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德武 可能与一定 教学设计
一定教学设计
(一年级或二年级)北京特级教师 刘德武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生活情境和适当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感受到可能与一定的问题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普遍现象,并初步培养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古代一个聪明的在押犯人利用故事.问题1:盒子里如果是生,死,这个犯人的命运怎么样问题2:盒子里换成了死,死,这个犯人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了2,小结
“可能与一定”就是指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不发生,或者是一定不发生.3,游戏
——“手心,手背”.出示画面:两个小朋友在准备玩“手心,大家猜,会出现什么(哪些)情况(可能).两人一组,玩一玩,感受一下.出图: ① 手心,手心
② 手心,手背
③ 手背,手背
或:① 手心,手心
② 手心,手背
③ 手背,手心
④ 手背,手背
这三种,或四种情况哪种可能性更大 ——4,师生游戏
——”石头,剪子,布“赢,平,输(用笑脸,平脸和哭脸表示(1)老师和全体同学玩,不记什么.(2)老师和全体同学玩,每次都记录各自的人数平,输的可能性是几乎同样大的.5,猜图形
我们把三种图形放进口袋里,其中有长方形老师如果从中抽出一个,请大家猜可能是什么图形老师从中抽出一个图形的一部分,请大家看看会是什么图形——(略)6,猜袜子的颜色
透明塑料袋里有两只红袜子,一只蓝袜子如果闭着眼睛从中拿出一只,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的,也可能是兰色的.”生死牌“(如图 ——可能活”的游戏.不做结论,鼓励同学们课下再实验),玩两,三次,正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再猜可能是什么图形,展示给学生看.:生,死)巧妙地使自己死里逃生的,也可能死一定死变成了一定活,是一定发生, ,正方形和三角形,一定是什么图形..,还是可能发生,可能.,说明 ,都有可能.,一定不, ——手背 也许玩九次充分体验一下赢
——红色的可能性大.如果闭着眼睛从中拿出两只,是什么颜色
——可能是一只红色的,一只兰色的,也可能两只都是红色的.那么哪一种可能性大
——先猜一猜,——再各组发一份,同学亲自拿一拿,体会一下,然后再说说哪一种可能性大.(一红一蓝的可能性大)
7,看图说话
(1)一个小朋友在踢球,球飞向一扇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
看到这幅画8,结束语同学们,面,是一定能呢——同学们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你想说什么 ,还是可能,(略),我们就要说再见了,(略)
“再见”,不知以后我们可能不可能再见——
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说到还是不可能呢
第二篇:刘德武的《找规律》
《“数与代数”领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门课,请你说一说:“案例展示”之刘德武老师的《找规律》,哪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刘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一年级学生,但课程已学过),不管大师是否知道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该课内容,整节课,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完全把握,收放自如、不着痕迹地完成教学任务。听完刘老师的课,我的感悟主要有三点:
1、刘老师的《找规律》抓住了规律的本质——“一组、重复、用规律”,把本课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讲得通彻易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整节课的整个流程设计看似简单却深含韵律,尤其是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由简单“红球篮球”挖陷阱到“红球篮球篮球红球红球篮球篮球红球”重新认识异同,发现“一组、重复出现”,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推进;
2、充分尊重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于是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活动环节,看似紧密却又活动充分;
3、练习设计精彩,环环相扣,单题拓展为多题,横纵连贯,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但也有一个不成熟的思考:如何有效的把握“找规律”与“数感”的联系,后进生的关注与实际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辅导怎样有效开展.刘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课堂练习以及关键性的提问,不仅借学生之口揭示“规律”二字,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习得“找规律”和“用规律”的方法,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一年级的“找规律”这节课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是,刘老师一改往日我们所见的“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画一画、摆一摆”的经典老套路,从感知规律、找规律、用规律、发现数学规律的美四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一次次深层次地数学思维的穿越。
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要学会延伸,学会拓展,另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三篇:刘德武轴对称图形课件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德武轴对称图形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小磁铁等等。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都会剪纸吗?
生:会。
师:那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个图案,看谁剪的最漂亮?
