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放 飞 心 灵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4-62956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1 10:15: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放 飞 心 灵

放 飞 心 灵

——第十三届“春蕾杯”征文总主题阐释

人人皆有一颗属己的心灵;人人皆愿属己的心灵蕴含美质。著名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有一位笨拙木讷又憨态可掬的铁皮人,他整日怅然若失、闷闷不乐,只因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

人无心,则犹树无根,无生发之泉源;人心之不美,则如日月之形隐,失灿然之华章。童话中铁皮人的困扰,是否暗示我们:一个人没有心,一个人的心灵缺少美丽,永远只会是一部死灰槁木般的机器?因而,放飞心灵,需要先行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世界之美,美在千姿百态;心灵之美,美在寒木春华。孟子“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左传》“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以及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像这大千世界一样,人的心也是千差万别的”,凡此种种,皆在强调人心自有其不同特质之理。

世界既然尚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千人一面之念,未免苛求。放飞心灵,就是要探索、发现和感知一己具有的心灵之美,也就是在放飞个性。惟其如此,才能有深入的自我认知和认同,才能收获自信,最终成就丰富多彩的人生。

然而,人生之多彩,非在渲染其形似皮毛之光鲜,实为感言其质同山路泥径之遍布坎坷磨难。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把自己培养成为人,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培养具有“人的心灵”,就是培养人的宽广心胸、温良品质、坚强意志和博大精神。惟有如此的身心谐和,一旦遭遇人生逆境,方能勇于放飞心灵。

贝多芬27岁时听力就开始减退,这一不幸几近使心志高远、风华正茂的年轻音乐家精神崩溃。“在没有把我内心感觉到的东西全部创造出来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因此,我只好忍受这惨痛的人生。”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贝多芬放飞了笼罩于死神魔力之下的心灵,成功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不朽华章,同时也谱写了人之生命旋律的最强音。

孔圣弘道,难免厄蔡之困;刘邦霸业,尚有白马之围。人生是一种修行,一帆顺境虽言可遇,实不可期。锋从砥出,香自寒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放飞心灵,就是要以博大的精神,恢弘的气度,勇敢地面对人生困厄之境。惟其如此,方能更好地承受和应对生活的考验与磨难,宝剑般飞散鬼魅之魂胆,梅花般不失迎雪之傲然。

放飞心灵不仅抚慰人生,还带来促生发现、发明和创造的契机与灵感。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家喻户晓。在那只破旧的毫不起眼的灯盏中,蕴藏着能使乾坤巨变的神秘力量:只要轻轻擦拭灯身,就会唤醒沉睡其中的精灵,实现持神灯人梦寐以求的夙想宏愿。

阿拉丁的神灯和寓居其中法力强大的精灵,是否只存在于故事?现实里能否有此等的神迹?其实,如若把神灯看作人的脑袋瓜儿,而万能的精灵就是人无拘无束“接千载”、“游万仞”的心灵,可别小看了它哦,它的“法力”丝毫不逊于故事中的神秘精灵。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个“阿拉丁”,不过他的名字叫张衡。正是这位幼年爱瞪大了眼睛数星星的苦孩子,成年后转动脑瓜儿,放飞了内心的精灵,在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辛勤耕耘一生,成就之卓然斐然,令后人徒留望尘之叹!

大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亦不例外。一颗落下的苹果,砸到了正在树下看书和思考问题的年轻人牛顿。这一下触动了他内心的“精灵”,启发他揭示出苹果落地的亘古秘密——地球万有引力。此后,经多年努力,他最终实现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阐述、数学证明及公式推导。

试想,如若当初苹果没有“擦拭”牛顿头上的那盏“神灯”,如若他没有放飞自己“神灯”中的“精灵”,如此重大且影响深远发现,将会何时以何面目得以呈现呢?有多少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发现、发明与创造,最初不是源于苦苦冥思之人放飞心灵时的灵机一动?!

人生舞台,演绎世间百味;生活天地,涵养万众心灵。生活是个万花筒,也是块儿演练场,既让我们观赏斑斓绚丽的五色七彩,又让我们体味辛酸苦涩的失意怅惘。然而,不必遗憾生活的色彩不如心爱的衣衫,可以随时更换;不必感叹生活的滋味不像中意的菜肴,可以任意调拌。只要用心地走进生活、拥抱生活和热爱生活,生命就能焕发青春,青春就能充满活力。放飞心灵,是让我们放飞一颗爱生活的心;放飞心灵,是让我们积攒对生活的爱。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而书教会我们过有教养的生活。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位叫格里美尔斯豪森的德国人说,“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看来,人心灵这块“田地”要靠教养和学识的耕耘、播种,才能长出鸟儿一样自由翱翔的翅膀,才能迎来生活温暖和煦的阳光。然而,何来对教养和学识的获取?无他,唯有亲近涵养人文精神的书籍!

