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我校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24-113456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1 03:04: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校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我校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实施情况

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以来,直卡中心完小全体师生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地区的教育工作,规范学校管理,顺利开展“民族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在州、县教育局的指导下,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民族教育综合改革。(1)汉语《会话》

汉语会话课的普遍教学,作为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主要由各校教导主任负责,按照州教育局教研室的建议把每周三定为“汉语会日”,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定时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州、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使用黄南州教育局教研室所缩编的《会话》教材,分别供一、二、三年级使用。每册六十四课,每学期完成三十二课,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一课时为课外)。每课时学习一课,每学期按十八周计算,实际授课时间安排十六周,其余两周为机动时间,教师可自行安排训练。

会话课的教师为本班的汉语文老师,教师要有教学计划,教案和作业。在学区检查开展情况时,按主课对待,并进行惩处制度。

(2)《汉字宫》视频教材 为了更好、更多、更快地学习并掌握汉字,从本学期开始我学区四所学校19个教学班配备《汉字宫》视频教材播放设施,一年级起开设《汉字宫》课程,统一安排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同时要求汉语文老师跟班指导、各校负责人检查督促、定期进行口试和笔试,使学生从看图、听音、跟读、识记等多方面直观地学习。

播放《汉字宫》教学光盘,要求一年级每周要播放1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要播放一次,大约25钟;二年级每周播放2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三年级每周播放3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四年级每周播放4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五年级每周播放5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六年级每周播放6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播放光盘,不能让学生糊里糊涂,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看视频教材,而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要求老师要有播放计划,学生要有观看记录,并把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有书面记录,要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书面和口头作业。

(3)藏文版《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藏文版教学方面,从三至六年级进行教学,由电教老师负责进行教学,各校教导主任安排课时,每个班每周要安排2课时(课外1课时),做到各年级每周1课时的实际操作课;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教材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打字、文章编排、绘制简单表格、查看网上材料等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要有教学和进度计划、教案。

(4)使用自然、科学教学仪器

自然、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管理方面,中心完小统一制定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使用每一件仪器都要登记并及时归还,由教研组长负责管理,严厉禁止各种仪器改作他用;做实验课记录,并归档。

(5)民族文化进校园

我校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以立足实际,重点突破,在各校开展省编锅庄舞、民歌和民间艺术特色的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分布实施,抓住成效的目标,各校音乐老师负责,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民歌欣赏、弹唱歌咏比赛、锅庄舞比赛、民族谚语及民间故事说唱比赛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使学生劳逸结合;发挥各方面的特长,逐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民歌、弹唱、谚语等各4-5个民间文艺节目,尤其在6.1节目中呈现出民族特色节目的学校进行嘉奖制度。

(6)编写校本教材及实用教材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爱乡热情,弘扬本地民间民俗传统文化,我校本学期初组织语文老师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识规律,根据地方的实 际情况,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意识,特拟为《可爱的家乡》命题的教材,并安排教师。要求教师要有教材的教学计划。

(7)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方面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学区组织各校教师大力宣传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并统一订购《民族汉考仿真模拟试卷》。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一级考试。逐年提高考试合格率。

根据州、县教育局要求,与其他学区、校际间就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经验、心得举行讨论和观摩会,提高全面教育质量。

总之,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将“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施下去,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实施“民族教育综合改革”期间,州、县教育局有关领导到我中心完小督察民族教育综合改革情况,期间提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1.语文方面,写作能力和写字能力有待加强。

2.《汉字宫》教学时,要有计划、进度、教案;学生学习、写字记录。

3.备课时,多搜索各科资料和教学参考书,时刻注意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

3.信息技术教育有计划、进度、教案。4.实验课记录每月至少有一次。

5.各项教学成绩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抽查。

6.合理使用教学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意教学过程当中的细节,注意观察课堂中的问题和不足。7.教学方法要恰当,并举一反三。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综上所述,我校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在这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及时采纳意见和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努力开展“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提高本地区的教育状况,改善民族地区的教育面貌而努力。

第二篇: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工作动态 :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内蒙教育网 202_-07-27)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西藏,居全国第3位。地跨“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毗邻八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