生: 动手剪纸。
师:进行巡视,挑选一些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图案,(指着其中一个图案,问学生):这个图案你是怎么剪的呢?
生:我是先对折,然后再剪的。
师:请大家找找看,黑板上还有哪些图案也是先对折再剪的呢?我请一个学生上来找一找。
生:把先对折再剪的图案放在一起。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先对折然后再剪,得到的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师:(结合板书)完全重合。
师:揭示课题--我们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对折后发现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线,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请大家找一找,黑板上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分别在哪里?
师:(指着另外的几个图案问):那么这几个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你又是怎样判断的?
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些图形,你打算怎样来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师出示“钥匙图”。)
生:我们把它对折,发现折痕两边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接着出示“意大利国旗”,解决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主要看形状,与颜色无关。)
师:(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主要解决折法的多样性,我们在对折时可以上下对折,可以左右对折,也可以斜着对折。这些都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演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图形,发现:只要把这个图形对折,如果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它就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不能完全重合的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想自己去研究一下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研究的材料,有平面图形、英文字母、国旗、交通标志、一些图案,如果你想研究汉字中的轴对称图形,老师建议大家研究我们班上同学的名字。你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与同学合作研究。看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生:进行研究。
师:进行巡视。
师:组织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交流。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在研究交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标志它也是轴对称图形。可是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想象力,我只给出了这些标志的一半,你能根据今天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想象出它的另一半吗?并且说一说它是什么标志。
师:(多媒体显示:奥运五环旗的一半、中国结的一半、奔驰汽车标志的一半、工商银行标志的一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不错,知道的东西也真不少。不过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刚才我们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来想象它的另一半,现在老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画出它的另一半,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有。(完成书上5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学生完成后,请他们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
师:再出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个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请大家想一想,一部分是不是就一半?
生:不一定。
师:请你进行添画,注意:添画完成以后的作品它必须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进行添画、创造,完成后组织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做评委对作品进行打分、评价。)
师:刚开始上课时,我请大家进行剪纸。有的同学直接剪,有的同学先对折再剪,现在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想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认为应该怎么剪?
生:先对折再剪。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对折一次剪,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对折之后再对折,得到的图形还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想去尝试一下吗?
生:想。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剪纸大赛,本次大赛的规则是:你剪了之后得到的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看谁设计、剪裁的图案既漂亮又符合要求。
师: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不错,请你把它贴在黑板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生:学生纷纷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看!我们同学多么了不起,设计、剪裁的图案竟然这样漂亮。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发现、感受一下吧。(多媒体显示:自然界中的轴对称现象、服饰中的轴对称现象、世界著名的建筑。)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地方或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好吗?题目自定。(时间如果来得及,学生能当堂完成,老师将组织交流。)
第四篇:厘米的认识(刘德武)
《厘米的认识》
刘德武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观察课件、动手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厘米这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通过量一量,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3、简洁的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要学习的知识;善用障碍情景挑战学生的思维,产生讨论和思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培养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课堂实录:
一、聊天引入,通过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今天就由我和一1班的同学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注:本节课是在202_年3月4日用一年级学生上的),学的是什么呢?其实就在我们的铅笔盒里,能说说你们的铅笔盒里都有什么吗?
生:尺子,铅笔,橡皮。
师:铅笔做什么用?
生:写字、画画。
师:对了,那橡皮呢?
生:写错了可以擦。
师:是啊,那尺子呢?
生:连线、划线。
师:没错,现在请你看大屏幕,刘老师也带了一些学习用具,都有什么呢?
生:(观看、齐答)铅笔、橡皮、尺子。
【评析:尺子,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厘米”的工具,教师用聊天的方式引入尺子,显得自然而有趣。】
师:但是刘老师的这把尺子好像没有你们的好,虽然也是直直的、平平的,但好像缺了点儿什么,尺子上还应该有什么啊?
生1:还应该有0到10的数字。
师:对,有一些数。还有什么?
生2:还应该有刻度。
师:说的很准确,还应该有刻度,一个一个的小道道。其实啊,刘老师的这把尺子也有,请你来观察。(展示课件)看见什么了?