人文精神,维系着一个人、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健康和良善。人文精神的力量,是放飞心灵的力量,是战胜生命坎坷磨难的力量,是创造、革新、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的获取,唯有通过亲近传承人文精神的宝贵典籍,唯有通过滋养心灵的教育,唯有通过使教育面向无比广阔的现实生活。无论如何,真正贴近人生命和灵魂的教育,才能使心灵真正得到滋养,才能给心灵以真正放飞的力量。

放飞心灵,我们能否回到心灵得以放飞的原点?放飞心灵,我们是否已清晰需缘何而起?

第二篇:放飞心灵梦想

放飞心灵梦想,少年执笔文章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葫芦小学 李洋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体现,而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也不是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写作要求我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此来折射出生活的本真。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才能让孩子们写出个性,绽放精彩。

关键字:作文教学,素材积累,写作技巧 正文

“作文难”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由于面对写作的种种困难,于是乎更没有兴趣去写。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创新 激发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融入生活 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三、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吧。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吧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四、勤动笔写 付诸实践

有了素材,有了好的写作方法,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

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五、注重合作,寻求双赢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和写作后的合作。

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容学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课标下的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写作时,特别是写学生不太熟悉的题材时,教师可增加学生同伴交流的时间、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有些文题或故事,需要占有搜集较大量的材料,教师可组织小组完成。比如写环保、信息方面题材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互评作文,学生间可以互调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事实证明,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扩大交流范围,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其实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而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讲仍是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在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还应该开拓视野,让自己的心回归到大自然,不忘本真,方能实现“放飞心灵,执笔文章”这一伟大夙愿。参考文献:

第三篇:放飞心灵策划

放 飞 心 灵 策 划 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2014年3月6日 活动背景:

正值阳春三月,春风和煦,是放飞风筝的大好时节。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寓意。人们通过风筝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怀着对梦想和青春的美好憧憬。也许由于各个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疲惫不堪,变得不再谈笑风生、渐渐的沉默,但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心,需要我们来表达,放飞风筝能帮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寻回童年的快乐,找寻童真的心。放飞风筝,放飞梦想,传达我们的、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让我们的梦想在空中飞扬、让蔚蓝的天空也来见证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春暖花开时,让我们一起放飞梦的风筝,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让我们一起放飞青春,让我们一起放飞对交院的美好祝愿。二. 活动目的:

放飞青春:通过这个主题活动,让我们当代大学生寻回童真的快乐,找回激情,把这种快乐与激情用到我们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童年的快乐,体验同学间更浓的情意。放飞那属于我们独特的青春之梦,那样的轻舞飞扬!

放飞祝福:当我们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时,我们希望自己那心中的梦想能像这风筝一样勇往直前,在属于我们的天空肆意翱翔!把手中的风筝作为信使,告诉上天,我们心中的美好祝福!

放飞心灵:我们纯洁的心灵不应该有任何束缚,但事实上,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的心灵疲惫不堪,变得不再谈笑风生、渐渐的沉默。那么,我们就需要来放飞心中所有的束缚,所有的疲惫,还自己一个没有负荷的心灵。所以,让我们的风筝可以在湛蓝的心灵之空,自由的翱翔!三.活动主题:

放飞青春、放飞祝福、放飞心灵。四. 活动时间:

暂定3月15(周六),如遇糟糕天气情况,另行安排。五. 活动地点:

学校南苑操场 六. 活动对象:

心理健康协会全体会员 七. 活动总体布置:

1.完成活动策划。

2.组织部负责风筝和礼品的购买

3.各部门部长劝说部员积极参与此次活动。4.心协会员必须按时到场参加。5.网络部安排好人全程拍摄。6.评奖,留影纪念。八.活动规则:

1.每个部门为一大组,部门内部在自分小组。2.根据目测,哪一组的风筝放的最高获胜。

3.同时,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放的线最多。

4.凡是参加活动的同学都有一份小礼品。九.奖项:

参与者中胜出的前三组同学,每一组同学获得一个风筝作为纪念。十.小礼品:

棒棒糖

十一.活动经费预算:

风筝:10个

10元/个

小礼品:3袋

10元/袋

总共:130元

共100元 共30元 2014年3月6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第四篇:放飞心灵

放飞心灵

六(3)班党天麟

每天来到教室,都感觉教室的气息令人窒息,四周如同一死寂,我们的心灵被锁在这令人百般厌倦的的“牢笼”里。一天到晚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来没有一个“好心人”来救救我们。就在今天,一次来之不易的幸福飘到我们的“牢笼”里。

“今天下午一点整,我们全班到江边放风筝。”班主任吴老师的话打破了“牢笼”的宁静。“耶!耶!”一声声兴奋的尖叫瞬间响起。老师的话让同学们激动不已,同学们个个神魂颠倒。

时间转瞬即逝,眨眼间就到了中午。吃完午饭,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等待着那幸福一刻的到来。等呀,等呀,时间仿佛比来时慢了三倍似的。终于到了一点钟,老师让我们排好队后就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好像出笼的鸟儿一样,快活极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江边,我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开始练习放风筝。因为我不会放风筝,如果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放,肯定会让人笑掉大牙。我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拿着线轴,边跑边放线。跑了一阵子,我回头一看,我的风筝一直在地上磨蹭着,就像我的一条长尾巴似的。“幸亏这里没人,否则,会被人笑死的。”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我重新拿好风筝,再次跑到起来,可风筝好像和我做对一样,仍然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唉,我真不是放风筝的料,还是放弃吧。”我自言自语着。

这时,我抬头看了看天空。瓦蓝瓦蓝的天空上,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飞扬,它们带着同学们的梦想在天空翱翔。我想:“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难道我真的不如他们吗?不,我绝不能认输!”我再次拿起风筝,迎着风快速地跑动起来,边跑边放线,风筝慢慢地飞上了天空。“我成功了!”我兴奋地大声叫喊起来。二点半左右,老师让我们集合回校,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这次活动,与其就是放风筝,不如说是让我们放飞被困已久的心灵。

点评:写得很好,层次清楚,内容具体,抓住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动作来写,细节描写很到位。结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篇:放飞心灵 快乐之旅

爱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2008年3月3日,在学习雷锋纪念日前夕。望城县消防大队官兵冒雨前行,来到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原长沙市盲聋哑学校),和学生们一起看表演、做游戏、谈心,现场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气氛活跃,掌声不断,学校礼堂外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消防官兵与学生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当消防官兵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校园时,一些学生自然簇拥上来,显得十分亲切,似是久别重逢的好友。虽然聋哑学生不会说话,但他们个个满脸微笑,用手语向战士们问好,有的学生干脆掏出纸和笔,用卡片的方式与消防战士们交流起来。据望城县消防大队教导员唐曙光介绍,在2008年3月5日,在第45年“学习雷锋纪念日。望城县消防大队官兵来到与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给聋盲哑学生送来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和文具用品,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同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望城县消防大队与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开展了“大手牵小手 爱心改变命运”为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就在活动当天,大队把5名在湘借读的四川灾区学生和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16名师生接到大队营区内共庆佳节,并向他们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体验警营生活,陪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儿童节。8月1日,大队再次邀请25名盲聋哑学生代表和四川地震灾区10名羌族抗震救灾优秀青少年代表,在大队营区内开展身残志坚的心理教育活动;12月10日,大队把“地震灾害演练”搬进课堂,让聋盲哑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自防自救知识,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大队官兵还与特困生结成了爱心对子,帮助他们从逆境中走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困苦。如今长沙市特殊学校已经是望城消防大队的“警民共建单位”,也是大队“学雷锋教育基地”。唐曙光教导员十分自豪地说:“我们和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对我们的到来,他们一点也不陌生,我们是好朋友。”

哑剧表演拉近零距离

由于是雨天,原本安排在室外活动搬进了学校礼堂,偌大一个礼堂座无空席,挤得满当当的。学生们不停地比划着手语,相互旁问着消防战士今天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节目,甚至有人站起身来向前张望。

为了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开展活动,活动一开始,中队战士刘世星和王懿便用手语的形式向大家问好,然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们今天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简短的一句话,道明了消防官兵此行的目的和此项活动的初衷。随着手语老师的翻译之后,礼堂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现场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接着刘世星和王懿用夸张道具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学生们送上了一道“开胃菜”——哑剧表演《看病》。哑剧表演一下子拉近了聋盲哑学生和消防战士的距离,他们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让现场师生的和官兵个个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阵阵喝彩。当两位战士表演完敬上军礼的时候,学生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向他们致以真诚敬意。

