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余伯流:苏区精神新解读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24-72621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1 22:21: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余伯流:苏区精神新解读

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论文

苏区精神新解读

余伯流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光辉一环,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苏区精神的内涵应从原生态上去研究与把握。弘扬苏区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近,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5年10月,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等单位曾在兴国召开过第一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2007年11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单位在瑞金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现在,有关单位又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这对于我们深入研讨苏区精神,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一、定位把握: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的定位 问题,仍然是当前首先必须高度关注、取得共识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苏区精神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群雄并起、烽火连天的全国苏区革命斗争,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苏区精神最早是从研究中央苏区史时提出来的,但苏区精神是一个大概念,不仅仅是指中央苏区,而是泛指和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领导创建了井冈 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左右江、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陕甘、湘鄂川黔、川陕等13块革命根据地。这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都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起点,在当时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中,都衍生和造就了不同表现形态的伟大的苏区精神。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中,苏区精神在中央苏区和全国苏维埃区域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发展。研究苏区精神正是要从这样一个大背景、大视野、大概念出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央苏区。

第二,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爱国至上,精忠报国”、“一身正气,救民于火”和“敢为天下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脉,一直滚动不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相结合,就凝聚成特定的“苏区精神”。这种特定的苏区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首创性、原创性精神形态,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苏区精神中的思想内核处处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璀灿光芒。

第三,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不朽丰碑。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了创党精神、北伐精神、铁军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等精神,这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宝库,一个辉煌的精神链条。苏区精神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继井冈山斗争培育和造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从1929年1月朱毛红军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这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成果——毛泽东思想开始架构和发育成形的时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聚集崛起和崭露头角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时期,是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治国精英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先进性建设和形成优良传统作风的时期。苏区革命斗争是苏区精神本体和源泉。研究苏区精神不能离开中央苏区和全国苏区革命斗争的本体和源泉,离开了这个本体和源泉,苏区精神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四,苏区精神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相统一的品格,是一种能够与时俱 2 进的人文精神。苏区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又融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时代特征、共产党人的革命风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宝贵财富的精神血脉也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传承和弘扬的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它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深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种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聚焦点,就是一种创新精神。革命要创新,民族要创新,时代要创新。创新是苏区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时代精神的本质要求。

第五,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发展,也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苏区精神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但又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产生的精神形态,其内涵和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井冈山精神不能代替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之后党培育和造就的、独立的精神形态。那种认为有了井冈山精神就可以不提苏区精神,或者突出宣传井冈山精神就淡化、忽略、漠视苏区精神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二、内涵概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一,无私奉献

苏区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在概括上见仁见智。根据我的多年研究和新的思考,就苏区精神的内涵谈点看法。

我认为概括一种精神内涵应把握三个要点:一要从原生态去研究苏区精神的内涵,就是说,要尊重史实,忠于史实,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切合历史的本来面貌;二要驾驭全国苏区斗争历史的全局,把握苏区精神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主流形态,抓住最能穿透时空、影响时代的亮点,充分考虑苏区精神的个性、特征,来概括苏区精神的内涵;三要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精短语言,不要太长,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宣传。

具体来说,我认为苏区精神的内涵可简明概括为24个字,即: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一、无私奉献。

我采用现代语言与历史文献原句相结合的方法,表述如下:

1、坚定信念,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于1930年1月在中央苏区就针对中央“二月来信”和林彪等人的悲观思潮,给林彪写了一封近八千字的党内通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而且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毛泽东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和诗人的气质,指出中国革命的前景犹如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一年零四个月后,具有“燎原”意味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就在中国南方一个小城瑞金呱呱坠地了。毛泽东的预见和判断成为活生生的“星火燎原”的现实。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不仅坚定了中央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而且对引领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苏区精神的首义,也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

2、求真务实,“反对本本主义”