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49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口2377.5万人,其中蒙古族404.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92.23万人,现辖7个市、5个盟、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沙漠、湖泊,地形地貌多资多样、相互交错,把内蒙古大地装点得绚丽多彩。

内蒙古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数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少,一般只有50-500毫米,从东向西递减。

内蒙古有肥沃的农田、丰美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物、丰富的矿藏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

内蒙古地形状似飞腾的骏马,又似展翅的雄鹰,预示着这片丰饶的土地必将在新的世纪里经济振兴,社会发展,教育腾飞。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年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西部大开发,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民族小学1150所,在校学生212861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小学1014所,在校学生180872人;民族初中226所,在校学生137619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初中202所,在校学生109352人;民族高中64所,在校学生58372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高中55所,在校学生48074人;民族职业初中18所,在校学生6718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职业初中17所,在校学生6388人;民族职业高中19所,在校学生6380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职业高中19所,在校学生3934人;民族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4961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11232人;民族学前班1071个,在班儿童119144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学前班987个,在班儿童17521人,全区27所普通高校中共有15所开办民族语言授课专业,在校学生15777人。

全区现有大中小学生总数为421950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为348620人。全区民族小学、初中应有住宿学生174418人,实际住宿学生135980人,民族高中应有住宿学生72881人,实际住宿学生62596人。

全区现有蒙语授课专任教师,小学17897人,学历合格率97.41%,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34.5%;初中8243人,学历合格率90.83%,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5.19%;高中3240人,学历合格率77.19%;职业初中616人,学历合格率82.79%,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2.56%;职业高中311人,学历合格率61.09%;幼儿园学前班1703人,学历合格率99.65%,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30.89%。

二、主要工作成绩

第一,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协调发展。集中体现在:统筹规划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布局到专业设置、招生收费以及教材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倾斜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学校基础建设、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经费投入上予以重点倾斜,有力地保证了民族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已建立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较合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

第二,坚持推行“两主一公”办学模式,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根据我区民族和地区特点,自治区积极探索并实行以学生寄宿制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模式(简称“两主一公”,后被写入《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民族学校的建设力度,采取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集中改善了全区边境旗市和内地苏木中心校的办学条件,使这些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三,“两基”达标步伐明显加快,建立了一批示范性民族学校。到202_年底,全区有74个旗县(市、区)通过了“两基”验收,占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73.27%,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计算,累计达到69.85%。其中,共有28个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实现“两基”达标,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三个自治旗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自治区实施国家“一期义教工程”,共51个旗县市区,其中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占22个;“二期义教工程”共30个旗县市区,其中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占14个;“危改工程”共71个旗县市区,其中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占25个;202_年起,国家实施国门学校建设工程,全区19个边境旗市的23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成为项目学校。各项投资优先用于民族教育,集中财力改善边境地区、牧区、半农半牧区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涌现出129所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示范性民族学校。

第四,通过调整布局结构、重组资源,提高了民族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效益。针对自治区民族中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实际,自治区结合“义教工程”、农村牧区撤乡并镇、围封转移战略的实施,及时、合理地调整民族中小学布局,优化重组教育资源,撤并了一部分规模偏小的民族中小学。从“九五”末期至202_年底,全区民族中小学共减少了687所。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民族中小学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第五,重视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和民族教材建设。自治区把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工程,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具有地区和民族特点的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已经形成。区内高校主动承担培养培训民族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任务。近几年,举办了民族高中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共80多名教师参加;举办了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共170多名教师参加;举办了蒙古语授课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者自治区级培训,共52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部属院校积极为我区培养培训蒙语授课英语、计算机教师,通过举办民族预科班,几年来国家共为我区下达培养英语、计算机师资计划500多名。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蒙古文教材种类增加,编写质量提高,共翻译编写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教材和教辅用书1500种,翻译编写蒙古语授课大中专教材284种。不仅满足全区的需要,而且供应新疆、辽宁等八个协作省区使用。