战士王懿告诉记者,为了编排这个节目,他和战友刘世星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构思和编排。聋盲哑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接受的能力有限,才费尽心思想出这个节目。在编排节目时,要思考、想象、深入耷盲哑学生的心里,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整场表演才会形象逼真。为此,刘世星和王懿常常利用休息的时间,深入刻化表演者的心里,模仿他们的表情。在活动现场,两位战士看着学生露出幸福笑脸,刘世星和王懿的昔日辛苦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今天我们的演出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认可,我们感到特别的开心!”他们说。

王懿曾是个电游迷,自从大队开展“大手牵小手 爱心改变命运”以后,他深受感染,成了大队的业余活动的骨干和积极份子。平日一有时间,他便和战友出谋划策,为给聋盲哑学生带去新的欢乐而忙碌着。

趣味绘图寻找快乐的源泉

哑剧表演让学生和官兵们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这才正式进入此次活动的重点:心理学知识讲座。

这次的心理知识讲座,是由地方大学刚刚入伍的大学生余琪主持,她毕业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在此之前,余琪搜集了大量的心理资料,仔细背课,认真做课件。为了让这样的知识讲座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她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随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礼堂立刻变得十分热闹起来,学生们的参与积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当一幅找人物头像的图片出现时,他们很快就能找出图片中的头像个数。为了获到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争先恐后,参与其中。回答正确的同学一脸自信的笑容,身边的同学也不停的为他鼓掌喝彩;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同学,大家还在座位上比划,不停地为他加油。“如果上帝为你关上了这扇门,必会为你再开另一扇窗。”余琪用美国牧师的一句话鼓励大家,激发大家的潜能。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一下子就发觉了其中的规律。的确,残障人在某些方面的反应要超出正常人,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去鼓励他们,去关爱他们。在这场活动中,学生们找到了自己快乐,露出了自信的笑脸。

在寻找趣味图片之后,余琪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画一副“屋树人图”,填一份《心理测验表》。余琪告诉记者,“屋树人图”是心理学上最著名的图画测试之一!简单的图画是可以表露人的性格特征及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的取向等,让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精神需求,解开心结。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余琪对学生张峰的“屋树人图”进行了实例分析,听到分析之后,张峰同学连连点头,认可了她的分析。讲座结束后,余琪把学生图画作业全部收集起来,拿回中队再以分析点评,把每个学生图画中所反应的问题综合起来,反馈给学校老师。余琪说:“从这些图画中,大部分都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盲聋哑学生心中缺乏安全感,自卑,对未来没有信心。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行动起来,伸出爱心之手,来关爱这个特殊的社会集体,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结对传递爱心接力棒

在生动的表演和丰富的知识讲座之后,望城县消防大队全体官兵的带着关怀和爱心,看望了大队结对帮困学生胡婷。

胡婷曾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爸爸得了重病,常年卧病在床,同是聋哑人的哥哥已走失,家庭的生活负担全压在无经济来源的妈妈身上,品学兼优的胡婷变得闷闷不乐。望城县消防大队官兵得知这一情况后,12名官兵自愿报名与聋盲哑学校的学生结成“1+1”爱心对子,将胡婷列入帮困对象,对她的学费和生活费进行长期捐助。虽然大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从未间断对胡婷的资助。去年10月中队战士曾小伟调离望城时,又将这爱心接力棒交给了班长张定轩。如今,张定轩和四班战友坚持每人每月捐款100元,将爱心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

“谢谢消防哥哥对我的关心,你们是我最尊敬的人,我非常感谢你们。”在何老师的翻译下,胡婷面带着微笑,用手语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心声。“自从你们消防官兵和她结成对子,这名学生变得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何老师欣慰地说。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学部主任贺玲说:“以前也有很多单位来学校开展活动,但大都走于形式。像消防部队这样持之以恒的少,他们到来给学校带来很多帮助和经验,给学生们带来了了快乐,我代表学生们感谢他们。”

望城县消防中队指导员袁政,一直是这项活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这项活动开展已经有一年多了,受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校方的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把雷锋精神实实在在地带到给学生的身边,也根植到每一位消防战士的心中。每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心灵都能得到洗礼,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其实,我们在付出关爱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如今,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任务越来越重,突发性事件越来越多,消防战士在救援时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聋盲哑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学习,战士们更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共同进步。

放 飞 心 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