生:小道道。
师:小道道是一条一条的线。它叫什么呢?刚才那个同学说得特别的准。叫什么?
生:(齐答)刻度。
师:(板书)当然,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补充板书),来读一遍。
生:(齐答)刻度线。
师: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还有什么?
生:0—10的数字。
师:对啊,还有数呢。我们看看啊!你们说,数,出来!
生:数,出来!
师:数是出来了,你们还要读出来啊!
生:0、1、2、3、4、5、6、7、8、9、10、11、12(没有读齐)。
师:其中,最小的数是哪个?
生:(齐答)0!
师:对!所以从0开始,就要认真读。看谁的声音能跟上数出现的速度。开始!
生:0、1、2、3、4、5、6、7、8、9、10、11、12!
师: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但无论长还是短,数多还是少,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是什么?
生:0!
师:我们对0有了一定的认识,谁知道,0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啊?
生: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极了!0在平常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生1:0可以表示没有。
生2:0还可以占位。
师:今天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
生:(齐答)表示起点!
师:(板书)起点,是什么意思?
生:开始的点。
师:没错。0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尺子上的0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评析:通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和数,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进而复习0的意义,突出0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知识虽简单,但进行的清晰有层次,并且为后面的测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认识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一些东西,也许你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请看大屏幕,注意看!(出现“cm”)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有的不作反应)。
师:再看一遍(重新播放)。看见了吗?
生:(齐答)看见了。
【评析:“cm”的出现是知识的重点之一,当学生没有看清时,教师适时地回放课件,使学生充分关注它。】
师:我们把它放大一点儿就能看清楚了。(放大“cm”)
生:cm。
师:对了,两个英文字母c,m,它们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1:代表开始。
师:不是,请坐,你说。
【评析:数学是准确的、科学的,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
生2:表示厘米。
师:对了!表示一个小小的,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厘米用汉字表示就是这样,用字母表示就是“cm”。你们的尺子有没有这样的标志?
生:有!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生边看边讨论)
师:把尺子收起来,坐好!他完成的很快!大家看黑板,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的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还知道了有一个单位叫厘米。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1厘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请大家看屏幕!(展示)这就是1厘米。你能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生1:从0到1就是1厘米。
师:对了!你看他坐的位置比较偏,但是他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谁还能说一说,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
生2: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
师:好。她认为尺子上从2到3也是1厘米。她说的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有道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谁愿意再说,尺子上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3:尺子上从9到10是1厘米。
生4:尺子上从6到7是1厘米。
生5:尺子上从5到6是1厘米。
师:同学们非常会学习,其实在屏幕上,刘老师只给出了一条小小的线段,标志只有从0到1是1厘米。我们同学还能通过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了从4到5是1厘米、从9到10是1厘米。真了不起!现在刘老师说一句话,请你判断。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对!
师:当然对。如果这样说: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不对。
【评析: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课堂散发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火花闪现。】
师:好,下面一起来看。这是从0到1是1厘米。现在呢?(课件展示)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从4到5也是1厘米;从5到6也是1厘米;从6到7也是1厘米。
师:说了这么多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几到几是1厘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生:两个数字挨着的就是1厘米。
师:就是这样,好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在发展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显得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很准确,教师也不做过分的纠正,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生:从7到8也是1厘米。
师:好,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找数4,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从4到几是1厘米?
生1:从4到5是1厘米。
师:大家来评价,对不对?
生:对!
