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图形的平移”教学方案5篇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24-112571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2 02:51: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图形的平移”教学方案

“图形的平移”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4、65页“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一个图形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保持平行。学生已经能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一次。以此为基础,本课教学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尝试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启发学生将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别平移一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图形按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总之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平移图形的感性经验,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导课

流程2:复习铺垫

流程3:小组交流

流程4:指导画法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流程6: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流程7: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流程8:全课总结

流程9:图案欣赏

流程10:动手设计

第一段:谈话导课

流程1:谈话导课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老师到南京出差住在江南大酒店,听说了这么一件事:这家酒店六层,建筑面积5424m2,总重量8000t,原来位于两条马路的交汇处。XX年马路拓宽,这幢楼在拓宽的范围内,专家们就运用了“建筑物的整体平移技术”,将酒店托换到了一个托架上,使之与地基切断,形成了一个可移动体,然后又用牵引设备将它平移到新的地基上,这样既保持了大楼的原貌又省时、省钱。同学们,在这家酒店搬迁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对,平移。随着这项技术日渐成熟,不少着名建筑的搬迁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既照顾了城市建设又保持了原貌。像1930年建成的上海音乐厅,就曾经被升高了3.38米,向东南方向平移了66.46米。看来平移不仅是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用来实现大型建筑物的位移。这么有用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学习?

第二段:探究新知

流程2: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同学们也已经学过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今天我们研究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的位置上。

流程3:小组交流

师:请看屏幕,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拿出课前准备的亭子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平移方案:按怎样的方向平移图形的,怎样确定每次平移的格数的?

平移小亭子有这样两种方案:①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②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流程4:指导画法

师:你是怎样知道要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或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6格的。小亭子的顶尖这一点向右平移6格,就与右下图小亭子的顶尖这一点在同一条竖线上,所以确定小亭子向右平移6格;顶尖这一点再向下平移4格,刚好与右下图顶尖一点重合,所以确定小亭子再向下平移4格。小亭子顶尖这一点向下平移4格,就与右下图小亭子的顶尖在同一条横线上,所以确定小亭子向下平移4格;顶尖这一点再向右平移6格,刚好与右下图顶尖一点重合,所以确定小亭子再向右平移4格。

师小结:同学们,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和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的观察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第三段:操作深化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填一填。小船图和电灯图是怎样平移的?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65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师:完成这样的填空题,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先弄清楚每幅图的起始位置和每次平移后到达的位置,再通过比较明确每次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小船图先向下平移了5格,再向右平移了7格;还可以先向右平移7格,再向下平移5格。电灯图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6格;还可以先向上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10格。

流程6: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刚才我们观察填出了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如果请你按要求将一个图形平移,可以吗?试一试,请看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你们是这样画的吗?

流程7: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请同学拿出一把三角尺和一把直尺,照样子画一画。先沿三角尺的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平移5厘米,再沿三角尺的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观察画出的两条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再画一组距离不同的平行线,画完后同桌两人互换检验。

第四段:全课总结

流程8:交流学习体会

师: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今天我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了平移的知识,你愿意和大家分享这节课中的收获吗?

流程9:图案欣赏

师:平移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它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艺术家们利用平移设计的精美图案。

流程10:动手设计

师: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动起来,用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

第二篇:图形平移 教学反思

《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是平移,四年级下册的图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这个说法也是相对于学生在三年级所学的平移所定的。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的方向、距离,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成功做法:

虽然书本上的内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东西却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时间的。所以我布置学生准备好作图工具和预习书上的内容,自己先尝试想办法去平移。估摸了一下,第一题学生能够做,第二题吗?反正要花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吧。有了第一题打的底应该会好很多。上课之前我把书本收上来一看,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讲解。

我们平移一个图形是点和线段的结合,通常抓住一个点,从该点出发,数出各条线段相应的格子数,进行相应的平移,这样省时省力。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观察不细的学生而言,容易数错线段的格子,观察也不够到位,在平移图形时就会发生图形的变形。但我借助展台进行教学,让做的好的同学去介绍方法,这远比我去讲效果好很多。在做补充习题时发现学生平移的很好,四(3)班学生只有5位画错。

存在问题:

1.有些学生是根本没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应该是平移5格后,根据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两个学生就把原图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2.是细节不够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头,格子数错,图形从哪个地方开始移呀。总之形形色色。

改进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让有困难学生看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演示,从中领悟方法。2.多让学生练一练,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第三篇:《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第四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4)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的平移”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在上节课学习一次平移时坐标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一次平移既有横向又有纵向时坐标的变化特点。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情感与态度: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

/ 6

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

口答练习:

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1.(x,y)——(x,y+4);

2.(x,y)——(x,y-2); 3.(x,y)——(x-1 , y);

4.(x,y)——(3+x , y).思考:5.(x,y)——(x-1 , y+4)活动目的:复习巩固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在坐标系中,图形一次平移(横向或纵向),进一步明确平移前后坐标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

效果:给空间让学生回答,可能学生的语言并不规范,有待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逐步引导,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合情推理自己的结论,养成一个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鱼”在坐标系中,既横向又纵向平移时,坐标的变化情况.内容1:

图4—13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 6

y654321–2–1O–1–2–3–4–51Ⅰ***314x

图4—13 先将图中的“鱼”Ⅰ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新“鱼”Ⅱ

(1)在上图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鱼”Ⅱ.