第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教育的适应性。我区重新修订了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大纲,整合了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研究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在确保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从202_年新学期开始,全区民族中学从初中一年级起开设了外语课,为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民族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自治区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内蒙古大学为中心节点,建成了呼和浩特教育城域网和连接各盟市、高校的宽带网,并为部分农村牧区中小学及民族高中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及应用系统。1999年、202_年,自治区投入525万元,地方匹配270多万元,为全区47所民族中小学配备了“新三室”; 202_年,自治区投入200万元,地方匹配140多万元,为全区53所民族高中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站校园网;202_年起,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重点向民族中小学倾斜,目前,共为156所小学,39所初中,12所高中建立接收系统。同时,自治区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研制开发民族语文教学课件,开发建设自治区民族教育网站,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八,积极开展民族教育政策、理论、教学研究,加强信息交流和国内外的协作交往,树立了自治区民族教育的良好形象。去年11月份,会同自治区民委下发了《转发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并开始组织调研,研究制定自治区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助学金暂行办法》,提高了助学金标准;开展八省区民族教育工作交流,建立了民族高中协作关系,今年9月开展了第18次协作交流活动;组织了7届蒙古语授课高中理科“明安图”杯、文科“尹湛纳希”杯竞赛;今年底明年初将开展第3次民族教育论文评选活动;部分民族学校吸收留学生,聘请外教,扩大了国际交流等等。

三、几点建议及今后工作思路

第一,从加快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力度。

1、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真正实现民族教育的“两主一公”,关键是解决好寄宿制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问题。建议自治区政府批转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助学金暂行办法》,各级财政应列专项资金,积极筹措经费,明确自治区、盟市、旗县各级对新提高的助学金标准的补助比例。

2、对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实行列入财政预算政策。

3、对民族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公用经费标准给予倾斜。民族高中和普通高校招收民族语言授课学生政策规定的学费减免部分应由各级财政补足。

4、增加区内高校招收蒙语授课学生本科计划和高职计划。拓宽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升学面向,集中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加快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和外语类应用型民族人才的培养。

5、研究制订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办法并启动此项工作;研究制订民族语言授课学生高考、“三语”计分办法;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落实民族预科生招生政策及规定。

第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积极争取国家以及各有关方面对全区民族教育事业的更多支持。

1、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的民族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可视财力情况逐步实施。

2、希望国家对我区的民族教育在学校基本建设、学生助学金、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等方面实行专项补助政策。

3、增加国家部属院校和内地重点高校在我区招收民族预科生计划,由202_年的不足300人增加到1500人。参照国家对新疆、西藏的作法,在发达地区高校和国家重点高校为内蒙古举办民族班,定向培养自治区短缺人才。考虑到我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小,人才流失严重,建议国家重点高校为我区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硕士、博士生定向招生计划。同时增列我区研究生授权单位和授予点。

4、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加大民族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希望国家部属院校继续承担我区蒙语授课英语、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

第三,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民族教育工作,营造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更加良好的环境。

1、研究制定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

2、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在全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进程中,要突出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族学校。

3、认真研究制订全区民族教育发展规划,保证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自治区民族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理论研究。重视学科领域和教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促进全区民族教育走质量、效益、特色之路。

第三篇:关于我校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的调查报告

【摘 要】我校自202_年开始试行学分制,但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学分制的初步方案。为了了解广大师生对综合学分制以及综合学分制下若干问题的态度倾向,特别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关于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试行综合学分制的总体态度是积极肯定的。

【关键词】综合学分 师生态度 比较分析

一、引言:我校学分制改革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并在此基础上试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弹性学习制度,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我校于202_年秋季开始在普通中专班学生中试行了学分制改革工作。

202_年秋季开始的学分制改革,其主要工作是:制订了普通中专班学分制试行条例(见附件5)并经过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制作了学生学分手册、学生的课程成绩折算为相应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和学生学分手册。通过两年的实践情况来看,此次学分制改革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所谓的学分制仅仅只是把原来的课程成绩学分化而已。

我们曾经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主要缘由应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先的学分制改革仅仅是教务部门独自进行,学校其他部门不了解、也不参与,在学生中对学分制改革的宣传动员也不够,以致学分制改革陷入冷清尴尬、无人喝彩的地步。