师: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
生:从4到3是1厘米。
师: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看依次往后,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1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1厘米。
【评析:从4到几是1厘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希望出现不同的答案,当学生真的出现了这种答案时,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学生独思维品质独创性的鼓励与提升。】
师:请一个特别棒的同学,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说。从4到几是1厘米,要说完整。
生: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师:她不仅能说完整,刘老师还很欣赏她会用“也”字!用得好!现在请大家看看,他们说的对不对。(课件展示)
现在再请大家说一说,从8到几是1厘米,这次不仅要说 对,还要求说完整。
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到7也是1厘米。
师:现在请你自己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应该有多长,开始。
(生讨论,互相比划)
师:比好了吗?好了,不动,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生对比,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有重点地辅导)
师:好了,现在把尺子放桌上不动。只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开始。
(生比划)
师:有的同学比划已经很准了。好了,收尺子,坐好。
【评析:对于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刘老师将这个环节处理得比较简单,也正是由于处理的形式很单纯,才突出了1厘米有多长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和技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还认识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非常小。但我们不能光认识1厘米啊,光认识1,那怎么发展,怎么应用啊?所以,下面我们除了认识1厘米,还要认识2厘米(生呼应教师往下说:3厘米,4厘米„„)概括的说,就是几厘米。(板书)
【评析: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认识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利用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发展”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发展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三、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课件展示5厘米)
生(抢答):5厘米。
(师沉默,不作回应)
生(部分):6厘米。
(学生间有争论)
师:那我知道了,现在大家的认识,要么是5厘米,要么6厘米,两种意见出现了交锋。最后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5厘米又是6厘米,到底谁对,也不能看谁声音大谁就正确,需要你说理由。请你来说一说。
【评析:当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出正确答案“5厘米”时,刘老师并没有喜出望外的、正中下怀的立即给予充分肯定,而是静静的等待着错误答案的出现。因为刘老师知道,学生中会有不同的意见的,如果不给错误意见暴露出来的机会,错误就会形成隐患。】
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所以是6厘米。
生2: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谁还想说?
生3: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0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起点。
师:的确,0很重要。所以他认为应该算上0。
生4: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4厘米„„(口误)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数到这儿已经相当出色了!孩子们,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过程,知识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对方说得对,就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刚才大家说的,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无论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这个答案不应该用老师来说,应该研究这条线段与刚才我们研究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数。
【评析:学生的争论可谓精彩,教师在争论过程中没有任何倾向性的表态,这就给学生创造了非常宽松的表达空间。最后,教师还是没有将重点放在谁对谁错这个问题上,而是将落点放在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世界观渗透上,可谓技高一筹。的确,学生的认识有对有错,这很正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可贵的不是对了还是错了,而是他们是否敢于表达、乐于倾听、善于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氛围,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能学会学习。最后的答案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用事实说话,渗透给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的唯物主义实践观。】
生: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1厘米。
师:这条线段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
生:5厘米。
【评析:答案终于出来了,由于教师前面成功的铺垫和引导,学生果然没有表现出失望,说明教师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的引导是成功的。】
师:如果包含4个1厘米呢?
生:就是4厘米。
师:要是包含6个1厘米呢?
生:就是6厘米。
师:下面我们练一练。
课件练习题:
4厘米有(4)个1厘米,7cm厘米有(7)个1cm,6个1厘米是(6)厘米,8cm里面有8个(1cm)。
(生逐一回答)
师:说的真清楚,回答的很完整。
【评析:必要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师在这里安排的练习题都是很基础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二是鼓励学生信心十足的进入下面更深入的学习。】
四、测量物体
师:好了,我们认识了厘米。但是数学知识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会应用,要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图,有小刀,有螺母,还有牙刷等等。
(学生动手测量)
【评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师:好了,同学们,小刀的长度量好了吗?
生:8厘米。
生:9厘米。
师:到底是多长?我们让这位同学再量一遍。一定要对准。怎样对准,你们知道吗?就是小刀的一端要对准0,另一端是9,那么小刀是多长呢?
生:9厘米。
师:刚才有同学说是8厘米,就是因为没有把0当作起点,而是把1对着小刀的一端了。所以会出现错误。
【评析:带领学生正确测量小刀的长度,指导测量的基本方法,纠正错误,环节落点扎实。】
(老师继续指导学生测量螺母、牙刷和铁钉的长度——略)
五、问题情境活用知识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等着我们。有个同学叫小明,他也会测量的方法了,就是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我们看看小明的这把尺子。(展示教具)和我们的尺子是一样的,但是很不幸,小明家有一次着火了,结果呢这把尺子烧了一段。(展示)就烧成这样了,这把破尺子还能量东西吗?能量这个打火机的长度吗?
