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分糖果教案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4-65017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2 10:16: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分糖果教案

二零一二学年考核课活动设计

港城部 黄慧芬

一、活动名称:分糖果(小班)

二、活动目标:

1、在分糖果的情境中,尝试根据形状、颜色的不同按数取物。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形状不同的红糖果和蓝糖果、大盘子2个(红、蓝)、动画人物5个、塑料筐4个

2、幼儿操作材料:放糖果用的小盒子(圆形、方形),贴好提示卡、3盘糖果(圆形、方形)、12粒大糖果(方形、圆形、红、绿)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谁来了?【巧虎】新年要到了,巧虎买了很多的糖果想跟给朋友们分享,他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分糖果,好吗?

(二)按颜色分糖果

1、【出示糖果】看,巧虎买了什么糖果?(观察糖果和两个磁性圆盘的颜色)

2、请个别幼儿将糖果放到相应颜色的圆盘里。

3、集体验证。

(三)按颜色、形状分糖果

1、【出示巧虎4个朋友图片】看看谁想要分到糖果了?他想要怎样的糖果?

3、幼儿每人拿取一颗糖果,观察后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4、【集体验证】看看朋友们都满意了吗?

(四)按形状、数量分糖果

1、【观察两个不同形状,贴有提示卡的糖果盒】看看小卡片上告诉我们要放几个糖果?放怎么样的糖果?

(通过看看、数数、讲讲理解卡片提示的内容)

小结:放糖果前要看仔细是放什么样的糖果,要放几个?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验证结果

(五)巧虎送糖果

巧虎谢谢大家来帮忙,请你们吃糖,猜猜这个糖果盒里装着怎样的糖果呢?

第二篇:小班分糖果教案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此活动正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 分糖果 ”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说目标

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

。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念,就是体验数学的趣味。幼儿的数学学习,主要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我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重难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会按颜色分类,认识点卡,小旗标记 课堂准备:

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一样的小动物,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小盒。

3.每组配备相应的食物糖果或图片糖果,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 小动物家”(能站下五个小朋友)。幼儿准备:课前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准备中的1)活动过程

1、按颜色分类及点数,玩“找朋友”的游戏。

师:(小动物分散在地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玩游戏吧,请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 家”里,宝宝坐到“家 ”里。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小动物。

2、按动物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糖果。

师:能干的宝宝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请他们一起来分享糖果吧!动物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他们吃多少糖果。

教师为每组提供糖果,宝宝按各自 动物上的点子数,取同样数量的糖果,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放在动物卡下面的盒子里。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数字宝宝看到我们玩得好开心,它们也想找朋友来做游戏了,动物卡上有“点子.数字1就和个点子做朋友,动物卡上有三个点子,数字3就和三个点子做朋友

教师为每组小朋友提供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根据各自 动物卡上的点子来找相应的数字卡并将数字卡放在动物卡下的盒子里。

4、给点卡排序。

师:听!小动物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按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来排队,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快!想一想谁应该排在最前面,谁应该跟在后面?

教师提供排序标记,请每组幼儿在各自的排序标记上按要求给点卡排队。

5、结束。

师: 宝宝们今天真能干,玩累了吧!让我们一边休息一边和小动物们分享糖果吧!

延伸活动: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游戏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操作、学习。

第三篇:《分糖果》(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①《分糖果》是义务教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制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的内容;

②本科在教材中所处的作用和地位:

学生已经在前面已学的《分桃子》和《分苹果》两课中感知了平均分的过程, 《分糖果》是这一单元第三课时, 本课是为后面《分香蕉》列除法算式打基础,因此, 《分糖果》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三、本课的讲解过程和意图

(1)首先,我以过生日要分糖果的故事创设情境,师设疑:“怎样分大家才高兴?”让学生通过谈体会,谈分法,充分体会平均分的概念,为下面分糖果的操作做准备.这样的情境设疑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1(2)出示课本上《分糖果》的主题图,师:“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 师讲解:“现在我们可以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糖果,请你分一分,并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进行《分糖果》的操作,同时师巡视指导.这一讲解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动手操作,体验分糖果的过程,独立探索分糖果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及表格后,师:“谁能上来介绍你是怎样分的?” 再请分法不同的学生在投影机上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及记录的结果.师:“这些同学的分法都是对的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把20 个糖果分给5个同学有多种不同的分法,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师生小结:把20 个糖果分给5个同学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这一讲解使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分法多样化.整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归纳,同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思考时间,按照老师的引导,自主学习,探索新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充分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探索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的新课改理念.2(3)小组活动这一环节,因是分100根小棒,数量大,每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有困难,我先分小组,确定小组人数,师讲解:“刚才我们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也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5个小朋友,并象刚才一样把分的方法记录在表中.”师再讲解:“100比20大得多,每次分的时候数量要适当,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么分,再小组合作分一分,并把过程记录下来。学生完成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 小组合作讲解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糖果》重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讲座,我们明白“突出整体,明确目标”不应是一句空话,只有吃透教材,正确掌握知识的整体体系,重视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最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学会整体地把握知识,才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这节课是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先用PPT展示主题图,并让全班齐读题目,让学生思考2分钟。

我拿出20个糖果,请5个学生到台上来,再叫一学生分,这位学生便一人分4块,没有猜也没有试,理由:四五二十,我心喜:学生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不错。但一回想,20数目不大,四五二十的口诀又是学生学过的,如何引导策略的多样性,我转念一问:“很多同学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聪明,可对于还不懂口诀或没想到口诀的同学,你又怎么建议他来完成这题的呢?生纷纷举手,于是我便依次另请5位学生上台,另请一位学生来分,呈现了每次分一块,共分4次;每次分2块,分2次;第一次分3块,第二次分1块这三种方法,我依次板书在黑板的表格里,通过实物演示,演示与表格对应,学生一时间体验了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感受了分法的多样性。有了上面的师生合作,接下来的小组活动,我放手让小组合作完成。

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1)说一说可能怎么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由于我班共31人,分组中有的小组5人,有的小组6人。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很快有了答案,我下去巡视,惊喜地发现学生合作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虽然每组人数不尽相同,但同学并没有因此混乱。我发现学生合作很有步骤,在组长的组织下,他们先写姓名,然后数出50根小棒,便开始平均分给组员,分完后再填表,每个小组的分法各不相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已慢慢学会了试商,由于小组活动后,学生对用表格记录平均分有了切身体验,因而本课的练习做得不错,对于用表格来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掌握不错。

深刻体会:往往我们会认为小组合作太浪费时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总省了小组活动,而用师问生答来代替,这样表面看起来是节省了时间,但其实之后我们老师要花更多倍的时间来无休止地重复,学生还未必掌握得好,而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小组合作将事半功倍。

因此提高课堂实效,小组活动必不可少。

第五篇:分糖果说课

《分糖果》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三课《分糖果》。说教材: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经验,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识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本节课我让学生带着思考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评价与分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分糖果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