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电阻初中三年级教案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24-106859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7 15:47: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阻初中三年级教案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电流表示数.再出示电阻定律演示器,按下述要求重作上述实验

1.用 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 导线代替 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提出电阻概念,指出: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学生判断分析后,教师指出,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教师简述研究电阻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含义(这里让学生判断只限于电压相同的例子).

导体比如金属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实质是由于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成的.

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电阻大小,要比较电阻大小就要规定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还有千欧()、兆欧(),多大的阻碍作用是 呢?

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通过的电流是 时,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欧姆大小.

学生到课本中找到关于 规定的表述文字并读后再让学生根据单位字头号自己说出三个单位核算关系.再让学生观察,电阻和 滑动变阻器.

观察和听老师介绍的这些导体电阻都不同,那么导体电阻与什么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启发学生猜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第二篇:电阻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1.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法。2.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到64页的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把教材中图6.3-1装置中接入电流表,当铜丝或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灯泡越亮,电流表的示数就__________,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有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电阻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另外来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它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Ω=__________Ω

KΩ=__________Ω

3.定值电阻(电阻器)的符号是_________ 4.自学教材中图16.3-4常温下物体的导电的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表,归纳总结出内容的信息或规律: 电阻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导体与绝缘体__________绝对的界限(有或没有)。5.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那些?

a.比较不同材料的导体时,需要把两条不同,____、____相同的金属丝接入

——电路,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b.比较不同长度导体的电阻时,需要把两条____、____相同,____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

c.比较不同粗细导体的电阻时,需要把两条____、____相同,_____不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

d.比较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可把某种金属丝接入电路,分别观察它在常温时和被加热后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比较该金属丝电阻的大小。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1.电阻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比较大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3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按照教材右图装置连接电路,然后把长度,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灯泡和开关之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示数有什么变化?

(2)猜想:电阻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进行实验:为验证猜想,可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接入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画出电路图:(4)用控制变量法来逐步探究(5)搜集、记录证据,计入下列表格K]

(6)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有关。教师应注意:

(1)通过突出导线的选择原则,渗透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

(2)注意收集得出同一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途径,如探索长度因素时,既可用导线①②比较,也可用导线③④,还可将同一导线的不同长度接入电路。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发散能力。

(3)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以养成学生尽力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

(4)由于实验器材中四根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在交流粗细因素时,特别注意让学生说出如何得到长度、材料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导体的,如将②④导线对折后分别与导线①③相比;或向别组借一条导线和自己组中相同的一根并联后测出电流,与原导线相比等。

结论: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和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四、当堂训练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小红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猜想: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④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下表是她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记录:

(1)要探究猜想①,应该选用导体A和______________(选填导体编号)进行对比实验;

(2)要探究猜想③,应该选用导体C和______________(选填导体编号)进行对比实验;

(3)要探究猜想④,应该选用导体A和______________(选填导体编号)进行对比实验;

(4)以上实验用到了___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16.3电阻

1.电阻:(R)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欧姆(Ω)、千欧(ΚΩ)换算:1KΩ=103Ω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横截面积、材料相同,长度不同电阻不同 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电阻不同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第三篇:初中物理《怎样认识电阻》教案

12.1 怎样认识电阻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观察和使用滑动变阻器,体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之巧、之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及其单位,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

电阻与电流、电压一样,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应用,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开宗明义,通过一个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两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进而学习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并激发学生探究电阻的兴趣。知道了电阻及其单位,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基础。关于滑动变阻器,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2”让学生对照实物和结构图,边观察、边阅读,并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画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活动3”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调节,为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奠定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是上一章电路知识的继续,思路顺承上一章,所以,对于章标题可不必设计专门的“引入”(如直接点题:本章我们将继续探讨电路中的规律),仅引入第一节电阻即可。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关于电阻,可以像教材那样从生活现象引入,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以下几个实验可供参考。

实验1:如图12-1所示,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为3.8v的小灯泡,先后将两根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导线丝和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m、n之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

启发学生思考:前后两次实验,电源电压相同,为什么接入铜线时电流较大,而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较小?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这两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同,这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让学生指出哪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为了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电阻的概念。实验2:如图12-2所示,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l1和l2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闭合开关,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教师(启发):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吗?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吗?(当学生回答电流不等后,可用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的电流,证明学生的推测。)原来,小灯泡的灯丝一方面能够导电,另一方面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且这两个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学生:3.8v的灯泡。)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实验3:如图12-3所示,用一个金属夹(作滑片)、一段镍铬合金线制作一个滑线变阻器,将该“变阻器”与小灯泡、电流表、开关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缓缓滑动金属夹,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化。

学生首次看到这种现象,感到既“好玩”又好奇。教师: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变化呢?(稍停,让学生思考或猜测。)原来,当移动金属夹时,合金导线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致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滑动金属夹使灯泡变亮,此时合金线对电流的阻碍比刚才大了还是小了?(学生:对电流阻碍作用变小了。)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还可以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制作诸如电子拉力计、压力计或风力计等,通过电流表显示其工作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引入电阻。