生:能!
师:怎么破尺子还能量东西?
生1:因为打火机比尺子短。
生2:虽然烧掉了一段,但是还可以对准0,这样量(学生上台演示)。
师:对,虽然烧坏了一部分,但零刻度线还在,所以还能量。但是,小明家真的很不幸,他家又着火了,把这边也烧掉了。这回连零刻度线都没有了,还能量打火机的长度吗?
生:能!
师:怎么量?
生:从断掉的那点量。
师:那请你来量吧。
(生上台演示)
【评析:使用有趣的障碍情景,小明的尺子两次被烧,结果成为了一把“名副其实的破尺子了”,这个情景使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地深入:破尺子还能量物体吗?来强调厘米作为单位的重要作用。】
师:现在是几厘米啊?
生:7厘米、8厘米。
师:这边对着4,这边对着12。
生:12减4等于8。
师:这位同学概括的方法很好,是用12减4就是8厘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1厘米。
生:(齐数)1、2、3、4、5、6、7、8。
师:对了,就是8厘米。请同学回座位。
(生:是7.8厘米)
【评析:通过数(shǔ),强调“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这个学习重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师:真的很精确,搞科学就是要精益求精,这个态度非常好。好了同学们,刚才小明遇到的困难,一把尺子两端都烧掉了,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居然还能用这把破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战胜了困难。你们知道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吗?
生1:智慧。
生2:依靠自己。
生3:依靠知识。
生4:依靠灵感。
师:(充分肯定的)你们说得都对,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下面还有一个困难,怕不怕?
生:不怕。
师:看屏幕。同样有一把尺子和一支铅笔,但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请你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
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1后面就是2。
生2:可能是7厘米。应该比6厘米长一点儿。
生3:我觉得是8厘米。
生4:我觉得是10厘米。
师:可能是10厘米吗?
生:不可能。最多就是9厘米。
师:9厘米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最有可能就是几厘米?
生:8厘米。
师:还有可能是„„?
生:7厘米。
师:好,我们来看看。
【评析:虽然数学是一门科学,它很准确,但很多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可能,这个环节就是利用“被纸片盖住的尺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同时利用前面总结出的计算技巧算出铅笔的长度。刘老师利用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测量和计算的技巧,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师:现在,从3到10。就是几厘米?
生:7厘米。
师:对!10减3等于7。如果铅笔的一端对着2呢?
生:长8厘米。
师:10减2等于8,就是8厘米。所以可能是7厘米,也有可能是8厘米。有没有可能是10厘米?
生:没有可能!
师:可能是6厘米吗?
生:不可能!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好不好!
生:好!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了,下课。
【评析:课堂的最后,刘老师在回顾知识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灵感去解决问题,体现了课程的多元目标。】
第五篇:刘德武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刘德武
小数的意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四七班的同学们请坐。今天我们上课内容在屏幕上展示的很清楚。看看,这是五个汉语拼音的字头,猜一猜,什么内容。
生:小数的意义
师:是猜的吗?我才不信呢,是叔叔刚才说的,是不是?你们真要会猜,一会咱们走着瞧。不过这次你们真的才对了,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如果刘老师没有记错,好像三年级我们学过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对吗?来看看,这就是三年级那篇课文的第一页,第七章小数的意义,有印象吧。这节课我们要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这节课的课题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学小数就学小数,为什么还要加上意义二字呢?意义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我也不太清楚,为了这节课我特意查了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它很厚,我在词典的1638页找到了它的意义找到了这个词条,意义是名词,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示什么,还有一个意思是 价值。表示什么就是小数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了什么。还有一个意思是价值,小数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多少钱一斤吗?显然不是!那谁知道小数的价值是什么呢?你说说看。生1:小数有什么意义 生2: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师:有点意思,在生活中的价值,我们(大人和儿童)为什么会学小数,学小数对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帮助,这就是小数的价值,也就是小数的(意义)我写一写,简单的三个字也就是“为什么”。