苏区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首先是思想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最早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提出的,早在1929年6月24日红四军“七大”前夕,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初创时期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争论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给林彪的信中就明确提出:“近日的问题(军委问题,但原则问题)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的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这是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因此必须“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更加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并提出了“共产党人的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苏区时期提出的“思想路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践行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发表了《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寻 4 乌调查》等,开创了我党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的新风。可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3、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着追求。这一理念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已很明确。在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在全苏二大总结中央苏区经验时,毛泽东郑重提出: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问题、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已的议事日程上。毛泽东强调指出:“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在这里,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实际上已经阐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这是我们党的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最早的明确表述。广大苏区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牢记党的这一执政宗旨,努力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受到全国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苏区人民发自内心称赞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4、清正廉洁,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全国广大苏区,党和苏维埃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于政务,一身正气,铸就了血浓于水、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就是当年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兴国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长冈乡苏主席谢昌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刘启耀等,就是苏区干部的优秀代表。全国其它苏区也涌现出许多这方面的优秀干部。为了使苏区干部廉政清明、克已奉公,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许多法规法纪,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立即予以严厉惩处。1932年5月9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院 5(主审梁柏台),就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号训令,批准瑞金县苏裁判部的原判,将瑞金县苏的腐败分子谢步陞(私吞公款、强奸妇女、公报私仇等)处以枪决,打响中央苏区反腐惩贪的第一枪。1933年12月15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时任中央政府总务厅工程基建处处长的左祥云、于都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刘仕祥等8个贪污腐败分子,都被苏维中央政府判处死刑,一时哄动苏区,大快人心。1934年4月至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对中央政府各部进行了检查审计后,在审计报告中宣布:“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可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5、争创第一,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红运动、推销公债、拥军优属、粮食动员等各项工作中,广大苏区干部努力拼博、开拓创新、模范带头,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就是这方面的先进模范。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全苏二大热情洋溢地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毛泽东认为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二苏大会期间,毛泽东还表彰了福建的上杭、长汀、永定等县,赣南的西江,湘赣边的茶陵、永新、吉安等县,湘鄂赣边的阳新县,瑞金直属县等,说那里的同志们都有进步的工作,“同样值得我们大家称赞”。毛泽东在大会期间,还亲笔为兴国县题写“模范兴国”四字,予以褒奖,并号召全苏区干部要向兴国县学习,造成“几十个兴国县”,“几千个长冈乡”,作为我们“巩固的阵地”。

6、无私奉献,“一切为了苏维埃”

在中央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了苏维埃,广大人民群众倾其所有,参军支前,积极支援红军和反围剿战争。毛泽东在二苏大会曾说:“江西的长冈乡,福建的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才溪乡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当时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40万人,青壮年有50万,先 6 后扩红参军的有33万,支前的60余万,牺牲的有20余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为10.8万人,兴国、瑞金、于都、宁都等县的烈士都在1.6万人以上。瑞金县有一贫苦农民,八个儿子全部参加红军并壮烈牺牲。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有2.8万人参加长征,湘江之役中,担任殿后掩护任务的红34师5000余人未能过江,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为国英勇捐躯。长征途中,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战士倒下。兴国人民为了支援红军出征架桥,年逾七旬的曾大爷连自已的寿板都捐献出来了。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在《红色中华》上发表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社论,号召苏区人民为保卫苏维埃而战。苏区人民响应中央政府号召,扩大红军达8.6万人,征调挑夫5000余人,借谷84万担,筹款150余万元,中央苏区的人民倾其所有、支援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在全国是罕见的、震憾人心的。这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如果用简单明快、群众喜闻乐见的“四言体”方式来概括苏区精神的内涵的话,我倾向24个字:“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一、无私奉献”。这24个字,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凸现了苏区精神中具有原创意义的特色和个性。

三、价值取向:苏区精神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精神动力

中央几代领导人一直都非常关心老区人民、关注苏区精神。

1951年8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派谢觉哉为团长中央慰问团来到江西和赣南老区,送来了毛泽东“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这个“革命传统”,是“苏区精神”的最初表述。

1996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老区时提出,“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个“老区的精神和传统”,就是“苏区精神”初步概括。

2003年8月,胡锦涛视察赣南老区时指出,“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个老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苏区精神”的进一步阐述。2003年12月,李长春到赣南考察时明确提出了“苏区精神”的概念。他说:“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伟大的“苏区精神”的概念,开始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所认同。

当前,继承和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不断赋予苏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第一,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苏区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高举旗帜、开拓创新。旗帜召示前进道路,旗帜指引胜利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一定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二,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更加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苏区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央苏区和全国苏区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党提出武装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当家作主、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四,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坚持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苏区时期,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形成 8 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当前,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五,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苏区时期,毛泽东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着力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苏区斗争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伟大的苏区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信息: 余伯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通信地址:343600 江西井冈山茨坪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联系电话:0796—6694109 6568690 *** 9