二、原先的学分制改革虽然考虑了奖励学分,但总体而言还是局限于课程学业学分,没有将学生道德水平、操行表现及学生的个性特长等因素融合贯入其中,这种主要按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既不符合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无法适应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原先的学业学分制改革中,虽然也在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来说改革的规模、力度都远远不够,基本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及考核评价模式之内。

四、原先的学分制试行条例虽然规定了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和获得毕业证书的基本学分要求,但是由于学分制工作本身的不完善、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到位,以致这项要求实际上根本没有落实。

今年年初,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吹响了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鼓舞了我们深入开展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针对原先学业学分制的种种不足与缺陷,我们提出了综合学分制的初步方案,并在学校中层干部会和全校教师会上做了宣传介绍。

二、开展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调查的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以后,我们把综合学分制改革列为一项重要调研课题,成立了专门课题组、进行了若干研讨和访谈。我们发现,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广大教职工首先从态度上是赞成教学改革的,其次对于综合学分制的改革方向总体也是认同的,然而涉及更进一步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将综合学分与学生顶岗实习和获取毕业证相挂勾等具体实际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意见、甚至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仍有较大的差异。

综合学分制改革不仅打破了多年的学年制传统习惯,而且还可能影响一些部门、个人的现实利益。对于这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艰巨而又困难的工作,更需要全体教职工思想上要重视,观念上要更新,行动上要一致。为此,特开展本次全校性问卷调查,希望达到如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拉开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帷幕,以期达到宣传教学改革、引发观念更新的目的。

二、通过调查了解广大师生对综合学分制的态度、愿望和要求,以期达到对教学改革方案精心设计、斟酌求证的目的。

三、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并收集更多合理化建议,促进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活动除了在此前后进行的一些座谈、个别访谈以外,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以全体在校学生和全体教师(含行政兼课人员及教辅人员)为调查对象。针对教师、学生对综合学分制所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综合学分制的态度、对将学生平时操行表现纳入综合学分中的态度及具体做法意见、对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的态度等。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综合学分制的态度、对各类课程、活动项目选择的意向等。问卷具体内容见附件2和附件3。

四、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评价

本次调查实际发出教师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答卷率72.73%。实际发出学生问卷1150份,收回有效问卷763份,答卷率66.35%。

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见附件2和附件3。

现就问卷中若干主要问题分析评价如下:

1、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教师非常赞同实行综合学分制,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可以试试。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赞成实行综合学分制,16%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5.4%的学生认为没考虑清楚,反对实行综合学分制的学生为12.3%。总体来说,被调查的全体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对试行综合学分制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见下图)

2、调查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应该用综合学分制取代单纯按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业学分制。认为综合学分制比学业学分制更为全面科学或可能会准确真实些的教师超过90%、持同样认识的学生达到83%。(见下图)

表中: 1—更为全面科学 2—可能会准确真实些 3—或许更模糊混乱 4—说不清楚

3、综合学分制体系中,由于课程成绩并非是获得学分的唯一和全部途径,因此约有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担心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会下降。当然,认为同样重视的教师更多一些。由于在我校的综合学分制初步方案中并没有明确学生的平时操行分与课程学业学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这一调查结果也只是一种大概的参考。

4、被调查的教师在综合学分的两种呈现形式上的分歧意见比较大。赞同将课程学分与平时操行分、奖励分按权重综合为一个总分的教师占44%;赞同将课程学分、平时操行分、奖励分各自分别表示、不设总的综合学分的教师占36%;认为两者都可以的教师占18%。总体来看,赞同用一个总的综合学分来表示的教师偏多数。

5、如果采取一个总的综合学分,势必涉及到学生平时操行分与课程学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此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两个表述形式不同而含意相同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这一问题的分歧也很大。在回答两者比例问题时,认为取1:1的教师偏多,其次认为取1:3;而在回答当每学期课程学分为30分情况下平时操行分应设多少时,认为将每学期平时操行分设为15分的教师偏多。造成对这一问题看法分歧较大的原因,除了这一问题本身就比较复杂不便确定公认比例以外,还与没有事先明确学生的平时操行表现在课程学分中是否反映有关。