它有两层意义:一个是它表示什么,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小数。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就系统的来学习小数。看屏幕。这里有一个正方体,认识吗? 生:认识。
师:好极了!我们把这个正方体看做整数1,1就是1,怎么叫它整数1呢,1其实就是 生:自然数。
师:对,就是1,2,3,4,5,6,7里面的1,看屏幕,我们把1平均分成两份,会得到什么数? 生:0.5 师:还可以得到什么数? 生:二分之一
师:如果把1平均分成3份呢: 生:三分之一 三分之二
师:其实也还可以平均分成5份、6份、7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是很多不太不容易直接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谁来大胆猜一猜,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多少份,那就特别容易直接用小数来表示。来,平均分成几份? 生:2份 师:还可以„„
生:4份,5份,100份„„
师:其实比00份、1000份简单一点的是分成10份,我写一写!我写你说。(板书:把1平均分成10份)会怎么样?看屏幕!我们数一数,看是不是10份!(生一起数)
师:这一份一份的像什么,面包片,我们看,一片,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它吗? 生:0.1 师:真好,她说出了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小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十分之一。
师:多好啊!我们学过。其实0.1这个小数的意义就是十分之一,我写一写(0.1表示十分之一),非常简单,读一遍。十分之一就是0.1的意义。0.1就表示十分之一,再看。生1:这是0.2.生2:.:0.2表示十分之二。
师:他很会学习,他嘴里说着0.2表示十分之二,可他的眼睛却看着这一行。模仿着它去说,这就很好!请坐!(师板书:0.2表示十分之二)
刚才没说太好,可他依然敢举手。同学们,甭管下面说的对或不对,这种勇敢的精神对学习来说极其重要。人家不拍失败,再次举手,我们把机会给他,好不好? 生:0.3表示十分之三。
师:对不对,鼓励鼓励!(齐鼓掌)他笑了!大家对他特别满意。我写一写。(板书)
同学们,是不是还可以写出一些。还可以写出什么? 生:0.4 0.5 师:我们至少能说出9句这样的话,不说了,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些小数表示什么?
生:每个小数加0.1,后面的十分之几就加1。
师: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规律。看,0.1、0.2、0.3„„用一句话说就是 生:0.几
师:对,再说一遍。0.几表示什么? 生:0.几表示十分之几。
师:好,谁能再说一遍!对极了,谢谢,这句话特别重要,所以我把它写好了!再读一遍。这是小数的意义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知识。0.几表示十分之几。许多同学在上课的时候都关注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个很重要,应该的。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用什么方法或者说我们通过一条什么途径学到了这个知识。这点很重要,甚至说更重要。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刚才我们学习小数的意义,一句一句非常具体,0.1表示什么,0.3表示什么,特别具体,后来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出了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个过程人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我写一写,提手旁加由叫做抽,说说叫什么。(抽象)你怎么知道抽象,真了不起,果然叫抽象。
抽象什么意思,就是由几个具体的知识通过抽象得到概括性的认识,这个过程就叫抽象。大家好像第一次遇到这个词。仔细想想,大家从一年级到现在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抽象这个词。比如一年级学的1,2,3,4,5,6,7,看屏幕(出示图片)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这是一年级学习认识10的数学书上的一张图片。这幅画里有十个人,一位老师,9位同学,还有十只和平鸽。也许老师还会在讲桌上摆十个苹果,或每个同学伸出十根手指。老师会说十个苹果也好,十根手指也好,都可以用10来表示,这个过程叫抽象。当然一年级的老师不会跟你说这叫抽象,因为你还太小了。现在都四年级了,应该知道什么是抽象。怎么样,抽象有用吗?难吗?好极了,那我们再抽一回,来看!
如果再想抽的话,这个正方体整数1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平均分成十份的程度了。猜一猜,多少份? 生:100份。
师:四七班的同学真会猜,会这样有根据的猜就是会学习。那要是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是什么样子呢,请看!