第二篇:苏区振兴解读

特殊的时刻 特殊的关怀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之所以将赣南作为政策支持重点,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的历史地位最重要、作出的贡献最大、付出的牺牲最多。并且,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均要求重点支持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总体看,《若干意见》提出的政策有较高的含金量,必将为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月29日,《若干意见》获批的消息传来,赣鄱干群雀跃,赣水为之欢腾。我们如此感怀——党中央、国务院对原中央苏区人民的牵挂和关爱,始终与我们同行。我们也如此振奋——省委省政府正带领全省人民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细读《若干意见》,11章节45条意见中,五大战略定位、喜人的发展目标,尤其是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繁荣社会事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政策扶持等七大重点任务,为我省原中央苏区振兴指明了具体方向、增添了无穷动力。

解读一: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

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在《若干意见》提出的七大重点任务中列首位。《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四条具体措施,体现了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具体思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真切关爱。

从《若干意见》条款看,每一条意见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时间节点要求,可谓决心大、措施准、力度强。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节为例,该节明确提出: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在优先解决好突出民生问题的同时,在发展繁荣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若干意见》也分别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等措施。

解读二:特殊政策扶持加快振兴发展

根据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特殊困难,《若干意见》从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

《若干意见》指出,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研究将贡江、抚河源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支付系数,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国家加大对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投入力度。

为帮助赣州加快振兴发展步伐,《若干意见》明确: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的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等对口支援,吉安、抚州的特殊困难县参照执行;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在赣州发展,开展帮扶活动。

解读三:改革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振兴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若干意见》提出的目标让人振奋,同时,《若干意见》提出的具体措施也非常“给力”——

支持赣州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支持和鼓励赣州市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等方面先行开展政策探索;研究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加大支持力度„„

在开放合作方面,《若干意见》提出,“打造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赣州‘三南’至广东河源、瑞金兴国至福建龙岩产业走廊为两翼的‘一核双翼’开放合作新格局;支持建设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

解读四:振兴发展重在提升“造血”功能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国家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强调国家“输血”的同时,重在提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造血”功能的思路。

《若干意见》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要“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根据这一要求,《若干意见》提出了五大振兴发展措施: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其中,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相关章节中提出,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支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

《若干意见》指出,国家将支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建设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并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等市设立分厂;支持军工企业在赣州、吉安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支持赣州新型电子、氟盐化工、南康家具以及吉安电子信息、抚州黎川陶瓷等产业基地建设。

同时,《若干意见》在夯实农业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出台了明确的扶持措施。

解读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

《若干意见》指出,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赣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这一构想,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同时,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的规划研究也将提速。根据《若干意见》,国家将适时把赣州黄金机场列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江港。

在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方面,《若干意见》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赣州等原中央苏区的利好措施,如取消赣州市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贷款地方财政贴息等配套费用;推进樟树-吉安-赣州、泉州-赣州、揭阳-梅州-赣州等成品油管道项目建设;依托蒙西-华中电煤运输通道建设,解决赣州地区煤运问题。

第三篇:弘扬苏区精神

“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的良好氛围,切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0351113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班广泛开展了“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主题教育。“红歌”一词虽然早有耳闻,尤其是在建党九十周年以来时常可以看到、听到;但事实上对于红歌的了解可以说非常少。一直以来,我认为红歌就是中国革命时期产生和流传的鼓舞人民斗志的革命歌曲;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凡是“红歌”绝对不会是我们这样的年青一代喜欢的音乐。经过去年军训期间关于红歌的学习后发现之前对于红歌的认识实在狭隘,也逐渐开始体悟到它的魅力。

红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它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能使人们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许多红歌都与影视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一部影视作品锦上添花,流传至今。如《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冰山上的雪莲》一曲,《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军连歌》,《林海雪原》同名主题曲„„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和电影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经久不衰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闪烁着耀眼光芒。