6、对于上述的课程学分是否包含学生的操行表现问题,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是操行分由班主任主持评定然后再按比例折算为综合学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平时纪律等方面的操行评价只能隐含在课程学分之中);二是所有任课教师除了单纯依据学生完成课程情况评定课程学分以外,还要对学生作出相关的操行评价与班主任的操行评价进行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赞同前者的教师占30%,赞同后者的教师占58%,两者都赞同的教师占11%。这一结果也比较符合我们预期的希望,我们希望所有任课教师都应该关心学生平时的成长、参与对学生平时操行的评价。

7、在本次教师问卷调查的多个选项中,共识率最高的单项是高达83%的教师认为将综合学分与学生就业挂钩有道理且可行;学生中持有同样看法的占64.1%。综合学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进步及个性特长的一个综合量化质量指标,如果这一指标根本不与学生推荐就业、获取毕业证书挂钩,那么综合学分制的功能就必将大打折扣。

8、在本次学生问卷调查的多个选项中,共识率最高的单项是高达72%的学生认为学校实行综合学分制的话有必要让家长了解基本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这一愿望学校应当重视,相关部门要在适当时间通过适当方式与学生家长就综合学分制改革进行沟通交流。

9、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60%的教师认为基本满意,35%的教师认为不太满意;而对目前的学生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44%的教师认为基本满意,49%的教师认为不太满意。由此看出,教师群体更倾向于加大对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多达60%的教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表示基本满意,不知是否涉及教师自身传统习惯或利益?如果此项问题在学生中调查又不知会得到什么结果(调查问卷设计匆忙疏忽所致)?无论如何,这提示我们在即将进行的综合学分制改革中,既要顾及多数教师的态度,更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愿望。就目前我校的教学改革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大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逐步推行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的策略。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全校性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平时操行表现及个性特长等多方面评价衡量学生的综合学分制改革方向总体是认可的,而且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综合学分应该与学生推荐就业和获取毕业证书相挂钩。但是,由于诸如学生的敬业精神、劳动态度、团队合作、文明礼貌、创新精神等操行指标的不易量化考核,在综合学分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研讨、细化。此外,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必须在综合学分制的柜架下积极而又稳步地推行。

总之,综合学分制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考核评价形式。我们必须利用综合学分制这一形式积极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的。

六、附件

附件

1、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调查问卷说明

附件

2、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调查教师问卷及统计结果

附件

3、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调查学生问卷及统计结果

附件

4、学分制试行条例(202_)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关于开展综合学分制改革的调查问卷说明

11、在新一轮教改中将打破原来先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最后才开设专业课的老三段式,文化课先基础模块、后提高模块并贯串始终。对此,你的态度是

A、非常赞同□ 43.0%

B、可以试试□ 50.0%

C、不太赞同□ 4.0%

D、坚决反对□ 3.0%

12、在新一轮教改中将打破原来先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最后才开设专业课的老三段式,专业课(实训)原则上从第一学期就要开始开设。对此,你的态度是

A、非常赞同□ 41.0%

B、可以试试□ 44.0%

C、不太赞同□ 13.0%

D、坚决反对□ 2.0%

13、如果第一学期就开设专业课程,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没学习,则第一学期专业课程的开设形式可能有两种:一是先开设不涉及原理知识的专业介绍、概论类型课程或某些实训项目(专业操作和专业原理依次展开);二是按模块、项目开设专业课单元,所涉及的原理知识在本单元内一并整合学习。对此,你的态度是

A、赞同前者□ 31.0%

B、赞同后者□ 53.0%

C、两者都赞同□ 11.0%

D、两者都反对□ 5.0%

14、对于涉及到实训的专业课,有两种教学形式:一是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进行(如同我校传统方式);二是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整合在一起(同一教师在同一门课程中完成)。对此,你的态度是