没有问题吧!这一份一份的不再像面包片了,像什么? 生:面包渣
师:没那么小,像薯条吧!睡会说点什么? 生:0.01等于一百分之一。
师:挺有意思。0.01真的和一百分之一相等!但现在我们不说大小,说说意义。所以不说相等,说(表示)。生:0.01表示一百分之一(师板书)。师:再看。
生:0.02表示一百分之二 师:犹犹豫豫的,再读。生:0.02表示一百分之二 师:好多了。(师板书)生:0.03表示一百分之三
师:0.03是不是就指的绿色的那一条? 生:不是,师:谁是0.03 生:三条都算上。
师:如果只看绿色那一条,是多少? 生:0.01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不往下说了,也不往下写了。该干嘛了? 生:抽象
师:你们还真有抽象意思!谁会抽象出点什么?你说说!生:零点零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
师:同意吗?太好了!其实我也早写好了!它不是一般的重要,它它重要了。考考你们,抢答,0.07表示 生:百分之七 师:0.08表示 生:百分之八 师:0.27表示
生:百分之二七(师板书)
师:0.27表示百分之二十七,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大家看,0.27表示百分之二十七,课我们这概括的是零点零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0.27不包括在这里面,谁会改吗?一改就特完美了!生:零点几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几
师:百分之几就够了,不过前边改的特别有意义,零点零几改成了什么? 生:零点几几
师:对了!请你来,帮帮忙,我这儿有一个字,大家都认识,几字,你把它贴到这句话上,你觉得贴哪儿合适就贴哪儿?(生操作)怎么样?同意吗?这次读起来好听了!来,大家读一遍 生:零点几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
师:对啊,真好,真没有问题!这个知识也是我们通过抽象得到的。怎么样?抽象有用吗?好玩吗?那再抽一回!生:好!
师:不抽了,再抽就贫了。其实很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仅仅是抽象,还有一个也很重要,我写一写,很有意思,它依然是提手旁,推理。看来你们对推理比对抽象熟的多。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刚才我们得到了两个很重要的知识,一个是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一个是零点几几就表示百分之几。根据这两条你能不能推测出新的结论?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零点几几就表示百分之几,那下句话怎么说就会很有道理? 生:零点几几几就表示千分之几。
师:对不对?鼓掌!真的应该鼓掌!我刚才还批评他不那么自信,可他真的很有想法!真的不错!我要把它贴在黑板上,来,你来贴吧,这个权利应该给你!贴的真好!比我贴的平多了!齐读 生:零点几几几就表示千分之几
师:这个结论是通过抽象得到的吗?(不是)对,是通过推理得到的。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但是通过推理得到的东西往往比较空,它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它真的对吗?所以我们得需要(验证)一下!来,我们看屏幕!如果想得到
就不能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或100份了,要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00份
师:我写一写,其实除了分成1000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000份。一亿份,师:别马上说一亿份,一万份完了应该是(十万份),然后是(百万份)„„来,考考你们,看屏幕,这就是1000份。像什么?你妈妈切的土豆丁、黄瓜丁。师:看这个,说点什么? 生:0.00几表示千分之几。
师:零有点多了,就说它,涂色的部分是1,不是几,再说一遍。生:0.0001表示千分之一。师:还是多了,谁能说一正确的? 生:0.001表示千分之一。师:他们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多一个零和少一个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再来看一个,糟糕,刘老师没有准备那么多,谁能自己举个例子? 生:0.003表示千分之三。师:好极了,再举一个。生:0.002表示千分之二
师:怎么都说零点零零几啊!下一位不准说这个了!生:0.012表示千分之十二
师:就读十二,好了,不举例子了,同学们,两次抽象一次推理,我们得到了小数的意义的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其实小数的意义当中还有一个知识也很重要,叫做计数单位。你都听说过哪些计数单位?