我觉得,红歌似乎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当你开口唱,你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和生机在胸中奔涌,你会不由自主的昂起头,挺起胸。或许这就是红歌能够历久弥新并深刻融入人们生活的秘密,我们不能否认红歌夹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它本身就具有那样独特的魅力,能够以它神奇的感召力,推动人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正如红歌会评委牟玄甫所说:“时代呼唤着创新激情,激情源于心灵的感动,当红歌在心中唱响,那红色文化所凝聚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红歌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很难用语言表达,“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是事实,但听起来怎么都像套话。红歌真正的价值在于每个中华儿女对它的理解,只要你用心去聆听、去欣赏、去体味,你一定更发现红歌属于你自己的宝贵意义。

第四篇: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

【摘要】赣州不仅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金土地,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在广阔的赣南、闽西大地,创建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开辟和发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建设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需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

【关键字】中央苏区;贡献;精神;时代价值

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开创的。中央苏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也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维埃区域。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苏区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从时间来说,它占民主革命的四分之一;从内涵来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从意义来说,它是新中国的最初雏形。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一片神奇土地有极为深邃的历史价值和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准备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建立国家政权、实现局部执政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路线斗争最激烈、最复杂曲折的时期。

中央苏区的贡献

中央苏区作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领导枢纽和中心区域,是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阶段。其间,尽管受到李立三和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但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之下,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党领导中央苏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长达4年之久的革命战每。成为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区域和主要阵地。

第二、中央苏区集中了全国最强大的红军部队。中央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建立与发展.成为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和促进全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苏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基石。

第四、中央苏区军民竭尽全力为保卫苏区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同时历炼出一大批治党、治政、治军的骨干力量。

第五、中央苏区广大群众对红军主力突围长征给予大力的支援,为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苏区精神

什么是“精神”?古谓之乃天地万物之精气也。任何一种精神,与当时的环境、任务及其所作的贡献,都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处在剧烈战争环境下的中央苏区,决定了党的最急切的中心任务,是如何去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配合红军,用革命战争来击破敌人的“围剿”,最大限度的保卫和建设苏维埃政权。当时中共中央提出:应“最大范围的发动群众,巩固并扩大红军支持长期的艰苦的阶级战争,以冲破敌人的‘围剿’,并扩大苏区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苏区精神正是在这种环境和任务中创造和培育出来的。这是我们认识苏区精神的根本出发点。苏区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苏区根据地领导广大军民经过长期艰苦战争培育和磨练出来的彻底革命精神。具体来说,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牺牲精神。在残酷剧烈的战争年代,党必须以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动员和领导群众,努力而紧张地工作,以不断创造新局面来争取战争的胜利,克服有人在危难之时对理想信念发生悲观、动摇,甚至叛变、逃跑行为。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论断,曾给苏区人民点燃起胜利希望之火。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广大军民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红军9次攻打吉安和5次攻打赣州,虽然给敌人一定的杀伤,但自身损失也很大。1930年攻打吉安,群众冲上铁丝网,与敌人肉搏,牺牲总数将近万人。1932年攻打赣州时,红三军团伤亡3000余人,担任主攻南门的红二师200多人的突击队全部英勇牺牲。在前3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共损伤了1 2万余人。据统计,整个赣南牺牲的烈士有10 8万余人,其中有半数牺牲在长征路上。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等县都有成千上万的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许多地方成了“血洗村”、“无人村”,就连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在“清剿”区,无不焚烧之屋,无不杀之鸡犬,无不伐之树木,无遗留之壮丁,可谓“间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二是战胜一切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国民党经济封锁下,苏区的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红军和广大群众的团结和斗争的意志丝毫没有动摇,而是在斗争中结成一种生死与共的关系。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共度难关。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生活非常俭朴,从不特殊,住破旧民房、祠堂,吃红薯、青菜,穿补丁的粗布衣,穿单衣过冬,点马灯、油灯。为着战争的胜利,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响亮口号。党政机关带头开展群众性的节省运动,裁减非必要的人员,尽可能节省各种费用和各项开支,尽量减少运输费办公费,只发伙食费,不发零用钱等,向一切贪污与浪费现象作斗争。

