得开朗。通过这些,徐焕鑫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绩也有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