生:个十百千万
师:这些都是整数的计数单位,其实小数也有自己的计数单位。来看这里,你们说,0.1,0.2,0.3,0.4„„这些小数当中谁最小? 生:0.1 师:没错,我们就说0.1是这一列小数的计数单位,比如说0.3里面有几个0.1 生:3个
师:把这句话也贴到黑板上。(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这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意思。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括号里是对前面的补充和解释,谁能读一遍。生: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师:谁还想读?不许读这行了。
生:零点几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生齐鼓掌)
师:这么完整,这么有数学味道,老师没说,黑板也没有写,居然自己读出来了,会学习,会一点推理了,很好!我们把它补充完整。生:零点几几几几就表示千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三、练习巩固 师:学过过程就是不断的客服困难,战胜自己的过程。贴上,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关于分数的意义的知识。小数的意义还有其他的知识还需接着学习。看屏幕,练习1:看图说小数。这里有一个正方体,如果我们把它横着平均分成十份,请大家读小数。生:0.1,0.2,0.3,0.4 师:这次举手说。
生:0.4的计数单位是0.1,它里面有4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师:还有再添上()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是1.生:6个 师:接着读 生:0.5 师:第六个没有完全下来,又平均分成10份,只下来一份,拿这个数我们读作多少? 生:0.51 师:接着看 生:0.52,0.53 师:0.53里有几个0.01 生:0.53里有53个0.01 师:孩子们,这儿为什么是逗号呢? 生:接下来还有。
师:还可以说就是有不同的说法。还可以说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
生:(5)个0.1和(3)个0.01组成的。师:接着说 生:0.54,0.55 师:大点声,吓不着我的。生:0.56,0.57,师:又把它平均分成十份,下来一份,读作多少? 生:0.571(读的犹豫)师:不行,再读一遍!生:0.571,0.572,0.573,0.574 师:0.574是5个()、7个()、4个()组成的。你知道刘老师想让你们填什么吗?
生:计数单位。0.574是5个(0.1)、7个(0.01)、4个(0.001)组成的。
师:这儿为什么是逗号呢? 生:接下来还有。师:再添上()就是1.生:0.426【02:00】
师:下一道题是看要求写小数,打开本和笔请你们写三个小数。你要是全对了那正确率就是100%,如果全错了那错误率就是100%。第一个,一个玩具汽车9角8分,也就是()元。写小数,只需写不许说 生:0.98元。
师:第二题,小明身高1米2分米3厘米4毫米,也就是()米。生:1.234米 师:第三题,一元钱可以买4个同样的转笔刀,每个()元。你真快,第一个举手 生:0.25 师:3个 生:0.75元 师:4个 生:1元
师:把笔和本收起来,第三道,选择题,这个西瓜重2千克8克,也就是()千克。A.2.8 B.2.08
C.2.008 生:
师:这个其实挺难的,你怎么想到选C,生:因为1千克=1000克
师:他抓住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千克与克,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应该是C。第4题,测量彩带的长度。(找两个同学,每人抓一头)举高点,拉直了,我们量一量有多长?两米,打算从哪儿剪? 生:中间
师:从中间剪,这边一米,那边一米,二年级小孩都知道。我从这头剪,你说停我就停。生:停
师:小剪刀还挺好使。给我,他说了一句话。生:不到一米
师:真好,谢谢,请回。他说不到一米,我们来量一量!你来读一读。生:0.61米
师:0.61米是我们直接测量出来的,看谁脑子转的快,刚才完整的彩带是2米,较短的是0.61米,那另外一根多长? 生:1.39米
师:0.61米是我们测量出来的,1.39米是我们计算出来的,这个活动说明了什么呢?看屏幕,说明当测量或计算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时,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也是学习和应用小数的意义。最后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内容。还记得吗?(首字母)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小数的意义实际上是所有小数的知识中最重要、基本的基础知识。除了它,我们相继还要继续学习什么呢?看屏幕,XSDXZ猜一猜? 生:小数的性质
师:对了,还需要学习XSDJJ 生:加减
师:对了,还需要学习XSDCC 生:乘除
师:还需要学习XSDYY 生:意义
师:又回来了。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但YY在这儿不是表示的意义,而是应用。我们学了那么多小数的知识要会用。古人有一句四字成语,叫做学以致用。好了四七班的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你们表现的非常好,据说为了咱们这节课你们的老师还把教学进度做了调整,谢谢同学们,也谢谢你们的老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