A、赞同前者□ 25.0%

B、赞同后者□ 66.0%

C、两者都赞同□ 6.0%

D、两者都反对□ 3.0%

15、如果综合学分制下每学期所有课程和实训总学分为30分(不包括额外的奖励学分),你认为每学期学生的平时操行分应该设为多少分? 分

第15题5分、10分、15分、20分、30分、50分都有,其中15分居多,20分和5分其次。

16、学生平时操行分的评价可能有两种形式:一是按学生科现行德育学分评价方式评定,然后再按比例折算为综合学分(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平时纪律等方面的操行评价只能隐含在课程学分之中);二是所有任课(实训、活动项目)教师除了单纯依据学生完成课程情况评定课程学分以外,还要对学生作出相关操行评价并与班主任评价的操行分综合。对此,你的态度是

A、赞同前者□ 30.0%

B、赞同后者□ 58.0%

C、两者都赞同□ 11.0%

D、两者都反对□ 1.0%

17、学生的平时操行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敬业守纪、劳动态度、团队合作、文明礼貌、创新精神等几项指标量化反映;也可简单地只用一个平时操行分量化反映。对此,你的态度是

A、赞同前者□ 65.0%

B、赞同后者□ 21.0%

C、两者都赞同□ 14.0%

D、两者都反对□ 1.0%

18、在综合学分的呈现形式上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是将课程(实训)学分与平时操行分、奖励分按权重综合为一个总分(每位学生仍有具体学分情况记录表);二是将课程(实训)学分、平时操行分、奖励分各自分别表示,不设总的综合学分。对此,你的态度是

A、赞同前者□ 44.0%

B、赞同后者□ 36.0%

C、两者都赞同□ 18.0%

D、两者都反对□ 1.0%

19、如果要将学生的平时操行分与课程学分进行综合,你认为两者的比例应该为多少合适?即,平时操行分:课程学分= :

其中1:1最多,其次是1:3以及比值小于1的。

20、在我校《学分制暂行条例》中,以下七项内容的学分配置均为2分,你认为是否合适?若认为明显不合适,请按你认为的得分难易程度排序。

A、在实训车间学习某项技能,时间一周,通过考核。

B、选修某门选修课,完成28节课堂听课,成绩合格。

C、竞选成为学生干部,任期内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

D、参加某项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三等奖或学校二等奖。

E、参加文艺体育类比赛,获得市级二等奖或学校一等奖。

F、参加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获得初级证书。

G、参加军训或学校的劳动,为期两周,表现尚可。

A、合适□ B、不合适□ 从难到易的排序为

此题选A占73.0%,选B占27%。其中选不合适答案的,大部分人没填,排在前面的依次是D、A。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综合学分制改革调查问卷统计

(学生问卷部分,有效问卷763份)

1、我校将以综合学分来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与进步情况,学生的综合学分将与学生推荐就业和获取毕业证挂钩。对此,你的原则意见是

A、赞成 □ 66.3%

B、无所谓 □ 16.0%

C、反对□ 12.3%

D、没考虑清楚 □ 5.4%

2、综合学分制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业、操行、能力及特长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基础上,与过去单纯按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相比,你觉得

A、更为全面科学□ 35.1%

B、可能会准确真实些□ 47.7%

C、或许更模糊混乱□ 9.3%

D、说不清楚□ 10.5%

3、综合学分制体系中,由于课程成绩并非是获得学分的唯一和全部途径,这样可能会使你对课堂学习

A、更加重视□ 18.0%

B、同样重视□ 55.3%

C、重视程度下降□ 21.2%

D、不再重视□ 5.5%

4、如果通过劳动实践、参加社团活动、做些好人好事、各类竞赛获奖,甚至因为遵章守纪,也可以相应地获得一定的学分,你认为

A、这种学分不好拿,但我会去争取□ 53.9%

B、这种学分太难拿,我肯定放弃□ 5.6%

C、这种学分容易拿,我尽量要多拿 □ 33.3%

D、这种学分容易拿,但我并不想争取□ 7.2%

5、实行综合学分制,将规定学生必须在校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进入推荐就业程序,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会对你在校的品德养成、学习成绩、能力提升等方面