关于电阻的单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既及时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换算单位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对电阻的单位“欧姆”具有感性认识,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见教材32页)。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过渡):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关于“活动1”的教学,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以资参考。方案1:学案式教学法 对于“活动1”,教材是以“学案”的形式编写的,可以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进行教学,即先让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实验,待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归纳总结、反思方法。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方法,再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汇报和交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得出结论,即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二是总结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具体说明怎样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如保持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比较哪两个量的变化?二者是否有关? 方案2:探究式教学法

对于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便于学生提出猜想,采用这种教学法时,“本节课的引入”最好采用上面图12-3所示的实验。因为学生结合图12-3所示的实验,很容易想到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再给学生留点思考、讨论的时间,他们一般能陆续说出电阻还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为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可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教师:要研究电阻跟几个因素的关系,应当选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具体说明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通过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电阻的大小?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结合自己桌面上的器材,经过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关于“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取废旧日光灯的灯丝或用细铁丝绕制的线圈,接入图12-1所示电路的m、n两端,用酒精灯缓缓地给灯丝加热,让学生观察加热前后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由此判断电阻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同时向学生说明: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关于“几种导电材料的电阻”和“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目的是增加学生对电阻大小的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要求学生记忆有关数据。对于这两个表格,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学;为加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某材料或电器,学生查找对应的电阻值,或者让学生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表中数据,说说为什么前面图12-3中的实验用镍铬合金作滑线?导线为什么用铜丝?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电阻值,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电阻器

关于定值电阻和电位器,可以收集一些实物照片,用多媒体展示、介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收集(或到电子元件商店购买)一些实物,课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准备一些带有电位器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等,通过调节音量旋钮,改变其音量。对于电阻的符号,可在介绍了定值电阻之后告诉学生。作为练习,可以让学生画一个由电阻、开关、电源组成的电路图。变阻器的符号可在“活动2”中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对于“活动2”,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和教材图12-5及有关文字,边观察、边阅读、边思考;如有疑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于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分组活动完成后,全班集中交流讨论,教师视情况点拨引导、提炼总结。通过活动2,应达到如下目的:

⑴搞清滑动变阻器的构造: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⑵弄懂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当把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不要求不出现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学生应能指出或画出电流的路径,知道电阻丝的哪部分被连入电路,当滑片向左或向右移动时,能判断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还是变小。为使教学更加直观,最好制作一个关于滑动变阻器的动画,当连入不同的接线柱时,动画能清楚地显示电流的路经。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4所示,教师画出不同的连接方法,让学生用彩色粉笔描出电流的路径,判断移动滑片时电阻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将“a与d”、“a与c”、“b与c”或“b与d”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将“a与b”或“c与d”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时,不能起到变阻的作用。

⑶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符号:学生知道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习变阻器的符号就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虽然会画一个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但应用到具体电路图中却容易出错,所以应当结合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让学生练习滑动变阻器的画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活动2”,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制变阻器”的方法开展教学:首先明确活动目的,即让学生利用电阻丝等器材自制一个能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学生通过构思、实验、尝试、交流、改进,体会到发明创造的曲折和乐趣;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室实用的滑动变阻器,并与自己制作的变阻器对比,体会到滑动变阻器设计之巧妙(如电阻丝绕在圆筒上等)。

“活动3“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调节及判断电阻的变化,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滑片前,可先分析当向左或向右移动滑片时,电阻将如何变化,电流如何变化,然后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或者先实验观察后分析原因,使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生活中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你是否思考过:钢铁也是导体,而且价格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2.人的皮肤干燥时,双手之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至几万欧,10kω= ω;我们平常说的绝缘体,其电阻一般应在1mω以上,1mω= ω。

3.实验室里某滑动变阻器名牌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它表示该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范围是,1a表示的是该滑动变阻器。4.在图12-5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 段(用字母表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如图12-6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用酒精灯对导线加热,电流表的读数会,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酒精灯对导线加热时,导线的电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关于导体的电阻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较长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b.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一定比铜丝的电阻大

c.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那根电阻一定较大

d.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粗导线的电阻一定小

7.如图12-7所示,滑动变阻器有a、b、c、d四个接线柱,将该变阻器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通电后使滑片p向右移动,小灯泡逐渐变亮,下面4种接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12-7 8.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它可以用来改变收音机的音量。小红买了一个电位器,如图12-8所示。如果把它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的亮度,请仔细观察,现想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下列连法正确的是()a.连接a、c b.连接b、c c.连接a、b d.以上都不正确 9.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几种电阻丝。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 度 / m 1.0 0.5 1.5 1.0 2.0 0.5 0.5 横截面积 / mm2 3.0 0.8 1.2 0.8 3.0 1.2 1.2 材 料 铁 钨 镍铬合金 铁 钨 镍铬合金 铝