三是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务实精神。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苏维埃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战争的需要,党必须随时关心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迅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广大群众团聚在党的周围,完成战斗任务。党及时提出:“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为着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的。为着战争的需要,我们应进行必须的经济以充裕战争的供给,并进一步改良工农生活。”根据这一原则,吸收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合作社运动,使苏区群众从实际中接受教育。当时苏区日常用品十分困难,特别是食盐更为奇缺,直接影响了军民的生活和革命战争。党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发动群众向食盐困难开战,彻底解次食盐问题,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而且使群众积极加入红军,努力完成粉碎敌人“围剿”的战斗任务。党给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上享受与男子同等的待遇,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战争中来。1932年11月29日,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决议,号召苏维埃机关和广大工农群众,与官僚主义作最坚决斗争,创造苏维埃新的工作作风,即“群众化,实际化,组织化.纪律化”的工作作风。当年毛泽东深入乡村调查,了解民众疾苦,带头挖井,帮助群众解央吃水困难;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车水抗旱;周恿来、张闻天等帮助红军家属挑水、砍柴,这些感人事迹至今广为传颂。

四是廉洁自律的无私奉献精神。苏维埃政府倡导廉洁奉公的作风,苏维埃工作人员和红军指战员,都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兴国长冈乡苏区干部坚持做到“十带头”,即带头学习军事、参军参战、执行任务、慰劳捐献、节约粮食、遵守党的纪律、参加生产劳动、购买公债、优待红军家属、集股办合作社等@。长冈乡苏维埃的5名干部不脱产,不拿薪,自带饭包去办公,长年头戴斗笠,风里来雨里去,艰苦奋斗干革命,苏区群众唱山歌赞颂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中央政府认真开展反贪污浪费的斗争,严惩腐败,并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党和政府的绝太多数干部都有一种任劳任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两个政权的尖锐对立中,使苏区广大群众感受到:只有苏维埃政府才是为劳动民众谋利益的政权,“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毛泽东当年曾高度评价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实际上称赞的就是苏区精神。今天重温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后人应当永远铭记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用苏区精神来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历久而弥新的多维时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河中,苏区历史是这长河中涡流险滩最多因而时显惊涛骇浪的那一段。谱写这段历史的苏区精神也因之惊天地、泣鬼神。苏区斗争已成为历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党。苏区精神尽管是70多年前铸就的,但它历久而弥新,仍具多维的时代价值。

(一)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可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始经验,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苏区精神蕴含着党的建设丰富经验,为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历史之镜。

【参考文献】

《中央给苏区中央局井缸军总前委的指示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经济建设央议率》,《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鳊》(下册)《毛泽东选集》第1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马齐彬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廖正本、奈伯流:《中央苏区简史》,江西高校出版杜1999年版 粥中央人良委员会紧急头议》,《中央革命根据地吏科选编》<上册)

第五篇:弘扬苏区精神

弘扬苏区精神

火热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不朽精神。苏区精神,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们在伟大的振兴路上阔步前行。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闪烁时代光芒,凝聚发展力量。南康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土地肥沃,占地面积广阔,相对于赣南其它的县城平地较多。但是我县地理有部分丘陵地区,山地广阔,而山地经济发展缓慢,效益不高。这无疑拉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城市农村的共同发展。为此我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山地经济开发,通过政策优惠、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等手段,引导观赏苗木、药材、果树、油茶等林业经济开发,同时适度开发山地放养等特色养殖项目。依托山地,发展立体农业项目,扩大山地经济的综合效益,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新的门路。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中凝聚巨大力量。这不仅使广大市民早日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奠定扎

实的基础,更加推进我市凝聚力的稳固,为未来走向高品质高质量城市添砖加瓦。这是对于南康市土地资源管理之我见。

赣南农村在苏区振兴发展的又一重要问题是要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的位置,大力开发赣南广大农民智力资源。振兴民族要靠教育,振兴教育要靠教师。身为老师需要我们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学生观树立能不能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有趣的教学内容能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活动的机会去撞击成功、体验创造能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做他们信赖的朋友的教师作用观树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课堂教学是具有时空性的、社会化的实践过程。总之做好一名小学教师在不同的教师看来有不同的方法和过程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己任就一定能在振兴赣南苏区教育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今天,沐浴着中央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和煦阳光,我们更应当铭记关怀、牢记嘱托,唱响永远热爱党、永远跟

党走的激扬旋律,我们要从灵魂深处体会到。国家繁荣、民族自强、人民幸福,归根到底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要永葆热爱党的赤诚情怀,坚定跟党走的永恒信念,倡导回报党的自觉行动,把内心深处的爱党热情,转化为砥砺奋进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实际作为,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下,满怀豪情开创赣南苏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余伯流:苏区精神新解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