A、有很大促进作用□ 59.4%

B、可能会有点作用□ 31.7%

C、没有什么作用□ 4.7%

D、说不清楚□ 4.2%

6、综合学分制落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就业先后及就业岗位有关,你觉得这么做

A、有道理,且可行□ 64.1%

B、有道理,不可行□ 18.7%

C、没道理,但能行□ 10.9%

D、没道理,行不通□ 6.3%

7、综合学分制中,将部分课程(活动项目)设置为选修课。你在选修时优先考虑的事项是

A、该门课程设置的分值高低□ 13.6%

B、该门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 10.0%

C、该门课程未来作用的大小□ 38.5%

D、我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大小□ 37.9%

8、在综合学分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都将分别分成两部分,即必修的基础部分和选修的提高部分,你对这三门提高部分课程的态度是

A、三门提高课都选修□ 41.5%

B、只选修其中

一、两门□ 36.3%

C、一门提高课都不选修□ 5.2%

D、没考虑清楚□ 10.7%

9、如果综合学分制下每学期所有课程和实训总学分为30分(不包括额外的奖励学分),你认为每学期平时操行表现分应该设为多少分? 分

A、(0,5)9.4%

B、(6,10)13.8%

C、(11,15)22.2%

D、(16,20)21.4%

E、(21,30)30.2%

10、如果以下四项内容获得的学分完全相同,你将会按 的顺序选择。

A、在实训车间学习某项技能,时间两周,通过考核。

B、选修某门选修课,完成28节课堂听课,成绩合格。

C、竞选成为学生干部,任期内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

D、参加某项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三等奖或学校二等奖。

E、参加文艺体育类比赛,获得市级二等奖或学校一等奖。

F、参加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获得初级证书。

G、在实训车间学习某项技能,时间一周,通过考核。

H、参加军训或学校的劳动,为期两周,表现尚可。

排在前面的依次为:A、H、B。

11、你认为在你所获得的总学分中(不含奖励学分),课程(实训)学分与平时操行分两者的比例应该为多少合适?

A、>2 12.2%

B、(1.5-2)24.0%

C、(1-1.5)22.1%

D、≤1 41.7%

12、学校实行综合学分制改革,你觉得是否有必要让家长了解并且发表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A、有必要,因为家长一直很关心我□ 72.0%

B、有必要,因为家长从来都不关心我□ 4.8%

C、没有必要,因为家长无法发表意见□ 9.6%

D、无所谓,让他们了解与不了解都行□ 13.6%

第四篇:民族教育材料

民族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工作显著进步。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始终对民族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教师学习贯彻第六次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族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校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民族学校,我校有附设民族班3个,学生总数77人,期中七年级44人,八年级18人,九年级15人,有专用教室和专职的教师授课,全体少数民族学生均采用双语授课方式,使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和双语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使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蒙语班分别开设汉语文,蒙语文课程,每周均为5课时,由专职汉、蒙语教师授课,学期初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效果显著,在202_年中考中民族生升学率达80%以上,学校应配备民族老师3人,实配备3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市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加强民族教师的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求蒙语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向学生介绍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在体味中收获知识,学校领导班子中有一人为少数民族。

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本学期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中,利用校报、校园之声等工具大力宣传民族精神的内涵,各班级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活动,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由思品教师任课,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大民族观。

总之,我校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青少年树立起科学的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意识,只要我们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我校的民族教育之花的绽放必然更加绚丽多姿。

第五篇: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学校发展外部环境的日渐复杂,传统的经验型高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 大学科学规划、战略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战略规划成为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也成为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今年是我校建校115周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谋划今后的改革发展规划,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总体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交通大学的发展目标。关键词:战略必要性、战略可行性、主题、品牌特色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developmen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management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college'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planning, strategic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out, planning to become college strategic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wa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This year is the 115 anniversary of our school, and also a “ Twelfth-five” start planning, the need for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n the school as a clear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lanning for fu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so that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level to a new level to achieve the building distinctiv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high-level development goals Jiaotong University.Keywords: strategic necess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theme, brand characteristics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程的蓬勃开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对资源的激烈竞争也使高校面临着重大挑战,通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高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战略与规划管理起初是从政府和企业开始实施,高校作为学术型组织,不可能完全照抄照办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必须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确定目标、举措和衡量标准,形成规划,指导学校的工作,才能使学校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1]。