⑴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填写代号)进行实验; ⑵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用 两根导线进行实验比较; ⑶如选用了a和d两根导线进行实验,则是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 的关系。

10.如图12-9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晓薇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 m接 n接 电流/a 1 a c 0.5 2 a b 1.0 3 a和c b 2.0 4 e g 0.2 5 e f 0.4 6 e和g f 0.8 ⑴比较步骤,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⑵比较步骤1和2(或4与5),得出结论: ; ⑶比较步骤2和3(或5与6),得出结论:。

11.图12-10给出了几个元件,要求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⑴画出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图12-10 ⑵根据连接的实物图完成下表。

滑片p 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化情况 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向右移动 向左移动 参考答案

1.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钢铁的电阻比铜和铝的大,电流不容易通过。2.104ω 106ω

3.0~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4.ap 变小

5.减少 温度 变大 6.d 7.b 8.c 9.⑴f ⑵f、g ⑶横截面积

10.⑴1与4(或2与5,或3与6)⑵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⑶长度和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11.⑴如图12-11所示。

图12-11 ⑵如下表所示:

滑片p 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化情况 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向右移动 变 大 变 暗 变 小 向左移动 变 小 变 亮 变 大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右 左

2.能起到变阻作用的接法是:将“a和c”,或“a和d”“b和c”“b和d” 接入电路。将“a和b”或“c和d”接入电路不能起到变阻作用。课外活动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选器材,动手制作。

下面的方案可供参考。如图12-12所示,可以用较粗的带绝缘皮的铝导线作灯杆,用半个乒乓球或小塑料瓶作灯罩,用回形针或按扣作开关,用塑料盒、硬纸盒或小木板作底座。各部分之间用粘合性较强的胶水(五金商店有售)粘接。

第四篇:初中物理电阻说课稿

《电阻》说课稿

物理教育1001班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电阻》。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从,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学法教法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我将采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做实验,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互学互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应用演示实验,将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后,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

在学生观察的灯泡亮度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变化呢?从而引出新课——《电阻》。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因为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发生变化,而电流发生变化是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而造成的。此时我将强调导体与绝缘体是根据物体是否容易导电来划分的,导体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从而提出电阻的概念。

由于电阻的概念较为抽象,我将从河床对水流的阻碍或者道路对车流的阻碍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新概念的得出后,顺其自然会介绍新概念在物理中的符号、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并将其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电阻,让学生了解电阻单位的大小。(人双手间的电阻:100—500欧

照明灯在工作时的电阻:100—200欧

实验常见的导线的电阻:0.01—0.1欧 等)我将介绍在电路图中电阻的表示符号。

3、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科学探究活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前面的演示实验中,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却不同。这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我将提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除了材料还有那些?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猜想,例如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与车流对比,像道路的结构、道路的长度,道路的宽度都会影响车流的速度;高压输电所用电线又粗又直,而电炉丝却不是。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去伪存真,逐渐趋于合理,明确引导探究方向。

设计并进行实验: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我将简单介绍两组实验器材,(1、长度相,粗细不同;

2、粗细相同,长度不同。以及灯泡、电池、开关、导线。)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因素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交流与总结;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线粗细不同时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导线长度不同时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最后由我总结得出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导线越细电阻就越大;相同粗细,导体越长电阻就越大。)

为了更好理解影响电阻的因素,可以将高中所学的

最后对探究实验中所用的方法进行讲解,得出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强调该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4、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1、提问学生今天有什么收获,以使学生得到巩固升华。

2、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5、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布置习题 1.2.3.题使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

2、让学生阅读后面的半导体与超导现象做一了解

公式 告诉学生,并对公式进行简单阐述。

五、板书设计

电 阻

一、电阻:

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为R。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影响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第五篇:初中物理电阻说课稿

《电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电阻》。在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做实验,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互学互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应用演示实验,将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后,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灯泡亮度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变化呢?从而引出新课——《电阻》。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因为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发生变化,而电流发生变化是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而造成的。此时教师应该强调导体与绝缘体是根据物体是否容易导电来划分的,导体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从而提出电阻的概念。

由于电阻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可以与河床对水流的阻碍或者道路对车流的阻碍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新概念的得出后,顺其自然会介绍新概念在物理中的符号、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并将其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电阻,让学生了解电阻单位的大小。

教师介绍在电路图中电阻的表示符号。

3、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科学探究活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前面的演示实验中,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却不同。这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教师提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除了材料还有那些?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猜想,例如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与车流对比,像道路的结构、道路的长度,道路的宽度都会影响车流的速度;高压输电所用电线又粗又直,而电炉丝却不是。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去伪存真,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

设计并进行实验: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教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因素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交流与总结;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得出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为了更好理解影响电阻的因素,可以将高中所学的公式 告诉学生,并对公式进行简单阐述。

教师对探究实验中所用的方法进行讲解,得出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强调该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电 阻

一、电阻:

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为R。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影响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电阻初中三年级教案
TOP