(2)能否将“鱼”Ⅱ看成是“鱼”Ⅰ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如果能,请写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3)在“鱼”Ⅰ和“鱼”Ⅱ中,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改变“鱼”Ⅰ最初的平移方向(仍沿坐标轴方向)和平移距离,再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内容2: 做一做

将图4—13坐标系中“鱼”Ⅰ的每个“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加2,纵坐标保持不变,得到“鱼”Ⅲ;再将“鱼”Ⅲ的每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3,得到“鱼”Ⅳ.(1)“鱼”Ⅳ与原来的“鱼”Ⅰ相比,有什么变化?

(2)能否将“鱼”Ⅳ看成是原来的“鱼”Ⅰ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

(3)如果将 “鱼”Ⅰ的每个“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加

2、纵坐标分别减3,得到的“鱼”与“鱼”Ⅳ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内容3: 议一议

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6

归纳如下:

活动目的:通过具体事例探究既有横向又有纵向的平移,平移前后坐标的变化规律,通过交流活动归纳总结一般情况。

效果:操作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平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进行新知探究方面还不理想。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5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1,-1,B31,,C2,3,将ABC平移后得到△ABC,已知点A平移到点A3,1.(1)写出点B,C的坐标;(2)画出△ABC.

分析:点A(1,-1)平移到Aˊ(-3,1)时,横坐标减小了4,纵坐标增加了2,所以Bˊ、Cˊ两点的横坐标比B、C两点的横坐标也应分别减小4,而纵坐标分别增加2 解:(1)Bˊ(3-4 , 1+2),即(-1,3)Cˊ(2-4 , 3+2),即(-2,5)

(2)画出点Bˊ、Cˊ,分别连接AˊBˊ,BˊCˊ,CˊAˊ,则△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活动目的:对坐标系中的平移有进一步的认识,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

/ 6

y654321CBx–5–4–3–2–1O123456–1A–2A'

活动内容: 做一做

图中的图案是从一个正方形中挖去一个半圆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的.已知这个图案上的点M(0,3)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是Mˊ(5,0)

(1)分别写出点A,B,C,D平移后得到的Aˊ,Bˊ,Cˊ,Dˊ的坐标.(2)画出该图案平移后的图案

(3)说明上述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计算平移的距离,并与同伴交流.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效果:通过练习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

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b个单位时,图形是怎样平移的?请你与同学交流,并总结有哪几种平移方式。

/ 6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P89 习题4.4

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

活动内容:以下图片中的图案是平移形成的吗?它们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另一种图形变换。

活动目的: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四、教学设计反思 1.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2.给学生空间

最后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 6

第四篇:《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

《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

在教学图形的平移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反思: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喜羊羊、美羊羊来复习旧知,学生的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新课的引入、生活中平移现象的举例及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化静态知识为动态呈现,巧妙实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教学怎样才能把三角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平移方案时,这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自由操作,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学生用语言表达完整了很多。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做平移运动。四年级时,要学会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两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只有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了准确的把握,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注意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学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怎样才能把三角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的完成。(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第五篇:《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内容。本课是《图形的平移》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感知、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现象,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关注《图形的平移》课程内容载体的现实性,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的情景,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学习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图形的变换,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的现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的特点。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并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进行简单的平移。从生活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对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能真正理解,往往是把图形之间的距离看成是图形移动的距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2.能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要明确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即很多平面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和找准关键点。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交流合作法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创设问题情景

1、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小火车、滑梯,缆车……

2、图片欣赏

3、观察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手扶电梯上的人做什么运动?行驶的汽车呢?

(2)手扶电梯上的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行驶的汽车呢?

(3)手扶电梯上的人,如果某部为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4)如果把推拉前后的一扇窗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或组内交流,结合已有的知识,初步让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建立数学模型,为后边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设计目的:通过有趣的现实生活中所含有的平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将要学习的平移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思考问题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图形的平移。探究新知1

一、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注:在平面内,通过平移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全等的。

学生活动:通过前面对图片的观察、讨论、猜想,学生自己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发现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将应用与生活的能力,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探究新知2

二、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

1、想一想:

(1)在右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2、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活动,探索发现平移后的图形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各抒己见,并汇总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做一做:

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1)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4、想一想:

在上面的题中,你还有画△DEF的其他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尽量自主独立完成,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指导。然后让学生总结交流,分享成果。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和找准关键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解释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随堂练习: 1.填空:

(1)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 cm,则CD= cm.(2)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BF= cm.(3)将面积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 三角形,它的面积是 cm.2、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使点A平移到点A′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小结提高:

2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课本第67页习题1、2。教学反思:

“图形的平移”教学方案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