一、高校实施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高校一切办学资源全部靠政府投入,高校发展水平更多的是注重投入性指标,因此高校战略规划管理基本上没有提上历史日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到来,高校之间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战略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2]。

第一,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使高校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保证大学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战略规划所确立的大学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重要政策与措施等。因此,战略规划指引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从宏观上指引着大学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第二,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2_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700万人,预计到202_年在校人数将达到3000万,毛入学率达到25%,我国高等教育显然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各大学之间在生源和社会支持、办学质量和特色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对于大多数大学而言,需要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环境特点、学科特色、资源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三,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迫切希望。高校利益相关者中除了学校内部的教师、学生以外,还有学校外部的政府、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捐赠者。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权力

作为新的制度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把学生看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感与角色感。同时,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发展了,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相应提高,学生就业力才能增强,学生和学生家长才能对学校有认同感和信心。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他们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学校的发展,教师才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才能留得住人才,这也是高校教师自己所期待的。从用人单位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看,他们都要求高校改革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自身利益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可行性

第一,国家为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有了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法律保障。《高等教育法》颁布以后,高校在学校管理、招生政策、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性,这都为高校实行战略规划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国际国内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成功案例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纵观国内外运用战略与规划管理取得成功的高校,我们不难发现:实行大学战略与规划管理必须以探索真理和培养人才为前提;以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学科优势和特色为主要内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这些经验都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

三、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各个高校都在提倡战略与规划管理,这是个好现象,但是,战略与规划管理不能光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模仿上,而应该切实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开展相应的研究,这样战略与规划管理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发展的目的,不然就会流于形式[3]。

第一,要准确把握高校的发展定位。定位是指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办好高校的前提首先是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校发展定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航标,也是高校发展的一种信念,更是高校发展的自我规范。发展定位内

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和规模定位等。定位是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首要问题,没有科学的定位,就不可能对高校的远景与使命进行明确的、适切的展望,也就不可能实行科学的战略与规划管理。

第二,要广泛开展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源于美国,内涵是收集制度信息以便对机构的政策做出反思。院校研究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与自身相关的理论建设的研究;二是各高校实际开展的以解决自身管理问题的应用性研究。两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理论性研究是基础,应用性研究是目的,前者为后者服务。中国大学开展的院校研究不管是自身相关理论建设的理论性研究,还是以解决自身管理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其目的都是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现实与理论的支持,也能为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更好地指明方向。

四、我校发展战略的研究

一、抓住发展的主题,把握时代机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速改革,高等学校进入了一个改革、调整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紧抓发展的主题,及时地制定发展战略,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快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是许多学校面临的严峻课题。我们学校在这个时期,勇抓时代机遇,谋划战略发展,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和良好的开端。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始终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二十多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40多位两院院士,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学界泰斗和工程界翘楚,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5]。

一、创新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品牌

高校发展的核心是学科专业的成长以及在学科专业基础上拓展起来的相关事业的发展。大学要办出特色,必须以学科的特色为基础。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以一流的学科而闻名于世[6]。

西南交通大学为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2_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到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西南交大人的智慧与心血。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了服务西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力度[7]。

三、结合行业优势,推进科技创新

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一个首要的条件是学校要拥有相当雄厚的科技实力,具有高度发展的科技水平。从战略发展的思想来思考一所大学的科技发展,不仅要靠长期的积蓄实力、推陈出新,而且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校科研创造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建立某方面的自身优势,然后以相对优势取胜,并带动相关学科提升学校整体科技水平。

实践证明,大学的发展“有预则立”已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向纵深处推进,大学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实施、战略管理将更加成为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对于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来说,加强战略发展研究且保证战略规划的常态性工作机制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1】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09

【2】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3】中国高教研究202_

【4】、【5】西南交大学校概况

【6】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_

【7】西南交大学报

参考文献 年第15期 第31卷第8期 年第一期 年2月

我校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